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推荐】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4ae2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e.png)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围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改革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现代化起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解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历史事件。
(2)明治维新的过程:详细介绍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改革措施。
(3)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等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人,面对国家危机,会如何进行改革。
4. 例题讲解:以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为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25819afd0a79563d1e7202.png)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掌握明治维新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对比等方法掌握日本的改革概况,并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幕府统治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教师介绍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而这一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教师提问:列强怎样打开日本国门?学生思考作答。
目标导学二:倒幕运动1.引导学生观察《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天皇→士[将军—大名—武士]→民[农、工、商])2.让学生阅读第15页“相关史事”,了解倒幕运动的背景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的史事。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f7b5c5a0116c175f0e4870.png)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的改革措施来了解明治维新。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了解,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掌握和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明治维新,学生能够掌握明治维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发展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学生活动:课前搜索并且整理资料想一想:为什么他要提出明治维新?教师总结: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幕府将军大权独揽,天皇形同虚设。
幕府对地方藩国拥有最高统治权,但各藩在其领地之内都享有年征收权和行政权、司法权,还有自己的武装。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渐兴起,不断腐蚀着封建制度的肌体。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材料呈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01f5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3.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了解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以及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3)明确明治维新对日本全面现代化的作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利弊。
(2)能够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日本现代化历程的兴趣。
(2)让学生深刻领会一代人的努力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以及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3)明确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作用。
2、难点:(1)如何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如何分析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利弊。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堂练习法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流程及具体内容Step 1 导入新课1、引言: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佐藤信成率领的“黑船”来到了日本的江户湾,进而威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使得幕府政权开始觉醒。
2、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不仅为日本制定了现代化的目标和理念,更将日本带往了一个更加明亮的未来。
Step 2 授课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1 、黑船来航(1853年):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了挑战。
(2)2、天皇复位(1867年):幕府政权面临崩溃,天皇复位成为维新的契机。
2、改革的措施(1)废藩置县:将藩的地位变为县,彻底取消封建士族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政府体系。
(2)重赋税制:建立现代化的税制,使日本的财政获得了一定的平衡。
(3)征服台湾:1895年日本成功地征服了台湾,这标志着日本进入了殖民扩张的时期。
3、变革的意义(1)加速了日本现代化的目标与进程。
(2)实现了西方文明的融合和转化,从而创造出属于日本的现代文化。
(3)为日本在20世纪中的各种历史事件作出了一个先河,也为日本在二战之后重建起了现代化的国家。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63194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f.png)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下历史教材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国旗、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历史发展,进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1)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戊辰战争。
(2)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3)影响:促进日本现代化进程,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明治维新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明治维新的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七、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 明治维新的影响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来航、尊王攘夷、戊辰战争。
(2)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3)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现代化进程,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认识日本现代化进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1d521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3.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重要,对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东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讲述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明治维新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众多人物、政策和措施,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过程中各项政策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治维新的政策措施。
4.图片资料: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图片: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
接着,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有更直观的了解。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f66e9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0.png)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下册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启示。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封闭的江户时代”,第二节“明治维新的背景”;第二章“明治维新的展开”,第一节“政治改革”,第二节“经济改革”,第三节“社会改革”;第三章“明治维新的影响”,第一节“日本的现代化”,第二节“东亚格局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启发学生从中汲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内容,分析其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企业家、平民等角色,探讨明治维新的意义。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明治维新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现代化东亚格局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
(3)谈谈你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认识。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江户时代的封闭、外国势力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的加剧。
(2)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政治改革:废藩置县、设立议会;经济改革: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土地改革;社会改革:普及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9d14aed0d233d4b14e6935.png)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的危机;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法、看图学习历史法、小组合作法来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成为日本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日本通过改革实现强国之路;日本通过对外学习,才得以不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也同中国一样,遭受过西方列强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获得了新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二、新课讲授(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4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及第15页《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1.教师提问: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学生回答:内忧外患。
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叩开日本大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教师提问: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学生1回答:相同点: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
学生2回答:不同点: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二)倒幕运动1.教师提问:不平等条约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危机?学生1回答:日本经济受到冲击,手工工场倒闭。
学生2回答: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学生3回答: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72d51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5.png)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束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日本历史的有关知识,对明治维新的背景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也需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对比分析法: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事件和时间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明治维新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c411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3.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武士阶级的危机和倒幕运动;第二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第三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包括日本的现代化、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反思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特别是黑船压力、武士阶级的危机和倒幕运动。
2.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特别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特别是日本的现代化、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图片。
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明治维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34948cbb4cf7ec4afed04a.png)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幕府统治危机;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过程与方法: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理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理解它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对日本产生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本课我们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二)、讲授新课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幕府统治危机: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外患: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了民族危机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把美国总统写给目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幕府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
因为似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故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
1854年,美国同幕府签到《日美亲善条约》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
日本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束闭关锁国政策。
2024年秋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2024年秋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445590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e.png)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及西方列强的入侵;理解倒幕运动的作用;记住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认识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必须建立在政权巩固的基础之上,推翻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然前提。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
(可适当联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3.学习明治维新我们可以体会到孙中山先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深刻含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到改革对于促进历史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体会邓小平“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的科学价值。
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适当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明治维新的措施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民族,回忆:1.日本社会学习外国先进制度并实现其第一次转折是?(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学习隋唐)。
2. 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封建统治日本长达 600 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转折,由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一)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1.看下图:幕府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提示学生结合楷体字从当时的各个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
2.结合小组回答,老师概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
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
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e10e8bd1f34693daef3e35.png)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b027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3.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日本明治维新》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措施和成果,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本课内容较为重要,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增强。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于明治维新背景和过程的深入理解,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一些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日本明治维新。
让学生思考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以及它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和成果,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和过程,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2b201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9.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日本明治维新》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束缚,走向了现代化,为后来的日本崛起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材通过讲述明治维新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对于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影响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明治维新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改革的认同感,认识改革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明治维新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发生明治维新?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明治维新的意义。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48c83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4.png)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详细内容为第一、二、三章节。
我们将深入学习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着重探讨日本如何从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 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历史思辨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明治维新。
2. 讲解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日本封建社会的特点,分析黑船事件等外部压力下,日本面临民族危机的形势,为明治维新的发生奠定基础。
3. 精讲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明治维新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明治维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明治维新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3.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2. 答案要点:明治维新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使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走向现代化,为日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9d14aed0d233d4b14e6935.png)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的危机;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法、看图学习历史法、小组合作法来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成为日本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日本通过改革实现强国之路;日本通过对外学习,才得以不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也同中国一样,遭受过西方列强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获得了新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二、新课讲授(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4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及第15页《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1.教师提问: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学生回答:内忧外患。
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叩开日本大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教师提问: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学生1回答:相同点: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
学生2回答:不同点: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二)倒幕运动1.教师提问:不平等条约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危机?学生1回答:日本经济受到冲击,手工工场倒闭。
学生2回答: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学生3回答: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c27e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7.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在19世纪中叶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背景下,进行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日本历史的有关知识,对日本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明治维新的重要性,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特点以及对其历史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学习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资料: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明治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
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原因依据佐证
原因1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
原因2 倒幕派势力强大,有自己的武装,
得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
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原因3 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原因4 改革措施得当,行之有效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不同点
背景
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
义发展缓慢力量
对比
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
府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
弱小,顽固派阻挠改革途径
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
进行的
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
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国际
环境
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
际环境较为宽松
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结果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相同点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
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
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
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
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
它说明:不触动封
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
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