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生活中的数”、“图形的认识”等。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如图画、游戏、实践活动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等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应注重讲解和练习;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制作课件、使用教学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与教学进度1.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节课的课时。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时长应在40分钟左右。

2.教学进度: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每个知识点,避免出现赶进度或拖堂现象。

五、评价与反馈1.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测试与考试等。

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反馈: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可以通过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减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能用语言描述减法运算的过程,以及能够制作简单的减法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运算,对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熟练地进行减法运算,对于减法运算过程的描述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能够准确地进行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能够准确地进行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过程,能够用语言描述减法运算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10以内的数字卡片,减法表的模板。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黑板、粉笔等。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进入减法运算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减法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减法运算的比赛,增强学生对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记忆。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本单元(课本第2页)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旧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学习立体图形,而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从描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参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

尤其是课本第4页例3:“七巧板”这一教材的引入,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中。

(七巧板在国外称为“唐图”,意思是中国图。

不是唐代发明的图)其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在上课时,给我们的孩子说说。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买气球是十几减9的素材买风车是十几减8的素材学生赏鱼是十几减7、6的素材本单元的计算分3个部分进行:(P10页)例1 ①十几减9(P13页)例2 ②十几减8、7、6(P17页)例3 ③十几减5、4、3、2例如课本P10页例:15-9有很多种计算方法①10-9+5=6②15-5-4=6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③因为:9+6=15 所以:15-9=6不同学生对不同算法的选择会不完全相同,关键是帮助学生养成灵巧计算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训练时,应选数目较大和常出错的题目,如:17-8 14-6 等等……而且计算还应该变换练习的形式,比如: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多种多样。

还要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视算,也能很熟练地心算。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本P27页例1 主要是让学习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计数方法。

最后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课本28页例2 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则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观察物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教材分析: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

同时,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定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知识点分布本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几个方面。

在数与计算方面,学生将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学生将初步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学生将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练习与活动设计本教材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旨在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练习题目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思维的训练。

此外,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六、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本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各种题型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教材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如,在数与计算方面,可以与语文的拼音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可以与美术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可以与科学的社会实践和数据记录相结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2《十几减8、7、6》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2《十几减8、7、6》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2《十几减8、7、6》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十几减8、7、6》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有其特点。

他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十几减8、7、6这类稍微复杂的计算题目,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去发现和理解十几减8、7、6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十几减8、7、6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索和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

3.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知道求“-共有多少?”,用加法来解决。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图,说出不同的列式解决方法和不同列式解决方法的异同。

四、评价设计
为了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应用拓展中,我设置了两个样题。

样题一:天鹅8只,白天鹅6只,左边7只,右边7只,天鹅一共有几只?;样题二:教室中这两组一共有几人?
根据2个样题练习中学生算式解答的情况,检验目标-的完成情况。

根据2个样题练习中学生展示的不同列式解决方法及不同列式方法的异同,检验目标二的完成情况。

结合学情分析和学习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能说出不同列式方法的异同。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我将从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拓展,归纳总结、作业布置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9十9 9十2 9十5 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立体图形,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

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学习。

只要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拼一拼,他们是非常喜欢的,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拼出好几种图形,有的学生仅能拼出一种图形,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情分析
我们班是一年级四班,共30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学生的口算速度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和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应用等方面还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共有10个单元,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单元是分类与整理,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找规律,第八单元整理复习。

另外还有两次数学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和小小商店。

二、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增加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等5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对知识的理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组合关系的知觉,它在学生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研究表明,学生的形状知觉在出生不久后即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经验的增加而逐步发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是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进一步研究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有重要作用。

因此,学生需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为以后的研究打好基础。

同时,教材也强调了计算和应用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数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具体情景下的数学知识研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同时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是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不扎实的情况,导致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困难。

同时,学生对“破十减”的算理不理解,计算方法掌握不好。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列式计算,或者在做完题目后没有耐心检查。

对于开放性强的题目,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复“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研究“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基础。

对于不理解“破十减”的算理的学生,可以给予研究体验的机会,并让会的学生帮助其理解,尽快掌握方法。

同时,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对计算重视起来,要求认真做题,并讲解检查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检查。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是在确保学生已经理解数学信息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问题,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列式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展示加减法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其意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五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五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五篇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一、认识图形(二)单元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知识点分布概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知识点分布广泛而均衡,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空间与图形、数据初步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安排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如直观教学、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式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数学问题。

三、练习与活动设计教材中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有拓展提高的挑战性题目。

这些练习和活动的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练习,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能力培养重点本教材的培养重点主要集中在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与其他学科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在数学问题中融入生活情境、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等。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教材风格与特色本教材在风格上注重简洁明了、图文并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教材在特色上突出了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通过丰富的插图、有趣的故事、互动性强的练习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素质教育体现本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素质教育的体现。

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知识点分布、教学方法与技巧、练习与活动设计、能力培养重点、与其他学科关联、教材风格与特色以及素质教育体现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
1、口算:十几减9 (例1)、十几减8、7、6 (例
2、例3)十几减5、4、
3、2(例4)
2、解决部题(例5、例6)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
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教学,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教案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并通过算式练习,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退位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生动的实例和算式练习。

2.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卡片等。

3.教学用具:包括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退位减法的学习。

例如,用图片展示一幅水果图片,其中有20个水果,让学生数一数,然后拿走10个水果,问还剩下多少个水果。

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一些退位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35-17、48-29等,引导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退位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

学生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前已掌握一定的计算技能,但差异较大学生的计算方法多样,但以“拆分法”和“看减法想加法”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