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优秀
2024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2024/1/28
1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28
2
01
引言
2024/1/28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2024/1/28
课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学 资源的需求,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份《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20
当代社会中《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与现代社会伦理 道德建设
分析《论语》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意义,如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与现代教育理念
探讨《论语》中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的快乐和重要性。
对偶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对偶手法,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喜爱和热爱
的重要性。
排比
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运用排比手
法,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
2024/1/28
16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 命的珍视。
《论语》与企业管理智慧
挖掘《论语》中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意 义,如以人为本、和为贵等理念在企业管理实 践中的运用。
2024/1/28
21
06
《论语》十二章中的君子之德

《论语》十二章中,有关君子之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不知而不愠:君子在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无知和误解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予计较,体现了君子的宽厚和修养。
2. 学而时习之:君子善于学习,且能时常温习所学知识,体现了君子的谦逊和勤奋。
3. 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体现了君子的自省和自律。
4. 四十而不惑:君子在四十岁时已经对人生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不为外界所迷惑,体现了君子的智慧和成熟。
5. 五十而知天命:君子在五十岁时已经认识到人生的使命和命运,能够顺从天命,积极面对人生,体现了君子的豁达和顺应。
6. 六十而耳顺:君子在六十岁时已经对世间百态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听取各种意见,善于调和矛盾,体现了君子的沉稳和智慧。
7. 七十而从心所欲:君子在七十岁时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但仍不离道德约束,体现了君子的境界和修养。
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动机不同,君子追求道义,小人追求利益。
君子在经济生活中能够安贫乐道,不被物质诱惑所动,体现了君子的品德和高尚。
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友善的态度,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而小人则追求一致,排斥异己,体现了君子的宽容和团结。
10.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在地位尊贵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骄傲自大;而小人则骄纵跋扈,体现了君子的谦逊和稳重。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君子之德的内容,涵盖了道德、智慧、修养、境界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儒家对君子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这些君子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论语>十二章: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论语》就像是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藏山,而其中的十二章,那更是闪闪发光的宝石!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索这神奇的《论语》十二章,看看为什么它能成为优秀教案一等奖的得主!先来说说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好像是孔子爷爷在亲切地跟我们聊天,告诉我们学习要时常温习,多快乐呀!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多开心哟!别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呢!想想看,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新知识,回家后认真复习,那种掌握知识的感觉难道不爽吗?当好久不见的小伙伴来找我们玩,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要是有人误会了我们,我们不跟他们计较,这多大气呀!再看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哎呀,这就像是给自己照镜子一样!每天问问自己,帮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这就好比我们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有没有做到。
如果没有,那可得赶紧改正,不然怎么能进步呢?还有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像是在说,学习的时候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思考,那不就迷茫了吗?光想不学习,那不就危险了吗?这不就像我们走路,如果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不思考该往哪儿走,是不是容易迷路?要是光坐在那里想,却不动身去走,能到达目的地吗?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爷爷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能乐在其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他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这多让人佩服啊!想想我们现在,有时候会因为没有新玩具或者好吃的就不开心,和孔子爷爷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贪心了?第十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就像是在大声告诉我们,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换掉,但一个人的志向可不能被改变!这就好比一棵大树,无论风吹雨打,它的根都深深地扎在土里,不会动摇。
《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六章: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 形竹器。
堪:忍受。 乐:乐于学。
第六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 的品质。
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重点词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者:代词,……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 为乐趣。
(wǎnɡ),思而不学则殆
(dài)。”
译文:孔子说:“能够通过温 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 以凭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 读书,就会疑惑(对自己的学业有 害)。”
重点词语 故:旧知识 以:凭借 罔:迷惑 殆:疑惑(有害)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的重要性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 (知识)能时常温习,不也 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 人不了解(自己),(自己) 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 的人吗?
重点词语
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所支配的事情。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 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 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 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注、点评】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注释】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二、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
【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点评】这句话形容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心情.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注释】喻:明白,知道.【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点评】这句话从价值指向的不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的。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点评】“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注释】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优秀读书笔记5篇

论语十二章优秀读书笔记5篇论语十二章优秀读书笔记好读书,好读书。
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啊!人要读书才会得到知识嘛。
月亮升起来了,星星还在天上顽皮的眨着眼睛。
我的书房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原来我正在背论语。
这时间,我突然读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冉冉上口,十分耐人寻味。
是啊,我和黄智杰、王泽华这三个好朋友,不是都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吗?我们三个人都有自己的的特长,黄智杰是我们中间学习最好的。
当然,在他的带领下我的作文和数学都大大的有进步啊!我的特长是体育,所以我是他们中间的体育委员,我的游泳、跑步、篮球,都是呱呱帮的啊!王泽华是一个心细的人,所以他是我们的杂物委员。
所有活动都是他安排的,每次活动我们都进行的顺顺利利的,这都是他的功劳啊!我们这三个兄弟,都是最好的兄弟。
三国时期的刘关张三人是喝了鸡血来证明他们三人之间的友谊,虽然我们没有喝鸡血,但是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我们上个人在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我们三个都是最好的朋友,都是男子汉。
我们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在暗中耍阴招,我们三个都要肝胆相照的朋友,生死关头也要共同度过,我们坚信如果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会团结互助。
黑夜总会过去的,光明就要来临了。
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我们要用自己的所拥有的所有东西来让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
只要天在,地在,人在,我们的友谊便永在!好一个孔子,好一句经典的论语啊!论语十二章优秀读书笔记从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时只是背诵,现在再来看,这一小段话蕴含着许多道理。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
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上学时,每天都会接受新的知识。
不会复习的我每次都在考试中失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论语》12篇章原文+翻译

《论语》12篇章原文+翻译1. 学而第一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n:1. Learning and Applying2. 为政第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n:2. Governing with VirtueGoverning with virtue is like the North Star, which remains fixed while the multitude of stars revolve around it.3. 八佾第三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n:3. The Eight DancesConfucius said, "___. But who is not tolerable?"4. 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n:4. ___ FamilyConfucius said, "Being kind within the family is beautiful. If one is unable to choose kindness, how can one understand it?"5. 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距之千里,可求也;可与也,虽在距之千里,可迎也。
”n:5. Gongye Chang6. 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n:6. Yong YeConfucius said, "Yong Ye could be appointed as the one who ___."7. 颜渊第七子曰:“颜渊,季路可使南行。
”子路曰:“治!如之何?”子曰:“可与言而不可与行也。
”子路由此度名。
n:7. Yan YuanConfucius said, "Yan Yuan and Ji Lu could be ___ state." Zi Lu said, "If they were to be appointed, what should be done next?" Confucius said, "They can be taught what should be said, but not what should be done." After this, Zi Lu evaluated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words.8. 季氏第八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优秀完美课件

1几.个解人释同下行列,句进其中中加必行点定的有一词可。以定做我老的师的书人。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
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会为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君王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
只一味空想却不实实在在地学习,就会一无所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学和思都是不对的。
——《资治通鉴》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太平御览》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 (1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
以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 【链接材料】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
四、问答题梳理 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矛盾,因为一个说的是为 人师表的标准,而另一个指的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是不 矛盾的。
2.“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 样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的表现,只有这样,人 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和求学方面得到提高。(既要联 系文章内容,又要有自己的感悟,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领悟)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这是《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翻译《论语》在本课选取的每一章;2、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关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3、联系与之有关的内容,拓展所学范围。
4、背诵《论语》十二章。
【教学重点】1、翻译《论语》十二章的每一章,并达到字字落实。
2、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关于立身处世、修心养性的规范性原则;【教学难点】1、拓展与每一章相关的内容,并挖掘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和“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2、背诵《论语》十二章。
【教学方法】结合注释或者查找资料翻译每一章,并抓住重点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常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每六章为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正:匡正,端正。
【翻译】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
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
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记录的孔子言行的书籍,全书分为20篇,其中有一篇是《论语十二章诫子书》,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所做的教诲和规劝。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的原文:1、子曰:“好学,不可以不勉;不好学,无以宽。
”3、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接为而誠,不讳慝,则为之也已。
”4、子曰:“君子不器。
”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子曰:“君子三慎其言,四慎其行。
”7、子曰:“勇而无礼,为乱,小勇而易讬也。
”10、子曰:“有弟子不能说,则丘卒。
”12、子曰:“患过,不自讼;言过,必自讼。
”这12章中,孔子对于学习、处事、待人、修身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范和要求。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好学”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而对于不爱学习的人,孔子也提出了警告,认为没有学习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
孔子还强调了“勉”的重要性,指出了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有恒心和努力才能成功。
孔子也告诫人们要慎重思考,不可贸然听信他人的言论,而应该“慎言慎行”。
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懂得尊敬他人,遵守礼仪规范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他还提出了“三慎其言,四慎其行”的要求,告诫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可有过激的行为,要反思自己的过错而不是推诿责任。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教诲的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人生指导。
通过学习这部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有修养、有学问、有道德的君子。
愿我们能够以《论语十二章诫子书》为指导,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一篇名为《十二章》的训子书原文。
这篇训子书为孔子所著,是对儒家道德伦理的精粹总结,对于教育子女、治理国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12章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du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zhi,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dao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并且反复的阅读,这样你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
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君子食无求饱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注释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文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就:靠近。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喻:通晓,明白。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虑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
路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毅: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8、子曰:“譬(pi)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kui),进,吾往也。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
课文 评讲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富安中学刘瑛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态度: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 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 人”) 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 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 动词“择”
《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曲肱:肱,音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于: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2.治学的人必须注重的品德修养的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优秀

精选ppt
27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流逝 这,河水 舍弃
翻译:孔子对着滔滔的江水,感慨地说: “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 呀!”
精选ppt
28
理解:
感慨时光的流逝:
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精选ppt
29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 改变 普通人
9.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虚数, 走
=于之,
几个人
在其中
择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 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
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
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精选p的pt 缺点。”
26
理解:
讨论善于借鉴别人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精选ppt
17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贤德
简陋
忍受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呀,颜
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
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
回却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呀,颜回!”
精选ppt
18
理解:
讨论人的思想修养: 静心修养,安贫乐道。
精选ppt
43
• “论”的意思是编纂,《论语》是记 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 体和对话体为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 一。
精选ppt
5
• 二.理解作品意思:
精选ppt
6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
人”)。《论语》十二章优秀 Nhomakorabea•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
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
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宽厚。
•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和全国政协 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先后提出建议,将 中国教师节由9月10日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
朱奕龙认为,以孔子的诞辰作为中国的教师 节,将赋予教师节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一到 教师节就能想到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这对学 生、教师和公众关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 书”。
•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五经”)。 《论语》十二章优秀
第一章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学习 顺承 按时
• 子曰:“学 而 时
复习
习之,不
通“悦”,愉快
也是
志同道合的人 从
亦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
了解 转折“却”生气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相传
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序
《周易》,撰(zhuàn)《春秋》。孔子曾任鲁国司
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
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
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最终返回鲁
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和朋友往来是不是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 了呢?”
《论语》十二章优秀
第三章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通“又”顺承
•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 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 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 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论语》十二章优秀
课文探究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 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高度统一,不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十二章优秀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 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 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独立做事情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 的事情(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能听得进不同意
见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超过 规矩,规范
矩。”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乎?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 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 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 怨恨,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
《论语》十二章优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论语》十二章优秀
第四章
《论语》十二章优秀
第五章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 不思则 罔,思 而不学则 殆。”
转折,却 迷惑 转折,却 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害。”
《论语》十二章优秀
小结
• 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乐趣和做人的态 度。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 ……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论语》十二章优秀
第二章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我 每天
• 曾子曰:“吾 日
多次 反省
三 省吾身:
替 谋事 转折,却忠心,尽心 转折,却 诚实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复习
乎? 传
不习乎?”
文化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语》十二章优秀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优秀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论语》十二章优秀
《论语》十二章优秀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
理六经。
《论语》十二章优秀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还有对 话体和叙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二 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初至五 四运动以前两千年间一直是学童们的必读书,影 响很大。书中不少语句作为成语保留下来。北宋 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 第二章主要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 修养。
• 第三章孔子回顾自己一生的历程。自述他 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从“温故”中 “知新”的重要性。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故
而知
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凭借 做,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新,
《论语》十二章优秀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 矣。”
•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 了。
《论语》十二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