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中班语言《老师的手》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年幼儿园中班,主要以儿歌《老师的手》为教学内容,帮助孩子们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让孩子们能够听懂并唱出《老师的手》这首儿歌。
•帮助孩子们认识与儿歌相关的生词,扩展他们的词汇量。
•培养孩子们的语音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准备好儿歌《老师的手》的音频或者歌词卡片。
•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具或者图片,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歌曲导入•播放《老师的手》的音频,让孩子们首先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词教学•通过分段教学的方式,逐句教导孩子们歌曲中的歌词,帮助他们理解每个词汇的意义。
3. 跟唱练习•让孩子们跟着音频一起唱歌,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节奏感。
4. 动作配合•引导孩子们配合歌词内容做相关的手部动作,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5. 小组表演•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表演《老师的手》,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温故知新•对歌曲的重要词汇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创作自己的歌词,以“我的手”为主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唱歌,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老师的手》语言教案的学习,相信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孩子们在英语学习的路上越走越顺利,不断进步!。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手的特点和功能。
2.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幅关于老师手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如手指画、手链等。
3. 准备一首关于手的儿歌或故事。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引导他们注意老师手的特点和功能。
2. 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关于老师手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描述一下老师的手的特点和功能。
3. 手工活动: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用手指画、手链等材料制作关于手的手工作品。
4. 儿歌或故事:唱一首关于手的儿歌或讲一个关于手的故事,让幼儿倾听并参与互动。
四、活动总结1. 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回顾一下活动中的内容,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老师手的认识和感受。
2. 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大家欣赏和评价。
3. 结束活动:总结活动的目标,鼓励幼儿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五、活动延伸1. 家园联系: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关于手的展示区,展示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
3. 教学活动:开展其他关于身体部位的教学活动,如《我的脚》、《我的眼睛》等。
六、教学内容1. 故事理解:《老师的手》是一个关于老师手的简单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 词汇拓展:教授与手相关的词汇,如:握、拍、指、画等。
3.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手,也要尊重和感激老师。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老师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难点:让幼儿运用手势和词汇描述老师的手。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词汇。
《老师的手》幼儿园教学PPT课件
成功点:教师成功激发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改进点:鼓励幼儿更自信地表达感受和想法,引导幼儿学会 有效沟通个人观点和情感。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 》
汇报人:某某 某某
目录
• 引言 • 活动导入 • 学习朗诵 • 仿编诗歌 • 总结
PART 01
引言
教案背景
诗歌内容结构
诗歌以“老师的手真巧”为框架,每段描述不同手 工技能,结构清晰,便于幼儿理解。
幼儿经验准备
学习前需具备手工技能经验,如折纸、捏泥、绘画 和搭积木,为理解和仿编诗歌奠定基础。
PAR,幼儿 倾听。
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 诗歌。
老师分段朗诵诗歌, 让幼儿了解每一段的 句式。
分段学习诗歌
01
幼儿分组或分角色朗诵诗歌,提 高朗诵的兴趣和效果。
02
教师评价幼儿的朗诵表现,鼓励 幼儿大胆表达。
幼儿完整朗诵诗歌
幼儿集体完整朗诵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要素的运 用。
教师作品展示
教师在美工角展示各种手工技能作品,以激发幼儿 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教案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幼儿需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知道诗歌中描述了老师的 哪些手工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特点。
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幼儿需要学习如何朗诵诗歌,包括语调、语速和表情等。 在朗诵过程中,幼儿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目的
通过展示老师作品,引导幼儿发现老 师的手很巧,很能干,激发幼儿热爱 自己的老师。
过程
老师引导幼儿欣赏美工角展示的老师 作品,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作品 ,并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 法。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老师》,具体内容为《老师手》。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作用,解老师手在不同场合用途。
2. 学会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关爱他人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老师手》。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不同场合下老师手有什作用。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里感受到老师关爱事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老师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如:照顾幼儿、教授知识、关爱幼儿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分享自己感受到老师手作用。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小结(5分钟)5. 创意表达(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贴纸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手》2. 板书内容:老师手:关爱、照顾、教授、引导幼儿感激:语言表达、创意画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彩笔和贴纸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并简单描述画作中场景和情感。
2. 答案示例:画作描述:画面中,老师手正拿着一颗爱心,爱心下面是一群欢快幼儿。
幼儿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表达对老师感激和敬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教案《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手,知道手的用途,并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了解手的用途。
2. 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手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挂图、实物(老师的手套)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戴着手套进入教室,让幼儿观察并猜猜手套里是谁的手。
教师揭晓答案,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手可以做什么事情,让幼儿了解手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一画老师的手。
教师指导幼儿用词语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手还能做什么事情,如何保护我们的手。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关爱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老师的手2. 内容:老手的特点:温暖、柔软、有力手的用途:照顾我们、教我们本领、传递关爱感激之情:谢谢老师,您辛苦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老师的手,并用词语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答案示例:老师的手,温暖又有力,教我们学本领,传递关爱。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0597.省示范幼儿园中班语言:老师的手(中班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准备: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设计思路: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
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流程: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过程:(一)活动导入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亲子游戏:钓鱼游戏周末,年轻父母不妨陪孩子在家里进行一场钓鱼游戏吧。
它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大脑发育都很有好处哦!利用物品: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
步骤1、在薄纸板上画三条不同大小的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的鱼是3分,最小的鱼5分。
然后将它们剪下来。
2、给不同鱼涂上不同的颜色。
等它们晾干以后,再用另外不同的颜色画上鱼鳞、嘴巴和眼睛。
3、然后我们将纸夹用胶带粘贴在鱼背面鼻子尖上,这样纸夹在大鱼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鱼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点,在小鱼身上几乎没有露出多少。
这样最小的鱼也是最难捕捉到的。
4、用几张报纸卷起来做一个坚硬的钓鱼竿,然后用胶带粘贴起来,涂上颜色。
5、将线绳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纸夹上。
然后小心地将纸夹展开,做成一个鱼钩。
将线绳的另外一端粘在钓鱼竿上。
你可以从硬纸板盒子中钓鱼,或者干脆就从地上钓鱼。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内容涉及故事《老师的手》。
故事讲述了一位幼儿园老师用她灵巧的手,带领孩子们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故事通过描述老师的手所做的事情,引发孩子们对老师职业的认识和对手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和表达能力;2.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3.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难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手工材料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在故事中的各种动作,引发幼儿对老师手的想象。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老师用手做游戏、画画、剪纸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中老师的手在做些什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 手工制作(10分钟)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体验手的功能。
六、板书设计故事《老师的手》1. 用手做游戏2. 用手画画3. 用手剪纸七、作业设计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并尝试用自己的手做一件有趣的事情,明天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职业特点,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制作,表现出对手的想象和功能的认识。
但在故事讲解环节,部分幼儿对故事细节的关注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以及老师用手做的事情。
同时,开展一次手工比赛,鼓励幼儿用手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关注老师的手,了解老师的手可以做的事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增进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老师的手》:讲述老师的手可以帮助幼儿做很多事情,如画画、唱歌、玩游戏等。
2. 诗歌《老师的手》:通过诗歌的形式,赞美老师的手。
3. 主题活动:用老师的手做手工、玩游戏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老师的手》。
2. 诗歌《老师的手》文本。
3. 手工材料、游戏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双手,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手可以做的事情。
2. 讲述故事《老师的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的重要性。
3. 学习诗歌《老师的手》,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
4. 实践活动:根据故事和诗歌的内容,开展手工制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老师的手的作用。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讲述故事《老师的手》的内容。
2. 让幼儿模仿诗歌《老师的手》,家长可以录制视频,下次上课分享。
3. 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创作一幅以“老师的手”为主题的画作,下次上课带来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和诗歌的兴趣。
2. 记录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家长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八、教学拓展:1. 开展类似主题的课堂教学,如《老师的心》、《老师的眼睛》等,让幼儿从不同角度了解老师。
2. 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参与课堂,让幼儿了解不同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3. 组织幼儿参观老师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辛勤付出。
九、家长沟通:1. 通过家长会、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
2024年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
2024年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老师的手不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充满着关爱与温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描述老师手的词汇和句型,能流利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描述老师手的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教学重点: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实物展示(如老师的手套、教具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物手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手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老师的手的一个故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描述老师手的词汇和句型。
同时,讲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对方的手,并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老师的手吗?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5. 创作环节(15分钟)学生利用画纸、彩笔等材料,画出自己心中老师的手,并写下对老师的祝福语。
6. 展示环节(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要珍惜老师的关爱,努力学习,回报老师。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内容:描述老师手的词汇:温暖、勤劳、智慧、关爱等。
句型:老师的手像……;我喜欢老师的手,因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老师的手,并写一篇短文描述。
2. 答案示例:画:一只充满爱意的手,手中拿着一本书和一支笔。
短文:老师的手温暖而有力,她用这双手为我们传授知识,用这双手为我们拂去眼泪。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一、活动目标1. 了解老师的手的用途,知道老师用手可以做很多事情。
2. 能够正确使用动词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
3. 喜欢参与语言活动,积极与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老师的手》2. 老师的手偶3. 贴纸、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提问:“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用手可以讲课、画画、拍手等。
2. 讲故事《老师的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手做的事情。
3. 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手表现出故事情节,如“老师用手讲课”、“老师用手画画”等。
4.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手的动作,并贴上相应的贴纸。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并尝试用手做一些新的动作。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老师的手”主题墙,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
五、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3. 是否需要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六、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解故事《老师的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景表演法:让幼儿参与情景表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绘画法: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内容1. 故事《老师的手》:讲述老师用手可以讲课、画画、拍手等,引导幼儿了解老师的手的用途。
2. 动词描述:教授幼儿使用动词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如“老师用手讲课”、“老师用手画画”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提问:“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用手可以讲课、画画、拍手等。
2. 讲故事《老师的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手做的事情。
3. 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手表现出故事情节,如“老师用手讲课”、“老师用手画画”等。
4.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手的动作,并贴上相应的贴纸。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彩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彩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老师的手》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老师的手,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老师的手,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
2. 培养幼儿观察、模仿和表达能力,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3. 培养幼儿关爱老师,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老师的手,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难点: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视频、故事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手势,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邀请幼儿模仿教师的手势,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PPT,讲解《老师的手》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手势。
分析故事中的手势含义,让幼儿了解和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演示手势,幼儿模仿并说出手势代表的含义。
分组进行手势表演,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到的手势,并解释其含义。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内容:手势1:表示“喝水”手势2:表示“去厕所”手势3:表示“安静”手势4:表示“举手发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以致用——用手势和家人沟通作业要求:用今天学到的手势与家人进行沟通,记录下沟通的过程和感受。
答案示例:我用手势表示“喝水”,妈妈立刻给我拿来了水杯。
我感到很神奇,原来用手势也可以和家人沟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手势的含义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将增加更多实用的手势,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引言儿童的语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内容。
如何让孩子在轻松中学习言语表达能力,是每个老师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该活动可以增强孩子对事物的感知,促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同时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背景老师的手是一种基于儿童感官素材的语言活动。
该活动因其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器材和道具,因此成为了广大中班教师备受推崇的教学资源。
老师的手的活动基本上是以手掌和手指为主要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手舞足蹈、比划图画的方式指导孩子们逐渐掌握各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技能和和记忆方法。
活动流程•第一步:教师模拟特定物品或事物,通过手指和手掌表达出词汇和常见的短语。
例如:梨子是如何长的?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摆出一个类似梨子的形状。
•第二步:教师逐渐拓展活动难度,让孩子学习新的词汇和短语。
教师在演示表达技巧的时候,也可以附带一些故事、小游戏或外语教学,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新鲜感和趣味性。
•第三步:教师指导孩子们分组合作,让每个小组分别想一些新的素材演示表达技巧。
小组之间可以下达挑战。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合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效果评估孩子们通过老师的手活动可以轻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让老师的手成为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
老师通过挑选一些常见的素材,让孩子们逐渐掌握常见的短语和词汇。
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可以自主思考,有了自己的主观想法,体会到掌握表达能力的欣快感。
活动中融入游戏元素,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特长和兴趣结合表达技巧,让他们在思考中发现自己的一些优势。
总结老师的手活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课堂活动。
它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
同时,老师的手活动还能够促进团队合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正如Oscar Wilde所说,“谁笑的最后,就笑的最好”。
幼儿园中班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明确感知到老师的手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老师手的使用和作用3.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结合所学,感知到爱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观看短片并介绍老师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功能2.课堂活动: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一下手的协调性以及在运动中的重要性3.儿歌:手指家族三、教学步骤1. 热身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采用轻松的方式进行热身,比如歌曲、舞蹈、小游戏等,为孩子们进入课堂打下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2. 观看短片观看短片《老师的手》。
通过短片介绍老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手的场景,如拍打睡着的小朋友,读书、唱歌时的手势等等。
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就手的常见功能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清晰认知老师的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游戏环节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或孩子们的兴趣进行一些小游戏,比如让孩子们进行一些小手臂的运动,或手指的协调等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手的认知,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协同能力。
4. 学唱手指家族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唱《手指家族》,引导孩子们感知到每根手指的名字,这对孩子们认知身体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可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手的认知。
5. 教师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这个班级的学生有很多来自于偏远山区的孩子。
通过观察这些孩子们的表现,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对于手的认知和使用程度较低,并且在游戏环节和唱歌环节中表现并不积极,可能是由于长期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导致他们对于身体部分的认知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孩子的体能锻炼,帮助他们全面认知身体每个部位的作用和使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四、教学总结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通过观看短片、游戏环节和儿歌,深入了解并认知了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并且,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唱一首有关手指的歌曲。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全面认知,相信大家能够从今天所学到的,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身体。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师节老师的手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准备: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设计思路: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
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流程: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过程:(一)活动导入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玩滑梯的安全及伤害说明案例下午,我们班的孩子在玩滑梯,大家都很遵守规则,开心地滑着。
突然发生了一个小意外,陶宝在滑滑梯的时候太兴奋,因为急着往下滑,没有坐好,结果他一条腿弯着就滑下来了,当滑到底的时候,弯着的腿先着了地,好在他滑得不是太快,没有造成伤害。
分析与措施分析1.班里幼儿对滑梯很感兴趣,每次户外活动时,我都会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滑滑梯,每次都提醒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排队、不争抢、不倒着滑滑梯。
2.陶宝在玩滑梯的时候可能过于兴奋,还没有等前面的小朋友滑下去就紧跟着往下滑了,没有控制好姿势。
措施1.让配班教师负责其他幼儿继续滑滑梯。
教师让陶宝暂时停止滑滑梯,检查了他的身体,并询问他是否有疼痛的地方。
2.告诉该幼儿,下次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动作不能太快,要坐稳了再向下滑。
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1)
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描绘老师的手,让学生感受和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增进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与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老师的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老师日常工作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老师的手》。
2. 讲解:结合PPT,讲解描述人物特征的方法,重点讲解如何描绘老师的手。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捏一捏自己心中老师的手,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进行描述。
4.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描绘老师的手的过程和感受。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关于描述老师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描述一位同学的手,互相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描述人物特征的方法:a. 观察形状b. 感受温度c. 注意动作3. 尊敬老师、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位你喜欢的老师的手,不少于50字。
2. 答案示例:我的语文老师有一双温暖的手,她的手指纤细,手掌柔软。
每次她用手抚摸我的头,我都觉得特别温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的感受。
组织一次“我心中的老师”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
活动重点: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
(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
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
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六、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
附诗歌:老师的手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幼儿园中班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中班教案《老师的手》含课堂教学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第三段仿编一段诗歌,了解文学的内容结构,初步设计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激发学童热爱自己的老师,快来看看幼儿园中均班《老师的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诗歌的素材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中会的整个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助推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诗歌。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唤起意念。
活动准备: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实战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了解诗歌的素材结构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活动流程: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介绍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弹唱诗歌。
(三)仿编诗歌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善解人意要叫什么呢?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反思: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下能引导下和图画的指导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诗歌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表现出色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表现稳定后,我并没有按照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小朋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松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研经管的任何一个细节,好奇心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不能只偏重教学的步骤,而没有真正切身感受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反思,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安排,都也要做好充分的生物体准备和心理准备,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适于教学,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融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