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的背景、主题以及修辞手法和词汇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讲解创作背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的历史背景,从而加深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美丽的风景让你难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驿路梨花》中的美景与情感。
其次,在新课发现学生对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更多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
2.教学内容:
a.阅读课文,理解梨花驿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b.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词汇用法;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时间课型新课课题《驿路梨花》学案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故事情节,明确写作技巧。

2. 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及梨花在文章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略读文章,培养学生把握主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握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及梨花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学生活动及预案导入新课课题《驿路梨花》课型 _______ 使用时间 _ _____主备人_____审核人 ________ 姓名_______一、预习交流。

检查预习【活动一】读写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驿路____ 荆棘____ 陡峭_____竹篾_______ 撵上______ 简陋_____菌子_____ 恍惚¬¬¬________ 修葺 _______ 讴歌 ________2.解释词语(1)恍惚:(2)晶莹:(3)迷茫:(4)红润:(5)折损:(6)悠闲:【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作者简介。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

其创作形式丰富,涵盖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剧本等。

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

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均在全国获奖。

2.复习小说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其中 _____是主要要素。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3)小说的情节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

(4)小说的记叙顺序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二、合作学习。

整体感知总结拓展【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

步骤1.略读课文,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课文所传达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个体学习与团队合作。
举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课堂导入的效率,确保新课讲授环节有足够的时间。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明确实践活动和小Βιβλιοθήκη 讨论的主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提高提问和启发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涵。
5.加强课堂反馈,关注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举例:分析“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寓意,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3)句子解析:重点解析课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句子,如“梨花的盛开,是生命的礼赞”。
举例:通过对“生命的礼赞”这一句子的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4)课文结构分析:掌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
举例:分析课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如“驿路梨花处处开”与“梨花依旧笑春风”,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深厚感情。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谦虚”、“懦弱”、“增添”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理解课文意义和体会作者情感有直接影响。
举例:课文中“梨花的谦虚,让人感到它的纯洁与崇高”,通过理解“谦虚”一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梨花的形象。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把握课文的主旨,分析梨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举例解释:
-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如“梨花带雨,宛如少女的泪痕”,让学生理解比喻的用法,并尝试在写作练习中运用。
-对于情感表达的深层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作者在描写梨花时寄托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与人生经历的联系。
-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审美风格,培养个性化的审美观。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5.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表达。
2.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结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能运用所学进行创意表达。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还是偏重于表面描述,未能深入挖掘课文背后的情感和哲理。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些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还需要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践行这些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阅读课文《驿路梨花》,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表达。
2.学习生字词:梨、驿、朦胧、憧憬等。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教版语⽂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课题名称:驿路梨花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法的指导,让学⽣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在阶段⽬标中明确第⼆学段要“学习略读,粗知⽂章⼤意”。

第⼆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学习略读的阅读⽅法,粗知⽂章的⼤意,并在阅读⽂章的基础上,对⽂章的内容和表达有⾃⼰的⼼得。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教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章,这⼀单元的主题是“修⾝正⼰”。

单元学习重点是学习略读,这是⼀篇写⼈记事的散⽂。

《驿路梨花》是⼈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篇课⽂,⽂章通过记叙发⽣在哀牢⼭路边⼀所⼩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代的优秀品质,⽣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情景,歌颂了各族⼈民助⼈为乐的⾼尚品质。

【学情分析】初⼀下期的学⽣对略读有了较全⾯的掌握,对学习记叙⽂的⽅法也有了⼀定的积累。

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阅读、讨论、感悟为主。

本课我准备分两课时教学。

第⼀课时积累词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第⼆课时分析课⽂,学习写作技巧,揭⽰⽂章主题。

教学⽬标1.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

2.理清⽂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的⼼得。

4. 培养学⽣修⾝正⼰的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

2.理清⽂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波三折的写法。

教法、学法分析合作探究读书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第⼀课时⼀、导⼊同学们,我们⾸先欣赏⼀⾸诗,说⼀说这⾸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驿路梨花》,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课文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美好事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通过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梨花传递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类似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文章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明确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私帮助他人的事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美好传递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美好事物的传递与助人为乐”的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讲述本课的相关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七—九年级第二部分阅读中的1.注重熟读精思。

2.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1.小说《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2.本文需要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小屋”和“梨花”是文章的两个线索物,贯穿了整篇文章。

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为序,围绕“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3.作者彭荆风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和她的小妹妹在十几年中相继照料一间路旁小屋,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

然而,作品并没有停止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过往旅客做好事的这种生活现象的描述上,随着情节的展开,作品进一步表现出梨花姑娘精心照料这间小屋的思想动因。

原来这小屋是十几年前路过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建造的,修建这间小屋是为了给行人遮风避雨。

文章相当生动地展现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青少年一代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将他们的心灵的真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也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4.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读懂小说类的文章。

并能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本文新颖巧妙的构思,同时抓住关键词语“梨花”,说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驿路梨花》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内容:
a.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b.掌握课文生字词,如“驿”、“梨”等;
c.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们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2.加强修辞手法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3.优化小组讨论环节,确保讨论的主题明确,提高讨论效果;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驿路梨花》中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理解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驿路梨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美景。
d.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e.背诵并默写指定的诗句。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小组讨论的环节,整体效果是积极的,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内向,或者是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组织小组活动时,提前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讨论中有发言的机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对梨花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如“驿路”、“梨花”等,掌握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把握课文中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举例解释:
-对于关键词语“驿路”,通过讲解其在古代的交通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强化对真善美的认识。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要点,但我感觉还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的方式,比如小测验或者简短的知识竞赛,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作者通过对梨花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围绕梨花展开叙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梨花带雨,娇艳欲滴”,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课题
第 14课《驿路梨花》
备课项目
设计区域
课标
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熟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可列表说明)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三、交流探究
复述课文内容。(可用投影片)
对她的衷心赞美(板书:梦见梨花姑娘衷心赞美)
4.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板书:梨花之妹说明小屋来历)。
(1)小说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我们正在劳动,突然从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板书:哈尼姑娘出现再生误会)。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又在行文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小姑娘讲出盖房人是解放军,但解放军为什么在这里盖房子?为什么传说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为头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这就在讲出了盖房的是什么人的同时,又生出了新的悬念(板书:讲出盖房之人又生悬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中的梨花意象。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4.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
(2)课文主要内容分析与结构把握。
(3)梨花意象的探究与修辞手法的运用。
-课文结构与写作特点:分析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如“驿路梨花”与“故园无此声”之间的联系。
-修辞手法:讲解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梨花意象: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梨花所象征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驿路梨花》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导入新课到总结回顾,整个教学流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梨花意象的理解仍然较浅,可能是我引导不够深入,今后在这一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梨花意象相关的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作者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本单元在阅读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情分析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

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能力欠缺,语言不够简洁。

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旧是以后的教学方向。

理解课文题目含义,虽然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习过,但因为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学生对文章的题目含义理解不够全面。

因此,让学生在文本中读懂题目的丰富含义也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从七年级学生的阅读经历来看,很少涉及,而这个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阅读体验。

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因此,本节课把“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习目标1.读懂题目,读懂“梨花”的含义。

2.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说说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3.多角度分析“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自然美、人性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例如: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驿站”、“娇嫩”等,成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等,学生需要理解其含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细节,如关键词语、段落之间的联系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课文中关键词语“驿路”、“梨花”等在不同段落的出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学生需要学会关注这些细节,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在课程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提出疑问。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4)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课文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美景,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打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如何描绘大自然之美。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意思是,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时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一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

出版了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师长在向士兵敬礼》,中篇小说《爱与恨的边界》《云里雾里》等以及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红指甲》等。

其中《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陡峭(qiào)着急(zháo)露宿(lù )喷香(pēn )菌子(jùn )麂子(jĭ )撵走(niăn )修葺(qì )竹miè(篾)火táng(塘)打răo(扰)香气四yì (溢)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结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三、悟梨花
1、再读写梨花的语句,思考梨花的含义及作用。
【交流点拨】有四处: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小结: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顺势点出梨花是全文的线索)
2、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
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悬念作用: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一连串的布疑,一环套一环地设悬与释念,以形成一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文势。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带有浓郁的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神秘色彩。在读者心理上,造成疑团顿生、捉摸不定而非寻根究底不可的情绪。
3、作业布置:
(1)运用本文设置悬念、误会的手法写一件事。
(2)如果梨花姑娘回娘家,路过(经过)小茅屋,会发生什么事?
六、作业设计
1、“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各不相同,指出下面三句中“梨花”各自的含义。填序号即可。
(1)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2)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2)课文结构分析:掌握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意图。
(3)修辞手法:学会识别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梨花如雪”、“春天的使者”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词语内涵理解:学生对“驿站、哈尼族”等词语的内涵可能不够了解,需要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美好事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文本解读的困惑。这让我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比较阅读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在创作中的潜力。但同时,我也发现他们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还不够熟练。为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写作训练,提供更多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美好的事物让你感到向往和感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驿路梨花》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本文的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的,它是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作者用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的梨花的具体形象,象征雷锋精神,把本来抽象的社会主义风尚特征鲜明地揭示出来。
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5、课文中出现的这许多人物都和深山中梨树林边的小茅屋有密切联系,读第8—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细致描写的?对小屋的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小屋的描写是由远及近、由外及里。
外部:草顶、竹篾泥墙(远看);门从外扣着,“请进”二字用黑炭写在白木门板上(近观)。使我们可见小屋主人一颗赤诚的心,火一般的热情,细心体贴。
第二课时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中写了不少人物,他们在情节发展和表现中心思
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梨花妹妹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 十多年前 盖小茅屋
(梨花)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 照料小茅屋
4、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
暮色,夕阳西下——一弯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
从全文来看,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小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4.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驿路梨花》的结构和写作特点,理解课文的主旨。
5.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句子,深入剖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6.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最后,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他们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2.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解读文本,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之美,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Hale Waihona Puke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中助人为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美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的深入:学生需要从字面意义深入到文本内涵,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写作技巧的识别: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如象征、衬托等,这些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一环节的效果较好,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提供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需加强,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也有所欠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及其在文学表达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学习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6.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优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阅读,使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写于 1977 年 5 月。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 年牢狱之灾 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 5 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 《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 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 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 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 写作。 3.积累字词
导入二(问题导入):(也可以故事导入或情境导入。)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 至的茂密的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又见证了 怎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呢?通过预习,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1.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1929 年生,1949 年夏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
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 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 后来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世界》《绿 色的网》等,还有与别人合作的电影剧本《芦笙恋歌》《边寨烽火》等。在“四害” 横行期间,他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彭荆风同志 的作品才重见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 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 品。 2.交流背景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驿路”“恍惚”“修葺”“悠闲”等词语。
知识与 技能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 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
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1.引导学 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记叙顺
有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雷锋 精神”已经过时。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 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分析,有例证;不少于 300 字。
驿路梨花
(1)注音
撵.(niǎn)
Hale Waihona Puke 驿.路(y ì)陡.峭.(dǒu qiào )
竹篾.(miè) 简陋.(lòu) 悠.闲(yōu)
恍.惚.(huǎng hū) 修葺.(qì)
(2)解释词语
①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②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③麂子:一种小型鹿类动物,善跳跃。
④恍惚:不 真切;不清楚。
⑤修葺:修理(房 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今指 修理房屋。
心情。 第三处:第 37 段(实写)。深化中心。“梨花”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处处开” 喻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边疆洁白盛开的梨花,也是哈尼族姑娘。 梨花,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梨花的自然美衬托人物的心灵美。 “驿路梨花”的标题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 神。这是以物喻人,自然梨花与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 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主题。结尾引用宋诗的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 容,深化了主题,人花相应,升华了主题。 2.你认为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交流点拨】探究一:解放军。因为这小茅屋是解放军在十多年前路过时砍树割 草建起来的。 探究二:梨花姐妹。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 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探究三:建造者及所有的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都有着一种为人民服务、 方便过路人的雷锋精神,这正是文章所要赞美的。 3.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交流点拨】是将姑娘 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 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 照料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 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 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
⑥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 自然段)写“我们”深山行,在梨树林中发现小茅屋。 第二部分(9~12 自然段)小茅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 自然段)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 自然段)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 自然段)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二)深层探究 1.小说中,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采用怎样的顺序 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品的主题。 (二)品析语言 1.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 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交流点拨】(1)“深深”一词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 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 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 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 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交流点拨】“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是全文的线索,引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同时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 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 茅屋的故事,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 开遍神州大地。

过程与
序的学习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方法
2.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3.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本文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 情景,引导学生,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点 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清记叙的顺序,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文本导入):《爱莲说》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来象征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情操;《青松》中诗人用傲霜斗雪的松来作为坚强、高洁的象征,假如 我们要赋予不娇媚、不繁艳、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种象征意义,该是什么呢?学习了 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也许我们会找到答案。
【交流点拨】①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 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 续照料小茅 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②课文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其叙述顺序是:“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 —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 屋。 ③好处:本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 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主人更换的过程看,又是溯源的 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 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 2.文章中出现了多次的悬念和误会,请简要分析。 【交流点拨】第一次悬念:第 8 自然段“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 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第 14 自然段“主人回来了!”“我们”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原来他 是送粮食来的。 第二次悬念:第 17 自然段“主人家是谁?”“我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小屋的主人 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第二次误会:第 29 自然段“她一定是梨花。”误会被哈尼小姑娘解除了。 第三次悬念:第 32 自然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 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最后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点题结束全篇。
讴歌了以
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
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
的高尚品
质。
【交流点拨】记叙文(散文) 彭荆风 记叙 抒情 梨花 助人为乐
(一)深层探究 1.课文有几处写到梨花?作用分别是什么?同梨花姑娘有什么关系?文章结尾引用 “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联系全文,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 何用意? 【交流点拨】第一处:第 4、6 段(实写)。作用:表现作者欣喜的心情,令人充满希 望。 第二处:第 27 段(虚写)。“香气四溢”,从嗅觉角度渲染梨花美,以梨花衬托人物
贯穿全文的悬念是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 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 为乐的高尚品德。
第二课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驿路梨花》的体裁是
,作者是
,本文以
为主,兼
用了
的表达方式。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