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现代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吴茱萸主要以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入药,也有以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入药者,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和陕西等地。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就 E.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入临床应用概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参考。

1 化学成分1.1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成分研究的主流。

按化学结构分类,其所含生物碱可分为吲哚喹唑啉类、喹诺酮类及其它类。

吲哚喹唑啉类主要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碱、14-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吴茱萸酰胺、β-carboine,1,2,3,4-tetrahydro-1-oxo-β-carboline。

其中后二者新近才分离得到[1,2,3]。

喹诺酮类有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甲基-2-十五烷基4(1H)喹诺酮、1-甲基-2-[(Z)-6-十一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Z)-6-十五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Z)-10-十五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6Z,9Z)-6,9-十五烷二烯基]-4(1H)喹酮、1-甲基-2-[(4Z,7Z)-4,7-十三烷二烯基]-4(1H)喹诺酮[2,4]。

其它类主要有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去甲乌药碱、对羟福林、N-甲基蒽胺、dl-脱氧肾上腺素、环磷酸鸟苷等[2,4]。

吴茱萸前景

吴茱萸前景

吴茱萸前景
吴茱萸,又称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它的前景非常广阔,可以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等各个领域。

首先,吴茱萸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它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五味子酸、五味子醇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老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改善睡眠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病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失眠等。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吴茱萸的市场需求必将不断增加。

其次,吴茱萸可以应用于保健品领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而吴茱萸具有调节身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作为保健品常见成分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以吴茱萸为原料的保健品,如吴茱萸口服液、吴茱萸胶囊等。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普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吴茱萸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此外,吴茱萸还有着广泛的食品应用前景。

吴茱萸具有酸甜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可用于调味料的添加,改善食物的口感和香味。

吴茱萸还可以制作成茶饮料、果酱等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口味多样化的需求,吴茱萸食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总之,吴茱萸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增
强,吴茱萸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未来,吴茱萸有着广阔的前景,可以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行业,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提供更好的保障。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吴茱萸对神经 系统 的作用 主要表 现为镇 痛作 用 , 近年 研
究提示吴茱萸在治 疗 中枢 神经 退行 性疾病 方面有 效 , 值得关
传华 用吴茱萸为君药 , 配伍 附子 、 丹参 、 细辛 治疗 寒凝 或气
滞型心绞痛 , 服用 l 5剂后症状基本 消失。张智学 用吴茱萸 配伍 丹参 、 生姜 等治疗寒 凝心 脉之心 绞痛 , 可 明显 缓解症 状 , 并可减少发作 次数 和持 续时 间。许仕 钠 用 吴茱萸 、 附子等 治疗 阳虚 或 中寒 的高 血压 引起 的 头痛 、 眩晕 等 症疗 效显 著 。 李 明懋 用加味吴茱萸 汤治疗轻 、 中度高血压疗 效确切 , 无不 良反应 , 机理为多靶点作用 , 整体调节 。吴学苏 等。 。 以吴茱萸
吴茱萸具有散 寒止痛 , 燥湿的作用 , 对于寒凝湿 滞证的心 脏病具有很好 的治疗作用 ; 其又具有疏肝 下气 的作 用 , 对 高血
压引起 的头痛 , 眩晕等 症疗效 显著 。黄如栋 等 采 用吴 茱萸
汤水煎醇沉法制成 的注射 液 , 能显 著加 强离体 蟾蜍 心和 在体
的运动 , 对 实验 性动 物急 性结肠 炎有 良好 治疗作用 。马贵廷
良好 , 复发率低 。杨 志欣 等 实验研 究论证 了吴茱萸 具有一
用; 性辛热味 苦 , 有小毒 , 归肝、 脾、 胃经。《 神 农本 草经 》 记载
吴茱萸功效“ 主 温 中下气 , 止痛 , 咳逆 寒热 , 除湿 , 血痹 , 逐 风
邪, 开腠理 。 ” 中药学论 述吴茱 萸 的功效 与应用 : 散寒止 痛 , 疏
肝下气 , 燥湿 ; 用于 寒凝 疼痛证 、 呕 吐吞 酸证 、 虚寒 泄泻 、 寒 湿
脚气 、 外用 治湿疮 、 湿疹 , 调敷 涌泉 穴可 以治疗 口疮 和 高血压

吴茱萸的现代研究

吴茱萸的现代研究
【 稿 E期 】 0 - 3 收 l 2 1 0 —1 0 0
1 0 中外医疗 C IA O EI DC T E ME T 4 HN F R GN ME IAL R AT N
无镇 吐 作 用 。 2 6 子 宫收缩 作用 .
体外实验法 证明吴茱萸 水提取物有抗 菌作用 , 水浸 液对一些 常见 致病 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 其煎剂对霍乱弧 菌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 , 对 绿脓杆茼 、 金黄色葡萄球 菌有 一定 的抑制作用 。:水浸 剂对奥杜盎 氏 一 13 小芽孢癣 菌等1种皮肤真 菌有不 同程度的抑制 作用 。 1
吴茱萸为 芸香科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植物吴莱萸 、 石虎或疏毛 吴茱 萸的将近 成熟的果 实。 产于 贵州 、 西 、 主 广 湖南 、 南 、 西 、 云 陕 浙
给家 兔注射经 1%乙醇提取 的吴茱萸0 5 .mL k , 0 .~1O / g 可出现一
过性 血压 上升 和呼 吸运 动增加 。 作用 是 由于具 有同样 作用 的N, 该 N
多 , 中 已分 离 出 1 0 从 O 多个 化 合 物 , 包括 生 物 碱 、 味素 、 类 、 苦 萜 黄 酮、 香豆精 、 脂素和 留体 化合 物等 。 中作为 主要 成分 的生 物碱 类 木 其 有4 个化 合物 , 0 分属 于吲哚 生物 碱 , 喹诺 酮类 生物碱 , 喃喹 啉类 生 呋


沙美特 罗作为 长效受体 激动剂 , 亲脂性 较高 , 被细胞膜 完全吸 能 收, 它的主要 作用位 点在细 胞膜上 受体所在之处 , 其侧链 与紧靠受体的 外点位紧密结合 , 而与受体牢 固结 合 , 从 使受体兴奋 , 当受体被兴奋以 后, 构象发生变化 而激活腺苷环化 酶, . MP c MP 产 ̄c A , A 又可以激活蛋 白酶A, 从而使 细胞内的 一 系列 蛋 白质磷酸化 , 终使气道平滑 肌松 最 弛 , 支气管产生持久 的舒张作用 , 对 达到 解除支气管痉挛 , 解哮喘临 缓 床 症状 的作用 , 另外 沙美特罗还有抑制 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 介质释放 的作用 。 而布地奈德作为新合成的 肾上腺糖皮 质激素 , 也具有较强的亲 脂性 , 局部抗炎作用 明显增强 , 并且又有 一定的水溶 既 能通过凝胶 i " k,

黄连配伍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黄连配伍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黄连配伍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关键词‎】黄连‎吴茱萸中‎药配伍中‎药化学成份‎药理作用‎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 s ch‎i nens‎i s Fr‎a nch.‎、三角叶黄‎连Copt‎i s de‎l toid‎e a C.‎Y.Che‎n g et‎Hsia‎o或云连C‎o ptis‎teet‎o ides‎G.Y.‎C heng‎的干燥根茎‎,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 a ru‎t aeca‎r pa (‎J uss.‎)Bent‎h.、石虎‎E vodi‎arut‎a ecar‎p a(Ju‎s s.)B‎e nth.‎v ar.o‎f fici‎n alis‎(Dod‎e) Hu‎a ng或疏‎毛吴茱萸E‎v odia‎ruta‎e carp‎a (Ju‎s s.) ‎B enth‎.var.‎b odin‎i eri(‎D ode)‎H 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属寒热‎配对。

临证‎应用时,黄‎连、吴茱萸‎常按6∶1‎配伍,方如‎左金丸。

两‎药配伍,一‎主一辅,一‎寒一热,相‎反相成,既‎可泻肝降逆‎和胃,又能‎清火调气散‎结。

此外,‎黄连与吴茱‎萸按2∶‎ 1、1‎∶1配伍则‎分别为甘露‎散、茱萸丸‎。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不同,其‎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不‎同,药理作‎用亦有不同‎。

现将近年‎来黄连配伍‎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变化‎及药理作用‎研究综述如‎下。

‎ 1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化学成‎分的影响‎1.‎1黄连配‎伍吴茱萸对‎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彭明兴‎等[1]用‎水和盐酸-‎甲醇提取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连-吴‎茱萸药对样‎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定量测定‎药根碱、巴‎马汀及小檗‎碱的含量,‎并比较它们‎的溶出率。

吴茱萸可行性研究报告

吴茱萸可行性研究报告

吴茱萸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吴茱萸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吴茱萸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本文通过对吴茱萸的资源情况、市场前景、生产技术、投资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吴茱萸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因此,本文认为吴茱萸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吴茱萸;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生产技术;投资规模一、引言吴茱萸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材之一,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萜烯类、甾醇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调和气血、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吴茱萸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对吴茱萸的种植、加工和销售进行可行性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吴茱萸资源情况调查吴茱萸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南方省份,主要有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份。

目前,吴茱萸主要分布在山区或山脚下的丘陵地带,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主要分布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

由于我国山脉层峦叠嶂、气候多样,使吴茱萸的资源分布较广,但总体来看,其资源并不是很丰富。

三、吴茱萸市场需求调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吴茱萸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据悉,吴茱萸主要用于制作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产品,其主要功效为调和气血、祛风除湿、止痛等,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

另外,吴茱萸也可用于食品行业,制作调味品、健康食品等。

综合来看,市场对吴茱萸的需求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四、吴茱萸生产技术调查吴茱萸的生产技术包括种植、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

种植方面,主要包括选址、土壤改良、培肥施肥、播种移栽、育苗管理等。

加工方面,主要包括采收、干燥、加工、包装等。

销售方面,主要包括市场开发、销售渠道建设、品牌推广等。

综合来看,吴茱萸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但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

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

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836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临床研究・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饶桂丽(湖北省浠水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 浠水,438200)摘 要:目的 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

方法 本文收集关于黄连吴茱萸等药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使用现代药学研究方式、研究成果以及传统中医学理论等相关配伍禁忌开展研究过程,对其配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 临床药学研究工作开展后,我们发现黄连、吴茱萸这两种中医药物的化学成分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际配伍用药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配伍方式用药后,其相关变化不是很明显。

结论 黄连和吴茱萸在实施有效的配伍后,其相关变化机制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提升黄连吴茱萸的配伍治疗效果。

关键词: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研究;配伍变化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58.0260 引言 黄连、吴茱萸是当前中医学中比较常见的药物,当前对于黄连、吴茱萸的用药方面存在很多的说法,在具体配伍用药过程中,需要对其相关药理特性、药性特点、化学成分等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明确其研究机制,进一步加强现代药学研究工作开展,提升黄连吴茱萸这两种中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高效性[1]。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针对最近五年中关于黄连、吴茱萸中医药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1.2 研究方法。

本文收集关于黄连吴茱萸等药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使用现代药学研究方式、研究成果以及传统中医学理论等相关配伍禁忌开展研究过程[2],对其配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黄连、吴茱萸的药学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在具体开展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用药情况,明确相关配伍引起的临床疗效变化,进一步针对不同病症特点寻找适合的药学配伍方式,充分发挥药物功效,提升治疗效果。

吴茱萸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吴茱萸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吴茱萸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吴茱萸,又名胖大海,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近年来,吴茱萸的种植面积正在逐渐扩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对吴茱萸种植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为农民提供种植吴茱萸的参考依据。

二、吴茱萸概况吴茱萸为多年生灌木,具有抗寒性强、生长适应性广泛等特点。

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黄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吴茱萸广泛用于中药制剂、养生保健品等领域,市场需求旺盛。

三、种植条件1. 气候条件:吴茱萸生长环境要求温暖潮湿,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较为耐寒。

2. 土壤条件:以沙质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土壤PH值在5.5-6.5之间为最佳。

3. 光照条件:吴茱萸要求充足的阳光照射,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果实的生长。

4. 水分条件:适宜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湿。

四、生产技术1. 种植方式:可选择育苗移植或直接播种种植方式。

2. 施肥技术:可通过有机肥、复合肥等进行基肥追肥,促进植株生长。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施农药,防治吴茱萸白粉病、虫害等。

4. 收获加工: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进行晾干或其他加工处理。

五、经济效益分析1. 投资成本:吴茱萸种子、育苗成本、土地租赁费用、施肥、农药等成本。

2. 预期收益:吴茱萸果实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成熟后可销售获取收益。

3. 成本收益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成本预算和收益预测,计算成本收益比以评估种植效益。

六、市场分析1. 国内市场:随着人们对中药材需求的增加,吴茱萸的市场前景广阔。

2. 出口市场:吴茱萸作为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需求和潜力。

七、发展前景1. 吴茱萸的种植前景较好,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其种植规模会逐步扩大。

2. 农户通过种植吴茱萸,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八、结论吴茱萸作为一种植株适应性强、市场需求旺盛的中药材,具有较好的种植前景和经济效益。

吴茱萸可行性研究报告

吴茱萸可行性研究报告

吴茱萸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吴茱萸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吴茱萸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植物,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报告将从市场需求、栽培条件、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吴茱萸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

2. 市场需求分析吴茱萸作为一种有益健康的中草药材,市场需求一直稳定增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中草药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而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材,吴茱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尤其是在调理胃肠道问题、抗氧化及抗衰老方面,对吴茱萸的需求很大。

因此,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种植吴茱萸具备很高的可行性。

3. 栽培条件分析吴茱萸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宽松,一般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

其适宜的种植温度为15℃至35℃,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500至2000流明。

此外,吴茱萸还较耐受寒冷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也较不严格。

在酸性、碱性、中性土壤中均可生长,但对排水性要求较高。

总体而言,种植吴茱萸的栽培条件相对容易满足,适宜的种植区域较广,因此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4. 种植技术分析吴茱萸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良种选育、育苗技术、栽植技术、管理技术和采收技术等方面。

4.1 良种选育吴茱萸的良种选育是种植的基础。

根据生长特性和药用价值,选择高产、高品质、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选育。

4.2 育苗技术吴茱萸的无性繁殖一般采用扦插法。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选择健壮的茎条作为扦插材料,培养出具有生根能力的幼苗。

4.3 栽植技术吴茱萸的栽植技术主要包括选址、土壤处理、整地、施肥、浇水和控制病虫害等方面。

选址时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种植区域,避免积水。

土壤处理主要包括翻地和施入有机肥料等。

施肥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植株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同时,控制病虫害也是种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4 管理技术吴茱萸的管理技术包括修剪、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和温湿度调控等。

定期对植株进行修剪,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株形的美观。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现代研究概况论文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现代研究概况论文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现代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70-01黄连和吴茱萸配伍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圣济总录》载甘露散,由黄连和吴茱萸按2∶1比例组成,主治暑气为病。

《丹溪心法》专用黄连与吴茱萸6∶1比例组成左金丸[1],用于清肝泄火。

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在黄连吴茱萸配伍的化学研究和药效研究方面已有不少研究结果。

1 黄连、吴茱萸主要化学成分[2-4]黄连、吴茱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有悠久历史。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其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对黄连化学成份的药效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份包括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亭等。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要化学成份包括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以及吴茱萸苦素等。

现代医学认为有效成份是药物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黄连、吴茱萸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对以上有效成份的研究。

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化学成分的影响2.1 配伍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生物碱是黄连和吴茱萸的主要成分,二者配伍后化学成分研究大多集中在生物碱,如小檗碱、吴茱萸碱等。

王浴敏等[5]发现黄连配伍吴茱萸后黄连中的主要成分小檗碱的溶出率下降,1∶1配伍时下降37%,6:1配伍时下降11.84% 。

认为可能是黄连中的生物碱与吴茱萸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叶富强等[6]发现黄连配伍吴茱萸后水煎液中黄连生物碱有损失,1∶1配伍的损失率高达74.4%,8∶1配伍也有18% 的损失,损失率与吴茱萸的配伍剂量呈良好线性相关。

彭明兴等[7]也发现黄连配伍吴茱萸后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溶出率明显减少,溶出率与黄连所占比例呈线性关系。

徐艳春等[8]对吴茱萸配伍黄连后吴茱萸生物碱进行了研究,发现配伍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明显降低。

吴茱萸的研究进展

吴茱萸的研究进展

cron [ ,其 中 B—croi abl e V] i able是 首次 从该 属植 n
物 中分离得 到 ,是较新 的天 然 产物 .不 久 前 ,左 国营 等 又 分离得 到一 种新 的 吲哚 喹唑 啉 生物 碱 :丙酮基
其它成分 , 对主要生物碱 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并 近年来 ,左 国营 等又 分离 得 到一种 新 的 吲哚 喹 唑啉 生
及 药理 活性 的研 究进 展进行 了综述 . [ 关键 词 ] 吴 茱萸 ;化 学成分 ;药理作 用 [ 图分类 号 ] Q 4.7 . [ 中 99527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 —30 (08 0 00 0 6 1 33 20 )1— 12— 6
吴茱 萸 为 芸 香 科 植 物 吴 茱 萸 Eoi u ec v a t o o d ra
B—croie和 1 ab l n ,2,3,4一tt h do一1一O e ay r r XO—B

吐吞酸、五更泄泻 、高血压等症u .国外对吴茱萸 的 J
化学成 分 、药 理 作 用 报 道 较 多 ,目前共 分 出 l 4个 吲 哚类 生物 碱 、 l 喹诺 酮 类 生 物碱 、1 苦 味 素 及 6个 1种
胺 ( N,N—dm o y一5一m t xtpa n ) 夕、 , iet h e oy yt e f h r mi
B n .a o c as( oe una et vr f i l D d )H agk或 疏 毛吴茱 萸 h . f ni i
E o i rtea a ( us B nh vrb d ir D d ) vda uacr p Js ) e t. a. o i ei( o o n
维普资讯
第2卷 1

吴茱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吴茱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吴茱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引言吴茱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在对吴茱萸进行研究时,常常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是指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为手段,对吴茱萸进行建立指纹图谱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吴茱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吴茱萸研究历史吴茱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随着中药材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吴茱萸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在近年来,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吴茱萸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高效液相色谱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简称HPLC,是一种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方法。

与其他分离方法相比,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操作简便、分析精度高等优点。

使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是中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

吴茱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进展1.吴茱萸指纹图谱建立方法建立吴茱萸指纹图谱需要先对样品进行处理和提取。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提取、溶解和加热等。

提取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建立指纹图谱的HPLC系统通常由流动相和固定相两部分组成,固定相常常是C18等反相固定相。

对各种参数进行优化,选取最佳的分离条件,使用荧光检测器、紫外检测器等对各个峰进行检测,最后使用数学处理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2.吴茱萸指纹图谱的应用吴茱萸指纹图谱可以用于对吴茱萸的药效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也可以用于吴茱萸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指纹图谱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吴茱萸中的化合物,为吴茱萸的药理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论吴茱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是中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吴茱萸药效成分的分析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各种参数的优化和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建立准确可靠的吴茱萸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吴茱萸汤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其功效为:温中补虚,降逆散寒;主治胃中虚寒,干呕,胸满,厥阴头痛者。

临床上可用其治疗偏头痛,神经系统疾病及消化道疾病。

现代药理学实验也证实其具有抗偏头痛、抗消化性溃疡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标签:吴茱萸汤;头痛;研究进展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和大枣四味药物组成。

吴茱萸汤为中医常用方剂之一,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近况如下。

1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1.1 治疗头痛治疗偏头痛是吴茱萸汤的主要用途之一。

有学者[1]使用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以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对照;4w为1疗程。

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头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有学者[2]在吴茱萸汤基础上加入川芎,白芷,白僵蚕治疗偏头痛,结果显示总有效率88.2%。

有学者[3]运用中药加味吴茱萸汤配合中成药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水煎服,1剂/d,天舒胶囊4粒/次,3次/d,10d为1疗程。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1.67%。

有学者[4]发现运用吴茱萸汤治疗厥阴经头痛,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养血清脑颗粒。

有学者[5]应用吴茱萸汤合四物汤加全蝎治疗女性偏头痛,以西比灵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93.02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说明治疗组药物的疗效更确切。

1.2神经系统疾病运用吴茱萸汤随证加减治疗神经官能症,在100例患者参与的临床研究中[6],有效率为87%。

以泽泻汤、吴茱萸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为基础方,根据痰浊中阻、肝阳上亢、气血不足、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及肾精不足之证型的不同进行辨证加味,并配合1~3d的支持疗法,共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40例。

结果总治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5.0%[7]。

1.3治疗呕吐吴茱萸汤可用于治疗晚期胃癌引起的呕吐[8],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汤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胃复安、地塞米松对照组,吴茱萸汤对肝胃虚寒证型晚期胃癌呕吐疗效显著。

吴茱萸可行性报告

吴茱萸可行性报告

吴茱萸可行性报告一、引言吴茱萸,又称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本报告旨在探讨吴茱萸在不同领域的可行性,包括药用、保健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二、吴茱萸的药用价值吴茱萸具有温中理气、安神定志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神经衰弱等症状。

其所含的五味子酸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因此,吴茱萸在传统药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吴茱萸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市场日益繁荣。

吴茱萸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可以被加工成各类保健品,如胶囊、颗粒、口服液等形式。

其天然、安全的特点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的消费趋势,因此在保健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吴茱萸在食品领域的潜力除了药用和保健品领域,吴茱萸还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其具有独特的酸甜味道,可以用来调味烹饪或加工成果酱、饼干等食品。

吴茱萸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为其赋予了营养保健功能,适合用于开发具有特色的健康食品,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和口感的需求。

五、市场竞争及发展前景分析目前,吴茱萸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竞争压力较小。

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草药的重新认可,吴茱萸的市场潜力逐渐被挖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天然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吴茱萸有望在药用、保健品和食品领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总结与展望吴茱萸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在药用、保健品和食品领域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对天然健康产品的追求,吴茱萸有望成为未来中草药市场的一颗新星。

然而,在开发利用吴茱萸的过程中,仍需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其在不同领域的竞争力,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吴茱萸碱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

吴茱萸碱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

吴茱萸碱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吴茱萸碱是一种来自吴茱萸植物的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然而,随着其广泛的应用,吴茱萸碱的毒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吴茱萸碱药理与毒理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近年来,吴茱萸碱的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表明,吴茱萸碱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可抑制多种疼痛模型的产生和发展。

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信号传导有关。

吴茱萸碱还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有效缓解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在抗惊厥方面,吴茱萸碱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可延长惊厥发作的潜伏期,减轻惊厥程度。

而在抗缺氧方面,吴茱萸碱能够提高机体对缺氧环境的耐受能力,延长生存时间。

与此同时,关于吴茱萸碱的毒理研究也得到了广泛。

研究表明,吴茱萸碱的毒性较低,但在过量或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

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乏力、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有关治疗剂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吴茱萸碱是安全的,但仍需密切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吴茱萸碱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嗜睡、呼吸抑制等。

其中,嗜睡反应在一定剂量下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呼吸抑制却可能导致严重的生命威胁。

有报道显示,过量使用吴茱萸碱可能导致呼吸中枢抑制,从而引发呼吸衰竭。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吴茱萸碱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治疗用途,然而,其毒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吴茱萸碱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以实现更加安全和有效的临床应用。

樟脑是一种常见中药材,具有消炎、止痛、抗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关于樟脑的药理和毒理作用,以及其安全性研究,一直是科研人员和公众的焦点。

本文将对樟脑的药理毒理研究进行回顾,并探讨其安全性研究展望。

药理作用方面,樟脑主要具有消炎、止痛、抗菌等作用。

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

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

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吴茱萸(学名:Evodia rutaecarpa),又名五倍子、木樨、樟子肉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药用功效。

吴茱萸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和症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解痉、止血和调理肠胃等多种作用。

吴茱萸的主要功效及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菌作用吴茱萸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作用,包括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吴茱萸有效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

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如吴茱萸内酯等化合物可以阻碍微生物的生物膜合成和DNA复制,从而抑制菌体的生长和扩散。

二、抗炎作用吴茱萸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组织的炎症损伤。

吴茱萸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从而减轻炎症的程度和症状。

三、抗肿瘤作用吴茱萸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吴茱萸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供血,加速肿瘤的消亡。

此外,吴茱萸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

四、解痉作用吴茱萸具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可以舒缓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缓解腹痛、痉挛性头痛和月经痛等症状。

吴茱萸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胆囊的收缩和胃肠的蠕动,从而缓解胆囊痉挛和胃肠道的不适。

五、止血作用吴茱萸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增强血液的凝聚能力和止血作用。

吴茱萸还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和纤维蛋白形成,加速创伤的愈合和血液凝块的形成,减少出血时间。

六、调理肠胃作用吴茱萸可以调节肠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胃酸的分泌和胆汁的排泄,增加胆汁酸的浓度和脂肪的消化吸收。

此外,吴茱萸还可以改善肠道的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对有益菌的生长和对有害菌的抑制。

七、抗衰老作用吴茱萸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和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延缓细胞的衰老。

吴茱萸研究概况

吴茱萸研究概况

吴茱萸研究概况
袁少锋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0(11)3
【摘要】概述了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281-282)
【关键词】吴茱萸;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中药
【作者】袁少锋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284.1
【相关文献】
1.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现代研究概况 [J], 孙万晶
2.吴茱萸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J], 刘毅;沈涛;林晶晶;王静;由凤鸣
3.吴茱萸现代研究概况 [J], 张璐;冯育林;王跃生;杨世林
4.吴茱萸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和含量分析研究概况 [J], 黄厚泽;谭明雄;李冬青
5.吴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J], 高振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J nx U i rt o rdtn l hns d ie N nhn 3 06 .i g i nv sy fTaio a C i eMi n , a cag3 00 ; a e i i e c i 3 N nhn sue o Du o t l N nhn 30 3 . a agl t tf r rgC nr , acag30 0 e ni o
吴茱 萸为 芸香 科植 物 吴茱 萸 ( vdamfe口 Eoi nc 口
( us )B nh )及 其 变 种 石 虎 ( .rte r Js. et. E uac p aa
(us ) e t. a. fc a s D d ) u n ) 疏 毛 Js. B n vt o i l ( o e H a g 和 h i fni
目前 已经从 吴茱 萸植 物 中分 离得 到 了 10多个 0 化合 物 , 茱萸 植物所 含 的化学成 分种 类较 多 , 吴 包括 生物碱 、 黄酮 类 、 类 、 豆素 、 萜 香 甾体 、 油 、 精 木脂 素 、 核昔酸 及其 它 成 分 , 中生 物 碱 、 味 素 为 主 要 成 其 苦
300 ;. 西 中医学 院 3062 江
南 昌 300 ;. 306 3 江西南 昌市 药品检 验所
摘要 : 中药吴茱萸所含化 学成 分以及 药理作 用进行综述 , 对 为今后 中药昊茱萸的开发利 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 吴茱萸 ; 学成分 ; 化 药理作 用; 究概 况 研
中 图分 类号 : 8 R24 文献 标 识 码 : A
分。
11 生物Leabharlann .吴茱 萸 ( .uacra (us ) et. a. oii i E rtea p Js. B nh V r B dne r ( oe Hun ) D d ) ag 干燥 的近 成熟果 实 。气芳 香 浓郁 , 味 辛辣 而苦 , 小 毒 , 肝 、 、 经 。具 有 温 中散 寒 、 有 归 脾 肾 降逆止 呕 、 阳止泻 之功效 。用 于厥 阳头痛 、 助 寒病 腹
t e b ssfrf rh re p ot n o i p a t h a i u t e x li o ft s ln . o i h ‘
Ke y wor ds: o i u a c r a, e c lc n tt e t p a ma oo i c iiis, o e sng Ev d a r te a p Ch mi a o siu n s, h r c lgc a tvte Prc s i
112 已发现 的吲哚类和 喹诺 酮类 生物碱 共 3 . . 8个
比较多 : 镇痛 、 静 、 菌 、 如 镇 抗 降压 、 缺 氧 等 。本 文 抗
两大类 , 吲哚类生物碱根据化合物 A~ E五环 中具 有 C, 或只有 C环 或 只有 D环 或 C, 裂环 及 D环 D都 无 D E环 , , 其骨架可分为十类 ( 1AJ , 图 , -) 后者依 据 酮基 与 N l的 相 对 位 置 及 羰 基 的 还 原 分 三类 , 结 构骨 架见 ( 1 K O) 图 ,— 。 、
痛、 寒湿 脚 气 、 经行 腹 痛 、 腕妇 胀 痛 、 吐吞 酸 、 更 呕 五
1 11 吲哚类和喹诺酮类生物碱【 .. l 圳 吴茱萸果
实 中含有 多种 生物 碱 , 中 主要 有 吲 哚 以及 喹诺 酮 其
泄泻 , 治 口疮 、 血压 等 症 , 疏 肝止 痛 的常 用 中 外 高 为 药 。临床应 用于 眩 晕 、 头痛 、 疝痛 、 痛 、 肋 嗝逆 、 咳 嗽、 胃脘痛 、 鼻窦 炎 、 吐 、 泻 、 经 、 呕 腹 痛 脑震 荡后 遗症 等多种 疾病 , 为 中药 成 方 “ 茱 萸 汤 ” ” 左 金 并 吴 和 “ 丸” 主药 。近代 医学 研究 证 明吴 茱 萸 的 药理 作 用 之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01 0年 4月 第 2 第 2期 2卷
J R L O ING IU I E S T F T M2 I o 2 o 2 OU NA F JA X N V R I YO C 0 OV 1 2N . .
吴茱萸现代研究概况
★ 张璐 冯 育林 王跃 生 杨世 林 (. 1 中药 固体 制 剂 制 造技 术 国家 工 程 研究 中心 南 昌 南 昌 300 ) 303

Ab t a t S u y n c e c lc n t u n s a d p a ma o o i c ii e fE o i u a c r a h v e n r v e d w ih w u d p i sr c : t d s o h mi a o si e t n h r c l gc a t t s o v d a r te a p a e b e e iwe , h c o l mv d t vi
M o e n Re e r h S a u n Ev d a r t e a p d r s a c t t so o i u c r a a
S il 2 i Z HANG u ' F L ’ ENG - n ' W ANG e s e g YANG h - n 。 Yu l i , Yu -h n ‘


1 Na in l h r c uia n ie r g C n e o oi rp r t n i h n s . t a a ma e t lE g n ei e trF rS l P e a ai n C iee刀 6 Me i n ,Na g h n 3 0 6; o P c n d o r dc e i n ca g 3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