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貌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地貌

黄土高原地貌

黄土高原地貌一、简介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川盆地的一个地貌单位,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东临巴蜀山地,西隔长宁河与偏南山及宜宾低山相望,南与云南陆良、石林相连,北至四川华蓥山隔屏山。

二、形成过程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是由于亿万年以来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大量岩石和土壤被剥离并被冲刷到了各个地方。

同时,气候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季风的作用下,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沉积。

三、地貌特点1. 地势平缓黄土高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的山地和高地。

这是由于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导致的结果。

2. 黄土丘陵黄土高原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要特点,这是因为黄土在充分干燥的条件下,会形成坚硬的土体,在河流冲刷的作用下,会形成各种不同规模的丘陵。

3. 河谷地貌黄土高原地貌中还存在着一些河谷地貌,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河流冲刷和侵蚀形成的。

这些河谷地貌具有狭长而深刻的特点。

4. 沉积平原黄土高原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坦的沉积平原地貌,这是由于古代大河冲积、冰川退缩、湖泊堆积等过程形成的。

四、环境问题黄土高原地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长期的农业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水分严重缺乏,土地退化严重。

同时,水土流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量的黄土被冲刷到河流中,造成了河道淤积和水域富营养化。

五、保护与治理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修建防护林、植被恢复等措施。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

再次,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等技术。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六、经济利用黄土高原地域的地貌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

首先,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盐等。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1、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最大达10公里/平方公里,比中国其他山区和丘陵地区大1~5倍。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

地面坡度普遍很大,大于15度的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70%,小于10度的不超过10%2、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

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

其中潜蚀作用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称为“假喀斯特”。

强烈的沟谷侵蚀或地下水浸泡软化土体,使上方土体随水向下坡蠕移形成的泥流,只有在黄土区才易见到。

黄土的抗蚀力极低,因而黄土地貌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

黄土丘陵坡面的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高原区北部沟头前进速率一般为1~5米/年,个别沟头达到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度的侵蚀沟。

黄河每年输送到下游的大量泥沙中,有90%以上来自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河流输沙量大于5000吨/(平方公里·年)的区域约占黄土高原面积的65.6%,其中陕北窟野河的神木水文站至温家川水文站区间输沙量达到35000吨/(平方公里·年)。

3、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一般有三级: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其顶面高程彼此相近,为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

各级地形面的地层结构互不相同。

构成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中更新世晚期)较第一级地形面区薄,甚至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数地面只有马兰黄土(晚更新世)堆积。

第二级和第三级地形面可以分别构成完整的谷形,第三级地形面之下是现代沟谷。

此外,在较大的河沟沟谷内,还有两级发育不良道沟阶地,其中第二级阶地比较明显,第一级阶地仅见于局部地点。

黄土地貌_精品文档

黄土地貌_精品文档

黄土地貌黄土地貌是指由黄土构成的地貌景观。

它是中国特有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土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丰富的矿物质含量而闻名,被誉为地质宝库。

本文将介绍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黄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经历了地壳的隆升和沉降,同时受到季风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面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黄土层由各种矿物质、有机物质以及粘土等组成,其色泽呈现出黄褐色,因此得名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平坦、丘陵和峡谷等。

黄土地貌平坦的地形和起伏的丘陵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平坦的区域,黄土层覆盖着广阔的土壤,形成了宽广的农田和牧场。

而在丘陵地区,黄土地貌形成了起伏的地形,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感。

此外,黄土地貌还包括一些陡峭的峡谷和深沟,这些地形是由于长期水流的侵蚀所形成的。

黄土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还富含着丰富的矿物质。

由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中,大量的矿物质被沉积在土壤中,这使得黄土地貌成为中国的宝库。

在黄土地貌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动植物化石和化石矿床,这些发现为研究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黄土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黄土地貌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使得它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黄土地貌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并能够有效保持水分,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黄土地貌还具有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

黄土层的密实结构和较高的含水量能够减少地下水的流失,稳定水源供应。

此外,黄土地貌还为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护了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合理的利用,黄土地貌正面临着一些问题。

大规模的采矿和土地开发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水源的减少。

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和过度的牧草放牧也加剧了黄土地貌的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

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

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
地貌景观主要有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三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峻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敞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黄土塬是指黄土掩盖的较地貌景观主要有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三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峻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敞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黄土塬是指黄土掩盖的较高而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其四周为沟谷所环蚀,边缘由于受沟谷的向源侵蚀而参差不齐。

是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特有地貌。

黄土墚是黄土区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主要是黄土掩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

黄土峁是黄土受侵蚀后所呈现出来的驼峰和馒头状的地貌形态,是黄土梁进一步受侵蚀所形成的。

主要分布在流水切割比拟猛烈的黄土地区。

黄土高原主要特点1.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

2.黄土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安排不均。

3.黄土高原地下水格外贫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冲突。

爱护水源、爱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开展的重大课题。

4.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旱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的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平坦,呈现出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

这些黄土丘陵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形成于数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和地表风蚀作用。

2. 地质条件:黄土高原地层中的黄土是由风化后的黏土沉积而成,因此具有很强的透水性。

然而,由于地表植被稀疏,降雨时黄土表面很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 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多风。

降水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干旱。

这种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问题,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态修复措施:1. 植被恢复:通过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侵蚀。

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空气湿度。

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和减缓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修筑沟渠、架设护坡、建设防护林等措施,以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进程。

3.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建水库、水利灌溉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4. 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农民和牧民进行补贴和奖励。

这可以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并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地貌

黄土高原地貌

2、黄土桥
两个或几个陷穴不断扩 大,下部由地下水流串通 不断扩大其间孔道,则在 陷穴之间未崩塌的残留土 体就形成黄土桥(如图)。
3、黄土柱 流水不断沿黄土垂直节 理进行侵蚀和潜蚀, 以及黄土的崩塌作用, 残留的土体就形成柱 状或尖塔形黄土柱 (如图)。
5、黄土坪 在现代沟谷侵蚀分割作用下,沟间地范围内 的黄土墹首先被破坏,部分残余在沟谷两 侧梁峁边缘,呈台阶形态,称为黄土坪。
黄土潜蚀地貌
1、黄土陷穴(黄 土溶斗) 流水沿着黄土中节 理裂隙进行潜蚀作 用形成。陷穴多分 布在地表水容易汇 集的沟间边缘地带 和谷坡的上部,特 别是冲沟的沟头附 近最发育。按形态 分漏斗状陷穴,竖 井状陷穴和串珠状 陷穴(如图)。
3、黄土峁
峁是一种孤立的黄 土丘,在平面图上呈 圆形或椭圆形,峁顶 面积不大,呈明显的 穹起。整个外形很像 馒头(右上图)。一 般来说,梁和峁通常 是互相联结在一起的, 所以常用黄土丘陵来 概括(右下图)。
4、黄土墹
这是古代河谷经以黄土物质为主的各种堆积 物掩覆成的宽浅谷地,基本未受现代沟谷分割, 仅在雨后短暂有水。现在形态保持较好的不多, 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等地。
黄土沟谷地貌
“千沟万壑”是一望无垠 的黄土高原的典型特征。 规模大小十分悬殊的侵蚀 沟往往组合成梳状、树枝 状、掌状等形状。
(1)切沟
(2)冲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河沟
黄土沟间地地貌
1、黄土塬
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地,塬区的下伏基岩属平缓的 盆地或倾斜平原。塬面平坦,至边缘地带才有明显 的斜度,如图。现有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的董志塬 (我国面积最大的黄土塬)、陕北的洛川塬等。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后形成 的孤立的柱状岩石,如图。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展开全文●山地区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黄河谷地之间的拉脊山、马衔山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白于山、唠山、子午岭、黄龙山、关中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六盘山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

白于山海拔1500-1800米,是洛河、延河、无定河、清涧河等的发源地,山体黄土厚度50-70米,岭脊起伏和缓,山坡流水侵蚀、重力侵蚀活跃,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土石山地。

子午岭、黄龙山,岭脊和缓,受人为采伐、开垦,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重力侵蚀严重。

关中盆地北部的北山,由娄敬山、宝鉴山、碑子山、尧山等构成,海拔900-1200米,山势疏缓低矮,南陡北缓,主要由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岩溶地貌发育。

黄土高原东部山地主要有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等,以石质中山为主。

吕梁山北起管浑山,南到龙门山,山体宽度30-100千米,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北高南低,山顶起伏和缓,局部保留有宽展平坦的古夷平面。

中条山位于晋豫之间,走向北东东,主脊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雪花山1994米,山势西高东低。

●丘陵区丘陵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为辽阔的地貌区,占黄土高原面积的56.79%。

由于丘陵区面积广大,各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甘肃临夏、和政、渭源等地为土石丘陵,海拔1900-2300米,相对高差150-250米,坡面沟谷侵蚀强烈。

甘肃定西、渭源、通渭、会宁等地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黄土梁状丘陵。

陕西白于山、子午岭、唠山的外围地区,以及富县、宜君-带丘陵多呈纵长的梁状,梁面坡度和缓、梁坡陡峭、坡面沟谷侵蚀活跃。

分布于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等黄河沿岸,以及陕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神木、府谷等地的饰状丘陵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丘陵地区,饰顶海拔1200-1400米,呈错落的馒头状,赤坡多凸形坡,地面异常破碎,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区。

最全黄土高原黄土地貌知识汇总

最全黄土高原黄土地貌知识汇总

最全黄土高原黄土地貌知识黄土地貌黄土地貌一黄土的分布与特性1黄土的分布从全球来看,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即:现代的温带森林草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这是由于内陆干旱荒漠区、半荒漠区的强大反气旋从荒漠中部向荒漠边缘移动,把大量粉沙和尘土吹送到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区逐渐堆积下来形成的。

黄土分布相当广泛,特别在欧亚大陆上,几乎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西岸成断续带状地分布着。

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位于北纬34-45°之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我国黄土总面积约63.5万平方千米(原生黄土为38.1万平方千米,次生黄土为25.4万平方千米)。

我国黄土高原分布区其中,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西部是我国黄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不仅分布面积广,而且厚度大(最厚可达200m)。

由于这个地区的地势较高,形成有名的黄土高原。

黄土地貌2黄土的特性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

它们具有以下的特性:①质地均一②黄土富含碳酸钙在干燥状态下,钙质可以使土粒固结,但遇水碳酸钙会发生溶解,而使土粒分离,成分散状。

因此,钙质多的黄土层易受水侵蚀。

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其他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陕西洛川马兰黄土A和离石黄土B结构1:粗粒、2:细粒、3:孔隙④黄土无沉积层理,但垂直节理很发育,直立性很强。

(厚层黄土常因此形成陡峻的崖壁、土柱,并可维持百年而不崩塌)二黄土的成因黄土的成因主要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三种观点,其中以风成说的历史最长,影响最大,拥护者也多。

1风成说黄土风成说认为,像亚洲中部(包括我国北方地区在内)的黄土,是由内陆干旱荒燥、半荒燥区强大的反气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匠心地理整理·把大量的黄土物质吹送到生长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而成的,故称荒漠黄土。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表现来说明:①黄土分布区以北依次出现沙漠和戈壁,三者逐渐过渡,并成带状排列。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

地势起伏大,远看起来不平整,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

扩展资料
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1、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2、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

3、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

河谷平原占有较大的比例。

黄土高原形成原因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黄土的来源,普遍认为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

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

加上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之一。

其地理特点十分鲜明,成为了人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窗口。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地貌多样。

主要地貌类型有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其中,黄土丘陵是最为典型的地貌形态,高约50-200米,坡度0.3-3度,呈波浪状分布。

此外,黄土高原还有大量沟壑和峡谷,其中典型的有壶口瀑布、峪口风景区等。

雨季时期,显得格外壮观。

二、黄土高原气候特征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年平均气温8-15摄氏度,气温高峰出现在7-8月份,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冬季较为寒冷,尤其是北部地区更是如此。

由于年降水量不足,造成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三、黄土高原地质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土壤分布面积最广,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是黄土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基础土壤。

黄土属于松散紧密两种类型,松散黄土是丘陵、山地地区的重要土质,紧密黄土主要分布在高原和盆地等区域。

黄土层厚度一般在20-50米,最厚达200米以上,是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最为典型的黄土地貌自然景观。

四、黄土高原植被特征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丰富,尤其以草原为主。

草种主要有旱作牧草、禾草、鼠麴草、垂穗雀麦等。

此外,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也很常见。

植被的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由于水土流失、退化等问题,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五、黄土高原人类活动特征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农牧区,古代就有许多渠道进行水利开发和农田建设,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过度开发,黄土高原遭受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的困扰。

政府加强环保宣传和治理,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要努力。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保护好这片独特的自然资源。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面积最广、地势最高的黄土地区之一,也是
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丘陵高原之一。

在地貌上,黄土高原呈阶梯状,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河流扭曲,洼地低洼。

这里的土地贫瘠,透水性差,植被稀疏,土壤肥沃度较低。

地理信息
黄土高原横跨陕西、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省、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在气候上,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变化大,年均降水量较少。

自然资源
黄土高原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主要包括煤炭、铅、锌、石灰石等矿产
资源,以及同步发展的畜牧业。

植被覆盖率低,土壤疏松、贫瘠,水资源也较为匮乏。

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因长期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力弱。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

文化遗产
黄土高原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兵马俑、古长城、岳飞故里等众
多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见证了黄土高原古老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发展前景
未来,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地理、历史、自然环境与文化。

地理风貌: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地理风貌: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风貌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地理风貌独特的地方。

在这里,沟壑纵横,黄土层深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理风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基本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物质为主的高原,其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一米之间。

由于黄土的颗粒细、密度大、孔隙多等特点,使得黄土具有很强的侵蚀性。

在这里,由于地形的特殊,黄土的侵蚀作用非常明显,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貌。

这些沟壑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张巨大的网覆盖在黄土高原上,使得这里的地形变得异常复杂。

当我们走进黄土高原,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地形非常独特。

在高原上,你会看到许多深浅不一的沟壑,有的宽阔如河谷,有的狭窄如巷道。

这些沟壑的形状各异,有的呈直线状,有的呈曲线状,有的则呈不规则状。

这些沟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的侵蚀作用和流水的作用。

当水流冲刷黄土时,会形成许多小沟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沟壑会逐渐汇集成大沟壑,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沟壑纵横的地貌。

除了沟壑纵横的地形外,黄土高原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地理特征。

在这里,你会看到许多独特的黄土地貌,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柱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的沉积和侵蚀作用。

在黄土高原上,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加之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使得黄土更容易被侵蚀和移动。

当风吹过黄土地时,会形成许多奇特的形状和结构,如柱状、蘑菇状、蜂窝状等,这些地貌也成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自然景观外,黄土高原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在这里,你会看到许多古老的村落和窑洞建筑。

这些村落和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黄土高原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黄土高原还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民依靠着丰富的土地资源,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土豆等。

这些农作物不仅养育了当地人民,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总之,黄土高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黄土高原地貌形状是怎么样的

黄土高原地貌形状是怎么样的

黄土高原地貌形状是怎么样的中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地貌,你知道它的黄土地层与分布是怎样吗?是怎样形成黄土高坡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吧。

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 150—180米。

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

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

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

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黄土覆盖●黄土地层与黄土分布黄土高原原生黄土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尘堆积物,次生黄土是原生黄土经洪积、冲积改造而成的。

在第四纪黄土堆积时期,随着冰期、间冰期的气候旋迥,黄土地层呈现黄土与古土壤的更替变化。

根据黄土中的古土壤,黄土地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上、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

按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第十五层黄土下界面之下为早更新世午城黄土。

第一古土壤上界面之下至第十五层黄土下界面之间为中更新离石黄土。

第一黄土层是形成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

马兰黄土之上的黑沪土为形成于全新世的古土壤层。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的分布厚度在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一般为150-250米,六盘山以西一般在100米以内。

黄土高原地貌变迁的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地貌变迁的自然因素

4.1自然因素4.1.1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土质松散,富含氮磷钾等养分,极易耕种。

土质的松软肥沃也使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更早的孕育出了文明。

但也是由于土质的这种特点,黄土一旦遇水就极易崩解。

其抗冲、抗蚀性能很弱,致使沟道崩塌、滑塌、泻流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

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有关。

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

4.1.2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的黄土由于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其地形有垂直节理性,直立性较强,但也已被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从而使地貌不断的发生变化,形成各种新的形状。

4.1.3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因素黄土高原占地极广,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关中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

黄土高原所在的不同位置降水量也不同,从降水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

东南部为半湿润区,位于河南中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年均气温8~14°C,年降雨量600~800毫米。

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该区域的范围与落叶阔叶林带大体一致。

中部半干旱区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C~12°C,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域的范围与草原带大体一致。

西北部干旱区则主要位于长城沿线以北,陕西定边、宁夏同心、海原以西。

年均温2°C~8°C,年降雨量100~300毫米。

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

此区域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

风沙活动较为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

该区的范围与荒漠草原带大体一致。

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的降水量为枯水年的3~4倍;年内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为主。

地理篇河北省考研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地貌解析

地理篇河北省考研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地貌解析

地理篇河北省考研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地貌解析地貌是地理学中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河北省考研复习中,自然地理重点地貌解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河北省的地貌特征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地貌相关知识。

一、黄土高原地貌黄土高原地貌是河北省最为典型的地貌类型之一。

这一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北的西部,以丘陵、高原、峡谷等地貌形态为主。

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是地势起伏较大,土层厚度较薄,植被贫瘠。

这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受到风蚀、水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形态。

黄土高原地貌对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受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困扰,导致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损害。

因此,在河北省考研复习中,对黄土高原地貌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二、山地地貌河北省是一个山地地貌发育较为发达的地区。

河北的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以山脉、山地、峡谷等地貌形态为主。

这些山地地貌给河北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风光,对于促进河北省的旅游业和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考研复习中,了解河北山地地貌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对于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山地地貌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加强对山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认识和风险评估,以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河北省地理特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有多条重要河流,如滹沱河、涿河、德河等。

这些河流在地理形态、水系网络和水资源交通等方面都对河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复习中,我们需要熟悉河北省的主要河流特点和河流地貌形态。

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对我们理解河流的动力学过程、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四、河湖湿地地貌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河湖湿地资源,这些湿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地貌在地理形态上表现为平原、湖泊、沼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2、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后形成 的孤立的柱状岩石,如图。
Photograph from:http://61.142.127.153:8081
(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地质地貌学·因暴雨洪流的冲刷形成冲沟,在 长期风蚀作用的改造下逐渐加深扩大成谷,沿主 风向延伸。
风 蚀 穴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Photograph from:/geog/kcms-1.htm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风 棱 石
Photograph from:/geog/kcms-1.htm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
一是南北纬30°-45°的亚热带,如北非撒哈拉、西 南亚的阿拉伯半岛等。
二是温带的内陆地区 ,如我国西北和美国西部等。干 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不同可分:岩漠、 砾漠、沙漠和泥漠。
❖ 风成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大陆性冰川外缘、湿 润区少植被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一节 风沙流
❖ 风沙流:含沙的气流 ❖ 起沙风速: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 ❖ 起沙风: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 ❖ 风沙流运动形式:
包括悬移、跃移和蠕移,以跃移为主 ❖ 风沙流运动区域:
一、风积作用
❖ 风沙流运动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 (如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或 下垫面性质改变(如由坚硬细石床面变为松散的 沙粒地面)时,沙粒从气流中下落堆积的作用。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二、风积地貌形态
❖ 沙漠里最基本的风积地貌是沙丘,按其与塑 造沙丘形态的风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在沙源充足的地区,密集的新月形沙丘 相互连接, 形成与风向垂直分布的新月形沙丘 链。新月形沙丘 和新月形沙丘 链还会不断增高和扩大,形成复合新 月形沙丘 和复合型沙丘 链。
Photograph from:/geog/kcms-1.htm
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新月形沙丘一翼延伸,另一翼 退缩,演化为新月形沙垄。
(三)多风向沙丘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多风向且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发育金字塔 形、星形等形状的沙丘。多风向沙丘一般作零星 的单个分布,但也有多个组成的不规则垄岗。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三、沙丘的移动
绝大部分在离地表30cm的高度内,特别集中 在0-10cm的气流层中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风蚀作用
❖ 由于风的运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 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丘)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 的作用。可分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
二、风蚀地貌形态
(一)石窝
❖ 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许多圆 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四)风蚀雅丹(风蚀垄槽)
❖ 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方向与 主风向一致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 貌组合,如图。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 最为典型。
Photograph from: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一)移动方向
❖ 力的合成方向(大致与逆沙风的年合成方向一致)
(二)移动方式
1、前进式 2、往复前进式 3、往复式
(三)移动速度
❖ 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人类活动也会对沙丘 移动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荒漠是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被覆盖,组成物质 粗瘠的自然地带。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五)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长期吹蚀形成大 小不同的以椭圆形为主的,沿主风向伸展的洼 地称风蚀洼地 。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 为小而浅的蝶形洼地,若有水,则形成湖泊。
Photograph by C. Vance Haynes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三节 风积地貌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二)纵向沙丘
这是一种在单向风或几个近似风向作用下形成向主风 向延伸的垄状堆积地貌,在亚热带信风沙漠中分布最 普遍。有些规模巨大沙垄上发育复合纵向沙垄 。
Photograph by E. Tad Nichols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纵向沙丘的成因很多:其中有一种是新月形沙丘 在两种风向呈锐角相交的作用下,由沙丘的一翼向 前延伸而成。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1、风蚀蘑菇
主要由于风沙流对岩石磨蚀受到高度的限制。距离 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气流沙量少,磨蚀小;而近地 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特别是水平成层、软 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 于变得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如图。
Photograph from: http://61.142.127.153:8081
2、风蚀残丘
基岩组成的地面经 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 的冲刷,以及长期的 风蚀作用后,残留下 的孤立小丘。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风城:基岩岩性软硬相间且水平成层,垂直节理不 均的干旱地区经长期流水侵蚀和强劲的风蚀作用形成 平顶层状或尖塔状小丘,远看像古城堡的断壁残垣, 故称。
第四章 风成地貌
和 黄土地貌
Photograph by C. Vance Haynes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概述
❖ 风成地貌的发育条件
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盛行;降水少, 变率大且集中,蒸发作用强,地表径流贫,流水 作用弱;植被稀少,疏松沙质,地表裸露;风大 且频繁,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营力。
❖ 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丘、沙 丘链和复合型沙丘链等;
❖ 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垄、沙 垄和复合型沙垄等;
❖ 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等。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一)横向沙丘
在风向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形似新月,两 翼顺主风向延伸,迎风坡凸而缓,坡度5-20°, 背风坡凹而陡,坡度28 °—34 °,高度不大, 很少超过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