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引言概述: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其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风雨,但也充满着希望和信念。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演变、现状和前景等五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的发展简史进行概述。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
1.1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崛起
1.2 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
1.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
2.1 俄国十月革命
2.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3 东欧剧变
三、社会主义的演变
3.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四、社会主义的现状
4.1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4.2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4.3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
五、社会主义的前景
5.1 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挑战
5.2 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5.3 社会主义的未来探索
结语: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的过程,虽然曾经经历过挫折和困难,但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前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社会主义将继续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和可持续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考点专题(9)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

考点专题(9)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

考点专题(9)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浙江蒋煜重点难点突破1.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认识科学共产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对其创立、发展到实践的过程的认识在:第一,科学共产主义创立的时代条件即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的吸取。

第二,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

要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长期努力奋斗,由六月起义到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最终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理想变成了现实。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出现和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进步性。

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

2.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规律性认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直到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由一国独立革命,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再到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这样的发展趋势。

专题高考趋向本专题在高考中年年涉及,2007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三项主张的主旨和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马克思主义产生与英、法、德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和巴黎公社等。

从考查的角度看,民族解放运动史主要考查某一国家或地区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原因或考查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及原因。

由此看来,复习民族解放运动史,首先应侧重于理清线索,注重把民族解放运动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明确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二,注意联系社会热点,寻找与地理、政治学科的交汇点。

第三,应注意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

第四,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如对殖民主义侵略影响的双重性认识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所占分值明显增多,主要涉及了苏联(俄)农业政策的调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

复习过程中,首先要理清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曲折发展的历程,重点掌握各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全面地评价社会主义运动;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常规武器力量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战略核武器
依据材料概括苏联经济出现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
莫斯科的新老板,戈 尔巴乔夫。年轻、温
和且令人敬畏。
改革措施 加速经济改革;1988年,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 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
主要围绕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的博弈,前期,戈尔巴乔 夫仍然延续着斯大林体制的路线,采取以计划为主的经济 模式,而在后期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开 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 同 点
学习 苏联
中国
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大跃进
结合本国国情
走俄国的路
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
改革 开放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取得 辉煌 成就
一五 三大 进行社会 计划 改造 主义探索
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要结 合实际,要尊重客观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
由于勃列日涅夫代表的保守势力占据了苏联政治的主导地位,改革倾向受 到压制,… …主张改革的思潮成为批判的对象。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改革结果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 这样的场面:一边是加加林 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 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 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 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 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 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 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 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 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 能够提供。

论述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

论述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

论述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的500年历程
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从古典政治经济学
家穆勒、斯密和费希特的著作到18世纪末的苏格拉底、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著作,表明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走向。

他们的理论推动了19
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使人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丰富思想。

19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至今尚未停歇,苏联变革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最深层改革,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全面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突出的是中国,在执行《论共产主义》的基础上,1949年10月1日,中国宣布建立了新中国,从而正式成立了新中国,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全面发展。

从那以后,社会主义国家便开始经历了持续发展的时期,产生了许多变化,如苏联社会主义的转型,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和解型社会主义的发展。

今天,社会主义在全球各国得以发展,并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委内瑞拉社会主义等。

社会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和民主自由制度的信心,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成为当今世界上不可替代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社会主义发展的500年间,丰富了人类的政治经济思想,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社会经济系统,推动了对社会不公和社会本质的认知。


们的认识和思想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也因此得以发展,希望今后社会主义也能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社会大融合迈出坚实的一步。

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概括:
1.起源和早期理论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
想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伊尔·班约和罗伯特·欧文是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现代社会主义的正式出现。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提出了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2.革命与建设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后半叶):社会主义的
实践始于俄国的十月革命。

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决定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在苏联的带领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如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等,并且影响了整个东欧地区。

这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建设。

3.全球影响与多样化(20世纪后半叶至今):20世纪后半叶,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多样化和复杂化阶段。

一方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政治、经济上的转型和改革,加强市场经济元素并与资本主义世界更加接轨。

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进行探索,如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

此外,一些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因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其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期待在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寻求社会公正、资源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理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阶段和方向。

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压迫,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

面对这种局面,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中国社会的革命变革。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呼喊着民主与自由的口号。

在这一时期,新思想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迅速推动了中国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社会分配不公等。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中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和基石,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了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

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巨大力量。

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华民族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紧密相连。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奋斗,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需要社会主义的指引和支撑。

中华民族与社会主义共同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也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社会主义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历程和挫折原因,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难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为案例,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史料:关于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发展与挫折的相关史料。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發展与挫折。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基 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
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概念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三条主线

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三条主线

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三条主线摘要:社会主义是作为取代资本主义而提出来的社会理想。

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为标志,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漫长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探究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的产生、演变、发展历史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从一国到多国的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探寻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新思路的三条主线。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史;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K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9-0012-03(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637009)张莎张思军∗∗∗第41卷第9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9月Vol.41No.9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Sep .2021收稿日期:2021-03-01作者简介:张莎(1995-),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张思军(1973-),男,四川达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伦理。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英才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政治伦理思想论纲”(17YC582)。

社会主义发展史,不仅是理论的发展史,也是实践的发展史。

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主义发展史呈现出三条主线:一是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三是社会主义运动走过了从一国到多国的进程。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三条主线,对于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其科学性。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标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发展瀚段
◎肖本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 的伟大创举。在我 国改 革 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 历 了逐步创立、进一步完善基础性作 用和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内在 统一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个发展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环 球 市 场 信 息 导 报
投稿热线 : 4 0 0 . 01 6 . 9 5 8 6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是 由改革解放 作为社会生产力主体 的人 的劳动 力为标 志划分的 。改革把生产力的主体从 “ 一大二公” 的错 误 观念的束缚下解放 出来 ,也就需要创立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制 ;改革切 实把 经济社会真正转入 以人为本 的发展轨道 实现 又好 又快的科学发展 , 也就要 求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 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作用 ;全面深化 改革把 建设和发展 以人 为核心的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社会作 为 目标 ,实现市场与政府 的 内 在 统一,也就要把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市场起 基础性 作用修 改为市场在 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 用,使 市场能够 为 增 强 国 家 治 理体 系和 治理 能 力现 代 化 创 造 条 件 。
无 产 阶 级革 命 的 胜利 ,剥 夺 剥夺 者 的 生产 资 料 ,由国 家代 表 社会 占有 ,实行国有国营。当年苏联法学家就指出过 ,这解决 的 只是所有权 的问题 ,还有体制问题没有解决。不从体制上解决国 家 、集 体 和 个人 三 者 之 间 的关 系 ,社 会 主 义就 不 能 发展 ,相 反社 会主义还可能倒退以至社会主义国家解体 。应该说 ,中国的改革 就是为 了解决这个困扰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问题 。 我国的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人民创造 的解决 国家 、 集体和个人三者 之间关系的好形式,因而也就 能够调动三个方面 实现市场和政府有机统一并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 的 积极 性 。 从而 拉 开 了中 国改 革 的序 幕 ,我们 党 很 快就 把 改 革 由 农村推广到全国。经过五年多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主 用 阶段 体劳动力 , 发展 了社会生产 力, 促进 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 , 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发展 的新阶段 之后 ,把建设和发展 以人为 必然也会体现在商品流通领域。1 9 8 4年党的十二届三 中全会就通 核 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社会作 为 目标。实现市场与政府 关系的 过了 “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 有机 统 一 的 问题 也 就 提 出来 了。 习近 平 总 书记 告 诉 我们 :党 的十 济是 “ 公 有 制基 础 上 的有 计 划 的商 品经 济” 。 八届三 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 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集中统一 , 计划经济 , 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 ,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 ,“ 决 理所当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根基 ,剥 定性作用”和 “ 基础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 削和压迫无产者 ,铁证如山。解决计划与市场姓 “ 社”姓 “ 资”的 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二 问题 也 就成 了大 难题 ,不 仅 需 要解 放 思 想 、拨 乱 反正 ,而 且还 必 者 是 有机 统 一 的 ,不 是 相互 否 定 的 ,不能 把 二者 割 裂 开 来 、对 立 须 通 过 改革 解 放 生产 力主 体 劳动 力 、 发展 社 会 主 义经 济 的 实践 予 起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而市 以证 明。 1 9 9 2年邓 小 平 提 出 “ 社 会 主 义也 可 以搞 市 场经 济 ” ;同 场 的 灵魂 是 人 的劳 动 力 ,市 场 与 政府 二者 之 间 存在 着 必 然 的 内在 年江泽民同志明确表示使用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提法。 联系。 1 9 9 3年的党的十四届三 中全会通过的 “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 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既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 ,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代化程度又体现市场主体发展 的实际水平。资本主义市场决定性 济体制的重大转折点 , 实现了把市场经济体 制融入国家基本制度。 因素 , 是社会使农民成为无产者即逐渐把人的劳动 力变成商品。 社 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 1 9 9 9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 , 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虽然一方面作为商品,但是另一方面 ,劳动 个体 私 营经 济 的 地位 从 公 有 制 经济 的 “ 补 充” 上 升 为 “ 重 要 组成 力 的主体在法律上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在现实性上又是市场经济 部 分” 。应 该说 ,随 着我 国经 济体 制 改 革 的深 入发 展 ,已经 初 步 建 的主体 ,劳动力的主体通过改革逐渐解放成为生产 资料在现实上 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主人 ,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也就能够在 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作用阶段 性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 ,提 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我 国经 济 体 制 改革 ,开辟 了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 道 路 ,开 创 了 作 用 ,其 实就 是 贯彻 了问 题 导 向。 只 有通 过 全 面 深 化改 革 ,进 一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必然要求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步解放作为社会生产 力主体的人 的劳动力 ,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 度。这就要求不仅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且 必须完 决 定 性作 用 才 能逐 步 实 现。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质上是市场主体在 资源配 适应 中国 经济 体 制 改革 宏 观发 展 形势 的要 求。 置中的决定作用。人的劳动力不仅是资源的核心 ,而且也是资源 2 0 0 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 中共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 的 灵魂 。 只 有调 动 了 人 的积 极 性去 激 发 劳动 力 的潜 能 ,配 置 的资 主 义市 场 经 济体 制若 干 问题 的决 定” , 为 了实现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源 才能 发 挥 其更 大 的 效能 。 正 如 习近 平 同 志指 出的 ,我 国社 会 主 体 制 完善 ,采取 了一 系列 改革 措 施 ,鼓 励 非 公 有制 经 济 发展 ,进 义市 场 经 济体 制 不 断 发展 ,仍 然 存在 不 少 束缚 市 场 主体 活 力 、 阻 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 发挥市场 的基础性作用 ,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市 市场主体在市场配置资源 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有待改革的 场主体建设。我们党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化经济体 全 面深 化 。 市场 体 系既是 发 展 的 结果 ,又 是 发展 条 件 。 只 有 紧紧 制改革的 目标 ;把以人为本作 为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不仅要 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 ,以解放和发展以劳动 求把经济 社会真正转入 以人为本的轨道 实现又好 又快的科学发 力为主体的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 强大牵引 ,不断调整生产 关系 展 ,而且还要把人作 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创造社会价值 适应生产力发展 ,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巩固 ,社会主 的真正主体。 以人为本不仅 会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 , 而 义 商 品经 济 的市 场 主体 ,不 管 是 企业 还 是 个人 ,也 就 能 够越 来 越 且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保人作为社会价值创造 主体 充 分地 发 挥 市场 在 资 源 配置 中的 决定 性 作 用 ,为政 府 在 国 家治 理 的地位。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根本条件。 体 系和 治 理 能 力现 代 化 上 发挥 更 好 的作 用 创造 条件 。 因此 习 近平 充分 发挥 市 场 在 资 源配 置 上 的基 础 性作 用 还 涉 及生 产 的 物质 同志指 出,我们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 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 ,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

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邯郸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高一思想政治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

这些考古发现正在逐步还原更加全面、真实、鲜活的商代文明。

下列描述符合商代文明状况的是()①氏族长靠风俗习惯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②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④有一部分人摆脱了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思想。

从那时至今社会主义历经了500多年的发展历史。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的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③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①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②在不同时期担负起不同的时代任务,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③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④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956年,中国航天从零起步。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展示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伟大成就。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殖 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 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 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
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各地 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背景: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许 多社会主义国家开始面临内外交困的紧张局面。 内部经济建设跟不上去,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外部收到苏联的强制压迫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封 锁,社会各种矛盾开始激化。
事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世 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 。
1948年,朝鲜人民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建 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8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1961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 在美洲建立了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 巴共和国。
三、21世纪社会主义的现状
1、21世纪社会主义阵 营的现状 2、21世纪社会主义政 党的现状
发展中国家力量较大的共产党还有南美的巴西 共产党、智利共产党等等。
展望未来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主义是必 然的趋势,我们要坚持努力,为最终实 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谢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进行全面盘点。

一、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15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

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一些思想家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来取代已经过时的封建制度。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如法国的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

这些思想家提出了许多理想化的社会方案,但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与低谷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阶级队伍逐渐壮大,社会主义运动也进入了高潮时期。

各国工人阶级纷纷组织起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斗争和革命运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等,社会主义运动一度陷入了低谷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

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

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指社会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概述: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主张通过道德和宗教的力量来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实现的。

在他们的理论中,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阶段。

3.社会主义的实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如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

这些实践推动了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社会主义的全球化(20世纪中期至今):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主义逐渐被纳入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也得到了新的实践和探索。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实践和全球化等阶段,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倾注历史智慧和国家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国国情,在历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诞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充满激情和热血。

一、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发出“建设社会主义”号召,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持续发展特色社会主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他提出,“千年大计,就是把我们的社会主义搞得更好,并以此赢得世界尊重。

”这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0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生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2年,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中国发展的
方向,强调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内部积极性、外部开放性的平衡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这一历史性的节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见证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伟大创造,也实现了中国梦的精彩。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会成为中国人民久久不衰的追求。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革命的背景、列宁的条件、革命的进程和结果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社会主义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历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对于革命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十月革命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十月革命的进程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十月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2.难点: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十月革命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收集与十月革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十月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十月革命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讲解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革命的历史脉络。

3.操练(15分钟)针对十月革命的进程和意义,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列宁为什么选择在十月发动革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同期的速度都快,仅次于日
本。到1980年,苏联的石油、钢、生铁、化肥等20
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国民收入在1965年相当于美国的59%,十年后的 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在这段时间里,苏联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
高了80%,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 加到了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 90%,拥有电冰箱的家庭从10%上升到99%,还有 10%的家庭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
1、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 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 ①发动垦荒运动 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政治 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钱其琛 答 《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内因
原因
外因
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 制于苏联; 内部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社 会矛盾日益尖锐。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 治多元化;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战略。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 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结 果失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 叶利钦控制了全局,加速了苏联 解体。
1978 11000 4500
❶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跛脚的巨人
食品短缺,群众排除等待购买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2023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和答案

2023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和答案

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真题1. 典籍承载中华文脉,思想塑造轴心文明。

下图所示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一位教育家的思想。

这位教育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 泱泱巴蜀,巍巍天府。

以下是部分先贤治蜀的事迹,将其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序号人物朝代官职政绩①李冰秦国蜀郡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此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②文翁西汉蜀郡太守创办郡学石室,发展教育,自此“蜀学比于齐鲁”③诸葛亮蜀汉丞相励精图治,注重农桑,鞠躬尽瘁,公忠体国④范成大南宋四川置制使表彰名士,善于教化,政绩斐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①④②③D. ④③②①3. 以下是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描述某时期的关键词:“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4. 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明清社会文化繁荣B. 科举考试快速发展C. 南方政局更加稳定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5.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明清时期的“一代之文学”是( )A. 杂剧B. 散文C. 小说D. 戏曲6.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

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中国历史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世界历史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A. 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B. 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C. 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D.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7.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飞跃。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从此,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3、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

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5、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其原因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首先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最后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和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7、马克思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阶级基础,即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