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95886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课件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课件

控制措施
早期诊断与治疗
一旦发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应及时 就医,确诊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隔离与控制传染源
将感染新生儿隔离,并追踪接触者, 以防止疾病传播。
规范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应严格遵 守消毒和防护规范。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医疗安全。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告
发热或体温不升 食欲不振、喂养困难
黄疸
常见症状
01
精神萎靡、嗜睡
02
呼吸困难、咳嗽
03
呕吐、腹泻
04
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母亲孕期、分娩期及新生 儿出生后的感染情况。
体检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如皮 肤颜色、反应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培养、尿常规等, 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制定应急预案
建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针对可能发生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疫情,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 众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控经验和信息, 共同应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挑战。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新生儿感染 性疾病可以分为病毒感染、细菌 感染、真菌感染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免疫系统发育不全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较弱。
病原体易感
新生儿与外界接触较少, 免疫系统对某些病原体缺 乏免疫力,容易感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
病房物品的消毒:
➢ 被服、小毛巾消毒后使用,并每天更换。 ➢ 听诊器等诊疗用具、喂奶用具和沐浴用具
均一人一用一消毒。
新生儿院内感染
25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管理及防冶
病房物品的消毒:
➢恒温箱、蓝光箱、复苏器具、呼吸机管、新 生儿红外线抢救台等定期用电子消毒杀菌器 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或用 1:200 “84” 消毒液擦洗。
产道 胎膜早破 产程延长 助产
3天内起病
G-杆菌
新生儿院内感染
产后 环境污染 自身的感染
3天后起病 G+球菌
5
概述
发生率
发展中国家:6.5~38‰
非洲:20‰ 亚洲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 68%
发达国家:1-5‰
极低出生体重儿: 15~20%
新生儿院内感染
6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新生儿院内感染
13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住院时间长
新生儿院内感染
14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院性交叉感染多
➢ 侵入性操作增加 ➢ 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 病房空气污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
15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源性交叉感染
侵入性操作增加
➢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 胃肠外营养应用、各种留置通路等增加
➢ G-杆菌: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原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 真菌感染:是引起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种
常见病菌,病死率约为 20-40%
新生儿院内感染
19
新生儿院内感染特点
感染的部位
新生儿魏院雪内芳感.安染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35(2):157~158. 20

新生儿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感染ppt课件

HIV
HBV
HCV等。
出生后感染
1、可通过乳汁 分泌的病原体: HIV、HBV、 CMV HPV等。 2、皮肤寄生菌 及污染菌 3、呼吸道感染 或鼻咽部携带病 原微生物。 4 G-杆菌、葡萄 球菌、真菌
8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1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 2 黄疸加深或延长; 3 伴有感染病灶或动静脉插管 4 肝脾肿大 5 休克 6 DIC
5
血液感染包括菌血症和病毒血症,以 前者多见。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通过某种途径 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产生毒素并引起连锁、失控性炎性介 质释放所导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严 重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6
(一)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
上行性感 染 临近感染 灶迁延
羊膜腔感染
分娩期
吸入 产伤 心肺复苏
53
这种疾病的例子,有:胃肠道、呼吸道、皮 肤或伤口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
对需换尿布或尿失禁的病人:肠出血型大肠 埃希杆菌O157:H7,志贺菌、甲肝、或轮 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或 婴幼儿由肠病毒引起的感染。
有高度传染性或可在干皮肤发生的皮肤感染, 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脓疱病、大脓肿、蜂 窝组织炎、褥疮、带状疱疹、病毒性/出血性 结膜炎。
? 且易发生聚集或流行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与公用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 多; ☻医院编制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 ☻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4
部位 血液 肺部 耳鼻喉眼口腔 皮肤 胃肠道 手术部位 其它
构成比(%) 32.3 17.4 14.2 10.1
7.8 5.4 12.8
54
换尿布=不应强制使用手套 专用房间和同组群病人房间=不能自制病

新生儿感染的分析PPT课件

新生儿感染的分析PPT课件
• 无乳链球菌(GBS) • 1、70%生后‹24h出现临床表现 • 2、呼吸困难、败血症、脑膜炎 • 3、母乳中分离出GBS,可能是EOS感染源 • 4、病死率6%,多见于BW‹2500g • 5、口服抗生素无效 • 6、产前预防性用药对EOS无效 • 7、对青霉素敏感
8
早发型败血症常见细菌
• 大肠杆菌 • 1、VLBW最常见的感染源 • 2、以K1荚膜多糖型的致病力最强 • 3、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多系统受
生长,无临床表现者抗生素使用时间: • 治疗48小时~72小时停药,不增加治疗失败率 • 治疗≥7天停药与治疗3天相比,住院时间延长,
成活率不升高。
14
抗生素使用疗程
• 血培养阳性: • 治疗对象: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无临床
症状、血培养阳性 • 治疗结果: • 1、7天治疗的失败率没有明显增加 • 2、治疗最佳疗程与病原菌有关 • 1)S.aureus:治疗7天的失败率明显高于14天 • 2)CONS:治疗3天明显有效
• WHO提出败血症是一种导致机体调节反应 异常的,危及生命的感染,并将其作为未 来十年医疗保健中需优先干预的事项。
4
围产期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 素
• 1、绒毛膜羊毛炎 • 2、胎膜早破≥18小时 • 3、GBS定植孕妇产时未规范预防使用抗生

5
新生儿感染
• 早发型败血症(Early onset sepsis,EOS) • 1、产前或产时感染,多来自母亲。 • 2、生后早期出血感染表现(‹3d、5dor7d) • 3、常呈爆发性多器官受累,死亡率高。 • 4、发生率:1~6‰ • 5、常见的细菌:GBS、大肠杆菌
新生儿感染的分析
1
2
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控制ppt课件ppt课件

新生儿感染控制ppt课件ppt课件
.
1
一、问题背景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相关医院感 染暴发事件屡见不鲜。由于新生儿的吃、喝、拉、 撒均由医务人员承担,因此新生儿医院感染隐患不 仅存在于常规诊疗护理操作中,还存在于吃、喝、 拉、撒的各个生活环节中。
二、难点剖析
常规诊疗操作一般均有操作常规,且有固定的操作 时间,因此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较容易发现操作过程 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然而吃、喝、拉、 撒等生活护理一般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如果医务 人员不配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很难发现某些环节 的问题及提出指导性意见。
25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十一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 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 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第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 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 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第九条 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 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 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 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 米。
24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十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 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 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 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 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 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 用的无创呼吸机。
15
新生儿病室
对提供新生儿住院诊疗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 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建立 符合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

长颈鹿暖箱终末消毒流程图 拆除暖箱面板、密封圈及各部分零件 1%清洗消毒剂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浸泡零件30分钟 浸泡暖箱水槽30分钟 软毛刷刷洗密封圈 清水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干布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清水冲洗零件并擦干 组装各部分零件 更换空气净化材料 调试、检测仪器 注明消毒日期,备用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VAP防控措施
如无禁忌症,给予患儿与水平面成45的半卧位 尽量经口气管插管,恰当固定,避免插管脱出 尽量缩短有创通气时间 如有可能,尽早拔除气管插管 酌情使用经鼻CPAP或BiPAP。 每次吸痰后可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应有所轮换,不建议气道雾 化吸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气管内吸引
冷凝水收集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预防与控制
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 于尿路感染,而90%发生于中心静脉置管。 美国CDC调查中发现1992~1999 年间,凝固酶阴性的
葡萄球菌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首位,达37%。
加强对VAP的预防与控制
定 义 :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开始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实质 感染,属院内感染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多在6%~52%之 间。应用呼吸机的病人VAP的危险度每天增加1%~3%。
NICU院内感染现状
有报道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早产儿达19.3%-25.9%。
国外报道,VLBWI早发感染率是同期住院出生体质量 ≥1500g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感染的3倍。 我国也有研究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 ELBWI早发感染率为 90%

新生儿感染诊疗课件

新生儿感染诊疗课件

新生儿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 症,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感染可能导致长期的神经 发育障碍,如智力低下、运动发
育迟缓等。
新生儿感染可能增加家庭的经济 负担和社会负担。
02
新生儿感染的诊断
病史采集
01
详细询问患儿的出生史、喂养情 况、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了 解患儿是否存在早产、低出生体 重、母孕期感染史等高危因素。
VS
详细描述
新生儿脑膜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 吐、烦躁不安、惊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脑积水、脑疝等并发症。诊断依据脑脊 液检查和临床表现,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 治疗,同时降低颅内压,加强护理,预防 并发症。
病例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总结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 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肠壁坏死和穿孔。
医生与护士的培训
定期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在预防和处理新生儿感染方 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母婴隔离
在必要时,将母亲与新生儿隔离,以保护新生儿免受病原体的感染 。
新生儿保健
早期筛查
01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感染风险。
良好的卫生习惯
02
教育家长和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戴口
详细描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通常表现为腹胀、 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 克和死亡。诊断依据X线和临床表现,需要 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禁食、胃肠减压 、静脉营养等措施,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感染风险。
孕妇营养与健康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 生 儿 感 染ppt课件

新 生 儿 感 染ppt课件

病原体 病原体 吸入 血行 肺 部 繁 殖 炎症反应 肺泡壁充血、水肿、炎性 细胞浸润、肺泡内炎性渗出 脓胸、脓气胸 弥散障碍 低氧血症 酸中毒 通气障碍 高碳酸血症 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炎性 渗出、分泌物增多、细支气管痉挛 肺气肿、肺不张
呼吸 衰竭
心力 衰竭
脑水肿
中毒性 肠麻痹
肾功能 衰 竭

新生儿免疫特点: 缺乏抗原刺激,不成熟,抑制状态→易感染、易扩散

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薄嫩、脐残端 血脑屏障功能不全: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LN发育不全 体液免疫功能不足:Ig、补体、调理素等不足;免疫耐受 细胞免疫功能不足:对病毒、胞内寄生菌易感性增高
临 床 特 点:病毒感染




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或特异性高效免疫球蛋白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风疹疫苗

主动免疫


实验室检查:


临 床 特 点:新生儿败血症(二)
治疗原则: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纠正病理 生理状态,防治并发症

静脉,联合用药:最好选用杀菌剂
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G(+)菌 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耐药菌,G(-)菌 万古霉素(Vancomycin):MRSA,MRSE 亚胺培南(泰能):广谱 甲硝唑(灭滴灵):厌氧菌

死胎、死产、流产、早产、SGA (IUGR) 累及网状内皮系统 免疫缺陷 全身症状:
类似败血症(发热、黄疸、反应差、肝脾肿 大、出血性皮疹)

局部症状:
间质性肺炎、小头、脑膜脑炎、白内障、 小下颌、皮肤疱疹等
临 床 特 点:巨细胞包涵体病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pt课件ppt课件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pt课件ppt课件
2
新生儿感染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 后。
①出生前感染:病原体经母亲血液透过胎盘 感染胎儿是最常见的途径,又称宫内感染。
②出生时感染:胎儿吸人产道中污染的分泌 物或血液中的病原体;
③出生后感染:较上述两种感染更常见,病 原体可通过皮肤粘膜创面、呼吸道、消化道 及带菌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接触传播。
皮肤、脐部感染→血行传播→肺炎
⑵ 医源性传播 消毒不严,呼吸机、抗生素使用过久
⑶ 吞咽功能不协调 →乳汁吸入性肺炎
59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6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
宫内感染
分娩过程中感染 出生后感染
病因
母亲妊娠期感染
胎膜早破/分娩过程中吸 呼吸道/血行/医源性 入
病原菌 病毒/大肠杆菌/支原体 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 金葡菌/大肠杆菌
IL-6:其敏感性为90%,阴性预测值> 95%。炎症发生后反应较CRP早,炎症控 制后24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有条件单位可 测定。
43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44
诊断
确诊败血症
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 如果血培养出机会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 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DIC、休克或
细湿罗音。
持续肺动脉高压。
实验室检 脐血IgM>200mg/L或特 生后立即进行胃液涂片 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病

异性IgM增高者对产前感 找白细胞和病原体,或 毒分离和荧光抗体,血清特 染有诊断意义。X线胸片 取血标本、气管分泌物 异性抗体检查有助 于病原
临床诊断败血症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管理
一、新生儿病房 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的 高危地带。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特点:感染来源广,易感因素多, 病情变化快,易暴发流行,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时有发生
➢ 医疗质量的体现 ➢ 医疗安全的保障
二、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31
暖箱消毒
(终末消毒)
➢ 1、消毒期 限(有争议):3-7天
➢ 2、消毒要求:消毒时应卸下一切可卸部件,用无菌 布仔细擦抹干净。暖箱消毒前后做细菌培养对照。
➢ 3、暖箱后面的过滤装置不可忽视:空气过滤器定期 更换,如有感染病人时随时更换。
32
呼吸机的消毒
1、准备呼吸机备用管道 2、呼吸机管道3-7日更换 3、正确处理管道中冷凝水 4、专业人员做终末消毒
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 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 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预 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 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 ,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 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严重感染、免疫功 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 ,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7、体温计、听诊器:体温表专人专用,用75%酒精浸泡,每周 更换;听诊器专人专用,置于病人旁,每次使用前后用75% 酒精擦拭。
8、复苏装置等急救用品、吸痰用物:每用1次,即行更换,彻 底消毒。复苏囊、面罩、输氧面罩用5‰洗消净溶液擦拭; 气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插管导芯 用高压蒸汽灭菌;喉镜用高压灭菌;吸痰器、氧气湿化瓶 每日更换,用5‰含氯溶液消毒备用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ppt课件
16
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4)配奶间管理:入配奶间须洗净双手,系围裙, 戴袖套及口罩,配奶前须再次洗手,再进行配奶。 清洁卫生工具专用 ,冰箱、消毒柜保持清洁。 奶具应一用一换一灭菌,配奶应现配现用。
17
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6)呼吸机消毒 使用呼吸机引起医院感染是较普遍的问题。 常见的感染源有吸引管、吸引用容器、气管内导管、
5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交叉感染
1、侵入性操作增加 2、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3、病房环境污染 4、手卫生
6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低体重与早产儿、高危新生儿
高危新生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 的新生儿。
低体重儿:体重<2500g 早产儿:28足周≤胎龄≤37足周
母亲疾病史、母孕史、分娩史、新生儿
人员 上级查房时也要注意控制跟随人数。 一般不允许家长探望,探视新生儿应隔窗进行,或
通过电话询问有关情况。
24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医院感染的概念
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 院内发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 的感染即医院内感染。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概念
在母亲分娩时获得的感染(母亲处获得性感染)或 进入婴儿室后获得的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面清洁 用消毒液擦拭表

洗手和快速手消 口罩 报告腹泻和稀便 仅接触自己的小
孩 发放小宣传册 限制探视
限制工作人员接触 限制实习生 洗手和喷手
11
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原则: 1、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及手卫
生要求。 2、新生儿用品做到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尽量一次性使

《新生儿院内感染》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课件
分类
新生儿院内感染可根据感染部位 分为呼吸系统感染、皮肤感染、 胃肠道感染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同 时,新生儿胃酸分泌少,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病因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 常见。常见的感染源包括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病房环境等。
免疫力低下
住院时间长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 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
住院时间越长,新生儿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
医疗操作频繁
特殊疾病
频繁的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 管等,增加了新生儿与病原体的接触机会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畸形等特 殊疾病的新生儿,由于免疫力和抵抗力低 下,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05
CATALOGUE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新生儿在保温箱中发生感染
案例二
新生儿在产房中接触感染源
案例三
新生儿在病房内与其他感染患儿接触
案例分析方法与思路
01
02
03
04
分析每个案例的感染源 、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对比不同案例之间的异 同点
探讨感染发生的原因和 防控漏洞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和建议
02
CATALOGUE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新生儿院内感 染发生率存在差异,可能 与当地医疗水平、卫生条 件和病原体的分布有关。
时间分布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在不同季节和月份有所变 化,可能与医院环境和微 生物的繁殖有关。

新生儿感染的防治ppt课件共53页文档

新生儿感染的防治ppt课件共53页文档
功 能。
缺乏→不能抵御细胞内病原体如病毒、弓形体、李
斯特菌和伤寒杆菌等感染。
• 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具有自
然溶解某些感染了病毒的细胞(如单纯疱疹病 毒、CMV和HIV)的活性。
在新生儿期, 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10%, 且功能低下,导致NK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ADCC)较弱,在早产儿甚至缺失。
②肠道正常菌丛还具有抑制外来细菌的作用;
• ③胎儿娩出后即进入正常的有菌环境,48小时 后消化道正常菌丛形成;
④早产儿因禁食及置于NICU相对无菌的环境 中,使正常的肠道优势菌丛建立延迟,不利于免 疫功能的成熟。
影响新生儿免疫状态的因素: 宫内感染: 如胎儿在宫内感染风疹病毒、CMV和疱疹病毒, 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发育进程。
初乳中含有分泌型的sIgA 。
2)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
新生儿具有成熟胸腺细胞和原始外周T细胞,但功能不 成熟, 形成的肿瘤坏死因子和γ-干扰素少,分别为成 人50%和10%~20%;
肿瘤坏死因子: 能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 抗感染;
γ-干扰素: 有激活吞噬细胞和抑制病原微生物在细胞内复制的
• 3、其他:
(1)喂养与免疫:母乳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成分 (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补体、溶菌酶、乳铁蛋白 和免疫球蛋白( sIgA为主),在新生儿的防御机制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产儿不能及时母乳喂养,减少了免疫物质的 来 源,尤其 sIgA 的不足易导致呼吸道及消化道染 。
• (2)菌丛与免疫:
① 肠道菌群作为抗原刺激, 可促进免疫系统的 发育与成熟;
新生儿感染的防治ppt课件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1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 2 黄疸加深或延长; 3 伴有感染病灶或动静脉插管 4 肝脾肿大 5 休克 6 DIC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20×109/L(>3日)或 <5×109/L;杆状核>20%;血小板< 100×109/L;有中毒颗粒 急相蛋白增高:CRP最敏感,出现最早。 ESR增高 血液培养阳性
羊膜腔感染 胎儿宫内 感染
(二)常见病原体及来源
宫内感染 分子量小 脂溶性 病毒为主 TORCH感 染为代表 生殖道常 居菌 性传播性 病原体 分娩过程感染 主要为生殖道常 居菌及感染病灶 微生物 B组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肠杆菌 厌氧菌 真菌 衣原体 支原体 淋球菌 HIV HBV HCV等。 出生后感染 1、可通过乳汁 分泌的病原体: HIV、HBV、 CMV HPV等。 2、皮肤寄生菌 及污染菌 3、呼吸道感染 或鼻咽部携带病 原微生物。 4 G-杆菌、葡萄 球菌、真菌
感染部位
局部感染
穿剌点的皮肤软组织
导管行程周围的管壁及皮肤
全身性感染
静脉导管相关菌血症 细菌性心内膜炎
诊断
临床上对于留置导管的患者如果出现无法解 释的发热、呼吸急促、甚至低血压、意识模 糊等,实验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或者插管局部出现炎症表现,应高度怀疑导 管感染可能。 实验室检查:经导管血和外周血抽血培养。
对有宫内感染的母婴与其它母婴分开居住和护 理,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它婴儿。
有某一感染流行趋势时分组护理
A 感染组隔离治疗
B 接触感染组隔离观察
C 健康或新生或新进者按常规护理和治 疗。
(七)加强新生儿室(或母婴同室)、产房的 医用设施和医用器材的消毒处理及监测
(八)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洗手的自觉性 (九)保障人员编制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插管指征;
对插管的操作者和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掌握操作 技巧和无菌操作技术;
选择好插管部位(避开破损或感染部位),插入前 进行清洗、消毒; 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及消毒 有效期限; 尽可能限制导管留置时间;
动态观察导管行程部位和体温、血像。
周围血管导管
新生儿血液感染
血液感染包括菌血症和病毒血症,以前者 多见。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通过某种途径侵入 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 素并引起连锁、失控性炎性介质释放所导 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严重者引起多器官 功能衰竭。
(一)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
上行性感 染 临近感染 灶迁延
出生后
分娩期
吸入 产伤 心肺复苏 感染病灶病原 体血行扩散 血管内装置 输注血或血制 品或营养液等
(十)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依从性
(十一)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母婴同 室的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治疗用药: 有针对性(抗菌谱、组织浓度、 宿主耐受能力) 抗菌活性强的杀菌剂 毒副反应小 严重感染 混合感染 静脉联合 给药
预防用药: ☻母有系统性或乳房现症感染 ☻母有特殊病原体生殖道感染,且经阴道 分娩者 ☻心肺复苏后
护理所有导管前必须洗手,采用卫生洗手或刷手 用力磨擦手消毒; 用灭菌溶液清洗和消毒插管部位的皮肤;
输液管不能比导管更换的频率快,除非在输血或 输脂肪乳剂后或停止灌注时才更换
不必常规更换敷料 如果局部发生感染或静脉炎,应立即拔出导管
新生儿胃肠道感染
肠道粘膜菌群未建全,抗过路菌定植能力低; IgM为巨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抗G-杆菌 能力差; 分泌型IgA低,肠道粘膜抗微生物能力差; 肠道粘膜薄嫩,通透性高; 按公斤体重计算所需热卡比成人高,消化道 负担过重;
新生儿感染
按感染发生的阶段和感染途径不同分为

– –
宫内感染(约占2%)
分娩过程感染(约占10%)
出生后感染(占80%以上)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期发病率最高,威胁最 大的一组疾病。
新生儿感染
感染来源广
易感因素多 病情变化快 易聚集或流行 病死率高 社会影响大
为什么新生儿感染发病率高,
新生儿血液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或避免宫内感染
(二)改善产房条件,提高接产水平,减少产 伤和吸入 (三)保持婴儿室或母婴同室的洁净度和适宜 的环境温度
(四)加强脐残端、口腔粘膜、眼部、会阴、 腋窝、腹股沟等处皮肤护理 (五)婴儿所用医用器材及生活用品保证一人 一用一消毒
(六)早期发现、早期隔离
真菌(白色念珠菌为主)
新生儿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51%,其 次为白色念珠菌、肠球菌、需氧G-杆菌 (大肠埃希菌为主)。
病原体来源
内源性感染

导管周围皮肤粘膜的正常携带菌和 过路菌 感染病灶的病原菌迁延


导管上生物被膜菌释放
病原体来源
外源性感染
– – – – – –
医用器材消毒灭菌不合格或重复使用 各操作环节污染 护理过程中接头污染 导管固定不好,滑动 注射药物 医用环境污染
且易发生聚集或流行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与公用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 多; ☻医院编制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
☻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新生儿感染部位分布(湘雅资料)
部位 构成比(%) 血液 32.3 肺部 17.4 耳鼻喉眼口腔 14.2 皮肤 10.1 胃肠道 7.8 手术部位 5.4 其它 12.8
☻有或疑似宫内感染者
☻重度窒息 ☻严重产伤
新生儿导管相关感染
由静脉插管引起的感染称为静脉导管感染,或称 为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它可以是导管局部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即 导管性脓毒症。
有时并不出现全身性感染的临床征象,而表现为 血培养和导管端培养得到相同致病菌。因此,有 些又称作为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teter-related bacteremia)。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的20%30%,居于第三位。 在ICU中,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起血液感 染高出20-30倍。 导管感染不仅增加医药费用,延长住院时间,有 时会导致严重后果,病死率可达10%-20%。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需氧G-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