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吴茱萸主要以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入药,也有以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入药者,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和陕西等地。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就 E.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入临床应用概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参考。

1 化学成分1.1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成分研究的主流。

按化学结构分类,其所含生物碱可分为吲哚喹唑啉类、喹诺酮类及其它类。

吲哚喹唑啉类主要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碱、14-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吴茱萸酰胺、β-carboine,1,2,3,4-tetrahydro-1-oxo-β-carboline。

其中后二者新近才分离得到[1,2,3]。

喹诺酮类有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甲基-2-十五烷基4(1H)喹诺酮、1-甲基-2-[(Z)-6-十一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Z)-6-十五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Z)-10-十五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6Z,9Z)-6,9-十五烷二烯基]-4(1H)喹酮、1-甲基-2-[(4Z,7Z)-4,7-十三烷二烯基]-4(1H)喹诺酮[2,4]。

其它类主要有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去甲乌药碱、对羟福林、N-甲基蒽胺、dl-脱氧肾上腺素、环磷酸鸟苷等[2,4]。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主要成分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主要成分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主要成分l.医疗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根内酯、吴茱萸朵酯醇。

尚含生物碱,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大、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莱萸卡品碱、环磷酸乌苷。

亦含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苦素乙酯、黄柏酮。

还含有黄酮类如花色苷、异戊烯黄酮,酮类如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以及甾体化合物、脂肪类化合物。

2.药理作用。

吴茱萸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并有镇吐作用,与生姜同服,镇吐作用可被加强。

吴茱萸具有降血压作用,其作用主要是使外周血管扩张而降低了外周血管阻力,且与组胺释放有关。

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所含挥发油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并有抗实验性溃疡的作用。

对离体小鼠活动有双向作用,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自发收缩活动。

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有利吴茱萸调节胃肠道功能。

煎剂给家兔口服有利尿作用;使小鼠灌服有保肝利胆作用。

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

吴茱萸煎剂体外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一些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GC-MS法测定分析吴茱萸挥发油的有效化学成分

GC-MS法测定分析吴茱萸挥发油的有效化学成分

GC-MS法测定分析吴茱萸挥发油的有效化学成分李斐;周立分;董嘉皓;陈洋;曹岚;袁金斌【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1)003【摘要】尝试快速分析吴茱萸果实中的挥发油组分,为后续的吴茱萸功效-毒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吴茱萸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和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一共含有48种化合物,占吴茱萸挥发油含量的93.99%,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Z)-罗勒烯(60.57%)、(E)-罗勒烯(9.11%)、月桂烯(5.94%)、石竹烯(1.78%)、β-榄香烯(2.04%).吴茱萸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使用GC-MS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鉴别它的有效挥发油成分.【总页数】5页(P101-105)【作者】李斐;周立分;董嘉皓;陈洋;曹岚;袁金斌【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GC-MS法测定藏木香栽培品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J], 杨月琴;胡凤祖;马世震;张仲欣;马海乐2.GC-MS法测定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赵明;杨声;李芳蓉;张尚智;焦金鱼;孙永军3.GC-MS法测定兴化中葱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J], 单承莺;姜洪芳;张卫明4.GC-MS法测定中华青牛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J], 黄克南5.不同产地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与小花吴茱萸的比较 [J], 宫海明;赵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挥发油是吴茱 萸中的有效成分 , [ 2-4] 亦具有 一定毒 性 [ 5] 。以往对吴茱萸挥发油 成分研究结果 不尽相 同, 张韬等 [ 6] 研究显示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与生品 相比, 新产生了 13个化合物, 减少 3个化合物, 炮制 后吴茱萸挥发油 组分变化明显。雷培海等 [ 7] 认为 吴茱萸生、制品中挥发油的相对含量有差异, 但是化 学组成没有差异, 没有出现新的化合物, 炮制后不会 产生质的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吴茱萸炮制前后挥 发油的含量和成分组成, 并结合急性毒性实验, 分析 炮制对吴茱萸挥发油含量、组分和毒性的影响, 为阐 明吴茱萸炮制降毒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金项目: 国家 973 计划中医基 础理论专 项, 确有疗 效的有毒 中药 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 N o. 2009CB522800; 有毒中药炮 制减 毒原理和方法学研究, N o. 2009CB522805 作者简介: 张晓凤, 硕士。研究方向: 中药炮制降毒机理 研究。 Te:l ( 010 ) 84739400 作者单位: ¹ 100102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º 100193 北京, 中 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通讯作者: 李 飞, Te:l ( 010) 84738660; E-m ai:l lf668@ sin a. com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1 年 6 月 20日 第 27 卷 第 3期 Pharm J C hin PLA, Vol. 27, N o. 3, Jun 20, 2011
# 229#
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张晓凤¹ , 高南南º , 刘红玉¹ , 杜 红 ¹ , 杨 蕾¹ , 李 飞¹
[ 摘 要 ] 目的 分析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含 量、组分及毒性的变化, 为阐明吴茱萸炮制减毒 机理提供 科学依据。方

基于胃寒证模型的吴茱萸挥发油功效及伴随毒副作用研究

基于胃寒证模型的吴茱萸挥发油功效及伴随毒副作用研究

基于胃寒证模型的吴茱萸挥发油功效及伴随毒副作用研究目的:对吴茱萸挥发油在胃寒证小鼠模型上镇痛作用的药效剂量范围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其伴随毒性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为阐明其“功效证候毒性”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制备胃寒证小鼠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灌胃不同剂量吴茱萸挥发油,观察其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检测血清ALT,AST,PGE2,NO,NOS,MDA,SOD,GSH,GSHPx,BUN,CR及肝脏ALT,AST;并通过相关的毒性反应积分表,记录小鼠的伴随毒性症状。

结果:吴茱萸挥发油在给药后30 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60 min达到峰效应,呈现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血中和肝内ALT和AST水平升高,血中PGE2,MDA,NO,NOS水平增高,SOD,GSH,GSHPx水平下降,BUN,CR水平无明显变化,肝脏指数增加,肾脏比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吴茱萸挥发油发挥镇痛效应的机制与抑制疼痛介质释放、过氧化损伤及NO损伤有关;在发挥镇痛效果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毒性机制主要为氧化损伤,呈现与肝毒性损伤相并行的“量时毒”关系。

标签:吴茱萸;挥发油;小鼠;胃寒证;镇痛;毒副作用[Abstract]Objective:To preliminarily study the effective dosage range and mechanism of the abirritation of volatile oil of Evodia Fructus on the stomach cold syndrome model in mice,and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ts accompanying toxicity and oxidative damage mechanism,in order to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explaining the efficacysyndrometoxicity correlation Method:The stomach coldsyndrome model in mice was induced by the classic hot plate test by orally administrating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volatile oil of Evodia Fructus,in order to observe its abirritation and companying toxic and side effects and detect serum ALT,AST,PGE2,NO,NOS,MDA,SOD,GSH,GSHPx,BUN,CR and hepatic ALT,AST The companying toxic symptoms in mice were recorded in toxic reaction integral table Result:V olatile oil of Evodia Fructus had an obvious analgesic effect at 30 min after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reached the peak effect at 60 min,with certain ″doseeffect″ and ″timeeffect″ relations,rises in serum and hepatic ALT and AST levels,serum PGE2,MDA,NO and NOS and hepatic indexes,decreases in SOD,GSH and GSHPx and no notable change in BUN,CR levels and kidney weight/body ratio Conclusion:The abirritation mechanism of volatile oil of Evodia Fructus was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pain transmitter release,peroxidative damage and NO damage,which is accompanied by certain hepatotoxicity,mainly mainly oxidative damage,with a concurrent ″dosetimetoxicity″ relationship[Key words]Evodia Fructus;volatile oil;mouse;stomach cold syndrome;abirritation;toxic and side effects吴茱萸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系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bodinier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1]。

吴茱萸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吴茱萸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吴茱萸药材名称:吴茱萸拼音名称:WUZHUYU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随萸子、吴萸、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科属: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大热。

有小毒。

入肝、胃、脾、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杀虫。

中成药:共有99种中成药使用吴茱萸:复方木香小檗碱片癣湿药水小儿健脾贴膏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左金胶囊胃逆康胶囊泻痢消胶囊小儿腹泻外敷散消食贴痛经软膏等。

应用:1、寒凝腹痛。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疗寒疝腹痛;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治疗寒凝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

2、胃寒呕吐。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呕。

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与半夏、生姜同用,治疗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配伍黄连,可治疗肝郁化火、肝胃不和之胁痛口苦,吞酸。

3、虚寒泄泻。

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

配伍效用:1、吴茱萸配伍大枣:吴茱萸温肝暖脾、降逆止呕;大枣甘温,补脾和胃、养血安神。

吴茱萸得大枣则温散而不燥烈,大枣得吴茱萸则益气养血而不壅滞。

二药合用,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妊娠恶阻以及厥阴头痛、干呕等症。

2、吴茱萸配伍当归:吴茱萸辛热燥烈,疏肝行气、温中散寒,善下行温肝肾、暖胞宫;当归辛甘而温,补血行血,为妇科养血调经之常用之品。

吴茱萸得当归则温散而不伤阴血,当归得吴茱萸则补血而不凝滞。

二药伍用,其温经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月经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因冲任虚寒所致者以及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

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

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

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吴茱萸的挥发油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分离鉴定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从果实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4个化学成分。

果实的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较多,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蒎稀(9.0069%)、三环萜(8.2903%)和桉油烯醇(6.8059%)。

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吴茱萸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

该果实有较浓的芳香气味,富含挥发油,有关疏毛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2],其功效与挥发油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我们利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药材药材由苏州雷允上药材采供站提供,经朱缨副教授鉴定为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果实。

1.2挥发油提取药材50g粉碎后,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淡黄色油状物,有特殊浓郁香味,收油率为0.48%。

1.3仪器与分析条件仪器为惠普6890GC-5973MS。

色谱条件: HP-5MS毛细管柱(0.25mm×0.25μm×30m), 程序升温40℃~250℃(15℃/min);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

中药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中药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中药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张韬;张世臣;魏璐雪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1994(19)6
【摘要】对吴茱萸生品、甘草制品、醋制品、盐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油总量依次按生品及醋、甘草、盐制品下降。

同时,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生品和甘草制品挥发油组分有明显区别,组分含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总页数】3页(P341-343)
【关键词】吴茱萸;炮制;挥发油
【作者】张韬;张世臣;魏璐雪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1
【相关文献】
1.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J], 陈炯;高悦;谭鹏;王蕾;张先灵;张语凡;王鑫;李飞
2.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J], 张晓凤;高南南;刘红玉;杜红;杨蕾;李飞
3.不同产地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与小花吴茱萸的比较 [J], 宫海明;赵桦
4.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成分含量对比分析 [J], 刘湘丹;蔡嘉洛;邹君华;郭婷;刘平安;张聪子;高昱;张亚利;易刚强;童巧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尹利顺;孙蓉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
【年(卷),期】2016(013)003
【摘要】目的总结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并阐述其药理毒理现代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的相关性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吴茱萸的古代文献和关于其挥发油的近十几年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挥发油是吴茱萸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目前已从挥发油中分离得到的成分以吴茱萸烯烃类和吴茱萸内酯为主;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主要有镇痛作用、抑菌作用及促进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等作用;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挥发油能产生一定的急性肝损伤.结论挥发油既是吴茱萸药效物质基础,也是毒性物质基础,但两者的研究都是孤立的,缺少关联性,应该在发挥药效的同时,进行毒性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开展剂量范围、作用机制、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为吴茱萸挥发油的合理、安全开发提供实验数据和文献依据.
【总页数】3页(P162-164)
【作者】尹利顺;孙蓉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R285.5
【相关文献】
1.阿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 [J], 张飘飘;阎晓丹;杜鹏程;王爱平;靳洪涛
2.合欢皮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J], 杨磊; 李棣华
3.黑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J], 王佳佳;胡继敏;陈娟;夏念和
4.阿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研究进展 [J], 王路;孙睿;徐萌;史渊源
5.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和毒理现代研究进展 [J], 钱深思;刘美怡;容蓉;杨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市售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市售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制亦存在量效关 系。实验 大 鼠 胃组织 中 P 5 3与 N F—K B表 达成 正相关 , 即P 5 3蛋 白表达 的阳性组 织中大多 同时伴有 N F—K B表 达, 表明 P 5 3与 N F—K B表达存在调控机 制。 本实验研究表 明昆参 颗粒 可显 著抑制 诱导 型 胃癌大 鼠 P 5 3 蛋 白及 N F—K B的表达 , 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 的重要 机制。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8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8 期
c nc a e r : a m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 J ] . I n t J C nc a e r , 2 0 0 7 , 1 2 1
( 7 ) : 1 4 8 1 .
Ba ld wi n AS J r . S e ie r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 t r a n s c ip r t i o n f a c t o r NF —k a p p a B
e s i s [ J ] . C a n c e r R e s , 1 9 9 4, 5 4 ( 1 8 ) : 4 8 5 5 .
Z h o u Y, Li N, Z 7 2 p o l y mo r p h i s m a n d g a s t r i c
粒能显著抑制 N F—K B表达 ; 昆参 颗粒 大 、 中剂 量组对 P 5 3蛋 白 表达的抑制优 于参莲胶 囊组 ; 昆参颗粒对 N F—K B蛋 白表 达的抑

吴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

吴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

吴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 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 uss.) Benth. var. bodinieri(Do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炒法(《玉函》)。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盐制、醋制(《雷公》)。

唐代有姜汁制、酒制(《食疗》),熬制(《外台》)等法。

宋代有炒令熟、炒令焦、醋制、焙制(《圣惠方》),煨制(《博济》),汤浸(《衍义》),“水浸去涎炒”、醋浸炒、酒浸炒、黑豆制、汤浸去涎大豆同炒(《总录》),酒醋童便复制(《局方》),盐制(《总微》),米醋熬(《三因》),汤煮(《妇人》),蒸制、童便浸(《朱氏》)等炮制方法。

元代有汤洗焙干(《脾胃论》)、酒洗焙(《宝鉴》)、盐炒(《丹溪》)等法。

明代有烫浸炒黄、醋浸炒黄、酒浸炒香熟、酒醋小便米泔或猪胞酒醋小便盐复制、火炮、酒醋制、破故纸炒(《普济方》),水浸、黄连炒、牵牛子炒(《奇效》),汤泡烘干(《蒙筌》),煮制(《撮要》),汤浸去苦汁盐水炒(《入门》),滚盐汤泡去毒炒(《仁术》),盐汤泡焙干(《必读》),童便制(《景岳》),炒黑(《济阴》)等方法。

清代有黄连制(《握灵》)、盐汤洗焙干(《本草汇》)、沸水泡(《崇原》)、盐炒童便煮(《说约》)、糯米煮制(《本草述》)、酒洗(《金鉴》)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吴茱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枝梗。

2、制吴茱萸:①取甘草片置锅内,加水(1:5)煎煮两次,去渣,加入净吴茱萸拌匀,闷润吸尽后,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吴茱萸每100kg用甘草6kg。

有毒中草药之吴茱萸

有毒中草药之吴茱萸

有毒中草药之吴茱萸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的未成熟果实。

味辛、苦,性温。

有毒。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医家论药吴茱萸“《主治秘诀》云,(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

”(《医学启源》)“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本草纲目》)“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冷实不消,或为腹内绞痛,或寒痰停积,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

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其主除湿血痹、逐风邪者,盖以风寒湿之邪,多从脾胃而入,脾胃主肌肉,为邪所侵,则腠理闭密,而寒热诸痹所从来矣,辛温走散开发,故能使风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

”(《本草经疏》)“吴茱萸,开郁化滞,逐冷降气之药也。

方龙潭曰,凡患小腹、少腹阴寒之病,或呕逆恶心而吞酸吐酸,或关格痰聚而隔食隔气,或脾胃停寒而泄泻自利,或肝脾郁结而胀满逆食,或疝瘕弦气而攻引小腹,或脚气冲心而呕逆酸苦,是皆肝脾肾经之证也,吴茱萸皆可治之。

”(《本草汇言》)“茱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冲膈冲眼、脱发咽痛、动火发疮之害。

其治暴注下重、呕逆吞酸、肝脾火逆之证,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治肝火痰运嘈杂最效。

”(《本经逢原》)吴茱萸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吴茱萸烯(Evo- den)、罗勒烯(Ocimene)、吴茱萸内酯(Evodin)、吴茱萸内酯醇(Evodol)。

尚含生物碱,有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吴茱萸因碱(Wuchuy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 mine)、吴茱萸卡品碱(Evocarpine)、二氢吴茱萸卡品碱(Dihydroevocarpine)、环磷酸鸟苷(cGMP)。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cm o n sw r B— a o h l n x e 1 . % ) Z一1 o p u d ee C r p y e eo i ( 4 7 y l d , 1一P na e e a ( 3 6 % ) G o uo( . % ) h r ee5 o — e t c n l 1 . 1 、 lb ll 7 2 .T e w r 6 c r d e n p u d c d g n n w .e t e a u n . i w i e ancm o n s ee8一C r p y e e x e 1 . 9 ) Ⅱ o n s n l i u k o ni E 1 i l t H a g , n hc t i o p u d r i u n 2 n n c la hh m w a o hln i ( 5 5 % , y l ueo(02 、 a sn一1一 lae t( .4 ) N rl o( .2 ) T eew r 2 o m nvlteo o p ud n o,cte 9 9 % 、 e i l9 4 % , h r ee 8cm o o i i cm onsi a od al l n
t e la fE.u a c ra B n h a d E.e t el t a g Co cu i n T e a ay i e ut h we h tt e tp n u ni f h e f r te ap e t . n 1n i l a Hu n . n l so h n lss r s l s o d ta h y e a d q a t y o o c a s t
V lt e ol o si e t wee e t ce y s a d si ain a d a ay e y GC — MS Re u t b u 3 d f r n o o n s o ai i c n t u n s r xr t d b t m it lt n n l z d b l t a e l o . s l A o t9 i ee tc mp u d s f

2023年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识别真假吴茱萸的技巧

2023年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识别真假吴茱萸的技巧

2023年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识别真假吴茱萸的技巧中药吴茱萸的介绍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

此外尚含吴茱萸胺、吴茱萸碱等多种生物碱。

具有抗溃疡、保肝、镇痛、抗缺氧、抗菌、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又含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脱氢吴茱萸次碱、去甲基乌药碱、黄柏酮及吴茱萸卡品碱等多种生物碱。

此外尚含有对羟福林,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环磷鸟苷、花色苷、异戊烯黄酮等。

本品有镇痛作用。

能升高体温,大量时能兴奋中枢并引起视力障碍、错觉。

其煎剂口服有止呕及抗盐酸性溃疡、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的作用;对水浸大鼠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胃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

其煎剂给犬灌胃,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当与甘草配伍时,其降压作用消失,其降压作用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所致,且与组织胺释放有关。

其煎剂对家兔小肠活动有双向作用,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

本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

本品煎剂、吴茱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其煎剂内服有利尿作用,水煎及醇、乙醚提取物在体外都能杀灭猪蛔虫、蚯蚓及水蛭。

其煎剂对霍乱弧菌及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本品有小毒,较大量服用可引起腹痛、腹泻,并可引起视力障碍及错觉等。

中药吴茱萸的应用1.用于寒凝疼痛证。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治中焦虚寒,肝气上逆的厥阴头痛,本品能散寒降逆止痛,常与生姜等温中降逆药配伍。

治肝郁胃寒,或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本品能疏肝暖胃,散寒止痛,常与高良姜、砂仁、丁香等药配伍。

治寒凝肝经,疝气疼痛,本品则能开郁化滞,散寒止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药配伍。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吴茱萸图片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吴茱萸图片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吴茱萸图片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和四川等地。

吴茱萸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2方次,《金匮要略》入3方次。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

【药性特点】吴茱萸辛、苦,大热。

有小毒。

入肝、脾、胃经。

功能舒肝理气,温中止痛,降逆止呕。

主治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心痛病,妇人杂病等。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一)治阳明病阳明病寒证吴茱萸汤证证见:不能食,食即呕吐,呕吐物腐之气味,或吐痰涎清水,或伴有胃脘痛不适,喜温喜按,甚则手足厥冷(243)。

证质为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治用吴茱萸汤。

方中吴茱萸温胃暖肝,降逆止呕;配以大剂量生姜,散寒止呕;再配以人参、大枣补虚和中。

全方具有温中补虚,散寒降逆的功效。

吴茱萸汤证,又见于《伤寒论》中的少阴病疑似证之中虚寒浊阻滞证(309);厥阴病之寒证(378);和《金匮要略》中的呕吐病之肝胃虚寒证(十七-8)。

属异病同治例。

(二)治厥阴病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证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呕吐脘痛,舌卷囊缩,寒疝痛经,少腹冷痛(352)。

证质为血虚寒凝,肝胃沉寒。

治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中芍药、当归为补血养血以行血;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以通阳;甘草、大枣补中益气以生血;通草入血分以通行血脉。

加吴茱萸、生姜,暖肝温胃,通阳降浊,并以清酒扶助药力,温经暖脏,以除在内之久寒。

全方共奏养血温经,暖肝温胃之效。

(三)治心痛阴寒阻结证九痛丸证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附子条)。

吴茱萸在九痛丸中,开郁、杀虫、止痛。

(四)妇人妊娠病崩漏证温经汤证见证:妇人年约五十许,阴道下血,淋漓不止,血色紫暗,挟有血块,少腹里急,腹满,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或唇萎舌青(二十二-9)。

证质为冲任虚寒,瘀血内阻,失于温摄,血不归经。

治用温经汤。

方中用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芍药、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活血祛瘀,并退虚热;阿胶养血止血,麦冬养阴清热,二味滋阴润燥,兼制吴茱萸、桂枝之燥;人参、甘草益气补中而资气血生化之源,并统血;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与麦冬、阿胶相配,有润燥相济之妙。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辅导:吴茱萸的鉴别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辅导:吴茱萸的鉴别

吴茱萸
[来源]芸⾹科植物吴菜萸、⽯虎、疏⽑吴茱萸⼲燥近成熟果实。

[性状] 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状扁球形,表⾯暗黄绿⾊,粗糙,顶端有凹窝,呈五⾓形星状裂隙。

基部有花萼及短⼩果柄,基上有密⽽黄⾊茸⽑。

质硬⽽脆,⾹⽓浓郁,味苦⽽微⾟辣。

以粒⼩,饱满坚实,⾊绿,⾹⽓浓烈者为佳。

[显微]粉末
1、油室
2、草酸钙簇晶较多,少有⽅晶
3、⾮腺⽑2—6细胞组成,有明显的壁疣
4、⽯细胞类圆形或⽅长形,径⼤,孔沟及壁孔明显。

5、腺⽑:腺头7—14,柄2—5
[成分]挥发油;主成分吴茱萸烯——油的⾹⽓成分。

⽣物碱:吴茱萸碱
[理化鉴别]本品,加盐酸,加碘化汞钾,振摇后,⽣成黄⽩⾊沉淀;另取滤液加对⼆甲氨基苯甲醛,⽔浴加热,⽣成红褐⾊环。

药典规定:⽣物碱总量不少于0.2%。

药师带你认草药——吴茱萸

药师带你认草药——吴茱萸

药师带你认草药——吴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描写重阳节的诗句,重阳节又称茱萸节、登高节。

之前我们讲过茱萸分山茱萸、吴茱萸,那么问题来了,重阳节传统民俗插茱萸是插在哪里,插的又是何种茱萸?本期我们继续介绍茱萸之吴茱萸。

1科属别名吴茱萸为温里药,其原植物为芸香科(一般具挥发性成分,具特殊香气,如柚橙柑橘等)吴茱萸属植物,与山茱萸(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并无任何亲缘关系。

吴茱萸别名有吴萸、吴椒、茶辣、辣子、臭辣子、米辣子、臭泡子、左力等。

2生境分布吴茱萸多生于温暖的山地、疏林、灌木丛。

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产于浙江缙云、丽水、永康、昌化一带者,称“杜吴萸”;产于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北部,历来运集于常德者,称“常德吴萸”;产于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者,称“川吴萸”;产于广西及其邻接的贵州部分地区者,称“广西吴萸”。

3植物形态吴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叶、叶轴、小叶柄、花序轴均密被黄褐色长柔毛。

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4对,椭圆形或卵形,全缘。

聚伞花序顶生,花小,黄白色,花瓣5。

果实扁球形,成熟时紫红色,开裂为5瓣(开裂后的果实易被错认为花椒,别名中有“吴椒”之称)。

4文献记载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药用植物,其果实早在西汉时已作药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即有吴萸治病的记载。

晋、唐以下各家本草如《神农本草》、《新修本草》、《大观本草》、《证类本草》、《政和本草》、《齐民要术》、《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

5成分药理吴茱萸全株含挥发油,主要是吴萸烯,是植株各部有特殊气味的主成分,而山茱萸无特殊气味,因此重阳节采茱萸插头上或制成囊袋佩戴,以避鬼驱邪祛病的应当是吴茱萸。

另含生物碱、吴萸内脂、苦味质、脂肪酸等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抗炎镇痛,抑菌,抗胃溃疡,强心、保肝,抗肿瘤等。

另吴茱萸为强效缩宫剂,可用作催产剂。

服用的方剂中每剂含吴茱萸12g及以上,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强烈的腹痛、腹泻、视力障碍、错觉、脱发、胸闷、头痛、眩晕、皮疹,孕妇易流产等。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目的分析吴茱萸生品、清水炙品及不同辅料炮制品(甘草炙、姜炙、醋炙、盐炙、黄酒炙、黄连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探讨炙法及辅料对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并鉴定生品及各炮制品中的挥发油成分。

结果吴茱萸生品、清水炙品及各炮制品挥发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品(0.71%)>姜炙品(0.69%)>黄连炙品(0.65%)>黄酒炙品(0.63%)=清水炙品(0.63%)>醋炙品(0.59%)=盐炙品(0.59%)>甘草炙品(0.51%)。

生品较清水炙品减少了13个成分,增加了12个成分;盐炙品较清水炙品减少了8个成分,增加了3个成分,醋炙品较清水炙品减少了6个成分,增加了6个成分;黄酒炙品较清水炙品减少了9个成分,增加了10个成分;姜炙品较清水炙品减少了10个成分,增加了11个成分;黄连炙品较清水炙品减少了11个成分,增加了13个成分;甘草炙品较清水炙品减少了19个成分,增加了16个成分。

结论炙法及辅料均会对吴茱萸挥发油类成分组成及含量产生影响,不同辅料的影响不同。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volatile constituents isolated from the crude,the water-prepared and processed Euodiae Fructus (prepared by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prepared by ginger juice,stir-frying with vinegar,prepared by salt,prepared by yellow wine,prepared by Coptidis Rhizoma);To discuss the effects resulting from stir-firing with liquid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adjuvants on volatile oil in Euodiae Fructus. Methods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Euodiae Fructus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the amount of each components in the volatile oil was determined by GC-MS. Results The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in the the crude,the water-prepared and processed Euodiae Fructus was ordered from high to low. The crude (0.71%)> ginger-prepared samples (0.69%)> Coptidis Rhizoma-prepared samples (0.65%)> yellow wine-prepared samples (0.63%)= water-prepared samples (0.63%)> vinegar-prepared samples (0.59%)= salt-prepared samples (0.59%)>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prepared samples (0.51%). Compared with the water-processed samples,13 compositions disappeared and 12 compositions were added in the crude samples;8 compositions disappeared and 3 compositions were added in the salt-prepared samples; 6 compositions disappeared and 6 compositions were added in the vinegar-prepared samples;9 compositions disappeared and 10 compositions were added in the yellow wine-prepared samples;10 compositions disappeared and 11 compositions were added in the ginger-prepared samples;11 compositions disappeared and 13 compositions were added in the Coptidis Rhizoma-prepared samples;19 compositions disappeared and 16 compositions were added in the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prepared samples. Conclusion Stir-firing with liquid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adjuvants would have influence on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Euodiae Fructus,different adjuvants with different effects.Key words:Euodiae Fructus;processing;volatile oil;GC-MS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效[1]。

浙产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浙产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1 8・ 4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3月第 1 02年 9卷第 2期 Ma 201 Vo . 9 o 2 r 2 1 1 N .

浙产 吴 茱萸 挥 发 油化 学成 分 的分 析
郑会丹 林崇良 蔡进章 林观样
(温州 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温州 3 5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 医院 . 2 00 温州 3 5o ) 2 o 3
1. lt 31 ol 6 C t6 1 . it 3 1 o1 6 C i6 1. I l 31 o 6 6 c H l . Ct4 加1 s1 t
8 I CI0 2 6 l . t 1 . C lsa 7 1 ttO 0 o l
3 37 )柠 烯 19 - 檬 . 1 4 . 4 甲 l 一 二 0 6 - 基一, 庚 烯 6 5
1. ltO 5I ol 4 C ts 9 1 C12 6 71 . t 1. 7l 11 t2 2 C t0 1.  ̄l6 51 ol 2 C t 0
1. C16 2 1 9l 4 t 1 . Co1 3 1 1t 6 l6
序为 : 起 始 温 度 5 ̄ 保 持 5分 钟 , 5 / 柱 0 C, 以 o  ̄n升 温 到 c
物, 分布于浙江、 福建、 江西、 四川、 陕西一带, 以果实人药 , 味
辛、 、 苦 大热 , 温中散寒 止痛 、 止呕 , 能 降逆 主治脘 腹寒痛 、 脏
寒 吐泻等症… 。吴茱萸果实富含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是其药 效的基础物质之一[ 。本 实验采用气 相色谱 一质谱 联用 2 】
8 S l 7 l一 l 3 l
1 . 7 甲 3 一 二 3 5 ~ 基一, 辛 烯 O2 4 1 . D 莰 4 5 0 1 - 烯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分析陕西汉中产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

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

结果两种植物叶挥发油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脂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

其中吴茱萸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4.7%,下同),反式-11-十五烯醛(13.61%),球朊醇(7.2%)等。

密楝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15.59%),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橙花叔醇(9.42%)等。

在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28种成分是它们共有的,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2%和43.38%。

结论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比较相似,与果实中挥发油相比,同种植物叶与果实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种类及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吴茱萸;密楝;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olatile oil constituents in Evodia rutaecarpa Benth. and E. lenticellata Huang. MethodsVolatile oil constituents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alyzed by GC-MS. ResultsAbout 93 differen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samples. There were 61 compounds including 2 unknown in E.rutaecarpa, in which the main compounds were β-Caryophyllene oxide(14.7%), Z-11-Pentadecenal(13.61%)、Globulol(7.2%). There were 56 compounds including 2 unknown in E.lenticellata Huang., in which the main compounds were β-Caryophyllene oxide(15.59%), α-Cubenol(10.2%)、Farnesen-1-ol,acetate(9.94%)、Nerolidol (9.42%).There were 28 common volatile oil compounds in the leaf of E.rutaecarpa Benth.and E.lenticellata Huang.Conclusio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the main compounds are much the same in the leaf of E.rutaecarpa Benth. and E.lenticellata Huang. But compared with the volatile oil compounds, there are larger differemces between the fruit and leaf of the same plants.Key words: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Evodia lenticellata Huang;Volatile oil;GC-MS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近成熟果实入药,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13T14:37:30.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顾瑶华朱缨
[导读]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分离鉴定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顾瑶华朱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8-0008-02
【摘要】目的分析吴茱萸的挥发油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分离鉴定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从果实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4个化学成分。

果实的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较多,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蒎稀(9.0069%)、三环萜(8.2903%)和桉油烯醇(6.8059%)。

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
吴茱萸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

该果实有较浓的芳香气味,富含挥发油,有关疏毛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2],其功效与挥发油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我们利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药材药材由苏州雷允上药材采供站提供,经朱缨副教授鉴定为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果实。

1.2挥发油提取药材50g粉碎后,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淡黄色油状物,有特殊浓郁香味,收油率为0.48%。

1.3仪器与分析条件仪器为惠普6890GC-5973MS。

色谱条件: HP-5MS毛细管柱(0.25mm×0.25μm×30m), 程序升温40℃~250℃(15℃/min);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

EI离子源(70eV),m/z 50~550,离子源温度240℃;四极杆温度280℃,接口温度240℃;灯丝电压1689V;质谱延迟时间2min。

进样口温度:250℃。

样品无水乙醚溶解。

通过NIST谱图库检索确认各化合物,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2.结果
将吴茱萸果实挥发油进行GC-MS-DS联用分析,分离得到131个峰,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

3 讨论
在气相色谱图保留时间0.00~25.00min共检测出131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基本可以反映果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总体情况,所鉴定出的24个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52%。

果实的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较多,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蒎稀(9.0069%)、三环萜(8.2903%)和桉油烯醇(6.8059%)。

且这些鉴定的成分多有抗菌、抗病毒活性,因此可能是果实的有效成分。

该类有效成分的开发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8-119.
[2]腾杰,杨秀伟,陶海燕,等.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J].中草药,2003,34(6):504-5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