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着的师生和生生交流的过程。

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活跃于课堂之中,主体性凸显,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产生,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动态生成性资源。

应关注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按照“动态生成”的理念,把它视作课堂生命的“活水”,当作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

关键词动态生成性资源独特课程资源关注捕捉开发利用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过程,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我们要凸显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探究的空间,张扬其个性。

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增多了,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动态生成性资源。

动态生成性资源包括学生积极的情感、兴趣、关注点、学习方式、方法、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争论,它们如烟花般绚丽,稍纵即逝。

面临这样的问题,教师是用旧思维驾驭新课程,掩盖、消除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还是善于和“不确定性”打交道,把它视作课堂生命的“活水”,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利用?如果我们善于捕捉,能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会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新课程的价值在这里,新课程的艰难也在这里。

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一定是捕捉这种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地去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手。

那么如何捕捉、巧用、开发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呢?一、捕捉——听“不同的声音”,即时取舍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

教学“植树节期间,我校四年级学生栽了60棵树,五年级学生栽了69棵,六年级栽的比四五年级的总数少30棵。

六年级栽了多少棵?”一题时,放手让学生分析后,大部分学生是这样想的:先求出四五年级一共栽的棵数,然后再从中减去30棵。

回答完全正确,正当我准备收场,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一个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

这题还可以先求出: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栽多少棵?69-30=39(棵),再结合第一个条件求出:六年级栽了多少棵?60+39=99(棵)。

中学化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学化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了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这个观念的提出给生成性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个高效的优质的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多种因素动态地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相互补充的一个和谐的过程。

首先,生成性课堂不会完全按照教师先前的教学预设进行,会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已知和未知以及思维的摩擦产生出很多重要抑或不重要、有意义或许也没有意义的预设之外的新想法、新思维、新方法等。

其次,作为教师要对这些在教学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生成性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

教师在生成性课堂中不能仅仅扮演知识的呈现者、问题的提问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要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成性问题从多方面进行预测,并准备合理的策略来合理地利用好这些生成性资源,让生成性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过程。

下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中学化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设置生成性情境导入是生成性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必须把总导演做好。

而教学过程首当其冲就是导入这一环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和出发点,做好铺垫,设置好情境,并合理引导好学生。

其实,教师对导入的精心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产生更多更好的生成性资源。

就一节化学课来说,教师要上好课的话首先要在导言上下工夫,一上课就用情境把学生紧紧抓住,通过情境感知让学生充满求知欲地投入到学习新课程内容中去,为教学内容的继续展开打好基础。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跟生活关系紧密,所以每节课的导入选材是十分广泛的。

比如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或距学生最近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来设计问题情境;也可以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猜测、思考,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用典故,谚语、歇后语开始,还可以借助周边环境来引入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认识和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认识和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认识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性生成性资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和角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能力模式,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成性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重视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教师应该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了解数学教学的要求和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为生成性资源的创造奠定基础。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使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学生应该认识到生成性资源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

学生应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索,主动提出问题和观点,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源。

学生应该在课外积极学习和思考,不断积累和整理学习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和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互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评价等。

只有充分认识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意外型资源 .
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抓住这 些生成性 资源 , 加 以合 并
理利用 , 那么我们 的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
二、 课堂生成性资源 的开发
1 让 课 堂 多 一 些 弹 性 .
新课标理念下 , 堂成 为学生 展 现 的舞 台, 课 学生 是 课堂 的主体 。既 然这 样 , 教师 的教 学预设 中, 在 就应 该 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 给学 生 留下更 多的可 以展现
中学教学 参考
专 题论 析
谈 科 学 课 堂教 学 中生成 性 资 源 的开 发 与 利 用
浙 江绍兴 市越 城 区皋埠镇 中学( 100 陈伟 芳 3 20 )
学生是课 堂学 习的主体 , 学生不应 被动地 接受外来 信息 , 积极地参 与课堂 学习活动 , 不 同背景 、 同角 应 从 不
骗、 搪塞等手段强行按预设施教 , 而是 顺水推舟 , 先告诉
学 生古人所在环境 以及 当时的科技水 平 , 然后组 织学生
到平等地交流 , 固有的那种师生 间的距离感 在课堂 和谐
的气氛 中灰飞烟灭 。这是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的环境 。 4 让课 堂多一些赞扬 . 多一些赞扬 , 能让学 生激 发思 维 的空 间 ; 一些 赞 多 扬, 能让课堂多一些精彩 。精彩 的课堂生 成性资 源才可

学生之 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 必然 也会有许 多不 同 的疑 惑。而我们的教育必然要顾及 每一位学生 , 需要 了
解他们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 就要求教 师在课堂 中善于 这
把握课堂 中随时产生的问题 , 以促使质 疑型资源能更 好
地得 到利用 。
例如 , 物体 的 内能》 在《 教学 中, 让学 生 自己动 手 我 实验去验证“ 做功和热传递 可以改变物 体的 内能 ”得 出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一、引言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或挖掘出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生成性资源的定义、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的意义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的意义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成性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创造和挖掘,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习动力。

生成性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4. 个性化教学。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得到有效的教育。

四、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1. 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表达。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其整理为成文,形成生成性资源。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通过讨论和合作产生的成果可以作为生成性资源。

3. 鼓励创新与创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允许学生在作文、演讲等形式中进行创意表达,形成生成性资源。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置一些情境,例如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表达,也可作为生成性资源的一种。

5. 注重资源的保存和共享。

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保存,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其他学生共享,使学生不仅仅是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英语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英语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英语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在教育过程中,关注生命的生发和成长,提倡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促进和实现师生真实生命的成长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

一方面,资源形成的过程是在教学动态进行的过程中才生成的,它有别于教学中的传统资源,如各种教学物质资源。

另一方面,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它能够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而最终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把握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呢?笔者以为:一、适时把握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时机(一)意外的事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出现往往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教学内容是十分困难的。

此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巧妙地把它们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的错误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

教学中的“错误”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二、充分挖掘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一)充分预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理解,难免出现启而不发的“意外”现象,使课堂教学出现暂时的失控。

这时,教师要善于提供暗示,或者改用其它提问方式,或者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进一步方便学生理解信息和接受信息。

比如,为了操练“have”的句型,我出示铅笔盒里的一捆新铅笔并问学生:“guess,how many new pencils do i have?”学生不知道“how many”的意思,课堂一下变得沉闷起来。

面对这个“意外”,我改用其它方法提问学生:“how many? five, six or eight?”学生很快明白了“how many”的意思,争先恐后地开始猜数。

开发和利用道法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

开发和利用道法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

·165·理论博览摘 要:在新课程体制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数学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具体分析前言: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不受束缚,不按部就班的执行别人思想的能力,学生在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后会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分析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正确解答数学问题。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为后续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一)没有尊重学生思想,教学思想缺乏合理性目前我国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将应试教育作为主流教学思想,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没有尊重学生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错误的认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全面指导和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过分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设计教学环节方面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这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无法主动思考,这对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映阶碧草自春色——例谈语文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映阶碧草自春色——例谈语文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师 ( 追 问) 请从 文中找 出依据。
生 5 作者是把 迎神拜佛 当作 一种 民风 民俗来
写的。
生 6 我 同意 , 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 回忆 家 乡 风俗 美。
因势 利导 , 微 笑着请 该 学生 说说 理 由 。 学 生 回答 :
“ 这篇文章 与我们 的生活没什 么联 系 , 所 以我觉 得 没意思 。 ” 好个“ 生活” ! 这个“ 生活” 就是这一课 的教 学要达成的 “ 联系文 中人们 的生 活状态 来反思时下 我们 自己的生活状 态 , 从而 获得生 活 的智 慧 ” 的目 标。 杨 老师及 时抓 住学生 的“ 生活 ” 一词 , 先肯 定 了
存在 的, 所 以是迷信。
师 说得真是有理有据 , 看来琦君是在给 同学宣
传 封建迷 信思想 年教 师课 堂教学大赛 中上《 云南的歌会》 一课 ,
在 整体感 知全文 的三个场景后 , 杨老 师抛 出了“ 你 觉得作者所写的这些有 ‘ 意思 ’ 吗? ” 这个 问题 。 绝 大 部 分学生都觉得有意思 , 可是也说不 出一个所 以然 来。 眼看课 堂就要 陷入僵局 , 这 时有 一个学 生 唱反 调: “ 我觉得没意思 。 ” 经验丰富 的杨老师沉着应对 ,
向, 可谓“ 柳暗花明又一村 ” 。
( 二) 将 错 就 错
学生引到文本 的正道上来 。 如《 春酒 》 教学 的片段 :
( 学生 自由朗读课文 )
师 作者写 了哪几种 家 乡风俗?
生 1 喝春酒 , 喝会酒。 生 2 还有迎神拜佛。
师 这是什 么时候 的风俗 ?
生 2 过年 时。

判断力 , 学生认知程度 的不 同会表现 为不 同的价值 取 向。 当出现“ 节外生枝 ” 情况 的时候 , 教 师千 万别 让 眼前 的“ 乱花” 迷住 了双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怎样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主持人(江西省万年县六零小学):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我眼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在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

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

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

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一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为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

虽然在此文中并没有对“课堂生成性资
源”做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

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