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政治备考方略之经济常识、哲学常识
201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1经济生活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011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知识点核心复习5
2011届高三政治复习背诵讲义《经济生活》1.生活与消费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发行规律: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解决方法: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指经济运行中的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的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解决方法: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信用卡的功能及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的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的便利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见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为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对金钱的看法: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都离不开金钱。
2011高考政治认识评价看法类解题的技巧
2011高考政治认识评价看法类解题的技巧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答题技巧,就政治教学中几道典型例题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角度谈谈此类题的解法。
一、主要设问方式: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x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一)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注意具体知识范围)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例1、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直接体现。
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②其原因有三:A、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B、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C、我国广大公民依法纳税、自觉纳税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③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切实保证,为国家职能行使奠定了物质基础。
(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
)2、如果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实质是什么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④“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应该怎么做?例2、2005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出现了一种偏向,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同地区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
2011年高考政治主干知识点归纳
2011年高考政治主干知识点归纳【北海五中 徐传斌 2010.9.12】一、经济常识主要考点知识(一)基础理论1、商品:(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货币: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物价:决定因素:价值。
影响因素:①供求 ②政策 ③消费心理 ④货币量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现象:物价上涨;实质:纸币贬值。
危害: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3、价值规律:(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作用:①调节作用 ②刺激作用 ③优胜劣汰作用4、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的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6、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什么、怎么样):(1)基本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基础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商品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我国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企业和经营者 产业和劳动者 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经济效益 经营者的地位和素质 三大产业划分、地位、作用、现状和出路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维护劳动者权利 制度保障:劳动合同、社会保障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分配制度、分配原则) 国民收入的分配(内容、原则) 国内市场(交易市场、交易原则) 国际市场(交易的内容、交易的形式、交易的作用、交易的原则 消费的内容影响消费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经济学常识体系(3)必要性:①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②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经济生活+经济学常识).
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经济学知识体系第一章劳动价值论一、商品—货币理论(一)商品:1、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任何物品都具有的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3、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有价值必是商品,是商品必有价值。
劳动产品中必有使用价值,交换产品中必有价值。
(4)在交易中,消费者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生产者的目的是获得价值。
3、赠品、转让土地等非等价交换或未转让所有权的物品不是商品。
版权、专利、商标、秘方、角色等知识产权类劳动产品在交换时称为“无形商品”。
(二)劳动二重性1、内容:(1)具体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4)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意义: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货币1、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发展阶段: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金属货币❼信用货币❼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不是货币。
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4、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为商品标价)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即商品的交换价值,叫做价格。
高中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知识点梳理一.经济学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消费的因素有: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3.理性消费的原则(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5.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正确的择业观:(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择业观;(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7.国家财政的作用:(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财政局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8.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中注重公平)1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1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1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4.怎样做到宏观调控: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2011届高三政治知识点总汇
2011届高三政治知识点总汇第一部分经济常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基本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3)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产生与发展(略)(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流通次数成反比。
3、价值规律(重点内容)(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加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略)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2011高考政治考前核心提示
2011高考政治考前核心提示写在前面的话:原创资料,辛苦生成,供柘木中学2011届文科考生使用,请勿外传或做其他用途。
如果本资料能给你提供一点参考,带来一点启发,收获一点分数将是笔者最大的欣慰。
一、做题前要通读试卷,统筹好三科作答,遵循由易到难、最大化得分的原则,难题可以大胆放弃,容易的一定要抓住。
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一定行。
二、试卷形式、结构将保持稳定,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部分的比重可能保持不变,依旧是35%、35%和30%。
选择题共有12题,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试题数量平均分配,并且绝大部分为规则类组合选择题(四选二)。
主观题部分可能还是“3+2”或“4+2”模式,即第38题综合题会考查3个或4个问题,涉及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第39题仍考查 2个问题。
三、选择题要遵循“依干求肢、不得引申”的原则,认真审查题目的主旨及设问,选择时首选排除法(绝对的、错误的、无关的、反向的、混淆因果的、需要添加或限制条件才能成立的、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主流价值不符合的、违背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等)要注意科学性、政治性、辩证性、主体性,首先排除你最能排除的,选择最确定应选的,不能确定的选项不妨用比较法、联想、类比、反方向思考等方式,也可代入检查看是否通顺、完整。
组合类只看不同的项以节约时间(如排除了①余下答案为②④和③④,此时只需比较②和③即可)。
选择题答案分布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如A项一般不会超过4个,连续同样的选项不会超过三个。
四、第24题一般会是计算题。
今年重点是商品价值量、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规律)、汇率、有关投资方式的收益计算。
注意政治里面的计算一般不是考你的数学计算能力,要增强排除干扰条件的能力。
五、哲学类主观题倾向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原理和方法论的考查,整体和部分、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等是重点。
那样的话,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就一定会在选择题中出现,可能会有一些陌生的词汇、观点要细致分析。
2011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高考重点提示
2011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咼考重点提示2011 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高考重点提示注为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重要程度为最高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2 、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一一扩大的物物交换一—一般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 、金属货币与纸币区别联系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
2011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提纲汇总
政治考前复习提纲易混易错观点辑录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对)3.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错)4.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5.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对)6.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
(错)1.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错)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错)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
(对)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错)5.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对)6.发展一定是质变,(对)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错)7.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对)8.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
(对)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错)10.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错)11.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
(对)1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对)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错)13.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
(对)14.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
(错)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错)16.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
(错)1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错)18.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错)19.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
(对)20.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
(错)21.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错)22.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促进)或延缓(阻碍)的作用。
(对)2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错)2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
2011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六、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解析:
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 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 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 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3、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策略(11.7)近几年政治学科试卷的特点:题型、题量稳中有变;选择题中组合型选择题增多趋势;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命题思路;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重大热点进行了关注;政治学科内部三学科比例较为合理,仍为经济学36分、哲学36分、政治学28分;政治试题阅读量和试卷长度较为合理。
政治学科试题特点:整体上以能力立意,尤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设问指向性明确;不回避热点;对热点问题的考查设计巧妙(切入点好);试题材料的选取非常讲究,特别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取材;注重对学生易错、易混知识的考查,注重细节;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三科比例恰当;试题和答案简明扼要,逻辑严谨。
(一)第一轮复习的思路:(2010.10.15至2011.1.15)(2011.2.24至2011.4.20)【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
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
这是我们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
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连队结成线,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
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也是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
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
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撑握的每一个知识点,使学生的基础能力过关。
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发现高考的单项选择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切入口小事实上也表现考察的内容也更多细小。
【主要方法】引用一个“例”字。
主要围绕知识点学习,是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应用高考题为例进行讲解。
【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
规范答案,讲究逻辑。
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陆续地讲解选择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优品课件之2011届高考政治课本知识点梳理
2011届高考政治课本知识点梳理2011届高考政治课本知识点梳理高中政治综合课复习资料(课本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思想政治一年级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和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国民经济3大产业,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税收与纳税人;我国银行和公民储蓄;商品服务市场,家庭消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
商品经济由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3种类型。
商品由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量就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有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是商品交换相机资方发展的产物。
货币需求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的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适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政治高考交流
立足校情,科学备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2011年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经验总结及启示镇原县孟坝中学杜文平2011年高考中,我校在生源条件相对较差,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文科综合取得了往届全县第一、应届全县第二的较好成绩。
下面我代表我校高三政治备课组,就我们在文科综合政治高考备考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研究考纲,把准高考脉搏;立足校情,做到有的放矢。
随着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命题趋向越来越强化能力立意,近几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呈现出的特点是立意科学,材料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发展的变迁、紧扣社会的脉搏,显示出多元、活泼、规范、科学的鲜明风格,以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正确认知。
试题往往以社会热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种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知识在课中,能力在课外”,知识跨度大,考查方式灵活多样,求变求新,试题难度稳中有升。
从学生角度来看,表现为同学们虽然花费了很大气力,却很难考出高分。
对农村中学而言,这种特点尤为明显。
对此,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提出“挖掘教材,摸透学情,与时俱进,探究创新”的备考策略,从高二会考结束后就开始对接高考。
1、我们认真解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和比例,在注重基础知识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同时与新课标相衔接,注意变化和删掉的内容,使高考备考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熟悉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构知识点。
瞄准考点,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即论述分析要言之成理,有利于得分,不可过度分析。
3、全面了解掌握学情,注重学法指导。
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知导,知识能力并重,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关于高考政治之经济和哲学的复习知识点
关于高考政治之经济和哲学的复习知识
点
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和哲学是考查重点
【摘要】为大家整理了高考政治复习,以便大家更好的复习查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备战高考。
第一,考生们一定要注重时政知识的复习,全卷中约有12分的时政题,比重也算比较大了。
第二,时政热点要密切关注,因为这次考试主要是考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尤其要关心和这三本书有关的热点新闻。
第三,注重基础,因为是面向全市的考试,整体难度不会太大。
在复习时,要结合每一本书的分值分布来考虑高一。
在高考中,经济和哲学一直是考试的大头,分值比重大,这次考试中经济和哲学仍然是重点。
第四,在答题中要注意规范性。
比如说,综合探究题一般是结合时政热点,答题中要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例如,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考生就要从经济常识、宏观调控,结合政府职能、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进行分析。
【总结】高考政治复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在高三阶段大家一定要多掌握一些备考知识,对大家会有帮助的。
2011年高考政治各课高考考得最多的主干知识
2011年高考政治各课高考考得最多的主干知识(建议高考前记忆一遍尤其是横线部分)一、经济:第一课:价格决定影响因素/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内容表现和实现第二课:市场作用与宏观调控/所有制/分配制度第三课:国企改革措施/企业信誉与形象,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第四课:农业措施/第三产业意义/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意义第五课:财政的含义与作用/税收的作用/国民收入构成与分配第六课:股票与投资/中国人民银行性质职能与银行业务作用第七课:生产与消费/市场交易原则与消费者权益/第八课: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及原因/南北发展不平衡与新殖民主义/经济全球化二、哲学:所有哲学原理都考。
1.唯物论: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选择题常考)/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看法不同及原因(选择题常考)/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2.辩证法:联系观点(保护环境生态固定用)/发展观点(选择题常考)/内外因关系/一分为二看问题矛盾双方的转化,分清主支流3.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科学理论的作用/认识需要发展4.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个人与社会关系三、政治:第一课:国家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本主义政体第二课: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与依法治国/公民权利义务与监督权/处理公民权利义务关系原则第三课:党的领导/多党合作制度与政协性质职能第四课:民族原则尤其是共同繁荣原则与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内容第五课:国家关系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内容/国际形势与发展问题2011年高考政治主干知识大串讲一、政府(国家)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常识》命题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常识》命题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011年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考点预测
2011年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考点预测经济学常识脉络:20世纪30年代前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在经济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
该学派崇尚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市场作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直接促成了西方国家主导经济思想向凯恩斯经济学的重大转型。
该学说主X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政府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开始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推崇。
该学说反对政府干预,主X恢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秩序,极力推行以私有化和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
目前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新自由主义的金融自由化主X是导致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主X国家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干预。
怎么认识:任何理论都是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为解决问题而产生〕对任何一种理论的评价,都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
1.对当时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有局限性。
2. 理论要发展,要前进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一、亚当.斯密理论贡献考点一:经济学的目的和财富的含义目的有二: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给国家提供充足的收入。
财富含义是指一国生产的所有产品。
考点二: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1、斯密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2、斯密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1〕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2〕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3〕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3、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1〕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存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2〕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政治备考方略之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措施类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企业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坚持科学发展观.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⑪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⑫科技: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⑬管理: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⑭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有利于对生产的作用;⑮效益:提高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⑯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冲破国际“绿色壁垒”;⑰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具体地说:▲劳动者角度: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律程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劳动者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
④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消费者角度:①增强权利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理性消费。
▲投资者角度: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
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
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
▲纳税人角度: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
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1.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国家政策:(联系社会热点的答案要点):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⑦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⑨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⑩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
(12)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描述国内经济意义:第一,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
具体来看,▲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
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答案的关键词有:A.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B.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D.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E.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F.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G.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H. 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 A.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等;B.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C.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D.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依据类:为什么”、“依据”、“原因”主体企业: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具有高质量,才能实现其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地位平等,实行等价交换;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
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平等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
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9、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主体国家: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②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③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④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实行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发展,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基本方法:统筹兼顾. ⑤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2, (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主体个体:(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⑪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⑫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⑬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⑭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⑮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哲学部分辨证唯物主义部分(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