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缺血性疾病
②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搭
桥吻合术(分流术):自身静脉移植易发 生扭曲与阻塞,人造血管无此缺点,但在 脓毒症病人慎用。③肠系膜上动脉再植于 主动脉术:此法优于主动脉、肠系膜上动 脉转流术。 ④血管重建术:有再度栓塞和 再灌流损伤的缺点。
⑤肠切除术:此方法省时,正确判断肠管
是否已坏死是手术关键。判断肠活力可借 助于多普勒超声、静脉荧光素以wood灯检 查,也有在切除明显坏死肠段后12~24小 时重新手术探查以及时发现进展性肠坏死, 此法对病人损害较大,目前腹腔镜值得推 荐作为术后再探查手段。罂粟碱术后应继 续使用3~4天。肝素的应用有争议,因为 胃肠道继发出血是一个危险因素。
按缺血发生的快慢,分急性肠系膜缺血与
慢性肠系膜缺血。1967年Ottinger将急性肠 系膜缺血分为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和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型, 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沿用至今。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不足或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发病急,累及肠 段广泛,除非早期诊治,病死率高。慢性肠系 膜缺血是由于肠系膜动脉硬化、狭窄造成小肠 相对供血不足,主要临床特征是餐后“肠绞痛” 及至畏食、体重减轻,如对此病缺乏认识或丧
失警惕,极易误诊、漏诊。肠缺血系靠近肠管 的血管弓所发出的直动脉阻塞、狭窄引起,受 累肠段范围小,即使肠壁坏死,只要及时切除 坏死肠段多不危及生命。
(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1. 病因 该病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
锁不全、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近期心肌梗 塞后病人。栓子多来源于左心房的附壁血 栓,也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或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斑块。栓子脱 落随血流进入肠系膜上动脉而引起栓塞。
拖延。
常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胃肠穿孔、急性胰腺 炎、肠扭转、肠套叠和卵巢囊肿扭转等。
缺血性肠病!
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腹部X线检查:是AMI最基本的检查。最典型征象
是“指压痕”征,为增厚的肠壁黏膜下水肿所致。钡灌肠
检查可见受累肠段痉挛、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 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因致使肠管僵硬似栅栏样;同时 肠腔内钡剂充盈形成扇形边缘。溃疡形成后,可见黏膜粗 糙,呈齿状缺损。钡剂检查可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3)应用血管扩张剂:AMI一经诊断应立即用罂粟碱30mg肌
肉注射,继以30 mg/h的速率经微量泵静脉输注,每日1~2
次,疗程3~7 d,同时尽可能避免使用血管收缩剂、洋地黄 类药物以防肠穿孔。 (4)抗栓治疗:阿司匹林200~300 mg/d或氯吡格雷1 50~300 mg/d;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 1次/d,并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疗程2周。对急性肠系膜 动脉血栓,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
一、诊断
1、AMI:AMI表现为急性严重腹痛,症状和体征严重 程度不成比例,体征常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观察中
如出现腹部压痛逐渐加重、反跳痛及肌紧张等,则为肠缺
血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强烈提示已发生肠坏死。腹部X线 检查可见“指压痕”征、黏膜下肌层或浆膜下气囊征。 CT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动脉 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缺血性肠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解建
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是一组因 小肠、结 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 系列症状的疾病。1963年Boley、1966年Marston首 先报告该病,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 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 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肠管的需要致肠壁缺血时,均
(完整)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综述吴卫平审校李选1 概述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多发生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系因肠系膜血管(动脉或静脉)闭塞或血流锐减而引起的严重缺血性损害或肠坏死。
该组疾病发展较快,肠管短期内出现广泛坏死,死亡率极高。
只有在肠管坏死前,尽早诊断,尽快恢复肠系膜血管血流,才能治愈.[12]而过去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要做到这一点都较困难,外科血管重建和被动切除坏死肠管为其经典治疗方法,该组疾病总死亡率达60-100%[]。
直到上世纪70年代,Boley等人报告对肠系膜动脉缺血采用较积极主动诊治方案???,早期识别肠缺血原因,尽快恢复肠系膜血管血流,使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存活率由20%上升到55%。
[3]随着对肠道缺血性疾病认识的深入,螺旋CT、CTA、MDCT、MRA、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无创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而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灌入血管扩张药、经导管溶栓、取栓、血管成形(PTA)及内支架植入(PTAS)在缺血性肠病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不论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收缩狭窄等原因导致的肠系膜血管闭塞或非闭塞性缺血,最终预后取决于1、全身循环系统状况;2、血管受累程度;3、受累血管数量和口径;4、血管床对血流减少的反应;5、侧支循环状况;6、缺血持续时间;7、受累肠段代谢情况。
[29]短暂轻度缺血只引起肠管粘膜损害,恢复血流后约两周均可愈合。
中度缺血深及肠壁肌层,治愈后可形成瘢痕性狭窄.重度缺血则肠壁全层坏死,呈现不可逆性变化。
动脉性缺血,肠壁坏死进程较快。
静脉血栓形成时肠管血流回流受阻,首先肠壁充血、出血,继而动脉亦栓塞,肠管坏死,病程进展较缓慢,肠壁坏死出血,腹水呈血性。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通常分为: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②、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③、急性非闭塞性系膜血管缺血;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9]2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栓塞、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由于栓子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复习思考题
1 肠梗阻的病因及分类、病理改变。 2 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3 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4 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适应症。
预习
1.肛管、直肠的解剖及检查方法。 2.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及痔的临床表 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3.大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者常有慢性肠缺血 表现:餐后腹痛,慢性腹泻,消瘦等。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缓慢。先有腹 部不适,便秘腹泻等前驱症状,然后突然 出现突发腹部绞痛、频繁恶心呕吐、腹胀、 便血、肠鸣减弱或消失、腹膜炎体征等绞 窄肠梗阻表现。伴发热和WBC↑ 窄肠梗阻表现。伴发热和WBC↑。 X线:早期受累小肠或结肠轻至中度扩张充 气。晚期腹腔肠腔大量积液,腹部密度升 高。 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和生的缓 急有关。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表现相 似。发病急。 早期 突发腹部绞痛,频繁恶心呕吐, 腹泻,腹部仅轻压痛,肠鸣活跃----症状 腹泻,腹部仅轻压痛,肠鸣活跃----症状 体征不相称。范围者早期出现休克。 晚期 绞窄肠梗阻表现,腹膜炎体征。 化验 血液浓缩,WBC↑↑。 血液浓缩,WBC↑↑。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mesenteric ischemia disease)
分类
1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esenteric arterial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esenteric embolism) 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arterial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thrombosis) 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thrombosis)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观察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 9卷第 6期 (下半月版
急 性 肠 系膜缺 血 性疾 病 的观察 护 理
王 玉珍 吴咏梅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肠 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AMI)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2005年 9月 一2011年 9月收治的 22例临床确 诊 的急性肠 系膜血管缺哑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早期诊 断,积极手术治疗 ,恰当有效的护理 ,22例病人 中,非 手术治疗 5例 ,症状、体征均 消失 ,肠道功能恢复 ,治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 ,对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手术 ;抗凝治疗 ;护理 d0i:10.3969 ̄.issn.1672-9676.2012.06.030
便 。体检腹部体征不典 型 ,其 中 7例病程 较长病人 有腹膜 炎 解质平衡容易发生紊 乱 ,术后应 采用 多功 能监 护仪持续 监测
表现。肠系膜上静 脉血栓形成病人 5例 ,经溶栓治疗 ,腹痛症 病人体温、血压、脉搏 、呼吸、血氧饱 和度、中心静脉压 的变化 ,
状 、体征消失,治愈出院。13例手术治疗病人 ,术中 3例全小肠 记录每小时尿量 ,及时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 能、电解质 、凝血酶
至横结肠部分坏死 ,行全小肠 加部 分横结肠切 除 2例,术后 1 原时间和血糖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周内死亡 ,1例病人术 中家属放弃手术治疗 ,出院后死亡。4例 3.2.2 术后腹痛和腹 部体征 的观察 心脏病 、高血压 、高血
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 的病人 ,1周后 自留置导管再 脂等都是与本病有关的危 险因素。 由于肠 系膜血 管栓 塞或血
休克等处理。术 中探查发 现肠坏 死者行坏死肠 段切 除术 。2 3.2.4 抗凝药物的应用 术后合理应用抗凝 、溶 栓药物是整
2024缺血性肠病要点(全文)
2024缺血性肠病要点(全文)一、缺血性肠病的发病原因缺血性肠病的致病因素较为多样。
首先,滥用利尿剂会使内脏血液量降低,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长期便秘的患者,由千排便时腹内压升高,影响腹部内脏的血液供应,也可能引发缺血性肠病。
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包括肠道的供血也会受到影响。
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等,会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减少肠道的血液供应。
非血管阻塞型的缺血性肠病大多为自发性,多见千老年人。
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最为常见,如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或者同时服用影响内脏血流药物(如升压药等)的患者,其发生缺血性肠病的机会明显增加。
血管阻塞型的缺血性肠病主要原因包括肠系膜血管的损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动脉硬化、腹主动脉重建时手术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等。
例如,肠系膜动脉的创伤可能直接破坏血管结构,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供应肠道。
长期口服避孕药、肠腔内压升高等情况也可能引起缺血。
总之,缺血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肠道供血不足,引发炎症和损伤。
了解这些致病因素,有助千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二、缺血性肠病的症状表现缺血性肠病的症状多样,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腹部痉挛性疼痛:多表现为左下腹部的持续性或突然发作的痉挛性疼痛,患者往往还伴有明显的排便感。
这种疼痛可能是由千肠道供血不足,导致肠道肌肉痉挛所致。
便血:通常在腹部疼痛后的24小时内出现,血液可与大便混合,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
便血量一般不多,但严重时可能会大量出血。
恶心、呕吐:肠道缺血引发的功能紊乱,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腹泻: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由千肠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肠道蜗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
症状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
轻症患者可能症状较为轻微,甚至可能自行缓解。
然而,重症患者的症状则较为严重,不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大矗便血,还可能伴有严重的腹胀、腹膜刺激征阳性等。
什么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什么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回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凡全身血液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的肠壁缺血,均可引发本病。
此病可累及全消化道。
但以左半结肠较为常见。
尤以结肠脾曲多见。
这是由于每次结肠脾曲是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末梢吻合部供血,对抗缺血的能力最弱,易于发生供血不足。
这类疾病随人口老龄化,已不少见。
其中以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特别肠系膜上动脉者多于肠系膜静脉。
因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
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手术治疗。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4%-0.007%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腹泻恶心和呕吐腹痛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外科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13000元)
温馨提示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
肠系膜动脉栓塞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h)
• 肠系膜动脉栓塞多见于肠系膜上动脉,与其解剖 特殊因素有关,其由腹主动脉发出角度为锐角, 脱落的栓子易进入。栓子多来自于心脏瓣膜病、 房颤、心肌梗死、 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肠系膜动脉血栓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
• 对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者,因其症状不典型, 很难及时做出诊断,就诊时往往已有肠坏死,应 及时手术探查。术中发现小肠大范围坏死者,要 尽量保留有活力单位肠管,以免术后发生短肠综 合征同时术中可给予肝素抗凝治疗。MVT的术后 血栓发病率为20%-30%因此手术后应继续抗凝治 疗,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 若缺血未能及时解除则肠管发生坏死,缺血 10min后粘膜细胞即发生超微结构的变化,缺血 30min后即发生组织学的改变,各种炎性细胞浸 润,毛细血管的完整性被破坏,粘膜水肿坏死, 粘膜脱落形成溃疡。缺血时间更长时,肌肉及浆 膜将坏死,出现腹膜炎,肠管呈暗黑色,肠腔内 细菌繁殖所产生的大量毒性产物被吸收,同时大 量的液体丢失而出现休克与代谢性酸中毒。通常 静脉血栓形成所引起的肠坏死的发展速度较急性 动脉栓塞为缓慢,但可引起静脉反流滞留从而导 致动脉痉挛与血栓形成,难以确定血栓形成原发 在静脉还是动脉。
• 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WBC↑,血液浓缩及代谢性 酸中毒,初期血淀粉酶可升高,但其特异性及敏 感性均不高。血磷酸酶增高一般为晚期表现大多 伴随着肠梗阻。
• 在疾病早期,25%的病人腹部平片或立位腹透可 为阴性,不到40%患者可有肠梗阻的表现。由于 钡剂能增加管腔内肠壁的压力减少肠壁的血供而 且有导致穿孔的可能,此外钡餐检查对CT及血管 造影的检查会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极少应用。超 声检查可依据肠壁局部改变、回声的异常及彩色 多普勒所观察到的血流信号,直接为临床提示该 病的诊断,有研究报道其误诊率仅为16.7%。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简述
thrombosis),大多在动脉硬化性阻塞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常涉 及整个肠系膜上动脉。
③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可继 发于腹腔感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血流淤滞、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高凝状态和血管损伤等。
精选ppt
1
临床表现:
诊断根据肠系膜血管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和发生的缓急,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最具诊断价值,显示其动脉 近端正常,而远侧分支变细而光滑。
治疗首先应纠正诱发因素。 发生肠坏死应手术治疗。术后可继续保留肠系膜上动 脉插管给药。
精选ppt
5
结肠癌
结肠癌(colon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 我国近20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
病因看半数以上来自腺瘤癌变,从形态学上可见到增 生、腺瘤及癌变各阶段(图38—6) 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 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遗传性疾病。
精选ppt
8
结肠癌的转移
淋巴转移:主要途径 经结肠壁和结肠旁淋巴结,再到肠系膜血管周 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 血行转移:多见于肝,其次为肺、骨等。 直接浸润:到邻近器官。 如乙状结肠癌常侵犯膀胱、子宫、输尿管。 横结肠癌可侵犯胃壁,甚至形成内瘘。 脱落的癌细胞也可在腹膜种植转移。
精选ppt
9
临床表现
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或出现血便;
腹腔穿刺抽出液也为血性。
白细胞在病程早期明显升高,常达20×109/L以上。
精选ppt
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常先有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征象。表现为 饱餐后腹痛,不敢进食而消瘦,伴有慢性腹泻等肠 道吸收不良的症状。
当完全性血管阻塞时,则表现与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相似。
肠系膜血管病
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流程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胰腺炎等急腹症进行鉴别,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逐一排除其他 可能性。同时,还需注意与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鉴别,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和检查结 果进行区分。
。
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等,严重
时可出现肠梗阻。
诊断
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同时需排除其 他相似疾病进行确诊。
治疗
解除外在压迫,恢复肠 系膜静脉回流,必要时
需进行手术治疗。
04
肠系膜血管炎性疾病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炎
病理特征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主要累及肠系 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治疗方法
急诊手术治疗,包括取栓 、肠切除等。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发病原因
肠系膜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 血液供应不足,形成血栓。
临床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等,严重 者可出现休克。
诊断方法
血管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
治疗方法
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
肠系膜动脉狭窄与闭塞
肠系膜血管病
CONTENTS
• 肠系膜血管病概述 • 肠系膜动脉疾病 • 肠系膜静脉疾病 • 肠系膜血管炎性疾病 • 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 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01
肠系膜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系膜血管病是指影响肠系膜动脉或静脉血流的疾病,导致肠道缺血或淤血。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带来的风险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预防措施
02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 疾病的并发症
04
避免并发症带来的 风险
肠道功能紊乱
症状:腹痛、腹泻、便秘等
治疗:改善肠道供血,缓解症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因:肠系膜血管缺血导致肠道供 血不足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肠道损伤
及时就医
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避 免病情恶化
定期体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早期发现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活 动,促进血液循环
及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症状:腹痛、恶心、 呕吐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诊断方法:CT、MRI、超 声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吸烟、酗酒等不 良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
现和治疗疾病。
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根据病情和医生 建议确定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 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复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 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复查结果分析:根据复查结果调 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带来的
风险
预防复发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避免高脂肪、高 糖、高盐饮食
控制肥胖:控制体重,避免肥 胖带来的健康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缺血性肠病
1.内科治疗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轻症病人首先内科保守治疗。少量多餐,以扩张血管,减低血液黏滞度及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为原则,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双嘧达莫(潘生丁)、硫前列酮(前列腺素E)以及罂粟碱、己酮可可碱和肠溶阿司匹林等口服药,改善肠管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亦可以通过导管或外周静脉内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罂粟碱等,疗效更佳。
2.手术治疗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管造影证实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主干存在严重狭窄者,改善营养不良,纠正心血管功能和低氧血症等后,均可考虑手术治疗。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血管再植术。采取上述何种手术方式取决于病人的一般情况、病变部位解剖关系。小动脉分支广泛硬化狭窄或广泛小血管炎者不宜手术。
在上述的病理基础上及继发细菌作用下,几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肠内气体经破损处至肠壁浆膜下形成气囊肿,并于穿孔后形成腹腔脓肿及腹膜炎。肠壁血管炎性缺血性肠病本身就是炎症病变,是以血管为中心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肠壁全层,甚至肠周。肠道病变的范围可局限在一段小肠或全部肠道,这取决于血管闭塞的部位和程度、形成闭塞的快慢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等条件的影响。病变分布可呈孤立灶,单发性或多发性节段性分布,钡剂检查时表现小肠的单纯性狭窄;若为间断的多处纤维瘢痕,则表现为节段性狭窄,称“香肠串”征。
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及超声多普勒多为正常,加之多种原因容易忽视血管造影检查,故早期或术前诊断十分困难。
[返回]实验室检查
常规的血液化验可正常或有营养不良的相关记录。粪便检查,对疑有脂肪泻者,检测脂肪球。
[返回]其他辅助检查
1.腹部平片应作为常规,一般无特征。可排除胆囊结石、泌尿系统结石及肠梗阻。
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
D-二聚体:3.6 mg/L
粪便常规提示潜血弱阳性 。
尿常规、凝血四项、血尿淀粉酶均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腹部彩超:肝囊肿、胆囊壁欠光滑;肠系膜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腹主动 脉内膜毛糙,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斑块形成。
发作。
彩超,CT均提示腹主 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狭窄、硬化。
缺血 性肠
病
活血、抗凝、稳 定斑块治疗有效。
腹主动脉CTA提示肠 系膜动脉开口病变
实验室、影像学、内 镜检查排除其他引起
腹痛的疾病。
疑问
一.本患者缺血性肠病诊断类型
2. 目前缺血性肠病抗凝药的选择及具体使用方案?
PA R T. 0 1
请各位专家指导
02
我国90%IC患 者为老年患者 (≥60岁);
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 龄段,好发于50岁 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1]Pepersack T. Colopathies of the old adults. Acta Gastroentero1Belg,2006,69:287—295.
讨论
缺血性肠 病
发
T 36.9℃ P 69次/分 150/80mmHg
R 19次/分 Bp
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 蜘蛛痣。心率8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 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 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腹部压 痛,上腹部、脐周为重,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 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肾区无 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双下肢无 水肿。
胃、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CT平扫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硬化,肠内少量积气。
缺血性肠病21151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缺血 性肠病严重、药物 无法控制病情的患 者手术方来自:切除病 变肠段或进行血管 重建
手术效果:有效改 善肠道血液循环, 缓解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
注意事项:手术风 险较高,需严格掌 握手术适应症,术 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和定期复查
其他症状
腹痛:缺血性 肠病患者常出 现腹部绞痛或 钝痛,可因进 食或运动而加
重
便血:由于肠 道缺血导致肠 道黏膜受损, 患者可能出现
便血症状
腹泻:缺血性 肠病患者可能 出现腹泻症状, 通常为水样便
或血水样便
恶心呕吐:缺 血性肠病患者 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等症状
04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了解贫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情况 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发现病变并进行病理活检
03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腹痛
腹痛是缺血性肠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腹痛多在餐后或剧烈运动后出现 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腹痛的位置多为中下腹或左下腹
便血
便血是缺血性肠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大便带血或全血便。 便血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 便血的原因是肠道缺血导致肠黏膜受损,引起出血。 便血的严重程度与缺血的严重程度相关,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电子显微镜观察:观察肠道细胞的超微结构,有助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相关基因突变, 为诊断提供依据。
05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共30张PPT】
肠壁呈薄纸样改变 SMA栓塞
3.肠系膜血管造影
概念
• 肠系膜血管造影指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 管,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注入造影 剂(常用60~76%泛影葡胺)快速连续摄 片。如发现血管瘤或出血等病变,在造影 后随即可行栓塞治疗。适用于胃肠道出血 患者,经内窥镜检查和钡餐造影后无阳性 发现者,疑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做选择性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疑有下消化道出血时 则做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本病主要手段。
脉栓塞症状。
• 无特殊情况饮食照旧。
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治疗
• 一般治疗:对怀疑肠系膜缺血的病人应禁 食、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密切监测血 压、脉搏、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 脉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以便合理应用血 管活性药物。对原有疾病积极治疗的同时 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肠缺血和肠坏死的 血管收缩剂、洋地黄类药物。
放实射验性室核检素查检 :查 血能 、显 尿示 常缺 规血 ,肠 生段 化、 检部 查位 ,及 凝范 血围 功能检查
• 评估足背动脉振动情况,注意有无下肢动 其肠腹中系腔肠膜穿系膜上刺静动可脉脉 以梗塞供抽引应出起肠十血缺二性血指液的肠肠体壁横增段厚比和较升明段显,、这空是由肠于、肠回系膜肠静、脉结梗塞肠发脾病比区较前慢的,且结肠肠壁。重复感染所致。
起病急骤,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伴有呕吐、腹泻、腹胀及休克等表现 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上部
肠系膜静脉有大量的侧支循环,主要是和体静脉循环的吻合。
对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已经可以与(DSA)相媲美
平卧,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 1、CT平扫:肠系膜血管内的血栓CT值较正常血管密度为高 发病早期腹部体征轻微,症状和体征不相符(早期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系膜静脉血流变化或血管损伤:包括腹部手术、腹部外伤和放射性
损伤
腹部闭合性损伤偶可损伤肠系膜静脉
血液高凝状态:有认为腹部恶性肿瘤如少数胰腺癌、结肠癌患者可伴
有血液高凝状态;此外,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引起MVT
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心肌梗死、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由于 MVT 的病变范围及血栓形成的快慢不一,故 MVT 的临床表现 的轻重因人而异
• • •
剧烈的上腹或脐周疼痛而无相应的腹部体征 心律不齐,伴有心脏病或房颤 起初肠鸣音可亢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发病6-12小时后, 患者即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明显出现腹 膜炎和其他全身性反应症状
症状与体征的不相符是本病的最大特点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病因:大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 发作前数周或数月内常有反复发作腹痛史,起病较隐匿,发生 肠梗塞时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仿
症状与体征严重不符
• • • • •
腹痛 多数病例先有腹部不适的前驱症状,继而发生腹痛,并逐渐加 剧,多为阵发性绞痛,少数病例以剧烈腹痛起病 恶心与呕吐 腹泻或血便 发热 一般不超过38℃ 体征:腹部可有压痛、反跳痛,但程度均较轻且肌紧张不明显; 肠鸣音早期正常,后期常减弱或消失 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体,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流缓慢,
故易发生血栓形成
腹腔脏器的感染: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小肠炎症性病变、脏
器穿孔、腹部手术后败血症、腹腔脓肿或盆腔脓肿等,这些炎症性病 变可直接影响肠系膜静脉血流或者系细菌毒素及其释放的凝血因子的 作用而引起MVT
误诊率高(90-95%)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十二
指肠横段和升段、空肠、 回肠、结肠脾区前的结
肠
•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降结 肠、乙状结肠、直肠上
部
•肠系膜上、下动脉有些 吻合支
肠道静脉
•
肠系膜上、下静脉平行于
相应的动脉,同脾静脉一 起汇合成门静脉,收集来 自腹腔内胃肠道迅速去除血管内的栓子,恢复血液灌注 切除失活肠管 全身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抗感染、抗凝治疗等)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肠系膜动脉取栓、肠切除)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本病主要手段,当已有肠梗阻乃至腹膜炎征 象时,应果断地进行手术探查
• 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
• 肠系膜上动脉转流术 • 肠系膜上动脉-腹动脉“搭桥”手术
鉴别诊断
炎症性腹痛:急性阑尾炎(转移性腹痛),急性胆囊炎(右上 腹剧痛、向右肩部放散),急性胰腺炎(左上腹束带样剧痛)
急性穿孔性腹痛:常见的有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上腹 胃区刀割样剧痛,继而全腹痛),外伤性肠穿孔,伤寒穿孔, 蛔虫穿孔等。表现为急性腹膜炎(全腹痛、肌紧张、反跳痛) 急性出血性腹痛:肝脾破裂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卵泡破裂 出血,腹腔动脉瘤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
•
起病急骤,有持续性剧烈腹痛,伴有呕吐、腹泻、腹胀及休克 等表现
• 发病早期腹部体征轻微,症状和体征不相符
• 病程晚期出现腹膜刺激征 • 可有血性呕吐物或血便
• 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多数患者有冠心病或风心病病史,栓子来源心梗、房颤等心源 性疾病
临床表现
肠系膜动脉栓塞三联征是临床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
指经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但无闭塞 常在心功能不全、脑外伤、败血症、应用血管加压素、麦角碱 等情况下发生 当心脏排出量减少时可引起反射性肠系膜血管痉挛,使血流量 减少,小肠黏膜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缺血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性静脉炎 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造影
指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插入腹腔 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注入造影剂,快速连续 摄片 如发现血管瘤或出血等病变,在造影后随即可行栓塞治疗
适用于胃肠道出血患者,经内窥镜检查和钡餐造影后无阳性发
现者,疑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做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疑
有下消化道出血时则做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
急性梗阻性腹痛:急性肠扭转,急性胆石症,急性胆道蛔虫症, 急性腹内疝,急性尿路结石
治疗
一般治疗 对怀疑肠系膜缺血的病人应禁食、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密 切监测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或肺毛 细血管楔压,以便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对原有疾病积极治疗的同时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肠缺血和肠 坏死的血管收缩剂、洋地黄类药物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凝血,DD 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显示小肠及结肠扩张、充气、气液平面等肠梗阻征象 放射性核素检查能显示缺血肠段、部位及范围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被认为是诊断肠系膜动脉栓塞的金标 准
CTA及MRA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
对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已经可以与DSA相媲美
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优于DSA 在病人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可先行CTA或MRA检查
道系统的静脉血
•
肠系膜静脉有大量的侧支 循环,主要是和体静脉循 环吻合
病因
•
动脉缺血(最常见)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0%)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20-30%)
•
静脉缺血(较少见)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5-10%)
肠系膜动脉栓塞
病因
90-95%栓子来自心脏的附壁血栓或心房血栓脱落 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起源处与腹主动脉成锐角,管 腔较粗,体循环的栓子极易在此进入而引起栓塞;而肠系膜下 动脉的管腔较细,栓子不易进入,栓塞少见
肠系膜血管内血栓-直接征象
CT平扫:肠系膜血管内的血栓CT值较正常血管密度为高 CT增强/CTA:肠系膜血管内的栓子呈充盈缺损表现
间接征象
肠腔扩张积液 肠壁增厚或变薄
其中肠系膜静脉栓塞引起肠缺血的肠壁增厚比较明显,这是由于肠系 膜静脉梗塞发病比较慢,且肠壁重复感染所致,而肠系膜动脉梗塞的 肠壁增厚不明显,这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引起肠缺血较急及缺乏 重复感染,所以典型SMA梗塞小肠坏死显示肠腔扩张并充满液体和气体, 充满液体的肠壁呈“薄纸样肠壁”
感谢聆听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Mesenteric ischemia disease
概述
定义: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回流受 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
概述
是常见的血管性急症 因肠管动脉血供/静脉血流障碍引起 约1%的急性腹痛患者源于肠道血管病变 主要见于血栓、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夹层、特发或术后胆固 醇梗塞、血管炎、肿瘤等 发展迅速,发病凶险,死亡率高 预后与早期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