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20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ne颗粒——完整HBV颗粒
• • • • 42nm,球形,血清中含量最少 脂蛋白包膜+核壳 包膜:HBsAg、糖蛋白、细胞脂质, 核心(复制感染主体):环状双股DNA, DNA聚合酶,HBcAg, HBeAg • 双链环状DNA:长链为负链(L)—— S、C、P、X区4个开放读码区 短链为正链(S)。
●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
●丝状颗粒:22×100~1000 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 无感染性。
“空心汤团”
乙 肝
pre-s2
pre-s1 S
HBV基因组结构
pre-S1
P
编码
pre-S1蛋白 pre-S2蛋白 HBsAg HBeAg HBcAg DNAP HBxAg
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细胞免疫应答
• 免疫耐受状态——无症状携带者; • 免疫功能正常——急性肝炎——痊愈 • 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自身 免疫反应产生、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 清除等情况下——慢性肝炎; • 机体超敏反应——重型肝炎
自然史
• 慢性HBV感染:人感染HBV后,病毒持续6 个月仍未被清除者。 • 潜伏期:1-6月,平均3个月。 •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 素。 围生(产)期感染:90%慢性化 婴幼儿时期感染:25%~30%慢性化 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5%~10%
HBV复制过程
• 前基因组RNA进入肝细胞质作为模板,在 HBV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再 以负链DNA为模板,在HBV DNA聚合酶作 用下,合成正链DNA,形成子代的部分双 链环状DNA,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 放至肝细胞外。 • 胞质中的子代部分双链环状DNA也可进入 肝细胞核内,再形成 cccDNA并继续复制。 • cccDNA半寿(衰)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 清除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 其出现标志着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 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V C基因
乙 肝
前 C区
C区
表 达
前C / C 蛋白 切割、加工
HBeAg
分泌到细胞外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cAg
乙 肝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稍后或同时于HBsAg在血清中出现,与HBV DNA有良好的相关性。
慢性HBV感染时HBeAg是重要的免疫耐受
因子
e抗原血清转换: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 每年10%自发转换,转换过程意味免疫耐受转 为免疫激活。
乙 肝
我国一般人 群的 HBsAg 阳性率 已由 1992 年的 9.75% 下降 到 2006 年 的 7.18 %, 已进入 HBV 感染 中流行区。
发病机制
乙 肝
1.HBV在体内的复制过程
是一个逆转录过程
HBV DNA cccDNA 前基因组RNA 2. HBV损伤肝细胞的机理 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无细胞 致病性 三 类 淋 巴 细 胞 参 与
病毒性肝炎
金茜
如何认识病毒性肝炎
• 转氨酶升高= 患肝炎=需要隔离?
• “大三阳”“小三阳”=肝炎患者= 立即治疗? • 病毒感染所致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甲 肝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微小RNA 病毒科嗜肝RNA病毒属
●病毒形态:直径27 nm正20面体球形颗粒,无 包膜,32个壳粒构成核壳
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镜首次观察到 该病毒。
●抵抗力: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可终身阳性
有自限性的急性HBV感染
HBeAg 抗-HBe
滴度
总抗-HBc
HBsAg
IgM 型抗-HBc
抗-HBs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100
暴露后的周数
HBV慢性感染
急性期 (6 月) 慢性期 (年 )
HBeAg
HBsAg
抗-HBe
滴度
总抗-HBc
IgM型抗-HBc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全 身 损 害 一 部 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 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输血传播病毒(TTV)
SEN-V

第一部分 各型病毒性肝炎特点
病原学特点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机制
NK细胞:不需致敏
CTL(CD8+):主要靶抗原为肝细胞膜上HBcAg 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 (ADCC)
抗-LSP 自身免疫
抗-LMP
HBV复制过程
• HBV侵入人体——结合肝细胞膜上的受 体——脱去包膜——穿入肝细胞质—— 脱去衣壳——HBV DNA进入肝细胞核内— —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 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cccDNA为模板,在宿主 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转录成几种不同 长短的mRNA • 3.5kb的mRNA含有HBV DNA序列上全部遗 传信息,称为前基因组RNA。
(二)流行病学
乙 肝
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2. 传播途径:经血液、体液
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
水平传播
性传播:不少见。 密切接触:有可能 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
乙 肝
垂直传播
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
宫内感染: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 (5%)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起病前2周至发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随粪便排毒最多
黄疸前2-3周至黄疸出现——血液有传染性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血清抗HAV出现——基本停止粪便排毒 少数病人起病30天后仍排出HAV
甲 肝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乙 肝
(6)HBV DNA
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
(7)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
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8)HBxAg: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
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
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
乙肝基因型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 异≥4% 乙肝9个基因型分布(A--I型) A、D型 全球分布 B、C型 分布亚洲及远东地区 ——国内主要 基因型 E型 分布 非洲西部 F型 分布新大陆和太平洋 G型 分布美国、 法国 H型 分布尼加拉瓜、墨西哥和美国。
医源性传播
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
毒不严格
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重要模式 ——家庭聚集现象
3. 易感人群
(1)抗HBs阴性者。婴幼儿是HBV感染的最危 险时期。 高危人群: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BsAg阳性者的家属
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
血液透析者
多个性伴侣者
静脉药瘾者 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
体内过程:经口感染——由肠道入血——短暂 病毒血症——肝细胞内复制——随胆汁排出 致病机制: 感染早期:HAV大量增殖致肝细胞轻微损坏 细胞免疫:HAV抗原性激活CD8+T淋巴细胞
感染后期:体液免疫——抗HAV(免疫复合物机制)
甲 肝
(四)临床特点
1. 潜伏期:2~6周,平均4周 2. 流行季节 ●散发病例均无明显季节性。 ●暴发流行多见与秋冬季节或雨水多、洪水泛 滥的季节。 3. 临床特点 ●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 化,α-干扰素疗效较差
(5)HBcAg
乙 肝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6)抗-HBc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曾感染HBV标志——“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pre-S2 S pre-C
HBV DNA 3.2 kb C
C P X
pre-c
HBsAg
X
pre-S2 pre-S1
乙 肝
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出现 ●持续时间:
急性自限性肝炎:1-6周,最长5个 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甲 肝
对热、紫外线、消毒剂敏感:100 ℃ 1 min,
HAV 传染性高于 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
感染人类HAV: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早期出现,多持续8-12周,诊断 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保持多年,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甲 肝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
偶经输血与注射感染 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 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
甲 肝
●易感人群及免疫力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人易感性下降
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我国40岁以上成人80%抗HAV-IgG阳性
抗体
母 亲
6个月以内婴儿
甲 肝
(三)发病机理:未完全明了
●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
甲 肝
(五)预

●甲肝预后良好
●无慢性化倾向 ●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 ●发生肝衰竭者罕见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BV属 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乙 肝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源自文库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丝状颗粒
52

暴露后的周数
乙肝病毒基因组易突变
• • 病毒颗粒的高复制率:1012-13个病毒颗粒 /天 自发突变的高发生率— HBV 逆转录酶缺乏纠 错功能:10-5 置换/碱基/循环 • • 每天每个碱基位置上都可能发生突变 治疗前耐药突变株可能已存在
• HBeAg阴性变异株——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 前C区最常见的变异为G1896A点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 (TAG),不表达HBeAg。 BCP区最常见的变异是A1762T/G1764A联合点突变,选择 性地抑制前C区mRNA的转录,降低HBeAg合成。 • YMDD变异——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349~ 692aa,即rt1~rt344)。在拉米夫定治疗中,最常见的是酪 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即由 YMDD变异为YIDD(rtM204I)或YVDD(rtM204V),并常伴有 rtL180M变异,且受药物选择而逐渐成为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优 势株。 • 隐匿性HBV感染——S基因变异,表现为血清HBsAg阴性,但仍 可有HBV低水平复制(血清HBV DNA常<104拷贝/ml) 。
乙 肝
●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HBsAg HBV S 基因 整合 肝细胞 DNA 持续表达 “空心汤团”
●HBsAg 的亚型
10个
长江以北
adr
adw ayr
长江以南
新疆、西藏、内蒙等
ayw
乙 肝
(2)抗-HBs ●出现时间:恢复期开始出现
窗口期:HBV感染时,HBsAg已消失而抗HBs尚未出现前,血 清中只能检出IgM型抗HBc的一段时间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MODS等
各种病毒感染
• • • • • 巨细胞病毒(CMV) EB病毒(EB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 冠状病毒(SARS)
肝损害
乙 肝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抗-HBe阳性者中,20%~50%左右HBV DNA
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前C基因1896位核苷酸易发生变 异,导致蛋白表达终止,不产生 HBeAg——HBeAg阴性的前C区 变异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