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市总体规划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07•【字号】德政发[2006]8号•【施行日期】200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德政发〔2006〕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我市“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包括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县域规划和项目库等在内的规划体系。
为把《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纲要》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系统实际,抓紧完善县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突出项目支撑,切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
专项规划修改完成并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于4月15日前报送市发改委,县域规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也要尽快报市发改委,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对专项规划和县域规划进行评审、评奖,最后汇编成册,一并印发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德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七日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市在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纲要》回顾总结了“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勾画了“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基础与条件“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展望“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处于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水平跃升的关键阶段。
德州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水系规划 )
德州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水系规划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德州市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项目类型:城市水系规划,城市水网规划,水体景观关 健 词:城市水环境,水系规划,城市河道净化,城市防洪蓄涝规划,污水处理,滨水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主题公园,生态水网 生态研究、水源涵养、雨水收集、城市湿地、旅游发展 水文化与水景观,水生态导 读:本规划立足于德州市独有的水环境特征与开发潜质,九地项目组在深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与基地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型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确立其总体规划思路,加强水岸与城市之间的视觉与空间联系,尊重和改善生态系统,包括水文系统、植栽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雨水处理设施,保育现有湿地,做好防洪保护,保障城区设计标准内的防洪安全,结合城市规划,建设自然、亲水、生态、休闲的滨水空间系统,形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系风貌,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本次规划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基本理念,合理配置城市水资源,改造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梳理生态水网,并对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和水文化、规划实施措施及开发时序等做出科学规划,对重要节点的空间布局与开发方式提出规划控制与引导。
建设城市生态水系;健全生态水网结构,合理划定河道等级,确定防护绿地范围,定位骨干河道功能,完善防洪防涝体系,改善区域水环境。
挖掘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替力价值,增加市区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
九地项目组对规划提出“一轴一环、四带九湖、十六廊 海子”涵盖的具体节点的功能 、规模、性质、水位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各片区水系布局,对水系及其滨水景观进行优化和调整,完善支流体系。
将城市水系及两岸地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商贸服务、生活居住等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形成以“水体、绿色、阳光 城市”为一体的滨水空间。
形成德州新的经济发展带、亮丽的景观旅游带和宜人的生活休闲带。
德州市中心城区及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示意图
德州市中心城区及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示意图德州市中心城区及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示意图一:中华城地块综合体位置:经济开发区原德州农药厂规划用地面积:约495亩项目定位:新城区商住美食文化中心二:商务中心综合体位置: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94亩项目定位:新城区商务金融中心三:南部生态片区核心区域城市综合体位置:经济开发区新城高中以南规划用地面积:约737亩项目定位:南部生态片区配套服务的会展、酒店、商务、休闲中心四:高铁新区核心区城市综合体位置:高铁德州东站站前广场周边规划用地面积:约300亩项目定位:交通枢纽配套核心区以及东部高铁新区商务中心五:烟草公司地块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原德州卷烟厂规划用地面积:约150亩六:东方红市场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迎宾路以东项目定位:老城区中部以及银座商场共同形成新的商业商贸中心七:二棉地块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三八路项目定位:岔河西岸高级商务居住核心八:德州制药厂及农机厂地块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天衢路以南德兴中大道以西规划用地面积:约172亩项目定位:商业、商务为主、居住为辅九:东北商贸物流城核心区城市综合体位置:天衢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960亩项目定位:商务办公、商业、商贸物流中心城区大社区版块一:齐庄地块位置:经济开发区岔河东岸规划用地面积:约500亩二:魏庄地块位置:经济开发区,紧邻锦绣川风景区和南部生态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640亩三:大杨庄地块位置:高铁新区西部规划用地面积:约816亩四:袁桥地块位置:高铁新区与城市建成区结合部规划用地面积:约630亩五:东七西地段位置: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约350亩六:大王地块位置:减和东岸,高铁新区与城市建成区结合部规划用地面积:约1295亩七:耿庄地块位置:高铁新区规划用地面积:约808亩八:东七林庄地块位置:经济开发区岔河东岸规划用地面积:约1260亩九:沙王地段位置:经济开发区规划南部生态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66亩十:池口地块位置:德城区岔河西岸规划用地面积:约544亩十一:鲁北木材地块位置:德城区西南部规划用地面积:约354亩十二:邹李庄地块位置:德城区中部规划用地面积:约310亩十三:堤岭地块位置:德城区规划用地面积:约675亩十四:宣蕙园地块位置:天衢工业园中路规划用地面积:约650亩十五:张庄地块位置:运河经济开发区华能电厂附近规划用地面积:约2144亩德州市中心城区及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示意图.doc免费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山东省德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山东省辖地级市,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城市规模、城市功能、交通网络等方面。
德州市的城市布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和周边新城区的结构特点。
中心城区位于德州市的中心地带,拥有完善的市政设施和商业中心。
周边新城区是近年来随着德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主要以工业园区和居住区为主。
这一城市布局的特点表明德州市正朝着中心中心化和城市扩张的方向发展。
德州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德州市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德州市的城市面积已从原来的几十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几百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也从几十万增加到目前的数百万人。
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交通网络的建设。
德州市的城市功能逐渐完善。
德州市作为山东省的工业基地,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加工业。
近年来,德州市正在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提升城市功能。
德州市还加强了公共设施建设,拥有完善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基础设施,使城市的功能更加综合和完善。
德州市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的交通枢纽地带,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
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方便了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
德州市还拥有火车站和机场,可以方便地到达国内外的其他城市。
交通网络的完善为德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表明,其城市布局呈现出中心城区和周边新城区结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逐渐完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
这一空间结构为德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德州市可以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德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德政字〔2017〕32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德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正文:
----------------------------------------------------------------------------------------------------------------------------------------------------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德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德政字〔2017〕32号
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呈报〈德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的请示》(德规字〔2016〕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局组织编制的《德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局要按照《规划》要求做好规划预留和控制工作,确保规划目标、控制指标落实。
三、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更改,确需修改调整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德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5月3日
——结束——。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中部,是山东省的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之一。
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核心区和周边的中心城镇、城乡结合区、农村区域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德州市的城市核心区位于市区中心,是市政府和经济、商业、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功能的集中地。
城市核心区的道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商业设施齐全,人口集中,是城市的中心和象征,也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
德州市的周边地区有几个中心城镇,如乐陵、禹城、陵城等。
这些中心城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离市区较远,但是它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发达的经济体系。
这些中心城镇在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中起着辐射和引导的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服务,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市区的功能下沉。
德州市还有一些城乡结合区,这些区域位于城市核心区和农村区之间,既有城市化的特点,又保留了农村地区的特色。
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开发较为活跃,建设有大量的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德州市的农村区域主要位于市区的外围以及山区和丘陵地带。
农村区域地广人稀,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和服务业,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主要由城市核心区、周边中心城镇、城乡结合区和农村区域构成。
这些区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有特点和分工,相互联系和依存,共同推动着德州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和农村改革的推进,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优化。
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十一五”时期是德州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亮点最多、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新提升。
连续5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
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均较2005年实现翻番。
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年累计均是“十五”的2.4倍。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预计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4:34。
工业总量快速膨胀,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其中九大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占比达到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
服务业快速推进,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9%,占比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
高效优质农业成为新亮点,成为全国首个“亩均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181个农副产品获“三品”认证。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城镇化率提高到45%,主城带动、组团发展、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合村建区”成为全省样板。
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齐河、禹城、庆云和部分乡镇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基本药物制度在临邑、禹城、德城等7个县市区先行实施。
8家企业成功上市。
开放合作谱就新篇章。
国际合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
13个开发区全部被认定为省级开发区,德州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十强。
“南融北接”成效显著,对接央企成效显著。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援川3年任务2年完成。
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局面。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
城乡就业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
全面推进碧水蓝天行动和生态城市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29.2%。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一、德州市的基本概况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邻泰安市、东临济宁市、北界滨州市、西接聊城市和菏泽市。
全市总面积14,300平方公里,总人口770万。
德州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德州市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方面都有着较为发达的实力。
二、德州市的空间结构特点1. 区位优势明显德州市地处胶济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交汇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在整个华北地区,德州市是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 区域发展不均衡德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的地级市,其地区发展不均衡是其空间结构的显著特点。
市区和周边城镇发展较为迅速,经济活动和人口聚集在这些地区;而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外流的情况比较严重。
3. 市区密集、郊区松散德州市区的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的差异。
市区内部居民密集,建筑高度较高,交通便利,商业繁华;而城市郊区则大多为农田和村庄,人口稀少,建筑低矮,居住和商业功能较为单一。
1. 自然地理条件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
其地理位置使得德州市具有较强的农业和工业基础,这些地理条件直接影响了德州市的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 政府政策引导德州市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影响。
政府在规划和发展德州市时,会对市区和郊区的发展进行区分和引导,这些政策也直接影响了德州市的空间结构。
3. 经济发展水平德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其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差异,同时也会影响市区和郊区的发展格局。
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德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
城市化的进程将会改变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和人口的聚集将会更加集中。
2. 城市发展向外延伸城市发展向外延伸是一种普遍的城市发展趋势,也是德州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德州市中心城区2020年土地出让计划进行年中调整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德州市中心城区2020年土地出让计划进行年中调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0.09.29
•【字号】德政办字〔2020〕49号
•【施行日期】2020.09.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德州市中心城区2020年土地出让计划进行年中调整的通知
德城区人民政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对《德州市中心城区2020年土地出让计划》进行年中调整,将长庄路南商业地块等18个地块调入计划,调入面积2625.11亩,将实验小学北地块等2个地块调出,调出面积113.9亩。
调整后,规模由3352.5亩增至5863.71亩,规模净增2511.21亩。
附件:1. 德州市中心城区2020年土地出让计划年中调整情况一览表
2. 年中调整后德州市中心城区2020年土地出让计划地块情况一览表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29日
附件1
附件2。
德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德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德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在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镇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环境,繁荣经济,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和资源的方针。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
城市规划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从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安排解决。
第五条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制度。
第七条市、县人民政府应设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其审议意见作为市、县人民政府决策的依据;规划委员会成员由公务员、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组成。
德州市规划委员会由不少于21人的单数成员组成,县(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由不少于15人的单数成员组成;委员会成员中非公务员应多于公务员。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有权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山东省德州市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地理的角度出发,对德州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一、城市概况德州市地域辽阔,总面积11191平方千米,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约520万人。
这些县区属于山东省的中西部地区,属于华北经济区,是一个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的城市。
德州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其工业产品主要有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
二、空间结构分析1.城市地理环境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是丘陵地带和黄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德州市的北部以山为主,地势相对较高,主峰为泰山南麓的蓝石山;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逐渐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南部则为丘陵地带,山峦连绵起伏,地势较为陡峭。
德州市处于交通要道上,京九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307国道等主要干线纵横贯通,交通非常便利。
2.城市空间结构特点(1)单中心结构德州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单中心结构的特点,其中的核心区域是德城市区。
这个区域是德州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同时也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其他县市区则以德城市区为中心,向周边发展。
比如,距离德城市区最近的临邑县和武城县,都是以德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发展的。
(2)东西分布不均德城市位于德州市的东部,是山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因此,整个德州市的东部发展迅速,而西部的发展相对滞后。
比如,位于德州市西部的平原县,虽然被称为“北方水乡”,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较弱。
(3)工业区和居住区分离德州市的生态环境较好,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为了保障环境和农业发展,德州市将工业区和居住区分离开来,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东边和南边,居住区则向西和北发展。
3.城市空间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德州市的城市空间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行科技创新德州市政府强调创新创业,鼓励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德州市位于华北经济区中心地带,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优质的粮食生产区。
该市地处鲁西南地区,东临济南市,南接泰安市,西邻临沂市,北靠河北省。
德州市总面积10384.49平方公里,下辖11个县市区,常住人口约498.9万人。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分布、交通网络、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德州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一、城市空间分布德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和“东西强弱”的特点。
其南部地区主要以德城区为核心,环城区为主体的“单中心多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比较明显;而德州市北部地区则是以宁津、武城、夏津等地为中心,国道105线和208线贯穿南北,形成类似“链状”空间结构,城市间联系较弱,发展相对滞后。
德城区位居市中心地带,是德州市行政、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产业的中心,是城市发展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核心区域。
此外,商河、乐陵等近郊城市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总体来说,德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南部地区相对较为集中,两端的发展水平则相对比较低,空间分布不够均衡。
二、交通网络德州市的交通网络以公路为主,公路密度很高。
其中,连霍高速公路、308国道和105国道贯穿市区,构成了横向和纵向的交通走廊。
此外,济南绕城高速、济青高速和临沂境内的京九铁路、济德高速等交通干道也与德州市相交汇。
近年来,德州市在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
目前,济南至德州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极大地促进了德州市与济南市及周边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
三、行政区划德州市下辖11个县市区,包括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陵县、宁津县、齐河县、武城县、庆云县、平原县、夏津县和临邑县。
各县市区职司不同的行政管理、服务和发展任务。
德城区是德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他城市则是德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口分布德州市总人口约498.9万人,人口密度约为480人/km²。
从区域角度看,德州市南部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北部城市、农村地区以及边远山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山东省德州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本文将对德州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方向。
一、区域位置德州市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北临省会济南市,东邻泰安市,西接聊城市,南接河南省周口市。
在地理位置上,德州处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城市总面积7904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35万人,是山东省内人口规模大、经济总量大的中心城市。
二、城市空间结构1. 城市布局德州城市布局呈现出南北长、东西宽的格局,北有运河,南有清风河。
整个城市可以分为北城区、南城区和西城区,其中北城区是市政府所在地,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城区为商业中心,西城区则是工业区。
德州市还有多个县级城镇,各具特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群。
2. 交通枢纽德州市是山东省的交通枢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均很发达。
市区内主干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而且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越而过,使得该地区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
德州机场也是山东省内的重要机场之一,为德州的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
3. 经济空间结构德州市属于山东省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城市,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使其成为了省内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在城市经济空间布局上,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市区西部,而商业、文化、居住区则主要分布在市区中心和南部。
这种结构使得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商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1. “一核多极”结构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核多极”的特点,即以市区为核心,周边各县级城镇为分散的次级中心。
市区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各类资源和服务配套。
而周边各县级城镇虽规模较小,但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下,各自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产业和功能定位,形成了多个分散的次级中心。
2. 区域发展不均衡虽然德州市的经济总量在山东省内排名较高,但是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仍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现象。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山东省德州市位于中国东部,地处胶东经济区中部,是胶东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省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德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本文将对德州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空间结构基本情况德州市总面积11884平方公里,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和6个县,总人口约530万。
德州市地势以东北高、西南低为主,地域总体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
从人口分布来看,德州市主城区人口集中,其他地区相对分散。
主城区涵盖了德城、乐陵、庆云、武城等县级市,人口集中度较高。
而其他县级市和县则人口相对较少。
从经济分布来看,德州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特点。
主城区是市区经济的中心,工业、商贸、金融等产业发达;而郊区和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
德州市还存在一些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夏津经济开发区、德州火车站片区等,这些区域也对德州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二、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
德州市主城区经济发达,而郊区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2. 城市功能分化不明显。
虽然主城区是市区经济的中心,但其他县级市和县的功能重叠,城市之间缺乏明显的分工合作,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3. 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规划存在趋向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问题,而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考虑不够充分。
4. 城市交通压力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5. 发展规划不够统一。
德州市各县级市、县区的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缺乏整体统一性,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协调。
三、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建议1.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鼓励以城市为依托,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2024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概述
2024年是我们德州市政府的关键一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推动城市发展,我们将继续努力,全力以赴。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目标和计划,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工作重点
1.经济发展
今年我们将继续着力推动德州市的经济发展,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促进
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2.社会治理
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
社会环境。
3.生态环境保护
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
丽德州。
工作目标
1.经济增长
力争实现今年GDP增长率达到6%,稳步推动德州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就业稳定
努力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机会增加,提升市民收入水平。
3.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
工作计划
1.经济发展
•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创新创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和服务。
2.社会治理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
3.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结语
德州市政府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感谢各界支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9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9号德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德政呈〔2023〕2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德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叠加区域中心城市、区域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农业与新型工业化强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德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29.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5.8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3.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50.26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1.17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带两翼、四源八廊、圈轴引领”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简本德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10月项目名称: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委托单位(甲方):德州市城市规划局承担单位(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10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成员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顾问:夏宗玕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任工程师: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靳志强城市规划师李宁城市规划师王新峰城市规划师张维佳高级工程师刘明喆工程师张连荣城市规划师王玑琨助理城市规划师刘昭黎助理城市规划师刘学飞助理城市规划师德州市参加人员名单项目顾问:孙永春德州市市长郭作富德州市副市长邵自升市长助理、德州市建委主任张德生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闫剑波德州市规划局局长卢志军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朱金华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德州市规划设计室参加人员:白珩设计室主任冯健设计室副主任陈红梅设计室副主任蔡飞助理城市规划师徐艳芳助理城市规划师王磊助理城市规划师安宁助理城市规划师前言2003年11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委托,承担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3年12月,在德州市市政府、市建委、市规划局及相关部门支持和协助下,规划小组对全市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掌握了全市的基本情况和一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04年1月,项目组开始在北京进行资料分析和初步方案设计,在现状资料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部分设计人员又到现场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4年2月开始,项目组在院总工和所主任工指导下进行方案设计,并于2004年3月18日向院主管总工汪志明和项目顾问夏宗玕就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做阶段性汇报,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后,于4月中旬形成了初步方案成果。
2004年4月21日,在德州域规划局,项目组与有关领导就初步方案交换了意见,在重大问题方面达成共识。
在德州期间还向德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商贸开发区汇报了初步方案,并听取建议和意见。
2004年4月22日,向省建设厅规划处汇报初步方案,规划处的领导传达了昝龙亮厅长对德州的要求,同时就初步方案以及山东省本轮总规修编的重点问题和要求都给了明确的说明和意见。
一是肯定了项目组提出的组团式结构和功能分区及初步方案的其他主要内容,二是要求项目组在远景规划、城乡结合部的控制和发展规划以及市域范围内的空间管制规划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项目组还向省规划院征求了意见。
项目组回北京后根据汇报的意见和建议又修改完善了规划方案,并深化了基础设施规划,形成规划纲要阶段成果后,2004年8月16日提交院总工室审查。
根据总工室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纲要成果。
2004年10月26日,德州市政府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进行了评审,德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与会的专家和领导对《纲要》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给下一步的成果制作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深化意见和建议(见附件)。
根据评审会的修改意见,以及市直各部门的反馈意见,项目组会同德州市规划局制定了具体的修改和完善方案。
在院总工的指导下,项目组对纲要成果进行修改和深化,并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于2005年9月22日通过了成果评审。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2)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2)第六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6)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7)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21)第九章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3)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25)第十二章市政工程规划 (27)第十三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0)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31)第十五章郊区规划 (32)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33)第十七章远景发展构想 (36)第十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37)第十九章附则 (3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德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促进德州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对《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进行修编,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4、《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5、国家及山东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及专项规划第1.03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2005~2020年。
其中: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1.04条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德城区行政区域,面积539平方公里。
第1.05条规划原则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与五个统筹的原则。
根据德州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特别是要协调好鲁西北以及冀东南地区大型基础设施规划衔接,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以及开放度。
2、坚持建设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
处理好快速发展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在公共资源配置、布局与选址、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体现社会公平,改善弱势群体居住环境,提高公共设施的建设布局及服务水平。
第1.06条规划修编重点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确定德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市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升德州在鲁西北和冀东南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德州文化内涵,结合自然水域特色,做好城市特色文章,重塑城市品位,优化城市格局;建立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和市政工程系统,完善公共交通,加强德州区域性物流和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创建良好的、和谐的人居环境。
第1.07条规划执行地位本规划是指导德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1.08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条文。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2.01条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确立与周边城市互补、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立足本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升为京、津、济服务的功能,促进区域内城乡协调发展。
第2.02条经济发展战略1、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化进程向一般原料加工组装阶段发展,优化提升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空间,扩大总体规模。
2、商贸先导战略深入挖掘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业的发育进程,以商贸物流为先导拉动第三产业和加工工业快速生长,同时提升跨地区的区域服务中心作用。
3、扶持壮大民营战略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网络化、集群化发展,引导空间集聚,培育玻璃钢、地毯、木器加工等具有地方特色中小产业集群。
4、拓展腹地战略充分发挥德州的交通优势,提升德州在区域交通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辐射力,进而推动德州空间腹地的拓展。
5、面向京津济、接轨半岛战略主动承接京、津、济的辐射扩散,积极向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靠拢,充当京津冀与山东半岛、京津济三大中心城市间的要素交换、流通枢纽,并为山东半岛、济南向内陆辐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6、开放提升战略依托近海优势,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格局,融入国际分工价值链,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2.03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德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10:55:3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水耗每年下降3%;市域总人口达到569万,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左右;基本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0%;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5%。
2020年德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5:54:4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0%,市域总人口达到59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左右。
全面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第2.04条城市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在本规划期内将德州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功能完善、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各项设施水平较高,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和具有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及运河文化特色的园林城市。
2、主要建设目标的分项要求:⑴提高人均居住建筑的面积和质量,并逐步改造三、四类居住用地;积极推进城郊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改善设施和环境条件。
⑵完善为市民服务的公共设施,要重点改善城郊的文教卫生等设施,建立为区域服务的商贸物流及旅游基地。
⑶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和运营。
⑷建立现代化市政设施系统,提高环境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
⑸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城市水系保护与整治,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绿化水平,创建园林城市。
第2.05条产业发展基本思路1、农业发展(第一产业)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棉生产,同时大力提高林果、畜牧、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建立果品和蔬菜生产基地及产销系统。
2、工业发展(第二产业)立足现有产业优势,积极扶持太阳能源、中央空调、功能糖产业、汽车零部件等新兴行业,继续促进化工、纺织、食品加工、造纸、机械、建材、家具以及电子电器等传统主导行业。
3、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以商贸流通为主导,积极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业,立足于冀鲁两地的经济腹地并为京津地区及济南服务,促进德州现代服务业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