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沙天后宫边坡治理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南沙天后宫边坡治理设计

摘要:本文以南沙区天后宫地质灾害后的边坡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边坡治理

原则,设计情况、施工技术以及检测验收等,对类似工程的边坡设计和治理有一定

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边坡治理;设计;

1工程概况

南沙区大角山天后宫地质灾害点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大角山天后

宫景区内南岭塔下方,为人工开挖边坡,边坡总长度497m,坡面倾向北和北东,项目场地属于珠江三角洲残丘台地貌类型,现状标高为 6.22~103.14m,相对高

差为 96.92m,边坡较陡峭,坡度为 30~85°。地质灾害主要由崩塌和危岩组成,崩塌区域顶部长 40m,底部长 60~80m,坡顶高程 53.4~73.2m,坡底高程 8.6~11.3m,最大高差 61.9m,该崩塌已于 2016 年 10~12 月进行了削坡、喷锚支护、截排水

和坡脚设置挡土坝与被动防护网等措施进行临时处理。坡脚天后路距离边坡坡脚

约 20 米,博物馆及广州市南沙天后宫文化学会建筑物与坡脚距离为 2~5 米;坡

顶建筑物为南岭塔,塔身 8 层 45m高,与坡顶的距离是 10 米,是重要的历史文

物建筑。除博物馆东侧崩塌区域设有坡顶截水沟外,其它部位边坡目前未设截水沟。

斜坡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包括斜坡顶部残积土软化失稳和岩质边坡中下部表层

风化石块剥落,对坡脚的道路和游客行人车辆、博物馆、广州市南沙天后文化学

会以及南岭塔构成威胁。

2当地概况

2.1 气象环境

广州市南沙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

夏季时段超过 6 个月。南沙地区年平均气温 22.2℃,多年平均降雨量 1738.6mm (195l-2016 年),雨季为 4-9 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81.25%。,夏

无酷热,冬无严寒,春常阴雨,秋高气爽。本次地质灾害点位于南沙区天后宫景

区大角山上,斜坡总体东西走向,为人工开挖边坡。坡顶建筑物为南岭塔,是重

要历史文物;坡脚紧邻天后路,坡脚建筑主要由博物馆以及广州市南沙天后文化

学会。崩塌位置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7’4”,北纬22°45’32”。

2.2 地形地貌

项目场地属于珠江三角洲残丘台地貌类型,场地自然地貌为林地和旅游配套

设施,项目边坡为人工开挖边坡,现状标高为 6.22~103.14m,相对高差为

96.92m,边坡较陡峭,坡度为 30~85°。

2.3 水文环境

项目场地属于珠江三角洲残丘台地貌类型区,勘查区附近水系为珠江水系入

海口。珠江入海口门从东向西有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

虎跳门和崖门。从西江羚羊峡、北江芦苞、东江铁岗、流溪河蚌湖和潭江三埠等

地以下至三水、石龙、石咀等地为近口段,至各分流水道的口门为河口段,另有

伶仃洋和黄茅海两个河口湾。从口门向外至 45 米等深线附近为口外海滨。珠江

年平均流量约 1 万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 3457.8 亿立方米。4~9 月的径流量占

全年的80%。项目场地位于蕉门河道口背面,评估区所处受南沙港湾海潮的影响,南沙港湾海潮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在一个太阳日内,潮汐两涨两退,平均

潮差 1.5m,属于弱潮河。根据三沙口潮位站 1953~2016 年实测潮位资料统计,

其历年最高潮位 6.67m;历年最低潮位 3.42m;多年平均高潮位 5.63m;多年平均低潮位 4.31m;涨潮最大潮差 2.74m;落潮最小潮差 3.07;历年最小潮差 0.01m;多年平均潮差 1.50m。

区内气象灾害有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等,场地地势较高,地形条件有利

于地表排水,但在暴雨、洪涝等灾害性气象条件下,鱼塘、河涌等水位暴涨,对

工程建设影响大,应做好相应的防洪排涝措施。

3治理原则

根据自然边坡的地形地质情况,先对边坡进行总体的判断,确定自然边坡的

治理范围,同时对边坡危险源进行分类、分级。边坡治理原则按“从上到下,分区分块,分阶段分部位”进行治理。根据下部建筑物的重要性等,按照自然边坡与建筑物的毗邻位置关系,以“点、线、面”的不同治理模式确定自然边坡治理具体项

目和部位。治理的工艺顺序为先刷坡清理、清撬、截排水沟、表层主被动防护网、挡墙、浅层锚喷支护、深层锚索锚固等单项或多项技术组合,以此形成“点、线、面”的综合治理效果,完成综合治理边坡表层危岩滚落、浅层岩体脱落、深层变形失稳等问题,解决自然边坡各类破坏问题,达到综合治理目的 [1] 。

4边坡治理方案设计

结合项目地各方面实际情况,确定边坡的治理采用以下方案:

1) P5-P5 剖面边坡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2) P8-P8 剖面坡顶采用局部削坡+锚杆框格梁支护,坡面进行危岩清理后采用GTC-65A 主动

防护网进行支护;

3) 其它剖面边坡采用 GTC-65A 主动防护系统进行边坡支护;

4) 边坡坡脚设置 RXI-100 被动防护系统;

5) P4-P4 与 P5-P5 剖面边坡采用喷混植生防护,其中 P5-P5 剖面先施工喷射混

凝土,再施工喷混植生绿化;

6) P6-P6~P8-P8 段边坡顶部增设坡顶截水沟;

7) 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

8) 坡顶布置水平与竖向监测点进行边坡监测。

4.1锚杆支护

本项目锚杆主要用于大面积危岩发育地段、坡面局部崩塌与开裂地段、节理

裂隙发育地段和坡面岩体风化强烈地段。位于坡面上的危岩需进行锚杆加固时,

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位于坡顶局部崩塌与开裂部位的锚杆,采用框格梁

锚杆进行支护,框格梁间喷混植生绿化防护。局部裂隙发育地段、岩体风化强烈

地段采用随机锚杆进行加固,锚杆数量、长度需根据边坡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现

场确定。

4.2边坡截排水

边坡坡顶汇水主要由西向东排泄,因此于东侧汇水排泄部位设置坡顶截水沟,坡脚设置排水沟,并通过跌水步梯连接。坡脚排水沟汇水就近排入周边沟渠或市

政排水系统。本设计的降雨重现期按 50 年一遇考虑。

4.3边坡监测

本项目边坡高陡,破坏后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在边坡施工过程中及边坡

施工完成后 2 年内应进行边坡监测工作。建议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以提高监测

效率,并实现对边坡的实时监控。传统监测的主要技术参数均由人工定期用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