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资料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14481 更新时间:2006-4-6
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选择)
1、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 行政管理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1、1865年最先提出“行政学”的是德国史坦因
3、 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美国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开创了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的先例。
4、 对行政管理学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学术有:
(1) 美国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
(2) 美国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3) 美国魏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
5、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被成为古典学派理论。其代表人物有:
1、 美国威尔逊《行政研究》,提出行政管理学应研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
2、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提出政治与行政“两分法”,认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政治的执行,是国家意志的实现。
3、 怀特《行政学导论》将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部分,第一次建立的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
4、 法国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还提出有关管理的14项原则。
5、 德国马克思韦伯提出官僚制组织理论也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理论之一。
6、 美国泰罗开创了管理科学的新时代,他提出 (1)主张用作业方法取代凭经验办事(2)管理职能专门化。
二、 20世纪末4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有代表的理论学派有:
1、 行为科学学派 美国梅奥教授的“霍桑”实验,提出“社会人”的假设
2、 决策理论学派 (1)美国西蒙《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3)埃左尼的综观决策理论
3、 系统理论学派 (1)里格思的《行政生态理论》(2)卡斯特的《权变理论》
三、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行政管理学主要有: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
答: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是有英国前首相英格里特撒切尔发起的。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等等。
2、 政府治理理论。
简述政府治理理论
答:随着企业精神被引入到政府行政管理之中

,治理理论在行政管理理论中也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行政管理理论形态------政府治理理论。按照政府治理理论的观点,所谓“治理”就是“最少限度的国家”“良好的管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这种理论认为,政府具有多种性及复杂性,因此需要放松规制,制服只掌舵而不划桨,只能裁判员而不当运动员,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应建立平等协商和合作关系。
3、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三、行政管理学在中过的发展
1、20世纪20年代,在国内较为有影响的行政学著作有《行海要术《行政纲目》
2、30年代 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江康黎的〈行政学原理〉
3、1986年 我国正式办理行政管理学专业,招收本科生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

一、 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 复杂性
2、 相关性与综合性
3、 层次性
4、 动态性
二、 行政环境的类型
(一) 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 人们通常把人造环境因素由分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三个小类别。
(二) 宏观 中观 与微观环境
(三) 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三、 行政生态模式
一、 行政环境属于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范畴,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的是美国高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使行政生态学正式成为行政研究分支的则是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
二、 论述雷格斯提出的行政生态模型理论
答:在对不同的行政环境与其行政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后,雷格斯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
1、 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行政行为与诸如立法,司法,军事宗教乃至社会经济活动等其他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根本没有出现过专业话的行政机构,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分工,这种模式下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2、 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行行政模式,它的特点是:行政系统由有着高度分工的不同行政机构所组成,他们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3、 再次是过度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它的特点是:
(1)该社会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或完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
(2)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同乡会,宗教等传统机构来完成。
(3)正式建立起来

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
第二节:经济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 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为:1、经济力量2 社会经济结构,3经济体制4科技发展水平
二、 简答:科技发展水平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发达程度。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功能,结构,运行陈规与规划等制度化保障,也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
2、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行政系统结构产生着巨大的冲击,高科技机械设备的运用,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系统处理软件的引入,将节省许多中下层人力资源的使用需求,但在高层则因为需要处理的信息与决策事物在质与量两个方面的剧增,行政系统对高层决策及专业化人士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又会对行政权利的配置,形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与其相适应的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
第三节:政治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 对行政系统影响最为明显的政治要素包括:
1、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实际运行情况2、政党制度3 社会团体发达程度4 社会流通性
二、 简答:政党组织通过哪三个途径对行政系统施加影响?
1、 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 运用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中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的把行政系统的有关部门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意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3、 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利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三:论述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答: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极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 直接影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建立与各级政府直接相对应的,严密的层级节制型组。织系统直接对行政系统的组织、认识、行政活动。直接领导行政决策的制定实施监督与控制的全过程
2、 间接影响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国际各种国家权利组织与政治机构来影响行政系统的组织及运行过程。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制不完善,政党不分等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未能完全发挥出来,从而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三、 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极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二十余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政府对社会管制的放松,社会公众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成立各种共同利益团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由社会公众为其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各种社会团体,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的目的正是想引起某些部门的注意,这表明现代意义的社会团体已经对我国行政系统产生影响。

第四节:文化环境极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
二、 根据文化的发生与存在形态,人们常常把政治文化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与价值取向性。
三、 行政文化因素的四大类型:
1、 行政价值文化
2、 行政功能文化
3、 行政运行文化
4、 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四、 全智能型行政功能文化一整段看选择题
五、 行政运行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整段落看选择提
六、 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分为传统型服从型和参与型三种类型。
七、 简述: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
答:1、管制型行政管理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管理价值观转变
2、 全智能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转变
3、 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转变
4、 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转变。

第三章:行政权力

第一节:行政权利的产生极其来源
一、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权力的经典定义为“权利意味着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美国罗伯特达尔认为“权力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影响力”
二 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权力分类
1、 从权力特性看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 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三 行政权力定义:
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四、 行政权力基本特征:
1

、 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 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所有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 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 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五、 马克斯韦伯概括的现代官僚制度的特征6点(p66-67选择题)
六、 行政权力的来源
1、 关于行政权力所依靠的社会资源,美国行政学家西蒙认为有四个方面:
信任,认同,制裁,合法性。
2、 行政权力具体来源有:
(1) 强制力 (2)诱导力(3)组织制度(4)信息(5)个人因素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特性及其价值取向
一、 简述行政权力的特性
答:行政权力具有一般国家权力的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但同时它也有着自己的特性。表现在:
1、 公共性
公共性是一切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特性,行政权利的公共性是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2)行政权力活动的区域是公共事物,不是私人领域。(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2、 执行性 由消极行政转向积极行政
3、 有限性

二、、简述行政权力的有限性
(1)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行政权力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凡公民个人或私人组织无法承担的事情,政府才有资格去承担,行政权力存在的价值在于只做个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政府在对社会事物进行管理时,不能无节制地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强制力量只是在穷尽其他一切手段后,作为一种备用手段和一道最后屏障。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一方面以权力限制权力,另一方面以权利限制权力。
三、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1、 就行政责任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 就行政责任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 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第三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关系的基本类型
一、 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
三、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实行联邦制的主要国家,其中美国最为典型。
四、 美国的洲并不是地方政府,州以下的政府才称为地方政府。
五、 英国、法国、日本是实行单一制的主要国家。
英国的中央政府是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最高领导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中央政

府通过专门的职能对地方政府实施各方面的监控和指导,其方式包括1、立法控制,2、行政控制、3、财政控制。
英国的中央集权色彩较为强烈,但它有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传统的国家。
六、 简述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西方各国出现地方分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负责的,其主要原因是: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放权给地方,能够更好的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他们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处理地方事物。
2 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社会发展到更高程度的差异化和复杂化,面对这种情况,高度集中的政府已经无能为力,地方分权是信息社会的分散化和多样化的必然结果。
3 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地方分权提供了更多的竞争性职位,也为公民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是导致地方分权的重要因素。

七: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
(一) 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在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权,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十分严格,中央政府绝对主导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央政府集中国民经济发展的统一领导和全国计划权,集中重要物资的分配权和大型项目的审批,投资权,实行全面集中的全面指令性计划体系,地方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经济计划的执行者。这种状态在20世纪50年代初奠定基础,以后由于中央政府政策的反复变化,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关系曾经有过多次调整,这些调整主要体现为“两收两放”的起伏拨动。第一次起伏是在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是在20世纪60到70年代。
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权限表现为行政领导或业务指导、控制地方编制
进行行政监督,中央政府的行政监督形式多种多样,如行政立法监督,主管部门监督专门检察机关监督,定期检查监督等。
(二) 改革开发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逐步打破集权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稳定下来,开始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1) 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财权和事权,94年中央与地方在财政关系上实行分税制。
(2) 在地方推行市管县体制,突出中心

城市作用,赋予一些地区政府经济“特权”。
(3) 中央与电告的关系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初步改变了大起大落的状况,当然这种调整扔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痕迹。
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1982年宪法采取列举的方式,对中央及省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作了原则划分,这是以前的宪法所没有的。
1984年中央下放了干部管理权限,
1993年国家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推性公务员制度,使干部人事管理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经过了多次调整,但中央集权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

七、 简答: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答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 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 实行地方分权和地方自制
4 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
一、 行政职能的特点;1、执行性、2整体性 3、动态性 4、多样性
二、 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选择提多看看)

第二节:
一、行政职能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有:
1、 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2、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3、有限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三、 简答: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1、 弱势政府时期即“守夜人”政府时期,这一时期竭力主张自由竞争,让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政府的职能仅限于保护社会免受外敌侵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少的政府。
2、 弱势政府时期职能特点:
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时常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3、 弱势政府时期的积极意义在于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消极意义在于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四、 简答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及其意义
1这一时期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开始演变为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守夜人”行政职能让位于“积极干预”的行政职能。
2、 这一时期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政府的行政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 范围大大扩展(2)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3、 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繁荣,消极意义在于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导致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五、 有限政

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 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 政府放松规制,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 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第三节: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
1、 集中计划管理
2、 微观直接管理。
3、 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二、 我国改革开发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1、 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2、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 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4、 容易产生腐败。
三、 简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性
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只能结构体系的调整。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表现在:
1、 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要求。、
2、 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 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 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 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6、 行政只能转变也是行政机构改革的基础。
四、 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了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进程,目前这种转变仍在进行中,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有:
一、 职能重心的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后长达20年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此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二、 职能方式的转变
1、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制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2、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 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三、 职能关系的转变
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
1、 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原则上要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改变过去中央和上级过度集权的问题,实行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适度分权,做到责权利相一致,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分工的合作关系,坚持有利于维护国家政令统一。
2、 理顺政企关系
改变过去政府与企业的主仆衣服关系,确立企业的自主权,使企

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微观经济主体。
3、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必须改变管理范围、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切实实现政社分开,把本来属于社会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使。
5、 理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1)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分工,划清职责,
(2)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的地位,作用及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方式,使各部门行为有章可行
(3)完善协调机制。


五 全国人大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

一、 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1、 合法性(首要特性)
2、 主体性
3、 系统性
4、 权威性
5、 执行性和管理性
二、 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1、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
2、 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护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二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及其类型

一、 简述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答:内阁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内阁由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其他政府机构的成员由任命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由内阁办公机构和各只能部门的机构组成,其主要代表是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希蜡、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也是实行内阁制的国家。
二、 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选择提,仔细看)
三、 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一) 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分
1、 领导机构
2、 执行机构又称职能机构特指国务院各部委
3、 监督机构
4、 咨询机构
5、 信息机构
6、 辅助机构
7、 派出机构
(二) 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
1、 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
2、 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
3、 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第三节: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 简答: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答: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消、和合并等的总称。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适时而科学的设置、调整和改革行政机构,以适应社会向政府提出的要求,这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
2、 协调性原则。
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协调运转的系统,在行政管理机构

的上下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之间,机构设置一定要合理、协调。首先,机构设置要统一,其次,领导指挥的统一也有助于机构之间的协调。
3、 权责相称原则
要依法明确规定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责范围,授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规定其对上级和下级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和完善权责一致的行政体系。
4、 精干高效原则
追求行政高效率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要获得行政高效率,行政管理机构就必须尽可能精简,避免职能重复交叉。
5、 法制性原则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法制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2、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都必须由法律赋予。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一、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 外部原因
(1) 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 政治体制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 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4) 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 内部原因
(1) 机构的过度膨胀
(2) 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3) 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三、 简述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1、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 按照权责统一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只能分工。
4、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四、 简述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 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 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 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极其职能。
5、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五、、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与基本经验(细看,选择题)
五、 简述 总结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
1、 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2、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3、 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的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的推进改革
4、 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5、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

制建设。


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


第一节: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及类型

一、 行政管理事务的类型(p161第一段选择题仔细看)
二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的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一种公共事务,(1)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不是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而是存在与政府之外又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事务(2)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不是私人事务。
2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的事务。
3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处理的得当与否,是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节: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

一、 人事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计划和组织
2、 使用和开发
3、 激励和监督
4、 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二简述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
答:87年首次建立公务员制度,93年通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93年10月1 日实行。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具体如下:
1、 职务分类制度是人事分类制度的类型之一。人事制度分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品位分类,一种是职位分类,我国公务员的非类制度是以职位分类为主兼具品位分类的分类制度。
2、 新陈代谢制度是指国家机关对公务员的考试录任,调动,辞职,辞退,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3、 激励约束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奖励处分,职位升降,轮换回避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4、 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挂职训练、工资、保险、福利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二、财务行政理论创始人 是19世纪的斯坦因
美国学者威洛比《公共行政学原理》提出预算和物资管理等财务问题。
四、 财务行政管理主要包括
1、 预算管理
2、 会计管理
3、 审计管理
五、 审计管理对维护社会公共事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在1、服务于宏观调控
3、 维护国家经济秩序3、促进廉政建设。
六、 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为:
1、 预算审计
2、 预算外审计
3、 金融审计
4、 国有资产审计
5、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
6、 社会保障审计
7、 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

第三节: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一、宏观经济行政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调控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总量调控 2、机构调控 3、规范性调控
二 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就是政府机关对国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增殖能一系列的宏观管理活

动。
三、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 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四 都是选择题,后面的仔细看书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

第一节:

一、 较早的将行为科学引入行政管理学研究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行政学家西蒙的《行政行为》一书。
二、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
1、 行政管理行为是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 行政管理行为是管理者为了调动被管理者或是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 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被管理者的参与
三、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选择,多看多看 196页)
第二节:行政组织行为:
一、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为:
1、 行政职位
2、 行政人员
3、 行政体制,
4、 精神要素
二、简述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
1、 政治性。行政组织行为是通知阶级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巩固本阶级政权实施政治统治的具体表现,因此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2、 法制性。行政组织的设计和变更都应依照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3、 持续性。行政组织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活动,为了使行政组织能够起到良好的运转状态,对行政组织进行维护,对行政冲突的即使解决都应是持续不断的。
4、 系统相关性。行政组织行为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和其他行政管理行为总是密切相关的。
四、 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有
1、 行政组织的目标
2、 职能与环境
3、 技术特征
4、 二者的匹配性
五、简述行政组织技术特征对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
答: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规模、权力配置、运行机制等。其中组织结构涉及到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规模涉及到行政组织的人员多寡,机构大小及数量等;权利配置涉及到行政组织内部的权责关系。运行机制则包括行政组织人员的行为规范在内的各要素以及实现行政组织整体功能的各种方式。可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行政组织设计。
五、 行政组织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横向
2、 纵向
3、 直线职能
六、 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1、 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多少层级的组织机构;
2、 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及一个行政领导所直接控制和指挥下的下级单位活人员的数目。
3、 一般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在设置行政组织结构时,管理层次的多少和管理幅度的大小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

前提,适当控制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
七、202-207页选择题多看
&八、论述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答:行政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指的是行政组织的变化与革新过程。当代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围绕着(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权利两个方面进行的。
一、 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
1、 在横向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
2、 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机构发展的趋势。过去,行政组织层级多过,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行政组织快速反应的要求。纵向层级的减少必然带来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二、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
随着行政职能的转变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行政组织的权力分配关系也要相应地发生调整。基本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横向分权主要指行政组织中的权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目前,参谋部门在现代行政组织体系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的决策权、控制权、和协调权。首长集权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变,参谋的权力作用日益加强。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放权,也是行政组织权力关系变革的一种趋势。
2、 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但当社会能够通过各种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政府还部分权力于社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节:行政领导行为
一、 行政领导方式分为:
按照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
1、 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
2、 民主式行政领导方式
3、 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

根据行政领导重心的不同来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