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书院约言
旧作:立足传统,勇于创新
旧作:⽴⾜传统,勇于创新⽴⾜传统,勇于创新——参访台湾明道中学综述⾦⼭区教育学院黄争荣参访概况:2014年11⽉3⽇,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基地主持⼈黄⽟峰⽼师和程红兵⽼师带领我们中学语⽂四组、五组学员及慕苏堂学员在台湾明道中学参访。
早上7点半开始,我们先参观弘道⼤楼,观看朝会,接着在综⾼部专⽤教室听取汪⼤久校长介绍学校办学概况,听取综⾼部主任何荣亮博⼠介绍职业教育开展情况,然后在学务处主任谢宏惠⽼师的带领下参观⼤操场,在弘道⼤楼三楼听取⽂化创意处主任林雯琪副校长阐述学校的精神标语“在明道发现你⾃⼰”,在弘道⼤楼五楼“国学讲坛”观摩基地学员张⼴禄⽼师和明道中学语⽂学科总召集⼈曾柏勋⽼师的同课异构《岳阳楼记》以及明道中学丁兆龄⽼师的《仕与隐的抉择》。
中午我们在综⾼部专⽤教室享受学⽣的西餐服务。
下午我们在“国学讲坛”互动交流语⽂学科建设经验并乘车赴东海⼤学参观(重点是路思义教堂和⽂理⼤道)。
晚上我们在霖新瓮缸鸡饭店聚餐,举⾏简短⽽隆重的教师⽣⽇会,后回明道中学弘道⼤楼三楼听取程红兵⽼师的专题讲座《我们的学校叫明德》和黄⽟峰⽼师的专题讲座《两个汉字和⼀个四川⼈》,10点半结束。
明道中学(Ming-Dao High School),全称台中市私⽴明道⾼级中学。
它是台湾台中市境内⼀所私⽴中等学校,位于乌⽇区台1⼄线中⼭路⼀段。
学校虽在农村,却是台湾⼀所很有名的学校。
学校前⾝是1959年12⽉由张志⼴、杨德钧、何⾬书三位先⽣创⽴的“武训中学”,1969年9⽉由王福来、汪⼴平等先⽣另组董事会接⼿承办并更名为“明道中学”(取“阐明圣学,薪传道统”之义)且拟定10⽉22⽇为校庆⽇。
学校现设有国中部(初中)、⾼中部(普通⾼中)、综合⾼中部(职业教育)和国际部。
国中部实施健康快乐的群体教育,⾼中部追求卓越的创新能⼒,综合⾼中部培养多元博雅的基本能⼒,国际部培养英语能⼒和国际视野。
学校提出的办学⽬标是“发展学⽣的多元能⼒”,让学⽣“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博雅教育、全⼈发展”;精神标语是“在明道发现你⾃⼰Discover Yourself”和“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教育理念是“⼈才、⼈格、⼈⽂”,即(⼈才教育)养成才能与学识的基本能⼒,(⼈格教育)培养⾏为与思想的健全国民,(⼈⽂教育)塑造⼈本与⽂化的⼈⽂情怀;校训是“诚实、孝悌、克⼰、⾃强”。
关学传人孙景烈及其学术成就
关学传人孙景烈及其学术成就王雪玲【摘要】孙景烈是关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学者之一,其一生不尚浮华,不务虚名,以书院为阵地,以讲学著书为手段,以移风易俗,改良社会风气为目的,致力于陕西人才的培养和关学的发扬光大。
讲学之余,孙景烈又整理出版家乡先贤康海的著作,纂修郃阳、鄠县、武功等县地方志书,在宣传陕西学人、宏扬家乡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SUN Jing-lie was an important scholar in the history of Guan school .He was not showy and didn't seek to the undeserved reputation during his lifetime .Taking the academy as the front and lectures and the compilation of books as means , he was devoted to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carrying forward Guan school to transform social traditions and improve the general mood of society .He also collocated and pub-lished the works of the former sage KANG Hai from his hometown and compiled local annals , such as the annals from Heyang county , Hu county , Wugong county and so on .In addition , 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scholars from Shaanxi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ulture in his hometown .【期刊名称】《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7页(P20-25,41)【关键词】关学;孙景烈;书院;游幕;舆地;方志【作者】王雪玲【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44孙景烈(1706~1782)字孟扬,号酉峰,陕西武功人,雍正十三年(1735)考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出任商州学正,乾隆四年(1739)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升检讨,次年“会大考,不及格,以原官休致”①徐世昌编,沈芝盈、梁运华点校:《清儒学案》卷206《孙先生景烈》。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论述类文本阅读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种独具特⾊的⽂化教育组织-论述类⽂本阅读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各题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种独具特⾊的⽂化教育组织,在中华⽂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且传⼊⽇本、韩国等国家,并被⼴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化的传擦窗⼝和重要象征。
传统书院⽂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度和⾏为三个层⾯进⾏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
精神⽂化层⾯: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
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为要;⼼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儒朱熹曾⾔:“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为学之意,莫⾮使之讲明艾理以修其⾝然后推以及⼈,⾮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已也。
”简⾔之,书院的精神⽂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
制度⽂化层⾯: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长负责制”。
⼭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必须“⾜为多⼠模范”。
书院⽣徒参与管理⽐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徒中选择品⾏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
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般包括揭⽰、学则、学约等。
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洞书院揭⽰》,内容涵盖阅读⽬的、进德⽴品、修⾝养性、阅读技法等⽅⾯,语⾔严肃⽽不失婉约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的⾃觉性和主动性。
⾏为⽂化层⾯: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
书院的⾏为⽂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
觉山孔氏
觉山孔氏觉山孔氏的由来觉山孔氏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省萧山临浦镇。
迁始祖为孔汭(约1316-1365年)字世川。
初任集庆路明道书院山长,辟湖北宪司书吏将仕郎,绍兴路知事,浙江省掾摄会稽县尹除江西儒学副提举,福建道宪司,经历南台监察御史,浙江省都事西台监察御史,南台都事。
年四十九葬绍兴萧山之临浦配许氏继配赵氏俱附葬,生子六人思泰,思复,思贲,思颐,思益,思升。
后四子思颐六子思升留在临浦,为峙后孔的公祖。
建炎三年春,公元1129年先祖端友公扈跸南渡,若鼎公偕诸子随焉,赐家于衢,端修、端伟、端原昆仲随朝廷至明州定海,端原寓定海,遂为慈水荘桥之祖;端修、端伟则取道越、婺至衢与衍圣公会后寓于衢。
绍兴间端修奉衍圣公命,携幼子琇返鲁护持林庙,长子珦仍留衢。
琇四传至汭,世川公。
始迁祖53世汭公字世川,仕越卒葬临浦觉海山(峙山),子孙守墓六子随任长子思泰.次思复.三思贲.四思颐.五思益.六思升。
六子守墓,家于峙后,为开族始开族,随后有峙后孔。
民国时孔氏后人孔雪雄领导农民运动,建立‘自由’村庄,取“要自由”之意,将“峙后孔”改名为“自由孔”,并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临浦镇自由孔村是觉山孔氏祖庭。
现觉山孔氏后裔聚居在自由孔,张家坂,陈家塘,江沿上,黄洞岭,小湖孙,桥南,从塘,詹家埭,塘郎孙等村,另外诸暨横路孔家埠也有一支,四川成都华阳县也有一支。
浦阳江南岸的张家坂,陈家塘,西河头(上桥、下桥),江沿上,四个村子建村时间在公元1440年左右。
河南四庄是孔汭四儿子思颐的后代。
四子思颐--克茂--希盛,希盛生三子言史,言右,言叶。
言史为陈家塘张家坂公祖,言右江沿上公祖,言叶为西河头公祖。
四川公(53世)开基峙后孔四传至言史,言右,言叶(57世)建河南四庄。
同一时期据诸暨县志记载,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孔公远移居诸暨横路孔家埠。
孔公远正是言沂之子,这个觉山老谱中有记载。
浦阳镇小湖孙村孔氏迁始祖为江沿上,孔氏六十四世孙,尚字辈字君佐。
明道.经世.求真: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
明道·经世·求真: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一)
左玉河
明道修德,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学术追求。清乾嘉学者以“实事求是”为旨趣,致力于训诂考据,汉学大兴,学风丕变。嘉道以后,今文经学兴起,注重通经致用,严斥考据八股之无用,考据求是之风转而为经世致用学风替代。传统经世之学仍不足以经世,进而引入西学以经世。因为西学更新、更有用,故更受晚清学人青睐。作为经世工具而输入的西学,带来了晚清知识结构及学人理念的新变动。西学以追求知识之确定性为主,与中学求道德之完备性迥异。其实用层面(格致学、工艺学等)足以经世,但其理论层面(知识系统)必以求真为目的。致用层面的格致学引入后,国人渐注意其背后之新理新法,进而关注西学“为知识而知识”的独立学风。西方“为知识而知识”理念渐为学人知晓并接受,进而激活了乾嘉汉学“实事求是”精神。西方“为知识而知识”理念与乾嘉汉学“为经学而经学”精神结合,逐渐构起纯粹的、独立的“学界”。
从明道中学看台湾语文教学
从明道中学看台湾语文教学从明道中学看台湾语文教学郑师恩在台湾台中市乌日乡有一所远近知名的学校,那就是汪广平老先生创办的明道中学。
国庆长假期间我有幸随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老师等前往参观,至少有三处在心里引起强烈的震撼。
首先说校刊《明道文艺》。
它是台湾岛内第四个创刊的文学杂志,每月出版一期,至今已坚持有36年之久,三毛、张晓风等几十位台湾著名作家,曾在此发表过不少的文学作品,此外绝大部分刊登的是本校师生的作品。
刊物之精美,内容之生动,图片之丰富,令我们叹为观止。
《明道文艺》每年都举行一次写作大赛,培养了不少的写作人才。
据统计,四十五岁以下的台湾当代作家几乎全在这儿获过奖。
因此,它拥有作家“摇篮”之美称。
主编方秋婷女士热情邀请我们去编辑部参观,其机构规模不亚于我所了解的国内几个杂志社,临别时方主编还赠送我们几本近期出版的《明道文艺》留念。
其次是“现代文学馆”。
在一所中学里拥有一座“现代文学馆”,这本来就是稀奇事,何况其馆名还是胡适先生题的。
里面光是作家手稿一项,其收藏之丰富,就足以让来者啧啧称奇,因为它居然能达到你想看哪位台湾作家的手稿在这里就能看到谁的手稿的程度。
这里藏书极为丰富,而且借阅实现一体化服务,十分的方便。
其环境布置之优雅,读书气氛之浓厚,堪称岛内第一。
再有就是国学教室。
它可谓一问语文专用教室,或是一间刻意设计的书院讲堂,古香古色,凝重庄严。
据说当年是在作家张晓风的启发下而修建的,总造价约台币一千多万。
走出国学讲堂,面对眼前的小桥、.流水、红花、绿树和回廊,你自然会心旷神怡,感受古人悠悠的情怀;面对着黑瓦下的白墙上的四个大字“斯文在兹”,你就可以尽情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心中便会激起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感。
明道中学如此注重国语国文,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台湾语文教学之一斑。
与我们国内相比,其主要有三大区别:首先是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上:台湾现行《国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每周授课9—10节,中学每周教学4—5节,其教学内容包括范文教学、作文教学、书法教学、语言训练和课外阅读指导等五个范畴。
师法先贤:宋元明清学规的制定与实行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第6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6,2023师法先贤:宋元明清学规的制定与实行徐娜娜(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摘 要〕 在宋元明清四代,学规最初是由先贤制定的,代表性人物有朱熹、吕祖谦、王阳明等,他们本身在思想和教育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他们在书院和官学等教育场所进行了自主的学规制定,并对后来的学规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后学们依托书院和其他各类学校制定并实行的学规,则是在内容、形式和精神上对先贤的学规继承,通常包括沿用与补充、合用与取舍、学规文献的编纂与集成等。
因此,后人制定学规的行为和过程可视作师法先贤。
长期以来,宋元明清四代的学规就形成了从先贤的自主到后学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关键词〕 宋元明清;学规;先贤;后学〔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6⁃0084⁃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3.06.012 宋元明清时期,官学、书院、社学、家塾等各类学校进行教育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即是学规。
自宋初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后,宋元明清四代诞生了数量众多且影响深远的学规。
这个进程的初期,不少著名学者都自主制定学规。
这些学者在后来的教育系统中被视作先贤,各类学校制定学规的数量和体量虽然增加了,但大多是对先贤制定的学规进行师法,所以在形式上呈现出“统一性”。
宋元明清学规从先贤的自主到后学的统一是一个筛选和取舍的过程。
以陆九渊为例,其学规思想是不立学规,主要依靠个人的教育能力,启发开悟学生。
但这种教育因人而异,而不能成为一种制度性的规则。
所以,陆九渊的“无学规”教育因为不具有普适性而在成效上不如同时期的朱熹和吕祖谦。
以至于朱熹的门人在向陆九渊求学后感到无所适从:毛刚伯必强云:……晦庵门人乍见先生教门不同,不与解说无益之文义,无定本可说,卒然莫知所从;无何辞去,归语师友,往往又失其本旨,遂起晦翁之疑,良可慨叹。
中国古代书院
教育管理论文题目: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教育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年级:指导老师:2013年6月28日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教育摘要: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现象。
书院是中国古代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它强调讲学自由、注重学术研讨,推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会讲"式的教育模式,具有因材施教、入学自由、择师自主等特点,在机构及课程设置、学规及经费管理和教学形式上逐步形成了有利于教学与学术并重的组织模式,研究中国书院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历史借鉴价值。
书院教育为现代教育留下很多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书院,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书院的特点,借鉴作用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它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曾大发感慨:“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
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
”20世纪中国大学成功地移植了西洋的教育制度,却没有继承中国古人的“大学之道”。
因此,探索书院教育的特点和治学之道,对中国当代教育有应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书院”的名称始现于唐朝唐玄宗时期,当时书院分官私两种,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主要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玄宗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三年(公元726年)又改称集贤殿书院。
另一种是由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书院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的场所,儒生、道士、和尚等皆可出入其间。
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设在四川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
宋朝统一国家后,急需大批治术人才,所以只注重科举选拔人才,而忽视“开学校,育人才”。
以至在立国之后的80多年间,官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书法约言原文及译文
书法约言原文及译文《书法约言》为清代宋曹所著,全文如下: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
大要执笔欲紧,运笔欲活,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
右军曰:“意在笔先。
”此法言也。
古人下笔有由,从不虚发;今人好溺偏固,任笔为体,恣意挥运,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究于古人妙境,茫无体认,又安望其升晋魏之堂乎!凡运笔有起止,(一笔一字,俱有起止。
)有缓急,(缓以会心,急以取势。
)有映带,(映带以连脉络。
)有回环,(即无往不收之意。
)有轻重,(凡转肩过渡用轻,凡画捺蹲驻用重。
)有转折,(如用锋向左,必转锋向右,如书转肩,必内方外圆。
书一捺必内直外方,须有转折之妙,方不板实。
)有虚实,(如指用实而掌用虚,如肘用实而腕用虚,如小书用实处,而大书则用虚,更大则周身皆用虚。
)有偏正,(偶用偏锋亦以取势,然正锋不可使其笔偏,方无王伯杂处之弊。
)有藏锋有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
藏锋高于出锋,亦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铁之意方妙。
)即无笔时亦可空手作握笔法书空,演习久之自熟。
虽行卧皆可以意为之。
自此用力到沉著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拟蹊径,自出机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然后传神。
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忘神之所托也。
今人患在空竭心力,总不能离本来面目,以言乎神,乌可得乎?古有云: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所谓离者,务须倍加工力,自然妙生。
既脱于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笔笔摹拟不能脱化,即谓右军习气。
)鲁公所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余,字外之奇,言不能尽。
故学子敬者,画虎也。
学元常者,画龙也。
余谓学右军者,因无画之迹,亦无画之名矣。
译文:学习书法的方法,在于专注,心灵能够带动手腕,手腕能够带动笔。
大体上,执笔要紧,运笔要活,手不主动运笔而靠手腕运动,手腕虽主动运笔但要听从心灵的支配。
右军说:“意在笔先。
”这就是方法。
清代河南的书院刻书述略
从 唐代 开始 ,统 治者 开始将秘 密章奏 俸 。 “ ”诸衙 门官吏 , 若与 内官及近侍人员互 投 入 去 获 得 最 大 的 利 益 产 出 ,以
的 保 密 要 求 上 升 为 法 律 ,并 逐 步 明 晰 、 细 相勾结 , 漏事情 , 泄 夤缘 作弊 , 而扶同奏启 君主专制效率的最优化 、封建君j
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 0 SD 9J 刑 。 诸漏大事应密者 , 。 “ 绞 大事谓潜谋讨袭 者 , 。 斩 常事 , 杖一百 , 罢职不叙 。”4 求 : ★基金项 目: l l 要
及收捕反叛之类 。非大事应密者 ,徒一年 “ 内外衙 门办理 紧要 事件 , 密封投 递 , 俱 本 参 考 文 献 :
泄坐, 减二等 。 即误发视者 , 各减二等 , 不视 印封看视者 , 杖六十 。事干军情重事者 , 以 多年 的封建王朝里伴 随着专制 皇卡 j 者不坐” 对泄密 的处分 , 。 轻则杖笞 , 重则绞 漏泄论 ,若 近侍 官员 漏 泄机 密重 事 于人 集 中而不断获得发展和加强 。
《 东观汉记》 卷十六 :陈宠 , “ 字昭公 , , 沛人 为 密 档案 者 ,可获 得 五 十贯 至 一 百 贯 的奖 赏 。 三年 , 为从 , 减一 等治罪。仍令科j { 尚书。宠性纯淑, 周密重慎 , 时所表荐 , 自 宋代为防止文书泄密 , 辄 特发诏令规定 :诸举 查 。如不行查参 , “ 别经发觉者 , 将
刊刻宋朱熹《 白鹿洞规条》 及元程 J 啊 为教育机构 ,书院由宋至清也一直承 担着 “
刻书的职能 , 至今声誉很高。 清代河南书院
所 刻之 书 , 论 在 质 量 上 、 量 上 都 超 过 了 无 数 前 面任 何 一 个朝 代 。
一
、
东林书院与东林讲会探析
东林书院与东林讲会探析金奋飞(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摘要:明末东林书院因与政治的牵连而闻名,故以往多从政治史的角度加以研究,较少立足于书院本身,关注其兴衰轨迹。
若以东林讲会为线索纵向分析书院的发展趋势,比较书院外部形势的变化和书院因之做出的反应,将发现政治性的“东林”概念与东林书院相互关联却又日渐分离,与此同时,特别是在书院发展进退维谷之际,东林讲会更趋学术化,这两种趋势有其特定的内涵。
关键词:东林书院;东林讲会;学术化中图分类号:K248.305文献标识码:A宋杨时所倡的东林书院于明末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筹资修复,尽管书院修复于万历三十二年,全毁于天启六年,兴废之间不过二十余载,却引起时人及后人的广泛关注,在讨论东林党、东林学派等课题时均有涉及,且颇多争议。
①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多从社会政治角度分析“东林”,对东林书院本身的研究则尚余一定的空间。
以东林人参与讲会的具体状况为例,若进一步细化研究,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反思,如:讲会盛则盛矣,未曾有波动吗?东林书院是由弱势渐至兴盛,在鼎盛时期突遭禁毁吗?还是几伏几起?抑或从创建开始就是一部衰落史?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发展曲线?书院与外部局势之间如何互动?东林书院的兴衰表象含有丰富的信息量。
渐趋萎缩的东林讲会与私人书院初兴之时不同,东林书院创建之时即明中后期,书院讲会已相当成熟。
尽管之前明末已三毁书院,距其较近的一次万历三年的张居正禁毁书院还颇为严苛,规模也较前两次为大。
张居正在世之时,书院讲学确有一时的沉寂,但暂时的沉默很多时候意味着最终的爆发。
书院讲学实已深得人心,一旦禁令稍有放松,书院得以修复,应和者一呼百应。
万历二十七年时仅顾宪成所知的邻近地区辟坛讲学之人已为数不少。
“是时乡郡诸君子以讲学为事者宜兴安节吴公达可、武进启新钱公一本,暨薛公玄台辈数人,于其一也,名孔兼,金坛人。
”呦Ⅱ之顾、高二人在创书院之前已多次自行组织或参与友人组织的讲会,与各地学人颇为熟识,声名已起。
明道 致用 事信 言文 -回复
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回复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将以“明道致用事信言文”为主题,写一篇介于1500-2000字的文章,一步一步回答。
让我们先来了解这些词的含义。
明道,意为宽广而清晰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它指引人们明辨是非,努力追求正义和道德上的正确行为。
致用,意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这个词鼓励人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取得实际成果。
事信,意为实事求是,并且以事实作为信仰和行动的指引。
它强调根据可靠的证据和真实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
言文,意为言辞优美且具有文学性的文章。
这个词承诺用精彩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以吸引和感动读者。
现在我们将按照这些关键词的顺序展开文章的写作。
首先,我们来讨论明道。
明道的概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指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善良和公正。
明道告诉我们应该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如诚实、正直、尊重和仁慈。
它也提醒我们对于道德困境需要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即使这些选择可能会带来个人损失。
同时,明道鼓励我们在处理道德问题时保持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致用的概念。
致用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过程。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其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
致用的过程需要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这需要我们具备判断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致用不仅仅是将知识应用于自身,还包括将其分享给他人,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水平。
在致用的基础上,我们来谈谈事信。
事信意味着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一种客观地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的态度。
这需要我们收集并分析可靠的证据,而不是凭空臆断或主观猜测。
实事求是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避免因为偏见或个人意见影响判断的结果。
同时,实事求是也要求我们勇于面对事实的真相,即使这些真相可能与我们的期望或愿望不符。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言文。
古时书院如何运作
书院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校制度,在宋代就形成了讲学、藏书、祭祀、学田四大基本规制。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潭州知州李允则在岳麓书院“中开讲堂,揭以书楼”,祭祀先师十哲七十二贤,“请辟水田”,“奏颁文疏”的活动,可以看作是书院规制基本形成的标志。
四大规制中,讲学、藏书、祭祀三者,作为书院的“三大事业”,历来受到重视,也最能反映其作为文化教育组织的特点特色。
此外,学田是保证解决“三大事业”经费问题的前提,是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
书院的基本规制外化为建筑,大致对应为讲堂斋舍、书楼书库、祠堂庙宇、仓廪厨房等四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形成极具人文特色的书院建筑群。
书院老师的称谓很多,叫山长、副山长、院长、山主、洞主、主洞、掌教、副掌教、院师、经师、馆师、主讲、副讲、都讲、讲书、讲书执事、讲宾、助讲、助教、教主、学师、堂长、学长、学录、经长、分校、教习、训导等等,至少有四十种以上。
具体上每间书院的老师以山长为核心。
山长之名始于唐五代,历代袭用,到清乾隆年间,皇帝下诏改称院长,但习惯上多称山长。
山长主持书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亦多兼领院务,其学识的高低、人品的好坏直接影响书院的盛衰进退。
因此,其人选历来备受重视,产生方式约有建院学者自任,官方任命、举荐,地方公众选任三大类型。
一般来讲,“经明行修,堪与多士模范”是公认的用人标准。
为防日久生弊,好些书院或提出进士、举人、秀才等任职资格,试图以公认标准来把关;或士绅推选官府聘任;或实行聘任制,一年一任,以是否“允惬众论”决定取舍去留。
书院的学生书院的学生,从年龄来看,有子弟与父兄之分,蒙童少年与成年之别,但以子弟少年为主;从出身来看,可以分成童生、生员、举人,生童占大多数而举人少见;按照成绩好坏,还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
等级的划分,因时因地因院各不相同。
学生的等级,一般由官府在上年底或本年初甄别录取时,按照成绩优劣确定。
入学后,则根据每月考试成绩的好坏给予升降。
《书法约言》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书法约言》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书法约言》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书学论著。
书法约言全文及译文
书法约言全文及译文《书法约言》全文如下:书法之要,先别乎古今。
今不逮古者,古人用质而今人用妍,古人务虚而今人务满。
质所以违时,妍所以趋俗。
虚所以专精,满所以自画也。
予弱冠知书,留心越四纪。
枕畔与行麓中,尝置诸帖,时时摹仿,倍加思忆,寒暑不移,风雨无间。
虽穷愁患难,莫不与诸帖俱。
复尝慨汉、晋以逮有唐,诸先正已远,无从起而质问。
间有所会,或亦茫然。
所谓功力智巧,凛然不敢自许。
大约闻之古人云: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而规矩所在,必从古人。
学规矩则老不如少,思运用则少不如老。
老不如少者,期其可勉;少不如老者,愈老愈精。
又要于竿头进步,时得取势取致之妙。
非劲利不能取势,非使转不能取致。
若果于险绝处复归平正,虽平正时亦能包险绝之趣,而势与致两得之矣。
故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从,言忘意得,功效兼优,性情归一,而后成书。
客退而书诸绅。
《书法约言》译文如下:学书法的关键在于区别古今的不同之处。
现在的人书法不如古人,是因为古人注重本质而今人注重表面;古人追求虚灵而今人追求满足。
本质是违背时代的,表面是迎合庸俗的;虚灵是专注精妙的,满足是自我局限的。
我在二十岁左右开始学习书法,一直留心书法艺术四十四年之久。
睡觉前和旅行中常常放置各种字帖,不时加以临摹和思考。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从未间断。
虽然有时贫穷、忧愁、患难困扰着我,但这些困扰都与字帖在一起。
我又曾经感慨于汉、晋直到唐代的名家书法,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无法向他们请教。
偶尔有所领悟,也往往是模糊不清的。
至于功力、智慧和技巧,我自愧还不敢自夸。
大致上听到古人说:“运用方法在于自己创造”,但规矩的来源一定要以古人为师。
学习规矩时老人的领悟不如年轻人,思考运用时年轻人的领悟不如老人。
老人的领悟不如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有潜力可以挖掘;年轻人的领悟不如老人是因为他们更加精通技巧。
还要在技艺上有进一步的提高,时常获得取势和致力的妙法。
没有刚劲有力就不能取得优势,没有灵活转动就不能取得妙趣。
《明道语录》
《明道语录》《明道语录》,为洗心子答复各方问道之函札所汇集而成之书,原书虽仅数万言,已将道之初乘筑基、玉液还丹功法,泄尽无余。
学道诸君,手此一编,无异亲炙。
惟此书初为印赠同好,国内道友,获此书者,固属无多。
至于台湾,吉光片羽,尤罕觏矣。
兹幸朱士箴先生,珍藏一部,同人等如获至宝,因商得朱先生之同意,集资重刊,以广流传,而于简端且增印《前中华道教会宣言》,俾各位道友,知我中国道家之兼弘体用,总筦百家,岂云谈玄,足资实证。
并于书尾,附录《仙道必先广修功德》一文,使知功德,实为修道之基石,并附《内功实况报告》,仙真示现事迹等,用作本书之印证,而以《健身静坐须知》殿其后,俾初学者,无师可以自习,此则同人等,重刊本《语录》区区之意也。
又《语录》中,经删去无关宏旨之书札数通,尚祈读者谅之。
一九五六年丙申夏午月武昌徐伯英谨识于台北覆郑梦髻(劝舍弃旁门,速修正道)来函敬悉,各节照覆,浮文不叙,冒渎之处,尚希原谅!函称已得阅本书,可为人道指南云,其信然欤!先生慕道有年,喜读撄宁巨著,若兹《明道》一集,无甚奇特,平易之谈,不识可当意否?查人之恒情,每因贪欲习气,舍近求远,厌故喜新,以致忘重计轻,去真务假,岂知道不远人,去贪欲,除习气而已。
更能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则近道矣。
又谓此身须向今生度,俟人事完后了之。
夫人事方面,重要者固当尽,如待万事已完,然后始下手行道,即喉中气断时,尚有许多未了因缘。
试思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大道难闻,正法难遇。
如遇之不度,轮回一迷,何生得了?光阴催人,转瞬白头,生死事重,当务之急。
但度之之法,吾人首当明辨邪正,知其纲要;其次笃实行去,猛勇精进,方能有成。
经曰:知之真,行之真,然后证果得其真,是学道又以“知'为“行'先也明矣。
又谓首先延命,以求达到一切志愿。
第一访师求诀,修至我命由我不由天,后学得剑术,再造大成云。
论延命一层,无真师口诀,何能做到?既经造到我命由我时,大道已将成矣,学剑术何益?剑术为符篆一派。
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明代书院讲会的新特点
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明代书院讲会的新特点作者:邓洪波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5期[摘要]“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是王湛之学区别于程朱理学“以学为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讲会和书院的结合,是王湛及其后学寻求学术自由的明智选择,也寄托着社团书院的讲学精神,乃至政治意愿,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正是他们奉“以讲为学”为利器,立书院,联讲会,才鼓荡起百余年的心学思潮。
[关键词]明代书院;以讲为学;以会为学[中图分类号]G64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8)05—0018—04有关明代书院讲会特点的总结,可以从形上、形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形而上者,约略而言,其大要不外有二:一是讲会友伦、师道并重,进而讲究吾党同志,形成同质性,使其持续发展、结成社团、由学术转向政治等皆得以成为可能;二是讲席虽然轮换,讲会则所共尊,无论由朱转王,还是由王转朱,明代学术谱系之流变,皆在立书院、联讲会中得以完成。
形而下者,亦有二端,一是以讲为学、以会为学的讲学方式,二是轮会与联属大会的组织形式。
本文将讨论以讲为学与以会为学的问题。
一以讲为学聚徒会众,以讲为学,是明代书院讲学的一大特色。
但查考明人文献,谈到“以讲为学”,则多批评之词。
魏校(号庄渠)在给邹守益(号谦之)的信中就说:伯载诵吾兄书,乐与四方讲学者接,此吾兄惓惓盛心也。
虽然讲学者众,世道固甚可喜,而亦甚可忧,何也?讲而不学者众也,是以讲为学者也。
行必顾言,义必胜利,吾兄亦尝省其私乎?高明今方为人师匠,一言一行,后进楷模,愿以圣门讷言敏行为主。
人心多动,则不能自还。
明道有言,只外面有些罅隙便走。
又曰人心缘境出入,亦不自知敬。
为吾兄诵之。
魏信中既以讲学为喜,更以“讲而不学”、“以讲为学”为忧,批评之意甚明,并以讷言敏行相规劝。
邹守益在回信中虽对魏之规劝厚爱表示感谢,但对交砥互砺的讲学津津乐道,其指示错误、偏颇而趋人于中行之说,更表明他其实并不认为“以讲为学”就是“讲而不学”。
明道 致用 事信 言文
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明道,又名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者、哲学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主张被称为“墨家学派”,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道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和法家的观点,主张“兼爱非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
在明道的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兼爱非攻”。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兼爱的心态对待他人,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他反对战争及暴力解决问题的做法,提倡以非攻的方式处理利益冲突。
他认为,通过交流、辩论和协商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因此,他主张建立一个和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以保障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明道的兼爱非攻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相似之处。
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注,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身份。
他强调,追求和谐与互助是人类的根本需求和本能,并批评了部分儒家思想中的等级观念和社会不公。
他坚信,只有在一个充满爱与平等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明道的思想中,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他相信,人们的行为应该基于真理和道义的价值观,而不是个人的私利和私欲。
他主张实事求是,基于事实的证据进行决策和行动。
他要求人们以诚信和正直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不欺骗、不欺诈。
此外,他还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人们才能够认识到真理和道义的价值。
明道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以简练明了的文字表达思想,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的作品包括《墨子》、《公输》等,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
他的文字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深受当时的人们喜爱和尊敬。
总的来说,明道致力于建立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秩序,通过兼爱非攻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与合作。
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和法家的观点,注重实践与实证。
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当代,而且对于后世的哲学、伦理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世界哲学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朱子《尊德性齋銘》
內弟程允夫以道問學名齋,予謂當以尊德性易之。允夫請銘,因為作此。維皇上帝降此下民,何以予之,曰義與仁。惟義與仁,惟帝之則,欽斯承斯,猶懼弗克。孰昬且狂,苟賤汙卑,淫視傾聽,惰其四肢。褻天之明,慢人之紀,甘此下流,眾惡之委。我其監此,祗栗厥心,有幽其室,有赫其臨。執太奉盈,須臾顛沛,任重道遠,其敢或怠。
光緒辛丑三月,山陰俞廉三敘於湘南節署
明道書院約言敘
湘潭黃恕軒徵君主講我豫明道兼洛學書院有年,為歷任宗師所欽重,其教人規模整肅,訓誨懇勤。洛學子弟大半幼稺之選,徵君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弟,出入進退肅若主賓。洎乎移講明道,以紫陽道脈倡導諸生,討論講貫,終日不厭,其言煦煦,惟恐傷人,惰者作之,銳者抑之,拘者開之,放者約之,攝其粗疏,入於精微,隨才高下,各有成就,我豫學者翕然宗之。今夏五月,就醫還湘,余亦以仲秋之間攝理湘藩,例總求實院事。適山長嚴秬香廣文銓授桃源教諭,方辭來歲之聘,固留不獲,遂囑監院湯筱山司馬專誠赴潭,幣聘徵君繼主講席。徵君復書,凶論仁誠敬妙理,並寄所著《明道書院約言》相示。余受而讀之,凡為卷三,為目十二,上卷四篇曰學統、聖功、廣業、格天,中卷四篇曰勵志、循源、責實、求仁,下卷四篇曰敬慎、守謙、鍊識、堅操,大恉宗主紫陽,取證於方植之先生遺書居多,要以倡明正學為汲汲。書中於陰陽動靜之關,天人感應之理,道學授受之源,身世損益之故,靡不剴陳透發,深切著明。其聖功、法天二圖,本羲經洗心藏密、吉凶同患二語,暢衍中和精義,融會朱子心正氣順之說,貫通張子民胞物與之銘,復於呂司宼所述亥子之中互相涵暢,邵子所贊動靜之間、至妙至妙之理,莫不推闡盡致,詠歎靡窮,誠有味乎其言之也。而喫緊為人處,則以勵志為首基,責實為要領,人患無志耳,無志則無恥,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程子曰:莫說將第一件事讓別人做,且做第二件,言學便以道為志,言人便以聖為志。朱子曰:今人不去講義理,只去學詩文,已落第二等。苟立志,以一等人自命,今之豪傑卽不難幾古之聖賢。由是而博之以廣其業,精之以鍊其識,卓之以堅其操,敬慎持之,虛謙守之,而無事無時不兢兢於袪僞存誠,率真除妄。責其實不鶩其名,聖學不為人而為己;崇其實必黜其華,吾道不言效而言功。實心求仁仁斯至,實力希聖聖可為,實事奉天天能格,紫陽之學在是,尼山之學亦在是。學者苟循徵君之書,以服徵君之教,其心勿懈,其功勿闕,下學上達,經明行修,處為鄉裏之完人,出肩朝廷之鉅任,於是書所云:中國何以治?賴有人才。人才何以成?必為聖賢之語。不啻沆瀣之浹融,符節之脗契矣。是書之裨益,詎淺尟哉!獨惜徵君将臨,余又以承宣山左去訪道問學之志不獲卽償,豈天特靳余之聞道耶?何緣之慳也。雖然太史公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昔賢亦云:“尊所聞,行所知,風雨如晦,雞嗚不已,非所謂百世風起,千裏神交者歟?”然則,徵君卽余之高山,徵君是書之貺卽余之聞知也,嚮而至之,尊而行之可矣。余旣亟將是書付之梓人,復綴數語於簡端,而志其欽慕如此。
书学统篇后
昔朱子辨孟子不傳之道統,歸之於仁义,而仁義歸之於心,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出,如此而已矣。”此朱子直接堯舜以來聖聖相承之道統,一言以蔽之,曰仁也義也,請申言之。夫孟子七篇之旨,不外於仁義。王子問士何事?曰:“尚志。”何謂尚志?曰:“仁義而已矣。”其教人有?曰: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欲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仁義之不遠於人,有如此謂:人性有善有不善,何以無欲害人無欲穿窬之心,人人皆有,然乎吾第從此擴充之,則人人可為聖賢矣,其故何也?蓋無欲害人則心常惻隱,知求仁由不忍達之於其所忍,則推恩足以保四海;無欲穿窬則心存羞惡,知集義由不為達之於其所為,將正氣充塞乎兩間。然則士特患不仁耳,未有仁而不能經綸天下者;士特患不義耳,未有義而不能康濟家國者。故曰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今日言學而求諸仁義之外,言仁義而求諸吾心之外,心不治則事不治,事不治則天下不可得而理矣,又何貴於學乎?
按:朱子所辨,其明白簡易如此,不特漢宋兩家當奉為准的,即陸王家言亦何能出其範圍,曷嘗過於謹嚴,患其說之難行哉?而所謂道統之傳,後學者又何不可與知而與能耶?亦祗在於立志而已矣。朱子嘗謂:有人說孔孟天資高不可及,此人萬刦千生無緣見道,亦惡人之不肯立志也。後學者,亦何可不立志而甘心作第二等人哉?夫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所以不立志,為其不知性善故也。不知性善,故不能尊德性而服習仁義也。今特坿刊朱子《尊德性銘》,學者尤當三復焉。世人第知朱子道問學,而不知朱子並重尊德性,迄今讀其已發未發說,及與湖南諸公書,尤為精粹,允為千古至中至正之傳。我朝黌宮祀典,特升朱子於哲位,以見紫陽直續孔孟之正傳,聖朝議禮制度萬世不易,孰敢踰越祖制而作盛世不軌之民哉?
或謂今之為時文者,未嘗不言仁義也,何以居心行事不仁不義者之多也?曰:此不求其實也。今書院以求實名,正欲求其仁義之實也。夫上不求其實,則士以虛文應之,如畫地作餅,不可食也。上苟求其實,躬行以倡之,政令以率之,則士各務學之實,如農之力穡,如工商之利用,未有無實事無實效者也。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中庸》云:“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好學、力行、知恥,此卽求其實也。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治己、治人以迄治天下國家,則有實事有實效之彰明較著者也。我朝大臣能立人極為卿士法則者,有二人焉,曰湯子文正,曰張子清恪。二公皆仁義人也,其功業所由成就則好學、力行、知恥也。後學者,欲學二公之仁義,祗從孝弟做起,其學業第以好學力行知恥為准的,事事責其實,求其是,如是足矣。院中諸生皆淹貫經史,績學多聞,誠返而求之於仁義,於以治己、治人,則由文正、清恪以上溯濂洛,達之洙泗,而不難,亦祗在立志而已矣。
然而聖功不可不急講求矣。
何謂聖功?先儒謂:亥子之中,乃千古不傳之秘。愚按:亥乃六陰之至靜,子乃六陽之初動。此處在乾坤為坤復之交,在四德為貞元之會,而在聖人則為致中、致和極功。朱註:自戒懼而約之,以至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呂叔簡先生云:養成了未發之中,這是六陰充盛時。自謹獨而精之,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叔簡先生云:發皆中節,這是六陽充周處。在聖人何亥非子,何子非亥。在學者亥以涵子,子以暢亥。此箇關頭更須著力,一得到有養盛自致之妙,一失則為淪亡再造之身。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飛花辭舊枝,逝水無間流,可為驚神,可為痛哭。故於由我處功外加功,免得不由我時,悔了又悔。呂氏之言可謂緊切之至已。愚又接《易經》“聖人洗心退藏于密、吉凶與民同患”,可以透發此節精蘊。所謂以經注經也,請試言之。曰聖人洗心退藏於密,天之體也,此是致中功夫。吉凶與民同患,天之用也,此是致和功夫。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從洗心上得來。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縱與民同患得來。又按: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此天之靜也,統體一太極也,致中功夫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天之動也,物物一太極也,致和功夫廓然大公也,物來順應也,亦是此義。又按:許文正公行述:無事而靜,則太空晴雲舒展自如,此是致中景象天地位之意。有事而動,則雷雨滿盈草木甲坼,此是致和景象萬物育之意。須臾慰滿三農望收拾神功,寂若無靜則淵淵浩浩無思無為,動則渙然怡然有物有則。苟不固聰明聖智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所謂學問之極功,聖人之能事,其在斯與?其在斯與?
明道書院約言
朱珊謹題
清·黄舒昺著
光緒庚子季冬
求實書院重鐫
明道書院約言敘
湘潭黃恕軒徵君,博覽淵識,藹然儒者,嘗客大梁,修祥符志書。會邵伯英學使倡建明道書院,聘君掌教,劉景韓中丞復延之兼主睢陽講席,一時樸學振興,河嵩之閒侁侁如也。徵君故私淑桐城方处士植之。方氏曾及惜抱姚先生之門,能為古文,恪守望溪家法,所著《漢學商兌》一書,攻閻、顧、惠、戴諸家頗力。徵君承其流風,故講學一以程朱為宗,多推闡方氏緒餘,以教多士。此《約言》一卷,成於明道書院,凡分語類為十二篇,舉德性、問學、聖功、王道一以貫之,終始本末咸備,其愿宏矣大矣,其言茂矣美矣。旣而徵君南還,值湘中異學方嗚。余商之胡鼎丞方伯,卽日具書詞、馬幣訂君來主求實書院。先是,嶽麓山長王大司成衛道綦嚴,谆谆與諸生反覆討論,復移書諍之當道,大聲疾呼,時以比蘇氏之辯奸。又得徵君輔之,出《約言》以相為考證,將使多士因委窮源,由儀衛軒以上溯濂溪,所謂尋墜緒之茫茫,挽狂澜於旣倒,湘學遂復軌於正,師儒之力也。抑余重有感者,自海宇大同,世變日亟,於是有西學出焉。昔江都尚書嘗舉漢宋學以相提並論,為清議所非。今西學方興未艾,漢學則已微矣,宋學亦不絕如線,此運會使然,豈方氏及紀阮諸公所及料?吾愿為學者,姑屏漢宋門戶之見,勉思南皮尚書宗經守約之言,以維持中學可乎!
聖功
中國何以治?曰賴有人才。人才何以成?曰必為聖賢。夫所貴為聖賢者,曰中和在抱,俾天地民物各得其所而已:聖人在上,民物雍熙,抱蜀不言尚已,次則大小臣工咸熙庶績;時亮天工,亦足以奏中和位育之績,次則內而翰詹,外而提學,以及學校師儒膠庠髦秀。所谓一命之士,存心愛物,必有所濟,總是要大家做聖賢,為乾坤壯色,為中國吐氣,為我國朝培復元氣,為堯舜、禹湯、文周、孔孟大聖人扶持道統,才是大丈夫不朽之勛業,頂天立地朱子全書特製序文》謂:“朕讀其書,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與之奧,非此不能治萬邦於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於天下,非此不能外內為一家,讀書五十載,只認得朱子一生所作何事。”大哉!皇謨仰見,大聖人學識高絕今古,允足為萬世法程。後來聖子神孫,繼繼承承,及凡為臣子為士民者,允當奉聖祖之學為學,奉聖祖之教為教,國不異俗,家不殊趨,道德一而風氣同,文武成康之盛再見於今日,何至以堂堂中國積弱不振,而受侮於四裔哉!自乾隆中葉漢學盛行,紀曉嵐承修《四庫書目錄》,大標漢學之幟,顯與朱子為敵。又於江浙名勝之地各建傑閣儲書,以開士林風氣,故江浙之间漢學最盛,阮文達又從而和之,《學海堂經解》之刻百端觗擊,而不知已大悖聖祖仁皇帝之訓。學術旣衰於時,治術亦稍替矣。延及嘉道以後,士人讀經不守朱註,有譚及濂洛關閩之說者,不斥為腐則詆為禪,羣起而揶揄之。於是海內風氣為之大變,而江浙為最甚。及咸同間,洪楊之難作,東南數省首罹其禍,生靈荼毒幾盡。其類追原作俑之始,不得不歸咎於紀阮諸公敗壞天下風氣,所謂以學術殺天下也。惜乎!今日之名流魁儒而猶執迷不悟也。是誠可嘅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