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说课讲解
动量和动量定理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动量、动量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动量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一维空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
(2).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强调冲量的矢量性。
(3).学习动量定理,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五力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2).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1)物体动量的变化方向(2)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有关动能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是动能?表达式是什么?如果把二分之一和平方去掉,剩下的“mv”这个量实际上在物理学中也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我们把这个量成为动量。
(二)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2)、定义式:p=mv。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4)、理解:①.矢量性:因为速度v是矢量,质量m是标量,标量与矢量之积为矢量,所以动量P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②.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动能和速度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这里所学的动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③.相对性:因v 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而p=mv,所以P也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P具有相对性。
问:在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那它的动量有没有改变?改变了多少呢?又该怎样计算呢?【练一练】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B.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动量一定相同C.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D.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思考:动量和动能有什么区别?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矢量的运算既要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由此通过一个例题引入一维情况下动量变化量的运算。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动量守恒定律4. 动量定理的应用5.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量的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动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2. 讲解动量的概念:介绍动量的定义,动量的计算公式。
3. 讲解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定理,解释动量定理的意义。
4.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5. 动量定理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6.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课后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对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a)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b)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表现。
c)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标题: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年级: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动量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动量;2. 掌握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3.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应用到物理问题中;4. 通过实例分析、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动量的概念和计算1. 引入动量的概念:动量是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本身具有的性质,用于描述物体运动的惯性大小。
公式为:动量(p) = 质量(m) × 速度(v);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动量的计算方法;3.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二: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1. 引入动量定理的概念: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公式为:ΣF = Δp/Δt,其中ΣF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合力,Δp表示物体动量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公式和应用方法;3.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三: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1. 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当系统内部不受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Σp1 = Σp2,其中Σp1表示系统初始时的总动量,Σp2表示系统末尾时的总动量;2. 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3. 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四:实验和讨论1. 设计一个简单的动量实验,观察力对动量的影响;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3. 带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课堂内容。
教学评价方法:1. 在课堂期间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3. 根据实验表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和媒体:1. 教学或黑板;2. 示例图和实验器材;3. 计算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4. 学生课堂笔记和作业。
动量和动量定理说课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了解历史背景
十七世纪,以笛卡儿为代表的西欧的哲学家们 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假设找到一个适当的物理量 来描述,运动的总量是守恒的。这就是运动不灭的 思想。他继承伽利略的说法,定义质量和速率的乘 积为动量。笛卡尔认为,这是量度运动的唯一正确 的物理量。他的观点的缺陷,在于忽略了动量的方 向性。1668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在?关于碰撞 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论文中,明确指出了动量的 方向性和守恒性。牛顿把笛卡尔的定义做了修正, 明确的用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来定义动量。科学前辈 们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建立了动量的 概念,发现了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讲解,得出动量这一概念:
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
物体的动量p,用公式表示为 p=mv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 符号是 kg·m/s 。
动量是矢量:方向由速度方向决定,动量 的方向与该时刻速度的方向相同;具有瞬时 性,是一个状态量。
提出问题:—理解动量的变化量p这一概念
三、主要教学环节
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动量的概念;会推导动量定理的 表达式并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
2、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分析、 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主要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
呈现材料: 新华网休斯敦7月19日电〔记者 张永兴〕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架军用教练机在飞行训练时,
撞到一只飞鸟而坠毁并起火燃烧,两名飞行员及时弹 射逃生,身受轻伤。
动量和动量定理说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一、教材分析与三维目标确实定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思想 三、主要教学环节
一、教材分析与三维目标确实定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量和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新课 标教材,选修3-5中,第十六章第二节 的内容,是第一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 量?的延续,也为学习第三节?动量守恒 定律?奠定了根底。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5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精选5篇(一)同学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物理的说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动量定理》。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动量的概念。
动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是一个矢量量,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动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动量定理,当物体受到一个外力时,它的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受力的大小与时间的乘积。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外力作用时间越长,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
这个定理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FΔt = Δp,其中F表示外力,Δt表示外力作用时间,Δp 表示动量的变化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量定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说明。
比如说,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原本以速度v运动,它受到一个外力F的作用,作用时间为Δt。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受力与时间的乘积,即Δp = FΔt。
根据动量的定义,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变化量,即Δp = mΔv。
根据这两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mΔv = FΔt,即m(v - u) = FΔt,其中u表示物体受力之前的速度。
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从而得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动量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碰撞问题中。
碰撞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完全孤立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而动量定理则可以告诉我们,在一个碰撞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受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有关。
通过学习动量定理,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交通事故中,我们可以通过动量定理来计算车辆的碰撞力,从而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
而在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动量定理来解释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动量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动量定理教案简介这是一份关于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公式。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清楚地理解动量的含义,并能运用动量定理解决与动量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能够应用动量定理解决与动量相关的问题教学内容1. 动量的定义- 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量度,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计算公式为:动量 = 质量 ×速度2. 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是指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动量会发生改变。
动量定理的公式为:动量变化 = 外力 ×时间教学步骤1. 引入动量的概念- 通过实例或图片展示不同质量和速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和动量的关系。
2. 讲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动量的定义,并给出计算动量的公式。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不同物体的动量。
3. 讲解动量定理- 回顾动量的定义,并引入动量定理的概念。
解释动量定理的公式,并给出示例演示如何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4. 练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通过计算动量和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总结与评价- 对动量和动量定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评价本次教学的内容和效果。
教学资源- 实例或图片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的练扩展活动- 通过实验或模拟运动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物体在不同速度和质量条件下的动量变化情况。
参考资料- 《物理教学参考书》(根据教材适量选择参考书籍)。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公开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动量的概念1.1 动量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动量的概念,即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1.2 动量的计算解释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p = m 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计算物体的动量,加深对动量计算的理解。
第二章:动量定理2.1 动量定理的介绍向学生介绍动量定理,即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2.2 动量定理的证明解释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Δp = F Δt,其中Δp为物体动量的变化量,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Δt为作用力持续的时间。
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证明过程。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3.1 动量守恒定律的介绍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意义。
3.2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Σp_initial = Σp_final,其中Σp_initial为系统初始时刻的总动量,Σp_final为系统最终时刻的总动量。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第四章:动量与冲量的关系4.1 动量与冲量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冲量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区别和联系。
4.2 动量与冲量的关系解释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即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
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并学会计算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第五章:动量定理的应用5.1 碰撞问题向学生介绍碰撞问题,即两个物体相互碰撞时的动量守恒和冲量计算。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5.2 爆炸问题向学生介绍爆炸问题,即物体发生爆炸时的动量守恒和冲量计算。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公开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动量的概念1.1 动量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动量的概念,即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1.2 动量的表示解释动量的表示方式,即p = mv,其中p 表示动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让学生通过数学表达式理解动量的大小和方向。
1.3 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即动量是动能的量度。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动量和动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二章:动量定理2.1 动量定理的表述向学生介绍动量定理,即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冲量。
通过公式表达动量定理,即Δp = FΔt,其中Δp 表示动量的变化量,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Δt 表示作用时间。
2.2 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释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碰撞、爆炸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3.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公式表达动量守恒定律,即Σp_initial = Σp_final,其中Σp_initial 表示系统初始总动量,Σp_final 表示系统最终总动量。
3.2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第四章:动量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4.1 动量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示例提供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和动量定理进行解决。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将动量和动量定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4.2 动量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运用动量和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强调动量和动量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5.2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复习提供一些复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动量的定义式和单位。
2.掌握动量定理的内容、表达式及其矢量性,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
3.能够运用动量定理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及定义式。
动量定理的内容、表达式及矢量性。
教学难点:运用动量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动量变化与力的冲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生预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球的'运动状态变化,提问:“是什么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引出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复习旧知:回顾牛顿第二定律(F=ma),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引入新课: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除了考虑力、加速度、时间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动量,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量”的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量和动量定理。
二、讲授新知1.动量的概念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用字母p表示,即p=mv。
物理意义:动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单位:千克·米/秒(kg·m/s),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举例说明:不同物体在同一速度下的动量比较,同一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动量变化。
2.动量定理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表达式:Δp=F·t(其中Δp为动量变化量,F为合外力,t为时间,注意矢量性)。
讲解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简要),强调冲量是力与时间的乘积,也是矢量。
举例说明:利用动量定理分析小车碰撞、人走路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三、巩固练习例题解析:选取几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物理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求解。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第一章:动量的概念1.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足球运动员踢球,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1.2 讲解:动量的定义,公式为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1.3 动量的计算: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动量,并强调动量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1.4 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二章:动量定理2.1 导入:通过碰撞和爆炸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变化的原因。
2.2 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即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与物体动量变化成正比,公式为FΔt=Δp。
2.3 动量定理的应用: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利用动量定理计算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动量变化。
2.4 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解释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动量变化方面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1 导入:通过碰撞和爆炸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2 讲解: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3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介绍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解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3.4 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现象中的应用:如爆炸、火箭发射等,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第四章:动量与动能的转化4.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滑梯、保龄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和动能的关系。
4.2 讲解:动量和动能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动量p=2mEK(其中EK表示动能)。
4.3 动量与动能的转化:讲解在碰撞和爆炸等现象中,动量和动能如何相互转化。
4.4 示例:通过具体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动量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并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第五章: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如交通事故、运动员比赛等,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5.2 讲解: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如如何计算物体的碰撞力和冲击力等。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案教案一: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引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的概念和单位;2. 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作用;3. 学会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动量定理的应用;2.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和粉笔;2. PPT或教学图片,以例子和图示来说明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物理现象或实验,引起学生对动量的兴趣,如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2. 提问:你们知道弹簧秤是如何工作的吗?弹簧秤的指针指示的是什么?步骤二:讲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在黑板或白板上引入动量的概念和公式:动量 = 质量×速度,即p = mv。
2.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案例,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进行对比,进一步解释动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例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物体的动量,并完成相关练习。
步骤三: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15分钟)1. 在黑板或白板上介绍动量定理的公式:力 = 动量变化率/时间,即F = Δp/Δt。
2. 解释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动量;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可以导致不同速度的变化。
3.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案例,展示动量定理的应用,如汽车碰撞、运动员起跑等。
4. 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完成相关练习。
步骤四:总结和归纳(10分钟)1. 小结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总结动量定理的内容和作用;3. 提醒学生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五:课堂练习和讨论(15分钟)1. 通过小组或个人讨论,解决一些动量和动量定理相关的问题。
2.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2. 强调动量和动量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动量的更多应用场景。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教案标题: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和应用;3. 掌握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击球运动员击球,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员击球后球的运动情况,并引发对动量的思考。
概念解释:2. 解释动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征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数值和方向表示。
3. 引导学生计算动量的公式:动量(p)= 质量(m)× 速度(v)。
动量定理:4. 介绍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作用时间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5. 解释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F∆t = ∆p,其中F为作用力,∆t为作用时间,∆p为动量的改变量。
6. 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动量的改变量与作用力及作用时间有关。
实例应用:7. 提供一个运动问题的实例,如一个运动员用力推一个静止的小车,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8.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运用动量定理的公式进行计算。
9. 引导学生讨论结果的意义,如推动小车的力大小和时间对动量的影响。
拓展应用:10. 提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碰撞,引导学生分析并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11. 引导学生理解碰撞中动量守恒的概念,并运用动量定理进行计算。
总结:12. 总结动量和动量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3. 强调动量定理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评估:14. 设计一些练习题,测试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5.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使用弹簧测量不同物体的动量变化,加深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
教案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介绍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2. 实例问题和计算练习题,用于学生实践应用动量定理;3. 实验器材和记录表,用于进行动量实验。
动量和动量定律 说课稿 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的适用性、矢量性。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会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限一维情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论探究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科学猜想、讨论交流、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3)通过对人类认识动量是矢量的历史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人类认识动量是矢量的历史过程的学习,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
(2)通过实验演示、科学猜想、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欲望。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现象,解决问题,使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
(2)应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运用动量定理解题(一维问题)的方法。
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取综合教学法,如问题激励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启发式等。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等。
实验器材:1、教师演示器材:生鸡蛋两个,瓷砖一块,厚海绵垫一块;钩码一个(200g),铁架台一套,细线一根;实物投影仪一台,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套。
2、学生探究器材:钩码三个(200g一个,50g两个),软弹簧一根,橡皮筋两根,铁架台一套,细线若干。
(以上器材共配6组)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鸟击”视频,引入新课新课讲授1.1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为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v1.2 动量的建立笛卡儿(法国)动量=质量×速度惠更斯(荷兰)方向性和守恒性牛顿(英国)动量=质量×速率1.3 动量(momentum)①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 p=mv②单位:千克·米/秒,符号 kg ·m/s③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例题 1一个质量是0.1kg 的钢球,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坚硬的墙壁后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2.1 动量的变化 ∆p(1)某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动量p ’跟初动量p 的差,称为动量的变化 即:∆p = p' - p(2)动量的变化∆p 是矢量若动量相等,则动能之比 E k1:E k2= .在前面所学的动能定理中,我们知道动能的变化是由于力对位移的积累即合力做功的结果;那么,动量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动量的变化与速度的变化有关,而速度的变化是因为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的.3.1推导动量的变化质量为m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t 时刻的速度为v ,经恒力F 的作用下,t'时刻速度变为v',如图所示:试用两种办法推导动量的变化∆p3.2 冲量(impulse)(1)定义: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I=F ∆t (和功的公式一样,只适应于求恒力的冲量)(2)单位:国际单位 牛·秒 符号 N ·s(3)冲量是矢量: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若为恒力,则与力的方向相;若为变力,则与Δp 的方向相同(4)物理意义: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即冲量引起了动量的变化4.3动量定理(theorem of momentum)(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所受合外力的冲量(2)表达式: (3)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例题 2一个质量为0.18kg 的垒球,以25m/s 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m/s ,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 为0.01s 。
动量和动量定律 说课稿 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知道动量与动能的区别;2、让学生理解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3、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类比的能力;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教学,对抽象问题具体化,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教学难点:1、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2、动量和动量变化的计算;3、动量定理的简单运用;教学过程:一、动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单位是kg·m/s;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①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
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②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
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③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④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 k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1)ΔP=P t一P0,主要计算P0、P t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利用动量定理ΔP=F·t,通常用来解决P0、P 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为恒力的情况。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公开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的概念2. 掌握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教学内容:1. 动量的定义: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2.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冲量。
教学活动:1. 引入动量的概念,通过实例解释动量的意义。
2. 讲解动量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解释动量定理的含义。
练习题:1. 计算一个质量为2kg,速度为3m/s的物体的动量。
2. 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了5s,求该物体的动量变化。
第二章: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 学会计算物体的动量2. 掌握动量的大小和方向教学内容:1. 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2.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动量是一个矢量量,其大小为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教学活动:1. 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物体的动量。
2. 解释动量的大小和方向,演示如何确定动量的方向。
练习题:1. 计算一个质量为3kg,速度为4m/s的物体的动量的大小和方向。
2. 计算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了5s,该物体的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章:动量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2. 掌握动量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动量定理的应用步骤:确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计算外力的冲量,求解物体的动量变化。
2. 动量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碰撞、爆炸等现象的分析。
教学活动:1. 讲解动量定理的应用步骤,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2. 分析碰撞和爆炸等现象,解释动量定理在这些现象中的应用。
练习题:1. 两个物体碰撞后,求解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
2. 一个物体爆炸后,求解爆炸后各个物体的动量变化。
第四章: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2. 学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教学内容:1.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和动量定理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2)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动量定理;2)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会用动量定理解释处理有关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动量和动量变化及其矢量性的理解;2、动量定理的推导;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动量、冲量的方向问题,是使用动量定理的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冲撞一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用具】鸡蛋、沙、细线、橡皮筋、小铁球、铁架台、垒球等【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复习上节内容明确动量概念是在前面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从科学史的角度,展示几代科学家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形成“动量”概念的历史过程。
提出问题:运动物体与另一个物体发生作用时,作用的效果是由速度决定,还是由质量决定,还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探究一:(生活实例探究)以同样速度运动着的铅球和皮球撞在木制围栏上时,铅球造成的损坏比较严重,这是因为铅球的质量M比较大。
由此可见,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其质量有关。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我这儿有一个棒棒糖(或乒乓球),扔出去,看谁能接到……(取出一只铅球):我还有一只铅球,一样快慢地扔出去,看谁能接到……思考分析兴奋思考足球,就能去顶(头球攻门);铅球,则不能。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第一章:动量的概念1.1 动量的定义解释动量的概念,公式:p = mv说明动量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1.2 动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分析动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得出结论:动量大小取决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1.3 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探讨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关系,得出结论:动量与物体的速度和方向有关第二章:动量定理2.1 动量定理的定义解释动量定理的概念,公式:FΔt = Δp说明动量定理表明力作用时间与动量变化的关系2.2 动量定理的应用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碰撞、爆炸等2.3 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探讨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得出结论: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动量领域的应用第三章:动量的守恒3.1 动量守恒的定义解释动量守恒的概念,说明在不受外力作用或外力抵消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3.2 动量守恒的条件探讨动量守恒的条件,得出结论: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系统内部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抵消3.3 动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动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碰撞、爆炸等第四章:动量的测量和计算4.1 动量的测量方法介绍动量的测量方法,说明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来计算动量4.2 动量的计算公式回顾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v,说明如何根据质量和速度计算动量4.3 动量的单位说明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第五章:动量定理的实验验证5.1 动量定理实验的原理介绍动量定理实验的原理,说明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定理的正确性5.2 动量定理实验的步骤详细介绍动量定理实验的步骤,包括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操作等5.3 动量定理实验的结果和分析分析动量定理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实验验证了动量定理的正确性第六章:动量定理在碰撞现象中的应用6.1 弹性碰撞与动量定理解释弹性碰撞的概念,并说明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原理分析弹性碰撞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6.2 非弹性碰撞与动量定理解释非弹性碰撞的概念,并说明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和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分析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第七章:动量定理在爆炸现象中的应用7.1 爆炸与动量定理解释爆炸过程中动量定理的应用,说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对周围物体的影响分析爆炸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爆炸前后系统的动量变化7.2 爆炸波传播与动量定理解释爆炸波传播过程中动量定理的应用,说明爆炸波如何影响物体的动量和能量分析爆炸波传播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爆炸波传播过程中的动量变化第八章:动量定理在冲击现象中的应用8.1 冲击与动量定理解释冲击过程中动量定理的应用,说明冲击力对物体的影响以及动量的转移分析冲击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冲击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8.2 冲击吸收与动量定理解释冲击吸收过程中动量定理的应用,说明吸收材料如何减少冲击力对物体的影响分析冲击吸收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冲击吸收过程中的动量变化第九章:动量定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9.1 动量定理在车辆碰撞中的应用解释车辆碰撞中动量定理的应用,说明车辆安全气囊和防撞梁的作用分析车辆碰撞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碰撞前后车辆的动量变化9.2 动量定理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解释航空航天中动量定理的应用,说明火箭推进和飞机飞行的原理分析航空航天中动量定理的应用,使用动量定理计算飞行器和火箭的动量变化强调动量和动量定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的重要性10.2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练习提供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相关练习题目,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鼓励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动量的定义和矢量性质动量的定义是理解动量概念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动量和动量定理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演示】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释放后重物下落可以把细线拉断,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就不会断了。
【让学生在惊叹中开始新课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皮轮胎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又不希望这样,比如用铁锤钉钉子。
这些现象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1.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师:给出问题假设一个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 时刻初速度为v ,在t ′时刻的末速度为v ′,试推导合外力的表达式。
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F=ma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自己推导。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提示)推导过程: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 v t v v a -'-'=合力F=ma tt p p t t mv v m v t v v m -'-'=-'-'=-'-'= 由于p p p -'=∆,t t t -'=∆v ′ v F察能力,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收获。
接着再解释缓冲装置。
在实际应用中,有的需要作用时间短,得到很大的作用力,而被人们所利用;有的要延长作用时间而减少力的作用,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有关实际应用的例子,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收获。
(三)例题讲解例1、甲、乙两个物体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对应的物体的运动过程可能是( )A.甲物体可能做匀加速运动B.甲物体可能做竖直上抛运动C.乙物体可能做匀变速运动D.乙物体可能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a甲物体的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象是一条直线,其斜率Δp/Δt恒定不变,说明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作用;b由图线可以看出甲物体的动量先减小然后反向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2.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
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粉笔,海绵,投影仪,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
师: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哈,上课之前呢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所以老师把剩下的两个鸡蛋拿来了,我们现在就用这两个鸡蛋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这是一把尺子,现在老师拿起第一个鸡蛋,然后让鸡蛋从这么高的位置掉下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鸡蛋会怎么样?
生:鸡蛋会碎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哈,我们发现鸡蛋碎了,鸡蛋的命运跟大家的命运一样是悲惨的,。
那么现在我又拿起第二个鸡蛋,但是这回我在桌面上铺上一层海绵,然后让鸡蛋从相同高的位置掉下去,那么鸡蛋的结局又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做实验)我们发现这次鸡蛋安然无恙。
那现在我就要问同学们了,为什么第二次鸡蛋会为什么会安然无恙,为什么同样的鸡蛋不同的命运呢?我们怎样正确的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呢? 也许以大家现在的物理知识还不能准确的解释,但是大家可能会想到,这是因为海绵给了粉笔一个“缓冲”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事例:比如说运动员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要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激烈的拳击比赛中,运动运要带拳击手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通过我们今天学习了“动量和动量定理”以后就能解释了。
通过第一节,我们探究了物体碰撞中的不变量,发现对于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质量和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在前后是保持不变的。
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碰撞时,一个物体的mv减少了,另一个的mv一定增加,而且它的增加量与前一个物体的减少量相等。
那么这就是说,mv应该是一个有特殊物理意义的物理量。
这就让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动量。
最早提出动量概念的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后来惠更斯和牛顿把笛卡尔的定义做了补充和修正,就这样,科学家们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建立了动量的概念,发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动量定理以及后面的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
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p,用公式表示为p=mv
对于动量P=mV,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或者说从动量的定义P=mV,我们可以知道动量的什么?
学生一:动量的单位是kg.m/s。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符号是kg·m/s ;
学生二:动量是有方向的,是矢量,其方向为速度的方向。
2动量是矢量:方向由速度方向决定,动量的方向与该时刻速度的方向相同;
学生三: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动量为状态量。
3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学生四:因为动量是矢量,动量的计算也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动量的计算也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学生五:由于速度是相对的,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5.动量是相对的,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举例)
例题1:一个质量为0.1kg 的钢球,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坚硬的
墙壁后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
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
变化了多少?
通过该例题,总结:
1、动量的变化量等于该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状态的动量p ' 跟初状态的动量p 的
矢量差,即 p = p' - p
2.、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大小变化、方向改变或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例一种动量变化,但动能没变,比较动量和动能的公式,值大小之与m 和v 有关。
表达式 矢量/标量 单位 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动量 P=mv 矢量 kg·m/s
(N·S )
若速度变化,则Δp 一定不为零 动能 E k = mv 2/2 标量 kg·m 2/s 2
(J )
若速度变化,ΔEk 可能为零 值关系
(推导过程)
通过该题的解答,请同学们讨论,什么是产生动量变化的原因?
学生一:力,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改变了物体的动量。
(描述例题1中动量变
化的过程)
现在我们假象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一辆汽车在运动,如果我们要使运动的汽车停下来,使它
的动量减为0,那么汽车停下来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应该需要一段时间,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汽车是不可能在瞬间停下来的,它停下来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并且如果我们使车停下来的
这个力越大,需要的时间越长,则动量的的变化就越大。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我
们一起来探讨。
水平面上有一物体,物体的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现在物体在合外力F (未知)的作用下,
速度由v 变为v ’。
在合力F的作用下,物体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由加速度的定义有:a=
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和作用时间t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二.冲量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对这个物体的冲量I,用公式表示为I=Ft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1N.s=1Kg.m/s。
3、冲量是矢量: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若为恒定方向的力,则冲量的方向跟这力的方向相
同
4、冲量是过程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5、冲量与功有什么区别?
三.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就是动量定理。
2、表达式:Ft=mv/-mv
3、加深理解:
(1)物理研究方法:过程量可通过状态量的变化来反映;
(2)表明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3)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或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但与初动量方向可相同,也可相反,甚至还可成角度.
4、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
(1)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变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2)动量定理不仅可以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曲线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将较难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较易的计算问题;
(3)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现象和变速运动问题。
动量定理的优点:不考虑中间过程,只考虑初末状态。
例题2: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
求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
四.动量定理解释生活现象
由Ft=ΔP可知
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
t一定,F大则△P大,F小则△P小;
F一定,t长则△P大,t短则△P小。
(解释引入实验的现象)
五.思考与讨论
1、在足球场上,你常看到运动员用头去顶球的现象,试设想如果迎面飞来的不是足球而是一块大石头,他们会用头去顶吗?
2、用锤子使劲压钉子,就很难把钉子压入木块中去,如果用锤子以一定的速度敲钉子,钉
子就很容易钻入木块,这是为什么?
3、生活中的应用
(1)包装用的泡沫材料(用电器,苹果)
(2)安全措施(摩托车头盔里的衬垫,汽车的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