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复习题 究极版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梁锋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文学研究2、“诗学”概念起源于()A.古罗马B.古希腊C.古埃及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B.李白C.苏轼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刘勰B.钟嵘C.司空图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A.美国B.俄罗斯C.英国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A.倭寇B.小日本C.鹰钩鼻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A.阐发B.接受C.平行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形而上悲剧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B、鲁迅C、郭沫若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A.王维B.谢灵运C.李白D.杜甫E.白居易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著作有()A.《典论•论文》B.《昭明文选》C.《文章辨体序说》D.《文体明辨序说》E.《文章流别论》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A.辛弃疾B.柳永C.李清照D.苏轼E.陆游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A、开放性B、综合性C、跨越性D、讽刺性E、赞扬性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悲剧E.悲喜剧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参考答案1、C2、B3、A4、B5、A6、B7、C8、C9、A10、A11、AB12、ABCDE13、BD14、ABC15、ABCD16、形象学: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20、正是文化和文学的和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比较文学总复习题

比较文学总复习题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一、辨析题。

1.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错误。

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

(×)上述的概念是“互识”。

“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3.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主旨意。

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这种说法不够确切的。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的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

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的系统,同时,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的提出了“体性”的新的研究层面。

因此上述说法是不确切的。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哲学思想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思维基础,是一种指导思想,可以独立于文学而存在。

另一方面,文学家是人,是思考着的人,他必然受到某一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必然是对所遭遇的一切进行的思考,所以,文学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不能脱离哲学思想而独立。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比较文学》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A. 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B. 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比较研究C.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D. 文学作品内部的结构分析2.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相似性B. 文学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C. 文学作品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D. 文学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3.下列哪位学者是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的重要推动者?A. 梵·第根B. 韦勒克C. 雷马克D. 艾略特4.“主题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或相似主题的表现B.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如何随时间变化C.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如何反映社会现实D.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作者生平的关系5.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流浪汉小说”这一跨国文学现象?A. 《堂吉诃德》B.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C. 《西游记》D. 《鲁滨逊漂流记》6.“形象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B. 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描绘C.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象描写D.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形象反映7.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常被用于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A. 莎士比亚B. 杜甫C. 卡夫卡D. 鲁迅8.“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B. 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与影响C. 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D. 文学作品的版本研究9.下列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特点?A. 跨越不同文学体系B. 跨越不同艺术形式C. 跨越不同学科领域D. 局限于同一文化圈内10.“接受美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情况B. 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C. 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D. 研究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50分)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跨越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领域。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与答比较文学概论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

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

“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

“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

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

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要求举例说明)以上要点得6分,举例得4分。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

即多采用线状结构(要求举例说明)西方戏剧多采用网状结构,即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

(要求举例说明)上述两点每点5分(要点2分,举例说明得3分)。

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

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

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

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

众所周知,?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

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10分)四、论述题(共25分)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比较文学研究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研究复习资料

填空: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各种关系的学科。

3、研究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多方性、动态性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形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歌德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美国学者孟而康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文化转型时期,它以横向开拓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现象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沟通。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明惠上人,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李商隐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彭斯。

15、注重从他动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互动认知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法国(国家)的洛里哀。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2、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学派是国学派。

3、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成立。

4、民族主义中潜在的一种盲目自大的危险,容易滋长种族歧视与排外情绪,即所谓的。

5、思潮流传主要表现为文学思潮的传播。

6、异质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接收,过滤,进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叫做。

7、学被认为是在19世纪从德国的民俗学热中培育出来的一门学问。

8、“文类”一词,我国又称。

9、阐发研究是比较诗学中的。

10、中国戏曲中只有正叙式而没有。

11、比较文学在范围内考察文学现象。

12、“比较文学之父”是指。

13、第一个比较文学教授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的摇篮是。

15、用西方理论阐发中国文学现象的第一人是。

16、世界趋同性首先表现在模式上。

17、比较文学要求人们从的角度观察文学现象。

18、比较文学的影响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作用下的结果。

19、平行研究的提出是学派的贡献。

20、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的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

21、西方的悲剧理论反对结局。

22、诗学在西方泛指。

23、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

24、的质量是影视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25、在西方,《圣经》同文学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和繁荣是()。

A、二三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四五十年代D、五六十年代2、小说中事件发生,人物出现的背景叫()。

A、场景B、背景C、情景D、环境3、宗教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

A、体裁上B、语言上C、作家身上D、主题上4、西方文艺理论的核心术语是()。

A、言志B、创作C、品评D、典型5、美国比较文学家列文曾将文类比较比作()。

A、集会B、交流C、公共机构D、沟通6、将一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去的个人叫()。

A、个人媒介B单独媒介C、文学媒介D传播媒介7、文本的渊源研究集中于文本自身的()。

A、外在关系B、内在关系C、相互关系D、相对关系8、西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则主要表现为一种()。

大学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比较文学研究的核心是:A. 文学创作B. 文学理论C. 文学批评D.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答案:D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A. 《百年孤独》B. 《挪威的森林》C. 《霍乱时期的爱情》D. 《百年孤独》答案:B3.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B. 文学作品的接受情况C. 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D.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答案:C4. 在比较文学中,“主题学”研究的重点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B. 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C. 文学作品中的共同主题D. 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答案:C5. 以下哪位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马克思C. 艾略特D. 巴赫金答案:D6.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指的是:A.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似文学现象B. 研究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学现象C.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学现象D. 研究同一文化背景下的相似文学现象答案:A7.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A. 《巴黎圣母院》B. 《悲惨世界》C. 《红与黑》D. 《九三年》答案:C8. 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B.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交流答案:D9. 在比较文学中,“翻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B. 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C. 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D. 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答案:C10. 下列哪部作品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A. 《罗密欧与朱丽叶》B. 《哈姆雷特》C. 《第十二夜》D. 《威尼斯商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结合。

答案:文学;文化2.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影响研究、主题学研究、平行研究和_________。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 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复习题附答案

比较文学复习题附答案

比较文学复习题附答案比较文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请从每题备选项中选出唯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比较诗学是指【】A.相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B.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C.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诗歌理论的比较研究D.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2.“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是哪位诗人发出的预言【】A.雪莱B.拜伦C.歌德D.但丁3.第一次把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三个范畴的学者是【】A.梵第根 B.卡雷 C.基亚 D.雷马克4.台湾淡江大学《淡江评论》杂志提倡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以下名称【】A.比较诗学 B.共同诗学 C.比较诗论 D.共同诗论5.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现象是【】A.归化 B.异化 C.误译D.个性化翻译6.钱锺书的哪本书在谈论中国古典诗歌时,引证了许多西方诗学例子,使该书的许多条目实际上成为中西比较诗学之篇章。

【】A.《管锥编》B.《谈艺录》C.《旧文四篇》D.《围城》7.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中对中西文论的术语范畴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的学者是【】A.法国学者艾田伯B.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C.中国学者钱锺书D.美国学者雷马克8.中国人用来指称西方人的“老毛子”和“大鼻子”是【】A.形象化语言 B.套语 C.注视者 D.习惯语9.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外国的《红楼梦》”的作品是【】A.林琴南翻译的《玩偶之家》 B.林琴南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C.林琴南翻译的《群鬼》D.林琴南翻译的《迦因小传》10.凯鲁亚克的《法丐》的扉页上写着【】A.献给寒山子B.献给史耐德C.献给“垮掉的一代”D.献给达摩流浪者二、多项选择题(请从每题备选项中选出所有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1.属于王立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九大意象的有【】A.柳B.竹C.晨D.梦E.马2.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六个思潮中包括【】A.现代主义B.存在主义C.魔幻现实主义D.女性主义E.历史主义3.比较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是指【】A.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B.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C.德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D.英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E.形成中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4.推动着比较文学向更高更新的阶段前进的三股潮流是【】A.50年代以来的理论大潮B.60年代以来的理论大潮C.“文化研究”的热潮D.80年代以来的东西比较文学兴起的大潮E.70年代以来的东西比较文学兴起的大潮5.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影响研究分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学问【】A.流传学B.渊源学C.媒介学D.文类学E.主题学三、是非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是正确的判断后面的括号内打√,你认为是错误的题目后面的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10分)1.福斯塔夫和王熙凤两个人物形象完全不具备可比性。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填空1、最早使用“比较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与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较文学教程》。

2、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症状: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较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较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学科现状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

9、伏尔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

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则,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与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译介学也属此类。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 比较文学学科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80年代正式产生,二战后繁荣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2.“比较文学”一词出处:法国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篡了一本各国文学选集,以《比较文学教程》命名。

法国学者维尔曼于1827-1830年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并在1829年出版著作《比较文学研究》。

1830年,安贝尔接替他开设“各国比较文学史”讲座。

3.中国的“比较文学”1904年黄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与《比较文学》一书作过介绍。

真正使“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的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

戴望舒翻译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各种西文的“文学”既指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在西文的“比较文学”中,“文学”实际上只是文学研究的意思。

中国的“文学”专指文学作品。

4.外国学者的定义法国学者最早提出定义。

(卡雷、基亚)美国学者的定义。

(享利·雷马克)苏联学者的定义。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5.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三种文学关系:事实联系、价值关系、交叉关系(二)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三)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

6.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7.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上是文学理论的别称。

是从多国文学现象中探讨一般规律。

8. 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可比性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的比较文学(一)史前史贺拉斯、维吉尔、普鲁塔克;中世纪的欧洲(但丁);18世纪启蒙运动(伏尔泰)18世纪(……)(二)学科史(1)学科的诞生:1,杂志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学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一、填空题1.文学研究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1827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同年,“法国比较文学之父”维耶曼在巴黎大学讲课时正式采用“比较文学”的名称。

3.首次运用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是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

4.英国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大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5.1931年,傅东华(填人名)从英文转译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首次将“Comparative Literature”直译为“比较文学”。

6.比较文学的故乡是法国。

7.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8.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于1886年出版,书名是《比较文学》,作者是英国学者波斯奈特。

9.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是梵·第根。

他的代表作是《比较文学论》。

10.受到弗洛伊德影响的中国现代作家有:鲁迅、曹禺、郭沫若、郁达夫……11.“美国学派”的列文对“主题学”进行了界定。

12.“俄国比较文学之父”是维谢洛夫斯基。

13.佛教界产生的一种叫做“ 格义”的研究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14.在中国古代翻译史上,主张直译的是释道安,主张意译的是鸠摩罗什,主张折衷的是慧远。

15.吴宓在东南大学所讲的“ 中西诗之比较”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16.戴望舒翻译了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17、1967年,台湾大学正式开设比较文学硕士班。

18、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于1985年在深圳大学成立,以《中国比较文学》为会刊,会长是杨周翰。

19、1993年,提交《世纪之交的比较文学》的学者是伯恩海默。

20、提出“世界文学”之一概念的德国作家是歌德。

2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2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2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

24.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25.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6.阐发研究可以看成是平行研究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27.神话和民间文学的研究中,曾经出现的流派有:海德堡派、神话学派、人类学派、历史地理学派、心理分析学派、结构主义和民间学派。

(熟悉)28.神话学派主要从语言的层面理解并解释神话和民间文学,人类学派主要是从文化的层面理解并解释神话和民间文学,心理分析学派主要是从潜意识的层面理解并解释神话和民间文学,历史地理学派主要是从历史地理的层面理解并解释神话和民间文学,结构主义学派主要是从作品的结构的层面理解并解释神话和民间文学的。

(熟悉)29.主题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30.我们一般把媒介分为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和文字材料媒介三类。

这三类媒介中最重要的是文字与材料媒介。

31.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

32.刘若愚在比较诗学方面的代表作是《中国的文学理论》,叶维廉在比较诗学方面的代表作是《比较诗学》。

33.文学和艺术交互作用的几种方式:配合、孕育、吸取、改编、综合和结合。

34.文学研究和语言学之间的交叉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是文学文体学。

35.受到现代语言学影响的西方文学理论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结构主义。

36.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填人物)二、名词解释题1.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世界文学:含义一,指各国文学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的术语;含义二,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作品;含义三,指各国文学的的总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

3.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4.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几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5.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读者层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6.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

7.主题学:着重讨论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和人物的不同处理。

8.媒介学:影响研究中研究“媒介”的学问就是媒介学。

9.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他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10.比较诗学: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11.社会整体想象物: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整个社会想象力参与创造的结晶,作家在其中只充当了一个媒介,法国学者把这种在“他者”形象创造中起支配作用的,来自社会的影响源成为“社会整体想象物”。

(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12.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它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

13.跨学科研究(重点):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兴起的一种学问,有的学者称它为“科际整合”,专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三、简答题1.比较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答:(1)根本原因:比较文学体现了新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更适合当前实践的需要。

(2)具体原因: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人们的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分不开的。

(3)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4)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为什么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答: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是由于比较文学本身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展,不断地变化。

其次,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而比较文学研究者的思想观点、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又各不相同,他们对于比较文学的看法也就不同。

再次,对于比较较文学定义的理解之所以如此不同,与这一名称在各国文字中的不同含义以及这一名称本身的含义含混有关。

3.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包括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和学科交叉关系。

4.比较文学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重点)答:其一,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同民族文学相比,它在上述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

其二,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其三,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文学不仅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即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及系统归纳、审美评论、历史考据、哲学反思等诸法,而且具有迅速接纳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不仅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新方法会被立即衡量考评,就是自然科学中的新方法也会很快引起重视。

5.无亲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文学之间的可比性在哪?答:(1)首先应该从宇宙、世界和人类的整体性来认识这一问题。

(2)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学自身内在的品质来认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

A、从文学是人学这个意义上讲,人心、文心就有了相通之处。

B、从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角度讲,它有一套生产和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在不同的时空、不同民族之间,既会表现出差异性,也会表现出它们的共同处。

6.比较文学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答:目的:寻找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促进文学交流,争取世界文学这一宏伟前景早日到来。

功能:(1)从近处讲,比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发展的动因。

(2)比较文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

(3)比较文学是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方面它具有特殊意义,一是促进民族文学,二是促进世界文学。

(4)比较文学是我们从今天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5)比较文学的对话和沟通是解决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平台。

7.前苏联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1)前苏联学派不用“比较文学”,而代之以“历史——比较文艺学”名称。

“历史——比较文艺学”可分为“类型学”和“文学联系和影响”。

(2)前苏联学派强调比较文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对文学的影响。

(3)前苏联学派把同一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学比较也纳入了比较文学的范围。

(4)前苏联学者重视维护文学的民族特性。

(5)前苏联学者反对“欧洲中心论”,却流露出“苏联中心论”倾向。

8.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第三个阶段五四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比较文学有哪些特点?答:(1)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中学西学孰优孰劣的讨论发展为一场关于东西方文化的深入、持久的论战。

(2)这一时期的文学研究者百分之八九十都曾游学欧美和东洋,他们或占据高校的讲席。

或主持杂志,自然而然要将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拿来比较。

(3)从比较研究的规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看,较前一阶段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许多以明确的比较的论文和专著,而且在质量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绩。

9.中国比较文学界对比较文学研究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注意中西文学的比较,努力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2)积极开展中西诗学即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通过中西文论的印证,加深对文艺理论的理解,也通过中西文论的对比、互补,促进学科的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

(3)在不拒绝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同时,提出阐发研究的新方法。

(4)赞同前苏联学派的观点,同意将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文学的比较纳入比较文学的范畴。

10.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正式成立之后(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答:其一,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的大潮逐渐接轨合流。

其二,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

其三,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成果,编辑了许多比较文学的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烈。

1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答: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12.如何理解平行研究的文学性问题?答:(1)跨学科研究要强调文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