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初三化学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NaCl):食盐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10、甲烷(CH4):沼气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一、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根据溶解度可分悬浮液、溶胶、凝胶。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溶解度升;压强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压力升高、气体溶解度增;流速加快、溶解度增。

三、浓度的表示和计算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除总质量;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除总体积;
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除溶液总体积。

四、溶液的稀释
C1V1=C2V2,浓度和体积间。

五、溶解热与溶解性
溶解热大负值,有利反应。

六、单位转换与实际问题
化学计算要学会,多少克、多少摩尔,量化学常用公式。

七、各种溶液的性质
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记好啦。

八、溶解过程的动力学
质量速度与浓度成正比;
反应速度与溶解有关,记得啦。

九、溶解的化学动力学
温度高、溶解快,记好啦。

十、溶液的腐蚀性
强酸强碱腐蚀力,不容忽视。

十一、溶液的电离和电导
强电解、完全离子,电导强。

弱电解、部分离子,电导弱。

十二、溶液的pH和酸碱性
pH=—lg[H3O+],碱性在7以下。

酸碱硬度和酸碱评定,判断能力要提升。

十三、溶液的稳定性
沉淀生成和溶解、重要理解。

十四、溶液的共晶点和冰点
溶解物降点,冰点降程理解清。

十五、溶液在生产中的应用
普遍用于洗涤剂制作;
生产中酸碱反应用;
电镀和冶金;
溶剂饮料加工;
药品制造和医疗。

溶液在生产中,方便使工作顺利。

以上为化学溶液知识点的口诀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1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2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被另一种物质(溶剂)所包围并均匀分散。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其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溶液的组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含量较多的组分。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如空气。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如糖水。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如合金。

2. 按溶剂的状态分:- 气态溶液:以气体为溶剂的溶液,如水蒸气中含有其他气体。

- 液态溶液:最常见的溶液类型,如水溶液。

- 固态溶液:如合金中的金属混合。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会发生分离。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液中每升所含的溶质摩尔数。

六、溶液的制备1. 直接混合法:将溶质直接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使其溶解。

2. 逐渐添加法:分次将溶质加入到溶剂中,直至完全溶解。

七、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过滤法:利用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八、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

3. 医药领域的药物制剂。

4. 日常生活中的饮料、清洁剂等。

九、溶液的注意事项1. 某些溶液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性,需要在安全条件下制备和使用。

2. 在进行溶液的混合和反应时,需要注意控制条件,避免危险反应的发生。

十、结语溶液作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性质和应用广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进行化学实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 溶液 精华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  溶液  精华知识点总结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_固___体__、__液__体__、_气__体___ 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__水___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吸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如__N__H_4_N_O__3_(或__硝__酸__铵__)___固体
放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浓H2SO4
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即B=A+加入溶剂的质量)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
注:错误的请指出错误原因
1.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 __溶__液__是__均__一__、__稳__定__的__混__合__物__,__但__均__一__、__稳__定__的__液__体__不__一__定__是__溶__液__,__如__水__均__一____ __、__稳__定__,__但__属__于__纯__净__物__,__不__属__于__溶__液________________
8. 20℃时,10 mL氯化钠溶液与10 mL硝酸钾溶液混合,得到20 mL混合溶液。(×) ___溶__液__的__体__积__不__能__相__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实验 验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一、实验用品 1.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细口瓶。 2. 药品:氯化钠、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以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察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 和溶液
根据溶解的量判断
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溶质
溶剂
降低
溶剂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二、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三、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四、常见的物质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 2)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CH 4)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 2O )。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 4五、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 、P 2O 5、CaO 、 NaOH 、Ca(OH)2、KClO 3、KCl 、Na 2CO 3、NaCl 、无水CuSO 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 、MnO 2、Fe 3O 4 KMnO 4为紫黑色 。

3.红色固体:Cu 、Fe 2O 3 、HgO 、红磷▲硫:淡黄色▲ Cu 2(OH)2CO 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 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 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 3、BaCO 3(溶于酸) AgCl 、BaSO 4(不溶于稀HNO 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HCl (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N 2、CO 2、CH 4、CO (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 3OH ; 固体:NaNO 2 CuSO 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波尔多液)六、必背的口诀元素化合价口诀 原子团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2021年整理)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2021年整理)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㣕。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结论:〔1〕但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但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
匀的体系。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最多能溶解多
少溶质的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溶液;当溶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最大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多少可以用浓度来表示,常用的浓
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5. 溶解过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热力学过程,根
据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可以分为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

6. 溶解规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溶解度与溶剂种类的关系等。

7. 溶解的应用,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例如溶解可以用于分离纯净物质、制备溶液、熔融盐类、溶解吸热等。

以上是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考点3】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掌握好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初三化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总结。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特定符号,比如氢元素用“H”表示,氧元素用“O”。

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₂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它反映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例如,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₂+ O₂点燃 2H₂O”。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而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比如水的蒸发。

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比如铁生锈。

三、常见的化学实验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物质的构成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3、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五、溶液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500字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工业生产过程。

在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大多数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下面是我对初三化学知识点的一个整理和总结。

1. 物质的分类:(1)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溶液)和非均匀混合物(悬浮液、胶体)。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用途:金属具有导热、导电、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常用作导体、结构材料等;非金属大多数不导电、不导热,常用作绝缘体、酸碱中和剂等。

(2) 焦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及用途:焦炭是由高纯度的煤炭或木炭经高温热解得到的固体炭,具有高燃点、不燃气和高热值等特点,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轻工等领域;活性炭是由石炭、木炭和果壳等制成的一种有机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强、能除臭、净化水质等特点,常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

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必须相等;化学方程式能通过系数进行平衡,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比例。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4. 酸、碱和盐:(1) 酸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呈酸性的化合物,其特点是含有氢离子(H+),酸性溶液呈酸性,可以腐蚀金属。

(2) 碱的定义和性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呈碱性的化合物,其特点是含有氢氧根离子(OH-),碱性溶液呈碱性,可以中和酸。

(3) 盐的定义和性质:盐是由酸和碱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盐是离子化合物,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电解质溶液。

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精选题(教师版)

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精选题(教师版)

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课后练习知识点:溶液的特点: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浓度,性质都相同②稳定性: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③混合物注:m(溶液)=m(溶质)+m(溶剂)V(溶液)≠V(溶质)+V(溶剂)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2、液体溶于液体时:①有水:水是溶剂,其他为溶质②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水是溶剂4、根据名称: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5、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的新物质为溶质【例2】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溶液,A对;油不溶于水,油放在水中形成的是不稳定的混合物,是乳浊液,B错;泥水静置后会分层,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C错;蒸馏水的纯水,不是混合物,D错。

固体物质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克溶剂③状态:饱和(最大值)④单位:质量(克)【例3】判断题(1)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液,A的溶解度是20克。

(×)(2)20℃,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溶液,20℃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3)20℃,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100克饱和溶液,则20℃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4)20℃,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配成饱和溶液,则20℃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例4】寒冷的冬天,人们可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其原因是(A)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B.盐水的沸点较高C.盐溶的凝固点较高D.盐能与积雪发生化学反应盐溶于水后形成盐溶液,使凝固点降低,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故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便冰雪很快融化,A对。

初三化学总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总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总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 (1)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 (1)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

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一)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气体放在贮气瓶中或用集气瓶随用随制。

(二)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或气体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没说明用量,液体1~2mL ,固体盖满试管底。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梳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梳理

2022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梳理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2.反应原理2KMnO4 ==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4.收集方法氧气(O2)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氢气(H2)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CO2)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5.验满(验纯)氧气(O2)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氢气(H2)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二氧化碳(CO2)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6.放置正放倒放正放7.注意事项(1)制备氧气(O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2)制备氢气(H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
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
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
久置后的
变化
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

【拓展】
①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
定是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①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
②熟石灰(氢氧化钙)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

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以克为单位。

【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1.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
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
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

.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③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结晶
1.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规律】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5)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6)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
.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公式】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拓展】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1)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
(2)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3)溶液稀释和曾浓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