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导游词全

合集下载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陕西法门寺,坐落在关中平原的战略咽喉贾家庄,是中国佛教全国重点寺庙、陕西省文物保护大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重点企业之一。

作为一座千年古庙,法门寺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研究之地。

一、法门寺的历史法门寺的建筑始建于东汉时期,现存主要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修建。

在历史上,法门寺曾历经近2000年的风风雨雨,其历史文化遗迹是珍贵的,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佛教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法门寺也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大单位”,并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法门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法门寺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城南约5公里处,距离西安120公里。

乘坐陕西快速公交车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到泾阳县,再换乘到法门寺的公交车,约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

三、法门寺的建筑特点法门寺的总建筑面积达60000多平方米,其中佛殿、观音阁、藏经阁、钟楼等主要建筑是建筑群的核心。

佛殿的屋顶采用“檐子屋顶”,是中国建筑的典型特点,而观音阁的飞檐也为其增色不少。

藏经阁作为佛教学习和传承的地方,内部收藏了大量珍贵经典,是整个法门寺建筑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法门寺的佛教文化内涵法门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地标,它的佛教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被推崇为“中国佛教的元素之一”。

在法门寺内,游客可以领略到从选择入门到出家与戒律修行,再到最高层次的证得佛道等各个阶段的佛教观念,深刻体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

此外,游客还可以欣赏到法门寺的丰富文物,在展厅中观赏到陕西和国内外考古界发掘出来的一些珍稀文物。

五、法门寺的现代化设施和服务不同于其他寺庙,法门寺的现代化设施和服务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

游客在法门寺进行体验时可以感受到先进的服务理念。

服务台可提供旅游手册、相关图册等,还可以通过介绍观光路线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结语功德圣迹、文化古迹、审美殿堂,兼具文物保护、人文景观、时尚艺术、生态自然等多项景点,历尽千年沧桑的法门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籍炫世界,是一座美轮美奂的佛陀之府,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和历史记忆的体现。

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

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

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介绍陕西法门寺的范文篇1在20世纪中国现代考古发现中,法门寺地宫无疑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87年4月,20xx多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法门寺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您可以瞻礼佛祖真身舍利,欣赏大唐皇室的奇珍异宝,追寻法门寺千年文化,领略古老文明的风采神韵。

法门寺概况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至宝鸡市90公里。

北依歧山,南临渭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地势坦荡,风景秀美,正如古诗所天:“面太白而千叠云屏,枕清渭而一条翠带。

”这里距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发掘的西周王室大型宫殿建筑遗址仅数公里。

另外,周边还有周公庙、五丈原、石鼓山、钓鱼台等诸多人文景观。

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3020xx年来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雄伟壮观的法门寺真身宝塔就坐落在这块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大地上。

法门寺创建于汉魏之际。

佛典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释迎牟尼佛祖灭度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笃信佛教,并宣布佛教为国教。

他把推行佛教的敕令分别刻在全国许多地区的石头上,希望能代代相传。

他的弘法活动是跨国传教弘法。

阿育王开启了佛祖8个舍利塔中的7塔地宫,取出佛祖舍利,在他推行佛教的地区和国家建了84000座佛塔以供奉舍利。

据佛经记载,中国得19处,法门寺为其中第5处。

因此,法门寺最初又称阿育王寺、无忧王寺。

汉魏之际,丝路西去,佛典东来,中外文化交流日见扩展。

中华民族在历第一次大规模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实为佛教开始。

如梁启超所言:“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周原位居出陇西行之枢纽,东西交通之要冲,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为西北少数民族进人中原的必经之途,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地带。

自然成为事实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之一,佛教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吸收,发展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支脉。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一)法门寺位於陕西省扶风县北10公里的崇正镇(今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去宝鸡96公里。

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其中有121件璀璨夺目的金银器,17件玲珑玉润的琉璃器,16件已失传的“秘色瓷”器,还有700多件锦、绫、罗、纱、绢、绮、绣等各类纺织品。

这批文物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作之精、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这一考古发现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专家们指出: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和文物出土是陕西继秦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於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

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忧王寺”)。

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实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高宗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武德二年(620xx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

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

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二)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3篇_导游词

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3篇_导游词

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3篇法门寺博物馆(FamenTempleMuseum)又称法门寺珍宝馆,位于中国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内。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范文1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1 / 10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

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

陕西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导游词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

这里是小编为你提供的法门寺新景区的导游词,欢迎来参考!法门寺景区的导游词1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 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如今的法门寺包括真身舍利塔、大雄宝殿、地宫以及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馆)等四大部分。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

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

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

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

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法门寺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美誉的法门寺,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呢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山门广场,这里地处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宝鸡市有96公里。

近几年啊,陕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门寺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佛都,使法门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法门寺文化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等及部分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法门寺的山门,山门也被称为“三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门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是空门,两边分别是无作门和无相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作步入空门,大概由此而来。

法门寺自古就因安置有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法门寺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

公元前485年,释迦摩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统一印度,为了弘扬佛法,他命人将佛骨分为八万四千分,分藏于世界各个地方,并建有八万四千坐塔,中国有19做佛指舍利塔,法门寺使其中的第五座,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北魏建塔使被称为阿育王寺,隋朝改名为成宝寺,唐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在唐朝20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7次掘开地宫6迎2送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声势浩大,轰动朝野,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在唐代宗时法门寺塔被成为护国“真身宝塔”,由此可见法门寺在唐朝时期是多么的繁荣。

但是在明清之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明龙庆年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后来地方绅士捐资修塔,历经30年修建了一座8棱13级砖塔,但是在清朝时因地震而倾斜裂缝,1939年,在爱国人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明朝晚期时候的最大规模的修缮。

但是1981年塔又崩塌了一半,85年当地政府准备重建,87年在清理塔基时意外的发现了地宫。

在沉寂了1120xx年之后,2999件大量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有关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法门寺,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古寺的历史、建筑及文化内涵。

一、历史渊源法门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我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期。

据传该寺始建于东晋康宁元年(公元317年),是由齐国慧峰禅师创建而成,因其主导了一系列的佛经翻译和修行,被尊为中国佛教印度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外,法门寺还是唐朝时期南北两宗佛法的交流之地,对于唐代佛教教义的发展和传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建筑构造法门寺分为内外两座,外寺主要由南大殿、东西苑、佛香楼等建筑群组成,而内寺则是以大雄宝殿为中心,辐射出东西配殿、功德堂等建筑。

首先是内寺的大雄宝殿,建于唐代中宗元祐年间(公元901年),是目前法门寺内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悬山顶”和“枋榫结构”,它饰以彩画壁画和金银器具,威严庄重,神圣肃穆。

殿内供奉着三尊金身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其次是内寺的功德堂,这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由南入口、东边门、西边门以及北边的大殿构成。

大殿内的石碑上刻有唐玄宗亲笔题字,名为“护教法门碑”,是唐玄宗赐予法门寺的珍贵文物之一。

除此之外,外寺的建筑也各具特色,小清真寺、达摩洞、观音阁等等都是游客不容错过的景点。

三、文化内涵法门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乘船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首先,法门寺是中国佛教文化印度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慧峰禅师的主持之所,同时还是唐代一系列内外交流中心,对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法门寺的建筑风格及修建工艺均代表了我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是维护中华文化及其传承的重要载体。

最后,法门寺的佛教文化艺术瑰宝,如珍贵的石刻佛像、名贵的佛门绘画、历代的铜镀佛像等等,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珍贵遗产。

总之,陕西法门寺是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寺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共6篇)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共6篇)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共6篇)篇1:法门寺寺院导游词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山门广场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

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

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着我们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

穿过圆融门我们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

篇2:法门寺寺院导游词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精品导游词

法门寺精品导游词

法门寺精品导游词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门寺的导游词,欢迎参考!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台湾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现在,我们开始参观这个千载佛家圣地,领略万世人文经典。

山门广场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入口,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

山门及两侧回廊的设计方正、简洁与围合的广场一起共同体现了佛学的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山门东西两侧,栽植了天数(树)25棵,地数(树)30棵。

大家可以看到树种为银杏,棵棵银杏粗壮挺拔。

银杏被尊推为我国的国树,在凡人世界中是“活化石”也可表示佛法在中国两千六百年的再次发扬光大。

请大家看看这组建筑,仅以明快的线条让人感到佛法的广博和佛陀教法的明理。

其色彩为金黄、暖黄,具有一种庄严清静,慈悲祥和的氛围。

这是园区的入口处“佛光门”。

穿过佛光门在这个院中,一泓静水,此为静心池:净水莲花14朵高雅圣洁。

通过静心池,人们可以放下世俗间的一切忧扰,以一颗平静之心走入佛国圣地。

在静心池的东西两侧设有圣兽。

青狮:狮子为万兽之王,代表佛教的神威。

佛法即如同狮子一样,供奉狮子可辟邪护法。

白象:供奉大象,可降伏邪念,得到物质和智慧的财富,得佛果之成就。

穿过广场走过般若门大家可以发现,在般若门菩提门之间,是一个相对狭窄的过道。

这正是利用了建筑艺术上的缩放手段,给人感觉上有舒畅和压抑作用,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控制作用。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导读:本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

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美誉的法门寺,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呢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山门广场,这里地处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宝鸡市有96公里。

近几年啊,陕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门寺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佛都,使法门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法门寺文化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等及部分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法门寺的山门,山门也被称为“三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门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是空门,两边分别是无作门和无相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作步入空门,大概由此而来。

法门寺自古就因安置有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法门寺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

公元前485年,释迦摩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统一印度,为了弘扬佛法,他命人将佛骨分为八万四千分,分藏于世界各个地方,并建有八万四千坐塔,中国有19做佛指舍利塔,法门寺使其中的第五座,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北魏建塔使被称为阿育王寺,隋朝改名为成宝寺,唐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在唐朝20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7次掘开地宫6迎2送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声势浩大,轰动朝野,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在唐代宗时法门寺塔被成为护国“真身宝塔”,由此可见法门寺在唐朝时期是多么的繁荣。

但是在明清之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明龙庆年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后来地方绅士捐资修塔,历经30年修建了一座8棱13级砖塔,但是在清朝时因地震而倾斜裂缝,1939年,在爱国人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明朝晚期时候的最大规模的修缮。

但是1981年塔又崩塌了一半,85年当地政府准备重建,87年在清理塔基时意外的发现了地宫。

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999件大量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陕西法门寺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法门寺以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祈福和修行。

一、历史背景法门寺创建于东汉光和元年(公元147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寺庙始建于潼关山区,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起点之一。

唐朝时期,法门寺曾是西安城的中心寺庙之一,有“关中第一寺”之称。

宋元时期,法门寺曾多次遭受战争的破坏,直到明代才重新修缮。

明清两代,法门寺经历了多次的大规模修建,现存的三殿、花园、塔阁等建筑就是明清时期的遗物。

二、寺庙格局法门寺总面积约800亩,核心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的山坡上。

南侧是寺庙的核心区域,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以及著名的唐代代表作之一——大雁塔。

北侧是寺庙的观光区,主要包括佛化寺、卓越楼等,以及风景秀丽的观音山公园。

天王殿位于寺庙的中心位置,为五间三进式木结构建筑,三重檐角式歇山顶。

殿内供奉着各种天神成就、六道众生、药师佛等佛教形象。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要大殿,面积达1900平方米,内部供奉着三尊佛像,是法门寺的中心地带。

藏经阁是寺庙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现已失传。

三、文物珍宝法门寺的文物珍宝几乎覆盖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整个历程,包括绝对佛舍利、唐代佛像、明清木刻、佛教经文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门寺唐代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大雁塔。

大雁塔原本是为长安城证明佛教源流的唐玄奘设立的寺庙。

现存的大雁塔是唐代大雁塔的重建。

它高64.5米,唐代出名的大雁塔是世界著名的图书馆。

四、佛教文化法门寺自创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历代朝代均有法门寺的修建和扩建,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

寺庙内供奉着各种天神和佛教圣人,如观音菩萨、药师佛、道家创始人老子等。

法门寺还推出了一系列佛学文化产品,如佛经、佛像、法器等,供信众求福祈愿。

五、旅游景点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法门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法门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1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法门寺文化景区。

该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千米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千米,西距宝鸡市90千米,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约有1720___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20___年法门寺文化景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景区占地866666平方米,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雕塑组成。

20___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佛光大道。

此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

有深刻寓意: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宝塔,3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而0就是指万物一切所有的众生。

而108指的是法师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颗,每拔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种烦恼。

佛光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

主道上陈列的是十尊菩萨和经幢。

两边黄色柱状体的就是佛教的圣物经幢,佛经经常刻于其上,象征着佛法的智慧能够降服一切烦恼。

各位朋友,请看佛光大道东侧,那就是法门寺寺院。

寺院面积约3万平方米。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20___年历史。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0___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地宫内出土的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这些稀世珍宝,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关于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佳县的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唐朝,历经百余次修葺,抗战时期被毁于战火,现在的法门寺是在1983年重新修建。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法门寺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法门寺的历史背景。

法门寺是一座以佛教寺院为主的历史文化遗址,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有1200多年历史。

这座寺院曾经是西北一带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教和佛教交融的宗教文化景点。

在过去的历史上,此处曾是隐士仙人圣地,对陕西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法门寺的文化内涵。

法门寺以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寺内香火鼎盛,佛教信仰激发人们的内心探索。

法门寺有精美的金顶和三殿,内置了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多个建筑群,这些建筑均采用木结构,是中国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一。

寺内的解脱塔、龟山庵、五老庙等古建筑物也是寺内重要的文化遗物。

法门寺还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献和古籍文物,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法门寺的特点。

法门寺以其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佛教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寺内的大佛殿、藏经楼、侧殿等建筑采用了一些独特的装饰手法,例如欧式阴刻、葡萄枝纹饰等,石窗花、木雕和铜铸佛像均极为精湛。

此外,法门寺还有一些名胜古迹,例如福德亭、玄素岗、三峡谷等,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融为一体,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

各位游客,在游览时一定要尊重寺庙文化,不要随意摄影、进入室内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此同时,请大家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古建筑等良好的旅游礼仪。

感谢大家来到这里,享受陕西法门寺的文化风貌,期待我们下次的相见!。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陕西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陕西法门寺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陕西!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XX。

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驰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推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著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一定是其中之一。

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如今能够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如今我们来到的一定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如今我们来到的一定是法门寺真身宝塔,然而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

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个地点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但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预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珍宝。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5篇.doc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5篇.doc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5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的扶风县,西距西安市1,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了,发迹于北魏兴盛于唐朝,是集人间之焕丽的圣地灵经,其中安置的释迦摩尼佛真身指骨舍利更是使法门寺在世界宗教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法门寺因塔建寺。

法门寺塔,又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门又被称为三解脱门,因为以前的寺庙都被建在山上,因为被称为山门。

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站的这里的就是法门寺前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两旁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前殿也叫做铜佛殿。

我们可以再这边来烧香礼佛,之后我们要顺着走廊顺时针来行走,如果逆时针的话代表逆天而行。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

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后来在唐高祖武德七年改名为法门寺沿用至今,它同时也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

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不仅是一种信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哲学。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参观,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景区依托法门寺古寺院而建,占地面积有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著名建筑)。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景区北边这座门就是法门寺山门,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因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中而得名.又因其门有三座门,中间叫空门\左边叫无相门\右边叫无作门,人走进去象征入门三解脱,所以又称为"三门".山门广场设计恢弘大气,体现了佛学的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它与佛光大道相连接,寓意众生由此岸进入通向佛祖彼岸的过程.佛光大道两侧陈列的是放大的金床以及菩萨,是按照佛教的wushipanjiao而设立的.整个景区的设立以山门广场为此岸通过wushipanjiao及彼岸,再通过佛事舍利塔到达佛国,这样一轮回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大渡.佛光大道长230米,宽108米,供奉有10大菩萨像与5组经幢,10组雕塑艺术品佛光大道两侧"佛陀圣迹""法界源流"两条文脉,设有一系列佛教经典的景观元素小品,形成了互动体验的文化景观,使人们在移步异景中感悟佛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它的主体建筑是合十舍利塔,它的形状双手合什的手掌,厚重而又大气,体现了佛教的特点.同时,也与人们追求的世界和平的理念完全一致.合十舍利塔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构成,地下是安放的佛祖真身舍利,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舍利就会由地下升入地上一层,供游客瞻仰.合十舍利塔的五层位置是按照唐代四层木塔而建的,顶部满天神佛\金碧辉煌,站在合十舍利塔五层俯视整个景区,所有建筑映入眼帘.法门寺与今天的古建筑完美融合,在体现文化传承的同时,又将文化的与时俱进完美的表现出来.
今天的法门寺古寺院坐落在合十舍利塔的左侧,寺院由山门广场\卧佛殿以及间佛阁等等构成,占地300公里.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年间,距今有1700年,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法门寺自古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在公元625年改名"法门寺" ,意为佛法的比如之门.唐代的法门寺迎来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因为当时的法门寺是皇家寺院,面积上千亩,而今天的法门寺是当时面积的二十四分之一.大唐皇帝有二十一位,自从唐太宗李世民敕命开启地宫后,便形成“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供养,唐僖宗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教义,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法门寺在唐代为四层木塔,在明代坍塌,明万历年间,人们花了30年时间高84米.1981年的8月24日,扶风县阴雨连绵,真身宝塔因为遭受雨水的侵泡,致使塔基下陷,巍然耸立了600多年的真身宝塔一般坍塌,成为中国大地上唯一的一座"比萨斜塔".1986年省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无意中发现了沉睡1113年之久的法门寺地宫,地宫的发现恰是平地春雷\石破天惊.法门
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48平方米,由踏步\隧道\前室\中室\后室以及密室等七个部分组成.当千年的铁索被解放,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重重无尽的大千世界,整整2499件皇室重宝簇拥着一枚佛指真身舍利和三枚影骨,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展现在世人面前,将佛教精神和皇家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迸发出来经久不衰的光芒,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

地宫内发现的八重宝函是唐懿宗赐赠的,函内盛放着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录皿)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

层层相套的宝函其质地分别为金、银、玉、木,每层宝函外均用银锁锁上,并以丝带或绢袱包裹,金塔基的银柱就是套放供奉舍利的地方。

宝函和金塔,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世所罕见.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

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

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

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

赵朴初诗云:“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舍利”是梵文Saria的音译,原来是指释迦牟尼佛的遗骨,后世则泛指高僧逝世后火化所遗的骨骸.据记载,公元前3世纪,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这枚舍利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舍利,是世界上仅存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也因此,这枚舍利得到了泰国\韩国\法国\日本的相继迎奉.
在地宫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

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

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

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

在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中,除过舍利和捧真身菩萨,这枚四股十二环锡杖成为了第三项世界之最,经记载,锡杖为佛教法器,佛祖释迦牟尼用四股十二环锡杖,菩萨用二股六环锡杖、用jiashe二股十二环锡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二环锡杖,杖首錾文为迎真身而敕造的,显然应属于释迦佛所持,为等级最高的一种。

锡杖4鼓12环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教义——四谛12因缘.杖体部分刻的是十三位圆觉僧,是修十三关门的法师,这枚锡杖是世界上发现的等级最高\最大的一枚锡杖,被誉为世界锡杖之王.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及银炉台,为佛教烯香之具,在佛
教中表精进,属密教六供养之一。

银熏炉由炉身、炉盖组成。

盖面隆起,底洞饰一周莲瓣纹,上有五朵莲花,花蔓相互缠绕,每朵莲花上有一龟回首,口衔瑞草,下层莲瓣镂空,便于香气溢出。

作为皇室珍宝,这套璀璨夺目的熏香器不仅产地明确,制作年代清楚,錾有铭文,而且器形雍容华贵,纹饰精致富丽,代表了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凝结着唐代工艺大师们的高超智慧和心血。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除了与佛教有关的之外,还容纳了茶文化\瓷文化\丝绸文化等,地宫展出了的精巧之极的皇室御用茶具,共13件,这是茶筛子和茶碾子,茶筛子用来过滤,茶碾子用来碾茶叶.唐代茶多为吃茶,将茶叶采摘回来后经加工成饼状,挂起来进行风干,吃的时候用茶碾子碾成碎末,然后经茶筛子过滤,调成糊状,加上盐,最后食用.这件碾子出土时专家在它的底部发现了"咸通十五年五哥"的字样,咸通十五年是唐代的公元874年,五哥是唐懿宗皇帝的小名,由此可见,这套茶具是唐懿宗生前用过的.这是国际上首次出土的宫廷茶具,为研究唐代的宫廷茶道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依据.
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为第四项世界之最,人们用"九天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描写秘色瓷,唐朝推崇的瓷器有两种-南青北白,青瓷产于浙江,白瓷产于河北,秘色瓷为青瓷的一种,转为皇室烧造,因工艺复杂难度高,秘方秘而不宣,而称秘色瓷.
在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出土了700多件,大多是唐懿宗\唐僖宗\武则天等供奉,衣服的种类有佛衣\袈裟\揩尺布\袜子\披袍等等,涉及了绫罗绸缎娟纱.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这件簇金绣半臂是国家一级文物,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这件簇金绣半臂是国家一级文物。

法门寺出土簇金绣品的珍贵之处:第一是它保护的完好如新第二就是它的做工。

它的质地是花纹全都是金丝绣成,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金丝要缠3000转。

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丝,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

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

地宫出土的2499件皇室重宝代表了唐代制作的最高水平,它又是1000多年前佛教密宗坛场的在现,它留给我们后人的无疑是震撼和惊奇.
法门寺出土的2499件文物现在都陈列在合十舍利塔地下一层的博物馆里,已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舍利面世,佛光普照,佑及万民。

愿您在这次朝圣旅行中放下从世间带来的种种烦恼随缘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以获得一颗真诚、清净、慈悲、平等、正觉的心,愿佛菩萨加持您所求遂愿,吉祥如意。

欢迎朋友们来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