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
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_基于制造业面板模型_郑振雄
a 国家统计局2007年之后,没有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数据。因此,本文中2008年各产业增加值数据为趋势 外推而得。考虑到2008年之后,国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国内产业结构波动比较大,所以本文没有将各产业增加 值继续外推到2010或2011年,避免造成比较大的误差。
28
行平减,从而形成可比数据(1990=100)。 2.劳动 劳动数据的来源与产出数据相同,统计范围、口径均一致。缺省年份按趋势进行推算,从而 形成1980~2008年制造业28个行业劳动面板。 3.资本 资本存量借鉴陈勇等(2006)做法,进行推算。 [6] 本文以1980年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 额为基年资本存量,按照永续盘存法算出(算法:K t = K t-1 +I t /P t )其余年份的资本存量。其中 K 0 =1980年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I t 为净投资,由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之差算出;P t 为固 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本文采用工业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工业分行业当年价投资额进 行平减(1990 =100),从而形成1980~2008年制造业28个行业资本面板。 (二)实证检验 在前述制造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步骤如下:
L
K
(5) (6)
Ai fi ' (ki ) r Ai fi (ki ) Ai fi ' (ki )ki w
将式(7)、(8)代入式(2),并依据(3)、(4)的全微分,可得:
n Y Ai L Y k i Y L k i 1 Y Ai
(7) (8)
(9)
其中 为资本产出弹性,亦是资本份额。从式(9)可以看出,在要素市场均衡条件下,制 造业产出的增长率可以分解为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由式 (7)、(8)可得: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
09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高阳40901073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浅析【摘要】随着经济体质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由于要素市场改革相对滞后,要素市场价格存在扭曲。
扭曲的要素价格促进了投资,抑制了消费,增加了进口,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也为经济宏观调控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现象进行状态描述、原因分析,并对其影响进行剖析,以求对这一经济现象形成相对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经济失衡生产要素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它在社会生产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
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配置资源,自然会形成资本要素价格、土地要素价格和劳动要素价格。
一般来讲,要素价格由要素市场的供求决定。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价格机制能够灵活确定和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和动态变化。
当要素市场处在非竞争状态,而是处在扭曲状态时,要素价格结构就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企业也不能根据比较优势选择自己的产业和技术,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寻租活动猖獗、宏观经济不稳定和整个经济效率低下。
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还会对就业、技术创新等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对企业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资金分配和财富分配不合理,最终将导致宏观经济动荡和失衡。
随着我国经济体质改革的深入开展,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现象逐渐凸显出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现状在金融危机过后的几年里,全世界似乎更愿意的,或者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了仍然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
即便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欠发达状态,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无疑是正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经济理论与探索
中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
———基于 DSGE 模型的分析
李言,黄婷婷
(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京 210093)
摘 要: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将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 扭曲纳入 DSGE 模型,从一般均衡视角分析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消费、投资、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变量 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1) 随着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 0, 宏观经济变量的均衡值均逐渐减小,而随着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 0,除了就业之外,其他经济变量的均 衡值均逐渐增加,且资本价格负向扭曲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幅度更大。( 2) 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 趋近于 0 所形成的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具有负面影响,而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 0 所形成的冲击对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具有正面影响,且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幅度更大。( 3) 随着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 0,社会福利损失随之增加,而随着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 0,社会福利 损失随之减少,且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幅度更大。因而推动我国生产要素配置市场 化改革,应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不当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本价格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 价格扭曲; 劳动力价格; 资本价格;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效应; 社会福 利损失; DSEG 模型
中图分类号: F726.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06( 2019) 02-0017-14
一、相关文献评述与新研究视角的提出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成因、测度与经济效应
Causes,Estimation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China's
Factor Price Distortion
作者: 李言[1]
作者机构: [1]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版物刊名: 当代经济管理
页码: 1-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7期
主题词: 要素价格扭曲;生产函数法;宏观经济效应;一般均衡模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品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而要素市场的价格机制改革则相对滞后。
要素价格扭曲通过阻碍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研究要素价格扭曲问题是市场化改革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章对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四方面综述:归纳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成因,并对资本和劳动力价格扭曲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总结;对要素价格扭曲的测度方法和测度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梳理要素价格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从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投资、消费、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视角切入;对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基于要素流
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基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分析陈万灵 胡 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制度创新的重任。
基于此,本文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视角实证探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引起的经济效应。
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GDP增长率、传统要素及创新要素的流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具体来看,上海、广东和福建的自贸区都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的GDP增长率,广东、福建和天津的自贸区对传统要素和创新要素的流动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福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增长呈现倒U型态势,天津自贸区对GDP增长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上海自贸区仅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对传统要素流动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素流动;经济效益;反事实分析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23)01-0070-17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战略。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21个自贸区,已形成“1+3+7+1+6+3”的开放新格局。
设立自贸区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通过一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和百年变局,中央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和要素流动,通过国内需求对要素的有效吸引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经贸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余淼杰,2020)。
现阶段,自贸区促进要素流动也是加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推力,有利于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使自贸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因此,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政策意图看,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不仅指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应该将是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这一重要指标纳入其中。
考察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量指标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考察自贸区设立对要素流动的影响同样重要。
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从起基础性作用转变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从起基础性作用转变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也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可以看出,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要素市场扭曲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地级市经验数据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 段攻关期,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化程 度、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更为重要的是,高质量发展也是绿色增长战略内容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即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高投入、高 能耗和高污染向绿色可持续增长方向转变,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李维明等(2018)认 为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投资过热、资源错配、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问题,不过中国在改善环境绩 效和实现绿色增长方面潜力巨大,特别在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张永恒等(2018)从高质量发 展视角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新动力来源于绿色技术和结构调整(李晓西 等,2018;刘治彦,2018)。可见, 从长期来看,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必须坚持加快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尤其 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王兵等(2015)指出 1999—2012年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 1.33%, 其核心动力来自于节能减排。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遵循成本”到“创新补偿”的转变也能通过空间 维度的产品结构效应和时间维度的清洁收益效应的环境规制实现(韩晶 等,2017)。因此,提升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但现实中存在的市场摩擦所导致的要素资源错配,往往
二、文献综述、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造成国家之间产出及人均产出差异的根本原因(Hsiehetal.,2010),而要素 市场扭曲通过影响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Hsiehetal.,2009;盖庆恩 等,2015;Ryzhenkov, 2016;Thietal.,2016)。龚关等(2013)认为如果中国的资源错配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么中国制造业 TFP 将会提高 30%~50%;如果资源错配完全消除,那么中国制造业的 TFP效率可以提高 86.6% ~115%。 一方面,要素市场扭曲通过进出口效应对 TFP产生影响。李永等(2013)认为要素扭曲通过中间品进口 抑制效应、外资 流 入 复 合 效 应 以 及 专 利 引 用 挤 出 效 应 对 国 际 技 术 溢 出 产 生 了 阻 碍 作 用;而 杨 俊 等 (2017a)则认为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专利溢出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正向作用。张杰等(2011b)也发现 要素扭曲对中国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动机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且要素扭曲提升了外资出口企 业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素扭曲通过创新效率对 TFP产生影响。白俊红等(2016)发 现中国劳动力和资本市场扭曲严重,而且都带来了严重的创新效率损失,不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李平 等,2014a)。戴魁早等(2015)也认为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了高技术产业 R&D资本投入的增 长。不仅如此,要素市场扭曲还影响企业的进退出行为(Hsiehetal.,2009;张天华 等,2016),从而导致 生存企业的边际效率损失较高。上述研究对于探究要素扭曲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 意义,但其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资源错配,现实中要素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制 约。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增长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受到经合组织的高度关注 (OECD,2012, 2017)。因而,从长远来看,加快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绩效,对于实现中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重目标至关重要(李维明 等,2018;黄磊 等, 2018),所以考察不同企业异质性下要素扭曲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是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有三 点。第一,要素市场扭曲影响环境污染。杨航英(2017)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环境污染存在先促进、 后抑制的作用,而资本市场扭曲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二,要素市场扭曲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林伯强等 (2013)指出要素扭曲影响能源效率的三条路径:要素价格被低估降低了落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其 继续生存,而且低要素抑制了企业研发投资的激励,不利于企业技术的提高;寻租激励诱导政治关联企 业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不意味着资源效率的提升(杨其静,2011);在政治与经济双重激励下,要素市场 分割不利于地区间专业化分工。第三,要素扭曲影响环境治理。张亚斌等(2016)揭示了要素扭曲影响 环境治理的三条路径:一是要素价格的扭曲和偏离锁定落后的产业结构,可能导致高污染问题继续存
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从起基础性作用转变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从起基础性作用转变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也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可以看出,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财政和宏观经济效应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财政和宏观经济效应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就成为了关键问题。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改革措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那么,这种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于财政和宏观经济方面到底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一、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概念和目的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配置和利用进行制度性的改革和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和资本的流动,更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要素的束缚,引导资源流向效益最大化的产业和领域,以推动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于财政的影响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于财政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资源的流动,恰当地调整税收政策,从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加快企业发展并提高企业效益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可以鼓励企业参与竞争,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高企业的效益。
这样一来,企业将对经济产生更多的贡献,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更大的支持。
3.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政府能够实现对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从而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资本和劳动力等其他要素能够流向效益最大化的行业和领域,从而推动全球经济体系的优化和升级。
2.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风险,更好地运用生产要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3.增强经济的稳定性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够让企业更加稳定地发展,以一定的经济规律控制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从而增加了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台湾对大陆产品提高关税的理论模型分析——从要素收入分配扭曲效应出发的研究
低 。 因此可 以说 ,台湾的 优势 产业 高技 术 产 品生产 部 门为这 样 的保 护 付 出 了代 价 。短期 内该 部门资 本报酬 的降低 和长期 内该部 门工资 水平 的降低 ,会抑 制台 湾优势 产业 的发展 。
本文的理论分析借鉴了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 S aa s e h n d 0 7 h tk h e D o g e2 0 年文章提 出 的 模 型 ,并 作 了如 下 改造 :( 1)初 始 条件 从 贸易 自由化 改 成 相 反的 贸 易保 护 措 施 的提
产 品 和机制 品的价格 。 由于 台湾 主要 生产 的是 高技 术 产 品 ,机制 品 主要是 进 口产 品 ,近 年 来尤其是从 大陆进 口较 多的机制 品 。因此 我们选择 高技 术产 品的价 格作 为台湾市场 上的
价格标 准 ,两者 的价格 比例 被用来 衡量进 口产 品价 格变化时 台湾岛 内的 实际价 格水平 。 同时 ,台湾 也存在 失业 ,失业 人数 用 U 来 表示 。两 个产业 劳动 的工 资水平 决定于 该产 业
况下 ,台湾 如果 对大 陆产 品提高 关税 会对 自己两种要 素 的收入 产生 怎么样 的扭 曲效 应 。笔
者 的 理论 分析 得 出的结 论是 :就 劳动 的收 入 工资 来说 ,短 期 内两 个部 门的 工资 都在提 高 ,
但长期 内未 被保 护的 高技 术产 品生产 部 门的工 资反而 会 降低 ;就资本 的报 酬来说 ,短 期 内 被保 护 部 门机 制 品 的资 本 报 酬有 提 高 ,而 没 有 被 保护 的 高技 术 部 门的 资本 报 酬 反而 会 降
出 ,( 2)研 究对 象从 DhO1 型 中的发展 中经 济体 改成 发达 经济体 ;( " e模 1 gd 3)分 析重 点从开放产业 转变为未 被保护 的产业 ,也就是我们 模型 中台湾的优 势产业高 技术产 品生产 部 门的要素收 入变化 ;( 4)分析思路从 DhO3 d 1 e模型 中的 “ g 贸易开放一要 素收入变化 ” 推 进 到 “ 易保 护一 要 素 收 入 变化 一 产业 结 构 扭 曲” 的 层 次 。 贸
《产业高质量发展下的人力资本错配:成因及扭曲效应》随笔
《产业高质量发展下的人力资本错配:成因及扭曲效应》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文献综述 (7)2.1 人力资本错配的概念界定 (7)2.2 人力资本错配的成因分析 (9)2.3 人力资本错配的效应研究 (10)2.4 文献评述与研究空间 (12)三、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力资本错配的关系 (13)3.1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14)3.2 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力资本错配的影响机制 (15)3.3 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力资本错配的相互作用 (17)四、人力资本错配的成因分析 (18)4.1 教育体系不完善 (19)4.2 劳动力市场不健全 (20)4.3 政策支持不足与市场失灵 (21)4.4 企业内部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低下 (22)五、人力资本错配的扭曲效应 (23)5.1 经济增长效率损失 (24)5.2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25)5.3 人才浪费与创新乏力 (27)5.4 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28)六、解决人力资本错配的对策建议 (29)6.1 完善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6.2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人才流动 (32)6.3 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市场环境 (34)6.4 提高企业内部人力资本配置效率 (35)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结论总结 (37)7.2 政策启示与实践意义 (39)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40)一、内容描述在我阅读《产业高质量发展下的人力资本错配:成因及扭曲效应》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力资本错配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人力资本错配的成因,以及这种现象对产业发展产生的扭曲效应。
书中首先阐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要素市场扭曲会如何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
一、引言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体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还是政府治理成效的重要主观反映,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提升幸福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还是大多数人自身发展的终极目标[1]。
从20世纪的改革开放到21世纪新时代发展阶段,我国的物质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实力极大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我国整体实力迅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人民的幸福感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联合国2022年公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幸福感水平在146个国家中排名72,与排在前列的众多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幸福感指数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众多学者对幸福感展开了研究。
幸福感是居民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认知与评价,也是衡量福祉水平的常用指标[2]。
主观幸福感的增进往往来自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内心感受到的获得感与满足感[3]。
从幸福感的影响因子来看,可以从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学历、健康、婚姻、户籍身份等)、个体社会经济特征、社会环境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划分[4]。
其中,长久以来收入都被认为是最关键的要素,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也会相应地提升[5][6]。
然而,收入差距过大形成的不公平感却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7]。
且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总体数值趋向于国际收入差距警戒线,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是要素市场扭曲[8]。
蒋含明指出,要素市场扭曲不仅会加剧收入差距,还会使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格局僵化,并且其可能是造成不同部门、行业、教育水平、政治面貌、户籍居民之间存在较高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9]。
不仅如此,扭曲的要素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降低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不利于改善社会资本,继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10][11]。
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现象[12],且这种扭曲存在显著的跨区域性差异[13]。
进一步分析要素市场产生扭曲的原因,陈经纬和姜能鹏研究发现,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幸福悖论”及应对策略研究,编号:21BJL059;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基金项目,理性选择视角下乡城流动人口的幸福悖论研究,编号:20JL02;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资助项目:发展战略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要素市场扭曲、市场势力与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样本
选取国内外主要能源企业为研究 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分析
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 产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影 响在不同类型能源企业中存在差异 。
CHAPTER 02
市场势力对能源企业全要素 生产率的影响
市场势力的定义和测量
定义
市场势力是指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份额和资源,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素市场扭曲与市场势力的互动关系
要素市场扭曲与市场势力之间 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要素市场扭曲通常会降低能源 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市场势力 则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
要素市场扭曲与市场势力之间 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影响企业 的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市场扭曲与市场势力共同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影响
要素市场扭曲和缺乏竞争的市 场环境会降低能源企业的全要
加强对能源企业的监管,禁止不正当竞争和价格操纵等行为,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培育多元市场主体
鼓励和支持更多企业进入能源市场,形成多元竞争格局,降低 单一企业的市场势力。
强化反垄断执法
建立健全反垄断执法机构,严厉打击市场垄断行为,维护公平 竞争的市场秩序。
针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提高技术水平
要素市场扭曲、市场 势力与能源企业全要 素生产率
2023-11-04
目录
• 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 生产率的影响
• 市场势力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 率的影响
• 要素市场扭曲与市场势力的互动 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目录
• 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 素分析
• 要素市场扭曲、市场势力与能源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
作者: 杨洋[1];魏江[1];罗来军[2]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75-86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政府补贴;企业创新绩效;所有制;要素市场扭曲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将从资源获取和信号传递的角度来剖析不同所有制企业如何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对政府补贴有效性的调节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与所有制的联合调节效应。
结果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低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所有制对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还依赖于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
中国地区间要素错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财贸研究 2020.5中国地区间要素错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董嘉昌 冯 涛 李佳霖(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 要:基于199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要素错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机理,并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考察要素错配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中介渠道。
研究发现:要素错配会显著降低经济发展质量;要素错配可以通过抑制创新能力和延缓产业结构升级的独立中介渠道以及“抑制创新能力→延缓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渠道的独立中介效应最为突出。
进一步,基于分区域样本的检验发现,要素错配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降低作用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关键词:要素错配;经济发展质量;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中图分类号:F061.3;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20)05-0001-12DOI:10.19337/j.cnki.34-1093/f.2020.05.001一、引言近年来要素错配问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要素错配所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被认为是影响一国或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乃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Brandtetal.,2013;Hsiehetal.,2009)。
中国自改革开放起逐步实施了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实现了产品价格的市场化,但要素市场的改革进程却相对缓慢,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进入新常态以来,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要素错配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关联,对当前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决定了经济发展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基础”型发展模式,政府在资源配置领域始终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要素价格扭曲如何影响了企业出口_张胜满
2015年第6期 总第305期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5 要素价格扭曲如何影响了企业出口张胜满1 张继栋2 杨筱姝1(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摘 要: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如何影响企业的出口。
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总体上激励了企业出口,但这种激励是一种"次优选择",原因是要素扭曲在增加了企业利润的同时,也抑制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存在差异时,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不同;随着企业分工地位的提高,要素扭曲的"利润效应"不断增强,"生产率抑制效应"逐渐减弱,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的作用呈现出"门槛效应",特别是对于分工地位低的企业,要素扭曲实际上抑制了企业出口。
据此,提高企业出口的数量和质量,既要改善国内市场的扭曲状况,也要不断提高我国出口行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要素扭曲; 企业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利润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15)06-0015-13收稿日期:2015-0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011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急管理项目(71441006);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15XNH045)。
作者简介:张胜满,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企业发展研究;张继栋,男,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企业发展研究;杨筱姝: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供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主要从事企业发展研究。
“外向型”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动力,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出口总额从97.4亿美元增长到了23427亿美元,平均增幅达到了16%,出口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外部需求。
尽管如此,外界对于我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质疑却一直不断,其中一个理由是,我国的出口依靠的是政府惊人的资源动员能力,特别是企业借助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得以降低出口成本进而增加出口,其结果是,企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而且这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发展方式注定不可持续。
资源错配产生原因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延续性实证分析
引言资源错配是公认的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资源错配是由于经济制度、市场环境、信息效率等要素催生的结果,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而言,资源错配能够降低企业要素投入的科学性,降低企业产出率,使各要素边际回报不对称。
资源错配也能进一步引起整体市场扭曲,产业结构出现偏差,扩大产业内部、产业间、地区间差异。
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总结,资源错配是偏离最优状态的一种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错配现象已经逐渐显现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研究资源错配生成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延续性并提出科学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为应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个行业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寻找所有制结构、市场竞争程度、市场成熟程度、外部环境与产生资源错配的关联,并对经济影响的延续性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资源错配现状提供思路。
理论基础资源错配源自对要素市场扭曲成因的研究。
要素市场普遍存在两种扭曲:一种是在单一要素的前提下,由于边际产出和产出品价值不匹配造成的绝对扭曲;另一种是在多个要素的前提下,由于多部门工资比例不一致造成的相对扭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振兴,使更多学杜朝辉(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545006)内容摘要:针对资源错配对经济的影响,在过去的研究中往往将资源错配视为必然的存在,因此仅分析结果而忽视了原因,导致理论分析缺乏连续性。
对此,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个工业行业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选取所有制结构、市场竞争程度、市场成熟程度、外部环境四个市场化衡量要素组成衡量体系,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模型,并建立产业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分析错配产生的原因和资源错配对经济影响的延续性。
最终得出结论: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同时存在,垄断和过度投资、同质化竞争引发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错配行业能够相互影响和制约;行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能够引发资源错配,国有资本和外来资本能够对民间资本进行打压,抑制民间资本发展,形成资源错配。
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限制 等产权 结 构, 同时, 还存 在港澳 台合 资及中外合资 等产权 结构 , 不 来看, 通 过D E A ̄ I J 算方 法, 可以证明要 素市场的扭 曲, 是运 行效率 损失 同 产权 结 构在 效率上也有 有差 异的 , 一般而 言, 就 国有企业 来说 , 它对 的重要影响 因素 。 从研究 中可以 发现 , 产业组 合技术效率上存在着 不同 效率起 着 明显负的作用 , 然而股份 企业及 私营企业等 , 对于效率 则起着 程 度损失 等现象 , 若是消 除掉产业组合技术 的非效率 , 可 以促使 全国的 正相关 的作用 , 这其中, 又以私营企业的推动 效率作用为最强。 制 造业 产值总 量提高 约3 0 %。 而各省 市中产业效率 情况 , 呈现明显梯度 东部 地 区的产业效率 要高出 中部 , 中部地 区则高 出西 部。 若消 除 其次 , 是市场 化的推动发 展。 当前 , 劳动、 资本 、 技 术及效率水平是 特 点: 推动 中国各大地 区的工业经济 快速发展 重要的动 力。 国内外市场需 求对 掉 要素市场的 扭 曲, 对 于运行 效率的损 失影 响, 在投 入不变基 础上 , 我 于改革 开放 后各省市工业经济发展 起着 明显的拉 动效应 。 随着 当前 国内 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将 得出进一步提高。 市场 的一体化 程度 日 益 提高 , 省 际间的市场 贸易水平将 取代省内市场 贸 易水平 , 从而 变成 影响各地 区的工业 经济 的发展最 主要 因素 。 而随 着国 3 结语 纵 观全 文, 可以发 现 , 在产权变 化及经 济结构 变化的 背景下, 我 国
际贸易的程度 提高及世贸组织 的加 入, 国际市场波 动及 国际贸易状况 将 工业经济 运行效 率也 受到不 同程度 的影 响。 从我 国传统 经济运 行 角度 显著影 响我国工业经济 的运 行效率 。 上 看, 我国工业经济增 长上 , 还是 大量 依赖高生 产要素投 入 , 走 的是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ket市场研究国内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方慧 彭巍摘 要:改革开发前三十年,国家通过市场化产品市场和市场化部分要素市场,换来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市场化的产品市场和仍有计划经济浓厚色彩的要素市场是众多经济困境的根源之一。
分析要素市场的非市场化带来效率的损失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生产要素 价格扭曲 经济效应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a)-096-021 价格改革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在赶超战略的宏观政策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以计划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制度,以及以国有化和人民公社为特征的微观经营制度。
在此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致使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和激励不足。
价格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节经济发展、服务赶超战略的重要工具。
价格管制和赶超战略在短期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从长远看,其带来的资源错配的损失亦难以估量。
上个世纪70年代进行的经济改革,核心思想和最终目的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分配的主导作用,市场分配的资源的主导机制是商品价格生成机制,因此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就是价格改革,其突破口也在价格改革。
1984年,在浙江莫干山上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会上年轻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价格双轨制为特征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价格双轨制就是将价格时置于计划和市场两个轨道,即规定一部分产量价格实行计划价格而多出的产量实行市场价格。
价格双轨制是中国增量改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实现形式,避免了因改革而出现的经济混乱,同时推动了价格形成机制转换,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表1 产品市场价格“双轨制”并轨进程:1978~200119781985199019952001农产品计划价格94.437.024.017.0 2.7市场价格 5.663.076.083.097.3工业产品计划价格100.064.044.615.69.5市场价格0.036.055.484.490.5零售业计划价格 3.053.070.091.297.4市场价格97.047.030.08.8 2.6资料来源:WB(2005)但是,如上图所示,产品市场的价格生成机制通过“价格双轨制”的平稳过渡,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然而生产要素相关市场的改革远远滞后于产品市场的改革。
在资金市场上,利率的形成机制只是刚刚起步;土地市场的二元结构严重制约土地投入,是造成土地价格畸形和诸多社会矛盾的源头;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户籍制度导致同工不同酬,是价格双轨制在要素市场的体现;在能源和通讯等具有一定生产要素性质的产品市场,价格生成机制仍在摸索中进行。
2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的表现2.1 资本市场的扭曲资本市场的扭曲首先体现在资金利率的生成机制,目前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仍起到主导作用,而市场生成的市场利率(主要指SHIBOR)并不能在主要的资金借贷市场-银行信贷业务发挥作用,如下图所示,央行制定的再贴现率长期低于1年期SHIBOR。
除了利率生成机制的非市场性,资本市场的扭曲还体现在国有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刚性依赖依然存在,非国有企业在资金市场上仍受到歧视性待遇;企业跨地区投资受到限制;跨地区融资总体规模很小,银行体系间跨地区放贷状况有所改善仍存在着条块分割特征等。
图1 2008~2012年央行再贴现利率和市场利率对比2.2 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户籍制度是制约劳动力跨区和跨行业、部门流动的瓶颈。
大城市通过出台歧视外来劳动力的制度安排,加强了对地方劳动力市场的保护,劳动力流动受到政策上的阻碍,致使城市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二元分割状态。
因此,在户籍制度和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政策安排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至今仍呈现出分割扭曲状态。
2.3 土地要素市场的扭曲土地市场的扭曲集中体现在土地市场的二元分割,即土地在人为规定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同情况下出现同地不同价。
政府在征用土地时,土地的补偿条件按原有农业土地进行补偿,远远低于征用土地的机会成本,而政府却又可以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空间。
政府垄断了土地性质的审批权,限制了土地供应量,提高了土地的价格。
土地市场的扭曲还表现在地方政府在工业用地的定价方面。
目前,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通常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对待,众多的地方政府之间其实就形成了一个竞争性市场,而他们用来竞争的手段就是竞相压低土地价格,甚至是以零地价来换取外来企业在本地的投资。
2.4 能源资源市场的扭曲能源市场扭曲表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的价格偏低。
以煤炭价格为例,煤炭的出矿价没有考虑资源及环境等外部成本,职工生活欠账多,少提折旧及安全等支出等。
3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生产要素市场处于产品市场的上游,产品的供给考虑的是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扭曲,产品表面的机会成本和其实际机会成本并不一致。
作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的生产决策是对市场信号——价格的反应,只有当生产要素价格真实反映出生产要素的稀缺性时,企业才能根据自身的作者简介:方慧,女,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经济研究;彭巍,男,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研究。
Market市场研究比较优势选择自己的生产。
当企业都按照市场要素价格结构,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安排生产时就会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反之,当企业在错误的价格信号作用下进行技术选择时,就会导致资源的错配。
3.1 要素市场扭曲劣化产业结构目前国内出现的过剩产业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不无关系,无论是水泥还是钢材,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由于资金价格的低估,许多企业选择从事资本密集型行业。
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和技术效率损失对资源错配的内在机理可以有下图做形象说明。
图2中的D 为等产量曲线,NN 1和MM 1为等成本曲线,在一个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力富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企业的理想选择是在A 点生产,但如果要素市场存在扭曲,即等成本线由NN 1变化为MM 1后,企业的最佳生产点在B 点,但在B 点实际成本条件下最佳产量为D1,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效率损失。
如果考虑整体经济,如图2所示,OY 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OX 表示资金密集型产业,符合经济效率的产业结构表现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上,适合的生产组合在点E ,但如果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条件下,资金价格相对劳动力变的便宜,生产可能性曲线将由CEAD 变化为Y 1AD ,而潜在的国民收入由Oe 变为Oa ,国民收入损失了一个ea 的绝对量。
图2 单一产品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配置 图3 生产要素扭曲和生产效率3.2 要素市场扭曲导致内生性通货膨胀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的滞后,不仅已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同时导致了国内出现的内生性通货膨胀。
内生性通货膨胀是经济改革以来国内多次出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通货膨胀,其最重要的体现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采取的增发货币或信贷的刺激方案。
如下图所示,P 0是市场形成的利率或称之为均衡利率,在这个利率水平下资金的供应和需求是相等的,市场利率能自由调节资金的供求,货币发行量因而成为一个可以控制的宏观变量。
但在一个扭曲的要素市场环境下,利率被认为压制在均衡利率之下,如P 1,此时资金的需求量超过资金的供给,产生资金缺口bd ,由于经济中新生出来的非国有经济具有更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可以付出较高的名义利率或通过贿赂银行以高于P 1的实际利率(譬如P 2)取得贷款,而金融机构对利润的追逐和信贷管理的分权使得这种对贷款的争夺变为可能。
由于贯彻国家战略的主要是国有企业,缺乏对贷款的争夺的能力,只能得到Oa ,由于国家战略必须要完成,国家要满足承担国家战略任务企业的资金需求,假设这个要求的数量为Ob ,则为了补足ab 资金缺口,政府只能通过增发货币来实现。
这就是内生性通货膨胀,在低利率的政策环境没有改革的情况下,放松对信贷和投资的控制就会出现一轮以信贷扩张支持、投资拉动的高速经济增长,进而出现货币增发和通货膨胀现象。
最近一次是2008年以后,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也达到自1997年最高值。
3.3 要素市场扭曲导致土地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土地要素政府垄断导致了土地供应量不再是古典经济假设的和价格无关的量,是一个短期内稳定,但粘性大于价格变化的量。
由于建设用地只能是国有土地,农村的集体土地必须经过政府征收以后方能转化为国有土地。
当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时,政府征用土地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因此供应量滞后于需求量的变化,导致土地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图4 资金扭曲条件下通货膨胀机理如下图所示,由于土地价格供应不易变化,我们假设其在短期内仍是一个与变化无关的量,但是一个可以随着需求量变化缓慢变化的量。
如图所示,当需求量由D 变化到D 1时,均衡情况下,供应量应有S 变化到S 1,均衡价格有A 变化到A 1,但是由于政府征收行为滞后于市场变动,土地价格有A 变化到A 2,高于均衡价格。
图5 土地价格高于均衡价格4 结语国内要素价格的扭曲是有历史渊源的,要素价格生成机制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虽然1978年后国内实行了渐进性的制度改革,但这种改革在空间和时间上非同步性特征,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但也产生了Young(2002)提出的“扭曲产生扭曲”的问题,即在扭曲的体制安排下进行渐近式改革会使得其它领域产生新的体制扭曲。
这种新的扭曲在宏观政策环境上主要表现为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体制。
在上述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实际上扮演了过去中央政府的职能,即通过扭曲要素市场来实现发展地方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这其实是路径依赖理论中的“学习效应”。
同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或控制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和政府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作为要素资源使用的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方式来影响政府的行动和决策行为。
国有企业的这种对要素资源的刚性依赖,其实也正是路径依赖理论中“协同效应”的体现。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要素市场的制度变迁也就被“锁定”在一种低水平的状态之中,始终无法实现对旧制度安排的突破,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效率的制度均衡状态。
参考文献[1]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增订版).[2] 史晋川.增长方式转变与政府职能转变[J].浙江经济,2005.[3] 宋湛.中国要素市场分割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4] 付红.要素价格重估与工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J].战略研究,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