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导入。

1.听歌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再认识几个生字宝宝。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六《古对今》。

3.简单介绍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对韵歌。

像题目一样,什么对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是对韵,也可以说是对对子。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就隐藏在课文里,你们要用明亮的眼睛把他们找出来。

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

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要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生借助拼音先自读课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错误,先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园严寒酷暑晨朝霞杨)(1)指名几个学生带拼音读生字,教师及时表扬(你读的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响亮等),也可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我认为……)。

(2)齐读会认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对生字的记忆)4.给会认的字组词记忆。

下面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谁来给他们组一组词?学生先自己组词,然后教师出示词语。

(方圆严寒酷暑早晨朝霞杨树)(1)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课文中不仅有让我们会认的字,还有一些不仅要认,而且要准确书写的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1)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教师呈现词语。

(古今清凉细小夕阳李子语文香气)(4)齐读词语。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古对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物品、生活方式的比较。

通过对比古今,让学生了解物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生活方式的不同;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比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及物品的异同;3.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古代和现代事物的对应关系;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比较。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古今物品及生活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1.教师先简单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差异。

2. 操作活动1.师生共同分析《古对今》这篇课文,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择古代和现代事物进行对比,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描述的古代和现代物品进行评价和指导;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能够理解《古对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不同。

2. 教学改进措施1.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今之间的差异;2.可以增加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的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总结本教案以《古对今》这篇课文为例,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物品及生活方式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变迁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3、背诵课文(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事物的异同;•掌握叙述古代与现代的事物的正确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能够对比古代与现代的一些事物。

三、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与现代的事物。

四、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图片;•板书:内容包括关键词和句子;•学生课前预习和学习任务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话题引入,引出主题。

2. 学习与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图片,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异同点。

3. 总结(10分钟)•学生汇报,并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新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

2. 学习与实践(20分钟)•学生进行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比,进行口头描述,教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六、课堂作业•完成《古对今》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古对今•古代事物:xxx•现代事物:xxx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入图片、观察对比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学生合作积极,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指导。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的不同。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古对今》。

2.图片或实物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工具。

3.PPT或教具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照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

2. 导入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古对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并找出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4. 组织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5. 拓展延伸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思考。

6.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鼓励学生多多关注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作业1.练习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写一篇日记,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避免赞美一方贬低另一方,要尊重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络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到达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络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一、游戏导入认识“古”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

我说左,你说右。

谁听清楚了?上——下左——右远——-近开——关男——女粗——细高——低安静——热闹英勇——胆小寒冷——炎热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板书课题:古对今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3、师生合作读。

〔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

6、〔1〕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今〔2〕看这两个图形:圆方比拟圆和园〔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字词:“古、今、山、水、江、河”。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知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不同。

•能够学会用“古、今”这两个词进行对比表述。

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珍惜现代的生活,并理解古人的智慧和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掌握“古、今”这两个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识字及理解“古、今”概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古代与现代的不同。

•提问:你认为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 学习课文(15分钟)•课前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熟悉课文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义。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课文理解。

3. 拓展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交通工具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小故事创作,结合“古、今”来写故事。

4. 活动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或小组进行展示分享小故事,并分析使用了哪些“古、今”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古、今”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变迁和社会发展。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了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对“古、今”概念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深化对古代与现代的认识,并激发对历史、文化的更多兴趣和思考。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景色。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韵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

2、小组比赛读。

3、指导学生发现对子歌中的特点。

(1)字数相同。

(2)意思相反或相近。

(3)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天气与天气对。

四、学习第1节对子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

(古今)(2)铜钱。

(外圆内方)(3)四季对比图。

(严寒,酷暑,春暖,秋凉)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对比情况
2.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3.熟悉《古对今》这篇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利用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提高学生对现代生活的感恩和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难点
1.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他们对古与今的认识
2.帮助学生区分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之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引言,引起学生对“古对今”这个话题的兴趣,并展开讨论。

2. 学习《古对今》
1.听课文朗读。

2.师生共同探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

3.学习文中的知识点及理解作者的用意。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发言。

4. 朗读表达
学生围绕“古对今”主题展开朗读和个人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课堂作业
1.作文: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与古代的异同”。

2.背诵《古对今》课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理解仍有待提高,下一节
课我将增加互动环节,更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本节《古对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将古代的情景带入当代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文本《古对今》,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和现代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引导学生谈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第二步:阅读理解
1.请学生阅读《古对今》这篇文章。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比资料。

第三步: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学生所总结的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2.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并在全班面前陈述所讨论的内容。

第四步:展示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反思古代智慧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怎样度过一天?请以你的想法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精选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精选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

认识偏旁“酉”。

2、正确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正确书写7个字;认识偏旁“酉”,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正确识读12个生字。

学习准备:课件、课本、卡片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全部会读的请举手。

下面开始比赛,请听老师提的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一人一句,以学困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学生练读一一同桌互相检测,再指名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字词:“古”、“对”、“今”。

2.理解词语“古对今”的意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古”与“今”字词的认读。

2.体会“古对今”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纸笔,或草稿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展示“古”和“今”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个字。

2.解释“古对今”这个词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通过书本或课件展示“古对今”字词,帮助学生认读字词。

2.操练“古”、“对”、“今”字词的写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或草稿本上写“古对今”,并能够朗读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第四步:拓展活动1.讨论“古对今”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2.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体会“古对今”这个概念。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古对今”字词的意义。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代与古代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对今”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古对今”这个词语,增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古对今”这个词语?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对今”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和联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对今》,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古对今》,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词语学习教师呈现生字词,让学生读音、书写,并加深记忆。

4.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5.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绘本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古对今》•词语学习•活动设计•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反复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培养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基本认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基本理解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四、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听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课文朗读(10分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古代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七、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通过阅读有关古代生活的书籍或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为教材依据,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

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

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

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

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小结:“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6.古对今》中的文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古对今”这一主题。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短的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古对今”主题。

•难点:理解“古对今”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情境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及课件。

2.单词卡片和图片卡片。

3.板书及彩色粉笔。

4.情景教学的小道具和模型。

5.MP3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古对今”是什么意思。

2. 学习新课•在师生互动中,一起读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

3. 生字识记•教师精讲生词注解,学生课外拓展词语。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古对今”在生活中的体现。

5. 课文活动•进行小组活动或者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绘画。

6. 归纳总结•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体会“古对今”。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展示他们对“古对今”这一主题的理解。

2.带着问题去实践,观察生活中的古与今之间的对比。

六、教学反思•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亮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拓展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古对今”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八、家校联系•发放家长通知,让家长了解本次课程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古对今”情景。

以上就是本次《6.古对今》识字教学设计的范例,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指导,请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一、说教材:《古对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

它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

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

读着课文就如自己身处大自然里,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

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文章的语言优美,如“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会写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

难点是对“对子”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难点,在设计思路时,努力以读为主线,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三、说教法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学法在整堂课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早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对今》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做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引出课题1.互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的游戏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做和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师生活动)2.互动二:同学们的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们就对右。

(师生活动: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导入:(出示“古”和“今”的字卡,贴在黑板上。

)“古”和“今”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补充板书“对”)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2)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酷、暑、晨、朝、霞、圆、严、寒、凉、杨、夕、细”,动手圈画,自主拼读字音。

(4)指名拼读生字,教师重点强调:“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ɡ。

(5)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教学中,先让学生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的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多种方法,集中识字1.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

说一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

2.分类识记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凉:①换一换的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组词记忆:冰凉、凉水、凉气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老师出示“朝”的金文字形讲解字理:“朝”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①字歌:识字十月十日。

(朝阳、朝霞)②多音字,还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

(杨柳、杨树、白杨)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引导学生仿照左右结构的字的实际方法,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可采用象形记忆。

“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寒”像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四周是草,中间是人,下面两横是冰,合起来表示一个人为避寒躲在一间堆满草的屋子中。

组词:寒冷,寒假。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出示朝霞图片)组词:红霞,彩霞。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引导学生做游戏对比识记: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1.加一加识字法:“亚”加上“丿”就是“严”。

2.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减一半(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等,在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1.教师范写第一小节中“古、凉”两个字;2.观察老师范写,交流明确书写时要注意:古:5画,上下结构。

首横宜长,“口”注意上大下小。

凉:10画,左右结构。

右部的“京”注意首点和竖钩的竖相对。

3.学生书写两遍,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只是指导书写第一小节中“古、凉”两个字,是将书写分步进行,防止集中书写所引起的学生手指肌肉群的疲劳。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韵歌了解了四季天气及景物的特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同时,还学会了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收获颇多。

2.布置作业:朗读或背诵《对韵歌》。

第二课时一、图片引入,想象画面1.教师出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四季之美、自然之美。

2.导入新课:本文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好景象。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起学生共鸣,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象,激发学习欲望。

二、图文对照,诵读韵文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然后认读词语。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晚上的彩霞叫什么?“晚霞”可以对什么?(朝阳)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4.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描述春天的情景。

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5.引导学生思考:“和风”是怎样的风呢?“和风”和下面哪个词的意思相近?微风、大风、狂风。

6.再读词语,想象画面。

7.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

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8.定位联想巩固词语。

课件出示对子歌,在对子歌中隐去熟字,引导学生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读词语。

9.自由练习背诵。

10.生生合作背一背。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诵读理解韵文内容,加强对一些难词的理解,建立直观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背诵。

通过看着画面读词语,读词语想象画面,感悟韵文的优美,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1.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字。

2.重点指导“夕、语、香、细、李”。

夕:3画,独体字。

撇和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连接点下面。

语:9画,左右结构。

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折对正,右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香:9画,上下结构。

上半部分舒展,包住下边。

“禾”的竖要短,“日”要与“禾”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细: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李:7画,上下结构。

上下等宽。

“木”的竖要短,“子”的弯钩要与“木”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3.教师示范。

4.学生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的能力。

四、多法巩固,知识拓展1.找对子。

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2.收集对子,比一比,看谁收集的多。

3.对对子。

长对( ),远对( )。

春风对( ),山高对( )。

4.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找对子、收集对子、对对子等,并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古对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教学反思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使学生发现文本的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