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灸法本身应该是既能补虚又能泻实,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说灸法仅属温补的观点既不附合基本理论,更不符合中医实践。
这里我们说说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1、操作方法早在《针灸大成•艾灸补泻》篇则对古人的补泻方法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和补充,指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
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意思是说艾灸的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进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人体内。
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压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2、操作手法
如何做才能掌握施灸最佳刺激量既可达到预期补泻效果提高疗效,又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那?在中医思想体系与治疗原则指导下艾灸补泻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施术。
首先从艾灸施术本身来讲。
补法主要选用艾条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生理功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作用。
泻法则采用直接灸、灯火灸这些刺激性较强的方法,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温热刺激是邪气得泻。
3、腧穴的选择
其次从辨证选灸穴来说,腧穴比喻人体的门户,腧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反应病证、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预防疾病两方面,其治疗作用有区域性、整体性、双向调节性、相对特异性、协同性等,也就是说每个穴位,一般都有其主治的特异性。
选用不同的腧穴灸治,也常能收到不同的补泻治疗效果。
根据腧穴的特性合理选穴施灸可提高灸治疗效。
如气海为补气要穴,对于气虚患者选取气海穴施灸就属补法;又如温和灸百会可治胃下垂、子宫脱垂及脱肛等病,能起到补气升提之功效;阳气暴脱者用大艾盒大灸神阙,虽火力峻猛,其功效为峻补回阳救脱,同样是神阙穴而阴寒凝结的腹痛,用缓灸法达到的是逐寒外出泻法之能;肺俞穴为解表散寒穴,对于风寒表证者在肺俞穴处化脓灸或一般灸则可达疏风解表,宣肺散寒就属泻法了;而用蒜泥敷灸或雀啄灸涌泉穴治疗咯血、鼻衄等症,则能泻火止血。
4、药物的不同
根据不同疾病的性质,在治疗时选择相应性味、功能、主治功效的药物加入艾条中(药艾);或是隔于艾柱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黄蜡等)施术,也会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
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补的作用。
如附子饼隔物灸则多用于补虚助阳,治厥逆、阳痿、遗精;隔姜灸温经散寒;丁香敷灸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而治虚寒腹泻、阳痿、阴冷;五倍子敷灸固精敛汗而治遗精、遗尿、自汗、盗汗;隔胡椒温中散寒而治心腹冷痛等。
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泻的作用。
如甘遂敷灸则多用于逐水泻水;还有隔蒜灸解毒消肿杀虫而治痈疽疖肿癣疮;斑蝥敷灸攻毒蚀疮、破血散结而治痈疽、咽喉肿痛、瘰疬;毛茛敷灸利湿消肿止痛而治鹤膝风、恶疮痈疽、胃痛;石龙芮敷灸解毒消肿而治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威灵仙敷灸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而治风湿痹痛;板兰根敷灸清热解毒而治腮腺炎;簿荷敷灸疏散风热而治流感等。
如隔蒜灸解毒杀虫,隔附子灸可回阳固脱,隔姜灸可祛寒温中,此三种隔物灸就寓有补泻之意。
另如桃枝灸可温经散寒,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而桑枝灸对疮伤已溃者可“补接阳气,去腐生肌”,其补泻作用显然与前者有别。
总的来讲灸疗的补泻作用与穴位功能、临床证候、灸疗刺激量的大小(包括:灸治方法、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灸疗时间的长短)、病变的部位及患者的体质等密切相关。
临床上无论运用何种补泻,都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艾灸分补泻,且灸法补泻效应是通过调控施灸刺激量而实现的,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的重要途径。
艾灸保健袪病13穴
艾灸强身袪病不争的事实,艾条灸操作方便没有痛苦,长期坚持也有很好的效果,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常灸的一些穴位。
1、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艾条灸5~7分钟。
2、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艾条灸3~7分钟。
3、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
(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
(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艾条灸5~7分钟。
4、迎香穴:抛掉鼻炎和鼻塞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作用:(1)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
(3)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病。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艾条灸3~5分钟。
5、合谷穴:牙痛是病也不怕位置:属于手大肠经经脉上的穴道,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食指处。
作用:(1)合谷穴为全身最大剌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
(2)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能止喘、疗疮等;
(3)长期按压此位,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肩胛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4)能治疗一些妇科系统的疾病,如痛经、闭经、催产等。
自我按摩: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
艾条灸3~7分钟。
6、内关元穴: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属手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
取穴技巧: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主治:(1)这个穴位对怀孕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长期按压此穴位,对心绞痛、精神异常、风湿疼痛、胃痛、中风、哮喘、偏瘫、偏头痛、产后血晕、忧郁症,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理作用;
(3)长期按压此穴,还能够治疗失眠、心悸等;配外关穴,治疗落枕。
艾条灸10~15分钟。
7、天宗穴:美体健胸按天宗属于手小肠经经脉之穴道,在肩胛冈中点下窝的中央,或者肩胛冈中点下缘,下一寸处。
主治:(1)按压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经络、活血理气的作用;
(2)此处穴位,是治疗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
按此穴位,对于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显的疗效;
(3)按压此穴,能够治疗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上肢不能举等局部疾病;
(4)长期按揉,还对气喘等症具有改善作用;自我按摩:穴位处有酸胀感,先左后右,如有人帮助,也可双侧同时按揉1-3分钟。
艾条灸20~30分钟。
8、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位置:关元穴又称丹田穴。
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就是这个位置。
取穴技巧:正坐,双手置于小腹,掌心朝下,左手中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基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先左后右,每次大约1-3分钟。
艾条灸10~20分钟。
9、涌泉穴:缓解腰酸背痛找涌泉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
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处,第二、第三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1)长期按摩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开郁;
(2)按摩此穴,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风、高血压、不孕、月经不调、阴痒、糖尿病、更年期障碍、肾脏疾病。
自我按摩: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钟。
艾条灸20~30分钟。
10、长强穴:便秘腹泻好帮手属督脉的第一穴道,在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
主治:(1)按摩此穴,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畅通,还能治疗便秘,并且能迅速止腹泻;
(2)长期按压此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作用,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患,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长期按压此穴,还对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癲痫、腰神经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功能;自我按摩:每天分别用左右两手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艾条灸10~15分钟。
11、足三里:常按足三里,胃病远离你这是一个保健大穴。
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为“三里”,此穴位于人体下肢,为了和手三里区别,故称为“足三里”
主治:(1)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祛病延年,所以也称长寿穴。
(2)经常按摩,能够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防治肠胃疾病,对胃肠虚弱、胃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疗效;
(3)长期按摩此穴对于胸中瘀血、乳瘫、心腹胀满、脚气、眼疾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按摩此穴,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等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都有疗效。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钟。
艾条灸20~30分钟。
12、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克星三阴交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
此穴物质有脾以提供的湿热之气,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
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1)此穴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
(2)按压此穴能治疗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
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按压此穴,能够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下肢麻痹、神经痛、脚气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
(4)三阴交穴能排除瘀血,产生新血,经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减头皮屑。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钟。
孕妇禁按。
13、委中穴:腰痛背痛求委中属足膀胱经经脉上的穴道。
在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1)按摩此位,具有通络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长期按此穴位,对腰背、腿部的各种疾病,如腰腿无力、腰痛、腰连背痛、腰痛不能围侧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3)长期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四肢发热、热病汗不出、小便难,以及中暑,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颈部疼痛、下肢瘫痪,臀部疼痛、膝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等病症;配大肠腧穴,治疗腰痛;自我按摩:食指放在膝盖里侧,就是腿弯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压,有酸胀感。
每次左右两侧各按揉1-3分钟,也可双侧同时按揉。
艾条灸15~25分钟。
头痛、眩晕可常灸百会
百会是按摩和艾灸针刺的常用穴位,位于大脑顶部,所以对于治疗头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百会又是诸阳之会,所以艾灸百会对阳虚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具体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取穴。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别名“三阳五会”。
《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
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保健功效: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可以激发和增加体内的阳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部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所以能够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艾灸和按摩百会穴能改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低血压、失眠、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适合人群:中风、头痛、眩晕、低血压、脱发、耳鸣、失眠、鼻炎患者等。
保健方法:
头痛、眩晕——(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每次100下;(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3)按压法: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良好。
低血压——可用艾条悬雀啄灸。
点燃的艾条一端与百会穴之间并不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上述二法每次约灸15~20分钟。
或用手掌按摩头顶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注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脱发——可以采用点揉法。
点住百会以后,用力向下按,按住坚持5秒钟,然后揉5下,揉就是局部揉,不要移动。
揉5下之后沿着头部正中线再往上,直按揉到后脑勺的枕外隆突。
失眠——每天临睡前按摩百会穴。
每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过敏性鼻炎——拍打法。
拍打时,以能忍受的范围为限。
早上起床出门前,可先拍打一阵子;到了工作场所或学校,只要有空,也可再多拍打几下,让鼻子舒服些。
更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不适症状。
艾灸—扶补人体阳气第一方
中医养生中我们讲阴阳平衡,那么什么是阳气呢?
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
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
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
损与日至。
”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
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
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首先,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阳气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我们每天的活动都在损耗着我们的阳气,每一个人都需要补充阳气。
既然阳气那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补充人体阳气呢?武国中著《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说道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
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