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和组成。
2. 盐的性质。
3. 常见盐的识别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酸、碱、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盐的概念和组成: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 讲解盐的性质: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了解常见盐:讲解食盐、白糖、味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用途和性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盐、白糖、味精等盐的样品,观察其外观和味道。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其他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8. 板书设计:盐的概念和组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盐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等。
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盐食盐:来源海水、矿石,用途调味、保存食物。
白糖:来源甘蔗、甜菜,用途调味、甜品制作。
味精:来源谷物,用途增强食物鲜味。
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在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盐的组成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盐的概念;•能够简述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掌握盐的制备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盐的概念和种类;•盐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盐的反应特点;•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盐的概念2.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3.盐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4.盐的化学性质3.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盐的概念、种类、用途以及制备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验法: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盐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3.讨论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加深对盐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盐制作一些小玩具或者工艺品,让学生猜测这些小玩具或者工艺品的材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2 讲解盐的概念1.通过现象引出问题:这里的材料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被制成小玩具或者工艺品?2.通过讲解盐的概念,让学生对它们做出解释。
4.3 分类与举例1.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对常见的盐进行分类,举例并让学生了解盐的具体种类和用途。
4.4 盐的制备方法与反应特点4.4.1 盐的制备方法1.按部就班讲解盐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盐的制备方法和特点。
4.4.2 盐的反应特点1.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盐的反应特点。
4.5 盐的化学性质1.教学如何检验盐的化学性质。
4.6 典型实验1.分组进行盐的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7 课堂讨论1.整个课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束,让学生彼此分享所学知识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种类、用途、制备方法以及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通过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掌握盐的组成和性质。
2.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常见盐的用途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
2. 常见盐的用途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2. 常见盐的用途和作用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盐的性质和用途。
2.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盐的种类和作用。
2. 讲解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和性质。
3. 分析常见盐的用途和作用:举例说明氯化钠(食盐)、碳酸钙(石灰粉)等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他常见盐的用途和作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作用,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
附:板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一、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三、盐的性质:根据组成离子性质确定。
四、常见盐的用途和作用:1. 氯化钠(食盐):调味、保存食物、融雪等。
2. 碳酸钙(石灰粉):建筑、农业、治理酸性土壤等。
3. 其他常见盐:硫酸铵、硝酸钾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盐的用途和作用的认识。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盐的总结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复习过滤操作的要点有哪些?2.粗盐中有难溶的杂质,如何除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提出问题:1.粗盐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2.过滤时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4.在蒸发时,何时停止加热?阅读教材讨论归纳探究实验:【实验步骤】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过滤食盐水,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
过滤时要始终注意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若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
2.提取粗盐时,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提示: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考虑。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质课教案(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类的概念,了解有哪些常见的盐以及食盐的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别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别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工业盐误作生活用盐的危害,进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掌握别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盐类的定义,及对盐类物质进行推断。
四、教学打算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粗盐、水、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滤纸、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2课时〕石家庄市鹿泉市上庄镇中学魏彦昆孙国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响的复习,用实验的方法推断碳酸钠、碳酸氢钠等一类物质也能和盐酸发生反响,并学会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2.通过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石灰水混合,依据实验现象,推断碳酸钠和石灰水能发生化学反响。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二、教学重点1.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2.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三、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四、教学打算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局部酸、碱、盐的溶化性表〞;了解盐类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推断反响是否能发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盐类化学性质的归纳,了解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学习用归纳、比拟的方法认识事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合物和盐的概念。
2.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它们的应用。
3. 知道如何制备NaCl和CuSO4。
二、教学重点1. 生活中常见的盐。
2. NaCl和CuSO4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由化合物推出盐。
2. CuSO4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解与展示相结合。
2. 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1)提问请问下面的物质是盐还是化合物?a. NaClb. HClc. CaCO32)解答a是盐,b和c都是化合物。
2. 自学探究(20分钟)1)自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上的内容:生活中常见的盐。
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一下。
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合作制作一个盐的小册子,可以加入以下内容:a.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哪些?b. 盐的化学名字和分子式是什么?c. 进食盐、食品添加剂和化学试剂的应用。
3. 操作演示(10分钟)1)实验操作a. 制备NaCl的实验步骤一:取少量的NaOH溶液(0.1mol/L)、盐酸(0.1mol/L)、移液管、试管;步骤二:取10ml 0.1mol/L的NaOH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并加上3~4滴酚酞指示剂;步骤三:取10ml 0.1mol/L的盐酸,滴加到试管中,直至溶液呈现酸性,再滴加几滴盐酸,使溶液变得非常酸,此时出现粉红色;步骤四:取适量的纯化的食用盐(食盐),加入到试管中,观察NaOH和HCl是否中和,并将透明的溶液逐渐变为一种白色晶体的固体(NaCl)。
最后讲解NaCl的结构。
b. 制备CuSO4的实验步骤一:取少量的CuO粉末、硝酸(0.5mol/L);步骤二:将CuO粉末加入到试管中,加入10ml的硝酸溶液,并加热,直至溶液呈现绿色;步骤三:将生石灰加入到溶液中,直至呈现淡紫色;步骤四:将混合物过滤,得到固体CuSO4.5H2O。
2)讲解分别讲解实验中产生的NaCl和CuSO4,在黑板上画图,讲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3.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如计算食盐的含量、设计制盐工艺等,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盐的种类、性质、用途等,并强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盐的知识,如查阅资料了解制盐工艺的发展历程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生活中盐的应用,了解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课后阅读: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制盐工艺的发展历程、盐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生活中盐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盐的来源、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在讲解盐的种类、性质、用途时,结合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掌握生活中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3.掌握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2.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盐的制备方法;2.盐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准备1.电脑和投影仪;2.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3.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五、教学过程五.1 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盐的生活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们吃的食盐、腌制食品中的盐和海盐等;2.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盐展开讨论,谈谈盐的用途和重要性。
五.2 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的PPT,向学生介绍盐的定义和组成;2.学生跟随PPT学习盐的分类,包括正盐、酸盐和复盐,并做相应的笔记。
五.3 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30分钟)1.教师列举常见盐的名称和化学式,如氯化钠、硫酸铜等,然后解释它们的命名规则;2.教师通过实验和投影仪展示盐的制备方法,如通过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3.学生在实验中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的制备方法。
五.4 盐的应用领域(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食盐的使用、农业中的肥料使用、工业中的脱硫剂使用等;2.学生就盐的应用领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盐在每个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5 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盐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和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个日常生活或工业中应用盐的案例,并写一篇200字的作文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点讲解、实验演示和应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了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并认识到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九年级《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意识。
6.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7.整合跨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盐文化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盐的性质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何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分享各组的观点。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盐的性质与生活应用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涵盖盐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学生对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强化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小实验,观察盐的性质,并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9.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0.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学会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掌握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实验科学精神和实验规范意识。
2. 教学重点•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3. 教学难点•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4.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氯化铁、硫酸铜、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等;•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5.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引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盐的例子,如食盐、食醋等,并引发学生对盐的好奇心。
步骤2:展示盐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展示盐的一些典型性质和反应现象,理解盐的化学本质。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钠的反应•将氯化铁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将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3:硫酸铜与氯化铵的反应•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步骤3:讲解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介绍常见的盐的种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讲解盐的性质和用途,如氯化钠用于食品加工、硫酸铜用于农业等。
步骤4:讲解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介绍盐的命名方法,如一元盐的命名、二元盐的命名等;•讲解盐的化学式的写法,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步骤5:小结与展望•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6.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盐的种类和用途,并进行展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贡献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例如,在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目标和达成情况,并记录在反思日记中。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讲解盐的概念,介绍盐的分类方法,如根据来源分为天然盐和合成盐,根据化学成分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盐等。讲解盐的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用途,如食盐用于调味,白糖用于甜味,味精用于增鲜等。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食盐的溶解实验,白糖的燃烧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盐的性质和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特点和用途。
(五)作业小结
1.学生展示作业成果,分享自己的调查和了解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盐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各种盐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盐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结合盐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生活中常见盐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
2.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盐,并能正确书写生活中常见盐的化学式。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讲授新知
1.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化学名称,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等,并讲解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化学式。
2.以食盐(氯化钠)为例,详细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如何根据离子的价数确定化学式。
3.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讲解盐的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类、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注重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盐的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盐的性质与分类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不同盐的性质差异及其原因。
2.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如何将化学式与实际物质联系起来。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规范、实验技巧等。
4.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规范、实验技巧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一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能正确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盐,并掌握它们的用途。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与盐相关的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盐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中,我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盐的种类,如食盐、纯碱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盐的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此外,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与盐相关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盐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2.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盐的性质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关爱生活,关注健康,懂得运用化学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
5.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掌握盐的性质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盐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盐的概念: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盐的分类:根据组成盐的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不同,盐可分为不同类型,如钠盐、钾盐、钙盐等。
3. 常见盐的性质: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铵等常见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盐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盐的分类及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盐的性质和分类。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盐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盐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盐,盐有哪些种类。
2. 讲解盐的概念:介绍盐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学习盐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盐,让学生了解盐的分类及特点。
4. 探究常见盐的性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铵等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 总结盐的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盐的性质和分类。
6. 讲解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盐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盐的认识。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盐的知识掌握。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3.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盐的制备原理及应用领域。
七、教学建议
1.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盐的性质和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生活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饮食生活,还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因此,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盐的性质和用途,提高他们的生活素养和科学知识水平。
1.盐的基本概念:介绍盐的定义、分类和化学式,让学生了解盐的基本知识。
2.盐的性质:讲解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并通过实验进行演示。
3.盐的制取方法:介绍常见的盐的制备原理和工艺,如海水晒盐、矿石炼盐等。
4.盐的用途:讲解盐在日常生活、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盐的重要性。
4.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对化学实验和安全常识有较高的警觉性。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生活素养。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鼓励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教学实践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类物质——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组成、分类和应用。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能解释反应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与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深入讲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
2.各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
3.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对这三种盐的理解。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判断正误。
2.选择题:涉及这三种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3.填空题:补充完整与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相关的化学反应过程。
3.创新设计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某一性质。要求实验方案具有可行性,实验操作安全规范。
4.拓展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与化学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5.小组合作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分享给全班同学。
6.家庭作业题:布置一份综合性的家庭作业,涵盖本章节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人教版化学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人教版化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盐的定义和分类。
盐的性质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让学生对盐有直观的认识。
1.4 教学步骤:1. 引入盐的概念,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盐。
2. 介绍盐的分类,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3. 探讨盐的性质,如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等。
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盐的使用场景。
第二章:食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盐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培养学生对食盐的质量和保存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食盐的来源和加工。
食盐的质量和保存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了解食盐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对食盐的质量和保存有直观的认识。
2.4 教学步骤:1. 引入食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食盐的来源。
2. 介绍食盐的加工过程,如采盐、晒盐等。
3. 探讨食盐的质量和保存方法,如避免潮湿、防潮保存等。
4.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盐的质量和保存对食盐的影响。
第三章:纯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纯碱的性质和用途。
培养学生对纯碱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纯碱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纯碱的用途和应用场景。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纯碱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对纯碱的应用有直观的认识。
3.4 教学步骤:1. 引入纯碱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纯碱的性质。
2. 介绍纯碱的制备方法,如天然碱湖、化学合成等。
3. 探讨纯碱的用途,如洗涤剂、玻璃制造等。
4.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纯碱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第四章:小苏打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苏打的性质和用途。
培养学生对小苏打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小苏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小苏打的用途和应用场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中含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
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怎样的呢?【百科】总结:1称量(左物右码)
2溶解
3过滤:过滤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4蒸发:(是否需要把水全部蒸干再熄灭酒精灯?)
5称量
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离子的盐,都能和HCl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离子。所用试剂为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和生产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通过具体实物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印象,纠正错误认识,完成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从而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3.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感知体验对比,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参与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冬天,因为大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通常在积雪路面撒盐【视频】氯化钠的作用是什么吗?
【百科】二、活动过程(一)氯化钠的性质和作用及制取
对于食盐,大家都非常熟悉,大家组内实验并讨论:
3、通过食用碱的制取来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感受科学家的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生活中常见的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名称、制备方法和用途;3.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盐类化合物的离子组成,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题型分析: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盐的离子组成和命名规则;•名称、制备及用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掌握常见盐的名称、制备方法和用途;•应用分析:引导学生对常见盐的离子组成进行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盐、小苏打、牛奶等,让学生尝试回答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或者存在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都被称为盐。
2. 题型分析引导学生回顾离子的概念和命名规则,解释和掌握盐的离子组成、如何命名化合物,包括正阴离子的名称和数目。
举例:氯化钠的离子组成为Na+和Cl-,所以其命名为氯化钠,而NaCl的组成为NaCl时,也可以称为氯化钠。
3. 名称、制备及用途教师以盐的制备为切入点,通过实验与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盐的制备方法、名称和用途。
举例:硫酸铜的制备将1.1g的硫酸铜加入5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然后用去离子水将溶液升至100ml,得到浓度为0.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引导学生进一步根据实验掌握硫酸铜的名称、性质及用途。
4. 应用分析教师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盐的离子组成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碳酸氢钠:应用于调味、发酵、防腐等方面;•硫酸铜:应用于金属表面处理、木材防腐、植物治疗等方面;•氢氧化钠:应用于制皂、纸张加工、脱色等方面。
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进一步理解其离子组成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做一道题:“人们通常将硝酸和铜粉混合制得一种绿色物质,叫做硝酸铜。
这种物质具有轻微的毒性,可用来杀死苔藓和青霉菌。
写出硝酸铜的化学式,并说明其中各离子的名称和数目。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盐的性质和用途,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5.预习作业: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特点。
(2)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酸、碱、盐的中和反应。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3.拓展作业要注重资料收集和整理,力求内容丰富、观点明确。
4.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3.教学目标: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引导学生关注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提出问题:这些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制备的?性质上有何特点?
3.引发思考:通过对生活中盐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碳酸根离子
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
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难点: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纱布、滤纸。
药品:鸡蛋壳、醋、稀盐酸、柠檬、纯碱、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提问出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法?
投影实验 1.将0.5 g碳酸钠放入试管,并加入 2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
清的石灰水。
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思考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
指导板演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
学生实验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 5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讲述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
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
这组实验的变量。
(板书注明)
变量恒量
CaCO3+2HCl==CaCl2 + H2O + CO2↑
Na2CO3+2HCl==2NaCl +H2O + CO2↑
NaHCO3+HCl==NaCl +H2O + CO2↑
提问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
举例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
提问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盐能与
相同的酸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实验 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柠檬的汁挤出,代替醋做上述实验。
观察、分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不同的酸也能与相同的盐发生反应。
提问分析第二组的三个实验中,哪些反应物为恒量,哪些反应物为变量?(指导学
生注明)
恒量变量
Na2CO3+ 稀盐酸
Na2CO3+ 醋酸
Na2CO3+ 柠檬酸
讲述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
学生实验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5 mL 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pH值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醋
学生练习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
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
波义耳对这一意外发现做出了种
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通规律,终于获得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写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验证方案
解题思路本题是通过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是怎样捕捉化学现象深入思考,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开放性作答题。
通过“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这一实验事实,分析这一实验中,“紫罗兰花瓣”和“盐酸”为实验的两
个条件,由控制这两个实验条件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当“盐酸”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陈出新,盐酸能使除紫罗兰花瓣以外的花瓣变色吗?同理,当“紫罗兰花瓣”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当实验条件都是变量时,推测,
其他物质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这些都是根据控制实验条件做出的合理假设,这对活跃学生思维和发展创造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设
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将盐酸分别滴到其他种类花瓣上,观察现象。
其他酸、碱或盐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将稀硫酸、稀硝酸、烧碱溶液等滴到紫罗兰花瓣上,观察现象。
其他溶液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将烧碱、碳酸钠、食盐等溶液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课堂练习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小结 1.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2.在做一组实验时,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课后练习设计再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
影响。
学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回忆与再现
反应物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稀盐
酸碳酸氢钠+稀盐酸
二、活动与探究(一)
1.将鸡蛋壳少许放入大试管中,加入 5 mL稀盐酸,迅
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2 mL
澄清石灰水中(见右图)。
(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 2 mL澄
清的石灰水对比)
2.写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检测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你采用的方法是。
4.你认为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中,是恒量,是变量。
三、活动与探究(二)
按上述装置:
1.将醋(3 mL)放入盛有小苏打(1/3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
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 2 mL 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将柠檬用纱布挤出10 mL柠檬汁放在小烧杯中,以备下面实验及“活动与探究三”用:
将柠檬汁( 3 mL)放入盛有小苏打(1/2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
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 2 mL 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3.通过上述反应,你的结论是。
四、活动与探究(三)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
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
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5 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
(如图所示)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pH值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醋
五、设计再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点评:这堂课的设计是受了一本名为《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的书的启发,书中讲述的
都是美国中学生科学实验活动,上面的实验操作性非常强,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与
技能,极具生活化。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实验中恒量和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这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完全可以从身边开始。
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闵静老师参看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中让学生对酸的pH值与反应速度的关系的探究这一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虽然课标在这一内容上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并学习掌握这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
目的之一。
尽管有些知识高于课标,不要求掌握,课后,发现学生完全能理解这些知识,这
也说明我们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