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培训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安全培训内容
一、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状况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设备安装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行业。其产品是各种厂矿、道路、桥梁、港口、、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建筑业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提供物质基础,是各行各业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的必经环节,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状况,具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建筑工程具有产品固定、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大,露天高处多工种手工操作,施工周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因而在施工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样加强对建筑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素质,对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
1.我国建筑业的地位和形势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自1998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6%~6.8%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已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位支柱产业。第一,大量投资通过建筑业的转化,形成了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固定资产和现实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城乡面貌,提高了人民居住水平。第二,建筑业对其上下游产业,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辐射作用。第三,建筑业在安置就业,尤其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方面作用突出。我国2003年建筑从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2004年突破4000万人,其中75%以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总数近三分之一。第四,建筑业和建筑劳务输出已成为部分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第五,建筑业在相当一些地区成为本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税收贡献突出。2010年上半年,我省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超过20%。1-6月,全省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51亿,同比增长20.5%,工程结算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利税182亿元,同比增长21.3%;完成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2.4%。全省共有7个地区(苏州、南通、南京、徐州、盐城、淮安、宿迁)增长幅度超过20%,苏州的增幅最高达27.5%;4个地区(扬州、无锡、常州、连云港)增长超过15%,镇江、泰州增长幅度也超过10%。
(2)建筑生产力快速发展,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大跨径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长江三峡大坝、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田湾核电等能源和水利工程,青藏铁路、渤海湾跨海大桥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建设工程,高质量、高速度地建成或正在投入建设,极大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走出去”的势头方兴未艾。2005年完成对外承包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新签合同额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的劳务分包、土建分包发展为大量的总承包等方式。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涉及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发展迅速,业务遍及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项目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4)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大中型
企业以股权多元化、中小型企业以民营化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已全面展开,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5)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区域性优势企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一是经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的调整,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行业组织结构初步形成。二是建筑企业围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开展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有制的界限,充分展开了兼并重组,经营结构调整,确定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板块,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业务,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建筑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
(6)建筑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经过多年市场竞争的磨练,建筑企业管理正在向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通行模式转变。发展战略管理得到许多优秀企业的重视和应用。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不断进行工作流程再造,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7)建筑市场秩序、工程质量和安全进一步好转。近年来,伴随着工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水平。
2.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继出台,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基本上步入了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的轨道,目前建筑行业的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看到,我国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一直比较低,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每年由于安全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超数百亿元。从1994年到2004年间,我国每年平均发生建筑施工伤亡事故1530件,死亡1560人,重伤718人。特别是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频发,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例如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15分,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基坑现场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86起,死亡1264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28%和14.07%,其中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2起,死亡175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5%和18.6%。事故是指在企业生产工作中,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按照事故原因事故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灼烫、淹溺、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故、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一打击三伤害,电淹灼火坠塌,冒透放五爆炸,中毒窒息其他)。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等五种类型。2004年事故统计显示全国建筑施工这些类型事故的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死亡人数的52.85﹪、14.87﹪、10.28﹪、9.3﹪、7.4﹪,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4.77﹪;2009年的事故统计显示,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临边洞口处作业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20.9%;各类脚手架上作业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3.14%;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9.67%;因安装、拆除塔吊死亡的人数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8%;因土石方坍塌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66%: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44%;因施工机具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6.72%。
3.安全生产事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