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外交关系)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引言1.1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系中国坚持以国际法为准绳,尊重并严格遵守国际法规定。
中国对国际法的尊重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负责任态度,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中国在国际法框架下推动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体系建设,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法中的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中国也需要面对国际法体系的复杂性和挑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
1.2 国际法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国际法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规范和框架。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必须遵守国际法规定的原则和准则,尊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国际法的存在和约束,使得中国在开展大国外交时需要考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反应,避免产生冲突和争端,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国际法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机制,遵守国际法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通过参与国际法的制定和完善,提升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声誉。
国际法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是积极的和有益的。
中国在开展大国外交时,需要牢固地树立国际法意识,遵守国际法规定,尊重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走出一条符合国际法精神的外交道路。
这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一、独立自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并在尊重他国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共赢。
二、和平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学与国际法的关系

外交学与国际法的关系外交学是研究国际关系及国家间外交活动的学科,而国际法则是约束各国行为以维护国际秩序的法律体系。
外交学与国际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外交学与国际法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外交学与国际法的定义和内涵外交学是对国际事务进行研究和教育的学科,涉及国家间的外交政策、外交行为、外交手段等方面。
国际法则是规范国家行为与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体系,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部分。
外交学重点研究国家间的外交活动和国际法律规则对外交行为的影响,两者共同构成了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外交学与国际法的相互关系1. 外交学对国际法的研究:外交学以国际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际事务的分析和论证,揭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
这一过程中,外交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际法,研究国际法的目的在于了解并分析国际法对国际关系的指导作用。
2. 国际法对外交学的约束:国际法规定了国家间的行为准则和义务,对国际关系和外交活动有着重要的约束力。
外交学研究的是国家间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因此必须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进行。
国际法为外交学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基础,确保外交活动符合国际法律的规定。
3.外交活动对国际法的塑造:外交活动是国家间的互动过程,它对国际法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外交活动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和争端,可以借助国际法来解决,从而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
三、外交学与国际法的作用和意义1. 维护国际秩序:外交学和国际法共同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
外交学通过研究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探索国际秩序的形成和演化规律,提供指导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而国际法则通过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国际正义,约束国家间的冲突和争端,进一步确保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发展。
2. 促进国际合作:外交学强调国家间的合作与协商,寻求和平解决争端和冲突。
国际法提供了制度性安排和机制,促进国际社会在法治框架下的合作。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五章知识点: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概述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五章知识点: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概述国际法上的外交一般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外交机关以诸如访问、谈判、缔约、交涉、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等方式实行的交往活动。
外交关系广义的说就是国家间在上述活动中所形成的并通过上述行为反映出来的一种相互关系。
规范这种关系的国际法规则,称为外交关系法。
它主要是外交程序、形式及相关制度的规范。
在现代国际实践中,相互设立常驻外交机构、互派外交代表是国家之间外交中最通常的方式,也被作为国家间正常外交关系的必然结果和基本标志。
所以,外交关系也往往特指国家之间的这种建立互派机构形成的关系。
外交关系法的内容也多是集中在对这种关系的规定上。
外交关系的规则,大多是长期实践形成的习惯国际法,有相当的内容是从古老的使节制度演变而来。
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将这些规则实行了系统的编纂和发展,包含了当今外交关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外交关系的建立,外交代表机关派遣和接受的程序,外交代表机关的组成、等级及其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等。
领事关系是指根据国家间协议,互派执行领事职务的常驻机构而形成的一种国家关系。
领事制度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的地中海国家,当时侨居某一外国实行商贸活动的同一国商人,往往在他们中推选出一些人,称为“商人领事”,用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商业纠纷以及处理他们与居住国地方间的某些事务,保护他们的权益。
以后这种做法逐渐传到世界各地,而且行使这种职务的领事人员,也从由当地侨居商人中推选演变为大都由商人的本国派出。
领事关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官方关系,并且出现和形成了相关领事制度的一系列习惯法规则。
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对这些规则实行了系统的编纂,构成了当今领事关系法的主要内容。
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都属于国家对外关系的范畴。
驻外外交常设机构和领事常设机构之间存有紧密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第一,二者都是根据国家协议为执行外交政策而常驻外国的机构。
国家间同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包含同意建立领事关系,有时领事任务可约定由外交人员执行。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五章知识点:外交关系法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五章知识点:外交关系法一、外交机关外交机关是国家用于专门管理或展开外交工作的机关,虽然在不同国家外交机关的具体名称可能有所不同。
外交机关一般分为国家中央外交机关和派出外交代表机关,前者通常在一国首都,后者大都位于国外。
(一)国家中央外交机关国际法上,一国的国内中央外交机关一般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和外交部门。
它们由各国按照其国内法的规定组成和划定职权范围。
这些机关是国家实行外交决策和活动的基本机关。
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代表,它能够是个人也能够是集体。
国际法上,国家元首所作出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都被当然地视为其国家的行为。
国家元首的具体职权由其国内法规定。
一般包括:派遣和接受外交使节;批准和废除条约;宣战和媾和;参加谈判、缔结条约等。
国家元首在外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以及的礼遇。
政府在这里是特指一国的行政机关,它一般也是国家对外关系的领导机关。
一般地,政府首脑或行政首长在对外关系活动中承担首要工作,享有广泛的职权,包括:领导和制定对外政策;实行对外谈判;签订条约;派出相关的对外代表;协调和管理包括外交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对外工作等。
政府首脑在外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和相对应的礼遇。
外交部门是在政府中专门具体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处理日常对外事务的部门,一般称为外交部。
它的对外职权一般包括:代表本国与外国实行联系和交涉;领导和监督驻外外交代表机关的工作;与外国的代表机构实行联系谈判;归口管理协调日常的国家对外事务等。
外交部长为外交部的首长,其在外国的活动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不同国家,其国家元首、政府和外交机关可能有不同的名称。
如国家元首可能称国王、总统、主席团、委员会等;政府可能称为内阁、政务院、国务院等;政府首脑相对应地称为首相、总理等。
外交部门也可能有多种名称,如外务省、国务院等。
有些国家体制中,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可能为同一机构。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在对外交往中当然地代表其国家,除非有特别约定或例外,他们不需出示和提交全权证书,其作出的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视为其国家的行为。
第七章外交关系法

英国驻俄外交官间谍案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2006年1月22日晚上点名指认四名英国外交官 为间谍,指责英国在对俄罗斯搞冷战式的间谍活动。 据英国《独立报》1月23日报道,俄罗斯电视台曝光了这4名英 国外交官的名字和简历,包括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一等秘书、 两名研究员和一名工作人员。 该电视台援引俄罗斯安全人员的话说,经过几个月的侦察,他 们通过监控器捕捉到了英国外交官从事间谍活动的镜头。 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拒绝对此发表评论,目前尚不清楚这四名 外交官是否已经被俄罗斯驱逐。
(一)领馆的特权与豁免
1、领馆馆舍不得侵犯 → 与使馆馆舍不得侵犯相比,领馆馆舍在
一定限度内不得侵犯。 2、领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 3、通讯自由 4、行动自由 5、与派遣国国民通讯和联络 6、免纳捐税、关税 7、使用国旗和国徽
(二)领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1. 人身不得侵犯 → 犯严重罪行的领事官员,依接受国主管司
双方上一次互相驱逐外交官还是在1996年5月。当时莫斯科以建 立间谍组织为由将9名英国使馆官员赶出俄罗斯,英国随即以驱 逐4名俄罗斯人反击。
俄罗斯宣布驱逐4名英国外交官
2007年7月19日作为对英国外交措施的回应,俄罗斯外交部 宣布4名英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限定他们在10日内 离开俄罗斯。 俄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说,鉴于英国方面对俄罗斯采取的不 友好措施,俄外交部当天召见了英国驻俄大使布伦顿,宣布 了上述决定。 卡梅宁说,针对英国在利特维年科事件上对俄罗斯作出的挑 衅和采取的不友好措施,俄方还向英国作出了其他回应。他 说,在英国没有对严格限制向俄官员发放签证的做法作出解 释之前,俄官员将停止向英国申请签证,俄方同时对英国官 员的签证申请不予考虑。
(三)使馆人员的类别
1、使馆馆长 2、外交职员
新编国际法学第八章外交和领事关系

(一) 概念与根据 1、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 2、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
1、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
外交代表的特权和豁免是外 交机关及人员在接受国享受的特 殊权利和优惠待遇。
2、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
代表说 职务说
外交代表是国家与君主的代表,平等 者间无管辖权。
为保证其执行职务之须。
治外法权说 领土的延伸,视使馆如本国领土内。
(二)领事关系
领事
一国派驻外国某一地区,维护本国 利益,保护本国公民及法人合法权益的 官员,其工作机构是领事馆。
领事职责:促进与驻在国的经、贸、教、科、文关系, 维护本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向本国公民颁发或延期 护照、向外国公民颁发签证。
外交官职责:负责与驻在国全面的特别是在政治方面 的关系。
(三)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常设
临时性的 (特别使团)
使馆
常驻使团 (国际组织)
政治性使团
礼节性使团
大使馆 公使馆 代办处
访问、开会
贺喜、奔丧、道歉
二、使馆及外交代表
(一)外交关系及使馆的建立 (二)使馆的职务 (三)使馆人员 (四)馆长等级 (五)使馆人员的派遣和接受 (六)使馆人员职务的终止
(一)外交关系及使馆的建立
是否建交和设立使馆,以及设立什么级别的使馆, 多依据相关国家之间协议。
三、外交邮袋不得予以开拆或扣留。 四、构成外交邮袋之包裹须附有可资识别之外部标记,以 装载外交文件或公务用品为限。
3、通讯自由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第27条
五、外交信差应持有官方文件,载明其身分及构成邮袋 之包裹件数;其于执行职务时,应受接受国保护。外交信差 享有人身不得侵犯权,不受任何方式之逮捕或拘禁。
国际法名词解释(完整版)

条约的批准:是指一国确定其同意受条约拘束的行为,一般是条约经过签署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约发生拘束力的程序。
条约相对效力原则:是指条约仅对各当事国有拘束力,而对作为非缔约国的第三国是不发生效力的。
国际组织(狭义):指国家或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数国为达到特定目的,依国家间的多边条约而创立,并有专门机关履行其职能的团体。
国际争端: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国际法采用狭义的国际争端概念,也就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由于在法律上或事实上意见不一致或政治利益的冲突所产生的争执。
国际法院管辖权: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有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国际法院的管辖诉讼权涉及谁有权成为法院的诉讼当事方,以及对哪些事项有权行使管辖。国际法院有权管辖的事项是诉讼当事方自愿接受管辖的争端。咨询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对按照规定向它提出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的职能。
差别待遇:它是指一国给予外国人不同于本国人的待遇,或对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给予不同的待遇。
国际人权宪章:指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克减权:一些国际人权条约规定,允许国家在某些情况下单方面决定不履行条约义务。人们通常把这样的条款称为克减条款,将国家的这项权利称为克减权。
国际法 第七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5)其他特权。
13、外交官特权与豁免:
1)外交官的人身和财产不得侵犯。
2)司法管辖的豁免。
3)行动及旅行的自由。
4)面纳税、关税与海关的检查。
14、使馆其他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1)外交官的家属。
2)行政技术人员的家属。
3)服务人员。
国际法 第七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第一节 概说
1、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及领事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 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以相互的外交活动为基础。
3、 领事关系是指一国根据与他国达成的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执行诸如护侨、商业和航务等领事职务而形成的国家间的关系。
4、 领事馆的人员和使馆的一样,不论领馆的等级如何,领事馆的人员编制都是想同的,也分为领事官员、行政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三类。
5、 领事特权与豁免
领事馆特权与豁免
1) 领馆馆舍不可侵犯。领馆只享有“有限制的不可侵犯权”其所受到的保护水平无疑较使馆为低。
2) 其他方面的特权与豁免。领馆在档案文件、通讯自由、免税、使用国旗国徽等方面所享有的特权豁免水平,仍与使馆大体相当。
4)私人仆役。
15、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享有
1)时间范围,享有豁免权的时间范围,从使馆人员进入接受国领土前往就任时起算,如果使馆人员在接受国内,则从其委任通知到达接受国外交部时起算。而特权豁免的终止时间,是该使馆人员在结束职务离境之时,或者离境指合理期间终了之时。
2)在第三国的地位,外交官在前往所就任或返回国时,有可能进过第三国。第三国若增发给所需的护照签证,就应给与外交官以不可侵犯权,确保其享有过境或返回所必须的其他特权与豁免。外交官的同户家属与其同性,或者单独旅行前往聚会或返回其本国时,第三国也应给予同样的特权豁免。至于使馆的其他人员,如行政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第三国只需让他们过境,而不必给予不可侵犯权和豁免权。
第九章外交关系法

服务人员也称事务职员。包括汽车司机、厨师、
此外,《公约》中还列有一种“私人仆役”, 是指上述各类使馆人员的私人服务员,如保姆。 私人服务员不属于派遣国的工作人员,也不属 于派遣国雇用的人员,不在使馆人员编制之内。
•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条规定,“国与国 之间外交关系及常设使馆之建立,以协议为 之。”至于协议采取什么形式,则由有关国家 决定。过去往往缔结条约,近来多用换文 (exchange of notes)或双方发表联合公报 (joint communique) • 一个国家同哪些国家、经过什么程序、按照什 么条件建立外交关系和互设使馆,属于该国自 由裁夺的事项。
第九章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
外交机关体系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和根据 使馆及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领事制度
第一节 外交关系法概述
一、外交与外交关系 广义的外交关系,是指国家之间为了实现 各自的对外政策,通过互设常驻使馆、派 遣或接受特别使团、国家领导人访问、举 行国际会议、参加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 往所形成的关系。 狭义的外交关系,是指国家在对方领土内 互设使馆并通过它们进行交往的关系。 外交关系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
携带国书赴任
外交代表的人选经接受国同意后,派遣国就可以 正式任命,并使其携带国书赴任。馆长到达接受 国首都后,应立即拜会外交部长,商定递交国书 事宜。 国书(credential)是一国元首发给接受国国家元首 用以证明大使或公使身份的正式文书。其中写明 馆长的姓名和等级,并请接受国元首予以信任等。 国书由派遣国元首签署,由外交部长副署。由大使 或公使向接受国元首递交。 代办级使节是由一国外交部向接受国外交部派遣 的,其委任书由派遣国外交部长向接受国外交部长
国际法第七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二 驻外的外交机关 (一)使馆的建立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条规定:“国与 国之间外交关系及常设使馆之建立,以协议为之。 ”其协议内容由各个国家具体约定。具体形式可以 采取协定、公报、联合声明、换文等多种方式。常 驻外交代表机关或使馆的出现及形成制度是欧洲在 15世纪后发生的。米兰公爵福查1455年派驻 热那亚的常驻使团是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常设使团。 到17世纪后期互派常驻使节在欧洲成为普遍行为 。清政府在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被迫接受 英国派常驻使节进入北京。1877年清政府第一 个驻外使节派往伦敦。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的 关于外交关系的国际公约和条约,其中主要有: (1)1961年4月18日的《维也纳外交 关系公约》。该公约于1964年4月24日生效 ,现有约140个缔约国。我国于1975年11 月25日交存加入书。《公约》对古老的外交习惯 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编纂和发展,包含了当今外交关 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外交关系的建立,外交代表 机关派遣和接受的程序,外交代表机关的组成、等 级及其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等。 (2)1969年12月8日的《特别使团公 约》,该公约于1985年6月21日生效。
2
(3)1973年《关于防止和惩处侵犯应受 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罪行的公约》,该公约 于1977年2月20日生效。我国于1987年 8月5日交存加入书。 (4)1946年《联合国特权及豁免公约》 和1947年《联合国机构特权及豁免公约》。 (5)1975年《维也纳关于国家在其对普 遍性国际组织关系上的代表权公约》等。
10
(2)行政和技术人员。承办使馆中行政和技 术工作的人员,包括使馆办公厅主任、译员、会计 、打字员等。 (3)事务职员。包括司机、厨师、传达员、 维修工、清洁工等。根据《维也纳规章》及《维也 纳外交关系公约》第14条的规定,使馆馆长分为 三级:①向国家元首派遣的大使或教廷大使及其他 同等位级的使馆馆长;②向国家元首派遣的使节、 公使及教廷公使;③向外交部长派遣的代办。以大 使、公使或代办为首长的驻外代表机构,相应地称 为大使馆、公使馆或代办处。
国际法上的交往——外交、领事关系法和条约法--司法考试辅导《国际法》分论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法律教育网 法律精英的成长基地 司法考试辅导《国际法》分论讲义4
分论三 国际法上的交往——外交、领事关系法和条约法
一、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
2.★★★ 使馆职务、义务、人员等
(4)哪些人的派遣须经接受国同意(馆长、武官、派遣非派遣国国籍者担任外交官)
【例题·多选题】甲乙分别为X 国派往Y 国的大使和武官,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下列判断是正确的是?( )
A.甲、乙的派遣均应事先征得Y 国的同意
B.Y 国可以随时不解释具体的理由即通知X 国主张甲为不受欢迎的人
C.当甲被Y 国宣布为不受欢迎时,如果X 国拒绝将其调回国内,则甲将继续保持其馆长身份而Y 国不得予以终止
D.甲有权就Y 国的情况通过任何方式和手段进行调查和向本国政府报告
[答疑编号2764040101]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
选项A 正确。
派遣国在派遣大使和武官时,必须征得接受国同意,方可派遣。
选项B 正确。
被派遣国即接受国可以不用作任何解释即通知派遣国的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
3.★★★领馆职务、义务、人员等
(1)领事馆的职务(保护、促进、调查报告、发放护照等文件、办理公证登记等接受国不禁止的行政事务、向本国国民提供协助等)、义务(基本和使馆相同)。
第八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
由于使馆是国家的外交代表机关,馆长及其他外交官 代表国家行使外交职权,并且为了保证他们能正常执行 职务,所以使馆及外交人员应享有一定的外交特权与豁 免,使馆的其他人员也享有一些特权与豁免。我们主要 应掌握使馆及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 1.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使馆的特权与豁免的内容有:①使馆馆舍及其财产不 可侵犯;②使馆的档案文件不可侵犯;③使馆有通讯自 由;④使馆馆舍、使馆办公所收的费用免纳接受国的直 接税。使馆的办公用品免纳关税。⑤使馆人员有行动自 由和旅行自由。
(一)使馆制度
1.使馆人员及其派遣与接受 使馆是根据国家间的协议建立的,一国派驻别国的常 驻外交代表机关。它的人员有馆长和其他职员,馆长是 全权外交代表并领导使馆的工作。它有三个等级:大使、 公使和代办。国家现在基本上都设大使级馆长。与每个 馆长等级相应的使馆名称为大使馆、公使馆和代办处。 使馆中馆长以外的职员有外交人员,包括参赞、秘书、 武官和随员,行政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使馆人员的派 遣和接受只涉及馆长和武官。馆长的派遣通常有两个程 序,一是派遣国将其拟派的馆长人选通知接受国以征得 其同意。二是得到接受国同意后就可以派遣,使馆馆长 到达接受国要递交国书。
二、领事关系法
领事关系法是调整国家间领事关系的原则、规 则和制度。编纂领事关系法的主要条约是1963年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事关系法涉及的主 要内容是一般领事制度及领事特权与豁免。 (一)领事制度 1.领事的概念和类别 领事是根据国家间的协议,一国派往别一国特 定地区或城市执行领事职务的官员,他们是职业 领事。此外还有从所在地聘任的名誉领事。领事 办公的处所称领事馆、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副 令馆和领事代理处。
(三)使馆和外交代表的义务使馆和外交代表在接受国享有特权与豁 免,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主要有五 项:①尊重接受国的法律规章;②不干涉 接受国的内政;③不得将使馆馆舍用于与 使馆职务不相符合的用途;④与接受国洽 谈业务,一律应与该国的外交部或经商定 的部门进行,不得与其他部门联系公务; ⑤外交代表不应为私人利益从事商业或专 业活动。
国际公法 第十一章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

特别使团的房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与
《特别使团公约》、一般国际法的其他规 则或派遣国与接受国之间现行的任何特别 协定所规定的特别使团的任务不相容的用 途。 特别使团中的派遣国代表和外交人员在接 受国内不得为私人利益从事任何职业性或 商业性活动。
第二节 领事关系法
一、概述 领事关系与外交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 领事关系的建立和领馆的设立 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2条规定: 国与国之间领事关系之建立,以协议为之。 除另有声明外,两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亦即 谓同意建立领事关系。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 然断绝领事关系。
(二)外交代表机关——使馆 一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通常为常 驻的外交代表机关。使馆是一国派驻外国 的常设代表机关。国家向国际组织派遣的 常驻使团。 1.外交关系和使馆的建立 → 国家之间的协议
2.使馆的职务 (1)代表派遣国 (2)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之利益 (3)与接受国办理交涉 (4)调查和报告 (5)促进和发展派遣国与接受国之间的 友好关系 (6)其他
四、领事职务及其终止 (一)领事职务 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5条所列举的领 事职务多达13项,主要包括: 1.于国际法许可之限度内,在接受国内保护派遣国 及其国民——个人与法人——之利益; 2.依本公约之规定,增加派遣国与接受国之商业、 经济、文化及科学关系的发展,并在其他方面促进 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3.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国内商业、经济、文 化及科学活动之状况及发展情形,向派遣国政府报 告,并向有关人士提供资料;
(三)外交代表机关——特别使团 特别使团一般是指国家派往他国执行特定任 务的临时性使团。 → 执行特定任务的临时性使团 → 不以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的存在为条件 1.特别使团的派遣和接受。 2.特别使团的职务。 3.特别使团执行职务的开始和职务的终止。
国际法课程国公第六章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5.6 第六章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法

二、外交关系法
(三)外交团 1、外交团的概念。即指驻在一国首都的所
(二)使馆及外交代表
4、使馆人员的派遣与接受。根据国家 主权原则,国家有权自主任命和派遣 使馆馆长和其他使馆人员,但按照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派 遣国在正式向接受国派遣使馆馆长和 陆、海、空三军武官之前,须将拟委 派的上述人选通知接受国,俟其表示 同意后再正式派遣。
4、使馆人员的派遣与接受
(四)特别使团
3、特别使团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1)特别使团的特权与豁免。包括:①房舍不
得侵犯;②档案和文件不可侵犯;③在接受国 享有行动、旅行以及通讯自由等。 (2)特别使团中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包括: ①人身不可侵犯;②私人住所享有不可侵犯; ③私人信件、文件和财产不受侵犯;④享有管 辖豁免权等。
有使馆馆长组成的团体。广义的外交团还包 括这些使馆的其他外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 2、外交团的性质。外交团不具有任何法律 职能,而只是在外交、礼仪方面发挥作用。
二、外交关系法
(四)特别使团
1、特别使团的概念。即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 体经另一国或另一其他国际法主体同意,派 往该国或该另一国际法主体执行特定任务的 临时性使团。
二、外交关系法
(五)外交特权与豁免
1、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和根据 (1)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即指使馆及其人
员在履行职务期间,根据有关文件和国际习惯, 享有的不受接受国法律管辖和其他优遇的权利。
国际法(外交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二)区别 1、使馆全面代表派遣国与接受国政府进行外交 往来;领馆通常只就护侨、商业和航务等领事 职务范围内的事务与所在国的地方当局交往。 2、使馆在接受国全面代表其本国,活动范围是 接受国全境;而领馆在接受国特定地区代表其 本国,活动范围一般限于有关的领事辖区。 3、外交特权与豁免大于领事特权与豁免。
第二节 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
(三)使馆人员的类别 1.使馆馆长。2.外交职员。3.行政和技术职 员。4.事务职员。 (四)使馆馆长的等级 分为大使(教廷大使)、公使和代办。 临时代办与代办的区别。
第二节 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
(五)使馆人员的派遣与接受 1、使馆馆长的选派 须获得接受国同意。接受国无须向派遣国说明不予同意 之理由。 2、使馆职员的选派 武官须获得接受国同意。其他职员原则上可自由选派。 3、不受欢迎的人(外交职员)与不能接受的人(其他职 员) 4、派遣国书(国家元首签署)与委任书(外交部长签署)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3)事务职员。事务职员在其执行公务时的 行为享受豁免,受雇酬金免纳捐税等。 (4)私人仆役。私人仆役如果不是接受国 国民,而且不在该国永久居留,其受雇 所得免纳捐税。其他方面只能在接受国 许可范围内享受特权与豁免。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开始与终止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开始。凡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 的人员,自其进入接受国国境前往就任之时起 享有此项特权与豁免。如果人员已在接受国国 境内,自其委派通知接受国外交部或另经商定 的其他部之时开始享有。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终止。享有特权与豁免人员职 务终止了,这种特权与豁免通常于该员离境之 时或听任其离境之合理期间终了之时停止。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二)使馆其他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不同类别的人员,享有的特权与豁免有差 别。 (1)外交人员的家属。与外交人员构成同一 户口的家属,如果不是接受国国民,应 享有全部外交特权与豁免。
国际法10(外交领事法)

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驻伊朗使馆 与警察发 生冲突
英国关闭驻伊朗使馆并要求伊驻英外交人 员离境
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二、领事关系法
1、领事机构的建立及其职务
领事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的协议,派往他国 某一城市或地区执行职务,以保护派遣 国及其公民和法人在当地的合法权益的 人员。
使馆人员的派遣:派遣国正式任命馆长之 前,须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就准备派出 馆长的人选征求对方的同意。一国有权 拒绝一个他认为不能接受的人为驻在国 的外交代表。
接受国得随时不具解释通知派遣国,宣告 使馆馆长或使馆任何外交职员为不受欢 迎的人员。
馆长到达接受国首都后,应拜会外交部长, 商定递交国书事宜。
领馆的组成:领馆人员分为领事官员、领 事雇员和服务员。
领事官员是指派任此职承办领事职务的人 员,包括领馆馆长在内。
根据《领事关系公约》领馆馆长分为四级, 领馆也相应分为四级。
领事雇员是指担任领馆行政或技术事务的 人员。
服务人员是指受雇担任领馆杂务的人员, 如司机、传达员等。
领事的派遣:领事由派遣国委派,并由接 受国承认准予执行职务。
第十讲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一、外交关系法 二、领事关系法
一、外交关系法 1、外交关系法概述
外交关系法,是关于外交关系的国际法原 则和规则的总和。
狭义的外交关系是指国家向他国派遣外交 代表或相互之间设立常设外交代表机关;
广义的外交关系还包括国家向国际组织派 遣常驻代表团和向国际会议派出代表团, 用谈判、会议或签订条约的方式,进行 交往、办理事务的关系。
派遣国应将领事委任书通过外交或其他适 当途径送至接受国政府。接受国发给领 事证书即是接受国准许的表示。
法律知识:外交法的条例和限制

法律知识:外交法的条例和限制外交法是规范国家间外交关系的重要法律框架,在国际社会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外交法包括了各种条例和限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
本文将针对外交法的条例和限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外交法的条例1.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建立外交关系是国家间相互认可的重要标志,建立和维护外交关系有着具体的规定。
根据国际法和国家法律的规定,任何国家或政府团体与其他国家或政府团体建立外交关系必须尊重彼此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以及互利合作等原则。
2.外交使节和外交官员的权利和义务外交使节和外交官员是国家代表团体的代表,他们在履行外交使命时,具有一定的豁免权,并享有特别的待遇。
同时,他们也必须遵守国际法和驻在国家的法律,不能干涉驻在国的内政。
3.干涉他国内政的禁止国家主权是国际社会中的基本原则,任何国家或政府团体都不得干涉他国的内政。
如此规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不代表着国家或政府团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他国的人权状况和政治状况进行关注和表态,只要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即可。
4.外交豁免权外交豁免权是外交官员的一种特权,他们可以在驻在国家享有一定的法律豁免权,以便他们顺利地履行使命。
外交官员和外交使节享有豁免刑事和民事诉讼的权利,也不受地方的海关检查和税务检查等。
二、外交法的限制1.不得侵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法规定,任何国家或政府团体都不能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或领土完整。
这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础原则,任何违反这一原则的行径都是不得容忍的。
2.不得侵犯其他国家的民主和人权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政府团体都应该尊重其他国家的社会与政治体制。
国际社会不得侵犯他国的民主和人权,不能有意造成其他国家的社会动荡与内乱。
国际社会鼓励各国扩大民主权利,实现人权的协调发展,并为规范各国在这方面的行为制定了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3.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间谍活动国际法规定,任何国家或政府团体都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间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