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人口 说课

合集下载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PPT课件(黑龙江省级优课)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PPT课件(黑龙江省级优课)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宗教文化现象: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 反对人口增殖。
对人口的影响 :提高人口出生率
材料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 教是佛教,其基本教义有“四谛”、“六道轮回” 等。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 分消极。近代以来,在汉族地区,宗教的影响趋于衰微(佛教在生育、 孝道等问题上已向儒家思想靠拢),但在少数民族中,宗教仍有影响, 如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云南南部的佛教,内蒙古、藏青地区的喇嘛 教等。伊斯兰教一向对生育持促进态度,迄今有关民族出生率仍较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一章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
物质文化: 农田、房屋、道路、桌椅… 精神文化: 音乐、舞蹈、宗教、风俗…
蒙古国
袍子、靴子
伊朗
黑袍
印度
纱丽
日本
和服
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 区、一个民族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 色的文化传统。
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新变化是( C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
“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B 2.促使文化新风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婚姻的稳 定程度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
较稳定,离婚率偏低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一、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各地域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各地域人口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各地域人口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口状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化特点与人口状况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区文化特点和人口状况的小论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论文成果和观点。

六、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十、教学过程:第六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各地域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3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3 湘教版必修2
比较法是地理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对每位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学科思想之一,也以学生学习好地理课的重要途径
迁移应用
1、请举例说明宗教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在宗教成分比较复杂、宗教冲突比较严重的地区影响较大,如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由于宗教和领土争端,引起人口大量迁移,从而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首都:都柏林(Dublin),人口112万(2002年)。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26个郡和4个郡级市及7个非郡级市。郡下设市区和镇。26个郡为:卡洛、卡文、克莱尔、科克、多尼戈尔、都柏林、戈尔韦、凯里、基尔代尔、基尔肯尼、莱伊什、利特里姆、利默里克、朗福德、劳斯、梅奥、米斯、莫纳亨、奥法利、罗斯康芒、斯莱戈、蒂珀雷里、沃特福德、韦斯特米斯、韦克斯福德、威克洛。4个郡级市:都柏林、科克、利默里克、沃特福德。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关婚姻、宗教等地域文化特点,举例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迁移应用
思考题:
1、不同的婚俗对人口发展有什么影响?
2、举例说明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承转: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文化上的差异,对它们的人口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下面我们着重从婚俗、宗教信仰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一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展示学生材料搜集的成果:学生课前上网查询或查阅报刊、书籍等,查找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关婚姻、宗教等地域文化资料,并进行适当交流,用实例说明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人口》 讲义

《地域文化与人口》 讲义

《地域文化与人口》讲义一、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它是由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承、民族构成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

比如,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

东北地区的豪爽热情,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西南地区的多彩民族风情,还有西北地区的粗犷豪放,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鲜明体现。

二、地域文化如何影响人口1、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一些传统的地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

人们认为子女众多可以带来家族的繁荣和延续,因此倾向于生育较多的子女。

而在另一些较为现代和开放的地域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对生育的数量和时间会有更理性的规划,从而导致较低的出生率。

2、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地域文化中的医疗观念和养生习俗也会对人口死亡率产生影响。

在某些地区,人们注重传统的中医养生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而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健康意识淡薄的地区,死亡率可能会相对较高。

3、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迁移决策。

比如,一个习惯了慢节奏生活、注重家庭团聚的人,可能不太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到一个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的大都市。

相反,那些追求创新和发展机会、对新事物接受度高的人,更有可能跨越地域的限制,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

4、对人口素质的影响地域文化中的教育观念和重视程度对人口素质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些重视教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人们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投入,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而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地区,人口素质的提升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不同地域文化中的人口特点1、农耕文化地区在以农耕为主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注重家族和邻里关系的维系。

由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多生育子女以增加劳动力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1.4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1.4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随堂练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大家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本上,然后积极展示, 请大家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本上,然后积极展示,并说 明理由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CD )(双选)
A陕北民歌 B农田 C山东蓬莱常出现的海市蜃楼 D海 南岛 2、下列文化中,哪些属于地域文化( C ) A城市 B《圣经》 C中国旗袍 D河流 3.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 C ) 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死亡率 D.亲子年龄差距 B 4.有关婚姻的稳定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比较稳定 B.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 C.发展中国家社会贫困,不稳定 D.美国再婚率比较高
统观念的影响? 统观念的影响?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 多子多福、 多子多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 早生贵子、四世同堂” “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 (2) 从20世纪 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 ) 世纪 要原因是?实行计划生育, 要原因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年后,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试述 ) 年后 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 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使人们 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只生一个好、 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 的新观念, 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概念 文化
产生条件 人类在社会 历史发展过 程中创造的
内涵
举例
物质财富和 语言、城市、 语言、城市、 精神财富 建筑风格

《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艺术与创造力
地域文化激发艺术家和创作者 的灵感,为社会注入创意和活 力。
经济发展
地域文化成为旅游和手工艺业 的推动力,带动地方经济的繁 荣。
地域文化保护的意义与挑战
文化认同和自尊心
保护地域文化有助于人民 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 同感。
全球化与文化冲击
保护地域地域文化的界定与变迁
1
界定
地域文化的定义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和社会演变。
2
变迁
地域文化随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而不断变化和调整。
3
文化遗产保护
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压力下濒临消失的地域文化,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地域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社会和谐
地域文化促进多元社会的融合 与稳定,增进文化多样性与互 相理解。
可持续发展
保护地域文化有助于提升 社区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地域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口口相传
地域文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 式代代相传。
书籍和出版物
地域文化通过书籍和出版物 的传播走向更广泛的社会。
现代科技
地域文化通过互联网和社交 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影 响力。
结论和总结
地域文化与人口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 互动产生深远影响。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对于社会稳定、文化多样性与可持 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的定义,它是指在不同地域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包括语言、宗教、 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1 人口塑造文化
地域人口的特点和规模直接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 文化影响人口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价值观、习俗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说课稿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说教材《地域文化与人口》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的最后一节,主要涉及三方面知识:文化与地域文化、文化背景与人口和中国文化与人口。

通过该节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影响人口问题的因素。

本节内容紧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地域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且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极为密切,是地理实践力的落实,虽然该节内容在本章中所占篇幅最少,但该节是对前三节内容的一个延伸,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非常有利。

二、说学情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对人口数量的增长模式、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迁移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平时的学习对文化可能涉及的不多,尤其是学生对外国文化不够了解,所以应该多举一些外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实例,通过多列举图文资料和案例法来帮助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四、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教学难点:文化与地域文化五、说教法与学法l、教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2、学法:资料收集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3、拓展延伸4、总结新课5、巩固练习6、布置作业七、说板书一、文化与地域文化二、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 婚俗与宗教三、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早婚早育→晚婚晚育多育多子→只生一个学而优则仕→全民经商安土重迁→四海为家。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2. 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解释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作业:1. 研究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二章: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特点。

2. 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特点,解释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 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

作业:1.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第三章: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人口分布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原因。

2. 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原因,解释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地图分析:让学生通过地图分析不同地域的人口分布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作业:1. 研究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原因。

2. 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原因,解释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课件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高一地理必修课件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等,对人口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发展对地域文化 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结构和迁移等变化将影 响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 的互动关系
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 系将更加紧密,互动将更加频繁。同 时,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也将促进不同 地域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人口发 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人口的结构与分布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构成情况。了解人口结构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等。人口 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3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会使得一些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 消失或改变。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互动关系
01
地域文化与人口分布
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人口分布,使得某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进而促进
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02
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人口特点
人口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 分布不均、迁移频繁等特点。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内人的总数, 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数量的 多少受到自然增长率、迁移率等因素 的影响。
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 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媒体与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概念辨析【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人口》 讲义

《地域文化与人口》 讲义

《地域文化与人口》讲义一、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独特文化。

它涵盖了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建筑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比如,在中国,北方的文化通常被认为更加豪放粗犷,而南方的文化则相对细腻婉约;东部沿海地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形成了较为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而西部地区则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生育观念的影响地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生育观念。

在一些传统的农业地区,家族观念浓厚,多子多福的思想较为普遍,人们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子女,以增加劳动力和延续家族血脉。

而在一些经济发达、文化开放的地区,人们更注重子女的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生育观念相对较为理性,倾向于少生优生。

例如,在某些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没有儿子就无法延续家族香火,这种观念导致一些家庭不惜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也要生育男孩。

而在城市中,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竞争,他们更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对于生育的意愿相对较低,或者会选择推迟生育。

2、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地域文化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人们往往更愿意迁移到与自己地域文化相近或者能够接受和融入的地区。

比如,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或者语言习惯的人群,会更容易聚集在特定的地区。

以中国的“闯关东”和“走西口”为例,大量的山东人之所以前往东北地区,除了经济因素外,东北地区与山东在语言、风俗等方面的相似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山西人“走西口”到内蒙古地区,也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两地的文化有相通之处,使得迁移者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3、对人口职业选择的影响地域文化还会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

在一些商业文化发达的地区,人们更倾向于从事经商活动;而在一些工业文化浓厚的地区,人们可能更多地选择进入工厂工作。

比如,浙江温州地区,商业氛围浓郁,从小就受到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们,很多会选择自主创业或者从事商业活动。

地域文化与人口ppt课件

地域文化与人口ppt课件

泰姬陵
金字塔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故宫
云南竹楼
客家建筑
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我国境内不同清真寺建筑风格差异
新疆 黑龙江
宁夏 河南
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藏民的拜佛
藏族的天葬
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江南小镇的小饭店
苗族服饰
江南水乡的早晨
摩梭族女人和船
二、外国人口与文化
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例如初婚年龄的大小、婚姻的稳定 程度等。
影响人口 迁移 影响婚姻的范围、人 口的身体素质、文化 素质、人口迁移
课堂总结
地域文化 与人口
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人口
外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计与人口
【当堂练习】
B 1.地域文化是指( )
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B.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C.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多子多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改革开放以后: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 职业观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学而优则仕”“仕、农、工、商” 改革开放以后: “全民皆商” 居住观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 改革开放以后: “四海为家”
影响人口 出生率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 2、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分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的“文化”不单是指语言、文字、知识、学问、艺术,而是广

公开课教案-《地域文化与人口》

公开课教案-《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

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对本国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近年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合作探究的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能识别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

(2)借助图文资料,说明国外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培养学生图文综合分析的能力与地理的人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选取文化中的不同婚俗文化以及不同宗教文化来研究其对当地人口的影响,并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不同的研究地域,并通过收集的该国人口变化的数据来验证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正误,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影响存在着空间差异的理解。

(2)通过对自己家谱的简单梳理以及家族家庭相关情况的介绍,通过三代人的对比,分析出中国古今文化对人口(婚姻观、生育观、择业观、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存在着时间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讨论的习惯,对既有的地理现象的研究形成时空差异观念。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的背景和目的阐述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引入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二章: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2.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2.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阐述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俗、建筑、饮食等2.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提问情况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三章:人口的概念与特征3.1 教学目标理解人口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人口的增长和变化趋势3.2 教学内容介绍人口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人口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3.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人口的概念和特征数据展示法:展示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变化趋势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提问情况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4.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阐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生育观念、教育水平等4.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案例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五章: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5.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5.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阐述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移民政策等5.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案例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六章: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6.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多样性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结构的特点6.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结构的特点: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6.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的关系数据分析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结构数据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七章: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7.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特点7.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特点: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7.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案例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八章: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8.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预测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城市化、老龄化等8.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数据分析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数据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九章: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9.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9.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9.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10.1 教学目标展望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展望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学生提出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挑战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头脑风暴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重点: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 生活所创造的人类活动的产物。
判断的关键:是否是人类活动创造
宗教文化
草原文化
蒙古包是草原牧民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建造的一种圆形流动住宅。
海派文化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 多元性,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不排斥时尚。
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不 2、断多加育快多子到只生一个
4、封从建安社土会重,迁多到育“多四子海,为多家子”多 封福建,社重会男,轻定女居在农田附近, “父母在,不远游”
现现代代社社会会,,各只地生区一间个的,交男流女日都 益一频样繁,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提高
劳动力增殖 重农抑商
临潼文化
活动:寻找最纯正的临潼人
活动流程:各小组认真讨论,每个小组派出组中 最强成员上台展示你心目中的临潼文化。
华清池
烽火台
兵马俑
甲:“咱老陕很自卑,特别思渥啃过几片竹板板的。” 乙:“你这娃些,咋这(读作针)不会社话的。啥叫自卑?明明思谦虚呣,看教你一社,咋这 (读作针)难听的!” 甲:“对咧,对咧!饿看你思个舵人,不跟你叫板,但你嫑(读作保)以为饿给你胡社呢。” 乙:“看把你娃能的些!你今儿个社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饿今儿奏跟你末完!” 甲:“你看咱这伙乡党呣,人家一提起陕西,奏给人家(此处‘人家’读作nia3声)社,饿老老 爷思周文王,饿老爷思秦始皇,饿爷思汉武帝,饿达(意为父亲)思唐太宗。” 乙:“渥有啥呢?这明明思四十呣,咋能跟自卑扯到一担儿呢?” 甲:“没社渥不思四十呣,但人家再一问‘你是谁?’咱咋社呢?饿思周文王他后人,秦始皇他 重孙,汉武帝他孙子,唐太宗他儿。偏偏不社‘饿奏思饿。’为啥不社呢?叫饿社,咱就是渥穷 怂,社不出口。你给人家社‘饿思个穷怂’,还不够丢人钱呢!你说这得思自卑?!” 乙:“去(读作弃)!去!去!去!不跟你社咧,饿还有事呢,走咧。” 甲:“嫑走些!还末社完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材分析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

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

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
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人口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把外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确立为重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发的。

文化的纵向与横向比较,不同文化的社会根源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宗教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个地方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学生学习的知识存在差异,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将其确立为难点。

学法与教法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在课前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教师课件上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件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通过书本上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谈论,并展示各学习小组的探究成果。

接下来就是老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精细讲授。

教学过程
1.从欣赏图片到解读图片
先展示图1,教师不点名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欣赏图片。

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进行各种联想,但绝对不会想到:这两幅图主题是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这个主题妙在既在学生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学生思维受到了极强的震撼。

探究一:上述二幅图片是否属于文化?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习得文化的概念,从概念出发,可以得出这二幅图片展示的是一种文化现象。

探究二:从以上地区文化看.文化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
通过探究,自然过渡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对人臼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2.案例串联主线。

探究层层推进
材料一:在德国,24岁以后初婚的男女都在不断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

其离婚率也居高不下,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2009年,德国有近20万对夫妇离婚,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据菲律宾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自2000年以来,菲律宾人口一直保持着2.36%的增速,未来3O年将增至1.7亿。

菲律宾居民约85%以上的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探究一: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地域文化对人口有影响,如何影响? 通过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在材料一中,可以得出:初婚年龄晚,离
婚率高,导致德国人日出生率下降,从而出现人口负增长;
在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天主教反对节育的教义导致菲律宾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高,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现象。

探究二:德国政府如何提高出生率?请你献计献策。

从原因人手提出对策是思维的起点。

一是可以降低初婚的年龄,二是降低离婚率。

这样政府可以用法律的手段,降低初婚的年龄,对离婚采取严厉的政策,降低离婚率。

3阅读书本材料,探究提升
在讲述“中国文化与人口”时,本节材料充实,也很经典,教师可以用好书本上的材料。

探究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口文化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并回答: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探究二:上述四个方面反映中国哪些角度的人口文化观?
这是一个思维质变的过程,反映学生对上述四个方一面的知识进行再加工、提升的过程,体现了创造性。

一是婚姻观,二是生育观,三是职业观,四是居住观。

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地域文化,分析了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地域文
化。

反过来,这种文化的形成又对人口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作用。

人口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了解作为人口文化重要内容的人口生育文化,对逐渐革除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陈旧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不道德行为,发扬光大中华传统优良的文化,推行计划生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板书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初婚年龄大小
婚俗婚姻稳定程度
宗教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生育
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
时间分配:复习5分钟
讲授新课20分钟
练习、回答问题10分钟
拓展训练10分钟
总结3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