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放的数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开放的数学课堂

摘要: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论述了如何设计开放的数学课堂。设计开放的数学课堂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哪五个方面。

关键词:设计;开放;数学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充满问题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怎样数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问题之中有情境,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 借助于这些情境,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设计开放的数学课堂时,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联系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作为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总是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倍感亲切,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便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在创设问题情境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一架梯子,靠在墙上,太陡、太直都不行,“陡”不“陡”就是梯子长度和梯子的影子这两条“边”的比的大小,这个“比”的大小就是数学的学问.伴随着思考和讨论,渐渐地引入“正切”概念.梯子“陡”不“陡”是生活情境,研究三角比从这里开始肯定比直接从抽象的直角三角形开始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目标.再如:买房问题,是贷款还是一次付清哪一个更合算? 家里使用市内电话,怎样打电话最省钱,请设计一个方案.

像这些鲜活的教学素材一方面缩短了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打通了生活和数学的屏障.同时也能让不同程度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树立“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的观念,逐步养成用数学思想解决和看待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

2、利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学中寓趣于教,适度幽默,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

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很容易引入正题——怎样用坐标系来表示位置.

3、层层递进式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的发展、形成与运用有一个过程,而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层层递进,设置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求圆锥体体积”一节的导入中:

师:“我们今天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反映一般.

师:“现在有一个圆锥形容器,我们怎样测出它的容积呢?”

生:“我们可以倒入水,再测水的体积.”

师:“那如果是个圆锥形铁块呢?”

生:“那把它熔成长方体再测体积,或者放进装水的量筒中,通过溢出的水的体积来测铁块的体积.”

学生这时并没有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迫切性,觉得已有知识足已能解决问题.

师:“那如果是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呢.”

生:觉得无法解决,一定要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了.

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层层递进式创设问题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最后迫切的要学习本节课.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情境的难度和学生的参与能力.过于难的问题只会把学生置于门外,而过于易的问题学生不屑一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攻克不同层度的问题.因而数学课堂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而分层设计,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有收获,在成功的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开展小组讨论,充满活力的

学生要学会数学交流,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一项明确要求.通过对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等的广泛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者个人的想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着片面性.通过小组讨论,集大家之所长,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合理、思想上的疑点得到解决,这即是将想法变为知识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过程.一般来说,小组讨论有三种常见的交流方式:一是群体互补式,即一人发言,其余人补充,目的让学生在互相补充的过程中,使某种观点更加明确和完善.二是自由辩论式,即一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余人提出疑问或者不同观点与其展开辩论,目的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自由辩论中发现错误与不足.三是两派对峙式,即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正反双方展开辩论,目的让学生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加深认识.

例如在讨论“比较log

x与log3x的大小”时,有的同学只简单考

x

虑底数x的范围,把它分成01两种情况,还有的同学却片面考虑真数x的要求,分成03 三种情况,这都是不够全面的分析.这时候,教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同学们学会合作交流,看到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最后都同意既要考虑真数,又要分析底数,在定义域范围内分成03 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得出log

x“大于”、“小于”、“等于”、“大于”log3x

x

的正确结论.

为使讨论课圆满成功,教师必须要有目的地选择典型题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加以巩固和提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做好总结,通过总结说明小组内解决问题的最终方式、采用的思维策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样做会产生一种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讨论的动力.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满知识魅力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设计开放的数学课堂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拓展学科知识范围

数学是学习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它的许多知识都与上述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概率原理在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