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病例处方练习
中医方剂医案大全
中医方剂医案大全一、胃痛-黄连黑糯米粥患者胃部疼痛,伴有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应用黄连黑糯米粥进行调理。
方剂:黄连黑糯米粥原料:黄连10克,黑糯米100克。
制作方法:1. 黄连研粉备用;2. 黑糯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中煮熟;3. 煮熟的黑糯米粥中加入黄连粉,搅拌均匀。
用法用量:早、中、晚饭后各服食一次。
二、感冒-银翘片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感冒症状。
应用银翘片进行调理。
方剂:银翘片组成:银翘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0克,甘草5克。
制作方法:1. 将银翘、连翘、板蓝根研粉备用;2. 甘草研粉备用;3. 将银翘、连翘、板蓝根粉末混合均匀,加入甘草粉末,搅拌均匀;4. 将混合粉末包入片剂。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3片,每日3次。
三、失眠-安神颗粒患者出现失眠、焦虑、多梦等症状。
应用安神颗粒进行调理。
方剂:安神颗粒组成:黄连10克,黄芪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川芎10克,远志10克,红枣10克。
制作方法:1. 将黄连、黄芪、茯苓、白术、酸枣仁、龙眼肉、川芎、远志研粉备用;2. 红枣去核备用;3. 将以上所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4. 将混合粉末包成颗粒状。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6克,每日3次。
四、消化不良-健脾丸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应用健脾丸进行调理。
方剂:健脾丸组成:黄耆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制作方法:1. 将黄耆、白术、茯苓研粉备用;2. 甘草研粉备用;3. 将以上所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4. 将混合粉末包成丸状。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3丸,每日3次。
五、头痛-逍遥丸患者出现头痛、眩晕、偏头痛等症状。
应用逍遥丸进行调理。
方剂:逍遥丸组成:牛膝10克,甘草5克,天麻10克,青蒿10克。
制作方法:1. 将牛膝、甘草、天麻、青蒿研粉备用;2. 将以上所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3. 将混合粉末包成丸状。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3丸,每日3次。
方剂处方练习1
一、处方练习(分析题)1.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及其证候。
鳖甲15g 青蒿6g 知母6g 生地12g 丹皮9g2.某患,女,20岁。
平素四末不温,畏寒喜暖,月经量少,经来腹痛。
有血块,舌淡苔白,脉沉细。
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则、方药及方义分析。
3.某患,女,36岁,近半年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月经不调,量多色淡,经期延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法、方药及方义分析。
4.某女,36岁。
平素小便稍频,近2日因劳累尿血,如洗肉水色,小便频急,尿道涩痛,心烦不宁,尿常规可见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10—15个,舌红苔黄脉数。
此为何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5.患者李某,女,60岁。
主诉一年前出现脚踝浮肿,后遂渐加重为双下肢肿,伴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而涩者。
分析上述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其组方原理。
6.分析下列处方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状。
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阿胶9g 滑石9g7.某女,43岁,常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时便燥,舌红,脉弦细。
此为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简述方义。
1.写出四首治疗“厥逆”的方剂,并答出其病机及药物配伍意义有何不同。
2.麻黄汤、白虎汤、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均可用于发热证,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
3.试述黄芪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案:1.方义:鳖甲滋阴退热,青蒿透邪外出,两药相合,共为君药,二者相伍,此即《温病条辨》所言“先入后出之妙”,生地滋阴凉血,知母降火共为臣药,丹皮泻阴中伏火,使火退而阴生,为佐药。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2.病名:血虚寒厥证病机:血虚受寒,寒凝血滞治则: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药:当归12g 桂枝9g 细辛3g 芍药9g 甘草6g 通草6g 大枣4枚方义分析:当归、芍药养血,桂枝、细辛温通散寒,通草通经脉,大枣补血,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方剂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81题,每题1分,共81分)1.下列内容不属于“⼋阵”的⼋项为()A、寒、热B、补、和C、燥、湿D、固、因E、攻、散正确答案:C2.治疗脾虚⼋滞的常⼋⼋为()A、枳实导滞丸B、健脾丸C、⼋⼋槟榔丸D、保和丸E、枳实消痞丸正确答案:B3.独活寄⼋汤中含有下列基础⼋的药物()A、⼋陈汤B、⼋脉饮C、四物汤D、四君⼋汤E、六味地⼋丸正确答案:C4.定喘汤所治哮喘的病机要点是()A、外感⼋寒,内有寒饮B、痰热内蕴,⼋热外束C、痰热内蕴,⼋寒外束D、外感⼋热,内有寒饮E、外感⼋热,内有痰浊正确答案:C5.⼋化汤中⼋量最⼋的药物是()A、当归B、炙⼋草C、桃仁D、川芎E、炮姜正确答案:A6.下列除哪项均为是⼋脉散的主治证()A、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B、⼋阴两虚证C、久咳伤肺,⼋阴两虚证D、温热⼋阴两伤证E、暑热耗⼋伤阴证正确答案:A7.⼋⼋⼋枣汤主治()A、结胸证B、脏躁证C、梅核⼋D、失眠证E、⼋下痞正确答案:B8.紫⼋锭的功⼋为()A、辟秽解毒,清热化痰,⼋⼋⼋痛B、辟秽解毒,化痰开窍,⼋⼋⼋痛C、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消肿⼋痛D、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泻E、辟秽解毒,化痰开窍,消肿⼋痛正确答案:E9.苏⼋降⼋汤组成中不含有()A、紫苏⼋B、⼋姜C、⼋姜D、⼋草E、紫苏叶正确答案:C10.“⼋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成⼋⼋B、张景岳C、张仲景D、赵佶E、徐思鹤正确答案:B11.患者⼋痛牵引头疼,⼋颊发热,其⼋喜冷恶热,⼋⼋热臭,⼋⼋⼋燥,⼋红苔⼋,脉滑数。
治宜选⼋()A、⼋⼋汤B、⼋⼋煎C、泻⼋散D、清胃散E、⼋连解毒汤正确答案:D12.养阴透热法的代表⼋是()A、⼋蒿鳖甲汤B、⼋补阴丸C、当归六⼋汤D、清营汤E、导⼋散正确答案:A13.下列⼋剂中,柴胡⼋量宜⼋的是()A、补中益⼋汤B、⼋柴胡汤C、逍遥散D、四逆散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14.牵正散的功效是()A、祛⼋定搐B、凉肝熄⼋,增液舒筋C、镇肝熄⼋,滋阴熄⼋D、疏⼋养⼋,清热除湿E、祛⼋化痰,通络⼋痉正确答案:E15.临床应⼋以饥不欲⼋,⼋⼋咽燥,⼋红少津,脉细数为辩证要点的⼋剂是()A、清胃散B、增液汤C、⼋液汤D、⼋⼋冬汤E、益胃汤正确答案:E16.⼋承⼋汤的组成药物中⼋()A、枳实B、芒硝C、⼋⼋D、⼋草E、厚朴正确答案:D17.乌梅丸的君药是()A、乌梅B、⼋参C、蜀椒D、细⼋E、附⼋正确答案:A18.⼋枣汤的功效是()A、攻下通便B、攻逐⼋饮C、泻热破瘀D、峻下热结E、温下寒积正确答案:B19.将治法概括为“⼋法”的医家是()A、朱橚B、张景岳C、孙思邈D、徐之才E、程钟龄正确答案:E20.⼋化汤的君药是()A、当归B、炮姜C、⼋草D、桃仁E、川芎正确答案:A21.⼋承⼋汤的证治要点是()A、燥、实B、满、燥、实C、痞、满、实D、痞、满、燥、实E、痞、满正确答案:D22.易⼋汤中具有清热燥湿功⼋的药物是()A、⼋柏B、⼋药D、⼋连E、⼋前⼋正确答案:A23.半夏⼋术天麻汤君药是()A、半夏、茯苓B、半夏、陈⼋C、⼋术、天麻D、半夏、⼋术E、半夏、天麻正确答案:E24.三仁汤的功⼋是()A、宣畅⼋机,清利湿热B、利湿化浊,清热解毒C、利⼋渗湿,温阳化⼋D、利湿清热,疏⼋⼋痛E、清热化湿,理⼋和中正确答案:A25.主治肝阳偏亢,肝⼋上扰证的⼋剂是()A、天麻钩藤饮B、⼋定⼋珠C、羚⻆钩藤汤D、镇肝熄⼋汤E、独活寄⼋汤正确答案:A26.外感⼋寒。
广中医方剂考试病例
一、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病史:患者素有胃炎,时有腹胀,纳差。
昨天外出应酬,回家后即感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自服头痛散(具体用药不详)一次,病未好转,今晨并见胸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浮弦。
·分析:辨证: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証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舌苔白膩、脈浮滑。
辨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治法:散寒解表化濕,理氣和中选方:藿香正氣散处分:(要求写出药物、剂量或药物的特殊用法)藿香12克紫蘇5克白芷5克大腹皮5克茯苓5克白朮9克半夏9克陳皮9克厚朴9克桔梗9克甘草5克生薑10克大棗4枚【辨證要點】1.夏月時感或四時感冒、風寒束表、濕滯脾胃。
2.寒熱頭痛、腹痛吐瀉。
3.舌苔白膩。
二、病案分析:* 患者潘XX,男性,42岁。
患者三年前曾患“浸润性肺结核”而经“抗痨”治疗,但病情不稳定,进三年来自觉胸闷隐痛,咳嗽气喘,并咳出四口鲜血,随后在某医院急诊,经注射止血后,咳血得以控制。
现觉咽喉燥痛,咳嗽微喘,头目眩晕,手足烦热,午后低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分析:辨证(病机、病证):肺肾阴虚,之咽喉痛证(喘咳证)。
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肺肾之阴。
选方:百合固金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以及药物的特殊用法)生地黃2錢熟地黃3錢麥冬5分百合1錢芍藥炒1錢當歸1錢貝母1錢生甘草1錢元參8分桔梗8分三、病例分析题陈XX,男,60岁。
主诉:咳喘反复发作10多年。
病史:因受凉咳喘又发。
现微恶寒发热,体温38℃,胸闷气促,咳吐黄稠粘痰,纳差,大便不畅,舌暗红,苔黄白腻,脉浮弦滑。
诊断:胁肋喘咳证(喘痹) 病名:哮喘(喘痹)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治法: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代表方:定喘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及用法)麻黃9克桑白皮9克白果21枚黃芩5克蘇子6克杏仁5克半夏9克款冬花9克甘草3克白果去殼打碎炒黃,水煎。
方剂学-病例分析题
(一)解表剂:病案题要求:分析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方药配伍关系。
病案:患者男性,5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昨日受凉,夜间即咳喘加重,痰多而清稀,并有恶寒发热,无汗,诊舌苔白滑,脉浮。
1、病例分析:本案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属素有水饮之人,又因外感受凉,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寒饮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喘痰多而稀。
恶寒发热,无汗,是因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毛窍闭塞引起,属风寒表实证无疑。
小青龙汤在临床多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外寒内饮证,也符合此病例。
2、病证: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3、治法:法当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小青龙汤主之。
4、处方: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9g 半夏9g5、配伍关系:(君)以麻黄、桂枝,开宣肺气,化气行水,以发汗解表,散寒邪。
(臣)以干姜、细辛,干姜辛热温脾以退化水饮,细辛辛温以温肺化饮。
(佐)以半夏、白芍、五味子。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白芍和营养血,五味子敛肺止咳,这二药与辛散之品配伍。
散中有收,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八味相伍,解表与化饮配合,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
(二)泻下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病案:患者男性,36岁,2004年10月5日就诊,自诉于昨日清晨突然出现左胁下疼痛,曾服用解痉药物治疗疼痛减轻。
今日就诊仍诉左胁下疼痛,体温37.8°,按之疼痛加重,大便二日未行,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1、病例分析:患者左胁下疼痛,体温37.8°可见发热,又有手足不温,腹痛便秘,舌苔白腻,脉弦紧的症状,判断为里寒积滞内积,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里实之症。
阴寒凝滞,冷积内结,腑气不同,所以腹痛便秘,胁下疼痛;积滞内积,气机被郁,故见发热;阳气不运,则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浮紧,是寒实内结之象。
方剂题库
纳差欲呕,舌质红苔薄而干,脉数无力。
③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15g,生石膏30g(先煎),麦冬15g,法半夏5g,太子参15g,鲜石斛15g,山药10g,炙甘
请据案进行辨证、立法、处方(要求写出代表方名、具体药物、配伍用量、制服方法)。
草6g,干芦根30g(3分)。3剂,1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分)。
数。请写出中西医诊断,辨证,立法,方药,调护。
意休息。(2分)
仇某,男,10岁。发热咳喘1周。在某院被诊为“大叶性肺炎”,曾用抗生素及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高 答题要点:①辨证: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留恋肺胃,气阴两伤,胃气不和。(3分)
热、气喘基本控制。刻诊:午后身热(T37.5℃~38℃左右),有汗,心烦不眠,呛咳气短,口干喜饮, ②立法:清热养阴,益气和胃(3分)。
罗某,男,36岁,工人。感冒5天,呕而发热,间有恶寒,大便3日未解,以为热结,于是投与调胃承气 汤。药后发热未退,心下痞满难受,呕吐加剧,肠鸣便溏,一日3次,舌淡苔腻微黄,脉虚缓。请对此案 例进行辨证、立法、处方[要求写出证候名(不需证候分析)、治法、代表方名、具体药物、用量用 法]
①辨证:脾胃虚弱,湿热蕴结(寒热错杂或寒热互结之痞证)。(3分) ②立法:清热燥湿,和中除痞(平调寒热,散结 除痞)。(3分) ③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半夏12g 干姜6 g 黄连3g 黄芩9g 枳实9g 炒白术12g 生 姜6 片 炙甘草6g (3分) 5剂 水煎去滓再煮温服 (1分)
(1)辨证:阳明腑实证,或热结肠腑证;(2)立法:泻热通便,消痞除满;(3)处方:小承气汤(药物、用量); (4)制服方法:剂型、服法和疗程剂数。 评分标准:辨证、立法各2分;处方4分、制服2分;其中方药或主要配伍与小承气汤相同、接近者为正确;制服各点分别为 1分,如未作交代或交代不够正确者酌情扣分。
方剂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方剂学试题(含参考答案)1、五苓散与五皮散的共同病机为:A、祛风利水之剂B、脾肾阳虚,水气内停C、水湿内停,小便不利D、脾虚肝郁,湿浊不化E、健脾利水之剂答案:C2、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治宜选用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生脉饮D、桂枝汤E、竹叶石膏汤答案:A3、酸枣仁汤的药组是A、酸枣仁.知母.人参.甘草.川芎B、酸枣仁.山药.知母.川芎 .茯苓C、酸枣仁.甘草.山栀 .茯苓.川芎D、酸枣仁.知母.大枣.茯苓.川芎E、酸枣仁.知母.甘草.茯苓.川芎答案:E4、四物汤的主治证是A、阴虚内热证B、阴阳不足证C、阴血亏虚证D、血虚阳浮发热证E、营血虚滞证答案:E5、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中含有:A、黄芪.地龙.甘草B、当归.川芎.桃仁.红花C、赤芍.川芎.丹皮D、柴胡.瓜蒌根.芍药E、穿山甲.大黄.甘草答案:B6、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宜选A、真人养脏汤B、参苓白术散C、芍药汤D、理中丸E、葛根芩连汤答案:B7、脏躁。
精神恍惚,心中烦乱,睡眠不安,舌淡红苔少,脉细略数。
宜选A、甘麦大枣汤B、磁硃丸C、归脾丸D、真人养脏汤E、朱砂安神丸答案:A8、组成中有猪苓.茯苓.泽泻的方剂有:A、猪苓汤B、萆薢分清饮C、防已黄芪汤D、八正散E、五皮散答案:A9、桃核承气汤证的病机是:A、下焦蓄血B、下焦湿热C、下焦热结D、下焦实热E、下焦蓄水答案:A10、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A、温中益气.降逆化痰B、降逆化痰.益气和胃C、降逆止呕.益气健脾D、降逆止呕.益气清热E、温中益气.降逆止呕答案:B11、枳术丸的主治证是A、食滞胃脘证B、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C、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证D、脾虚食积证E、湿热食积证答案:C12、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A、桂枝人参汤B、吴茱萸汤C、大建中汤D、理中丸E、小建中汤答案:D13、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为A、疏肝理气B、升阳举陷C、和解少阳D、引药上行E、发表退热答案:B14、真人养脏汤的主治病证是:A、脾肾虚寒之久泄久痢B、寒湿泄泻C、肝脾不和之泄泻D、脾虚挟湿泄泻E、脾虚泄泻答案:A15、平胃散证涉及的脏腑是;A、脾肾B、肠胃C、脾胃D、肺脾16、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235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235期)闫某,女,30岁。
患者泄泻五日,每日3~4行,大便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服用消炎药四日无效,故来求诊。
刻下: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肠鸣,口干,口苦,不思饮。
心下痞满,脐周无压痛。
舌苔黄腻,脉沉细弱。
处方:██,3剂。
服上药1剂后泄泻止,3剂后心下舒适,黄腻苔退。
仍纳差,以理中汤加味善后。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四逆散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郝某,女,36岁,合索村人。
泄泻半年余,日行五六次,便中带血,血色鲜红,便前腹痛里急,便后痛解,稍冷即泄泻无度。
由于久病不愈,致形体瘦削,面带菜色,神疲倦怠,纳化呆滞等症状日甚一日。
据云健脾温中、燥湿举陷之剂亦曾多服,终不见好。
既无效应,必有其因。
诊其脉,沉而弦,按之不弱,触其腹,脐左右拒压(经外科检查,知便血为内痔而起)。
拟四逆散加减: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6g,川军10g,附子10g,细辛6g,当归10g,槐花15g,薤白10g,三剂。
二诊:药后泄泻脓秽甚多,脐左右压痛消失,便血减少,色泽淡红,脉仍见弦。
此积滞虽去,肝逆未平。
改刘草窗健脾柔肝之痛泻要方:防风10g,白术20g,白芍15g,陈皮10g,炙草6g,槐花15g,鸡内金10g,三剂。
三诊:腹痛止,大便日行一二次,便中无血,纳谷增加,精神大异往昔。
后遂移治于脾,以脾土坤元,滋生万物也。
拟理中汤加白芍、山药,五剂。
解说:观其脉症,知非虚寒泄泻,乃肝木犯土,肠有积滞所致。
肝木犯土之痛泄,其治莫如《伤寒论》四逆散。
四逆散者,为肝气郁结、肝木乘土所设,非专治四末逆冷也。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各家论述《注解伤寒论》: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内经》曰,热淫干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313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313期)中医思维今天王某,女,39岁。
患者乳房胀闷不舒已有半年,近1月来发现乳房有肿块,经前乳房胀痛加剧,肿块明显胀大,月经后乳房胀痛减轻,肿块缩小。
可随情绪波动而加重。
伴有胸胁胀满,口苦,咽喉干。
舌体偏胖,苔白有津。
脉弦滑。
处方:██。
服上方20剂后,自觉症状消失,两侧乳房肿块全消。
3年后随访,未有复发。
答案下期公布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心典/中医经典必读·金匮卷作者:李瑞,晏军京东上期答案:小柴胡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雷某某,男,48岁。
冠心病,心律失常三年多,曾反复以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
审其症见胸满胸痛,气短心悸,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舌苔白,脉弦滑而结涩时见。
证脉合参,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为拟疏肝理气,化痰清热。
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栝蒌15克。
服药4剂,诸证好转,服药10剂后心悸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
此时患者因拘于冠心二号方治疗冠心病之见,又服冠心二号方,服后心悸又见,心电图复查:室性期前收缩。
后又约余诊视,再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服药120剂诸证消失。
(朱进忠医案)解说:朱氏认为,心律失常从心病论治有不效者,多究于肝气部结。
这类患者每见心悸反复发作,情绪低落,甚至闷闷欲哭,伴见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脉弦而结。
治以疏达肝胆气机为要,主用小柴胡汤。
其中挟痰者,加栝蒌;心阳不足者,减黄芩,加桂枝、茯苓;血虚者,加逍遥散。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各家论述《医方考》: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胡证俱,而人参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24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24期)赵某,女,50岁。
月经周期紊乱,近半个月来经量或多或少,近日又出现阵发性的肢体颤抖,周身疼痛不适,伴见面色潮红,烘热汗出,失眠,口苦,渴喜凉饮。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处方:██。
三剂。
服药后显效,身已不抖不痛,夜寐转佳,但仍喜凉饮,上方加减,再进六剂后,诸症悉平。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柴胡桂枝干姜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刘某,男,48岁。
患糖尿病已3年,又有肝炎及胆囊炎病史。
证见口苦口干,渴欲饮水,饮而不解渴。
查尿糖(++++)。
伴有胸胁满而心烦,不欲食,食后腹胀,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柴胡14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花粉15克,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
服药七剂后,口渴明显减轻,口苦消失。
上方加太子参15克又继续服用近二十剂后,诸证全部消失。
复查尿糖(-)。
解说: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治疗邪传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寒,津液不布而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但头汗出”等证。
但从临床上看,属于少阳气郁而三焦气寒的病证并不很多见,然而这并不妨碍本方在临未上的广泛运用。
从本方的药物组成来看,由于内含甘草干姜汤及桂枝甘草汤二个基本方,所以,常用来治疗少阳气郁而兼脾阳不足或心阳不足之病变。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服一剂如神。
各家论述《伤寒明理论》:《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
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之苦以生津液。
《寒温条辨》:柴胡除少阳之寒热,桂枝解太阳之余邪,花粉彻阳明之渴热,干姜去胸胁之烦满,甘草调汗下之误伤,此少阳阳明两解之治法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28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28期)中医思维 1月16日邓××,男,成年。
初因受寒而起病,误服辛凉之剂,未效。
病经十余日,头痛如斧劈,势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脉沉弱无力,舌苔白滑而不渴饮。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十枣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男,84岁。
咳嗽、咯血2个月,经X线拍胸片,诊断为左下肺癌,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
近1周来胸闷胁痛,呼吸因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水肿。
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水500ml,症状不见缓解。
小便少,大便干,舌苔苔腻,脉弦滑。
咯血,胸闷胁痛,呼吸因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水肿,痰饮内停。
脉弦滑,舌苔白腻,小便少,大便干,阳明里实。
综合分析:证属痰饮停滞,阳明里实热,为十枣汤方证。
处方:芫花、甘遂、大戟各10g,大枣500g。
先煮大枣,煮烂,去皮核,放入芫花、甘遂、大戟,上火再煮二开,去渣,每服1小匙,每半小时服1次。
服至4次时,大便连泄十余次,小便也连,续不断,停止服药。
结果:第2天水肿全消,能平卧入睡。
4个月后死于脑转移,胸水、水肿却未见复发。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浆浆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脉浮而细滑,伤饮。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各家论述《金镜内台方议》:下利呕逆者,里受邪也。
若其人汗出,发作有时者,义不恶寒,此表邪己解,但里未和。
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非为结胸,乃伏饮所结于里也。
若无表证,亦必烈快之剂泄之乃已,故用芫花为君,破饮逐水;甘遂、大戟为臣;佐之以大枣,以益脾而胜水为使。
经曰:辛以散之者,芫花之辛,散其伏饮。
苦以泄之者,以甘遂、大戟之苦,以泄其水,甘以缓之者,以大枣之甘,益脾而缓其中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21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21期)郑某,男,17岁。
上口唇生一小疹,误认为粉刺而挤压。
翌晨,红肿痒痛增剧,至午后而来诊。
证见疮项紫黯,无脓,上唇外翻,浮肿蔓及两侧颧颊,焮热拒按,高热41℃,气急,鼻翼煽动,口渴,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燥,尿短赤,便秘5日未下,脉滑数有力。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炙甘草汤加减(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张××,女,56岁,患者心悸气短10余年,时轻时重,兼见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手足麻木,双膝关节酸痛,大便干燥,10天前上述症状突然加重。
症见精神不振,形瘦面黄,两颊潮红,舌质淡红有齿痕,少苔,脉结代。
心率60次/分,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闻及IV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频发室上性早搏。
血沉6mm/小时,抗“O”500单位。
辨证:气血不足,心阴阳俱损治则: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桂枝9克,人参5克(先煎),麦冬10克,生地45克,炒枣仁30克,阿胶6克(烊化),丹参25克,生姜3克,大枣10枚。
投药10剂,诸证减减,体力增加。
但舌脉无变化,守方调理月余,诸证皆除。
(《中医杂志》,1994;36(7):409)原文复习《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各家论述《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
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技;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
《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
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
《血证论》:此方为补血之大剂。
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下藏于肝。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94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94期)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94期)中医思维前天许某,男,35岁,工人。
因劳动过剧,内蓄郁热,新寒外束,病初自觉发热恶寒,头痛,心烦热,体痛,有时汗出,口干舌燥,面红耳赤,脉象紧而数。
曾服辛凉解表剂,加味银翘散,汗未出病不解,而寒热加剧。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42岁,工人。
多年来,胸中发满,甚或疼痛,遇寒则增剧,并伴有咳嗽、气短等证。
其脉沉弦而缓,握其手则凉,询其小便清长、且多,舌淡嫩、苔略白滑。
辨证:心胸阳虚,寒邪凝滞治则:畅通胸阳,温经复阳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9g,炙甘草6g,附子9g,生姜9g,大枣7杖。
患者见方除姜枣外仅3味药,流露不满之色。
一月后欣然来告,称连服6剂,多年之胸中满痛得以解除。
(刘渡舟《伤寒挈要》1983)原文复习《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第22条: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各家论述《注解伤寒论》:与桂枝汤以散客邪,通行阳气;芍药益阴,阴虚者非所宜,故去之。
阳气已虚,若更加之微寒,则必当温剂以散之,故加附子。
《伤寒来苏集》: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酸寒,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
若微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不能散,必加附子之辛热。
《古方选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者,下后微恶寒,显然阳气涣散于中下矣。
当急救其阳,毋暇顾恋阳气,以附子直从下焦温经助阳,臣以桂枝、甘草,载还中焦阴气,以杜亡阳之机,为御后之策。
7方剂学习题集【范本模板】
1.现存古医籍中载方最多的方书是()①《普济方》②《博济方》③《易简方》④《医方考》2.主治脾阳不足,寒积腹痛的方剂是()①大黄附子汤②十枣汤③温脾汤④三物备急丸3.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治宜()①四逆散②归脾汤③四物汤④逍遥散4.导赤散中有清心除烦引热下行作用的药物是()①甘草②生地③竹叶④木通5.清胃散的组成是()①黄芩、生地、丹皮、当归、升麻3②丹皮、栀子、当归、黄连、升麻③生地、升麻、丹皮、当归、黄连3④升麻、当归、黄连、生地、黄柏6.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脘痞食少,以及霍乱者,治宜()①小建中汤②理中丸③吴茱萸汤④真武汤7.归脾汤的主治证是()①心脾两虚证②肝肾两虚证③肝脾两虚证④肺肾两虚证8.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①肝郁肾虚,湿浊下注3②脾为湿困,气机阻滞③肝郁脾虚,湿浊下注3④脾胃虚寒,气机阻滞9.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者,治宜()①安宫牛黄丸②紫雪③至宝丹④苏合香丸10.黄土汤治疗出血证的病机为()①心脾两虚,不能摄血3②脾阳不足,统血无权③肝脾不和,统血失职3④肝郁脾虚,不能摄血11.生化汤的主治病证是()①心腹诸痛证②产后瘀血腹痛③心胃诸痛证④胸胁诸痛证12.桂枝在五苓散中的作用是()①温通血脉②温经散寒③调和营卫④温阳化气13.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中有()①茯苓、陈皮②杏仁、桔梗③枳实、瓜蒌④前胡、百部14.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尿不行,下之不通者,治以()①增液汤②增液承气汤③十枣汤④麻子仁丸15.蒿芩清胆汤中无哪两味药()①黄芩、半夏②竹茹、甘草③茯苓、枳壳④柴胡、枳实16.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者,治以()①竹叶石膏汤②黄连解毒汤③麻杏石甘汤④白虎汤17.症见咳嗽气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的治法是()①清热化痰,止咳平喘3②清泻肺热,平喘止咳③清肺泄热,降气止咳3④止咳化痰,清肺平喘18.葛根芩连汤证的病机是()①表证未解,内伤生冷3②表证未解,邪陷阳明③表证未解,内停水饮3④表证未解,内蕴湿热19.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是()①清热解毒②清热解表③清热散结④清热消痈20.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①泻火解毒②泻火利湿③泻火祛痰④泻火清肝21.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证的方剂是()①牡蛎散②玉屏风散③桂枝汤④当归六黄汤22.乌梅丸方中的君药是()①黄连②乌梅、黄连③乌梅④细辛、干姜23.杏苏散的组成中有哪组药物()①麦冬、生地、桑叶3②半夏、陈皮、茯苓③枳实、干姜、麦冬3④生地、元参、桑叶24.《伤寒论》中有()①苓桂术甘汤②真武汤③防已黄芪汤④实脾散25.萆分清饮治膏淋证的病机是()①下焦虚寒,湿浊不化3②下焦虚寒,湿阻气滞③心移热于小肠3④水热互结26.仙方活命饮组成中有哪一味药()①白芨②白芷③白芍④白术27.我国首先对方剂的配伍关系进行解释的医家是()①陈修园②张仲景③张景岳④成无己28.败毒散的君药是()①独活、羌活②人参、甘草③柴胡、前胡④桔梗、枳壳29.九味羌活汤中用于清泄里热的药物是()①生地、黄连②生地、黄芩③黄芩、黄柏④黄柏、栀子30.大黄、枳实、芒硝、厚朴四味药物组成方剂的功用是()①峻下热结②轻下热结③缓下热结④攻逐热结31.普济消毒饮主治()①瘟毒②大头瘟③瘟疫④火毒症32.组成中含有麦冬、半夏的方剂是()①半夏厚朴汤②竹叶石膏汤③玉女煎④止嗽散33.六味地黄丸证的病机是()①肝肾阴虚②心肾阴虚③肺肾阴虚④心肺阴虚34.桑螵蛸散的功用是()①调补心肾,涩精止遗3②调补脾胃,涩精止遗③调补肝肾,涩精止遗3④调补肺肾,涩精止遗35.槐花散的功用是()①清肠凉血,疏风行气3②清肠止血,疏风透邪③清肠活血,疏风下气3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36.大定风珠的功用是()①平肝熄风②滋阴潜阳③滋阴熄风④镇肝熄风37.实脾散中哪味药物既能行气宽中又能制水消肿()①厚朴②木香③大腹子(槟榔)④木瓜38.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甘草组成方剂的功用是()①温阳补血,散寒通滞3②温经补血,散寒通痹③温阳补气,散寒化痰3④温经补气,散寒止痛39.具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功用的方剂是()①苇茎汤②阳和汤③大黄牡丹汤④仙方活命饮40.以下正确的煎法是()①麻黄汤,武火②桂枝汤,中火③银翘散,文火④桑菊饮,微火煮取41。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27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27期)黄某,女,12岁。
曾患脑膜脑炎,经治疗后已愈,遗有呃逆一证,伴不欲饮食。
前医以为温病伤阴,用五汁饮及叶氏益胃汤等,反添胃中发凉之症。
舌苔白略腻,脉弦无力。
处方:██。
服药三剂后,呃逆止,胃冷除而饮食增。
方中又加茯苓15克,陈皮9克调治,四剂而安。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黄连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侯某,女,55岁。
患上热下寒证,每于进食后约一小时,胃气上逆而泛恶吐酸,胸中憋闷疼痛;同时伴见腹痛肠鸣,大便溏稀。
舌淡苔白,脉弦。
黄连汤主之。
黄连10克,干姜7克,桂枝9克,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大枣5枚。
服药五剂,寒热之证尽愈。
解说: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减黄芩加桂枝而成。
虽然取意于泻心汤,但立法则与之有别,黄连清胸中之上热,干姜温脾胃之下寒,妙在加桂枝下气降冲宣通上下,而使气机调顺。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下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各家论述《金镜内台方议》: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为下寒,故腹中痛;阳不得降为上热,故欲呕吐也。
故用黄连为君,以治上热;干姜、桂枝、半夏以散下寒为臣;人参、大枣、甘草以益胃而缓其中也。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
黄连苦寒泄热以降阳,姜、桂辛温除寒以升阴,人参助正祛邪,半夏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调中止痛,上中二焦寒热交战,以此和解之。
《医宗金鉴》:君黄连以清胸中之热,臣干姜以温胃中之寒;半夏降逆,佐黄连呕吐可止;人参补中,佐干姜腹痛可除;桂枝所以安外,大枣所以培中也。
然此汤寒温不一,甘苦并投,故加甘草协和诸药。
此为阴阳相格,寒热并施之法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44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44期)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44期)中医思维 4天前刘某,男性,21岁,大学生。
入大学后因功课紧张,致夜不能眠,继之终日若有所思,神疲痴呆,时有单独发笑、动作重复,怕见人,畏上街,好照镜子,幻听幻想,默默不语,已4周余,学院校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冶罔效,动员休学治疗。
目前纳少眠差,两便尚可。
检查:神志痴呆,低头不语,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无力。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邱某,患肺炎,高热不退,咳嗽频剧,呼吸喘促,胸膈疼痛,痰中夹有褐色血液,间有谵妄如见鬼状,体温40℃,脉象洪大。
辨证:邪热壅肺治则:清热宣肺,降气平喘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石膏80g,麻黄9g,杏仁9g,甘草6g。
水煎,分3次服,每隔1小时服1次。
服完1剂后,症状约减十之七八。
后分别用蒌贝温胆汤(栝蒌实、川贝母、茯苓、法夏、稻香陈、枳实、竹茹、甘草),生脉散合泻白散(潞党参、麦门冬、五味子、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两剂,恢复健康(俞长荣,伤寒论汇要分析。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原文复习《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伤寒论》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各家论述《医学衷中参西录》:用麻黄协杏仁以定喘,伍以石膏以退热,热退其汗自止也。
复加甘草者,取其甘缓之性,能调和麻黄、石膏,使其凉热之方溶和无间,以相助成功,是以奏效甚捷也。
《伤寒论讲义》: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
石膏用量多于麻黄一倍,借以鉴制麻黄辛温之性而转为辛凉清热之用;杏仁宣降肺气,协同麻黄以治喘;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39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39期)中医思维 1月27日赵某,男性,53岁。
发现高血压20多年,常头疺失眠,近1月来常鼻衄,烦躁心慌,大便干,血压170~200/130~140mmHg,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当归芍药散(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李某,30岁。
行经腹痛三年(由断奶后首次行经开始,妊娠前并不痛也)。
多呈隐痛,偶亦剧痛。
以服去痛片可止,故终未寻医。
近体倦神疲,四肢乏力,始求诊焉。
询知月经周期准,经量少,行经不畅,色暗杂有血块。
今乳房胀,预计一周后经至。
素日带多淋漓,色白清稀,小腹胀,腰骶困。
胃纳不佳,口不干若,大便溏,日二三行。
舌质淡,苔白腻。
诊其脉,沉弦细。
触其腹,腹肌挛急,无压痛也。
观其脉症,此脾虚肝郁、气血不和、寒湿内盛证也。
盖脾家虚寒,水湿不化,下注胞宫,阻滞经脉,胞宫失养,是以腹痛绵绵。
腹胀、便溏;带下淋漓皆脾虚湿盛之症也;而经期乳胀,脉象沉弦乃肝郁失疏也。
治当健脾疏肝、利湿和血。
拟: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30g 白术15g 茯苓15g 泽泻15g 吴茱萸10g二诊:经来两日,未腹痛,腹胀、腰困亦轻。
大便仍溏,脉舌如前。
上方加苍术15g ,五剂三诊:带下止。
胃纳增,大便日一行,已成形。
腹胀、腰因不再,腻苔已退。
寒湿已去大部,气血渐和,为巩固疗效,拟化上方减吴茱萸、苍术五剂。
原文复习《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怀娠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各家论述《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与胞阻痛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克,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
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与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
盖内伤六淫,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已也。
《金匮要略论注》:㽲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