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合集下载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勇于自我反省的品质。

3.2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

2.2分析蔡桓公由讳疾忌医到病入膏肓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1.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吗?他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查阅词典了解其含义。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4.2分析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的过程,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造句。

5.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

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2.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4.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练习时间较短。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说课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说课一等奖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拟采用EEPO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育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第二课时进行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来写”。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锻炼想象与联想能力,续写与仿写的能力。
1.明确小组任务。第1组从文中挑难翻译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第2组同学借助工具书归纳通假字、古今意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第3 组同学。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第二课时
五、活动四:“析课文”
课堂教学设计表
授课教师姓名
学校
年级
九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
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内容分析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哲理深刻的寓言故事。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的形象,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养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文言讲析方法,势必会磨灭他们学习的兴趣,无法收到教学实效。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采取了孟照彬教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去相互质疑,相互解惑。
四、活动三:九年级学生已有了对文言文归纳总结的能力,老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2024年《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2024年《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2024年《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2024年《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加深对寓言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准备收集韩非子以及扁鹊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

(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二、活动一:“我会说”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________。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3、教师归纳整理。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四诊法:望、闻、问、切。

三、活动二:“我能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

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积累语言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教学视频3.成语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扁鹊”与“蔡桓公”,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

2.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课堂讨论1.分析扁鹊的医术高明,以及他对待病人的态度。

2.分析蔡桓公的病症及其对扁鹊的态度。

第二课时(一)成语学习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跟读并理解成语意思。

2.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课堂讨论1.讨论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分析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医患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医患关系。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成语,进行积累。

第三课时(一)成语复习1.学生回顾所学的成语,进行复习。

2.教师挑选几个成语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二)课文回顾1.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漫画。

2.写一篇关于扁鹊与蔡桓公故事的读后感。

第四课时(一)成语运用1.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三)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2.成语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

九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公开课教案导语:《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寓言故事。

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着重塑造了扁鹊这个古代神医的形象,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

下面是其获奖教案,欢迎参考:[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2. 了解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 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二. 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间疾益故索还火齐汤熨三. 朗读课文: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 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五. 解决“突破口”: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六. 延伸“突破口”: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 小结: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对于指导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八.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九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公开课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扁鹊”、“蔡桓公”、“医术高明”等。

(3)掌握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如扁鹊的医术成就、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3)运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

(2)通过学习扁鹊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逆境中积极进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分析人物形象,揭示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3. 历史背景与文化知识:介绍扁鹊的医术成就,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思考与讨论: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扁鹊的医术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概括课文主题。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揭示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文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2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2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医学人才,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医学知识和历史背景。

(2)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医学知识和健康问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探究学习:(1)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 写一篇关于扁鹊医学知识的小短文。

3. 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与家长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表现。

4. 学生对医学知识和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深入领悟。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道德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健康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领悟道德观念: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对课文进行复习,做好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看是否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 道德观念领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判断其是否能够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2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2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古代医学知识及扁鹊的医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等方式,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注重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医学知识及扁鹊的医学成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扁鹊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医学。

(2)简要介绍扁鹊的医学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医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医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1. 朗读、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 收集有关扁鹊的资料,了解其医学成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古代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及心得体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古代医馆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古代医学的认识。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扁鹊为何能够看出蔡桓公的病症,激发学生对医学诊断方法的好奇心。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对《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景有所了解。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熟悉课文内容。

1.3 教学步骤利用多媒体展示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背景的了解。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2 教学内容分析并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

2.3 教学步骤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逐段解析课文,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

第三章:文言文翻译3.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3 教学步骤讲解并示范翻译技巧,如词义推测、词类活用等。

分组翻译课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

选取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4.3 教学步骤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课文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估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翻译和思考题。

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建议。

5.3 教学步骤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翻译和思考题。

收集并评估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建议。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问题,并提供帮助。

第六章:小组合作学习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背景《扁鹊见蔡桓公》是中国古代的一篇优秀的医史文章,作者不详。

它讲述了古代著名医生扁鹊得到了蔡桓公的接见,向他讲解了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并用特效药治好了蔡桓公的病,历史也因此记载了这一段医学佳话。

该文章在古代和现代都备受推崇,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也会将这篇文章纳入到文学和医学等相关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1.理解文化知识:通过学习了解《扁鹊见蔡桓公》这篇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经典,了解古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养生方法。

2.提高语文水平:通过阅读分析文章,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培养医学兴趣: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预习:让学生自学、阅读《扁鹊见蔡桓公》篇,并做好相关的笔记和阅读理解练习。

2.提问:教师提问学生所读文章的主题思想、核心词句、语言特点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表述和交流意见。

3.教师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互动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各种知识点,如医学常识、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等。

4.学生理解:听取学生们的看法,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意义,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5.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练习内容包括:做阅读理解题目、写读后感、模拟医学治疗等。

四、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自学准备。

建议采用翻译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鼓励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多元化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PT课件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4.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环节,通过模拟医学治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医学治疗流程和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课文中的道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蔡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对待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字词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领悟程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运用这些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1.2.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1.3 教学方法与手段1.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文言文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2.1.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扁鹊见蔡桓公》,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1.2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1.3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2 教学步骤2.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2.2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2.3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2.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2.5 总结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

3.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扁鹊的其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2 文化知识普及: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课文朗读、解析和故事背景介绍。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扁鹊”、“蔡桓公”、“医术高明”等。

(3)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深入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扁鹊的医学成就和蔡桓公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医学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古代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资料:扁鹊的医学成就、蔡桓公的历史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拓展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扁鹊的医学成就,强调其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贡献。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扁鹊的医术高明和蔡桓公的故事。

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选择一位中国古代医学家,深入了解其成就,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医学知识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通过翻译、解读,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过错。

二、教学重点: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和主题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人物形象,解读故事主题。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课堂练习: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互动教学:采用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为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古代医学知识和中医诊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引导学生从扁鹊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中汲取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古代医学知识和中医诊断方法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理解。

(2)中医诊断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扁鹊的医术和医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扁鹊的背景和医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4. 案例分析:分析扁鹊的医术和医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并背诵。

2.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扁鹊医术和医德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2. 总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后,通过测试或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2)能够分析并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3)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3)通过小组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改过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扁鹊见蔡桓公》原文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2)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和用法;(3)故事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概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掌握生词和难点;(3)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扁鹊、蔡桓公等角色;(2)学生通过表演,体会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3)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表演。

2. 情景模拟:(1)学生分组模拟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道德观念;(2)学生通过模拟,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3)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模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2. 运用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3. 调查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了解他们对故事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看法,简要记录并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作文质量和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3. 课堂活动评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公开课教案导语:《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寓言故事。

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侧重塑造了扁鹊这个古代神医的形象,在轻松的叙述中渗入了糊口哲理。

下面是其获奖教案,欢迎参考:[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经常使用实词的词义。

2. 了解叙事层次分明的特色,体会人物的光鲜个性。

3. 理解这个故事的寄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意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寄意和在日常糊口中的指点作用。

[教学进程]:一. 导入新课: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二. 温习巩固: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义间疾益故索还火齐汤熨三. 诵读课文:读前可提醒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 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甚么?五. 解决“突破口”:35——蔡桓公由病到死阅历35天(故事延续的天数)5——故事产生的5个场景4——蔡桓公病情加剧的4个进程3——扁鹊提出的3种医治法子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1——意料之中的1种终局六. 延伸“突破口”:这是一个惨剧故事,依据扁鹊的性格特征,施展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美满的大终局。

七. 小结: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甚么?(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

)咱们能从中遭到甚么启迪?这对指点咱们中学生的学习糊口有甚么作用?八. 布置功课:依据课文给你的启迪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8课扁鹊见蔡桓公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8课扁鹊见蔡桓公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病到了骨髓里, 那是司命所管地方, 医 生是没有方法。
31/33
二、填空: 1.课文中扁鹊说_疾__在__腠__理__、_病__在__肌__肤_、
_病__在__肠__胃_、_今__在__骨__髓__”这几句话,表明了蔡 桓公病由轻到重发展过程。
2.从课文中蔡桓公说__医__之__好__治__不__病__认__为_ 一功 句话能够说明他病得不到根本治疗原因。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33
扁鹊故事
•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民间医生。因 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名字来 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太子病 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太子病情后,断定 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就用针刺疗法给 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清醒了,接着扁鹊又 把药品敷在太子肋下,又一会儿,太子就站起来 了。最终,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 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 啊! 可是,也有些人对这个神医医术不那么相信 ,这个人就是------蔡桓公。
2/33
韩非子
3/3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文言文中实词词义, 了解课文内容。
•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升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 释阅读文言文能力。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 明特点,体会人物鲜明个性。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故事寓意,帮助 学生认识讳疾忌医严重危害,了解防微杜 渐主要意义。
10/33
附录: 诸子百家
儒家: 孔子(孔丘)、孟子(孟 轲)、荀子(荀况)
法家: 韩非、李斯
道家: 庄子(庄周)、老子(老聃)
名家: 公孙龙子、惠施
墨家: 墨子(墨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扁鹊见蔡桓公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人物的鲜明个性及掌握对比的写法,理解文章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目标2和3。

指导法、朗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让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入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生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文中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病入膏肓的下场的故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子》一书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作品。

书中的文章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历来为人们喜爱和传颂。

2.生难字词(1)字音蔡桓.公(huán)有间.(jiān)腠.理(còu)还.走(xuán) 汤熨..(tànɡ wèi) 骨髓.(suǐ)(2)词义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臣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请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立性)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听录音,正音,标出朗读节奏。

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语气,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开头……桓侯又不悦):桓侯不听扁鹊的忠告。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扁鹊指出桓侯的病已不可救药。

第三层(居五日……结尾):桓侯病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交流展示:时间顺序。

引导学生根据“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复述课文。

注意,汤(这个意义后写作“烫”)、齐(这个意义后写作“剂”),复述提倡创造性,而不仅仅是将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

可以加上扁鹊、蔡桓公两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严重?交流展示:“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还走”该怎样解释?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交流展示:“还(xuán)走”,还,回转,掉转。

通“旋”;“走”,古代汉语为“跑”意,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走”。

这时扁鹊对蔡桓公的病已无法挽救了。

扁鹊的“还走”,既给上文作了补充,又给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鹊的逃,埋下了伏笔。

4.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交流展示: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

“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顽固、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着“有疾”“无疾”这一尖锐的矛盾展开争论。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短短30余天就出现了无法医治,以至“遂死”的结果?用一个成语概括应是哪个成语?交流展示:因为蔡桓公患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医治,最终使病情恶化而身亡。

成语是:讳疾忌医。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文记叙了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拓展延伸学了本文,如果时光能倒流,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交流展示:通过此事,我想对蔡桓公说:“您不该不听扁鹊的话,毕竟他是医生,他不会害您的。

而且他多次劝告,您还不听,最终害的是您自己呀!如果我是您,当他第一次劝告时,我不仅会接受治疗,还会夸奖他:您的医术真高,一点点小皮肤病您都能看出大问题来,您真仔细。

大王,您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蔡桓公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在《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清结构、疏通文意。

在板书时,根据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两条线,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蔡桓公从自信“无疾”到“遂死”的过程。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到本文的写作主旨,认识到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接着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第二部分(3~7):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作用”的论点。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作者在文中先后提出了哪三个论点?哪一个是中心论点?为什么?交流展示:三个分论点分别是:(1)学习文化要“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2)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3)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1)点是揭示学习的规律,第(2)(3)点是回答遵循这一规律,应怎么办的问题。

因此,第(1)个应视为中心论点。

2.文中引用古代故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交流展示:(1)作为例证,证明第1、2段提出的论点(要“慢慢积累”“循序渐进”);(2)引出后文第5~7段的两个小论点,便于议论的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3)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故事与说理是怎样联系、结合、统一的?交流展示:作者在5、6、7三段议论的内容,就是从故事田舍翁儿子的学习态度展开议论的。

4.课文的标题为什么叫做“从三到万”?交流展示:(1)文中引用了一个“从三到万”的故事;(2)刚学会一点的人,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后面的学问还多得很,要谦虚谨慎,用心、专心。

要从“三”学到“万”;(3)知识在于积累,要“从三到万”,(4)学习要循序渐进,要“从三到万”;(5)从文字结构上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需要教师“从三到万”的指导。

因此,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6)教师教学生,要从易到难,“从三到万”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式?交流展示:运用了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方式,即在阐明正确观点的同时,批评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观点和错误的做法。

它的作用在于是非对比鲜明,道理清晰可辨,具有循循善诱的意味,使读者一目了然,易于接受作者正确的观点。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以第1段为例,举例说明本文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交流展示:开头提出“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的设问后,并不立即答问,而是作辩证的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

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

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用“一般地说”作一限制,从通常情况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这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这些分析论说的语句,这样的辩证分析,尤其是必要的限制性词语,运用准确,有效地增强了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并且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文化要“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

2.拓展延伸以本文的故事为例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中“反”是类推的意思,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做到举一反三了吗?交流展示:从傻儿子学识字的笑话中,类推得出许多学习方面的道理,这就是举一反三;而且我们能认识到谦虚很重要,课堂中的谦虚也是一种举一反三。

3.布置作业分析作者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的好处。

交流展示:作者把分析说理和运用故事相结合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比单独的讲道理更能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在写作中值得借鉴。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从三到万第一部分(1~2):议论学习方法问题。

第二部分(3~7):从小故事引出,议论学习态度的问题。

第三部分(8):提出希望。

论证方法——例证法(2、3、5段)写法——阐明正面道理与批评错误认识、做法相结合。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篇议论文的教学,我觉得这篇议论文由故事引出论点,结合故事阐明学习的道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用这种写法说理浅显易懂,又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