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学概要

合集下载

乡土地理高考知识点

乡土地理高考知识点

乡土地理高考知识点乡土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上各个地方的特点、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乡土地理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乡土地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全球各地的差异。

接下来,我将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方面,分别阐述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乡土地理的人文地理方面。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分布、活动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乡土地理中,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口、聚居地和农业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是一个地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乡土地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的特点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

在乡土地理中,我们需了解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和人口结构等概念。

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种分布特点与地理环境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聚居地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乡土地理中,要了解聚居地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聚居地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社会资源集中的地方,而乡村则以农业为主导,人口和经济活动较为分散。

各地区的聚居地分布呈现出多样性,例如,我国的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在发展水平上有明显差异,以及山区、草原和沿海地区等地的乡村特点也各不相同。

农业是乡土地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之一。

在乡土地理中,我们需要知道各地的农业类型和特点。

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类。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农业特点的不同,例如,北方地区相对适宜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南方地区则更适宜发展水稻、茶叶等作物。

此外,乡土地理还需要了解农田资源的分布情况、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发展的问题等。

除了人文地理,乡土地理中还包括了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地貌和气候等自然要素对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中考地理第十四章乡土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点复习

中考地理第十四章乡土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点复习

中考地理第十四章乡土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点复习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乡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经济产业等方面的知识。

乡土地理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还可以增加我们对乡村文化的认识。

以下是中考地理第十四章乡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复习。

一、乡村地理环境1.地貌特点:乡村地区的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等,具有较为平坦或起伏的地势。

2.气候特点:乡村地区的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性气候两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重要影响。

3.水资源:乡村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十分重要,主要有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二、乡村经济产业1.农业:乡村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其中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蔬菜水果种植等;养殖业主要包括家禽养殖、畜牧养殖等。

2.农业机械化: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实现机械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益,减轻了劳动强度。

3.农村工业: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些农村工业,以食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乡村旅游: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

三、乡村人文景观1.传统建筑:乡村地区保留了很多传统建筑,如四合院、土楼等,这些建筑代表了乡村人文历史和文化。

2.乡土文化:乡村地区有着独特的乡土文化,包括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3.小城镇:乡村地区的小城镇是农村地区的行政中心和商贸服务中心,对农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设施。

4.乡村生活:乡村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简朴,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保持了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

四、乡村发展与问题1.乡村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乡村的面貌和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2.乡村问题:尽管乡村地区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村环境污染等。

乡土中国必考知识点

乡土中国必考知识点

乡土中国必考知识点乡土中国是指中国乡村地区的土地和居民的生活、文化等特点。

作为一门学科,乡土中国的必考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和边界:乡土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城市地区的边界。

2.自然地理环境:乡土中国的气候、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

3.农业地域条件:乡村地区的耕地数量、土壤质量、水源状况,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农业生产:1.农业发展历程:乡土中国的农业发展历史,如农业的起源、演化和现状。

2.农作物和养殖业:常见的农作物和养殖业种类,以及各地区的特色农产品。

3.农业技术和农田经营:乡村地区的农业技术和农田经营方式,如种植技术、灌溉方法、农机使用等。

三、乡村社会和文化:1.乡村社会组织:乡村地区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村委会、农民合作社等。

2.乡村居民生活方式: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如农业节庆、农民婚丧嫁娶等。

3.乡村文化和传统艺术: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民间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四、乡村经济和发展:1.乡村经济结构:乡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如农业、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等。

2.乡村发展政策:乡村地区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如农村开放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

3.乡村发展问题与挑战: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和挑战,如农村人口流失、环境污染、农村贫困等。

五、乡土中国的保护与传承:1.乡土中国保护的意义:乡土中国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保护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2.乡土中国的保护措施:乡土中国的保护措施和实践案例,如建设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区、开展农村文化传统教育等。

3.乡土中国的传承与发展:乡土中国的传承和发展机制,如培养农村文化传承人、鼓励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等。

以上只是乡土中国必考知识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知识点和相关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乡土地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乡土地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英国小学教育乡土地理课程设置表
• 学年 主要内容 • 三 观察附近街道、交通及各季变化 • 四 学校附近的道路、河流、生产情况 • 五 探险家的故事、现代交通情况,了解
世界
• 六 本乡地理、英国和外国的初步知识
英国中学教育乡土地理课程设置表
• 学年
•七 •八 •九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因地制宜地确定乡土教学范围
• 尽管现行的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以县、市为乡土地理教学的
基本范围,但是县、市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是需要以一定 的客观条件作为基础,如教材的编制出版,野外考察基地 的确定等。显然,目前还有一些地区尚不能做到。
湖南乡土地理教案
LOGO
湖南乡土地理教案
上篇 乡土地理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乡土地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乡土地理的学科实践 乡土地理区划与乡土区域规划
第一章 乡土地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一.《乡土地理》开设的意义 二.乡土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乡土地理教育的特点 四.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
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
• 第三类如澳大利亚等国,采用专题式课程结构,以问题为中心,但是
也结合了乡土地理的学习。
• 德国既有第一类也有第二类的课程体系。 • 以下我们介绍一些国家的课程设置概况,着重说明乡土地理的安排。 • 英国儿童5 岁入学;小学一、二年级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实际从三
年级开始,中学阶段前5 年地理课为必修,后2 年为选修。见表
第一章 乡土地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 一.《乡土地理》开设的意义
• 1.学习地理的必要阶段: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 2.在增强生活品质和品位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国民地理
素质的提高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地理乡土教材是一种以教授地理知识为主的教材,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使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地理乡土教材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相邻地区、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地势特征。

可以通过地图、图表、图片等方式展示,让学生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形成直观感受。

2. 气候和气象:分析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包括温度、降水、气压、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可以利用气象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气象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气象观察和预测能力。

3. 土壤和植被:介绍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肥力以及主要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

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本、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以及植被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4. 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了解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水的来源、水的利用、水污染等问题;同时介绍当地的主要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说明其在经济和生态方面的重要性。

5. 人口和人文环境:分析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人口特征,让学生了解人口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的变化。

同时介绍人文环境,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展示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6. 经济发展和区域特色:介绍所在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时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地理经济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7.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可以结合当地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地理乡土教材还应该包含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理影像、地理实物模型、地理数据库等,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模拟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变化过程。

河南乡土地理知识要点

河南乡土地理知识要点

河南乡土地理知识要点1.简称:豫2.行政中心:郑州3.行政区划: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

①郑州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②开封古称汴州、汴梁、汴京,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

开封自贸区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

③洛阳市别称洛邑、洛京,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④平顶山,别名鹰城。

位于河南省中部,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

⑤安阳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位于中国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

⑥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朝歌、战国七雄赵国首都中牟均位于鹤壁市。

⑦新乡位于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紧邻河南省会郑州,是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区重要城市,也是豫北的经济、教育、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⑧焦作市古称山阳、怀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

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⑨濮阳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接壤,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接壤,东南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地理乡土教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以本土地理环境为基础,以了解、研究和思考家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等内容为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参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一、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和边界: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边界及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地貌特征: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平原、湖泊、地势等。

3.气候与气象: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温变化以及常见的气象灾害等。

4.植被和动物资源:介绍家乡的植被类型和特点,以及其中的主要植物和动物资源。

5.水资源:描述家乡的水资源分布、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分析家乡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城乡人口分布差异等。

2.城乡结构:对比家乡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以及两者的互动关系。

3.文化遗产:介绍家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以及对当地文化认同的影响。

4.交通与通讯:分析家乡的交通运输网络、主要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以及通信设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城市化与乡村发展:探讨家乡城市化进程、乡村发展政策、城乡差距等问题,以及对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社会经济1.经济结构:概述家乡的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活动和支柱产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

2.经济发展:分析家乡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和对外经济关系,并讨论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3.农业与农村发展:介绍家乡农业的类型、主要农作物和养殖业,以及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农民收入情况。

4.城市经济:探讨家乡城市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规划等问题。

5.社会事业:讨论家乡的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四、区域发展1.区域差异:对比家乡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差距、人口分布和资源利用的差异。

贵州乡土地理知识要点

贵州乡土地理知识要点

贵州乡土地理知识要点1.简称:“黔”或“贵”2.行政中心:贵阳3.行政区划: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①贵阳,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

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以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荣登“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

②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

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

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③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

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

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

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

④安顺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

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

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与学生经验,体验相互交触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资源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

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加强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1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完善课堂教学,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才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即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同时也有发展学生的澘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2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培养正确的观念地理教学中需要直观展示教材内容时,教师通常采用多煤体材料或图片资料,但这样多了反而不足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与事物来表现所讲内容,则有效的多,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注意力的作用。

例如,在讲到有关河流的地理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江、河边去考察,观察河水的颜色,水深。

观看江、河两侧河流的地貌,以及沉积物特征等。

这样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现象与事物营造直观的视觉环境,可较大地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创设情境,形式多样,变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在教学中除利用视觉,听觉学习以外,依靠多种感观进行的多方式的地理实践活动,地理讲座、地理竞赛、地理辩论、地理游戏、地理活动、地理中摄影、教具制作、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参观、地理旅游、野外实习、方案设计、论文撰写、墙报编辑,这些都是形式多样的地理现象的具体化。

地理学科性质决定其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首先它必须与周围的社会与环境相连系,观察周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现象,思考并解决周围环境中的地理问题。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乡土地理知识汇总一.地理位置1.描述河南的纬度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大致位于32°N-36°N之间,北部为暖温带,南部为亚热带,中纬度优越性:冷热适中,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

2.描述河南的海陆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地处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优越性:降水适中,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

3.描述河南的相对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优越性:既利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又便于利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自然环境1.说出河南的地形地势特征。

①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②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地势起伏大,东部起伏小。

2.说出河南的河流特征。

受地势影响,向东北,东,东南,南四个方向呈辐射状展布。

3.说出河南的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东西温暖湿润。

三.人文环境1.说出河南的自然资源特点,分析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类型齐全,总量丰富,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人口众多,资源人均不足,会导致资源的相对短缺。

2.分析河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说出解决措施3.河南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要注意适量开采。

4.主要气象灾害——旱涝治理措施: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在西部山区措施:植树造林,保持水土5.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量多。

人口问题:老龄化——措施:二孩儿政策,延迟退休等。

6.说出河南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自然原因:①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东部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原因:①东部交通便利;②东部开发历史悠久7.河南是农业大省,耕地主要是旱地,水田分布在南阳、信阳等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

乡土地理资料

乡土地理资料

乡土地理一、引言乡土地理是研究乡村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乡土地理关注乡村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土地利用、人口分布、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认识和保护乡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

二、乡土地理的概念乡土地理是以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科,它主要研究乡村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

乡土地理强调了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关注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社会文化等问题。

三、乡土地理的研究内容1.乡村地区的地理特征:乡土地理研究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2.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乡村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探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3.土地利用与规划:分析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探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提出土地规划建议。

4.人口分布与迁移:研究乡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关注人口迁移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乡村地区的文化传统、习俗和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四、乡土地理的意义1.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乡土地理研究为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丰富地理学研究领域:乡土地理拓展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为地理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3.保护乡村环境和文化遗产:乡土地理强调对乡村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维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多样性。

五、结论乡土地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理学科,关注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探讨乡村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互动关系。

通过乡土地理的研究,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乡村环境和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未来乡土地理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为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乡土地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乡土中国成为了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乡土中国涵盖了国家地理、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会对乡土中国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乡村文化。

第一部分:国家地理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地理特点。

乡土中国中的国家地理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 中国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东濒太平洋,邻近韩国、日本等国家,西濒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

2. 国土面积: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涵盖了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特点。

3. 自然地理特点: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如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西藏高原、华山、黄山等著名山脉和山峰。

第二部分:民俗文化乡土中国的民俗文化是指中国乡村地区的人们传承、保护和弘扬的各种乡土风俗、民间艺术等。

下面是乡土中国的民俗文化知识点:1.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

2. 饮食文化: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有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特色菜肴,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同时,中国还有茶文化、酒文化等。

3. 传统手工艺:中国乡土地区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陶瓷、剪纸等,这些手工艺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第三部分:历史传统乡土中国的历史传统是指中国乡村地区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下是乡土中国的历史传统知识点:1. 农耕文化:中国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乡村地区的人们具有勤劳、务实的农耕精神,农耕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宗教信仰:中国乡土地区有各种宗教信仰存在,如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

这些信仰体系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准则。

3. 历史遗迹:中国乡土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古代建筑、古城墙、古村落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L101310课程名称:乡土地理英文名称:Shandong Geography课程类型: 选修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执笔人:翟继元审定人:张金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山东地理是我省的乡土地理,属专业提高课,除介绍基本的山东地理知识外,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把重点放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方面,改变了过去先自然、后经济的叙述方式,达到自然与社会、环境与经济的统一,使学生能够了解省情,对领导决策也有参考作用。

乡土地理强调应用,结合当地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优化课程结构,处理好学科各章节的内容,处理好教材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研究的实际,注重乡土地理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4、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后复习和阶段性、期末的总复习及论文的写作。

特别是注重乡土地理科系统性、整体性和区域的观点。

适当组织实地考查和论文写作。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与评价教学重点、难点:山东省的地貌、气候和资源特点。

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位置特点;2.掌握山东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特点;3.理解山东资源的分布组合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状况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区域组合第二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教学重点、难点: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布局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土地资源特点的利用现状2.掌握山东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法3.理解山东农业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与布局第三章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布局学重点、难点:土地资源利用对策、农业发展布局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土地资源特点的利用现状2.掌握山东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法3.理解山东农业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布局第四章水资源及其利用教学重点、难点: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水资源特点2.掌握山东水资源利用开发存在的问题3.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对策教学内容:第一节水资源特点及其评价第二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目标第四节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对策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工业发展布局教学重点、难点:矿产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系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特点2.知道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3.理解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和教学内容:第一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第六章海洋资源与“海上山东”建设教学重点、难点:实施“海上山东”的战略意义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海洋资源特点2.知道山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3.理解“海上山东”建设构想的基本措施教学内容:第一节海洋资源的特点及其评价第二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节“海上山东”建设构想第四节“海上山东”建设的基本措施第七章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评价旅游资源教学要求:1.了解区域旅游资源评价2.了解山东省现状及问题3.理解山东省旅游资源发展构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资源特点及其评价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现状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战略构想第八章交通运输、电信业发展与布局教学重点、难点:铁路、高速公路布局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省交通现状及在全国的位置2.记住山东省主要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及水运港口和航空港3.理解交通运输业的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交通运输业发展与布局第二节电信业发展与布局第九章人口与人口战略教学重点、难点:山东省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构想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省人口的现状特征2.知道山东省存在的主要问题3.理解山东省人口战略设想及基本措施与对策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口的现状特征第二节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人口战略设想第四节实施人口战略的基本措施与对策第十章城乡建设与城镇化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乡教学要求:1.了解城乡建设现状2.知道城乡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3.掌握城镇发展的条件及评价4.理解城镇化的基本战略教学内容:第一节城乡建设第二节城镇化第十一章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布局教学重点、难点:科技教育事业的现状教学要求:1.了解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布局2.理解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3.知道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对策教学内容:第一节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与布局现状第二节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及重点第三节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对策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及其治理教学重点、难点:山东省环境污染特点及防治措施教学要求:1.了解各种类型污染的现状2.掌握防治污染的措施3.理解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第二节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新形势与未来保护治理战略第三节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基本措施第十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要求:1.了解山东所处的发展阶段2.掌握山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3.了解实习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山东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认定第二节可持续发展应选择的基本战略、目标及重点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对策第十四章综合区域划分教学重点、难点: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教学要求:1.掌握综合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2.了解山东的综合区域划分状况教学内容:第一节综合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节综合区域划分第十五章鲁东区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鲁东区的概况教学要求:1.了解鲁东区的发展方向与重点2.了解鲁东区自然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特点第二节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布局现状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方向、目标及重点领域第十六章鲁中南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要求:1.了解鲁中区的概况2.知道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和方向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特点第二节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布局现状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方向、目标及重点领域第十七章鲁西南区教学重点、难点:鲁西区发展的制约因素教学要求:1.了解鲁西区的工业特点2.理解经济布局现状、发展方向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特点第二节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布局现状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基本方向、目标及区域协作第十八章鲁西北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及经济布局、发展方向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特点第二节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布局现状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方向、目标及区域协作第十九章黄河三角洲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要求:了解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特点第二节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布局现状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方向、目标及重点领域补充内容:省政府工作报告、撰写论文等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阅读学生所在地市相关地理材料。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乡土地理/ Local Geography课程编码:0744160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范围:03地理科学学时数: 54 实验学时:0学分数:2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学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制订日期:2003年审核者:周仁言执笔者:郑芷青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乡土地理是研究乡土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

具体来讲,它是研究某一乡土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特点,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各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乡土地理分析和研究方法,以人地关系为出发点,理解乡土地区的自然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其具体要求如下: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乡土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研究方法,正确认识乡土地区的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乡土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区域开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

3、结合教学内容与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种的基本技能,如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文献的能力,运用和绘制、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对乡土地区进行考察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

为中学地理教学和其它经济建设行业培养合格人才。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是针对特定地区编写的地理教材,主要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教材通常包括地图、图表、照片和文字说明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地理乡土教材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地理:介绍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2. 资源利用:介绍该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水资源等,以及这些资源的利用情况。

3. 人口与社会:介绍该地区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文化传统、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信息。

4. 经济地理:介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战略等。

5. 环境保护:介绍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保护措施等。

地理乡土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认识到家乡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属性特征
1.区域性 2.综合性 3.风险性 4.脆弱性 5.恢复性 6.适应性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1.2.2人地关系理论
一、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图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二、人地关系研究历程和历史观点
理论 环境决定论
二元论 或然论 [可能论] 适宜论
主要观点
人是环境产物,人和生物一样,他的活动、发展和 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 着人类的命运
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而人类 活动则不在其研究范围内
地理学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这个积极力量, 认为人类生活方式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遏各 种因素的复合体
人文地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环境的适应; 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1.5 乡土地理四平市介绍
地理位置: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北纬 42°57′45″-43°14′45″,东经124°152′45″-124°4′40″。 东部与长春、吉林为邻,南部与辽源市和辽宁省开原市 、昌图县接壤,西部与内蒙古哲里木盟交界,北部与白 城、松原和农安县毗连。
1.1 乡土地理的概念与定位
二、乡土地理的研究定位
⑴在高等学校层面研究定位 ⑵在中学教育层面研究定位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1.2.1乡土地理的理论基础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⑴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⑵人地关系理论结构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时空尺度
⑴空间尺度
土乡土木地工理程教概程论
第一章 乡土地理原理
本章内容
1.1 乡土地理的概念与定位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1.3 乡土地理的教学原理 1.4 乡土地理的研究主要阶段 1.5 乡土地理介绍---四平市
1.1 乡土地理的概念与定位
1.1.1乡土的概念
一、乡土的概念 ㈠乡的概念 ㈡土的概念 ㈢乡土的古今来意
⒈乡土地理是民族与区域分布的统一 ⒉乡土地理是土地与资源协调发展的统一 ⒊乡土地理是文化、物产与环境相适应的统一
1.1.3乡土地理的定位
一、乡土地理的教学定位
⑴内容上是中国地理课程的延伸 ⑵情感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⑶经济上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⑷研究上可以丰富地理学内容,促进学科发展
二、乡土的特性 ⒈乡土的综合性 ⒉乡土的区域性 ⒊乡土的范畴动态性
1.1 乡土地理的概念与定位
1.1.2乡土地理的研究内容及属性
一、乡土地理的概念 ⒈区域地理学 ⒉乡土地理
二、乡土地理的界定 ⒈地学范畴 ⒉区域地理学派 ⒊综合地理学派 ⒋统一地理学派 ⒌从国土整治看 ⒍从保护地理学、建设地理学看
1.1 乡土地理的概念与定位
⑵时间尺度
区域尺度
概念
内容
乡土地理研究范畴
地方
人地系统最基本空间单元→通常所谓 的景观[乡土地理研究基本对象],是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的生成是人与自然相 在地方发生的人与地的
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地表 关系、相互作用,及其
被覆盖的基本类型。
地域变化。
地区 区域
是人地系统最低一级的复合单元→通 地区与景观的主要差异,
⑴教学内容的地方性
⑵教学途径的实践性
⑶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⑷教学方式的综合性
⑸教学目标的情感性
1.3.2乡土地理教学理论基础
⑴感知理论
⑵建构主义理论
⑶情境认知理论
⑷社会互动理论
1.3 乡土地理的教学原理
1.3.3乡土地理教学的认知模式
⑴乡土地理的感性——理性认知模式Βιβλιοθήκη 1.3 乡土地理的教学原理
⑵乡土地理的PRED认知模式
1.1 乡土地理的概念与定位
㈡乡土自然资源
1.乡土土地资源研究
2.乡土气候资源研究
3.乡土水资源研究
4.乡土生物资源研究
5.乡土矿产资源研究
6.乡土社会经济资源研究
㈢乡土人文地理研究
1.乡土人口
2.聚落地理
3.工农业地理
4.交通运输
5.商业地理
6.旅游与历史地理
1.1 乡土地理的概念与定位
四、乡土地理的属性
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生态。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 本身的特征与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是研究人类对自 然环境的反应
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观来研究地理特征。景观把 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三、对人地关系系统理论的认识 ⑴生态资产 ⑵社会资产
1.2.3人地相互作用过程
一、人地相互作用过程 的类目划分
三纲六目
常所说的行政单元,又称其为“地域”, 在于它具有复合性,或者
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系统的总称。 说它是若干地理景观的复
它是乡土地理研究的较高单元。
合体。
是人地关系最高一级的复合单元,即通 诸如城市圈、农业圈、自 常所说的人地关系地域分异中的地带。 然圈等。
在区域是获取人地关系 的事实,落实人地关系 的地域系统,及其可持 续发展景观的基本地域。 揭示区域分异规律,开 展区域划分。
1.3 乡土地理的教学原理
⑶乡土地理的互动认知模式
1.3 乡土地理的教学原理
1.3.4 乡土地理教学体系
1.从教师角度
1.3 乡土地理的教学原理
⑵ 从 学 生 角 度
1.4 乡土地理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2.资料准备 3.备品准备
二、乡土地理研究的实地调查 三、乡土地理研究的资料分析与总结
生态论
文化景观论
代表人物 F.拉法尔(1844-1904,德国)
O.佩舍尔(1826-1875,德国) P.维达尔(1845-1918,法国) J.白吕纳[1869-1930,法国] P.M罗士培(1880-1947,英国)
H.巴罗斯(1877-1960,美国)
C.O.索尔(1889-1975,美国)
小区域人生地理事实示意图↗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二、人地相互作用过程 1.自然地理过程 2.人文地理过程 3.乡土化过程
人地相互作用的地方乡土化过程↗
1.2 乡土地理的科学原理
1.2.4乡土地理特征与基本单元
一、乡土地理特征 二、乡土地理的基本单元
1.3 乡土地理的教学原理
1.3.1乡土地理的教学特征
三、乡土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㈠乡土自然环境
1.乡土地质是乡土自然环境的基础 2.乡土地貌对乡土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3.乡土气候是乡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乡土 自然资源和生产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乡土水文是乡土自然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要素, 是乡土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5.乡土生物是乡土自然环境中最复杂、最活跃的因素 6.乡土土壤是乡土自然环境中无机界与有机界间物质 与能里转化的产物,是各要素间传递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