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

合集下载

不同剂量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大豆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不同剂量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大豆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不同剂量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大豆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总结作者:张建东牛景景邢帅军商艳萍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10期一、试验条件1.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供试作物:大豆,品种为豫豆22。

防治对象:甜菜夜蛾。

2.环境条件试验在济源市五龙口镇任寨村的大豆种植田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

该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一,土质为沙壤土,排灌水方便,管理较好。

大豆采用畦式栽培,小畦长2.5m、宽1m,每畦双行共20株,株距0.25m,小行距0.55m,大行距0.70m。

各处理种植品种、栽培期、生长期、密度一致,中耕除草、水肥等均按常规管理。

二、试验设计和安排1.供试农药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WG),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

2.处理安排3.施药方式(1)施药时间。

于7月20日进行施药,当时天气为晴天,无风,气温34℃。

供试作物6月中旬播种,试验时田间试虫处于三代发生盛期,多为低龄幼虫,试验期间空白对照区虫口数量前期呈上升趋势,但后期有所下降。

(2)使用药械。

使用药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按各处理浓度均匀、全面喷施于各小区植株叶片的正、反面及心叶部分。

(3)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为睛天,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8℃,平均气温32℃,试验期间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6℃,日平均气温为27℃-36℃,药后第7天有雨,降雨量为6.1㎜。

(4)防治非靶生物情况。

试验用药前未施用任何农药。

三、调查1.调查方法施药前在每一小区取15株定点调查全株试虫各龄期幼虫数,作为虫口基数,药后2、4、7、10天调查残存活虫数。

四、数据处理计算各处理施药后的减退百分率,用Abbott公式求校正防效。

1.统计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按a=0.05标准进行差异显著分析。

2.对作物的影响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对产品质量有益、无益的影响,记录其类型及程度。

3.对其它生物的影响观察对田间其它病虫害有益及无益的影响,特别是对兼发害虫的防治效果;观察对天敌及其它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杀虫剂——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微生物杀虫剂——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9/717科技与产品微生物杀虫剂——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斜纹夜蛾为众所周知的鳞翅目类害虫,其可危害各种旱田作物乃至花卉、果树等80种植物。

由于此类害虫容易对化学农药产生抗性而难以防治。

为了有效防治此类害虫,日本揖斐工业公司和岐阜县农技中心合作开发了以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为有效成分的微生物杀虫剂,代号为IG—104,商品名Hasumonkira,于2012年3月获得登记。

1、有效成分及特征 有效成分为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克隆A9和C3菌株,在1g 制剂中含有1x1010个孢子体。

根据不同的遗传特性,开发者选择了杀虫活性强的A9菌株;同时,根据幼虫对病毒从感染到死亡时间短的特性,选择了C3菌株,并与A9混和。

该核多角体病毒属于Baculouiridae 病毒科、Alphabaculouirus 属,为昆虫固有的病毒,系由蛋白质形成多角体,内包多个病毒颗粒的结构。

2、剂 型 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系为45μm 以下淡褐色粉末。

除原药外还包括矿物质填料和表面活性剂。

3、毒 性 经对小鼠试验表明,该剂对哺乳动物无感染和病原性影响。

同时,对天敌、蜜蜂、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也十分安全。

总之,由于该剂对人和环境生物高度安全,适宜于作为“害物综合治理(IPM)”的资材。

4、作用机制 本剂经对斜纹夜蛾幼虫感染达到灭杀效果。

该药剂喷施后,附着于植物上的制剂被斜纹夜蛾摄入,由于消化道内的强碱性可使有效成分溶解,大多数病毒颗粒被释出。

该病毒颗粒致使害虫肠圆筒细胞被感染,进而遍及全身细胞而致死。

5、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该剂以斜纹夜蛾为防治对象,主要用于大豆、豌豆、紫苏、草莓、罗勒等作物。

通常稀释1000倍使用。

也可根据对象作物的叶面积及高度进行调整,一般为1000~2000L•hm -2。

鉴于本杀虫剂对人与环境高度安全,且不易产生抗性,故不限制其使用次数。

该剂可与多种杀虫剂、杀菌剂及表面活性剂混用。

试验表明,这些混用品种并不影响其杀虫效果。

新龙化工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新龙化工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我 国 目前 农 户 大 多 没 有 条 件 或 者 不 会 用 电 脑, 种 田非常需 要农 资店送货 上 门 , 也需 技术 上的 具 体指 导 。精 明 的经 销 商 便抓 住 这 个 机遇 , 主动 上 门帮 他们制 订 种植 计 划 , 及 时配 送 货 真 价实 的 农 资产 品 , 教他 们省 钱省力 的新 技术 , 联 络一 些离
5天 , 可 满足果 区 1 0 . 1 5天喷药 一次 的要求 。五是
期、 幼 果期 、 成 熟期 等整个 生育期 。六是 提高果 蔬 品质 , 可使 叶色浓绿 , 果蔬 色泽鲜 艳 、 外 观好 、 品质
高。
利 尔化 学植 物 激 活 剂 甲噻诱 胺
近 日, 利尔 化学 股 份 有 限公 司 获得 甲噻诱 胺 原药 及悬 浮剂 登 记 , 用 于 防治 烟 草病 毒 。 甲噻诱 胺 的成功 开发 和登记 实现 了我 国在 植物激 活剂创 制史 上零 的突破 , 成 为 我 国第 一 个 具有 自主 知识
产权 的植 物激 活剂产 品 。 植 物 激活剂 主要通 过诱 导植物 产生抗 性而发
要 表 现形式 。 已商 品化 的植物 激活剂 品种有 苯并 噻二 唑 ( B T H) 、 烯丙 苯 噻 唑 、 有 效 霉 素 A和 噻 酰 菌胺 。此次利 尔化 学通 过与南 开大学合 作共 同开
展“ 植 物激 活剂 甲噻诱胺 的创 制开 发 ” 项 目研 究 , 创新性 地发 现 了甲噻诱胺 具有很 好 的诱 导 烟草抗 烟草 花 叶病 毒 ( T MV) 活性, 可 用 于 防治 烟 草 病
毒。
挥作用,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抗病性 的一种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 龙 化 工 生 物农 药 甘蓝 夜 蛾 核 型 多角体 病 毒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蔬菜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蔬菜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① 供试 作物 花椰 菜 ( B r a s s i e a o l e r a c e a v a r .
B o t  ̄t i s ) 。
② 防治 对 象 甜 菜夜 蛾 ( S p o d o p t e r a e x i g L l ,  ̄
H i f b n e r ) 。
徐 爱仙 ( 1 9 6 5 一) , 女, 硕士, 正 高农艺 师, 主要 从 事 蔬
菜 病 虫 害 防 治 工作 . E - ma i l : 4 9 9 2 6 6 9 5 4 @q q . t o m
收 稿 日期 : 2 01 2 —1 2 — 1 8

5 1 一
畏 弘五暮 ( 下 半 月 刊 )
2 0 1 3 / 0 6
i b f 4 . : 1 1 1


6 6 7 m 用药 6 6 7 m 用 工 6 6 7 m 防治
成本 / 元 成本/ 元 成本/ 元
比 B处 理 - 4 - 6 6 7 m 产 量 6 6 7 m 产 值
查, 每 小 区定 2 0株 , 第一次施药后 3 , 5 , 7 , 1 0 , 1 5 d 调查 害 虫 幼 虫数 , 计 算 相 对 防效 。虫 口减退率 ) = f ( 药 前 虫 口数 一 药后虫 E l 数) / 药 前 虫 口数] x 1 0 0 %; 校正 防效 ( %) = f ( 处理 区虫 E l 减退 率一 对 照 区虫 口减
③试验药剂及来源 3 0 0 亿P I B / g 甜菜夜蛾核 型 多角 体病 毒 水分 散粒 剂 , 由河 南 省济 源 白云实业
有 限公 司生 产 ; 0 . 5 %甲维 盐乳 油 ,由河 北 威远 生 物 化 工股份 有 限公 司生 产 。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应用技术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应用技术

43 喷施 方法 .
பைடு நூலகம்
( 上接第2 页 ) 7 老龄奶牛( 1 为从发情结束后三小时 ;中龄 9 岁) —1 直 未见 发情 的奶 牛 ,常 有下 列两 种可 能 ;持 久黄 奶牛(—8 为 从发情结 束 后三到六 小时 ;青年奶 5 岁) 体 或 卵巢 囊 肿 。这 种 情 况 可 用氯 前 列 腺 素 来 处 牛( -岁) 4 为从发情结 束后六至 九小时 。 理 ,催一次或二次情 。对于产后3 个月还未发情 的奶牛 ,也一定要催情 。 45 适宜 的配 种 时间 . 据奶 牛的排 卵 时 间和 进入 奶 牛生 殖道 精 子获 能 时 间 ,以及 在奶 牛 生殖道 保 持受 精能 力 的时 间 来 决 定的 。奶 牛 的排 卵时 间大 约发 生在 外部 发情 表现结束后十小时左右。卵子排出后保持受精能 力的 时间 十J N- 十 小时 ,精 子到 达输 卵 管壶腹  ̄ - , 部的受精部位需要四到六小时 ,有受精能力的卵 细胞存活时间为六小时 ,有受精能力的精细胞在 奶牛生殖器官中存活的时间为二十四小时 ,奶牛 发情持续时间为十八小时左右 。了解了这些细节 是做到适时配种的前提。配种其受胎高峰分别为 5 加强配后观察及时查胎 对牛进行观察 ,特别是在配后第一情期看是 否返 情 。配 后六 十天未 返情 的 牛需 及时 检胎 ,检 查未 孕牛 及时进 行 催情处理 。 6 防治奶 牛 疾病 奶 牛 的结 核病 与布 氏杆 菌病 对生 殖 有 害 ,必 须抓紧防治。生殖 系统患病是造成受胎率低的原 因 。奶 牛在 分娩 时是 最容 易 引起生 殖 系统疾 病 , 应对分娩后的奶牛生殖复原进行跟踪检查和相应 治疗 。 总之 ,奶 牛受胎率的高低有多种原因 ,这就 要求各地的配种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 行有效的配种 ,提高奶牛繁殖率。

康邦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康邦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N o n g C u n K e J i
康 邦 甘 蓝 夜 蛾 核 型 多 角 体 病 毒
悬 浮 剂 防 治 棉 铃 虫 试 验
王新 萍 ( 兵 团第八 师一 三三 团 自动 区域站 , 石 河子 8 3 2 0 6 4 )
近 年来 ,棉 铃虫 在 石河 子地 区发生 危 害 日趋严 重, 而且 近 几年 由于气候 多 变 , 造成 棉铃 虫 世代 重 叠
试验设 A、 B 、 C 3 个处 理 。处理 A, 6 6 7米 施 康邦
甘蓝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5 0毫升 ;处理B. 6 6 7米 施
2 . 5 %阿 维氟 铃脲 6 0毫 升 ; 处 理 C, 空 白对 照 ( 清水) ,
不设 重 复 。 该 试 验 总 面积 6 . 7公 顷 , 其 中处 理 A、 处 理 B均 为2 . 7公 顷 , 处理 C为 1 . 3 公 顷 。试 验各 处理 区 内的
式 进 行 ,全 生 育 期 滴 水 7次 ,每 6 6 7米z 灌 水 量 为 2 2 0米 左 右 ,随水 滴 施肥 料 6次 , 7月 3 E t 打顶 . 化 调 4次 , 棉 花作 物 长势 正 常略偏 旺 , 为 历年 棉 铃 虫重 发棉 田
4 . 试 验 设 计
现 象频 繁 , 发生 时 间延 长 , 在 防 治后期 有 部 分棉 田出
天、 1 5天 、 2 O天 、 2 8天分 别 调查 记 录 活螨 数 ,计 算虫 口减 退 率 . 并 在施 药后 1 0天 调查 天敌数 量 。
②安全性调查 分别于药后 1 天、 5 天、 1 O 天、 1 5
天、 2 0天 、 2 8天 观 察各 小 区苹 果 树长 势 , 了解 几 种药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作者:张海波王风良陈永明来源:《植物保护》2020年第02期摘要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的入侵害虫。

为科学、有效地防控草地贪夜蛾,本文应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利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

结果表明,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10 s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苜蓿银纹夜蛾NPV浸卵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有一定的延迟作用,24、48 h的孵化率分别为12.50%、69.17%,显著低于对照;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对初孵幼虫的毒力较强,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浸卵后初孵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92.32%、82.49%;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取食浸过核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的玉米叶片72 h后,其死亡率分别为96.39%、92.82%,甘蓝夜蛾NPV对3龄幼虫也具有较强毒杀作用。

同时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3龄幼虫取食经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处理的叶片72 h平均虫龄分别为3.00龄和3.36龄,显著低于对照。

玉米田喷施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药后10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6.03%和82.36%。

研究表明,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杀虫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以作为其有效防控的生物农药。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浸卵法; 浸叶法; 控制作用中图分类号: S 476.1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19647Abstract Spodoptera frugiperda is a pest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corn production in China.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 frugiperda, the toxicity of several Nucleopolyhedrovirus (NPV) on S. frugiperda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using egg immersion and leaf dipping methods. Field control effec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spra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ersion with other Nucleopolyhedrovirus for 10 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atching rate of S. frugiperda eggs, but the immersion with AcMNPV delayed the hatching of S. frugiperda eggs, and the hatching rate of 24 h and 48 h were 12.50% and 69.17%,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immersion of eggs with NPVs showed high toxicity to the newly hatched larvae, and mortalities caused by the HaNPV and SeNPV were 92.32% and 82.49%, respectively. When the 3rd instar were fed with corn leaves dipped in HaNPV and SeNPV, the mortalities 72 h post treatment were 96.39% and 92.82%, respectively. The MbNPV also had a strong toxicity to the 3rd instar larvae. At the same time, the NPVs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rvae of S. frugiperda, the average age of the newly hatched larvae was 3.00 instar and 3.36 instar 72 h post treatment with the HaNPV and SeNPV,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spray of SeNPV and MbNPV in corn field showed high control effect to S. frugiperda, which were 86.03% and 82.36% 10 day post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SeNPV and MbNPV has good control effect against the S. frugiperda, and can be used as a biological pesticid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 frugiperda.Key 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Nucleopolyhedrovirus; egg immersion method; leaf dipping method; field control effect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俗称秋黏虫(英文名 fall armyworm),隶属鳞翅目 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原产于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2017年被评为全球十大植物害虫之一[1]。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毒,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之中。

在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进行控制方面,核型多角体病毒也被研究者广泛检测其控制作用。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观察,研究者发现玉米草地贪夜蛾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活动力下降以及蜕皮异常等。

被感染的蛾体内还能明显观察到病毒颗粒的积累。

研究者对病毒感染蛾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玉米草地贪夜蛾体内可以快速繁殖,并且会对蛾的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

被感染的蛾在幼虫期会出现发育迟缓和死亡率增加的情况,而在成虫期则会导致寿命缩短和繁殖力下降。

研究者还探究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控制效果。

实验数据显示,通过喷施病毒悬浮液可以有效降低蛾种群的密度。

在一定浓度下,病毒能够很快在种群中传播并导致大量蛾的死亡,从而有效控制蛾虫的数量。

研究者还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喷施病毒悬浮液,可以明显降低玉米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程度,减少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已经得到了全面的研究。

它不仅能够引起蛾的病征,而且能够在蛾体内繁殖并影响蛾的发育和繁殖。

核型多角体病毒还可以通过喷施悬浮液的方式在田间控制蛾虫的种群密度,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望成为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一种能够感染昆虫的病毒,对一些害虫的控制有着较好的效果。

玉米草地贪夜蛾(Helicoverpa armigera)是我国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利用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进行控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旨在为该病毒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 NPV的生物学特性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侵染昆虫。

其孢子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长期存活,并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NPV感染宿主后,病毒颗粒会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合成,最终导致宿主细胞溶解释放出新的病毒颗粒。

这些病毒颗粒会再次感染其他宿主细胞,形成传播链。

二、 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1. 病毒致死率研究发现,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致死率较高。

当玉米草地贪夜蛾受到NPV感染后,体内病毒颗粒会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合成,最终导致宿主细胞溶解释放出新的病毒颗粒。

这些病毒颗粒会再次感染其他宿主细胞,造成病毒的快速繁殖和扩散。

最终,玉米草地贪夜蛾体内的病毒量达到一定水平,使得宿主死亡。

病毒在玉米草地贪夜蛾体内的扩散速度很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宿主的致命效果。

2. 抑制繁殖除了直接的致死作用之外,NPV还能够抑制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繁殖。

感染过程中,病毒颗粒的快速繁殖和扩散使得宿主的生殖系统受到破坏,影响了雌虫的卵巢发育和产卵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雄虫的交配能力。

这些因素导致了宿主的繁殖受到抑制,减少了后代的数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3. 对非靶害虫的环境友好性与化学农药相比,NPV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对非靶害虫和其他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NPV还可以与其他生物防治剂和农药共同使用,对环境友好性更为突出。

三、 NPV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NPV已经开始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初报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初报
本 区域 2 0 1 5 年 度水 稻上 四 ( 2 ) 代 稻纵 卷 叶螟 为轻 发 , 未达
到防治标准, 以五( 3 ) 代稻纵卷叶螟作为防治对象 。因需兼 治稻飞虱和纹枯病 , 各小区用 5 0 %毗蚜酮 l O g / 6 6 7 m %7 5 %
肟菌戊 唑醇 1 5  ̄ 6 6 7 m 桶混 。 1 . 2 示范药剂 3 0亿 P I B / m L甘 蓝 夜 蛾 N P V悬浮剂 ,
5 0 mL + 苏云 金杆菌 1 0 0 #6 6 7 m 卷 叶率最低 。
表 1 各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 的卷 叶率 、 杀虫效果及保叶效果 ( %)
蓝夜蛾 N P V悬浮剂 8 0 m L / 6 6 7 m ; ( 3 ) 3 0亿 P I B / m L甘蓝
夜蛾 N P V 悬 浮剂 5 0 m L / 6 6 7 m + 苏 云金 杆 菌 ( 武 汉天 惠生 物 工 程有 限公 司生 产 ) 1 5 0 g ; ( 4 ) 对 照药 剂 , 2 0 %氯 虫 苯 甲
采集 。 1 . 4 调 查方 法
果均达到 了 8 1 %以上 , 侵染死亡虫体发黑 。其中杀虫效
果 最低 的 为处 理 1 , 平 均 防效 为 8 1 . 7 %; 处 理 3的平均 杀 虫 效 果为 8 6 . 3 %; 以处 理 2和处 理 4对 稻 纵卷 叶螟 的杀
1 . 4 . 2 安 全性 调 查 观察 记 录示 范药 剂对 水稻 生 长的影 响, 是否 出现 药 害及 症状 等情 况 。
1 . 5 防效计算 方 法 计算 公 式如下 :
1 示 范设计 与 方法
1 . 1 示范地 概况 示 范于 2 0 1 5 年 7月在宁国市 中溪 镇狮 桥村石牌组大畈进行 , 该地 土壤肥力 中等偏上 。水稻 品种为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摘要: 随着化学农药问题的日益严重,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的作用机理、后效作用以及重组昆虫病毒和能够感染并增效病毒的物质方面进行的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增效作用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性、再猖獗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高度重视,开发应用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和谐的农药,减少或替代传统的广谱、高毒有机化学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1]。

普遍认为21世纪的农药将成为一种“环境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friendly pesticides)[2]。

昆虫病毒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特异性强、毒力高、稳定性好、安全无害,用后能引起害虫群体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自然控制害虫消长,导致相继世代害虫持续带毒,感染死亡。

与其他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相比,昆虫病毒杀虫剂到目前未发现抗性问题,这为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1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1.1形态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含包涵体,为多角体病毒Polyhedra。

核型多角体直径:0.5~15微米(μm=μ=10-6米)病毒粒子直径:26~70毫微米,长200~400毫微米(nm=mμm=10-9米)粒子杆状,核含双股RNA被壳螺旋状。

不同的昆虫形态有所不同,如黄地老虎核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大多呈六边形。

大小一般为l.7—2.6um,为多粒包埋类型,每个病毒束内有2—7个棱衣壳,以3—4个最多见。

核衣壳为杆状,有的稍有弯曲,大小约为308nm ×52nm[3]。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平面观量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少量六边形。

多角体大小不均一,为0.5~1.05um,平均直径为0.59u m±0.13um。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方案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方案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方案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报告1 试验目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由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农药,通过试验评价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茶叶害虫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防治时期及适宜的使用剂量,对生物与环境安全性的影响等,为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2 试验地点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高效茶叶产业园3 防治对象和作物、品种的选择防治对象:茶尺蠖;试验品种:福鼎小白4.试验地选择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高效茶叶产业园6号茶园,树高约85cm,茶蓬覆盖度约85%,刚抽新芽2—4叶且长势均匀的老茶园。

6试验设计及安排5.1药剂5.1.1 试验药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2 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5.2 小区安排5.2.1 处理小区:3个处理小区。

(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对照药剂;(3)空白对照(清水)。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9个小区。

5.2.2 小区面积和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5.3 施药方法5.3.1 使用方法:按照药剂标签上注明的方法或要求进行。

按试验设计浓度配制好药液,对茶树进行蓬面均匀喷雾。

喷药时注意对芽梢的正、反两面喷透及丛侧面喷雾,喷至药液欲滴为止。

5.3.2 使用器械:静电喷雾器。

5.3.3 使用剂量和容量:按照标签注明的剂量施用。

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

用于喷雾时,同时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 hm2(升/公顷)。

20亿PIB/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亩用50毫升。

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亩用10毫升。

7 调查、记录和计算方法6.1 气象和土壤资料6.1.1 试验时间及天气试验时间2015 年8月14日—28日,施药时天气晴,施药后24 h内无降雨,试验期间平均气温17.5 ℃,平均湿度82.46%(见表1)。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及增产作用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及增产作用

技有 限公 司生 产 。
②2 O 亿P I B / ml 甘蓝 夜蛾 核 型多 角体病 毒悬 浮剂 , 江 西省 新龙 生物科 技 有 限公 司生产 。
③发蔸灵 , 武汉 天惠生 物工程有 限公 司生产 。
④5 %甲维盐 悬浮 剂 , 市售。
1 . 3 试 验 设 计
和 喜爱 。甘 蓝 夜蛾 核 型多 角体 病 毒杀 虫剂 为 中
昆虫 病毒 杀 虫 剂核 型 多角 体 病毒 在 生物 农 药杀 虫剂 中 占有 重 要地 位 。在 我 国农 业 部 推荐 使用 的杀虫 剂名 录中 , 核型多 角体病毒 杀虫剂 品 种 占有很 大份 额 。 经过 多年 的推 广使 用 , 核 型 多
角体 病 毒杀 虫剂 已经 越来 越 为广 大农 户所 接受
7月 5日, 6 6 7 m2 用2 0 亿P I B / m l 甘 蓝夜 蛾核 型多 角体病 毒悬 浮剂 ( 康邦T M) 5 0 m l 兑水 3 0 k g 喷施 防 治稻纵 卷叶螟 和二化螟 ; 8 月3 E t , 6 6 7 m 2 用2 0 亿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试 验 地 点 水 稻 品 种
点收 割 l m。 左 右稻株 , 实 际 面 积 用 皮 尺 量 长 宽 计
与5 0 %大 团结 复 合肥料 4 0 k g , 尿素 5 k g , 加 1 0 %
吡虫 啉 2 0 g , 除草 剂苄 乙 甲 1 0 g 搅 拌均匀 混合 , 在
水 稻分蘖 期作 追肥 施用 ; 7 月 5日, 6 6 7 m z 用5 %
处 理 B: 6月 7日 6 6 7 m2 用 发 蔸灵 2 0 0 g 与5 0 %
验 田肥力 中等 偏上 , 田块 各 区域 肥力 均匀 一致 。 水 稻品种 为陆两优 6 1 1 , 5 月2 6日水直播 , 株

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02/746科技与产品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溴嘧氯草醚中试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溴嘧氯草醚中试合成工艺。

研究人员以2-氟-6-氯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水解、缩合、还原和亲核取代反应,在公斤级规模上合成了溴嘧氯草醚,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了原药含量,通过三维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DAD-MS)技术对原药中的杂质结构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反应总收率高于80%,原药含量大于98%,主要杂质为未反应完全的中间体2-[(4-溴苯氨基)甲基]-3-氯苯酚和溴嘧氯草醚Smiles 重排产物。

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收率高,原药含量高,“三废”排放较少,比较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据介绍,溴嘧氯草醚(开发代号:SIOC0426,化学名称为N-[2-氯-6-(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基]-4-溴苯胺),是我国以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为先导自行创制的第一个以棉花田为作用对象实施开发的高活性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高、杀草谱较广、对棉花和棉田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等特点,作为棉田除草剂候选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刘刚) 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自2013年7月获准取得农药登记以来,仅一年时间,该产品就在全国多个地区获得肯定,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已列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重点推广产品。

甘蓝夜蛾分布于我国及北美、欧洲等地。

幼虫严重为害油菜、甘蓝、洋葱、白菜、甜菜等蔬菜和经济作物。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甘蓝夜蛾幼虫致病力强,自然感染率高,又能在自然界造成流行病,是甘蓝夜蛾的主要病原性天敌,作为微生物杀虫剂有较大潜力,在法国、德国等早有成功的防治实践。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由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制成功,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农药登记并生产。

据悉,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是一种广谱性昆虫病毒微生物杀虫剂,能杀灭32种鳞翅目害虫,用于防治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均产生抗性的小菜蛾,效果很好,且不易产生抗性。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一、NPV 生物学特性NPV是一种只寄生于昆虫体内的病毒,其粒子为嵴状体,含有双链DNA。

NPV可感染多种昆虫,如玉米草地贪夜蛾、棉铃虫、蜜蜂等。

其中,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控制效果最好。

二、 NPV 传染机理1、感染途径:NPV主要通过玉米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口器或皮肤切口进入体内,也可通过呼吸器官进入体内。

2、感染部位:NPV主要感染玉米草地贪夜蛾的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内。

3、感染过程:NPV进入玉米草地贪夜蛾体内后,在中肠上皮细胞中进行复制扩散,导致肠道炎症;同时也会感染血液和脂肪体内细胞,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玉米草地贪夜蛾死亡。

三、NPV在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中的应用研究1、绿色防治:NPV具有昆虫选择性、环境友好性、不会引起新的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防治手段。

2、高效性: 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可以使病死率达到90%以上。

3、制剂研究:生产针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NPV制剂已经逐步成熟,包括悬浮液、水分散颗粒剂、粉剂等多种制剂形式。

不同制剂的防治效果有所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剂。

4、应用技术:现在广泛采用的是在玉米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期,使用飞碟、飞艇等载药设备进行定点喷洒,可以使NPV更好地发挥杀虫效果。

5、NPV与其他防治手段的联合应用: NPV不仅可以单独应用于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还可以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如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化学合成杀虫剂等联合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NPV在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中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物防治方法。

诚然,其应用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制剂稳定性、优化使用技术等。

因此,NPV的发展与研究,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其防治作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玉米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具有吸血性的害虫,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上造成了严重的经
济损失。

为了控制它们,人们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化学药剂、生物控制等,然而大量使用
化学药剂会导致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控制害虫的数量,保
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研究一种有效的生物控制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

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生物
杀虫剂,且对人体和其他非靶标昆虫无毒害。

它通过感染害虫的细胞,使细胞内部感染及
病毒复制,最终导致害虫死亡,从而实现对害虫的控制。

目前已报道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多种害虫的控制效果,包括玉米草地贪夜蛾。

相关研
究表明,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地抑制它们的
繁殖和发育,从而降低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害虫体内,包括食物、接
触和经皮。

一旦病毒进入害虫体内,则在害虫的细胞内引起病变反应,导致害虫死亡。

而且,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工作,其存储和使用
也十分方便。

由于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且能够很好地控制害虫数量,使其成为一种
很有潜力的生物控制方法。

在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例如研究病毒分布、寄主特异性和感染途径等,以推动该方法在害虫控制方面的应用。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杀虫剂应用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杀虫剂应用

物的测定以及林间的初步应用)得到结果:此病毒是 1 种新
的 蜀 柏 毒 蛾 核 型 多 角 体 病 毒 (拉 丁 名 :
)简写为 PoNPV。这种病毒对于蜀
柏毒蛾具有比较强的毒力,拥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前景。蜀
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就是以 PoNPV 为活性杀虫成
份的杀虫剂,添加一定的其它惰性的成分,通过工艺加工而
3.1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新鲜程度 如果是刚从虫尸体上分离并加工而成的蜀柏毒蛾核型
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毒性是最强的,如果放置的时间过长, 防治的效果会降低 (一般而言,保质期在室温的情况下是 3 个月左右,伴随着放置时间的加长,毒性会有所降低)。 3.2 使用的剂量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的剂量指的是 PoNPV 夹膜病毒数目多少和感染蜀柏毒蛾的感染率。一般而 言,成片或是低矮的柏木林,每 667m2 使用 3600 亿的 PIB 用
关键词: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剤应用
1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简介
蜀 柏 毒 蛾 ,拉 丁 名(
),是 四 川 省 柏 木 林
地区经常发生的、危害非常严重的食叶性害虫。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有研究者在四川省的安岳县收集到一些自然病死
的蜀柏毒蛾,通过研究(主要是经过分离、鉴定、室内毒力生
浆后用 3 层厚的纱布进行过滤处理,使用 500r/ 分钟进行 4
分钟时长的离心作用,取出上清液;然后,再使用 5000r/ 分钟
的时长进行 25 分钟的时长离心,这时不取上清液而取用沉
淀;按照上述的步骤操作,重复进行 3 次的离心可以得到较
为纯的多角体。最后,再使用浓度为 0.1mg/ml 的胰蛋白酶进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应该与亚致死量的有机磷 的化学农药进行混合的运用,可以将死亡高峰提前 2~3 天,且 增加 7%~10%左右的死亡率,有着非常好的增强效果。比如,使 用了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时,每 667m2 增加 25%的 杀虫双 30ml,防治的效果可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核型多角体病的综合防治

核型多角体病的综合防治

核型多角体病的综合防治近两年来,核型多角体病(即血液型脓病)在我县春、秋大蚕期频频暴发,并且发病面积大、速度快、蚕农损失重,有部分蚕农绝收,影响到蚕茧茧质,给我县蚕桑生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核型多角体病是病毒病,该病毒对不良环境包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室温下存活2~3年。

蚕儿感病一般表现为皮肤紧张发亮,环节肿胀,常爬行于蚕匾四周,狂躁爬行,血液混浊呈乳白色.该病属于亚急性必传染病.蚕一旦感染后,温度高则病程短,发病快,健康壮蚕经4~6d即死亡,是养蚕消毒的主要对象。

1 核型多角体病频发的原因(1)气候因子。

如2004年晚秋期间,我县榔桥镇李园村晚秋蚕1—4龄几乎都在高温下饲养,5龄期(10月5~7日)又遇低温阴雨,平均温度仅为17.1℃,降雨0.5~6.6mm。

为给蚕加温,大多数蚕农关闭门窗,以致空气不流通,10月6一10日连续3d高温闷热,外温达31℃巳高温不仅直接导致蚕体抗病力下降,还能构成对脓病的诱发,特别是对5龄起蚕的诱发率最高,环境中只要有少量的病毒微量感染,即可导致大面积发病。

我县属亚热带,皖南山区,一般养蚕期间气温高,蚕座高温闷热,易造成蚕体虚弱。

(2)前期消毒不彻底。

我县蚕农沿用传统养蚕方法,重视蚕中消毒轻养蚕前消毒,基本不做“回山”消毒工作,并且消毒方法也不正确,目前蚕农为减少投入,有的用开水消毒,甚至没有消毒这个概念。

(3)不重视桑园病虫害的防治,桑园虫口密度大,桑叶虫口多,造成野外昆虫和家蚕交叉感染。

(4)缺乏良好饲养条件,大部分蚕户没有专用蚕室,人与蚕同处一室多,用药不当或用药剂量不足都不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蔓延,也是造成脓病暴发的一个因素,加上蚕室和住房相连及农户相互串门,互相交流养蚕情况,观看对方蚕,更增加传染机会。

(5)劳动力不足,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养蚕的大部分以老年人居多,老人养蚕老办法、老习惯,轻消毒,重养蚕。

如我们在下村指导蚕农进行蚕桑生产时,发现有的蚕农在大蚕期遇到低温时,在地铺上覆盖塑料薄膜,关闭门窗,天晴温度升高时又不及时去除塑料薄膜,造成蚕座小气候环境差,不适合大蚕期“大蚕风中养”的生理特性,容易造成蚕脓病的发生,在发现蚕病后,不能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如包合大和村竟然将医用“阿托品”来给蚕治病,榔桥李园村有些蚕农用青毒素治病等,延误了蚕病及早治疗的好时期,也促进了蚕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后效作用明显等优点,然而,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限制因素。

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研究情况,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杀虫特点和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措施。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下称)属杆状病毒科的一类病毒。

其作为杀虫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农林害虫生物防治。

与传统化学药剂相比,其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害虫种群起到一定的致弱作用,从而实现对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然而,NPV杀虫剂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和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

因此,如何根据NPV杀虫剂自身特点在田间合理使用,成为该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之一。

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NPV 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的研究情况,对NPV杀虫剂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建议。

1 NPV种类NPV是一类能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的,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

它的数量在已知的昆虫病毒中居首位。

在我国已报道的超过290种昆虫病毒中,有212种为NPV。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NPV杀虫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表1)。

其中我国正式登记的有8种(表2)。

表1国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防治对象应用作物使用国家美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zea NPV) 美洲棉铃虫棉花、烟草、大豆、蔬菜美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brassicae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主治甘蓝夜蛾)蔬菜法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 NPV)甜菜夜蛾蔬菜荷兰、美国、泰国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蔬菜危地马拉、美国茶小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doxophyesorana NPV)茶小卷叶蛾蔬菜德国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richoplusianiNPV)粉纹夜蛾蔬菜美国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agraphafalcifera NPV) 棉铃虫、甜菜夜蛾、芹菜夜蛾棉花、蔬菜美国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toralis NPV)灰翅夜蛾棉花法国大豆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ticarsiagemmatalis NPV)大豆夜蛾大豆巴西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pseudotsugata NPV)黄杉、冷杉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LymantriadisparNPV)俄罗斯松黄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eodiprionsertifer NPV)松黄叶蜂森林美国、英国、法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 NPV)棉铃虫棉花、蔬菜俄罗斯马铃薯麦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hthorimaeaoperculella NPV)马铃薯麦蛾茄科蔬菜、烟草秘鲁、埃及、突尼斯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cunea NPV)美国白蛾森林俄罗斯表2中国已登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登记作物防治对象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NPV)棉花、烟草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NPV)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NPV) 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PV)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suppressariaNPV) 茶树尺蠖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obliqueNPV) 茶树茶尺蠖黏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aniaseparataNPV) 小麦黏虫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Gynaephorasp.NPV) 草原草原毛虫2 NPV杀虫剂的杀虫特点1)特异性强,杀虫谱窄,对天敌安全。

NPV杀剂特异性强,只对特定种或同属的几种靶标昆虫起作用,对非靶标昆虫和鱼类、鸟类、哺乳动物都无侵染性,对天敌昆虫也很安全。

如蒋杰贤等(2004)研究发现,斜纹夜蛾幼虫被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后再感染NPV,病毒对寄主体内的寄生蜂发育历期无明显影响。

罗开珺(2005)通过对甜菜夜蛾NPV和拟澳洲赤眼蜂的研究,发现该病毒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繁殖能力无影响,子代寄生蜂的发育也不受影响。

2)杀虫速度缓慢,持效期长。

由于NPV是通过在虫体内多次侵染从而引起昆虫死亡,因此,与化学农药相比,NPV杀虫具有速效性较差,持效性强的特点。

毛建萍等(2005)通过对斜纹夜蛾NPV田间流行动态的研究,发现在试验病毒浓度范围(3.1×105~3.1×108PIB/ml)内,幼虫大多在喷施病毒后4d才开始发病,5~7d为发病高峰,5~6d开始病死,6~8d为病死高峰。

匡石滋等(2004)通过斜纹夜蛾NPV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斜纹夜蛾NPV的防治效果一般在施药后1~3d较差,第7d时与对照化学杀虫剂基本相同,第14d时则明显优于对照化学杀虫剂,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3)可在靶标害虫种群内流行传播。

靶标害虫在感染NPV后,其体内组织会液化,体壁脆弱易破,并且有些害虫在感染NPV后还有向植物上部转移的特点。

这样死亡虫体内增殖的病毒就很容易随昆虫体液附着在植物外表或土壤表层,在各种媒介的作用下又可作为下1代害虫的传染源。

因此,NPV在使用1次后就能够在环境中积累,引起害虫群体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从而在相当长时间内自然控制害虫消长。

4)对靶标害虫具有亚致死作用。

NPV不仅对靶标害虫有直接的致死作用,而且还可以使幸存的靶标害虫在取食量、发育时间、蛹重、产卵量、孵化率、成虫寿命、雌雄性比、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敏感性等方面发生变化,即病毒的亚致死作用。

亚致死作用会使靶标害虫繁殖潜势下降,从而对害虫种群产生致弱作用。

这种作用的效果甚至可以延续多代。

这种亚致死作用在除去其致死作用外,还可使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再降低20%。

3 外部因素对NPV杀虫效果的影响NPV杀虫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这些因素会对其杀虫效果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使其失效,直接影响此类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和推广应用。

其中,影响其杀虫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靶标害虫虫龄、温度、酸碱度、紫外线强度等。

3.1 虫龄和其他杀虫剂一样,靶标害虫的虫龄对NPV杀虫剂的病死率和病死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刘劲军等(2004)通过对不同虫龄甜菜夜蛾幼虫对NPV的敏感性研究发现,甜菜夜蛾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随虫龄的降低而增大,虫龄愈低,病死率愈高,所需使用的病毒量愈小。

王绛辉(2008)通过在实验室内给斜纹夜蛾幼虫饲喂NPV发现,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LC50值不断增大。

其中2龄幼虫的LC50值为1龄的2.8倍,3龄与2龄间差别很小,4龄幼虫的LC50值为3龄的16.4倍,6龄幼虫的LC50值为3龄的350倍。

因此,靶标害虫虫龄越低,NPV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越好。

3.2 温度NPV是在寄主昆虫细胞中获得扩增的,有利昆虫细胞生长的温度条件也适于病毒的扩增,反之亦然。

因而,温度对NPV在靶标昆虫中的流行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影响病死速率和病死率。

温度高幼虫发病死亡的潜伏期缩短,而温度偏低时幼虫病死时间则明显延长。

据一些调查研究显示,温度能明显影响NPV在虫体内的增殖。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增殖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但当温度高过该病毒的热抑制温度时,温度的升高对病毒又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害虫的病死速率明显下降。

其中,感染NPV的甜菜夜蛾幼虫在18~29℃温度范围内饲育,死亡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高于29℃时死亡率又开始下降。

而茶尺蠖NPV、棉铃虫NPV的热抑制温度分别为34℃和40℃。

另外,温度对染病靶标害虫的取食量、生长发育也会产生影响。

张文军等(1996)通过对斜纹夜蛾幼虫饲喂病毒发现,1~6龄染病幼虫的取食最适温度都在25~30℃之间,在15~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单位时间内取食量增大,单位时间内病毒的摄入量也增多。

3.3 酸碱度 NPV是由多角体蛋白与包含在其中的病毒粒子组成。

多角体蛋白相对稳定,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对蛋白酶和细菌有很强的抗性,但在强酸或碱性的环境下容易溶解,从而释放出其中的病毒粒子,而病毒粒子在环境中不稳定,容易失去活性。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和作物叶片的pH对许多昆虫病毒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殷坤山等(2004)通过室内试验证明,一般pH6.0~8.0的病毒液感染害虫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较强的酸性或较强的碱性条件下,保存时间越长,活性丧失越大。

3.4 紫外线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病毒变性失活,从而影响NPV的致病力。

殷坤山等(2004)在室内对茶尺蠖NPV进行照射试验表明,无论是阳光直射,还是紫外光照射,茶尺蠖NPV 的活力与照射时间呈负相关。

照射的时间越长,病毒的活性越低。

经阳光直射24h后,病毒几乎完全丧失活性,用其饲喂的害虫幼虫死亡率仅为6.7%。

4 NPV杀虫剂田间应用方法1)掌握防治适期。

在使用NPV杀虫剂时要严格把握防治适期。

由于大多数害虫幼虫具有孵化后咬食卵壳的习性,而初孵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最强,其取食卵壳上少量的病毒就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在靶标害虫卵盛孵期或1、2龄时施药,能更好地发挥病毒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2)选择施药时间。

由于高温、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影响病毒的活性,因此,在使用NPV杀虫剂时,最好选择阴天或者下午太阳落山后施药。

这样可避免阳光直射,减轻紫外线和持续高温对多角体病毒的杀伤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将药液喷洒在作物叶片的背面。

对某些在夜间为害的害虫,应于傍晚施药,以缩短当天施药后至害虫取食的时间,提高防治效果。

3)确保均匀施药。

由于NPV是通过被害虫取食进入体内而产生作用,且此类产品无内吸性。

因此,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均匀施药,使植株大部分都沾上药剂,对作物的新生叶片或叶片背面等害虫喜欢咬食和聚集的部位应重点喷洒,便于害虫大量摄食,加快其病死速率。

4)合理配置药液。

由于碱性环境会溶解NPV的多角体蛋白,导致其失活,因此在配置药液时,不得与碱性农药混用。

另外,由于有些病毒制剂病毒含量高,每667m2用量少,为保证施药均匀,配药时应采取2次稀释的方式,先制成母液,再加足水量配制成要求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