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常用的消毒技术和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 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 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 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精品课件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 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 的消毒方法。
物理方法 超声波等。 化学方法 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
醇类、酚类、复配双链季铵盐等。
精品课件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 (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 毒剂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
低效消毒剂: 新洁尔灭、洗必泰、中草 药消毒剂以及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 毒剂。
精品课件
使用方法: (1)浸泡法: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加盖10分钟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 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浸 泡加盖30分钟以上。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 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 用时间同浸泡法.
适用范围:用于耐腐蚀物品灭菌、环 境及空气等的消毒。
精品课件
消毒液配制:
过氧乙酸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为 冰醋酸液和硫酸的混合液,B液为过氧化 氢,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 两液混合后产生过氧乙酸,在室温放置24 小时.根据测定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条件测 定有效浓度按16%计算),用去离子水将过 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
三、医用物品危险性分类
1.高度危险性品 2.中度危险性品 3.低度危险性品
精品课件
三、医用物品危险性分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指穿过皮 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 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 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 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药物 等。
疫情防控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疫情防控清洁、消毒和灭菌一、清洁、消毒和灭菌(一)概念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以及细菌的芽胞。
(1)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待消毒的物品须先洗净、擦干。
2)根据不同物品的性能及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消毒剂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
4)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纱布、棉花等,以免因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5)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器械的轴结应打开、套盖应掀开,管腔灌满消毒液。
6)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待气体散发后,以免残留消毒剂刺激组织。
7)消毒剂应定期检测,调整浓度,进行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物品洗净擦干后,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在标准浓度和有效时间内即可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常用于耐热、不耐热的物品,如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的消毒。
2)擦拭法:用标准浓度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的消毒。
3)喷雾法:用喷雾器将标准浓度的消毒剂均匀的喷洒,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于空气及墙壁、地面等物品表面的消毒。
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汽化,在标准浓度和有效时间内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于室内空气和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①空气消毒: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进行熏蒸,按规定时间关闭门窗,消毒完毕,打开门窗通气换气。
常用的消毒剂有:a.2%过氧乙酸:每立方米8ml,时间30到120分钟;b.纯乳酸:每立方米0.12ml,加等量水,时间30-120分钟;c.食醋:每立方米5-10ml,加热水1-2倍,时间30-120分钟。
②物品消毒:常用甲醛消毒箱进行。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灭菌法:环氧乙烷气体穿透力强,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为灭菌剂。
消毒液管理规范
消毒液管理规范标题:消毒液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消毒液是一种重要的防疫物品,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消毒液的特殊性质,其管理规范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消毒液管理规范。
正文内容:1. 消毒液存放规范1.1 确保存放环境:消毒液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品和食物。
1.2 标识明确:对于存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清晰标注其内容物、浓度、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于辨识和管理。
1.3 防止混淆:不同类型的消毒液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淆使用,防止发生意外。
2. 消毒液使用规范2.1 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选择适宜的消毒液,并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配制。
2.2 使用正确的方法:遵循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消毒液,包括涂抹、喷洒、浸泡等方式,确保消毒效果。
2.3 防护措施:在使用消毒液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3. 消毒液配制规范3.1 严格按照配方:在配制消毒液时,应按照规定的配方和比例进行,避免过量或不足。
3.2 混合均匀:配制消毒液时,应充分搅拌混合,确保各种成分均匀分布,提高消毒效果。
3.3 浓度监测:配制好的消毒液应进行浓度监测,确保其浓度符合规定标准,以保证消毒效果。
4. 消毒液包装规范4.1 容器材质:消毒液的包装容器应选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材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4.2 标识清晰:包装容器上应清晰标注消毒液的名称、浓度、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
4.3 包装完整:消毒液包装容器应完整无损,避免漏液、破损等情况发生。
5. 消毒液废弃规范5.1 分类处理:根据消毒液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类处理,避免与其他废弃物混合。
5.2 安全处理:废弃的消毒液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3 记录备案:废弃消毒液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记录备案,以备查验和追溯。
总结:消毒液管理规范是确保消毒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简介
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简介一、醛类消毒剂1、甲醛甲醛以液体、气体烟熏剂广泛用于医院消毒和卫生防疫消毒;低温甲醛蒸汽则用于医院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
甲醛作为消毒剂虽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但是其对人有一定的毒性,如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过敏反应、全身性毒性(如呕吐、腹痛及全身性休克等)和致癌作用。
(1)适用范围: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醇溶液可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①4%~l0%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对细菌繁殖体污染者浸泡作用30 min,细菌芽孢污染者浸泡作用6h以上可达消毒要求。
②8%~12%甲醛-乙醇(70%)溶液,浸泡作用18~24 h可用于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③直接加热福尔马林或福尔马林与氧化剂等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用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的熏蒸消毒。
如福尔马林(40ml/m3)与高锰酸钾(30 g/m3)法、福尔马林(20 m1/m3)与漂白粉(20 g/m3)法、福尔马林(80 ml/m3)与三合二(70 g/m3)法等。
2、多聚甲醛(1)适用范围:多聚甲醛可用于特殊环境中室内空气、物品表面等的气体或烟雾熏蒸消毒。
(2)使用要求:①加热熏蒸消毒将多聚甲醛放于容器中在热源上直接加热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②氧化多聚甲醛熏蒸消毒应用多聚甲醛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在各因素水平处于不利时,多聚甲醛浓度增加至20mg/L,作用时间>4h时也可达到消毒要求。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需要加热使温度到达20℃,以便多聚甲醛和高锰酸钾在加水后可快速反应。
熏蒸容器内壁和处理物品表面不应有水珠,以防甲醛凝聚。
3、低温甲醛蒸汽灭菌(1)适用范围:低温甲醛蒸汽灭菌适用于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包括手术器械、内窥镜及其附件,由玻璃、塑料、橡胶、皮革制品和热敏材料制造的各种用品与器械等。
(2)使用要求: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其操作过程包括预处理、灭菌和后处理等。
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
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一、基本概念清洁剂、消毒剂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学品,是保障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的必要手段,但如果未经妥善使用和管理,可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故对清洁剂、消毒剂的管理十分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化学品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
二、使用与管理1. 选择合适的化学品根据不同清洗、消毒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浓度和规格的清洁剂、消毒剂、漂白剂等,保证其适用于对应的物品和环境;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确保产品质量和效果可靠。
2. 使用规范使用前,应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书,按其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正确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使用的化学品存放在相应场所中,不得随意移动、混用、更换。
(2)使用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条件,并避免作业者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中。
如遇身体不适,应立即离开作业场所。
3. 管理措施(1)储存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储物柜或储物间中,保证其密闭性和通风情况;同一储存柜内的不同类别的物品应当进行分层储存,避免混淆。
(2)标识对于已标签模糊、模糊、不清晰的产品应当重新贴标签,并更新操作说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
(3)检查使用单位领用后应进行统计,做到使用门熟悉化学品基本情况,并且制定定期检查表,加强对化学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确认其来源、存储、使用情况等是否符合标准。
(4)废弃品处理废弃品和过期品应分别储存在专门区域内,不得与有效化学品混存,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三、异常情况处理若出现化学品泄漏、严重变质、瓶盖松动、出现异味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1)对于泄漏的化学品,先应对泄漏源进行封堵,清理泄漏液体,再进行通风处理。
(2)对于变质、松动的瓶盖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主管部门,进行物品清查、更换、销毁等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操纵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含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与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与终末消毒等措施。
消毒是指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与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灭菌是指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含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通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含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一致的要领.灭菌可包含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要紧用于医疗护理。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者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者器官内部的器材,或者与破旧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与用品。
比如:手术器械与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与液体、透析器、血液与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与活性组织检查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与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
比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避孕环、口罩等。
(三)低度危险性用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通常情况下无害,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比如:生活卫生用品与病人、医护人员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钟表、痰盂、面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
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凡是高度危险的用品,务必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二)凡是中度危险的物品,通常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法与高水平消毒法,(内窥镜、体温表务必达到高水平消毒)(三)凡是低度危险性用品,通常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者只作通常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课件
术语和定义
消毒 disinfection 是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
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传播感 染作用,即不再有传播感染危险的处理。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 微生物的处理。
术语和定义
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 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 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
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 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 毒的消毒制剂。
术语和定义
斯伯尔丁分类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
术语和定义
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
、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 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 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 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 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 法。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 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 时间。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 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 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 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需灭菌的内窥镜及其附件:腹腔镜、关节 镜、脑室镜、膀胱镜等进人人体无菌部位 或经外科切口进人人体的内窥镜,以及进 人破损粘膜的内窥镜附件(如活检钳等)。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 名词术语 1.2.1 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 预防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化学与生活】84消毒液、过氧乙酸、酒精等消毒剂使用方法
84消毒液、过氧乙酸、酒精等消毒剂使用方法那么,在家或者外出期间,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正确的消毒,给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呢?一、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1984年,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经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授予应用成果二等奖,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1%—1.3%,其主要作用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细菌芽孢。
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
NaClO具有强氧化性,作漂白剂,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
HClO是一种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要弱。
但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
空气中的 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O+CO2+H2O=NaHCO3+HClO使用方法:Q1:如何对家里的地面、桌面,以及宝宝的玩具表面进行消毒?A:首先,在超市或药店购买84消毒剂,然后取1份消毒剂,加入99份冷水(不要用热水),得到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
然后,用专门的抹布沾取溶液擦地、擦桌子、擦玩具表面。
等待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后用清水再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地面需要定时清洁,养宠物的家庭要增加清洁次数,并保持地面干爽。
可以蒸煮的玩具,例如宝宝的咬胶,单独清洗后煮沸或使用消毒蒸锅,至少15分钟。
能耐受酒精消毒的玩具,或者金属表面,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擦拭。
Q2:如果地面、桌面有呕吐物等明显的污染,应该怎么进行消毒?A:依然使用84消毒液,但浓度和上面有所不同。
取1份消毒剂,加入49份冷水(不要用热水),得到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用于消毒被呕吐物、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表面或物件。
医院常用液体化学消毒剂灭菌剂使用规范
医院常用液体化学消毒剂灭菌剂使用规范第一节戊二醛一、概述: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
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
经典的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2%。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三、使用方法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
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
其他戊二醛制剂的用法遵循卫生行政部门或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
2.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min~45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四、注意事项: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
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1.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
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必要时就医。
2.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3.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盐)充分混匀。
4.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
5.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14d。
6.应确保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7.戊二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第二节过氧乙酸一、概述:过氧乙酸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
其浓度为16%~20%(W/V)。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乙醇,又称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5OH。
它可以作为燃料、溶剂、消毒剂和化学品的中间体等广泛应用。
乙醇具有易燃、挥发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存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本文将着重讨论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相关内容。
一、乙醇的基本性质乙醇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酒精气味,密度为0.79g/cm³,熔点为-114.1℃,沸点为78.4℃。
它可以与水发生任意比例的混合,形成乙醇溶液。
乙醇的燃点为13℃,自燃点为363℃,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此外,乙醇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应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
二、乙醇的安全操作规范在乙醇的存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范:1.存储:乙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存储区域应做好标识,避免混装其他化学品。
乙醇容器应密闭保存,避免直接接触阳光和空气,同时应定期检查容器是否有漏气情况。
2.搬运:对于液态乙醇的搬运,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防爆电动托盘车或手推车,并在搬运过程中避免撞击或颠簸。
搬运时应避免与火源和氧化剂接触,同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3.使用:在使用乙醇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禁在明火或高温的环境下使用乙醇,使用过程中不能吸烟或点火;(2) 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乙醇气味,必要时应佩戴防护用品;(3)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并确保容器密闭。
三、乙醇的应急处理方法在乙醇的存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故,应按照以下应急处理方法进行:1.泄漏处理:如乙醇泄漏到地面上,应立即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并防止泄漏液体进入下水道。
同时,应使用吸附剂或覆盖物将泄漏液体吸附或收集起来,避免大面积泄漏。
2.火灾处理:如乙醇发生火灾,应立即向紧急电话报警,并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同时,应尽快采取扑救措施,使用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等灭火器进行扑救,避免使用水或砂浆等易引起火灾扩大的灭火剂。
医院消毒剂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对象:临床各级医务工作人员
文件编号:RJ-SYSAQGL
编写者:张丽君
审核者:钱培芬
版次:01
编写日期:2007-12-08
审核日期:2007-12-18
执行日期:2007-12-30
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翻印
目的:安全、正确使用和配置消毒药液
(即进入二周倒计时)。
五、消毒药液微生物监测
医院感染科每月对重点科室对使用中消毒药液(用中和剂:硫代硫酸钠、甘氨酸等)进行常规监测;
五、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1.2%戊二醛使用方法
1)用于浸泡各种精密仪器,消毒一般为20~45分钟。
2)有效期14天,每周更换容器一次,每二周更换消毒液一次。
3)消毒方法:初处理后器械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器械关节打开,导管内充满消毒液,各种物品浸泡于消毒液液面下,用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才能使用。(容器旁放置定时钟,浸泡无菌持物钳除外)
2)第二道处理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冷开水清洁擦干后备用。
3)离心器每日消毒一次,盛器每周总消毒一次,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特殊感染病人(乙肝病毒、HIV病毒、结核杆菌)用物浸泡消毒1小时
六、消毒药液意外事故预警
一旦发生消毒药液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意外事故紧急方案,对受伤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内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防保科上报。处理结束后写事情经过与今后的预防措施,交防保科备案。
内容:
一、临床使用消毒药液指征和基本程序;
1.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消毒药液剂量翻倍,消毒药液时间翻倍;
各类消毒剂的安全使用知识
各类消毒剂的安全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但是它依然可防可控。
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生活的环境消消毒,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
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针对近期公众对消毒剂使用需求的急剧上升,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各类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于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照成分可分为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消毒剂本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选用。
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过度使用会带来其他风险。
如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轻易地将微生物杀灭,常用于衣物、地面、墙壁、房屋空间等的消毒,但使用浓度过高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
同时,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消毒剂、灭菌剂,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灭菌效果大大降低。
为避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可以轮换使用不同消毒剂。
部分消毒剂一定程度可以在功能上相互替代,但各类消毒剂消毒原理不同,使用和禁忌事项也各不相同,必须慎重选用,才能做到安全消毒、有效消毒、绿色消毒。
常见化学消毒剂及其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醇类消毒剂常见的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
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
消毒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消毒剂生产质量管理规〔征求意见稿附正式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员第三章厂房与设施第四章设备第五章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第六章卫生要求第七章验证第八章文件第九章生产管理第十章质量管理第十一章产品标签与使用说明书第十二章产品销售及效劳第十三章投诉与报告第十四章附则消毒剂生产质量管理规〔GMP〕〔草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消毒剂管理,强化企业质量控制,保证消毒剂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方法",卫生部"消毒管理方法",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是消毒剂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根本准则。
合用于消毒剂生产的全过程和中华人民国境从事消毒剂生产企业。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员第三条企业应建立与消毒剂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隶属关系和各自对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负责人对产品质量和本规的实施负全部责任。
第四条企业应配备与其生产消毒剂相适应的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生产经历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企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以上学历及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有丰富的消毒剂生产和质量管理经历。
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大专学历并具有 5年以上相关工作实践经历,以及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经历,有能力对生产或者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五条从事消毒剂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具有高中或者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经技术培训合格上岗。
检验人员还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上岗。
对从事有特殊要求的消毒剂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的特殊专业技术培训。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培训方案和考核制度。
培训方案应与企业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对消毒剂生产质量有明显影响的各类人员〔含审员〕应按方案发展培训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包括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一、基本要求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稀释定律配制所需浓度。
4.多数消毒剂配制后稳定性下降,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
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或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应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术语和定义 (4)2、基本要求 (5)3、消毒时机 (5)4、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6)4.1 压力蒸汽灭菌 (6)4.2 干热灭菌 (10)4.3 去污 (11)4.4 紫外线消毒 (13)4.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15)4.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6)4.7 臭氧 (19)4.8 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20)4.8.1 含氯消毒剂 (20)4.8.2 二氧化氯 (22)4.8.3 乙醇 (23)4.8.4 碘伏 (23)4.8.5 戊二醛 (24)4.8.6 过氧乙酸 (25)4.8.7 过氧化氢 (26)4.8.8 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27)4.8.9 胍类消毒剂 (28)4.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28)4.8.11 酸性氧化电位水 (29)4.8.12 煮沸消毒 (30)4.8.13 流动蒸汽消毒 (30)4.8.14 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31)4.8.14.1 过滤除菌 (31)4.8.14.2 微波消毒 (31)4.8.14.3 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31)5、消毒对象 (31)5.1 空气 (31)5.2 环境物表 (31)5.3 手(手套) (32)5.4 防护用品 (32)5.5 生物安全柜 (32)5.6 高效空气过滤器 (32)5.7 其它设施设备 (33)6、消毒质量控制 (33)7、注意事项 (34)1、术语和定义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清洁:将有活的生物因子减少到安全水平。
消毒: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三氯生消毒剂卫生标准
三氯生消毒剂卫生标准含氯消毒液的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很大。
研发和生产含氯消毒剂,应该考虑其消毒液在最佳的pH范围,并且在产品有效期内,pH 的范围在±1.0之内。
产品有效期间,每批新产品的有效氯含氯含量不得高于说明书标示值的上限,存放期间不得低于下限。
“次氯酸消毒液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粘膜的消毒”。
这是因为次氯酸消毒液的特点,更是因为有的产品从上述方面按国家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测定,并达到了要求,也取得了产品备案。
但具体到某个产品,要在这些方面使用,必须经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并需根据实验结果,明确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后,才能使用和宣传。
次氯酸消毒液绝不能喝!任何消毒剂,任何消毒企业,如果宣传自己的消毒剂可以喝,那是不应该的。
当溶液pH值处于4.0-6.0时,有效氯中的95%以上均为次氯酸,因此,在这里我们推荐次氯酸的主要存在范围为4.0≤pH≤6.0。
国家标准《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36758-2018)已经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于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工作由上海市消毒品协会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CDC、湖北省卫生监督局、黑龙江CDC等单位参加。
此外还有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公司、江苏爱特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日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艺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起草组成员有:薛广波、张流波、李炎、胡国庆、陈顺兰、李华、林玲、卞雪莲、沈开城、韩娟、李俊娟、骆艳燕、朱汉泉、张剑和王妍彦。
其中多为我国重要消毒学专家,包括ISO/TC198委员会专家、国家SAC/TC200委员会专家、国家卫生部消毒标准委员会专家,以及化学博士、会员单位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
这就保证了该标准的学术和技术水平。
关于这个标准,我作为标准起草负责人,谨代表起草组作如下说明和解读。
消毒技术规范(1)
消毒学进展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亚礼
消毒技术规范(1)
一、消毒学的形成
1消毒学 定义:是研究杀灭、清除和抑制体外病原微生物的 理论、药物、器械与方法的科学。
2消毒学进展:分4阶段 ①经验处理阶段(19世纪中叶前) ②新技术发展阶段(20
世纪中叶前)③科学消毒创始阶段(二次大战前)④学科 建立阶段(现在) ①19世纪前,人们不知道消毒,但经验告诉人们,有些是可 以用一些方法来解决处理的。我国经验消毒例:秦王朝 《吕氏春秋》讲:“九沸九度”说水煮开九次,用今天的 眼光来看是消毒,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茱萸叶消毒 井水”“此叶丢井里可使水产生粘性“——消毒。明朝李 时珍《本草纲目》“天气瘟疫,取出病人衣服,于甑上蒸 过,则一家不染”——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1)
• (四)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基本原则 •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品、器械,并按照
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
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要求并 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 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 •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作 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 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 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消毒技术规范(1)
• ②不直接进入组织,血管,但与粘膜接触。 (比如膀胱镜,胃镜,吸引器,呼吸道吸 入药物的治疗器),也必须灭菌处理,须 杀死TB菌繁殖体,真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