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案例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解题方法及部分真题
论说有效性分析解题方法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是困扰考生的一个障碍,且是他们容易丢分的一个项目。
从历年考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八大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供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考生们学习。
一、文章常见错误二、(一)以偏概全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而非必然的,可靠的结论往往建立在数目、范围充足的(取样对象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取样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够大。
通常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或者过于简单的方法称为“以偏概全”。
常见问题有(1)只顾一点不及其余;(2)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证;(3)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
例:在针对巴黎市民对垃圾食品偏好度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在巴黎的各大麦当劳餐厅随机抽取了 300人做调查,发现巴黎市民更喜欢程度高达75%。
分析:该调查的样本仅仅来自于巴黎的快餐厅,在巴黎快餐厅吃饭的人就餐偏好不能代表巴黎市民的就餐偏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类比不当作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
于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
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
相反,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
例:熊猫和棕熊是近亲,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牙齿额肠道结构,适应于肉食,所以,熊猫常用的食物是肉类。
分析:该例中就用到了类比不当的错误,熊猫和棕熊虽然在很多地方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大不相同,这些是构成两者食物结构不同的原因。
类比除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类比还有同一个物体不同时间的类比,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类比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时间发生了变化,物体所处的环境也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且不能排除偶然性。
例:上次我打得赢他,我这次一定也打得赢分析:世上没有常胜将军。
(三)因果倒置因果关系具有共存性。
指原因和结果是在时空上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起。
15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范文
15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真题范文
周竟希
生产过剩到底要不要干预?
经济运行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生产过剩。
本来政府要不要干预,应该有一套颇为严谨的标准。
作者三言两语就认定过剩也好不足也好,都应该交给市场调节,政府不必干预,实在难以让人苟同。
首先,什么是生产过剩作者一直也没说清,所以一会儿说生产过剩是“假象”,一会儿又成了“常见现象”。
而对于最关键的问题,“生产过剩到底会不会产生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作者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怎么让人信服?
其次,只要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能立马化解,说明市场的潜力得无限大才行。
假如生产的是淘汰过时的产品,或者市场已经饱和了,或者消费者买不起,还怎么化解?
接下来,产品供求不可能绝对平衡,就导致生产过剩是常见现象吗?除了过剩和不足,就没有第三种处于相对平衡的一个区间吗?就算生产过剩是常见现象,怎么就说明它是客观规律不能干预呢?按作者的逻辑,缺斤短两也好、假冒伪劣也好,只要是常见现象,就都是客观规律不能干预,显然不符合常识。
然后,为了证明过剩比不足好,作者提出过剩能增加物资储备,这显然不是必然的,很有可能,过剩的是被市场淘汰的产品,是根本不需要的老旧产品。
作者又认为生产不足使人们缺衣少食,显然也过于绝对化,难以让人信服。
更何况,即便真的生产过剩比生产不足好,又怎么能确定政府干预生产过剩一定会导致生产不足呢?文章结尾处作者干脆认为连生产不足也不必干预,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作者口口声声交由市场去调节,我们禁不住担心:等到市场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大量的浪费已经造成,经济运行受到影响。
看来,政府要不要干预,还真不是作者三两句话能说清的事!。
管理类联考《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写作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典型题一至典型题六【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写作部分第一章论证有效性分析典型题一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600字左右。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科学家在一个孤岛上的猴群中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低的猴子品尝,等它认可之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花了大约20天左右,整个猴群才接受了这种糖。
将另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高的猴王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他成员品尝。
两天,整个猴群就都接受了该种糖。
看来,猴群中存在着权威,而权威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
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如果希望推动人们接受某种新商品,应当首先影响引领时尚的文化明星,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接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这个实验对于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指导意义。
如果希望变革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应当自上而下展开,这样做遭遇的阻力较小,容易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
当然,猴群乐于接受糖这种好吃的东西,如果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即使猴王希望其它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
因此,如果组织变革使某些组织成员吃尽苦头,组织领导者再努力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逻辑错误分析】(1)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猴群实验就说明猴群中存在的权威对猴群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有影响,此种做法太过草率,若实验用的不是糖而是黄连,那结果又会怎样?(2)将孤岛猴群实验与市场营销相提并论,有类比不当之嫌。
首先二者的前提条件不同,没有可比性。
猴群生活在孤岛上,与外界隔绝,无法接收到其他信息,其判断力受到限制;而在市场营销中,广大消费者身处社会,无时无刻不被各种市场信息所影响。
其次猴群与人群相比缺乏主观能动性,猴群接受新事物主要从其本能需求出发,而人类接受某种新产品会经过深思熟虑再下决定。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10真题范文
写作答题纸笔名:Derrick 所跟老师:字数:参考分数:批改意见世界是平的吗?材料通过“世界是平的”,推出一系列结论,其论证过程是存在诸多漏洞的。
首先,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就可以促进穷国的经济发展吗?未必如此。
即使接收到了同样的信息,穷国也可能受到接收信息平台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传播的范围也可能受限。
况且,接收的信息能否直接作用于经济,也是未知的,更不能推出会改善国际地位。
其次,“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未必能佐证“世界是平的”。
中国的崛起,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经济成就”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必是决定性因素;还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独立自主,靠自己国内的关键性科技的突破,以及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军事实力的提高等各种原因。
再者,世界格局的变化未必能推出“最不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缩小。
世界格局的演变,可能有多种结果,也可能加大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未必一定会缩小差距。
非洲大陆的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以及人才储备,与北美都存在差距,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差距,未必会变成北美。
最后,“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就能推出“中国东西部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吗?不一定。
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因为特定的历史条件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地理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信息技术发展未必一定会导致中国西部的崛起。
综上所述,论证的论据是有待商榷的,非洲大陆未必会成为另一个北美,中国东西部经济鸿沟未必会被填平,世界也未必是平的。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2012年1月】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
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
2020管理类联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考研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及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题目如下:北京将联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中国南方一家公司决定在本地投资设立一家商业性的冰雪运动中心。
这家公司认为,该中心一旦投入经营,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是因为:北京与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必然会在中国掀起一股冰雪运动的热潮。
中国南方许多人从未有过冰雪运动的经历,出于好奇心投身于冰雪运动。
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商机,不能轻易错过。
而且,冰雪运动与广场舞、跑步不一样,需要一定的运动用品,例如冰鞋、滑雪板与运动服装等等,这些运动用品价格不菲,而且具有较高的商业利润。
如果在开展商业性冰雪运动的同时,也经营冬季运动用品,则公司可以获很更好的利润。
另外,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相对于网络商业,人们更青睐直接体验式商业模态,而商业性冰雪运动正是直接体验式商业模态,无疑具有光明前景。
论证有效性分析答题要点解析如下:(1)该中心一旦投入经营,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过于绝对化。
投入运营也可能经营不善,未必会获得经济效益,还有可能会因为亏损而倒闭。
(2)北京与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未必会在中国掀起一股冰雪运动热潮。
因为冰雪运动和其他运动形式相比,对场地、运动技能、运动器械等要求很高,所以很有可能真实的情况是,冰雪运动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但未必会掀起热潮。
(3)中国南方许多人从未有过冰雪运动的经历,未必会出于好奇心而投身于冰雪运动。
许多南方人未有过经历不代表之前没有关注,也许这些人之前就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冰雪运动,所以可能对其没有好奇心。
况且南方许多人未有过冰雪运动的经历,并不能有效推出他们会投身于冰雪运动,因为由于冰雪运动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并且这项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
(4)即使有许多人因为冬奥会而关注冰雪运动,但并不意味着由此会带来绝好的商机。
人们可能更大程度上是观看相关赛事,但未必会亲自参与,也不会额外花钱去参与。
2023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试题-论证有效性分析解读分析
2023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试题-论证有效性分析解读分析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大家都在议论老年人还要不要继续工作的话题。
我们认为,老年人应该继续工作。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老年人继续工作是法律赋子他们的权利。
据统计,我国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所以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如果老年人不再继续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就势必会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原有平衡,从而造成社会劳动力的短缺。
如果老年人继续工作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此外,老年人有权利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他们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就应该继续工作。
再说,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所以老年人继续工作还有益于其身体健康。
56.【参考解析】(1)找总论点根据位置以及关键词“我们认为”可知论点:老年人应该继续工作。
(2)分析缺陷①推理过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论证“老年人继续工作是法律赋子他们的权利”。
指出缺陷:偷换概念。
给出理由:“劳动”与“工作”二者不是等价的。
工作是指在相关单位或组织进行的,并且可以获得一定报酬的活动。
而劳动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并且不一定获得报酬。
②推理过程:由“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论证“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指出缺陷:推不出。
给出理由:一方面,预期寿命的提高不能等价为实际的寿命长短情况;另一方面,寿命的提高只能说明活得时间长,但不能证明身体健康。
③推理过程:由“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论证“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199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分析真题2009-2015有答案分析
200956、论证有效性分析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
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都只是沧海一粟。
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
现在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
这不无道理。
传授知识不应当继续成为教育,传授知识不应当继续成为教育,特别是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能。
学习知识需要记忆。
记忆能力,高等教育的功能。
学习知识需要记忆。
记忆能力,是浅层次的大脑功能。
人们在思维方面的是浅层次的大脑功能。
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
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
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
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否则就难以解释,否则就难以解释,否则就难以解释,具备与爱因斯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
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
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
硕士、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口号,这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口号,这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口号,正在成为空洞的历史回声,正在成为空洞的历史回声,正在成为空洞的历史回声,这其实是时代这其实是时代的进步。
56、范文:“知识就是力量”真的过时了吗?读完材料,我们发现作者对于“知识就是力量”持否定的态度,并用分子分母法进行分析,用知识和能力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作为论证。
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精彩范文二十篇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精彩范文二十篇1.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600字左右。
下边材料摘自于一篇谈家族企业的文章:两年前,兰州一家典型的家族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即寻求上市,就从外面聘请了一个总经理,不料没过多久,这家企业的上亿元资产被这个总经理偷偷地转移一空。
这一事件在私营企业界尤其是家族制企业中引起巨大震动。
有一段时间,“忠诚比能干更加重要”成为很多民企老板信奉的至理名言。
因此,有人认为,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家族化管理的体制,还是有优势的,总结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亲人,挖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既节省又靠得住,不必要雇佣更多的经理和员工来帮助把企业管理好。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评论型作文思考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作文要注意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范文家族化管理体制不可取有这样一份材料:两年前,兰州一家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即寻求上市,从外部聘请了一名总经理。
不料没多久,上亿元的资产被总经理偷偷转移一空。
由此在私营企业界总结出了一个“忠诚比能干更加重要”的用人标准,并据此断定:家族化管理体制还是有优势的,还是自己人管理自己企业好。
该论证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偏颇,结论不可靠。
首先,该论证存在的第一个偏颇是,把个别当作了一般。
该论证由一位外聘总经理卷走了上亿元的资产就得出“忠诚比能干更加重要”的结论,这是把一个公司发生的偶然现象,当作了普遍规律,在逻辑推理方面是站不住脚的。
该论证没有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家族企业都是外聘职业经理管理本企业的,并没有发生资产被转移的现象。
再者,该特例,从根本上说,也是公司最高层对聘请的总经理缺乏监督、控制不力的结果。
201001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
2010年1月真题全球化真的能缩小差距吗?在上述材料中,论述者通过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得出了各国各地区的差距也将因此大大缩小的结论,其论证过程看似头头是道,实则存在许多漏洞,得出的结论也难以令人信服。
首先,论述者由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前提,并不必然推出“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的结论,更不能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因为各国的疆界是客观存在的,全球化只是无形中将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了联系,并不一定会影响疆界的变化,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更何况,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并非所有国家都受益,又何谈世界各国的差距正在缩小呢?因此上述论证存在缺陷,并不足为信。
其次,论述者认为“穷国和富国可以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其理由是全球化使互联网等高科技能将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是有失妥当的。
因为穷国和富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信息的处理能也可能参差不齐,所以面对海量信息,穷国和富国也未必都能充分利用,即使能够正确而充分的利用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又是否真的能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呢?我们从无考证。
再次,论述者通过以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最不发达和最发达的国家质检再也不会有天壤之别的感觉是不恰当的。
因为,以前的情况并不能说明将来的情况也一定如此,经济发展的形势并不能简单的根据历史情况预测。
即便是将来的经济发展会一如既往地迅猛发展,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是否会同时进步,二者之间是否不会再有天壤之别的感觉也需要更多的事实来加强论证。
最后,论述者试图通过世界的社会发展形势推出中国也一样会“从立体变为平面”,存在不当类比之嫌。
虽然中国属于世界,二者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就更多方面而言,中国与世界的整体情况存在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将二者简单类比有失客观性。
综上所述,由于论述者没有对全球化的问题作出恰当判断,导致其论证过程存在许多缺陷,得出的结论也令人质疑,值得进一步商榷。
2023年“崔瑞逻辑”管理类联考100讲(53)——论证有效性分析
2023年“崔瑞逻辑”管理类联考100讲(53)——论证有效
性分析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
今后 20 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
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中的股份。
一段值得商榷的论证
材料是一份商业计划书,通过系列论证试图得出:减持“达达运动鞋”、增持“全球电视”股份的结论,但存在诸多逻辑漏洞,具体问题如下:
其一,材料既然是商业计划书,其论证当缜密且严肃。
但商业论证的结论仅凭一份无权威测评的研究报告、及所谓的“今后20年”城市中年老人老龄化趋势,显然无法作为支持一个公司商业投资计划的有效论据,故有诉诸权威之嫌。
其二,材料以研究报告中年龄大、运动少、看电视多为论据,也是有问题的。
运动鞋,未必专用于运动功能,“达达运动鞋”亦未知是否是老年人专属品牌;同理,“全球电视”亦未知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认可情况。
概念界定未明,亦无法有力支持论点成立。
其三,材料先是指出“一般人”老年后的生活习惯,进而以今后20年城市中老年人老龄化增长为依据推出论点。
问题在于,城市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未必如“一般人”的生活习惯,两个概念指向不同,城市中老年人或未必少动、多看电视,故也推不出结论。
最后,即使城市老年人生活习惯亦少动、多看电视,但材料并未明示“达达运动鞋”、“全球电视”的实际影响力或市场占有份额,故在非严肃的报告及预测基础上,显然无法得出增持或减持股份的结论。
由此可见,材料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如上逻辑漏洞,故是一篇值得商榷的论证。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大全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大全四、写作:第小题,共分。
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分,论说文分。
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的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实现。
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其中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其中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的今后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
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
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否则,你就会赔钱。
眼见未必为实吗?本题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了“眼见未必为实”的结论。
但是,其推理过程和论证方式存在诸多不妥之处。
第一,“事物表象不等于事物真相”不能推出“眼见未必为实”这一结论,这是因为“虚与实”不能等同于“表象与真相”,该论证有混淆概念的嫌疑,而且事物表象不等于事物真相并不意味着表象一定不是真相,虽然一些表象可能与真相有一些差距,但表象可以与真相一致,我们亲眼所见有可能就是真相。
范文-管理类联考写作题-2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学位联考(写作能力)一、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人认为选择越多越快乐,其理由是:人的选择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所以就越快乐。
其实,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乐。
” 一个人知足了才会感到快乐。
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
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
而追求无穷的选择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会感到快乐,那就只会感到痛苦。
再说,在做出每一选择时,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选项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再进行判断决策。
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事实也正是如此。
我们在做考卷中的选择题时,选项越多选择起来就越麻烦,也就越感到痛苦。
还有,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由于失误而产生的后悔就越多,因而产生的痛苦也就越多。
有人因为飞机晚点而后悔没选坐高铁,就是因为可选交通工具多样而造成的。
如果没有高铁可选,就不会有这种后悔和痛苦。
退一步说,即使其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也肯定有优劣之分。
人们做出某一选择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而产生懊悔。
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越多,懊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
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二、联考论文说: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知识的真理性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到证明。
论辩是纠正错误的重要途径之一,冲突的观点可以暴露错误从而发现真理。
解析:1.联考论证性有效性分析:“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値得商榷原文通过一系列论证,试图说明“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这一结论成立,但是该论证存在多处缺陷或漏洞,现分析如下:首先,追求无穷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不知足,也不能由此推出不会感到快乐。
2023年考研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答案
2023年考研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答案写作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及主要概念界定和使用的准确性及前后是否互相矛盾,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的成立条件是否充分。
还要注意逻辑结构和语言运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大家都在谈论老年人还要不要继续工作的话题,我们认为,老年人应该继续工作。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老年人继续工作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
据统计,我国201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所以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如果老年人不再继续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就势必会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原有平衡,从而造成社会劳动力的短缺,如果老年人继续工作,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此外,老年人有权利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他们想要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就应该继续工作。
再说,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工作实质上是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年人继续工作还有益于其身体健康。
【参考漏洞】漏洞1:混淆概念材料从“我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出发,得出“老年人继续工作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因而“老年人应该继续工作”,这欠妥当。
法规中权利和义务主体必须统一,即处于法定年龄段的公民,而材料论述脱离了这一基础。
如,我国未成年人同样属于公民,但其无工作的权利义务,我们更不会要求未成年应当工作。
漏洞2:混淆概念+另有他果材料论述,我国1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所以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这欠妥当。
“寿命”描述的是生命的存续长度,“健康水平”描述的是生存质量,故“寿命增长”未必能与“健康水平提高”划等号。
况且即便老人健康水平提高,也未必能达到工作的较高水平要求。
2022年管理联考综合真题+解析_1-29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虽然是人们尊崇的德行,但这种德行其实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一种德行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让大家受其感染,并化为自觉意识,然后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赖以存在的行为特点是不事张扬、不为人知。
既然如此,它就得不到传播,也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退一步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举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从根本上使这一善举失去了默默无闻的特性。
既然如此,这一命题就无从谈起了。
再者,默默无闻的善举一旦被媒体大力宣传,当事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肯定与赞赏,而这就是社会对他的回报,既然他从社会得到了回报,怎么还可以说是无私奉献呢 ?由此可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德行注定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逐句解析第 2 段第 1 句:一种德行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让大家受其感染,并化为自觉意识,然后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这句话有问题。
这句话是后面无私奉献不可能成为社会道德精神的前提论据,属于“论据不成立”谬误。
一种德行未必必须借助大众媒体,例如老百姓口口相传、学校教育、父母言传身教都是可以的,该前提不必然成立。
第2段第2句: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赖以存在的行为特点是不事张扬、不为人知。
第 3 句:既然如此,它就得不到传播,也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第2句不必质疑,应该放过。
但是第 2 句推不出第 3 句。
虽然无私奉献不事张扬,但未必就得不到传播,此处属于“推不出”谬误。
第3段:退一步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举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从根本上使这一善举失去了默默无闻的特性。
2024年考研199管理类综合能力写作真题及范文
2024管综写作真题及范文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谬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单位都十分注重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其实,人才除了靠自己培养,还应该靠引进。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说明培养人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即使不需要一百年,现在把一个人从小学培养到大学毕业,至少也要十五六年。
由此可见,靠自己单位来培养人才根本不能解决当务之急。
其次,只注重培养而不注重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例如:企业辛辛苦苦培养的一些人才跳槽了,一些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出国了。
因此,只若眼于培养,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再次,从历史上来看,秦孝公靠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了,而商鞅是卫国人,是秦孝公招揽引进的。
可见,招揽引进人才,就能使国家强大起来。
可喜的是,如今不少单位出台了各种措施,引进了越来越多的人才。
这样,我国的人才数必将大幅增长,国家就会更加富强了。
[论证有效性分析解析]:上述题干在推理及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漏洞,至少包括如下要点:(1)原文出处: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说明培养人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漏洞要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才培养都必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原文出处:现在把一个人从小学培养到大学毕业,至少也要十五六年。
漏洞要点: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及学历背景与其是否成为真正的人才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联。
(3)原文出处:由此可见,靠自己单位来培养人才根本不能解决当务之急。
漏洞要点:倘若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那么单位自行培养人才未必就不能解决当务之急。
(4)原文出处:只注重培养而不注重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2016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案例
2016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案例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案例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但是,阅卷时给出的参考答案是十分精炼的。
【2014年真题】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误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既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这一机制的制约而得到纠正。
再者,由于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利的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的平衡就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
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够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1)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1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案例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但是,阅卷时给出的参考答案是十分精炼的。
【2014年真题】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误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既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这一机制的制约而得到纠正。
再者,由于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利的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的平衡就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
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避免失
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够成功
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
(1)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16分。
本题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即使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企业也不一定能避免失误,因为企业运营失误与否还取决于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等其他条件。
②“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
”事实上,即使有了监督机制,也不能确保所有管理者不敷衍塞责。
后文所说“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和这一判断相矛盾。
③“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这一判断过于绝对,不能成为论据,因此无法证明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能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④企业管理权力的平衡未必能使整个企业运营平衡。
整个企业的运营平衡,除了企业管理权的平衡这一重要条件之外,还取决于其他条件。
⑤“平衡”和“平等“概念不同,权力平衡不等同于权力平等,两者不能混淆。
⑥企业运营不失误、管理制度有效、日常运营平衡以及内部和谐稳定,这些还不足以保证企业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因素,还取决于市场等企业的外部因素。
(2)按论证程度、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给分,占14分。
分四类卷给分:
一类卷(12~14分):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精练流畅。
二类卷(8~11分):论证或反驳较为有力,结构尚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三类卷(4~7分):有论证或反驳,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较多语病,分析评论缺乏说服力。
四类卷(0~3分):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严重不通。
(3)不符合字数要求,或出现错别字,酌情扣分。
书写整洁清楚,酌情加l~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