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

总论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学科。

●相关概念∶

1、中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即按照中医药理论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2、生药∶即生品药材。

3、生药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等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4、天然药物∶指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物。

5、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

授课内容

1.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及特征。(10分钟)

2.中药的起源和发展。(10分)

3.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量及贡献等。(20分钟)

4.中药的产地(20分钟)

5.中药的采集(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重点难点

1.中药的来源、特征、概念。

2.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药学成就。

3.地药材的含义,如何发展道地药材。

4.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1.掌握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

2.掌握各个时期本草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著作。

3.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了解国家中药GAP发展计划及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5.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笫一章中药学发展概况

1、东汉《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载药365种。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专著。

2、南朝齐梁时期《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载药730种。整理、订正《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并增补《名医别录》365种药物,标志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3、唐代《新修本草》。由苏敬等主持编纂,载药844种。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官修本草。

笫一章中药学发展概况

4、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746种。总结了宋以前药学成就,为最早的一部综合本草。本书保存了大量药学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文献价值。

5、明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总结了明以前的药学成就,其药物分类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方法,其内容广博,被后世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6、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总结了我国16~18世纪本草学的新成就补充了《本草纲目》的不足,纠正了《本草纲目》的某些错误。收载了大量民间药

物和民间验方。

笫二章中药的采制

1、道地药材概念

2、炮制目的

①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烈性或副作用。

②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③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④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⑤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使药物纯净,利于称量正确和服用。

3、附子、半夏、大黄、延胡索、地黄、何首乌、巴豆、麻黄、磁石、朱砂、甘草、桑螵蛸炮制目的。

笫三章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五味

1、药物四气的含义及确定依据。

含义∶药物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确定依据∶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2、药物五味含义及确定依据

含义∶五味,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确定依据∶基于口尝,定于临床。

3、药物五味的作用

辛∶能散,能行。即有解表散邪、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能燥,能泄。即有燥湿、通泄、降泄、清泄的作用。

咸∶能软,能下。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

此外,涩∶与酸味作用相似;淡∶能渗,能利,即有渗湿利水作用。

二、归经

1、含义∶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2、意义∶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疗效,起到执简驭繁作用。

3、学习注意点∶

①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

②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三、升降浮沉

1、含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

2、意义∶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3、药物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的相关性∶药性温热,药味辛甘的药物大多主升浮;药性寒凉,药味酸苦咸涩者大多主沉降。

4、药物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相关性∶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主升浮;种子、果实、根茎、矿物、贝壳等质重的药物主沉降。

5、药物升降浮沉与炮制的相关性∶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四、功效

1、含义∶功效,又称功能,即药物对病体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2、确定依据∶中药的功效大多是直接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并经归纳概括而成。

3、影响中药功效的主要因素∶药物品种,产地,采集时间,炮制,制剂,剂量,配伍。

五、毒性

1、含义∶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能。

2、有毒中药分级及分级依据∶分大毒、有毒、小毒三级。分级依据大多沿袭历代用药经验。

3、临床用药引起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有毒药物炮制不当;给药途径、给药方法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

4、对中药毒性应有正确的认识观。

①药物普遍具有药性和毒性两种性能。临床用药尽量取利避害。

②毒性反应、副作用、过敏反应都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但三者是有区别的。

笫四章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1、配伍含义∶配伍,即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应用的一种用药方法。

2、药物“七情”的含义∶药物通过配伍,相互间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或抑制作用,或对抗作用。前人将这种配伍关系总结为药物“七情”。

3、药物“七情”的内容∶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疗疾病,也称单方。

相须指性味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起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相使指在性味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味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且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相恶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4、药物配伍关系的临床意义

相须、相使能提高疗效,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

相畏、相杀能降低毒副作作,临床应用有毒药物时可充分利用。

相恶能降低疗效,临床用药时应尽量避免。

相反能增强原有药物的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

二、用法

1、煎煮方法重点掌握入药方法

①先煎∶矿物、贝壳类药物;某些有毒药物。

②后下∶有效成分容易挥发或破坏的药物。

③包煎∶质地过轻、过细的药物;含淀粉、黏液质较多药物;

含有绒毛的药物。

④另煎∶贵重药物。

⑤烊化∶胶类药物

⑥冲服∶入水即化的药物及汁液性药物。

2、内服方法重点掌握内服时间

清晨空腹服∶峻下逐水药、驱虫药。

饭前服∶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