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陪读母亲的需求与社会工作回应

中小学生陪读母亲的需求与社会工作回应

中小学生陪读母亲的需求与社会工作回应中小学生陪读是指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陪伴孩子学习和生活,而雇佣他人(通常是家庭附近的中学或大学生)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做作业和安排课外活动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的出现和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社交等活动,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特别是在孩子放学后的几个小时。

他们希望雇佣一个能够监管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人,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缺乏专业知识。

他们希望能够雇佣一个能够辅导孩子学习、规划学习时间、提供学习资源的人,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激烈,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好的成绩。

他们希望通过雇佣一个中小学生陪读,让孩子在各个学科上都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指导和辅导,以提高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和竞争力。

对于这种需求,社会工作可以有以下几种回应: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教育方法,通过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减少孩子需要陪读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可以设立相关机构或组织,提供专业的中小学生陪读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聘用有相关教育背景和经验的人员,为孩子提供学习指导、课后辅导、课外活动组织等服务,满足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家庭和学校的协同工作,促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和陪读服务。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推动社会对中小学生陪读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倡导,提高社会对中小学生陪读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为中小学生陪读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更多的支持资源。

中小学生陪读是一种在社会需求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衍生现象。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回应这种需求,为家庭提供更好的教育和陪读服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

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

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很多小学生都有家长陪读的状况,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

时代的浪潮滚滚,荡涤着神洲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也直接冲击着新一代农民的价值现。

农村贫脊的土地无法留住他们勿勿的脚步,他们就像一群群的迁徙候鸟,从不同的角落集结在一起,催生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留守母亲等一个又一个新的群体。

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城乡结合部,随着进城人口的剧增,留守妈妈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成为社会不能不关注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一、陪读妈妈大量增加的原因1、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之前,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们大多还是先择将孩子由老人托管照顾,他们认为由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还比较放心,毕竟是他们的孙子孙女,会疼爱他们的。

可是通过实践证明,由老人照看小孩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首先,这些农村的老人本身没有文化,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更不懂得在品德方面教育孩子,只能料理他们的生活。

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孩子想什么、做什么,他们一无所知。

于是一个个问题少年不断出现,上网、逃学、打架、厌学、早恋,这些不良行为,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些由老人照看的孩子身上。

另外,由于这些农村的老人还不适应城镇的生活,缺乏基本常识,导致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

3月,由于老人看管不到位,我校一位年仅8岁的孩子坠楼身亡;12月的一个下午,由于老人在密闭的房间里用煤取暖,导致四婆孙煤气中毒,我校9岁的.二年级学生煤气中毒身亡当场死亡。

父母是挣了钱,可是孩子没有管教好,甚至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挣了钱又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年轻父母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也遂渐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孩子、老师的强烈要求下,于是许多父母选择了留下。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再加上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在外找工作难,收入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妈妈留下来照看小孩。

家长陪读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家长陪读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家长陪读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素质的提高,家陪象受到了普遍注。

高的教育水平使家深切地感受到良好的教育境是孩子成功的。

有了陪的概念,家改善孩子的成真起,不求更好的境,孩子的和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

家陪有多好,首先,家可以解孩子的,孩子的素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他提供更多的指和助,以及立信心、改善度;第二,家可以在日常中及孩子出的,及提出有效的解方案;第三,家陪可以家人之建立起更密的夥伴,提升家庭,并加家人的通。

然而,家陪也有其不足之。

首先,多家有著过於格的度,在孩子的中操之,光于孩子的培,使孩子的度和受到影,甚至失去其培的意;第二,家把自己的期望孩子施加的度力,使得孩子感到度沮,孩子失去了的趣;第三,家忽孩子的行素教育,只注重技性的,孩子的合素教育造成不良的影。

於家陪一象,我以理性和性的度去理。

在家陪的程中,我更加重激孩子的趣,培孩子的以及解孩子的基本,而不忽孩子的行素教育,真理好家孩子之的通和交流,更加有效地完成孩子的任。

因此,家陪是一的象,有可以孩子正面的影,但也可能致不利的影。

在情下,我以更健康的度去看待,以利孩子的及展。

- 1 -。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陪读是指家长陪同孩子一同在学校外住宿或外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选择了陪读这种方式。

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对于陪读有了一些心得和感想。

首先,陪读让我更了解了孩子。

陪读时,我可以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观察他们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

通过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和接触,我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这样可以更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再次,陪读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孩子在陪同的情况下,往往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他们会学会自觉遵守规则,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的环境等。

同时,饮食和作息也会变得更加有规律。

这些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此外,陪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家长的陪同下,孩子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也能感受到来自孩子的兴奋和自豪。

这种成长的喜悦和成就感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种重要的鼓励和动力,激励我们继续坚持下去。

最后,陪读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的责任和付出。

陪读不仅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时间和财力,还需要有耐心、关爱和理解。

家长需要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作为父母,在陪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爱和耐心,理解孩子的困惑和挣扎,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总的来说,陪读虽然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满足感。

通过陪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陪读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正是作为父母的责任所在。

所以,尽管陪读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陪读的利与弊作文

陪读的利与弊作文

陪读的利与弊作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发展,教育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开始采用陪读的方式来鼓励和协助孩子的学习。

但是这一现象也带来了一些利与弊。

从利的角度来看,陪读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能让孩子们明白到家长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有效指导,加强孩子们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动力,帮助孩子们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从弊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因为家长的陪读过度耽误孩子们成长,让他们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降低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兴趣,阻碍孩子们成熟起来的过程;另一方面,家长的陪读时间太多,也不利于家长自己的事业发展,又会影响到家庭的财政状况。

带着这样的利与弊,陪读在近几年中一直备受广泛关注。

尽管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陪读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未必就是最好的办法。

应该平衡陪读和让孩子自己学习的部分,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孩子的学习被过度压抑。

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引导孩子走向正道,而不是自己一意孤行。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不要让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让他们在学习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

因为只有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孩子们才有可能激发
出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表现出自己的潜能,才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总之,陪读有利也有弊,家长们应该适当地陪读孩子,平衡利弊,只要适度地进行陪读,就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孩子的学习成绩。

中学父母陪读现象引发的思考.kdh

中学父母陪读现象引发的思考.kdh

INTELLIGENCE前不久,笔者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赞成陪读的占36.7%,反对的占63.3%。

赞成者多从为学生减轻压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以利于升学的角度出发。

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必须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

父母陪读这种现象,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陪读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的原因。

这些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陪读现象的原因(一)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自立自理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却是独生子女,自主能力差,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独立意识差。

同时由于升学的压力,各个学校都采取了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

2.少数同学的学习习惯差,自觉性差。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在金钱大潮的冲击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有些人没有文凭照样赚大钱,对少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冲击。

(二)家庭原因。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考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为了能给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有些家长连叠被子,洗衣服这些事情都代孩子做了。

以保证孩子每天就是学、学、学。

家长对孩照顾得太周全了。

孩子却肯定有了惰性,还会认为父母能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就会缺乏责任感。

家长的陪读还有可能与学校的教育产生悖逆。

(三)学校原因。

1.校的常规管理存在漏洞。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质量整体下降,学生参差不齐,有些住校生在宿舍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宿舍管理存在一些误区。

随着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管理,有些学生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对待生活老师的管理有应付之嫌。

在宿舍熄灯之后,仍有少些同学侃大山,直接影响另一部分同学。

甚至溜出去上网吧、包夜。

2.校食堂的伙食成问题。

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固然不能图物质享受,但家长、学生认为花了同样的钱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况且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在生活上给予照顾,陪读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精品]对陪读现象的思考

[精品]对陪读现象的思考

[精品]对陪读现象的思考陪读现象是指父母或一方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娱乐时间和家庭事务,陪伴孩子学习、活动和成长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从陪读现象的背景、产生原因、利弊分析、反思与建议等方面,探讨陪读现象的本质和应对之策。

陪读现象的产生原因陪读现象的产生与当前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化、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此外,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学生安全问题的突出等也是陪读现象的催化剂。

利弊分析陪读现象的利弊并存。

一方面,陪读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另一方面,陪读也可能导致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成长意识;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反思与建议针对陪读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1.完善教育政策。

政府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和发展,减轻学生和家庭的压力。

2.引导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长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过度保护和干涉的行为。

3.强化学校教育。

学校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观念。

4.增强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关注陪读现象,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和支持,如陪读交流平台、家庭教育指导等,帮助家庭解决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倡导家庭和谐。

家庭成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和理解,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面对陪读带来的挑战,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6.鼓励多元化发展。

社会应该鼓励孩子多元化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成绩,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社交等方面的发展,为孩子创造更加全面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7.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对能力,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对于“陪读”,听听孩子怎么说

对于“陪读”,听听孩子怎么说

对于“陪读”,听听孩子怎么说陪读是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指的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

陪读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能够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下面是我收集到的一些孩子对于陪读的看法。

1. 陪读让我感到很温暖。

每次看到爸爸妈妈专注地坐在我身边,帮助我解答问题和纠正我的错误,我觉得特别温暖。

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我也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有了陪读,我不再感到孤单。

2. 陪读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我知道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成绩,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我。

他们会花时间研究我的学科,帮我找到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还会给我鼓励和赞美。

这让我觉得他们是真的关心我,爱我。

3. 陪读让我不再害怕学习。

以前,我总是担心学习会很难,错了会受到责备。

但是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不再害怕了。

他们会帮我解决遇到的问题,教我如何面对困难。

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学习。

4. 陪读让我的学习效果更好了。

爸爸妈妈有时候会给我提一些很好的学习建议,或者帮我找到一些适合我的辅导资料。

他们还会给我讲解一些我不懂的知识点,让我更好地理解。

有了他们的帮助,我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了。

5. 陪读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我觉得有爸爸妈妈陪伴我学习,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他们会花时间陪我一起度过每个学习的时刻,帮我克服困难,鼓励我不放弃。

这种幸福的感觉让我觉得我是最幸运的孩子。

陪读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辅导,更是一种陪伴和支持。

孩子们十分感激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也十分珍惜与父母一起学习的每一刻。

通过陪读,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家庭关系。

陪读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爱。

家长陪读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家长陪读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家长陪读现象的分析及思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

除了对子女大方的教育投资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是身体力行,加入到“陪读”一族。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调查发现:我国有38.6%的家庭存在为子女陪读现象。

以笔者所任职的一所地市级的省级示范高中为例,每年的高考结束的那段日子,学校周边出租转让房屋的广告满天飞,甚至贴到了学校厕所的墙壁上。

有的家长甚至不惜放弃公职,专职陪读,有的甚至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城市。

家长陪读的效果如何,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呢?本文立足于一位在一线工作的高中班主任的视角,结合所带班级的情况分析,以期能对当前陪读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参与其中的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一、陪读的原因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越演越烈,这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

笔者通过平时和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家长对孩子唯学习成绩论。

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多家长认为,只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才会使孩子学习不分心,学习成绩才不会受到影响。

比如班上有位男生,家离学校就不到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为了节约在路上走的十来分钟的时间,父母在学校旁边专门租了间两居室的套间,全家搬了进来陪读。

2.学生自理能力的欠缺。

当前社会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从小就得到家里人的过分关爱和呵护,其独立生活呈现脆弱化。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寝室里空调,热水器和洗衣房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但部分家长认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

3.家长的隐性成就感和不安定感。

在华东师大心理系的桑标教授进行的一项关于父母意识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60.6%的父亲和63.3%的母亲都认为子女是自己人生的希望。

陪读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的心态是既有一种责任感,又寄予很大期望值,往往父母把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陪读现象调研报告

陪读现象调研报告

陪读现象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当前陪读现象的普遍情况、原因以及对相关群体的影响,以期能为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调研结果一、陪读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陪读现象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约占被调查人群的65%。

其中,陪读的对象主要为子女,涵盖了小学、中学、大学阶段。

二、陪读原因多样化1. 学生学业压力大近70%的家长表示,他们选择陪读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够给予子女更多的学业支持和激励,以减轻其学业压力。

2. 家庭关系和谐约30%的家长表示,选择陪读是为了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

3. 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大约有20%的家长希望通过陪读来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为其未来的发展增加竞争优势。

三、陪读对相关群体的影响1. 学生陪读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主要包括提高学业成绩、增强学习动力等;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独立性和主动性培养的限制,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等方面。

2. 家庭陪读对于家庭来说,带来了更多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了亲子关系。

但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时间和资源分配不均衡。

3. 社会陪读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加重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公平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议和解决方案1. 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从根本上减少陪读现象的发生。

2. 增加家庭教育辅导支持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辅导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子女的学习,减少对陪读的依赖。

3. 倡导独立性和主动性培养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减少家长对陪读的需求。

对陪读现象的看法50字

对陪读现象的看法50字

对陪读现象的看法50字
从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陪读可以有助于维护社会道德,在联系家庭和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有陪读者陪伴孩子,从而加强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和发起各种社会活动,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从经济角度来看,陪读可以帮助父母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他们不必担心孩子的安全和照顾,他们可以更好地投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为经济更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陪读者可以带来新鲜事物,给孩子新的体验,让他们知道世界的更多可能性,让他们受益匪浅。

同时,孩子也可以从陪读者身上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但是,陪读也有它的缺点。

家庭内部的陪读者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家庭关系,也可能会破坏家庭的稳定。

总的来说,陪读是积极和有益的,但是家长还是需要把握好平衡,不能只专注于陪读而忘记其他的家庭角色,应该在遵守社会公德和保护家庭利益之间达到好的平衡。

- 1 -。

对于陪读现象的看法作文

对于陪读现象的看法作文

对于陪读现象的看法作文近年来,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陪读在当今教育界越来越流行。

陪读的出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问题,也引发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热议。

本文将从历史、陪读的优缺点以及如何管理陪读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对于陪读现象的看法。

历史上,陪读就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家庭教育方式,只有当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才能享受到。

自20世纪60年代起,家庭经济改善,陪读现象开始出现,可以说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所产生的社会现象。

陪读有其优点,可以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学习。

由于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关注,关照,孩子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学习效果会比一般学生更好。

此外,老师也能更加有效地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引导孩子的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可是,陪读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家长可能会让孤独地学习,这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孩子受到家长过多的安慰,也会错失一些有益的机会去独立思考,学习能力不够坚定。

最后,大部分孩子的陪读费用高昂,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很多家庭很难负担。

应该采取更合理的管理方式,来确保陪读的有效性。

首先,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教育沟通关系,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关心孩子,但不能过于干预,强加自己的想法,以保证孩子能够得到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在独立思考中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其次,应该加强对老师的管理,严禁一切不规范行为,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考核,以达到家长期望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陪读现象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有利结果,它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但是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及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以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陪读的作用。

只有对陪读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发挥陪读的优势,确保孩子能够取得最佳的发展。

对于陪读现象的看法作文

对于陪读现象的看法作文

对于陪读现象的看法作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陪读家庭的出现已经成为事实。

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陪读家庭的出现不断增多,如今成为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陪读现象正受到社会的关注,甚至引起了社会上的争论。

关于陪读的现象,人们普遍持有多样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有助于改善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更加受欢迎。

他们认为,家长的参与对于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水平都很有帮助。

此外,他们认为,陪读也可以帮助孩子社会化,孩子之间可以建立正确的社会认识,互相帮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更快乐。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陪读现象有害于孩子的发展。

首先,许多家长出于着爱孩子的心态,甚至对孩子学习提出强制要求,从而对孩子施加压力。

因此,孩子反而持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被迫参加不适宜他们年龄的课程,他们更容易受到憋压,甚至发生抑郁倾向的症状。

另外,孩子普遍重视家长的评价,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此外,家长出于着追求卓越的目的,可能会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滥用,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考虑到上述情况,可以指出,陪读现象是一个复杂而又变幻的话题,既有利也有弊。

因此,学者们在研究陪读现象时,应该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努力找到一个折衷的方案,既能照顾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又能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在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可以在未来发挥自己的潜力。

总之,陪读现象是一个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家长和学者们在陪读过程中都需要特别注意,准确地判断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探索篇•课题荟萃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康立青(甘肃省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甘肃临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更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愈演愈烈的陪读现象。

陪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来说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基于此,我们对小学陪读现象展开了调查和思考,以期管中窥豹地解释这一现象,使社会大众对小学陪读现象产生进一步的认知。

一、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分析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小学陪读现象已经大面积覆盖小学教育体系,其中75%的学生由母亲陪读,20%的学生由父亲陪读,少部分学生由其他亲属陪读,从全国来讲,近40%的家庭存在陪读现象。

这些调查数据可以表明,目前我国小学陪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小学生家长陪读大体出于四个原因:(1)家长过于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起伏。

(2)家长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薄弱,不能独立学习和生活。

(3)家长内心具有强烈的不安定感和紧迫感,希望通过陪读为孩子创造一片光明的前途。

(4)学校推卸应负的部分教育责任[1]。

二、小学陪读现象的利弊分析陪读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来说,陪读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我们来论述一下陪读的积极意义:(1)陪读可以拉近小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陪读过程中,家长会全面掌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走向,孩子也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怀与爱护,从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陪读可以对小学生实施科学的监督和指导。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够强,独立学习时经常贪玩、走神,遇到疑难问题也无法独立解决,家长陪读不但可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督促,也能辅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陪读也有消极影响:(1)陪读不利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非常薄弱,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这两项能力的关键时期。

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何在——基于对课堂“陪读生”的思考

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何在——基于对课堂“陪读生”的思考

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何在——基于对课堂“陪读生”的思考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何在——基于对课堂“陪读生”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教育越来越关注。

儿童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然而,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种现象——课堂“陪读生”。

这些“陪读生”指的是在课堂上由家长陪伴孩子上课,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的思考。

课堂“陪读生”这个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压力和焦虑。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为未来的竞争打下基础。

然而,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家长们往往会选择在课堂上陪伴孩子,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也与教育环境的变化有关。

尤其是在校外辅导机构的兴起,使得家长们更加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竞争力。

然而,课堂“陪读生”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们在课堂上依赖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时,他们可能会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仅仅依赖他人的意见和指导。

这将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缺乏自主解决的能力,只能依赖外界的帮助,从而忽略了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追求——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何在?首先,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孩子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作为儿童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该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儿童教育的基本追求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除了对子女大方的教育投资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是身体力行,加入到“陪读”一族。

陪读作为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愈演愈烈,有的家长不惜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甚至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

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省城,越来越庞大的陪读家庭出现在诸多中小学名校甚至大学附近。

本文立足于这一现状,对其进行了原因探析、利弊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策略,以期能对当前陪读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出积极的反应。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这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分析这些林林总总的理由,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多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

江西南昌周女士就认为,如果她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每天上学放学至少有两个小时浪费在路上,三个月下来,就要少学习180 个小时,在高考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损失啊[l ] o 2 .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的怀疑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从小就得到家里人的过分关爱和呵护,所以其独立生活呈现脆弱化。

部分家长认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不能自理。

加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家长认为子女的自制能力差,如果不在跟前监督,很容易陷入网吧或游戏厅中去不能自拔,最终导致他们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面。

所以,陪读能让子女避免外界干扰。

3 .家长隐性成就观的显性表现陪读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的心态是既有一种责任感,又寄予很大期望值。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自我不能实现时,便会产生转移。

目前的许多中小学生家长,自己由于错过了许多机会,所以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子女能够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能够出人头地。

塑造子女也是自我的继续发展。

在华东师大心理系的桑标教授进行的一项关于父母意识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60 . 6 %的父亲和63 . 3 %的母亲都认为子女是自己人生的希望[z ] o4 .家长的不安定感子女是自己的希望,要使子女成功必须有100 %的保证,不允许一点点的失败。

因为这一个的失败就是全部的失败。

独生子女使父母不敢轻易地去尝试孩子的“自由发展”。

父母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把家庭的重心,把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父母随子女成绩而产生喜怒哀乐。

害怕失败,担心子女的不安定感使父母全身心地投入陪读。

5 .学校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了家长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但是,随着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学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就把学生学习的辅导义务推给了家长。

学生的成绩牵扯学校的声誉,学生的成绩更牵扯孩子的将来,家长也感到责无旁贷,于是家庭就变成了学校的延续。

6 .其他特殊情况有些孩子出现严重不良行为,如抽烟、酗酒、上网等现象严重;经常逃学、旷课等而荒废学业,家长为了强制监督、有效隔离,促其成人、成才而选择“陪读”是必要的。

一些农村贫困孩子考上离家较远的中学就读时,家长为了节省开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边打工边“陪读”,以助孩子完成学业。

另有些孩子由于身体原因(疾病、虚弱)需边上学边药疗、食疗等,家长不得不“陪读”『s ] o二、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利弊分析该如何应对中小学生陪读现象?我们必须对中学生陪读现象的利弊作出客观的分析和比较。

1 .中小学生陪读的积极意义( l )陪读是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陪子女学习,和他们一同读书,一起探讨书中的问题,容易与孩子的思想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共同语言,便于家长更好地走进子女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见解、爱好、兴趣、志向等,使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减少彼此的误会。

另外,陪读还可以促使家长成长。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求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的学习。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实际上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所以陪读不仅是对子女生活上的照料,更不是监督和督促,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同进步。

⑦陪读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在我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家长往往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彼此间的感情因此受到冲击。

但是陪读无疑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是弥补这一缺陷很好的方法。

它可以让子女与家长有更多交流的时间,增进家长对子女的了解,认识青春期间子女的变化和需要,从而能够理解孩子,有效地引导孩子,以便更好地消除彼此间的代沟,促进孩子成长、家长进步等。

( 3 )陪读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督促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所以其自控能力还不强,极容易受身边不良事件的影响,家长的陪读从一定程度上能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和嗜好进行有效的约束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同时孩子在心不在焉时,在家长的提醒下,他们能重新进入状态,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子女的健康成长及学业上的进步。

2 .中小学生陪读的弊端陪读能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然而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家长的陪读下,教育原来应该有的一些功能,诸如主动、积极地去探究、自控能力的培养等都无从谈起。

( l )陪读不利于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子女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陪读弱化了许多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陪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依赖。

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一个人习惯了凡事依靠别人,那么他就无法从心理上“断奶”[ 4 ] ,无法自立自强,遇事优柔寡断,生活不能自理等,甚至影响到其他方面。

⑦不利于培养子女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一旦陪读,子女必然缺乏与其他同学深入交往的机会,因为在学校就是专心学习,回去还要在家长的悉心照顾下继续刻苦学习,基本上没有时间和同学交流,长此以往,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的集体生活不仅是要让孩子学到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在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时所必需的宽容、理解和忍让,培养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从而形成适应环境的良好能力。

( 3 )不利于子女人格的塑造“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高尚品格的形成是需要经历困难和挫折的,虽然这样说有些偏颇,但却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

如果子女没有脱离家长羽翼的保护,凡事都会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以后走向社会则很难独自经受外界困难的磨砺,不能形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遇事果断的良好人格品质。

( 4 )陪读容易增加子女一定的心理压力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开始懂得学习的目的性,学习上努力、自觉,如果家长常以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兴趣爱好或事业为代价坚持陪读,等于给他背上加砖,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

家长的期望值总是很高,而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有个最高限度,背着父母过高的期望在拼搏,一旦达不到父母制订的目标,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尤其是性格内向、懂事的孩子会因愧疚而导致诸如焦虑、烦躁、恐慌、自卑、自责等心理疾患,甚至酿成自杀的悲剧。

( 5 )陪读不利于子女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优秀的学习品质,应该是能独立完成课业、勤于思考、认真严谨、勇于克服困难、有一定自控力等等。

优秀学习品质是学业优秀的必要条件。

由于有家长经常在旁边监督指导,孩子从而养成粗心大意、不愿独立思考、思维萎缩懒惰,自控力和独立性差等不良习惯。

一旦家长放弃陪读以后,孩子将由于失去了“拐杖”而变得胆怯、被动、无主见、手足无措,不能独立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三、对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思考陪读的学生个体,并非能全面体现陪读的意义,也不会集中以上的所有弊端,个体不同利弊也不同,必须具体分析。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陪读现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

”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本无可厚非,但过度地插手监督容易导致孩子过分依赖,不利于其能力的发展,造成分数高的假象。

然而,当前在陪读现象不能阻止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正确认识陪读现象,走出陪读的误区,寻求更好的陪读策略,趋利避害。

1 .陪读是督促而非监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了错,譬如精力不集中、作业没做对等,家长应态度和蔼地加以提醒或批评,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和引导,切忌简单粗暴地斥责,以免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陪读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指望孩子什么都会,因为急功近利往往会产生焦躁情绪。

而如此的批评训斥只能让孩子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既厌烦了学习,也厌烦了家长。

2 .陪读既需注重知识进步,更要注重品德修养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孩子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道德品质对其一生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注重培养孩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强不息的精神;另外,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宽容、忍耐等也显得尤为重要。

3 .陪读要注重子女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一些家长文化程度较高,辅导孩子没有问题,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学习能力、自理自控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方法、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独立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陪读方式由包办式转为辅助式家长对子女的陪读不仅仅体现在陪在孩子身边一起学习,还表现在“保姆式”的服务,离家陪读等,家长独自揽下了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情,甚至有的家长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无止境的干预,从而培养出子女在学习生活上的惰性、依赖性。

为此,陪读方式需要由家长包办式转向辅助式,鼓励子女独立思考,培养子女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生活的能力,不要过多干预学校教育过程,而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从而端正孩子的学习目的,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