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礼制文化与建筑

合集下载

宫殿与礼制建筑教案

宫殿与礼制建筑教案
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占地15万平方米,共建有房屋9000余间,建筑画积约15万平方米。宫墙高10米,长达3428米,设有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四门,四角建有角楼。墙外环绕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内中轴线上的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地方,主要建筑为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座大殿,它们依次耸立在“工’字形的汉白玉台基上。黄琉璃瓦屋顶与金漆绘饰的门窗在蓝天下显得金碧辉煌。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其屋顶是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式,梁坊上绘着金龙和玺彩画,再加上鎏金门钉,形成一派端庄而华贵的与势。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接受文武百宫朝贺的地方。中和殿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建筑,深、广各五间。单檐攒尖式的屋顶正中镶嵌着一个铜胎鎏金大宝顶,与势雄伟。中和殿是皇帝到太和殿上朝时的小憩之所。遇到大典庆典时,皇帝要在中和殿先接受内阁大臣、礼部宫员的行礼,然后才进太和殿登金銮宝座。保和殿在建筑等级方画仅次于太和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它是清代进士殿试的地方,也是元旦及其他节日皇帝宴请各亲王、藩属的地方。
华表是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与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华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初为指示道路的木柱,后来君主又让人们在上面刻写意见,称“诽谤木”。到了汉朝,诽谤木的“纳谏’作用已完全没有,仅剩下路标的作用,井且改名为“桓表”。因古代桓、华二字的读音相近,故桓表逐渐又被叫做“华表”。汉以后,华表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宫殿、桥梁、陵墓损垣的前画柱柱皆有华表矗立,而且渐渐改木为石,建造也日益精美。高耸挺拔的故宫华表矗立在皇宫内外,不仅给人以崇高纯洁之感,更体现了皇家的高贵与尊严。天安门前的华表,是明永乐年间建造的,雕刻之精美当推所有华表之冠。层层回环的朵朵白云中,盆绕着一条巨尤,尤柱上面横卧着云板,再上面是圆形的承露盘,盘上有个蹲着的石兽。华表四周围以汉白玉为栏杆。

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

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

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

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制建筑主要由坛、庙、宗祠类建筑组成,其中坛是用于祭祀的建筑,庙是用于纪念祖先的建筑,宗祠则是用于祭祀祖先和家族聚会的建筑。

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发展而来的。

这种原始的以祭祀为特征的礼,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可豁却的制式,礼制。

自中国产生儒家思想以来,几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上,礼一直是含蓄的、深沉的、神秘的。

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制约生活方式的准则。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例如为祭祀而设的郊丘、宗庙、社稷,为宣传教化而设的明堂、辟雍、学校等就均属礼制建筑之列。

在建筑布局上,因礼而产生的建筑元素,诸如阙楼、钟楼、鼓楼、肺石、华表等等亦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些项目。

礼制建筑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封建社会,礼制建筑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礼制文化与传统建筑

礼制文化与传统建筑

礼制文化与传统建筑通过这学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学习,我发现建筑承载和传承了人类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文化影响优胜,不论是传统建筑的规模还是形式,都折射出礼制文化的味道,所以,我更愿意把中国传统建筑形容为礼制文化的”压缩饼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我们学到过,人类自从出现以来,就不断从意识形态出发来改造外部世界,解决人的各种需求。

而居住就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伴随着人类的出现,无可避免的也就出现了建筑。

但是,必须的强调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的满足最基本需要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更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礼制文化的特殊存在形式,它不单单是蕴含和体现了礼制文化,同时也承受了礼制文化的反作用力,不能想当然的修建。

在漫长的封建体制重压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建筑的型制以一种超静定的状态演变发展着,几乎没有质的发展和飞跃.封建时期的建筑和封建皇权一样,统治了中国数千年.沿袭旧制成为一种规范、一种荣誉,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我个人想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惰性”,这表明了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和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传统的密切同构关系有关. 即使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还是遵从儒家的礼制文化。

如果你认真剖析古代,你会发现,历代的统治阶级君主皇权都是把“礼”作为基本国策,或者说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重要思想。

礼制贯穿了历史,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不管是那个朝代,那个时期,都会有礼不可废这一说,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那些儒酸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故意为之,但试想,如果人类没有了礼制,则何以区分人之有别于牲畜。

更何况我堂堂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有着“道德礼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的警世之言,亦有礼义廉耻之说。

礼制几乎涵盖了人们的全部社会活动和生活内容。

正是因为统治者的缘故,中国的古建筑从开始就注定其等级森严制度,体现了“恢弘壮丽”的思想、等级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而传统建筑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下面将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而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伦道德、仁爱和孝顺的价值观,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家文化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追求自由自在、善忘无欲的境界,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佛教文化则强调慈悲、智慧和勇气,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性和和谐美,它以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建筑物的各个构件和细节都精心设计,并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朴实自然、简洁优雅的追求。

传统建筑还注重空间的分割与组合,强调有序与协调,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氛围。

传统建筑的代表有宫殿、庙宇、园林等。

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例如故宫、颐和园等。

庙宇是中国人民用来祭祀神明和祖先的场所,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受到人们的敬仰,例如岳阳楼、峨眉山寺等。

园林是中国人民用来休闲娱乐和观赏美景的场所,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结晶,例如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也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律,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和水景而闻名,它注重水与石的结合,巧妙地利用水与石的形状和颜色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美景。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一、中国礼制建筑的概述1.1 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礼制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建筑的发展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礼制建筑是一种结合了宗教、政治、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这些建筑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权力象征和礼仪场所,也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寄托。

1.2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分类中国的礼制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宫殿、庙宇、陵墓、园林和祭祀建筑等。

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体现了当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二、宫殿2.1 宫殿的定义和作用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举行重要政治活动的地方,也是外交和礼仪活动的场所。

宫殿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正殿、后宫、配殿、花厅、会客厅等。

2.2 宫殿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宫殿建筑追求庄重、肃穆和宏伟,通常采用金碧辉煌的彩色画材,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和美学,体现了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2.3 中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如北京故宫、洛阳白马寺和西安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三、庙宇3.1 庙宇的定义和作用庙宇是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宗教建筑,也是信仰活动和祭祀仪式的场所。

庙宇通常由门楼、正殿、配殿、钟楼、鼓楼等组成。

3.2 庙宇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庙宇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平衡和谐的美学原则。

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符合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和神话传说,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3.3 中国著名的庙宇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庙宇建筑,如北京天坛、嵩山少林寺和嘉兴南湖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四、陵墓4.1 陵墓的定义和作用陵墓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安葬之地,也是他们永久居住的场所。

陵墓通常由墓穴、碑亭、神道和围墙等构成。

4.2 陵墓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陵墓建筑注重宏伟和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墓葬观念和尊卑秩序。

礼制建筑_精品文档

礼制建筑_精品文档
第三节 礼制建筑
一、坛、庙、宗祠类建筑
1.坛 “坛”《说文解字》解释为“祭场”,原
来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筑的高台。 在我国古代,坛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 所以,就有了“祭坛”的名称。
唐代的圜丘(天坛)遗址(陕西西安)
明清天坛遗址全景(北京)
明清天坛的祈年殿
明清日坛遗址(北京)
2.庙
江苏周庄沈厅松茂堂
五、阙、华表、牌坊
阙,一方面起着“标表”的作用,用来标 示建筑组群的隆重性质和等级名分,另一 方面起着强化威仪的作用,有效地渲染建 筑组群入口和神道的壮观气势,唐宋以后 演化成宫廷广场的礼制性门楼。
四川雅安高颐阙
华表,两汉时称桓表,也称为神道柱、石 望柱、表、标、碣,起源于原始社会部落 的图腾柱子,以后演变为立于宫殿、亭隅、 桥头、墓前起标志作用的东西,是一种建 筑化的仪仗,有效地起到表崇遵规、显示 隆重和强化威仪的作用。
北京天安门前华表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 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多见于南 方。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 这种牌坊也称牌楼,多见于北方,是一种 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 榜功德。
安徽黄山西递牌楼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 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庙宇结构有三个主要部分:即台基、主体 与屋顶。
山东曲阜文庙
文庙大成殿
3.宗祠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 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 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 议事宴饮的地方。
安徽黄山鲍家祠堂--敦本堂
秦始皇帝陵遗址(陕西临潼)
明长陵全景图(北京昌平)
四Hale Waihona Puke 朝、堂朝,是宫城中帝王进行政务活动和礼仪庆 典的行政区,在于显示帝王的唯我独尊、 显示皇权的统一天下、显示封建统治的江 山永固,所以也泛指朝廷。

中国古建筑受礼仪文化的影响分析

中国古建筑受礼仪文化的影响分析

中国古建筑受礼仪文化的影响分析古书《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

礼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维系天地人论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

《礼记。

曲礼》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左传》说“夫礼,天之精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又“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荀子》“礼者,智辨之极也。

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礼记。

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这些表明,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约制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

《易传》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左传》说:“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其核心是宗法和等级制度,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都存在着等级森严的人伦关系。

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礼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

这个被提得极高的尊卑意识、名分观念和等级制度,不仅贯穿于人际的政治待遇、社会特权、家族地位,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在建筑方面,它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大到城市、建筑组群、坛庙、宫堂、门阙、庭院、台基、屋顶形式、建筑面阔和进深,小到斗拱、门钉、装饰色彩等,都纳入礼的规制。

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

从周代开始,已经出现了建筑的等级差别,以下将分为几个方面阐述。

一、城制等级《考工记》记述了西周的城邑等级,将城邑分为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和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三个级别,规定王城的城墙高九雉(每雉为一丈,共高九丈),诸侯城楼高七雉,而都城城楼只能高五雉。

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

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

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在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它们不仅是统治者展示权威的象征,同时也是人民敬仰和祭祀的对象。

礼制建筑的设计、布局和装饰都与古代礼制有密切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仪式文化。

礼制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宫殿和祭祀建筑。

宫殿是君主居住和政务办公的场所,其规模庞大,布局严谨。

宫殿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中心是主殿,周围则是次殿和附属建筑。

主殿是君主举行重要仪式和会议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富有装饰性。

次殿则是办公和接待宾客的地方,其规模和装饰要比主殿稍逊。

附属建筑包括佣人居住的房屋、储藏物资的仓库等。

整个宫殿建筑群的布局严格按照礼制规定,每个建筑的位置和用途都有严格的限制。

祭祀建筑是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是古代礼制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祭祀建筑包括宗庙、神庙和祭坛。

宗庙是供奉祖先的场所,是祭祀仪式的中心。

宗庙的建筑规模较大,通常由多个殿堂组成,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是接待祭祀仪式参与者和宾客的地方,通常设有礼仪和音乐表演的场所。

中殿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供奉着祖先的神像。

后殿是祭祀仪式的结束地点,也是神像的存放地。

整个宗庙建筑群的布局严格按照礼制规定,每个殿堂的位置和功能都有明确的规定。

除了宫殿和祭祀建筑,古代礼制建筑还包括其他一些建筑类型,如陵墓、府邸和城墙。

陵墓是帝王和贵族的安息之所,其建筑规模宏大,常常包括宫殿、祭祀建筑和陪葬品。

府邸是地方官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规模和布局与宫殿相似,但要逊色一些。

城墙是保护城市安全的重要设施,其建筑风格简洁而坚固,常常带有防御工事和城门。

古代礼制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十分讲究。

建筑的形式和材料选择都要符合礼制的要求,以体现统治者的威严和地位。

建筑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和瓦当等,常常以龙、凤、神兽等吉祥图案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祝福。

建筑的规模和造型也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差异,宫殿和祭祀建筑规模庞大,装饰华丽,而一般民居和府邸则规模较小,装饰简朴。

浅析礼制文化下的中国古代建筑

浅析礼制文化下的中国古代建筑

浅析礼制文化下的中国古代建筑——以靖江王城为例摘要:数千年锤炼的中国传统礼制文化思想是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是最具人类社会性,最强调社会秩序性的。

中国传统礼制文化思想影响并规范着古代建筑,而中国古代建筑也无处不体现着礼制文化,使得古代的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制带有浓厚的礼制色彩,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关键字:靖江王府、封建伦理思想、古代建筑作为“石头的史书”,建筑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分为帝王生活的宫廷建筑和百姓生活的民居建筑。

本文主要通过对以靖江王府为代表的帝王建筑的布局结构的分析探讨中国封建伦理思想对古建筑的影响,从而更深刻地发掘靖江王府的旅游文化价值,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进而寻求传统建筑的现代价值。

一、中国的传统礼制文化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礼”的观念是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伦理思想的一条主线。

中国儒家思想的始祖孔子,将“礼”的观念人文化、伦理化,把“礼”看作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指导思想,十分重视“三纲五常”的社会道德和宗法伦理思想的作用,从而形成以“礼”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

“礼”指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的伦理内涵,而合乎伦理内涵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则依赖社会成员善尽他们所担任角色的伦理责任,因而发展了“正名”的思想。

正名分,辨等级,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一“名分”,并且必须谨守该“名分”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职责。

社会伦理思想成为规范社会成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

儒、道互补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遵守等级制度的“礼”;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强调自然天道的哲学模式。

自汉朝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整个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行事依据,中国古代建筑在各方面的发展也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制约。

礼制与传统建筑

礼制与传统建筑

礼制与传统建筑第一篇:礼制与传统建筑礼制与传统建筑关键词: 礼制;传统建筑摘要: 礼制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

本文从空间格局、建筑形制、比例尺度以及色彩、材质等方面分析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讨论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与礼制文化的结合及意义。

一、前言中国传统建筑发展了几千年,在世界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这套延续而独特的建筑体系深受传统中国礼制思想的影响,建筑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表现。

在漫长的封建体制重压下, 建筑的型制几乎没有质的发展。

“大屋顶”和封建皇权一样, 统治了中国数千年。

为了维护统治,沿袭旧制成为一种规范, 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中国建筑长时期缓慢的,却是极富韧性的超稳定发展,这表明了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即是传统的礼制文化。

礼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套体系。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被君王所采纳,至此影响了2000多年。

古代社会的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

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

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王者的统治。

孔子曰: “夫礼者, 所以定亲疏, 决嫌疑, 别同异, 明是非也。

”即所谓的礼, 指的就是约束全社会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其中有的是习惯, 有的则是明载典籍的条文法, 这便是古代中国的礼制系统。

礼制营国的思想最早出现于周代, 孔子曰: “天下有道,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他们心目中的礼被提到“上下之纪, 天地之经纬” 的高度;被作为“经国家, 定社稷, 序人民”的重要统治手段。

所以周代建国极其重视建立秩序。

“礼者别贵贱尊卑也”, 便是礼治秩序的实质。

第三讲 中国礼制文化与建筑

第三讲  中国礼制文化与建筑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 多边形,上为锥 形的屋顶,没有 正脊,有若干 屋 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 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 顶: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 正脊,即前 后坡相接处 不用脊而砌 成弧形曲面。
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对中国古 代建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最突 出的有两点: 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 不同类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 色,而是它的等级形制,凡是同一等级的 建筑,就用同一的形制。 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严密的等级制度,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 间架、屋顶做法,以致细部装饰都纳入等 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 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 四阿顶。
2)歇山顶: 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 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 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 伸出山墙之外。屋面 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 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 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时为一方形大殿,实行天地合祭,明嘉靖时天 地分祭,才改为圆形。
明嘉靖改建时三檐颜色分别为青.黄.绿三色,清改为一色
北 京 地 坛
社稷坛
意土 何 国地 为 家之 社 政主 稷 治也 < 。; 《 稷考 ,经 五纬 谷》 之称 长: 是皇帝祭祀社稷的场所,坛为方 也 “ 。社 形土台以示地方,边长十五米, ” , 高出地上一米,台上铺设五色土。
北 京 太 庙
北京太庙
祭大古 于夫者 寝二天 。庙子 ,七 士庙 《一, 周庙诸 礼, 侯 》庶 五 人庙 ,
---


浙 江 诸 葛 村 丞 相 祠 堂

5中国传统建筑之礼制建筑

5中国传统建筑之礼制建筑
坛Leabharlann 庙、 宗祠阙、华表、 牌坊
明堂
礼制性 建筑
朝堂
陵墓
一、坛、庙、宗祠类建筑 (一)坛 “坛”,《说文解字》解释为“祭场”,原来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筑的高台。在我国古代,坛的主要功能 是用于祭祀,所以就有了“祭坛”。 祭坛的出现,与史前人类在露天环境下祭拜自然神的活动密切相关,当时, 人们为了吸引神明的注意,使自己的祈望更好地达于神明,往往利用自然形成的土丘、高岗或山头等较高的地 形来筑祭坛。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大型祭坛的建筑和使用逐渐被统治者所垄断。其所祭祀的对象,也逐渐集中在天、地、日、 月、社稷、先农等几种最高的自然神和带有浓重的自然神色彩的高级神坻上。由人间最高的统治者(或其代表) 来主祭自然界中最高的神坻,这就使祭坛建筑在古代祭祀建筑中占据了较高的地位与规格,拥有了一种不同的 神圣与至上,而这种特性,又是除了宇宙以外的其他祭祀建筑所。
洪洞大槐树牌坊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 “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 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
基于礼 的需要而 形成的建 筑等级制 度,是中 国古代建 筑的独特 现象,它 对中国古 代建筑体 系产生了 一系列重 大的影响。
牌坊,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 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 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 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 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 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 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 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 能。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 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 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 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 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 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 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 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 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礼乐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观

礼乐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观

礼乐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观【关键词】建筑理论礼乐文化空间序列建筑审美【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上,更在建筑审美的精神层面上有着显著作用。

在侧重传统建筑观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建筑是我们至今关注的重要问题。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个涵盖面极广、影响力博大的文化范畴。

它涉及的范围大至朝廷典章,小到百姓生活的进退起居,近乎涵盖了国人精神文化的所有领域,其影响之深远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支思想理论体系。

“礼”,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一切社会观念的基础。

它不仅体现在社会政治体制中,也体现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和风土民俗等各类文化层次中。

“乐”,包括了音乐、舞蹈、诗歌等所有的古代艺术形态。

它是礼的艺术化表现形式,是礼的精神和艺术内涵的综合体现。

礼的本质是上下尊卑的等级伦理;乐的精神则是调和各等级类别之间的关系。

礼和乐的有机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艺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发展趋向。

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一。

“礼”对建筑的影响“礼”的本质是“序”。

在我国古建筑中的体现就是中轴对称、突出重心,纵向的空间序列发展要主从分明、登堂入室。

这在宫廷建筑、祭祀建筑、教育建筑、宗教建筑,以及典型的民居建筑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的空间序列是体现厅堂楼台秩序感的科学方法。

不仅宫殿皇室如此,民居建筑的组合形式也如出一辙。

儒家的宗法伦理,成为居室建筑表现的文化主题。

1.同姓聚居,家和为贵中国传统民居的分布多为聚族(姓)而居。

从同族村落、坞寨,同祖的府第到同宗的庭院,皆以血缘为纽带。

就平面布局而言,中国传统民居多为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绝少高耸叠立的楼房。

向平面序列展开的平房,由若干个单体建筑构成庭院,再由一个个庭院组成村落或坞寨。

这种以组群的对称、和谐创造“和睦”之美的布局形式,实际上便是宗法伦理中“家和万事兴”观念的反映。

为了家族成员的和睦相处,因而在建筑布局上淡化个体而强调组群,而且用墙围合成一个个向心力极强的家庭院落,以增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

礼制文化与中国古代房屋建筑

礼制文化与中国古代房屋建筑

礼制文化与中国古代房屋建筑
王芷兰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 1引言rn在漫长的封建体制重压下,中国建筑的型制以一种超静定的结构演进,几乎没有质的发展."大屋顶"和封建皇权一样,统治了中国数千年.沿袭旧制成为一种规范、一种荣誉,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这表明了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和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传统的密切同构关系有关.
【总页数】1页(P96)
【作者】王芷兰
【作者单位】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九)中国古代制器质量观:恪守礼制和天人合
一 [J], 高怀瑾
2.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 [J], 胡新生
3.礼制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J], 张盛梅;孙健;李剑桥
4.中国古代礼制思想对中国园林建筑影响及运用 [J], 林艳均;官紫玲
5.中国古代礼制与中华法系关系新论 [J], 杨勇;郑显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为一方形大殿,实行天地合祭,明嘉靖时天 地分祭,才改为圆形。
明嘉靖改建时三檐颜色分别为青.黄.绿三色,清改为一色
北 京 地 坛
社稷坛
意土 何 国地 为 家之 社 政主 稷 治也 < 。; 《 稷考 ,经 五纬 谷》 之称 长: 是皇帝祭祀社稷的场所,坛为方 也 “ 。社 形土台以示地方,边长十五米, ” , 高出地上一米,台上铺设五色土。
• 二 传统礼制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一)礼制建筑 礼对建筑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建筑类型 上形成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系列,而且 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建筑活动的首位。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 居室为后。”----礼记 礼制性建筑起源之早、延续之久、形制之 尊、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艺术成就之高,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都是令人瞩目的。
北 京 太 庙
北京太庙
祭大古 于夫者 寝二天 。庙子 ,七 士庙 《一, 周庙诸 礼, 侯 》庶 五 人庙 ,
---


浙 江 诸 葛 村 丞 相 祠 堂
山西太原晋祠
殿二仙东晋 。楼桥向祠 、、西区 献金,内 殿人依中 、台次轴 鱼、是线 沼对:上 飞越水的 梁坊镜建 和、台筑 圣钟、, 母鼓会由
全 由三 左 社 坛 社百 祖 稷 中 稷六 右 坛 轴 坛十 社 线 余的位 上 拜亩 古 于 。 殿, 制 紫 与其 要 戟中 求 禁 门主 , 城 组体 它 之 成建 占 右 居筑 地 符 合 于 .·
社稷坛四周坛墙,颜色与四方泥土颜色一致。
• 2 宗庙、明堂、辟雍 1)宗庙、祠堂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 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 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 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 2)明堂 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祭祀,夏后 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之明堂,飨功,养 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
1 坛 坛就是没有房屋的台基。中国很早就在 郊外设坛,用来祭祀天地。 圆丘大坛,祭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 ----广雅 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农 星,先王皆与食。----周书 夏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周礼 苍壁礼天,黄琮礼地。----周官Fra bibliotek 京 天坛
天坛是中国古
代祭祀建筑中 最为隆重的建 筑。现在的北 京天坛始建于 明永乐十八年, 后经明嘉靖和 清乾隆时期几 次修建,但总 体布局始终未 变。占地面积 达4184亩,约 相当于紫禁城 面积的四倍。
二)等级制度 1 城制等级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 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 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 以为都经涂。----《考工记》
曲阜孔庙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 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 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这就是孔庙最早的雏形。 此建火 中 屡汉 次,焚 叶 毁代 重现烧 弘 屡以 建在后 治 建后 后的, 十 ,历 形孔孔 二 规朝 成庙庙 年 模对 的总得 ( 也孔 。 平 到 14越 子 面 皇 99建 的 ,帝年越尊 基诏)大崇 本许的。, 上进一在使 就行次明孔 是重雷代庙
第三讲 中国礼制文化与建筑
本讲内容 : 1 礼制文化概述; 2 传统礼制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 一 礼制文化概述
• 1 “礼”的意思 • 《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 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 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在长期古代 社会发展中,它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 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 体系和制度,”涉及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 式。礼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维系天地人伦上下 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礼包括 的范围非常广,按传统概念大体分为“吉、 嘉、宾、军、凶”。
唐 长 安 城 复 原 平 面
日本古代城市
奈良古都平城京
比 较 前 面 两 幅 图 片 , 有 何 感 想 <
日 本 古 代 城 市
平 安 古 都 平 安 京
• 2 组群等级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 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曰第;列侯食邑不满 万户,不得称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 • 3 间架做法等级 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 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四、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 五间七架,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七品以下 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唐代《营膳令》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 尺。----礼记
天子立明堂者, 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 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形者也。---白虎通 3)辟雍 天子立辟雍,行礼乐,宣德化,辟者像壁,圆法 天;雍之以水,像教化流行。----白虎通 王者作圆也,如璧行,实水其中,以圆雍之, 名曰辟雍,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 周而复始。----新论 辟雍泮水。
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两厦九架,造 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屋三间 五架。……其余廊庑、库厨、从屋等房, 从宜盖造,俱不得过五间七架; 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门屋 三间五架; 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正门 三间三架; 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正门 一间三架;----《明会典》 4 装饰、装修等级 5 数的等级
• 2 “礼”的思想 • “礼”的核心思想就是等级、秩序。 它不仅要求整个社会在政治生活中要体现 “君仁臣忠”的政治伦理,在家庭生活中, 也要体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 和妻顺”的宗法人伦。因而,在这种制度下, 形成了一整套的、严格的不容许改变的行为 准则和社会规范。在这个背景下,每个人都 要依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 求得社会整体的和谐共处。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 多边形,上为锥 形的屋顶,没有 正脊,有若干 屋 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 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 顶: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 正脊,即前 后坡相接处 不用脊而砌 成弧形曲面。
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对中国古 代建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最突 出的有两点: 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 不同类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 色,而是它的等级形制,凡是同一等级的 建筑,就用同一的形制。 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严密的等级制度,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 间架、屋顶做法,以致细部装饰都纳入等 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
天 坛 总 平 面
圜丘是皇帝每年在冬至举行祭天大典的地 天坛圜丘: 方,原为青色琉璃坛,乾隆时改为汉白玉 坛。
圜丘坛面
是举行祭天大礼的场所,它全部由青 石铺成,中央一块圆石为心,围绕中 心石的四周皆用扇面石,一层一层逐 渐展开,共有九层
环丘外墙及棂星门
环 丘 石 阶
天 坛 皇 穹 宇
祈年殿:皇帝每年夏季祈求丰年的地方,初建
曲阜孔庙
孔庙占地面积约4.6公顷,东西宽 141~153米,南北长637~651米。全 庙自南至北有七进院落,前五进是前导部 分,大成殿的院落则是全庙的主体。
前导部分主要由400米长的甬道和包 括大门棂星门在内的五座门组成,这 五座门是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 大中门、同文门。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 重檐九 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 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 殿。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 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 四阿顶。
2)歇山顶: 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 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 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 伸出山墙之外。屋面 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 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 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 3 “礼”的描述 •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 •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 是非也。----礼记 •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 •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 也,功名之总也。----荀子 •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 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礼记 •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左传 • 天尊地卑,乾坤定业;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易传
辟雍:是国子监中最华丽的中心建
筑,为北京“六大宫殿”之一。 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辟雍 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 年),是我国现存的惟一的古代 “学堂”,是清代帝王讲学之处。 康熙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 要来此作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 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辟雍建筑风格独特,为重檐黄琉璃瓦攒 尖顶的方型殿宇。外圆内方,环以园池碧 水,四座石桥能达辟雍四门。构成“辟雍 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圆,传流教化之 意。殿内为窿彩绘天花顶,设置龙椅、龙 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临雍”讲学之 用。 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 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 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 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