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程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1生态因子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

2、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3、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如孵卵的温度控制直接性和间接性,食物,降水。(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如光照长短。(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水体内的钙和锶。

4、作用方面:光、温度、水、大气、土壤。

5、生态因子空间分布特征:1、纬度地带性2、垂直地带性3、经度地带性

1.3最小因子

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3、主导因子作用:在各种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也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4、耐受性定律: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第二章能量与环境

2.1光

1、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

2、光合作用途径:

光合作用途径植物类型反应步骤反应进行场所每产生1g干组织损失水分

C3途径温度不是很高的湿

润条件下的植物不分光反应

和暗反应

叶肉细胞中进行380~900g

C4途径高温干旱条件下的

植物分光反应和

暗反应

暗反应在叶肉细胞中;光反应

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250~350g

CAM途径高温干旱条件下的

肉质植物分光反应和

暗反应

叶肉细胞中进行,但暗反应在

晚上进行;光反应在白天进行

50g

3、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性: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4、光周期现象:明暗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2.2温度

1、水体温度的成层现象:P24

2、贝格曼规律:高纬度恒温动物往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3、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4、温度和酶活性:P26

第三章物质环境

3.1水

1、水体自净: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4.1种群

1、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4.2种群动态

1、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2、种群数量统计采样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3、种群统计:

(1)种群密度

(2)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

(3)次级种群参数: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

4、年龄椎体:P69(1)增长型: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基部宽阔而顶部狭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2)稳定型:年龄锥体大致呈钟型,说明种群中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量大致相等,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3)衰老型:年龄锥体呈壶型,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种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

5、净繁殖率:对于无性繁殖及雌雄同体的有性繁殖来说,是指同生群结束时每个亲体产生的后代的数量;对于雌雄异体的有性繁殖来说,是指经过一个世代后每个雌体产生雌性后代的数量

6、种群增长模型:

(1)与密度无关:P76一个以内禀增长率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目将以指数方式增加。尽管种群数量增长很快,但种群增长率不变,不受种群自身密度变化的影响。这类指数生长称为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或种群的无限增长。

①离散型②连续型

(2)与密度有关:P77

7、“S”型曲线的5个时期:①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②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③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的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④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⑤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8、逻辑斯谛方程的意义:逻辑斯谛方程中的两个参数r和K,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K是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但应注意K同其它生态学特征一样,也是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1)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2)是渔业、牧业、林业等领域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3)模型中两个参数r和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4.3种群调节P85

1、生物因素:密度制约因子,气候学派

2、非生物因素:非密度制约因子,生物学派

第六章生活史对策

6.3生殖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