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大题总结

合集下载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向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类型课的结构?()。

A.单一课B.综合课C.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演示法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悄悄归还了失主。

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大部分)

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大部分)

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大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团队的是()。

A.陶行知B.黄炎培C.D.蔡元培【答案】A陶行知二、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居考萃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社会D.****社会【答案】B奴隶社会4.一个****的人,注定成为不了**,这说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答案】A遗传。

5.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C.教育对文化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约作用【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7.我国的学制类型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多轨制D.分支制【答案】D分支型学制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A.**式和分支式B.**活动C.螺旋式和直线式D.【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10.在一次郊游中,张明一眼就认出了同学王岗这利用了什么()。

A.认识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D再认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B.12C.14D.16【答案】A19.【答案】孙英同学同学任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氛,属于()与A.道德教B.道德情感C.道德**D.道德*师【答案】B道德情感20.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属于()。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

A.行为主义B.科学主义C.经验主义D.人文主义【答案】 D2、()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读书指导法【答案】 D3、小强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小强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D4、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称之为()A.一般能力B.创造能力C.模仿能力D.操作能力【答案】 C5、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答案】 C6、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育教育【答案】 D7、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强化自我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C.建立自我同一性D.获得亲密感【答案】 C8、将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英语测试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编入不同的英语教室上课,这属于()A.内部分组B.外部分组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答案】 B9、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拿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 B10、《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答案】 D11、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C.文化传统D.经济制度【答案】 A12、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A.政治功能B.人口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答案】 A13、()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答案】 B2、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这体现了教育对()具有促进作用。

A.政治经济B.人口C.文化D.生产力【答案】 D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答案】 C4、在一场篮球赛中,知道篮球比赛规则或在什么情况下罚球3次,涉及的是(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行为记忆D.语义记忆【答案】 D5、“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 A6、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A.新授课与巩固课B.单一课和综合课C.技能课与检查课D.活动课与理论课【答案】 B7、2012年单项选择:上初中以来,刘俊好像突然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亲密对孤独B.勤备对自卑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信任对不信任【答案】 C8、下列对“关键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答案】 B9、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

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B.替代性经验C.言语说服D.情绪唤起【答案】 B10、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一、真题回顾1、问题:小明经常因为学习问题感到焦虑,他应该采取哪些积极的应对策略?答案解析:小明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持适量的运动、寻求帮助和支持等。

2、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答案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

3、问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答案解析: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个体的认知和能力,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潜能,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

4、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答案解析: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供反馈和评价,及时解决问题和纠正错误。

5、问题:如何理解教育的公平与正义?答案解析: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应当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弱势群体,消除不合理的差异和不公平的待遇,让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发展。

二、答案解析1、对于小明这样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首先,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他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避免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

其次,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良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此外,保持适量的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最后,寻求帮助和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问题或寻求心理支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 陶行知B. 黄炎培C. 晏阳初D. 蔡元培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A. 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B. 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C. 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D. 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

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

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

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

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的出现。

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

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

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答案:A。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中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中学)

2021年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解答题汇总1、影响人格形成与开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人格的形成与开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开展的。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早期童年经验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参考答案】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简述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开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要保持有意注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自我暗示法:在学习时经常提醒"集中注意"。

2.情境想象法:想象是在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

3.培养间接兴趣: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用理想的目标鼓励鼓舞自己。

4.自我奖励法:自己给自己定时定量,完成有奖,相反,注意力不集中时方案落空,那么要惩罚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

由此那么可以养成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的习惯。

5.训练听课技巧:做好课前预习,调整听课心态,重点问题集中精力,次要问题适度放松,有意识地寻找问题,激发听课兴趣。

排除学习时的干扰冈素也非常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参考答案】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可分为假设干阶段,每个阶段耑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例题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例题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例题1、(2021年下半年真题)于老师在讲台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参观法正确答案:B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正确答案:B3、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是( )A.心理气氛B.职业倦怠C.人格取向D.自居作用正确答案:B4、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正确答案:D5、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正确答案:B6、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

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正确答案:C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正确答案:C8、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正确答案:D9、“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答案:D10、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 )的因素。

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B.稳定、外在、可控C.不稳定、内在、可控D.稳定、外在、不可控正确答案:A11、升入初一的学生珍妮,总是不能理解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尊心不足,有时常常想: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以后该干什么,上学有什么好处等问题,整个学期一直处于犹豫、迷茫、彷徨之中。

2020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4.在学制发展进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

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多轨学制D.分支型学制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自然本位论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

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A.从幼儿园到初中B.从小学到初中C.从初中到高中D.从小学到高中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

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8.20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较大影响,其特点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兰卡斯特制9.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

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10.班主任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上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上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发展和完善,强调教育目的的理想性和价值性,反对教育以世俗的和功利的目的取向的教育家是()。

2、被迫地去接近一个对象(学习的材料)而不许采取自然的行动方式,这在学习那些需要习得的技能时(如各种运动技能、各种特殊技能等)是必要的。

这种学习形式是()。

3、以下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4、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根本标志是()。

5、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6、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7、在一个班级里,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最近发展区”也各不相同,教学应该走在()的“发展”前面。

8、教师魏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他应该()。

9、以下不属于“四书”的是()。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人是()。

二、辨析题11、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程度,有什么样的遗传素质就有什么样的人。

12、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包含关系。

13、课程就是我们所教的书本课程。

14、学校应该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肩负起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使命。

三、简答题15、简述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16、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17、简述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构成。

1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19、材料: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某,在课间休息时,喜欢在走廊上跳长绳。

在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李某因课堂作业未完成需要补做。

但李某认为是老师自己责任,未完成作业的同学不是个别现象,自己没有过错,所以拒不补做。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李某是否具有独立承担责任的义务?(2)学生李某能否拒绝语文老师的补课要求?为什么?20、材料:某班学生张某在课后作业习题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5,那么它的高为?”张某在求得它的高为濺后就认为已经解答完毕了,但老师在批改时认为他解答不完整,要求他再加上“答”字,张某于是很不理解,认为自己的回答已经很正确了,不需要再写什么“答”字了。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2023上半年全国统考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上半年全国统考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上半年全国统考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黄炎培c.杨贤江D.陶行知【参考答案】:D【解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

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2.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

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独立性【参考答案】:C【解析】: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

列宁称之为"永恒的范畴"。

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了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文化形态都要依靠教育世代相传,故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A.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因此,二者的共同点是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本题选B。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2021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凯洛夫的《教育学》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2.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

A.个性化与道德化B.社会化与个性化C.社会化与标准化D.个性化与趋同化3.“跳─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理论依据是()。

A.最近发展区理论B.范例教学理论C.合作教育学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5.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

A.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 C.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B.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D.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法属于()。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要素主义课程论D.永恒主义课程论8.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特点。

它主要表现为()。

A.以学习个体经验为主B.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D.以学习群体经验为主9.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

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D.启发性原则10.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汇总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汇总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客观题一、单选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目的从一开始注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发展成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历史性3.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4.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每个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有所区别。

宋元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六经B.四书五经C.三科四学D.六艺5.1900年,利托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文中声明:“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人在身心方面如同动物,不过是祖先在身心上受到的影响而产生的全部结果。

这些影响对人类而言已组成一种具有周期性的自发的教育。

”这种观点符合()。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6.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若是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举止不佳,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十分深远的不良影响。

这属于教育的()。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7.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下列()与《学记》的教学思想相悖。

A.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B.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C.教育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施教D.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9.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是《诗》《书》《礼》《易》《乐》《春秋》D.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教育学家10.“教学方法往往是由教师先以无知的样子开始发问,当被问者的答案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并不立即纠正,而是顺其思路引出新的问题,使其答案越来越趋向荒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先天遗传素质,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等。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7.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8.有关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 定。

(3)生活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杜威等人,这种观点或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4)文化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他们强调文化的作用,要用文化统筹教育、社会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9.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0.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3)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

(6)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

1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 (3)重视以学定教。

1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其目的在于确定课程方案达成目标一致的课程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宜作为评价的准则。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CIPP 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夫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

他认为,课程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它是一种过程,旨在描述、取得及提供有用的资料,为判断各种课程计划、课程方案服务。

13.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过程。

14.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8.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9.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教态自如、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0.测验的质量指标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测验的长度,测验的时间,受试者的身心状态,测验的指导语,评分标准等。

(2)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一张试卷总的来说,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4)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21.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2.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7)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

(8)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23.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2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思维的主要特征:从被动反应发展到积极而有意识的反应;从看不见物体就认为物体不存在,到物体在眼前消失仍然认为物体有可能存在;通过操纵物体来了解其属性。

(2)前运算阶段(2~7 岁)思维的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思维的主要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思维的主要特征: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5.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6.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观点有:强化可以引起学习动机;强化能够增强学习动机。

(2)需要层次理论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应地,可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4)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是韦纳,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5)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提出,他认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