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评课稿2篇

《爱莲说》评课稿2篇
《爱莲说》评课稿2篇

《爱莲说》评课稿2篇

Course evaluation draft of "love lotus"

《爱莲说》评课稿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爱莲说》评课稿

2、篇章2:《爱莲说》评课稿

篇章1:《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

语文组宋佳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观孟凡杰老师教《爱莲说》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

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听了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孟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

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解决字、词、句。

孟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

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

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

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在这一阶段,孟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

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三阶段:品读探究,正确评价。这里有“个人思考”“集

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教师设计几个

关键的问题:

(1、翻译句子。

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

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

评价。

第四阶段:齐读课文、小组讨论释疑。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作者为何“独爱莲”?

2、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孟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谈收获,齐

读结束。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

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

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孟老师让学

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

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

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

和创新。孟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

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篇章2:《爱莲说》评课稿【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语文组宋佳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观孟凡杰老师

教《爱莲说》《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

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

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

弃。听了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

孟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

创新阅读的习惯。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

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

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着

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

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

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

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孟老师贯穿在

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孟老师既把阅读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

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

的安排:

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

解决字、词、句。孟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

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

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

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

力略强的一员。在这一阶段,孟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

和借鉴。

第三阶段:品读探究,正确评价。这里有“个人思考”“集

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教师设计几个

关键的问题:

(1、翻译句子。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

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

评价。第四阶段:齐读课文、小组讨论释疑。在这一阶段学生提

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作者为何“独爱莲”?

2、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孟老师

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第五阶段:学习托物

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谈收获,齐读结束。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培训资料

《爱莲说》 译文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理解性默写: 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答: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逐名利,贪慕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答: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主题 作者赞美了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表达了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爱莲说》对比阅读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

《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 听课地点:十三中初二某班 听课时间:10月20日下午第一节 授课老师:钟欣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钟老师的《爱莲说》的教学根据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合作,求解过程;发展迁移,效果评价。制作课件,插入了音画动画的古文朗诵,美伦美奂。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猜谜语,回忆有关“莲”的诗句。 第二阶段:欣赏多媒体朗读。 第三阶段:学生齐读全文。 老师采用学生创设情境欣赏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第四阶段: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求解,自主合作学习。这里有“确定目标”“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练习检测”等几种方式。学习小组通过设计问题,解除疑惑(1、翻译句子。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重点字词句翻译(有答案)

第十六课《古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 ..()。无丝. ()竹.()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翻译下列语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云:“何陋之有?”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老师出山之

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甲文】《陋室铭》【乙文】《爱莲说》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⑴惟吾德馨:__________ ⑵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 ⑶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 ⑷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 11.翻译句子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13.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爱莲说》 译文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理解性默写: 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 执教教师:评课教师: 黎老师的《爱莲说》教学有两大亮点:一是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也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这节课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点。二是本节课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取品味。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黎老师把阅读作了四个阶段的安排:第一阶段:回忆有关“莲”的诗句。第二阶段:欣赏多媒体朗读,制作课件,插入了音画动画的朗诵,美轮美奂。第三阶段:学生齐读全文,自读课文,翻译句子,反复读,细细品味。第四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学生谈感悟。 下面就这堂课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的教法比较多样,过程安排紧凑,教师的备课是花了功夫的,设计上也有自己的思考。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分课堂导入、作者介绍、文体介绍、朗读课文、字词疏通、思考研讨几个板块,整个过程层次清晰。这样一来,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也学得自然,并能心中有数。从内容的角度讲,由对课文的整体了解,整体疏通到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以及课文的写法,步步紧扣,有感性到理性,也符合学生的接受习惯。从完整性讲,课堂教学比较完整,各方面都能面面俱到。 2.教师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堂课上,学生也学得相当好。老师精神饱满,激情满怀,教学语言自然亲切,与学生的距离拉得较近,学生乐意听,乐意读,也乐于讨论。 3.这篇课文短小精悍,难度不大,教师采用接龙的形式,让学生正音、字词疏通、翻译课文。在这过程中,一人一句翻译降低了难度,小组讨论思考、练习,目标明确。也注意让学生自己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难问题。教师适当地点拨,使译文更趋与完整,落实基础,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由于课堂安排容量比较大,内容完整,所以课时显得比较紧张。若在讲写法“托物言志”时再深入些,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学生的参与课堂,相信这堂课会上得更好。 5.学生读课文最好以多种方式去阅读,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自我的机会。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那么自然就是高课堂、有效课堂了。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鸿儒 ..()4、金经() 5、白丁 ..()..()6、丝竹 7、调素琴 ..()...()()8、案牍 9、劳形 ..()()10、甚蕃.() 11、淤泥 ..()12、不染.()13、濯.() 14、清涟 ..()..()15、妖.()16、亭亭 17、植.()18、亵玩 ..() ..()()19、隐逸 20、君子 ..() 二、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 2、问今是何世()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斯是陋室()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是进亦忧()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马也() 之无丝竹之乱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无案牍之劳形() 花之隐逸者也()3、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丝竹 花之君子者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香远益清() 而濯清涟而不妖()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6、可以调素琴() 7、何陋之有()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何 可爱甚蕃()同予者何人() 8、香远益清()9、晋陶渊明独爱菊() 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篇目是《爱莲说》,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课。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2、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1?、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2?、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二)学情分析: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一是“疏解文意”,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声情并茂。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三)教法学法 1、关于教法的分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尽可能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多媒体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化难为易。 2、关于学法的指导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唐) 二、作者、背景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hén鸿儒hóng rú案牍dú西蜀 shǔ铭míng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测试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5)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8)帘青。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12)素琴(13),阅金经(14)。无丝竹(15)之乱(16)耳,无案牍(17)之劳形(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字词 (1)名:(2)灵:(3)斯: (4)惟: (5)吾:(6)馨: (7)上: (8)入: (9)鸿: (10)儒:(11)白丁: (12)调: (13)素琴: (14)金经:(15)丝竹: (16)乱:(17)案牍: (18)劳形:劳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特点)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请再从上文找出2组这样的句子① ② (4)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5)《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引出主旨。“”立意贯穿(统领)全篇。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6)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7)《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8)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9)《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

评课稿《爱莲说》说课讲解

《爱莲说》评课稿 语文组 9月3日下午第七节课,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杨老师执教的《爱莲说》一课。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条理清晰,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下面就我组对这一节课的评议做一汇报。 1、杨老师引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诗句导入,引人入胜,将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 2、出示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学习的过程有的放矢。 3、对基础知识教学扎实。介绍作者,解题说明什么是“说”以及对生字词的教学都扎实而有效果。 4、在完成美读这一环节,方法多样灵活,对学生朗读适时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及在坐的老师都无不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5、赏析荷花的品质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杨老师能化难为易,出示“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赏析角度技巧”“莲花与众不同的特点”几个问题,使学生对文意有了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6、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

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7、杨老师真正做到了师生平等,她对学生回答问题说“谢谢”“谢谢你”等,她的课堂是轻松的,她的课堂愉快的。 然而教学时一门缺憾的艺术,略感不足的是: 1、杨老师的板书设计过于繁琐复杂,板书只要书写本节课最重要的几个字和词就可以了,而且书写字迹过小。 2、在讲解课文之前,学生读的有点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讲解之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基础上理解。 3、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一些口头禅,比如:“好吧”,听你的原意好像“本环节大家表现不错,我们进入下一环节”,但“好吧”意思感觉很勉强。如果换作“好”或者“好的”等词语,会使人感觉我们的表现不错,还能使人觉得课堂干脆利落。 总之,杨老师教态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他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在40分钟时间里,教学容量适当、学生积极思考、气氛活跃,短时高效,顺利完成预定目标,是一节成功的高效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 短文两篇 教学要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乙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第一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②案牍 ..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④惟吾德馨.() ⑤亭亭 ..净植()⑥宜.乎众矣() ⑦斯.是陋室()⑧无丝竹 ..之乱耳()⑨不蔓不枝.() ⑩陶后鲜.有闻()⑾可爱者甚蕃.()⑿花之君子 ..者也()⒀濯.清涟而不妖()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简要说说真正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5、甲乙两文从立意方式看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但又有所不同。乙文是通过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甲文则以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只写“陋室”。 6、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集、、于一体。 7、虚词的用法: (1)“之”的用法: A组: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析:用于主谓间,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B组:①何陋之.有析: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C组: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花之.隐逸者也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④牡丹之.爱析:相当于“的”,定语标志。 D组:渔人甚异之.析:相当于“他(她、它)”(这里指桃林奇景) (2)“而”的用法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析: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但是”“可是”“却” ③温故而知新。析: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8、甲乙两文都运用的写法,甲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乙文则以莲花自况,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和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9、两文在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陋室铭》借陋室传达自已讲究道德修养的思想,《爱莲说》借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情操。 10、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11、从句式上看,都骈散结合。《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富于变化;《陋室铭》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 第二组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惟.吾德馨()(2)亭亭净植.()(3)无案牍之劳形.()(4)濯清涟而不妖.()2、选择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语文课文《爱莲说》评课稿

语文课文《爱莲说》评课稿 语文课文《爱莲说》评课稿 语文课文《爱莲说》评课稿 听课地点:十三中初二某班 听课时间:10月20日下午第一节 授课老师:钟欣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钟老师的《爱莲说》的教学根据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合作,求解过程;发展迁移,效果评价。制作课件,插入了音画动画的古文朗诵,美伦美奂。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猜谜语,回忆有关“莲”的诗句。 第二阶段:欣赏多媒体朗读。 第三阶段:学生齐读全文。

老师采用学生创设情境欣赏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第四阶段: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求解,自主合作学习。这里有“确定目标”“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练习检测”等几种方式。学习小组通过设计问题,解除疑惑(1、翻译句子。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作者为何“独爱莲”? 2、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孟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学习写法,写一句话。 我喜欢的植物是——,因为——.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 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钟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钟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陋室铭和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

陋室铭和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文】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 中,划线词语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小题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 分,每小题 2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 分) (1)《陋室铭 》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 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 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 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 1】D 【小题 1】 (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 1】(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 1】B 解析【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加点词意思、 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D 项中两个益的意思都是更加。 选项 A 中, 有仙则名 的 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说出;选项 B 中宜乎众矣 的宜的意思为 应当, 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为方法; 选项 C 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的意思为唯独, 无独有偶的意思为仅仅。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 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 漏。 注意重要实词、 虚词, 看清语法现象, 如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等; 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 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 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 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 含的内容, 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 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移, 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 修辞的句子, 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 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 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 正无误写。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独、之、而、染、乱、劳等重点字的意思,还 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1)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 环境之清幽宁静, 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 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 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 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 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 之有。 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 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