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经验看制造业信息化内涵与建设模式
海尔公司步入信息化时代讨论题
海尔公司步入信息化时代讨论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海尔公司也不例外。
作为一家以制造家电为主的企业,海尔公司在信息化方面极具前瞻性,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尔公司逐渐走上了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
海尔公司步入信息化时代,有以下几个讨论点:1. 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意义:海尔公司的信息化转型,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升级,更是对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推动。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生产,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上市时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经验。
2. 信息化管理的好处:海尔公司的信息化转型,使其管理和运营方式得以升级和创新。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人员、物料、设备等资源,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可控制、可管理,使管理者能够更加科学地分析运营情况,预测市场需求,提前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信息化对消费者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再只关注产品价格。
海尔公司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4. 信息安全问题:对于海尔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避免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
总而言之,海尔公司步入信息化时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加高效、科学地管理和运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浅析海尔集团信息系统
浅析海尔集团的信息系统摘要本文是对海尔集团的信息系统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海尔集团从80年代开始不断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90年代建立了“事业部制”,1998年以订单信息为中心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于2000年完成构筑了企业内部的SCM(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
2002年完成一套具有海尔管理特色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成功将业务流程抽象成信息流程,将整个企业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时刻联系着的网络系统。
关键词:信息系统组织业务流程网络目录摘要 (2)引言 (4)一、海尔集团信息系统现状 (5)二、系统现存问题 (6)三、解决措施 (7)四、总结 (8)引言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物流成立于1999年,依托海尔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海尔集团的强大资源网络构建海尔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综合物流集成服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海尔物流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物流技术应用,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首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也先后获得“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中国物流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和“最佳家电物流企业”等殊荣。
海尔集团认为,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订单。
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
围绕订单而进行的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
离开物流的支持,企业的采购与生产、配送、销售等行为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
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与经验
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与经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开始逐渐将其应用到生产运营中,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
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中,一些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过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顾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提升客户满意度。
此外,信息化还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提高生产线效率。
二、信息化应用案例1、工艺流程可视化某食品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工艺流程可视化。
该企业通过在生产车间中搭建实时监控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测。
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自动采集,并与产品参数进行匹配分析,当产品参数不满足标准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此外,企业通过可视化工具将生产车间中的各种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提高了生产运营的透明度和效率。
2、智能化维护保养某汽车制造企业在车间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智能化维护保养系统。
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及时掌握设备使用情况,预判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系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设备使用流程和维护周期,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供应链管理优化某家电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该企业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供应链平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订单和资料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管理和交流。
平台还可以自动化处理交付和库存信息,提高预测能力,减少库存积压和过度采购的问题。
三、信息化应用的挑战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和升级;其次,由于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此外,在系统运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以防止出现数据泄露等问题。
四、展望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和经验为企业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从海尔看中国制造2025之路
从海尔看中国制造2025之路作者:伍艳艳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第07期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中国也继德国、美国之后,开启了重塑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之旅: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逐步实现工业的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服务化,由“Made in China”迈向“Created in China”。
青岛海尔是国内家电企业中探索工业4.0的领先者,其发展之路具有一定代表性。
海尔在智能家居方面布局较早,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平台建设均处在行业领先地位。
平台方面,公司已经与微软等百余家品牌合作构建全球首个全开放智能家居平台,也就是U+平台,2014年U+已经实现数百万终端的接入。
生产制造方面,公司已建造多个互联工厂,除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外,更是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管理方面公司组织架构转型,倡导创客文化,激发员工活力,引入KKR为公司带来进一步管理改善。
不过,未来海尔智能家居之路的广度、深度、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受企业自身之外的各种因素影响。
这是因为,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一个优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给养,包括产业链、人才、技术、政策等,而以互联网、大数据、个性化等为特征的《中国制造2025》更是如此。
但从现实条件看,中国现有制造业环境对企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支持并不够充分。
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的趋势正在显现,我国制造业粗放式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正日益突出。
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带来制造业竞争力的重塑。
但这无疑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
首先,探索发展一体化互联工厂,实现智能化制造。
整个互联工厂可由三大平台组成: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开放创新平台(包括研发、模块商资源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包括智能化生产、智能物流),实现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全流程全物流供应链整合。
目前海尔已建成互联工厂示范工厂,实现由“为库存生产”到“为用户生产”的转型。
另外,互联工厂的建设也需要企业组织结构的同步改革,摒弃落后的生产流程。
从海尔模式看行业物流仓库信息化建设
从海尔模式看行业物流仓库信息化建设从“海尔模式”看行业物流仓库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化的仓库管理模式中,从先进技术的应用到作业流程的管理,货物的入库到接单配送等各个环节,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仓库的重要支柱。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库管理。
当仓库作为一个业态存在的时候,物流是其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中仓库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库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库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在海尔特有的仓库管理模式中,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
河中流动的是按订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
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资品种达26万多种。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通过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使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
海尔国际物流中心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
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由此可见,在现代化的仓库管理模式中,从先进技术的应用到作业流程的管理,货物的入库到接单配送等各个环节,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仓库的重要支柱。
一、仓库管理信息化的优越性。
仓库管理信息化和传统的手工作业比,好处可以概括为多快好省,多就是仓库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样的投入但产出比以前多;快就是卷烟出入库速度快,同样是1000箱卷烟出库,以前用4个小时,实施信息化管理,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速度提高了1倍。
好就是卷烟出库、入库、库存零差错,人工作业时有时可能会出现差错,数字化、自动化、机械化作业时,出入库准确率100/100。
省就省时省力省人员省土地,省时,同样的卷烟出入库,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间比以前省一半;省力就是进行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省人员,同样的作业量,人员减少三分之二,就拿淮安烟草来说,以前卷烟出入库需要30个搬运工,现在只要8名搬运工和4名叉车司机就可以了,人员大幅裁减,成本显著降低。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_海尔公司的信息化
a、海尔在2000年就已经完成了业务流程再造,构筑了企业内部的SCM(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经过ERP的整合,这些系统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后台一条链”eCIS之后,前期收集、整理和归类的工作只占整个处理时间的20%。情报人员可以腾出80%的时间来应付判断、分析等后期工作,彻底摆正了“漏斗”。
海尔公司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小组介绍
1.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2.小组分工
PPT制作:PPT演示: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案例分析报告:
讲稿制作:
准备过程
1.案例讨论
(1).第一次讨论在4月30日进行。该次讨论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点是进行分工,以保证整个准备工作顺利。第二点是对整个PPT的结构以及所要讨论的两个问题尽心初步的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
2其次是海尔的组织结构创新,在海尔的“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的观念下,其组织结构必然随着其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3管理集成创新,把分属于不同业务流程的先进管理技术通过市场链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把市场的压力通过相互咬合业务流程无差异地传递给每一个岗位,使信息的流动货币化,加快了信息沟通和反馈的速度,全面激活了流程的活力,进而在以OEC管理法为核心的管理基础平台上,把核心流程与支持流程集成起来,形成了一个最大限度的、共享企业资源的管理集成平台。
还防止了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
二、基本活动
1、输入物流:这里的输入包括各种资源的输入。除了实体的资源的流入以外,还有信息的流入。e.g.如果接到用户的投诉电话,那么投入的是用户的是用户不满的信息,那么产出就应该是怎样提高对客户忠诚度的信息。这也就是海尔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原则之一的“一个关系。
学习【海尔经验】中的企业文化及执行力
学习【海尔经验】中的企业文化及执行力学习海尔经验中的企业文化及执行力海尔集团是一家享誉世界的家电制造企业,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执行力而闻名于世。
学习海尔经验中的企业文化及执行力,对于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尔经验的核心理念是"顾客至上",这一理念深深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
海尔坚持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倾听顾客需求、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来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海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保证了产品能够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激发了海尔员工的创新热情和服务意识,使得海尔的产品能够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
海尔的企业文化还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海尔鼓励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互相学习,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在海尔,员工被鼓励提出新想法和创新,并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
海尔设立了许多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基地,供员工进行项目实施和业务拓展。
这种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文化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公司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海尔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实现了人员和组织的双赢。
海尔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和发展机制,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晋升机会,使员工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海尔还鼓励员工参与岗位轮岗和跨部门合作,增加员工的岗位经验和全面发展。
这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为海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并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强大的企业文化外,海尔还以其卓越的执行力而著称。
海尔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执行机制,确保任务的高质量并按时完成。
海尔将执行力视为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执行管理体系。
海尔采用可量化的目标分解和任务分解方法,将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考核机制,确保每一位员工对于自己的任务有清晰的认识并全力以赴地执行。
这种高效的执行力使得海尔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战略方向,保持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工业0的浪潮席卷而来,工业互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正日益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智能制造,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其实现模式和企业平台建设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尔集团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功转型的关键要素和内在逻辑。
文章将首先概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然后详细介绍海尔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案例,包括其智能制造模式的构建、企业平台的搭建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海尔集团在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理论的理解,也能为实践中的企业提供具体的指导,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的剖析,本文还期望能为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模式概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推动着全球工业体系的变革。
它通过实现人、机、物之间的全面互联,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优化,从而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在工业互联网的推动下,智能制造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通过智能化手段对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实现制造的柔性化、个性化和高效化。
智能制造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流程转变为高度灵活和可配置的网络化生产模式。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智能制造模式能够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同时,智能制造模式还强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推荐下载】海尔的信息化管理
海尔的信息化管理在的流程再造叫做信息化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为标志呢?为什么把信息化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本站为您搜集整理了海尔的信息化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尔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革命:产生一条管理流水线 我个人体会是现在这波信息化革命,实际上要产生一条管理的流水线 海尔流程再造接近10年,现牛津管理评论[oxford.icxo]消息:在的流程再造叫做信息化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为标志呢?为什么把信息化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 张瑞敏:我们很早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必须变革。
在看了很多流程再造的观念后,1998年9月8日,海尔正式提出企业再造。
但是那一段的再造有两方面做得不够:一方面,再造主要着眼于内部,当时企业发展得比较快,实际上的变动是从过去的小企业简单地放大,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各个事业部各自为战,各自都有产供销,虽经整合,仍没有整体变成一种和外界结合起来的信息化系统;另外一方面,当时没有很好地借用外力。
所谓信息化革命,革命到最后是什么?就是在市场上的反应速度第一,简单说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内部反应不快,可能是新的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反而导致很多的混乱。
从2007年的4月26日起,我们提出了用1000天实现流程系统创新,完成2000到2500个流程的构建。
这次就不太一样了,整个信息化变成一个体系来做。
我个人觉得这是挺大的一个挑战,为什么说是信息化的革命呢?相当于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之后,产生了制造产品的生产线,我个人体会是现在这波信息化革命,实际上要产生一条管理的流水线。
现在对于我们来讲,再造刚刚开始没有多长时间,在管理方面很多隐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很多人都应该是冗员,可原来就没有感觉到这些人是多余的,人天天都在那里工作。
现在可能就有人找不到自己应该在的位置,很多部门还没有怎样推进,已经裁掉很多人。
胡泳:这次是伴随着一些裁员的行动,是吗? 张瑞敏:我们没有正式提出过必须裁员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个人必须创造市场价值,必须在创造市场价值的同时体现个人的价值。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化
0.8 108 43.3 4.1 8.3 14.9 268.6 168
冷柜 41.8%
0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23亿元. 是84年创业时的20000多倍.18年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23亿元. 84年创业时的20000多倍.18年 年创业时的20000多倍.18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23亿元 来保持了平均70%的高速稳定增长。 70%的高速稳定增长 来保持了平均70%的高速稳定增长。 •目前集团共有86大门类13000个品种的产品群。 目前集团共有86大门类13000个品种的产品群。 目前集团共有86大门类13000个品种的产品群
跳闸
跳闸:如果既不索酬又不索赔, 跳闸:如果既不索酬又不索赔,第三方就 会跳闸,闸出问题来。 会跳闸,闸出问题来。
流程再造后( 支持处): 流程再造后(TPM支持处):按停机时间索赔 支持处):按停机时间索赔
流程再造前(设备处):维修越多 报酬越多 流程再造前(设备处):维修越多!报酬越多 ):维修越多 报酬越多!
海尔市场链机制
S.S.T
以SST为执行标准(即:索酬、索赔、跳闸 SST为执行标准( 为执行标准 索酬、索赔、 ) 索酬: 索酬:索酬就是通过为服务对象服好务而 获得报酬; 获得报酬; 索赔: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则要被索赔; 索赔: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则要被索赔;
具体执行方式
S S T
索酬 索赔
事业部长 批准 设备处 分解 设备科 分解 维修工
海尔的国际化
集成全球资源以本土化满足全球个性化需求
美国海 尔模式 设计 营销 制造 融资 融智 融文化
Haier USA Haier Europe Haier Middle East Haier Asia
海尔-管理信息系统
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
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
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
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2024年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智能制造模式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模式的特点及企业平台建设的路径,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模式概述工业互联网是指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将人、机、物等生产要素紧密连接起来,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智能制造模式则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
三、海尔集团的智能制造模式实践海尔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家电制造企业,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
海尔集团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器人等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海尔集团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紧密连接,实现了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海尔集团的企业平台建设在工业互联网的推动下,海尔集团积极建设企业平台,以支持智能制造模式的实施。
首先,海尔集团建立了大数据分析平台,用于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分析生产数据,为优化生产流程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海尔集团建立了云计算平台,用于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外,海尔集团还建立了物联网平台,实现了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之间的连接,提高了制造过程的灵活性和效率。
五、海尔集团平台建设的成效与挑战海尔集团通过企业平台建设,实现了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竞争力。
然而,企业平台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等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海尔
实验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一、实验名称: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二、实验目的:1、掌握企业信息化概念2、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及重要作用三、实验内容:案例:海尔集团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4个阶段:(1)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4)全球化品牌战略(2006-至今)海尔集团物流信息化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它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18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
2002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1984年的20000多倍。
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海尔集团的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根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的最新调查结果,海尔集团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
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 800个,服务网点11 976个。
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
目前,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
其中国外最大的工业园在美国南卡州,2000年3月,美国本土生产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美国消费者的家庭。
2002年,海尔海外3个工厂全线运营。
一、家电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中国家电行业是一个竞争异常残酷的市场,这主要因为我国家电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信息共享视角下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
信息共享视角下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信息共享视角下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开始向服务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本文以中国知名制造业企业海尔集团为例,从信息共享视角探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实践和效果。
一、海尔集团的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一家以家电制造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定位于全球高端品牌家电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0多个制造基地、海尔研发中心、特别制造基地和专业化服务中心。
海尔集团的成功得益于其对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和信息共享视角下的服务化转型。
二、信息共享视角下的制造业服务化2.1 信息共享视角的意义信息共享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共同分享和交流。
以信息共享为视角,企业可以深入挖掘内部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与外部伙伴和客户进行信息共享,减少信息壁垒,提高合作效率。
2.2 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将产品和服务完美结合,通过服务延伸和差异化,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三、海尔集团的服务化实践3.1 内部信息共享海尔集团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相关部门之间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了协同工作和流程的优化。
比如,在产品研发阶段,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实时共享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信息,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外部信息共享海尔集团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了生态圈,通过信息平台共享供应链上的数据和信息。
供应商可以了解海尔集团订单的需求和进度,做好备货和生产计划。
海尔集团也能实时了解供应链上的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
3.3 服务化转型海尔集团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了服务化转型。
通过信息化手段,海尔集团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
面对这样的形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案例分析
SWOT分析(二)
ST策略
1、利用大品牌、服务好和优 良的企业文化的优势抵制住同 行的竞争 2、利用先进的MIS以及政府 的支持把企业管理的更好 3、以创新的速度满足日益增 长的竞争的需要
SO策略
1、继承优质服务的传统,满足 人们的需求 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 技术进军国际市场 3、利用创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 求
电算化订单系统输入物流自动化的仓库系统运营计算机控制的机械系统销售与营销电算化订单服务设备维护系输出物流自动化的货运安排系统价值链支持活动行政与管理人力资源技术采购价值链基本活动输入物流输出物流销售与营销价值链基本活动情报系统情报系统业务流程再造同步模式价值链基本活动网链结合第三代呼叫技术csscrm斜坡球体论海尔认为企业就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它由于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内部职工惰性的影响而产生向下滑落的趋势
价值链模型图示
行政与管理:电子日程安排及信息系统
支
持
人力资源:劳动力计划系统
活
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动
采购:电算化订单系统
输入物流
运营
销售与营销 服务
输出物流
基 本
自动化的仓库 计算机控制 电算化订单
系统
的机械系统
设备维护系 自动化的货
统
运安排系统
活
动
价值链——支持活动
行政与管理
人力资源
技术
采购
海尔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和MIS 是分不开 的,而且海尔的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离不开MIS
价值链分析
事实上,海尔的实际发展与应用当中都没离开 MIS的有力支持。
海尔集团全面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分析:海尔集团以订单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016亿元。
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在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中,中国海尔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顺庞大的供应、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条,保证企业平滑运转,是海尔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
面对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海尔集团把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创新管理模式,变革核心业务流程,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变革,做到信息流程同步化。
没有对原有管理模式和核心业务流程的创造性的变革,是不能彻底实施企业信息化的。
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尔集团创新了管理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流程再造。
海尔集团全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革命,通过以订单为纽带的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
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逐步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目标。
一、以订单为管理为核心创新管理模式,变革业务流程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主要目标。
如果拥有用户满意的最大化,利润就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利润也不可能长久。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所以必须做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有可能获取利润。
海尔集团信息化建设策划报告(doc 15页)
海尔集团信息化建设策划报告(doc 15页)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告目录一、概述 (1)1、企业概况 (1)2、规划与发展 (1)3、组织机构 (1)4、总体目标 (2)二、规划的原则 (2)三、模型分析 (3)1、基础网络模型 (3)2、管理应用模型 (4)四、信息化建设内容 (5)1、生产、物料管理等企业管理应用 (5)2、产品设计系统 (6)3、统购、统存 (6)4、销售(分销)管理 (7)5、售后服务(电话中心、备件库) (8)6、财务 (8)7、办公(OA) (8)8、电子商务 (8)9、基础网络 (9)10、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的建立) (9)五、投资估算 (9)六、管理办法 (10)七、结束语 (10)附表:《海尔集团2001-2002年IT应用投资分解表》《海尔集团2000年IT应用投资分解表》《海尔集团2000-2002年IT应用投资总体规划》规划发展中心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概述1、企业概况:发展速度、企业的定位;组织机构海尔集团98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2亿元,去年同期增长50%。
海尔集团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目前,海尔集团的企业内部网已覆盖海尔园区,连接接了包括集团公司,职能公司中心和各个事业部在内的约750个点。
集团各单位开展了相关的应用(参加附表)。
2、规划与发展在1999-2010年期间,海尔集团将从以白色大家电制造为主的经营范围向多元化产业和领域拓展,目标是肩负振兴民族工业重任,发展成为多元经营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创海尔国际名牌,冲击世界500强。
在此期间,海尔集团将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巩固白色大家电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创海尔国际知名品牌;“九五”期间积极向电子信息产品、住宅设施、小家电、生物工程等领域拓展;到2010年,海尔集团将更加广泛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产业及其他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迈进。
在未来的三年中海尔集团将更加深化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历来以规范化管理而著称的海尔集团在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更加高效,进一步降低企业在规范生产与管理过程中的时间与资金的投入;同时也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成深入的决策分析,辅助和指导企业经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辟新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尔经验看制造业信息化内涵与建设模式2010-03-09 15:22:05 作者: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摘要:针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产率悖论等问题,从熵和信息能力的视角界定了削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内涵。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制造业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模式,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关键词:制造制造信息化海尔信息化信息化是中国制造业提档升级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针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许多学者分男|l从基础设施、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信息化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信息化的本质,其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深化,从一个新的视角界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制造业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模式。
l、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但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源的交换,还要进行信息的交换。
在制造业企业内部,不但有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还存在着信息流,并且后者对前者起支配与控制作用。
制造业企业同供应商、客户之间,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之间、生产环节之间、组织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制造业已经成为同时对物质和信息进行处理的产业,知识和信息在制造业中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获取、交流、共享、产生和物化的过程。
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信息能力较低,信息处理方式落后,信息的产生、传递、复制和存储的主要形式是图纸、文件、报表和各种会议,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不连续、缓慢而且经常中断的,没有形成连续的信息流旧,制造业企业往往仅凭有限的信息进行生产、管理和决策,面临着源于外部和内部的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
信息论用熵来描述不确定性,认为,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所获信息量越大,所减少的不确定性越多,其熵也就越小。
同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相比,信息化能有效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质量,将准确的信息在准确的时间,以准确的方式送到准确的地点(人),以进行准确的处理旧,因而能提高制造业企业的信息能力进而减少其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通过制造业企业信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交流能力、共享能力、产生能力和物化能力)的提高而引起的企业由高熵状态向低熵状态的持续过渡和转变过程。
据此,本文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界定如下:以减少不确定性(即降低熵值)为目标,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企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变革,其最终目标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优势。
2、制造业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模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进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那么凡是能够提高信息能力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诸如基础设施的构建、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理念的转变、业务流程的重组等都应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即实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
根据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参照许庆瑞提出的“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五角型模型”,本文提出了制造业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模型,如图l所示。
从图中模型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模式囊括了制造业企业各个信息化要素,覆盖了各个环节、各类人员和各个层面,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一个“全”字。
(1)全员:从企业高层决策者、到中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应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信息技术,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其支持信息化。
(2)全流程:通过应用CAD、CAPP、CAM等信息技术,使信息化覆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计划、销售、客户服务等每一个环节。
(3)全身心:从硬件设施的构建到信息意识的增强,使信息化由浅入深,逐步内化。
(4)全价值链:通过SRM、CRM等信息技术使信息化覆盖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延伸至整个价值链,使其不断外化。
(5)全时:通过PDM/PLM等信息技术使信息化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模型表明,制造业企业应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系统软件、业务流程、管理、决策等信息化要素,兼顾信息技术资源和组织资源,从硬信息化建设和软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人手,通过“软硬兼施”的全面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2.1硬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构建、系统软件的应用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外在的、直接的和形式上的信息化建设,称之为硬信息化建设。
硬信息化建设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级形态,是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无异于空中楼阁。
2.1.1基础设施的构建基础设施是技术、人员和过程的集合,它包括在组织范围内可以共享的技术及技术服务,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共享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库。
基础设施可以便于企业的大规模连接和应用程序的有效运行旧,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物理基础,是信息系统管理首要的关键问题,既是内部沟通之桥梁,又是外部交流之媒介。
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技术先进和性能稳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
2.1.2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信息化人才是指从事软件开发、系统整合、系统维护的技术人员以及致力于制定计划、整合资源的管理人员。
Bharadwa AS(2000)认为,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难以获取,因其非常复杂而难于模仿,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信息化基础设施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其正确的使用才能实现其价值,而正确的使用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2.1.3系统软件的应用系统软件既包括CAD、CAM、MES等用于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生产控制方面的软件,也包括CRM、SCM、ERP、DSS、BI等用于辅助管理和决策方面的软件,这些软件是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和决策智能化的强有力手段。
2.2软信息化建设与硬信息化建设相对应的是软信息化建设,包括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重组、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决策机制的优化,是内在的、间接的、潜在的和无形的信息化建设,因此称之为软信息化建设。
软信息化建设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形态,是对硬信息化建设的内化和升华。
单纯的硬信息化建设徒具信息化建设之形,而无信息化建设之神,配之以软信息化建才能使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形神兼具。
2.2.1企业文化的建设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开展,必然涉及到文化的变革,若一个组织的文化没有发生改变,形成适合信息化的文化,则信息化不会成功。
成功的信息化融于企业文化之中,而不仅仅停止在技术形式上。
2007年1月《e制造》对中国制造行业的信息化进行了调查后发现,在信息化的阻碍因素中,员工应用积极性不高占到了12.6%,领导支持力度不够占到了8.7%。
高层领导不支持、中层管理人员抵触、基层员工积极性不高都会影响信息化进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它是深入到企业灵魂的信息化,是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
通过全员信息教育、营造良好环境和建立相应机制等途经在企业内培养、塑造一种人性与和谐、开发与沟通、认识与参与的信息文化,强化信息意识,树立信息观念,消除信息噪音,使企业员工乐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交流和共享其隐性信息,并从中受益。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使信息能力得以保持,进而使竞争优势得以延续。
2.2.2组织结构的变革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互构机制,信息技术通过组织结构的关联性维度和结构性维度直接作用于企业组织系统。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结构也应随之改变。
组织结构的变革是指制造业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结合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进行相应的调整。
明确信息化职责,建构信息中心和信息情报部门,设立CIO职务,并采用事业部、矩阵、动态网络等组织形式,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有机化,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缓解多层管理机构信息流通不畅、机会损失等弊端,缩短信息传递时间。
2.2.3业务流程的重组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流程的重组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业务流程重组的深度决定了组织绩效提高的程度。
在未对原有流程低绩效的弊端进行根本性思考之前,就简单地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处理,不仅不能创造出新的高绩效的业务流程,反而会使原本无绩效的各项活动被固锁在流程之中,使旧有业务流程更加恶化阎。
因此,制造业企业应结合CAD、CAM、MES等信息技术,采用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改造,提高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的自动化程度。
2.2.4管理理念的转变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变革聚合的过程,信息化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信息化不仅需要将各类信息系统用于企业管理,更应结合HR、CRM、SCM、ERP等信息技术,将过程管理、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2.2.5决策机制的优化决策关系到制造业企业的前途命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决策需要大量信息的支持,而实际上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所获信息的质量。
因此,应结合DSS、BI、EIS、ES、SIS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决策者的智力,提高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案例分析海尔集团从硬信息化和软信息化两个方面人手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形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样板模式——“海尔模式”嗍。
“海尔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全面信息化建设模式,海尔集团凭借“海尔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其信息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其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实现了零库存、零营运成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目标,提升了其竞争优势。
3.1海尔的硬信息化建设3.1.1基础设施的构建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尔一直不惜重金,仅对UPs的投资就已累计近千万元刚。
其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3.1.2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海尔奉行“I+I+N”模式,既注重内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又注重外部信息化人才的引进。
原惠普顾问陈广乾、前IBM亚太区副总裁王嘉陵等人均已加盟海尔。
正是这些IT精英为“海尔模式”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1.3系统软件的应用海尔集团已先后安装了CAD、CAM、CIMS、PLM、ERP等系统,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的闭环系统。
3.2海尔的软信息化建设(1)企业文化的建设。
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
信息化是企业旧的运营方式的破除和新的运营方式的构建,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海尔的创新文化为其信息化提供了精神动力。
(2)组织结构的变革。
仅1998年以来,海尔就先后进行了38次组织创新陶。
海尔最初采用了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其后就过渡到了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最后将组织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和资金流推进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