辣椒病害 疫病

合集下载

辣椒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能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的发生。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效果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 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技术的综
合应用。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可 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 。
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应用多种防控技术,可提高对 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危害
导致辣椒植株枯萎、死亡,严重 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 产带来巨大损失。
发病原因及规律
发病原因
病原菌通过土壤、水流等传播,高温 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
发病规律
多发生在雨季或浇水过多时,连作地 、低洼地、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 。
防治现状与挑战
防治现状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 下降。
辣椒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辣椒疫病概述 • 无公害防治技术原理 • 辣椒疫病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 • 生物农药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 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与
示范推广 • 总结与展望
01
辣椒疫病概述
定义与危害
定义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真菌 性病害,主要危害辣椒的根、茎 、叶和果实。
详细描述
示范推广计划应包括推广目标、推广对象、推广方法、推广时间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 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与评价方法探讨
研究成果回顾
辣椒疫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疫病,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 该病害,研究者从抗病品种选育、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

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防治技术辣椒疫病是指由真菌病原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包括辣椒疫霉病、辣椒疫病和辣椒白粉病。

这些疾病能够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辣椒疫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1. 土壤处理:选择土壤疾病发生指标相对较低的地块种植辣椒。

在种植前应将土壤杂草和病害植物彻底清除,然后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2. 合理的种植密度: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一般来说,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

3. 合理的施肥和浇水:合理的施肥和浇水能够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在定植期和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生长需求进行追肥和追水。

要注意控制浇水量,避免土壤过湿,以免促进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二、病害预警和监测1. 病害预警系统:建立病害预警系统,定时监测辣椒疫病的发生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植株的叶片和果实是否出现病斑、白粉或腐烂等病害症状来进行判断。

2. 病害监测与诊断:通过定期对田间辣椒植株进行监测和诊断,可以及时了解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一旦发现疫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化学防治1. 防病剂的选用:选择经过注册且适用的防病剂进行喷施,如代森锰锌、菌胞利等。

严格按照药剂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进行施药。

2. 喷药时间:在发病前用药最为有效,一般在盛花期、幼果期和定果期进行2-3次喷药,间隔7-10天。

要注意掌握好喷药时机,避免高温、多雨和大风天气进行喷药。

四、有机防治1. 生物农药的应用:使用经过注册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拮抗菌、壮防菌等。

生物农药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安全无影响。

2. 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如有机肥料和有机物质,可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和自身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五、生物控制1. 生物防治剂的应用:使用经过注册的生物防治剂,如三唑酮露蜜、黄磷酸盐、辣素等,可以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防治效果。

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

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

Z i f u j i n g y a n一、疫病叶片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

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

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深翻改土,选用抗病品种,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2)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立即摘除深埋。

(3)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亩喷洒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50千克,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

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

二、辣椒软腐病主要危害果实。

病果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整个果实失水后干缩,挂在枝蔓上,稍遇外力即脱落。

防治方法:雨前雨后及时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荆4000倍液,或新植霉索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101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三、青枯病该病危害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或1张叶片的局部呈现萎焉,后扩展到全株。

叶片初呈淡绿色,后变褐枯死。

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木质部变褐,髓部腐烂空心,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液溢出,有别于枯萎病。

该病为土传病害,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或淋200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或用77%可杀得500倍液与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交替灌根,每株250克,隔7~10天1次,连用2~3次。

四、炭疽病是常见且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

茎、叶、果实均可感染,病斑初呈水渍状斑点,发展成中央灰白色、周围深褐色圆斑,流行时似水烫一样的蔫状、落叶,久旱遇雨、雨后骤晴、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

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辣椒新叶起皱是怎么回事

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辣椒新叶起皱是怎么回事

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辣椒新叶起皱是怎么回事辣椒青枯病:使用100ml的青枯立克兑水15kg进行蘸根。

辣椒疫病:使用10ml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兑水150ml,混匀后拌种5kg,包衣后播种。

白粉病:在定植缓苗后,喷施碧生植物化感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次。

辣椒蚜虫:使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喷雾。

一、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1、辣椒青枯病(1)使用100ml的青枯立克兑水15kg进行蘸根。

(2)分别在定植时、缓苗期灌根1次;苗期喷雾1次;初开花期连喷雾2次。

灌根药液配方:50-100ml青枯立克+15ml大蒜油+50ml 根基宝+15kg水。

喷雾药液配方:50-150ml青枯立克+15ml大蒜油(苗期7ml)+15kg水。

2、辣椒疫病(1)使用10ml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兑水150ml,混匀后拌种5kg,包衣后播种。

(2)使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

(3)使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根250g药液量,每隔5-7天灌根一次,一共灌1-2次。

3、白粉病(1)在定植缓苗后,喷施碧生植物化感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次。

(2)病发初期,使用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或者是95%矿物油3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

(3)病发时,使用13g朵麦可兑水15kg,或者是用10g的特富灵兑水15kg,或者是用8ml的凯润兑水15kg喷雾,每隔4天喷雾1次,连喷2-3次,每亩地的药液用量为60kg。

4、辣椒蚜虫(1)病发初期,可使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视虫情每隔7-10天喷雾1次。

19种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详解

19种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详解

19种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详解!来源:植保通日期:2018/08/13一、辣椒疮痂病危害症状防治方法:①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②种子消毒。

播种前先把种子在清水中预浸2~3h后,再用55℃温水浸种15~30分钟,冷水中冷却,再催芽播种。

③该病施药预防效果不佳,要注意田间发病情况,及时识别和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以下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喹菌酮,隔7~10天1次,共防2~3次。

二、辣椒疫病危害症状防治方法:①选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②预防: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66.5%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浸种12h,冲净后催芽。

每平方米苗床可用53%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10g,或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5~6g对细土15kg 混拌均匀,先浇好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拌好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余下的2/3药土覆在种子上面。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噁酮?霜脲氰;氟菌?霜霉威;精甲?百菌清;代森锰锌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尤其要注意雨前雨后立即喷药。

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三、辣椒病毒病危害症状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②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0.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5~20分钟,清水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也可以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冷却后催芽播种。

③及时防治蚜虫:溴氰虫酰胺;吡蚜酮;啶虫脒;或高效氟氯氰菊酯等喷雾。

④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混脂?硫酸铜;吗胍?乙酸铜;或辛菌胺醋酸盐喷雾防治。

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目前辣椒种植面积较大,但疫病发生严重,主要症状表现为: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

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

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发病原因:辣椒疫病是真菌侵染所致。

病原在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

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适宜温度为20-30℃。

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2、选用抗病品种;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减少病害发生。

3、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每10mdash;15天喷施*600mdash;1000倍41%聚砹middot;嘧霉胺,喷洒2次,提高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

4、搞好肥水管理,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植株健壮长势,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5、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晚维持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

6、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立即摘除深埋,发现茎干发病,立即用200倍70%代森锰锌药液涂抹病斑,铲除病原。

辣椒病害大全(高清详解)

辣椒病害大全(高清详解)

辣椒疫病图片:辣椒疫病.jpg图片:辣椒疫病5.jpg图片:辣椒疫病1.jpg图片:辣椒疫病2.jpg图片:辣椒疫病3.jpg图片:辣椒疫病4.jpg简介英文名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 Leoni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辣椒、番茄、茄子、南瓜、西瓜、白兰瓜、甜瓜、黄瓜、菜瓜等。

危害辣椒毁灭性病害。

田块株发病率20%~30%,发病田块达70%以上,严重地影响辣椒产量,甚至绝收。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

(1)叶片:叶片发病多在叶缘和叶柄连接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病斑,水渍状,边缘为黄绿色,多雨高湿条件下发展迅速,常造成叶片腐烂,干燥条件下病斑干枯易破碎。

(2)茎基部和茎节:茎基部和茎节分杈处发生成段暗绿色病斑,水渍状。

茎部多在近地面处发病,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折倒,病部以上茎梗也易凋萎死亡。

(3)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到全果实,引起腐烂,潮湿时病部覆盖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病原物孢囊梗简单,菌丝状,淡色。

孢子囊顶生,长椭圆形,淡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27.6~55.8)微米×(15.5~31.6)微米。

萌发时产生多个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

卵孢子圆球形,黄褐色,直径为15~28微米。

病菌还能产生球形的厚壁孢子,淡黄色、单胞。

侵染循环(1)菌源: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

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不能在种子上越冬,其主要来源是土壤中和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卵孢子。

(2)传播: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

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

中心病株出现时间,棚室辣椒在4月上、中旬,露地辣椒在6月上旬左右。

辣椒疫病及防治方法

辣椒疫病及防治方法

合理灌溉
避免在阴雨天浇水,以防 止疫病的传播。
案例二:化学防治的经验分享
使用无公害农药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公害农药,如甲霜 灵、代森锰锌等。
混合使用农药
为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农药 进行混合使用。
掌握用药时机
在辣椒疫病的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以防止 病害扩散。
定期更换农药
为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应定期更换使用 不同种类的农药。
THANKS
感谢观看
辣椒疫病及防治方法
汇报人:
Hale Waihona Puke 日期:目录• 辣椒疫病概述 • 辣椒疫病病原及环境因素 • 辣椒疫病防治方法 • 辣椒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 辣椒疫病防治的实践案例 • 研究展望与未来趋势
01
辣椒疫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辣椒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土传性病害,主要侵染辣椒根部,也能侵染叶片、茎部和果实。
症状
风力
风力大小也会影响疫病的发生。大 风会加速病原菌的传播,使疫病在 短时间内广泛蔓延。
03
辣椒疫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有较 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 病性强的品种能有效减少疫病的
发生。
合理轮作
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最好选择 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以减少土壤
中疫病菌的积累。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 透光。
控制灌溉水量,防止土壤 过湿,降低疫病的发生几 率。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少 病原菌的滋生。
05
辣椒疫病防治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农业防治的成功应用
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 以减少土壤中的疫病病菌 。

辣椒疫病防治经验

辣椒疫病防治经验

辣椒疫病防治经验辣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为害辣椒生长的病害。

一旦受到该病侵染,辣椒植株3-5天凋萎,7-10天便死亡,此时若逢连日阴雨或田间浇水,往往容易造成大面积病害流行,甚至绝收。

一、为害症状该病害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苗期发病,发病部位在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

成株期发病,叶、枝、茎、果均可受害。

叶片染病,病斑呈近圆形,中央暗褐色,边缘黄绿色。

果实发病始于蒂部,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软腐,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层,干燥后呈僵果残留在植株上;枝部染病,呈环绕状褐色条斑;茎部受侵染,维管束呈褐色,植株迅速凋萎、直至死亡。

二、发病规律辣椒疫病属一种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

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

每年6月至8月是此病发生高峰期。

高温高湿的天气,有利于促进该病原菌的增殖。

风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操作活动加速该病传播。

质地粘重的土壤,降低辣椒根系的抗病力。

据调查,连作重于倒茬,单作重于间作。

田间气温25-30℃、相对湿度85%以上,易造成该病流行。

三、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良种。

可选择粤椒三号、台湾西圆椒等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倒茬。

合理与水稻或豆科实行三年以上轮作;不与茄科、葫芦科以及瓜类作物连作或轮作。

(3)高垄栽培,防涝排水;培育适龄壮苗,移栽时力争80%植株要现蕾。

2、化学防治(1)种子消毒。

先把种子经52℃温水浸泡3分钟,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

(2)适时喷药。

发病初期或连日高温高湿天气后及时施药防治。

可选用500倍液瑞毒霉或1000倍液灭菌威进行喷施,连喷2-3次,每7-10天喷1次。

(3)控制中心病株。

及时拔除病株,并用800倍福尔马林液进行处理病穴。

辣椒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辣椒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辣椒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一、病害的发病症状1、炭疽病:此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

果实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斑点,病斑多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呈褐色;叶片受害后呈现出水浸状退绿色斑点,后发展为边缘为深褐色、中央为灰白色的圆形病斑,病叶易干缩脱落。

2、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果实。

叶片染病后初期出现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状的黑绿色至黄褐色斑点,有时出现轮纹;茎蔓染病后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果实染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

3、疫病:果实初染病后出现暗绿色水浸状斑,然后迅速变褐软腐;茎和枝染病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4、病毒病:受害植株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多种症状。

炭疽病、疮痂病、疫病多是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发生,病毒病则容易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

二、病害的综合防治。

防止病害的发生,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中研八号、棚椒一号等。

其次是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3年,并结合深耕,使病残体充分腐烂,加速病菌死亡。

此外,在栽培中还应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栽植过密,并增施磷肥和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实行高垄覆膜栽培。

三、病害的药剂防治1、炭疽病:可选用1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每7-10天喷一次,连喷3次。

2、疮痂病: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代森锰锌等,按各药剂的说明书配制药液,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共喷2-3次。

3、疫病:可在辣椒定植时、缓苗后和开花盛期等阶段喷施43%瑞毒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喷施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

4、病毒病:可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4次。

四、虫害的防治1、蚜虫:在辣椒育苗、定植后及生长前期可采取扣膜及遮阳网覆盖的方法阻隔蚜虫潜入危害,后期可叶面喷施抗蚜威、蚜虱净、蚍虫啉和敌敌畏等药剂,每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辣椒疫病发生及防治

辣椒疫病发生及防治

辣椒疫病发生及防治
症状:辣椒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茎、叶、果都可染病。

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又称苗期猝倒病。

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留在枝上。

茎部染病,分杈处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最常见,其中尤以茎基部为害最为严重,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色条斑,病部明显缢缩,造成地上部折倒。

主要为害成株,植株急速凋萎,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

发病规律:辣椒疫病属真菌性病害,为土传性病害。

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阴雨天后病害易发生流行,发病周期短,土质粘重,田间排水不畅,易积水的地块发病重。

浇水过勤,水浇量过大的地块也易发生病害,此外植株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措施:①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通风排湿,注意排水,控制灌水,降低棚内湿度。

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②田间发现病株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800倍,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500倍液。

连续防治3次~4次。

③阴雨天尽量用烟熏法或喷粉法,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克/亩~300克/亩,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次,可降低
棚内湿度,减少病害的进一步传播侵染。

辣椒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辣椒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辣椒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辣椒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因其口感辣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辣椒的种植过程中,由于环境、气候等原因,常常会遭遇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辣椒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辣椒常见病害1.疫病:疫病是辣椒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辣椒的叶片变黄,叶片和茎部出现黑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辣椒的死亡。

疫病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病菌侵染而引起的,因此,在种植辣椒时要注意合理施肥和灌溉,避免土壤过湿和过于肥沃。

2.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辣椒的叶片和茎部出现黑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和茎部干枯。

预防炭疽病的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茎,避免淋水传播病菌。

3.霉菌病:霉菌病是一种由霉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辣椒的叶片和果实出现白色霉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

预防霉菌病的方法主要是加强通风和日照,减少潮湿环境的出现,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果。

二、辣椒常见虫害1.叶螨:叶螨是一种会损害辣椒叶片的小型昆虫,会导致叶片变黄、脱落,严重时会导致辣椒的死亡。

预防叶螨的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虫,避免过度施肥和使用有毒农药。

2.飞虱:飞虱是一种会吸食辣椒汁液的昆虫,会导致叶片变黄、卷曲,严重时会导致辣椒的死亡。

预防飞虱的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虫,避免过度施肥和使用有毒农药。

3.蚜虫:蚜虫是一种会吸食辣椒汁液的小型昆虫,会导致叶片变黄、卷曲,严重时会导致辣椒的死亡。

预防蚜虫的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虫,避免过度施肥和使用有毒农药。

三、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在辣椒的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虫,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合理施肥:在辣椒的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和使用有毒农药。

3.加强通风和日照:在辣椒的种植过程中,要加强通风和日照,减少潮湿环境的出现,防止霉菌病的发生。

辣椒常见四种病害的防治

辣椒常见四种病害的防治

辣椒常见四种病害的防治今年辣椒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但辣椒上的病害一直困扰着椒农,影响着其产量和品质,现将辣椒的主要病害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主要病害及其发生特点1.辣椒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致病的。

苗期侵染辣椒,造成的损失最重。

主要由蚜虫、汁液接触等传播,最终出现畸形,造成花叶、坏死、落叶、落花、落果,一旦被感染,发病率极高,传播迅速。

2.辣椒疫病:是由疫霉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根、茎、叶、果实都可发病,前期根、茎染病造成死苗,中后期染病常造成整株死亡。

移栽期该病传播快、易感染,会造成大片死苗,连作田较重,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迅速蔓延成灾。

3.辣椒细菌性斑点病:是辣椒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旺长期易发生。

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

如果在长期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是迅速扩展为叶缘焦枯或在叶片上形成许多小斑点、之后引起叶片大量脱落。

4.辣椒炭疽病是:辣椒挂果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此病主要危害果实,特别是成熟果实。

严重时,会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最影响极大。

分生孢子主要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二、防治技术1.苗期预防辣椒病毒病、疫病。

苗期要重视蚜虫的防治。

在防治好传毒昆虫的基础上,从5叶期开始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椒苗,间隔10~15天再喷洒1次,能有效地预防病毒病。

在移栽前2~5天喷1次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疫病,然后带药移栽,能很好的预防疫病、立枯病等,并能保证健苗移栽,减少该病传入大田造成大面积危害。

2.大田病害预防。

根据大田期辣椒死苗的发生特点,应在移栽后3~5天喷1次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疫病,能有效预防死苗,历年重病连作田,间隔10~15天再喷1次。

旺长期叶面喷1次20%病毒A可溶性粉剂,可有效预防病毒病。

初果期初见细菌性斑点病时,应及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液进行喷雾。

辣椒主要病虫害简版范文

辣椒主要病虫害简版范文

辣椒主要病虫害辣椒主要病虫害引言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消费。

辣椒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对于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本文将介绍辣椒主要的病虫害,并探讨预防和治疗这些问题的方法。

病害疫病疫病是辣椒栽培中最常见和严重的病害之一。

病原菌:疫病主要由真菌 Phytophthora capsici 引起。

病状表现:受感染的植株叶片上出现浑圆形水渍状斑点,后演变成褐色斑点。

预防和治疗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密植,及时清除病残体,注意排水。

炭疽病炭疽病又称为黑煤疽病,是辣椒栽培中另一种常见的病害。

病原菌:炭疽病由真菌 Colletotrichum 属引起。

病状表现:感染的组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小斑点,之后扩展成大斑。

预防和治疗方法:使用抗病品种,注意保湿和通风,适时喷洒杀菌剂。

病病是一种常见的辣椒病害,常由昆虫传播。

种类:辣椒黄化(Pepper yellow leaf curl virus, PYLCV)和辣椒花叶(Pepper mottle virus, PepMoV)等。

病状表现:叶片黄化、畸形和发育不良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定期检查和清除传播的昆虫,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植物抵抗力。

虫害钻心虫钻心虫是辣椒栽培中常见的虫害之一。

虫种:钻心虫属于甲虫类。

危害表现:钻心虫幼虫从植株叶片中进入,并在茎内啃食,导致叶片枯黄、茎部腐烂。

预防和控制方法:清除虫害叶片,使用杀虫剂对植株进行喷洒。

蚜虫蚜虫也是辣椒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虫种:蚜虫属于小型昆虫类。

危害表现:蚜虫吸食辣椒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失去光泽。

预防和控制方法:定期检查和清除虫害叶片,适时喷洒杀虫剂,引进天敌,如瓢虫等。

结论辣椒主要的病虫害对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明显的危害。

为了保护辣椒作物的健康,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应该密切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保持环境通风、湿度适宜,并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

常见辣椒病害防治措施

常见辣椒病害防治措施

常见辣椒病害防治措施辣椒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等,现就主要防治方法如下:一、辣椒炭疽病: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轮生小黑点。

果柄有时受害,生褐色不规那么凹陷斑,枯燥时干裂。

果实被害,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或不规那么斑,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并生有许多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外表溢出红色粘稠物。

果实上的病斑易干缩呈膜状,有的破裂。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株留种;2种子处理。

用凉水预浸1~2小时,然后用55℃温水浸1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小时,捞出后用草木灰或少量石灰中和酸性,再进行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棚室适时通风,防止高温高湿,注意排水,及时去除病叶、病果及残体;.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70%甲基托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注意交替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防2~3次。

二、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花叶型,多发生在苗期和初花幼果前,植株顶部叶片呈明显黄绿相间的花叶,有的叶面皱缩,明显的褐绿斑驳;二是坏死型,病株顶部叶片基部或沿主脉变褐坏死,有的幼花柄部变褐坏死,引起落叶、落花、落果,顶部形成光杆;三是条斑型,主要发生在后期果实上,多是从果尖至上半部出现褐色条斑,凹陷,果实变黄,群众统称为“黄尖子”。

辣椒病毒病主要是蚜虫和接触传播,种子也能带毒传播,高温、干旱、重茬连作发病重,一般尖椒比园椒发病轻;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处理。

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洗净催芽播种。

〔2〕全棚消毒处理。

前茬收后,定植前后用5%菌毒清300倍液;加治蚜药剂混合喷洒,消灭残存的病菌和蚜虫。

〔3〕药剂防治。

苗期防治花叶病毒病,可用5%菌毒清300倍液,1.5%植病灵500倍液,硫酸锌500倍液,绿芬威1号600倍液,中后期防治坏死型和条斑型病毒病,可用5%菌毒清3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磷酸三钠500倍液,再参加5%丰护安500倍液,或50%可杀得500倍液,或34%绿乳铜等。

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防治措施不全面
部分种植户在防治过程中只注重化学药剂的使用,而忽略了农业措 施的配合,如田间卫生管理、肥水管理等。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趋势
研究前沿与热点
1 2 3
病原菌鉴定与遗传变异
研究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发掘 新的致病基因,为开发新型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 础。
抗病基因挖掘与利用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方法,挖掘辣椒中的抗 病基因,并利用这些基因培育抗病性更强的辣椒 水、施肥不当、连作等 ,都会导致辣椒疫病的发生。
疫病流行特点
01 02
流行速度
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夏。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疫霉菌会迅速繁殖并传播,导致病害在短时间内大 流行。
传播途径
疫霉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在多雨季 节,疫病的传播尤为迅速。
药剂使用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如噁霜 ·锰锌、霜脲·锰锌等,并按照说明书 正确使用。
防治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该农场的辣椒疫 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均得 到了保障。
成功案例二
技术支持
生物防治
该公司拥有专业的农业技术团队,能够为 种植户提供针对性的辣椒疫病防治方案。
物理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春 雷霉素等,同时配合使用有机肥料,促进 辣椒植株生长。
03
季节性变化
辣椒疫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多雨、高温的夏季,疫病的
发病概率和危害程度都会显著增加。而在气温较低、雨水较少的季节,
疫病的发病概率和危害程度相对较低。
02
辣椒疫病诊断与识别
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辣椒疫病的发生和防治

辣椒疫病的发生和防治

辣椒疫病的发生和防治疫病是近年来日趋严重的一种辣椒病害,危害根、茎、叶和果实,严重时会造成辣椒整株成片死亡。

近年来露地栽培辣椒面积逐年扩大,椒农迫切需要认识辣椒疫病和掌握正确的防治技术。

一、发病规律疫病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辣椒挂果后最易受害。

田间露地栽培温度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疫病发生较重,尤其是大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疫病发生较重并迅速蔓延。

二、发病症状主根染病初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引致地上部茎叶萎蔫死亡。

茎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先出现暗绿色、湿润状不定形的斑块,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

病部常凹陷或缢缩,致使上端枝叶枯萎。

叶片染病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湿腐脱落。

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出现似热水烫伤状、暗绿至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逐渐失水后成为黑褐色僵果可残留在枝条上。

上述各染病部位的病斑在天气潮湿时,表面可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疫病在辣椒田里表现出明显的中心病株和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多形成在低洼积水和土壤黏重地带。

受害植株上部叶色深,下部褪绿,叶片由下向上萎蔫,脱叶直至死亡。

叶上病斑初呈水渍状,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病叶暗绿色,易枯缩脱落。

果实多在蒂部发病,病斑水渍状扩展形,向果面和果柄发展,病果呈灰绿色,后灰白色软腐,有时有深绿色同心轮纹。

病果可干缩而不脱落,潮湿天气病果可产生稀疏白色霉层。

三、防治措施辣椒疫病的防治应本着施药“上喷下灌”的原则,用药强调保护作用,控制中心病区,防止疫病的迅速流行。

疫病流行多逢雨季,施药遇雨后须补施。

雨季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排除积水,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选喷下列药剂:(1)58%雷多米尔(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4)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辣椒疫病及防治方法

辣椒疫病及防治方法

辣椒疫病及防治方法辣椒疫病是辣椒常见而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此病发生危害期长,严重地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1、症状辣椒疫病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从出苗至5叶期,病菌危害根颈,使根颈组织腐烂、崩解,病部缢缩,幼苗折倒在地,引起湿腐,最后枯萎死亡。

6叶期以后,茎已木质化,病原菌危害主茎、侧枝、花、果实和叶片。

主茎受害后,整个植株枯死。

侧枝受害后,病斑以上的枝条死亡。

病斑初为黑褐色针状状小点,并迅速向周围扩展,环绕茎部,长约35厘米。

病部黑色,不凹陷,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

该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几天内可使成片或全田植株枯死。

花受害后,变褐、软腐,甚至脱落。

果实病斑多从蒂部开始,发生初期病部产生水渍状暗褐色斑点,病部与健部有明显的界限,并迅速呈不规则形向外扩大,使果实腐烂,全果腐烂后,因失水干缩变成暗褐色僵果挂在枝梢,不易脱落。

病果表面易产生白色紧密的霉层。

病果易受细菌二次感染,产生异臭。

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扩大成直径25厘米的圆斑,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至黑色。

2、发病规律当田间温度在28~30℃和高湿环境下,病害发展很快,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天,果实从感染到整个果实腐烂一般只要23天。

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在病部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

一般高湿或多雨病重,干旱或少雨发病轻,露地栽培的辣椒雨后一周发病加重,浇水次数多及积水地发病严重。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相对湿度大,植株上保持水珠时间长,有利于侵染,尤其在漏雨处发病率高。

3、防治方法3.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这是防治辣椒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且经济有效。

如粤椒1号、辣优4号、尖椒3号、湘研19号等品种。

3.2、种子消毒处理:辣椒种子经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清水预浸10~12小时,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

3.3、栽培管理措施: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但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轮作。

选用无病土做床土育苗或进行床土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椒疫病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

美国1918年首次报道,中国江苏1940报道此病的发生。

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北京、上海、青海、云南、陕西、甘肃、广东及长江流域尤为严重。

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

露地和保护地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症状
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

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褐腐缢缩而猝倒。

有时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死亡。

成株期叶片感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cm,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

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及整个果实,潮湿时表面产生稀疏的白霉,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

果实失水干燥,形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茎和枝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成株期发病症状易和枯萎病症状混淆,诊断时应注意。

枯萎病发病时,全株凋萎、不落叶、维管束变褐,根系发育不良。

而疫病发病时部分叶片凋萎,相继落叶,维管束色泽正常,根系发育良好。

病原
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n.,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寄主范围广,除侵染辣椒外,还可侵染番茄、茄子、甜瓜等。

菌丝无隔膜,丝状,有分枝,偶尔呈瘤状或结节
图14-8 辣椒疫病菌电镜扫描(示孢子囊) (仿康振生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1997) 状膨大,寄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菌丝直径为5~7μm 。

无性繁殖时形成不分枝或单轴分枝的孢囊梗,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梗顶生孢子囊。

孢子囊卵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无色、单胞,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偶有双乳
突。

孢子囊大小21~51um ×22~34μm ,孢子囊
成熟脱落具长柄,平均柄长6.6μm 。

孢子囊在
病株病果上或蒸留水水培时易形成,在固体培
养基上23~28℃培养10~15d 后也可形成。

另外,
在油菜琼脂培养基上也可产生大量孢子囊。

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在鲜菜汁、燕麦片和
PDA 培养基上对峙培养45d 可形成卵孢子。


卵器球形,淡黄色至金黄色,直径15.5~28.9
μm ,雄器围生,扁球形,直径14.4~16.7μm 。

卵孢子球形,浅黄色至金黄色,直径15.0~28.0
μm 。

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平滑。

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0~37℃,最适温度28~32℃,致死温度50℃ 5~10min 。

人工接种病菌还可侵染茄子、番茄等作物。

中国已记载的辣椒疫病菌寄主:洋葱、辣椒、木瓜、黄瓜、麝香、石竹、吊钟花、橡胶树、番茄、豇豆、胡椒、茄子、香荚兰、芦荟属、大波斯菌属和菜豆属等植物。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

据报道,卵孢子在土中病残体组织内越冬,一般可存活3年。

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

条件合适时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除此之外,当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95%以上,可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植物地上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

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再次侵染频繁发生,病害发展十分迅速。

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入。

肾形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到侵染点附近,形成休止孢,再长出芽管侵入寄主。

因此水在病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害潜育期一般为2-3d (24℃),因此,在条件具备时,可在2~3d 使全田毁灭。

从流行学的角度分析辣椒疫病为积年流行病害,土壤接种体数量随种植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条件合适,疫病可能出现暴发和流行。

但它们还有其各自的受控条件,疫病爆发是土壤积水或突变的气象条件,而疫病流行是极高的大气相对湿度。

发病条件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气温在20~30℃时,适合孢子囊产生,在25℃左右最适合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南方地区常年春种辣椒在4月下旬发病,5月至8月气温较高,又值雨季,降水量常超过200mm 以上,疫病一般在降雨后3~7d 病情便突发性上升。

大田发病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开始,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

北方地区病害始发期较晚,7月上旬始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进入9月份气温冷凉病害蔓延速度减弱。

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气温急速上升,或灌水量大,次数多,病害易流行。

相反,常年干旱少雨年份,7~8月田间大水漫灌,次数多,病害迅速蔓延,枯死率一般100%,群众有“灌水即死”的说法。

因此,在干旱地区或干旱条件下灌水是重要的传病途径。

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h ,病菌即
完成侵染,病害潜育期为2~3d。

因此,该病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的毁灭性病害。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甜椒系列品种不抗病,辣椒系列品种比较抗病或耐病。

田园不卫生,连茬或连套种植,以及根茬过多,地势低洼积水,过于密植,施肥未经腐熟或施氮肥过多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棚室内湿度过大,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有利于病菌的扩展与侵染。

加之病菌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病害易发生和流行。

病害控制
辣(甜)椒疫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选育和引进抗病品种近20年来,美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家辣椒抗疫病育种研究逐步深入,不断育成的抗疫病品种应用于生产。

南朝鲜(1978),Chol(1988),Tamietti 和Matta(1984)等多处收集辣椒品种(系),采用不同方法选育抗疫病品种(系)。

如Milkova 等(1989)将品系151-1和抗病品种P51用回交方法育成了对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新品种Frtostop。

日本藤井健雄(1981)已育成对疫病、烟草花叶病毒TMV具复合抗性的品种。

南朝鲜Choi和Pae.(1985)利用杂种优势育成了兼抗疫病.TMV、CMV的杂种Wonkyo306。

中国辣椒抗疫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北京、江苏、湖南、西北等地已筛选出了许多抗性材料,北京蔬菜研究中心、筛选出了两份抗(耐)疫病的辣椒材料(87J-1,88J-1),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新近已培育出抗病毒、抗(耐)疫病的杂种一代9188、9119、94101、都椒1号、沈椒3号、苏椒2号、甜杂1号、西杂7号、牛角椒、湘研5号等品种或品系。

2.田园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
3.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与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据报道,前茬是葱、蒜、菠菜、玉米、小麦的田块发病轻,辣椒与大蒜套种防病效果显著。

实施生态调控;施足腐熟基肥,配方施肥;推广高垅双行栽培;大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严禁浇大水,以防高湿条件的出现。

合理密植,每667m2定植3300~3500株,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选用无病新土育苗,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

4.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用1%福尔马林液浸种30min,药液以浸没种子5~10cm为宜,捞出洗净后催芽播种。

或1%硫酸铜浸种10min消毒。

发病初期可喷施下列杀菌剂:58%雷多米尔-锰锌、72.2%普力克、40%乙磷铝、75%达克宁、72.2%扑霉特、64%杀毒矾等,间隔7~10d,交替用药3~4次,施药后6h内遇降雨应重新喷施。

棚室内用45%百菌清烟剂或疫霉净烟剂,每hm2用药2kg(a.i)。

此外雨季来临前,畦面可喷撒96%硫酸铜粉,每hm2用45kg,然后浇水,防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