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座右铭:座右铭一般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
用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
预习情况 检测 xīn 惟吾德馨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溢清
高洁
质朴 正直 声名远扬 志洁行廉 清高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 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 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 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 风的鄙弃。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 为,菊, 是花中的 隐士;牡 丹 ,是花中的富 贵人;莲,是花 中的君子。
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
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者也。
yī叹词
噫!菊之爱,
Xiǎn 少,难得
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ຫໍສະໝຸດ 唉!喜爱菊花 的,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样, 还有什么人呢?喜 爱牡丹的人,当然 很多了。
合作探究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出“陋室”主人交往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淡雅的句子是: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以古贤自喻,反问点题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013108)
君子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独立高洁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室的 描写中表达出来。
2.对偶。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你懂这些花语吗?
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
美 丽 纯 洁 的 爱 情
莲花的花语 是什么?
爱莲说
周敦颐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托物言志” 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 生观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 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 反问句。一方面 照应上文“予独 爱莲”,另一方 面也透露出对人 生世事的感叹, 慨叹当时与作者 志同道合的人少, 能做到品行高洁 的人少。
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爱莲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认为
表判断、是……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对于菊花的喜爱 少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听说
和我相同的有什么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该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刘禹锡
自学检测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朗读欣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的名篇,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风格各异。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则是宋代文人周敦颐的作品,文章以莲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2.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来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而《爱莲说》则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美丽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3.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习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4.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品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陋室铭刘禹锡出名有灵性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会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性。
这这只高尚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与我)谈笑的有博学的人,没有学问的人弹不加装饰的琴佛经(与我)来往的没有不识字的人。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奏乐声公文使┄┄劳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过多)的公文使身形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有?”“之”字提宾,不译。
(好比)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周敦颐1晋陶渊明独爱菊。
多水中、陆地上草和树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李唐从唐朝取独,不译。
从唐朝以来,人们多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它)出自淤泥来却不沾染(污秽),洗涤清水生枝蔓长枝节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通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加耸立的样子立亲近而不庄重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可玩弄(它)。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隐士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叹词,唉。
少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少有听闻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 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 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 “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 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背景链接
结构梳理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陋 室 铭
居室环境
具体描述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乐在其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总结全文 诸葛庐 何陋之有
子云亭
爱莲说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少。
应当。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原因。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显得清芬)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 “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洗。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陋室铭①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⑦之乱耳,无案牍⑧之劳形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0。
孔子云:何陋之有1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2。
晋陶渊明独爱菊13。
自李唐14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15而不染16,濯清涟而不妖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④焉⑤。
予谓菊,花之隐逸⑥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⑧者也。
噫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选自《全唐文》卷六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③〔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⑤〔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⑥〔金经〕指佛经。
⑦〔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⑧〔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⑨〔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课件
周敦颐
欣赏莲花
• 上量
• 古汉语常识:
• 作者及文体简介
•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 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 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 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 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 小结:
• 《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 这正是作者的心志写照,是作者理想 的寄托。
• 作业:
•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 求,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花,用一两百字加 以描述。
异曲同工 托物言志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思想内 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三个 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 跟我一样的还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 爱
• 宜乎众矣。
• 当然人数就多了。
莲的象征意义
• 出淤泥而不染
• 君子的庄重、朴质,不哗 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 濯清涟而不妖
• 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 苟,豁达大度
• 中通外直,不蔓 • 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 君子美好的资质。 •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
•
翻译课文
•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 世人盛爱牡丹。
• 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⑥。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⑦。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⑧。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课件(共82张ppt)
他为“诗豪”。
知人论世
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
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把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
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
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
草庐,西蜀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探究主旨
默读课文,勾画描写陋室的语句,批
注出陋室的特点,并思考以下问题。
dú
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简陋的屋子。
陋室铭
出名,有名。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
为一种文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神异。
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文辞精炼、
押韵,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 ,
与格言颇相似;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
戒之意。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wú
xīn tái
rú
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tiáo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lián) 噫( yī ) 隐逸( yì )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蔓延到 映入
白丁。
指佛经
使„„劳累 使„„受到扰乱 指官府文书
调弄,这里指弹(琴)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说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体知识 “铭”的文体特点
铭,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
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是刘禹锡
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铭文。语言的特色:押韵、
简约、开阔、优美。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 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 词、句标注出来。
2.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淤泥( yū )
蔓( wàn ) 颐( yí )
濯( zhuó)
亵玩( xiâ ) 鲜有闻(xiǎn)
爱莲说
助词,的 值得
多 从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七下语文短文两篇是《陋室铭》和《爱莲说》,原文如下:《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板书: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山 水 喻 陋室
环境清幽(景)
主旨
陋 室 铭
陋室不陋
安 贫 乐 道
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高 洁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伟 岸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室 的描写中表达出来。 2.对偶。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借物抒情与托物言志
• 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通过对客观 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托 物言志是通过描写特定的物来表明心迹, 以及人生的态度。借景抒情的“景”指 的是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指的 是客观事物,此“物”非“景”,咏物 不是写景。 • 由此看来,《陋室铭》用的是托物言志 手法,表达作者孤高傲岸、安贫乐道的 志趣。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பைடு நூலகம்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层次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而在身 居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2.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映衬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背景资料 分析理解 欣赏朗读 反馈 作业 返回
再见
练习反馈
一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 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3、那麽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
都能对号入座。只是语言繁琐,不凝练。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1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识目标: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台阶》:十分口语化。
原因: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习惯不同。
三、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写一遍,并且背过。
2、把自己的墓志铭整理在本子上。
课后记:虽然这是一篇描写信客的文章,大家都没有接触过信客。但是学生在理解起来还是不困难的。可是,有个别的地方还需要老师话语上的精彩引导
《老王》又一篇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十四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安排一课时。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麽职业是过去有而现在已逐渐消失了的?为什麽?(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或者他们已经落伍了。)那麽,我么今天要讲的《信客》,也正是这样一种职业。大家就来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麽的?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我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的繁星。望着星空,我常常自问天上是否有吴刚、嫦娥?宇宙到底有多深、多广?现在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吧!我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受到许多启示的!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2)、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3)、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4)、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麽?)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学生基本上能说个差不多。但有时专业语言运用的还是不好。口头语比较多一些。)
9、请写出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这道题开放性很强。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
现摘抄几则如下:
马茜茜: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某某。
王彬: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徐云龙:村中之翼。
嵇姗姗:您的功劳是为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于刚:尊敬的校长,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致敬。
杨一帆: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一人只为,仁义热心。。光芒四射,蜡烛已尽。
10、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信客》: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
《背影》:朴素平实。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
作用。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就不读了,提前让大家回去预习了。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麽的?这行职业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