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教学文稿
19.《海滨小城》教学展示(二)文稿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展示(二)文稿青岛西海岸新区井冈山路小学薛振宁【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海滨小城》,原文作者是林遐,是一篇写景美文,选做课文时有改动。
全文共7个自然段,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海天远景图、海上日出图、渔船归来沙滩图、小城庭院图、小城公园图、小城街道图。
作者正是用这一幅幅的画面,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
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各有其美,第一、第二自然段中的海与天、船舰、海鸥、云朵及早晨镀上了金黄色的事物,勾画出海上美丽的场景;第三自然段中各色的贝壳、喧闹的船队,写出了海边沙滩的场景;第四自然段从树的种类多、桉树叶香味浓、凤凰树花开得热闹3个方面写了庭院里的树;第五自然段从榕树的数量、样子及休息的人们3个方面写出了公园之美;第六自然段从走在路上的感觉、路面的干净两方面写出了街道之美。
第七自然段点出了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美丽”和“整洁”。
第四至六自然段都是围绕关键句写的。
课文配有一幅插画,民居错落在绿树之中,红日衬托着海天岛屿,海中点缀着来往的各色船只,蓝天下飞翔着海鸥,很好地表现了课文描绘的美景,既能为没到过海边的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又能帮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南国小城的迷人风光。
【学情分析】三年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已从一、二年级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1 -渡,学生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语言积累不够,容易有学习上的不适应。
通过学前的学情调研,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如按形声字规律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方法),学习基本的钢笔字写字方法,但对于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如何用钢笔把字写美观还需要多加指导。
在第18课《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学生通过泡泡语学习了“一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学生对于这种总起句有了一定印象,本课学生将继续要深入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意思”,这对中年级学生学习总分构段方式去进行阅读理解、习作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优秀教学设计文稿
优秀教学设计文稿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稿,通过分析文稿的结构和内容,展示出一种科学且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
一、教学设计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教师将介绍教学设计的背景信息,包括教学课程的学科、年级、学生人数等。
此外,还应该简要介绍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等。
二、教学设计目标: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该明确教学设计的具体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在设定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学科特点等因素。
三、教学设计内容:这一部分是整个文稿的主体部分,教师应该详细说明教学设计的内容。
内容应该包括教学活动的结构、学习任务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教学设计应该合理、科学,并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或项目制教学等。
四、教学过程安排: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详细安排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发现。
五、教学评估方法: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提供教学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评估方法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并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估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
六、教学反思: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应该客观评估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能够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并能够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
结论: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稿是一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文稿。
教学设计样本范文
教学设计样本范文标题:探索自然界中的声音,声音的传播与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与特点,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2.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过程;3.探究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4.了解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的原因;5.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音量的关系;6.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与实践探索声音的传播与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声音的传播与变化的基本原理;2.声音的频率与音调、音量的关系;3.通过实验观察与实践探索声音的传播与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材料产生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概念解释与学习(20分钟)a.定义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引起人耳听觉感受的波动。
b.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频率、音调和音量三个基本特点。
c.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是通过介质的分子间传递声波振动的过程。
3.实验观察(30分钟)a.实验1:空气传声筒的制作与使用。
1)学生分组制作自己的空气传声筒。
2)使用传声筒进行实验,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与传感效果。
b.实验2: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1)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隔板。
2)将同样的声源放在隔板一侧,观察声音传播经过不同材料的变化。
4.理论讲解(20分钟)a.声音的频率与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b.声音的音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c.真空中声音的传播: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声音需要介质传递振动。
5.实践探究(20分钟)a.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声音传播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
b.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记录观察结果,并就观察结果提出自己的解释。
6.总结与拓展(15分钟)a.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频率与音调、音量有什么关系?b.提出拓展问题:请思考为什么在电影院中,声音通常是从前方传来的?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实验观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
幼儿园教案表格式范例
幼儿园教案表格式范例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游戏体验水果盘》年级幼儿园小班(3-4岁)主题认识水果、培养合作意识目标1.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并能正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加强幼儿与他人的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水果的名称: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水果的特征:颜色、形状、口感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一个苹果,并问:“这是什么水果?”2.让幼儿回答,并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名称。
3.逐步引入其他水果,如香蕉、橙子、葡萄等。
第二步:游戏体验(15分钟)1.将各种水果放在桌上,让幼儿自由观察。
2.要求幼儿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合作,将不同的水果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中。
第三步:互动交流(10分钟)1.让幼儿展示他们分好的水果。
2.引导幼儿交流每种水果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和口感等。
3.鼓励幼儿互相借鉴、合作。
第四步:总结概括(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过程。
2.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3.鼓励幼儿思考:水果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有哪些好处?三、教学目标评价目标评价方法1.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2.观察幼儿是否能通过观察将相同的水果归类。
3.观察幼儿是否能合作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目标评价标准1.大部分幼儿能正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2.大部分幼儿能通过观察将相同的水果归类,并能简单陈述水果的特征。
3.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合作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资源准备•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各种水果•容器五、教学延伸活动1.室外活动:带幼儿去果园或超市实地观察水果。
2.手工制作:让幼儿用纸板和彩笔制作水果标签。
3.绘画活动:引导幼儿用画笔绘制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这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案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度。
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要教授的语文知识点和概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情感态度,促进情感发展。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材料,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诗歌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聚焦学习重点,克服难题。
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演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
针对本堂课的目标和内容,制定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教学资源和工具:
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物、多媒体设备等。
检查和评估: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估方式,如课堂小测、作业、小组讨论等。
拓展和巩固:
提供额外的拓展活动和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语文知识与技能。
反思和调整: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修改和调整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
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制作展示文稿》教学设计
《制作展示文稿》教学设计制作展示文稿教学设计介绍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制作展示文稿。
展示文稿是一种在学校、工作场所或其他公共场合展示信息的常用方式。
通过设计一份好的展示文稿,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并有效地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信息。
目标- 研究展示文稿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学会使用合适的演示工具和技术- 提高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有效地传达信息并引起观众的兴趣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展示文稿的基本要素和技巧(15分钟)- 解释什么是展示文稿以及其作用- 强调一个好的展示文稿应包括清晰的目标、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结构合理的布局- 介绍一些常用的展示文稿技巧,如使用简洁的语言、选择合适的图像和图表以及注重观众互动等步骤二:探索演示工具和技术(20分钟)- 介绍常用的演示工具,如Microsoft PowerPoint、GoogleSlides等,并讲解它们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展示一些可以提升展示文稿效果的技巧和功能,如插入图片、调整文本样式和添加动画效果等- 强调合理使用技术,避免过多的特效和动画对观众分心步骤三:展示文稿设计实践(40分钟)- 提供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该主题制作一份展示文稿-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自己喜欢的演示工具,并充分运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介绍的技巧和工具来设计展示文稿- 鼓励学生在设计文稿时注意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和语言简洁等方面步骤四:展示和反馈(15分钟)- 学生依次展示他们制作的展示文稿,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主题和内容- 鼓励观众提问和提供反馈,以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展示文稿- 教师也可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展示技巧和效果总结本教学设计通过介绍展示文稿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探索演示工具和技术,以及设计实践和展示反馈的方式,帮助学生制作一份出色的展示文稿。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演讲能力,并有效地传达信息。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观众的反馈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展示技巧,使每次的展示都更加优秀。
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示范课例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表
附件4: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全称教师姓名课名数学广角——集合学科数学章节第九单元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
2.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但从分类到产生集合思想,还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在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上,结合本班学生情况,设计了本班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慢慢的引导学生学习集合思想,并在能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维恩图的产生过程。
难点:让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措施:设问质疑,引发冲突;一切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只有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才能达到教育最理想的效果。
上课开始便通过脑筋急转弯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重叠,为本课的难点突破埋下伏笔。
接下来出示例题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产生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中活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五、运用的能力点在希沃白板5的教学环境下,主要运用:能力点有A5导入设计、A2资源的获取、A3演示文稿的制作。
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0’0”-3’19”揭发学生学习兴趣1.老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2.引入课题——集合。
(板书课题)1.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明确只有三个人。
教学设计格式(优秀4篇)
教学设计格式(优秀4篇)教学设计格式篇一清城区优秀教学设计格式1、教学设计应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
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
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一、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
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教学设计正文】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数字序号:一、1、(1)、①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想象和现实生活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体会大自然的赞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度:能结合想象和生活实践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三)讲读课文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2、那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经常看日出)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
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谁来说一说?)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4、看到这样的一幕,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
为什么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7.这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备4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一、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4、师生交流、小结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B自我评析本“教学设计书写模板”主要是根据《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
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
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
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在此部分,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此部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在此部分,描述教师在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材、课件、教具和其他辅助教学材料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在此部分,描述教师的教学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下列几个环节:导入、知识点讲解、示范演示、练习与巩固、拓展延伸和课堂总结等。
1. 导入在教学开始时,通过提问、呈现图片或引发学生思考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为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点讲解在此部分,逐个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概念,提供实例并进行讲解。
3. 示例演示在此部分,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或解决问题。
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掌握技能。
4. 练习与巩固在此部分,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拓展延伸在此部分,为那些学习较快的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拓展内容,使他们能够进一步挑战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6. 课堂总结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回顾所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归纳。
五、教学评价在此部分,描述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并定义评价标准。
六、课后作业在此部分,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七、教学反思在此部分,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
八、参考资料在此部分,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参考的各类资料和教学资源的来源。
以上是一个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作出一定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
在使用教案模板时,注意提供清晰、简洁、易读的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保证文章的流畅性,以增强阅读体验。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表格)章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3. 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
【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3. 演示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
4. 学生实际操作。
章节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桌面、退出等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鼠标、键盘进行操作。
3. 熟悉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使用。
【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桌面、退出等基本操作。
2. 鼠标、键盘的操作方法。
3. 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使用。
【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桌面、退出等基本操作。
2. 示范鼠标、键盘的操作方法。
3. 演示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使用。
4. 学生实际操作。
章节三: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操作。
2. 学会编辑、排版文档。
3. 熟悉字体、段落、插入图片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编辑、排版文档的方法。
3. 字体、段落、插入图片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示范编辑、排版文档的方法。
3. 演示字体、段落、插入图片等功能的运用。
4. 学生实际操作。
章节四: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1.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的基本操作。
2. 学会创建、编辑表格。
3. 熟悉单元格格式、数据排序、筛选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创建、编辑表格的方法。
3. 单元格格式、数据排序、筛选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步骤】1. 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6.3 设计演示文稿作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信息技术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设计演示文稿作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演示文稿的各种工具和功能,能够设计出符合主题的演示文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展示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设计符合主题的演示文稿,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功能。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限制,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演示文稿。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演示文稿软件、笔、纸张等。
2. 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3. 布置学习任务:向学生说明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4. 安排教学时间:本次课程预计45分钟,包括导入、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展示几份优秀的演示文稿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演示文稿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及作用。
3. 引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
(二)演示文稿制作基础知识(20分钟)1. 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标题、内容、结尾等。
2. 演示文稿的格式及常用软件。
3.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新建、保存、打开等。
4. 简要介绍设计演示文稿作品的思路和方法。
(三)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要求,开始制作演示文稿。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作品后,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价。
(四)作品评价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评价进行修改和完善,完善后的作品将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
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
“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
“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
教学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具体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
对教学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教学设计文本范文
教学设计文本范文标题:设计一个课堂教学活动,探索星象的奇妙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星象的基本知识,包括星座的名称和特征。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和探索自然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和星象还有一定了解。
大多数学生具备较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学习到如何识别和分辨不同的星座。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星座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星象的兴趣,并导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2.观察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星座图。
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星座图上的星星,并结合图片上的标记进行猜测,识别出星座的名称。
3.分享归纳(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猜测。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征。
4.实践探究(3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星座,提出一个问题或假设。
例如,为什么星座的形状会有所不同?星座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和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
5.结果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践探究结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教师总结和澄清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对星座的特征和相关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新知识,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观察星空时识别星座,了解星象背后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星座的名称和特征六、教学资源准备1.视频介绍星座的视频素材;2.星座图纸、星星贴纸和彩色笔;3.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关于星座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观察和分析的准确性,以及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的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示范课例六年级语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表
已经让孩子们预习过,对伯牙和锺子期有简单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Hale Waihona Puke 能力点2: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能力点3: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交流讨论,探究方法
引导学习
感悟情感
(35-40)分钟
感悟伯牙和锺子期的知音知遇之情。
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不再弹琴。教师总结,知音难寻,知己难求。
学生感悟知音难寻,知己难求。再读课文。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动形象
六、教学流程图
乐曲导入→朗读感悟→画出节奏→学生自学,理解故事大意→交流讨论,探究方法→
附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全称
教师姓名
课名
伯牙鼓琴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七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师总结,情感升华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课堂导入
(1-2)分钟
让孩子们感受《高山流水》的乐曲,去认识俞伯牙和锺子期。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图文稿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人音版第三册第九课《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成都市培华小学蒋理理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三册第九课《金孔雀轻轻跳》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目标: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1、了解傣族风情,特色乐器葫芦丝,并感受它的音色。
2、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地伴奏。
4、学习傣族舞的动作,为歌曲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学重点:1 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投入地进行表演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葫芦丝、串铃、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猜,听听。
1、师:大家好,我是成都市培华小学的蒋老师,(师生问好)老师唱:小卜少,小卜冒,小朋友们好!师:你们知道小卜少,小卜冒是什么意思吗?生:不知道。
—师:其实,小卜少是小男孩的意思,那小卜冒呢?生:小女孩。
师:聪明。
师:我们班的小卜少,跟老师挥挥手,小卜冒呢,跟老师一起拍拍手!生:打招呼,拍手。
(引入歌词的含义)2、师:小卜少,小卜冒,准备好,和老师一起,认真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师放课件音乐一段)生:回答。
师:这就是一段傣族音乐,今天老师就要带领你们走进云南,去领略傣家风情,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有名的孔雀之乡,那里有特色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瞧,傣家的竹楼,彩虹绕!(师边说边出示课件)(了解傣族文化)师:有谁知道傣族有哪些特色的乐器呢?生:回答。
评价:你的知识很丰富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的就是葫芦丝,下面我就用它来为大家吹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师说金孔雀,生说轻轻跳)(注意节奏和语气)(师吹奏的时候,生按屏幕上的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了解特色乐器)师:你们不仅听得认真,模仿的动作也很准确,请你们用LU来模仿葫芦丝的声音,跟着老师的钢琴轻轻哼唱!(出示指令性语言,用LU哼唱全曲)(师弹奏钢琴,并统一音色)(歌唱的状态)生:用LU哼唱一段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放大的对象:变化量
2、放大的本质:能量的控制
3、放大的特征:功率放大
4、放大的基本要求: 不失真一一 放大的前提。
30分
钟
介绍基本概 念。通过基本 原理图,讲解
各部分兀器 件的功能和 作用,在不同
记录板书, 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
锻炼学生的 逻辑思维,以
及基本分析
问题的能力。
二、放大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通过复习前面晶体管的知识点, 以及麦克风的现象,引入本节课 的主要内容:放大。让同学们思 考麦克风疋如何把声音放大的。
5分
钟
用麦克风说 话,表现声曰 放大的现象, 书写板书
观察现象,思考
问题,记录主要
内容
让冋学在头 脑中有一个 大致的放大 现象。
讲授新课
2、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3、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形式;
4、巩固组成中元器件的识别以及使用。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放大这一名字有一大概的印象;
2、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弓|出放大的概念;
3、通过实例,引出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教师有很好的耐心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事 物了解逻辑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样是现代教育理念 之一,达到学生会学习,懂得如何观察周围事物,分析问题的目的。
反
是很牢固,所以需要反复的强调以及深入讲解。
思
专
家
占
八、、
评
学习者分析
由于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 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了解基本放大电路构成,以及兀器件的识别, 并将其基本掌握。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基本放大电路,巩固元器件的识别和功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 力,加深对新旧知识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1、掌握放大的概念;
1、放大倍数:输出量与输入量之
比;
2、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通频带: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冋
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
三、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 理
1、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2、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3、波形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的情况下,电
压电流如何
变化,以及设 置静态工作
点的必要性。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放大的概念, 性能指标,以及基本的放大电路 的工作原理,需要掌握的是放大 的概念和其基本电路组成。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形式。如何判断电路是否是放大电路是难点。通过举例 分析,找出放大电路的特征,反复练习,进而达到解决难点的目的。
教学设计思路
1、 通过生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唱歌),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入新
概念放大。
2、细化放大的概念,指出放大的性能指标,介绍最基本的放大电路组成形
式一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包括其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通过原 理型电路的分析,引出实用型电路的形式。
3、总结本节课内容,通过对各种电路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放大基本概念,
就是对信号变化量的放大,达到对其控制的作用。掌握实用型放大的基 本电路形式:一种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一种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4、预留思考题,为下一节内容做铺垫。
教学设计表
学科模拟电子技术授课年级中职一年级 学校本溪机电工程学校教师姓名 宋双羽
章节名称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计划学
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模块的知识点主要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各元器件的作用。这一部 分知识点是学好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因此在掌握元器件的基础上,如何一点一 点的将放大基本电路渗透到学生脑中是需要思考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将逻辑性的 事物转化成形象具体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10分
钟
总结概括,预
留作业,提出
思考题
总结归纳本节 课内容,整理笔 记。
使学生对本
节课有一个 整体的印象,
学会思考问 题,总结归纳 的能力。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新课引入 介绍新的基本概念新内容延伸(介绍基本电路图)带领学生分析电路及
其基本工作状态一一总结归纳新内容,预留思考题以及作业
教
学
由于本节课是基础也是专业性比较突出的学科,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容易接受缓慢,掌握不
依据的理论
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2、元器件的基本工作状态;
3、放大的原则、本质、特征。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元器件的识别
掌握
相关图片及文字
实物展示
良好
放大的概念
掌握
相关事例
举例说明
良好
放大基本电路的组
成形式
掌握
相关图片及文字
实验取证
良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模拟电子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元器件的组合实现输入信号的放大,因此放大 的概念不仅是这一章的重点,而且还是整个这一学科的重点。另外,放大电路的 三种基本组成形式,也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实例(例如麦克风将声音变大的现象) 介绍放大的概念,使这一概念形象化,将放大电路最基本的组成形式直授给学生, 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