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规划

合集下载

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____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在我国也发生了多起重大灾害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

面对未来几年防灾减灾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工作,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全面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建设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减少灾害损失;2. 强化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3. 加强防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4. 增强灾后恢复和重建能力,尽快带动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重点任务1. 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1)完善地震、台风、洪水、地质灾害等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2)加强对新型灾害风险的研究和监测,提前预警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

2. 加强城市防灾能力建设(1)加强土地规划和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在易受灾区域的规模和密度;(2)加强城市建设的抗震、防洪等设计和施工标准,提高抗灾能力;(3)加强城市排水和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3. 加强农村防灾能力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灌溉条件,提高农田防洪排涝能力;(2)推动城乡防洪一体化规划,加强农村防洪设施建设。

4. 加强社区和单位防灾减灾工作(1)加强社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2)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5. 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1)制定完善的灾后恢复和重建方案,确保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2)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将资金合理投入到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中。

四、工作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加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2)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职责和义务。

防震减灾方案策划

防震减灾方案策划

防震减灾方案策划防震减灾方案策划1一、职责调整(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与管理。

(二)加强防震减灾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并负责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起草全市防震减灾的法规、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及实施全市防震减灾规划;监督管理防震减灾事业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三)负责全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按照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要求,对本市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处理;对震情趋势进行分析测报,并向市政府提出防震工作安排意见和减灾防御措施;负责规划管理全市地震监测台网(站)及数字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指导县区和地震台站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四)负责全市震害防御工作。

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职责权限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负责管理人工地震动的监测与危害鉴定工作;负责全市地震灾害预测管理工作;负责开展全市地震小区划和地震断裂带探测工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地震地质资料;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五)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审核防震减灾宣传报道。

(六)承担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的'职能;负责震情和灾情速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评估;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

(七)负责全市地震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负责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地震应急资源管理;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

(八)负责全市防震减灾法制工作,实施建设工程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开展行政执法,承担地震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九)组织开展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地震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指导和管理与防震减灾事业有关的协会、学会工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自然灾害的概率。

不同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和频率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标准。

例如,地处山区的城市需要考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沿海城市则需要重点关注台风、海啸等灾害。

因此,标准的制定应当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防灾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包括多种灾害的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灾害的规划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还应考虑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

例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考虑防洪、防风、防地震等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措施,确保城市在面临多种灾害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此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应当包括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规划。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明确应急救援机制和灾后重建计划,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和重建工作。

最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都应当积极参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合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全面细致的防灾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发展。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防灾减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防灾减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防灾减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制定了防灾减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旨在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社会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二、目标。

1. 提高社会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2.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3. 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救援效率和能力;4.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 促进灾后重建和社会恢复,实现灾害防治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主要内容。

1.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完善气象、地震、水文等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设备的覆盖率和准确性,加强信息共享和发布,提高预警响应能力。

2. 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和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城乡防灾减灾规划体系,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与城乡规划、建设、生产等各领域有机结合。

3.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能力。

4. 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部门、多渠道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指挥协调和救援行动。

5. 加强灾后重建和社会恢复。

完善灾后重建规划和政策支持,促进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快速恢复,减少灾害损失。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府领导,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合力。

2. 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加强气象、地震、水文等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完善应急救援设备和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抗灾能力。

3.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

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和效果。

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灾害挑战。

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的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态势,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提高抗灾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我们需要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工作。

以下是针对该主题的建议: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1. 提高气象、地质等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及时发现灾害隐患,提前预警,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损失。

2. 加强预警信息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完善防灾减灾规划体系1. 加强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等各类灾害的风险评估和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地规划灾害防治工作。

2. 完善城乡规划,提高建筑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房屋倒塌等损失。

三、强化应急救援能力1. 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救援队伍的训练和装备更新,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加强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应对大型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1. 完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加大对灾区的经济援助和重建投入,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 促进受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受灾地区的经济抵御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1. 加强国际灾害预警信息交流,共享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救灾经验,提高全球抗灾能力。

2.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界灾害挑战,建立灾害应对的多边合作机制。

在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灾害的挑战,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科学技术支持1. 加强灾害科学研究,推动灾害监测、预警、应对技术的创新,提高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2.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提高科技对防灾减灾救灾的支撑作用。

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 完善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灾害防治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法治意识。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系统,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其防灾减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裙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灾害发生时,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承担着提供安全住所、救灾和重建等重要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提供安全住所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安全的住所,保障人民裙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及时地提供安全的临时住所,对保护人民裙众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2. 救灾和重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灾害发生后,承担着救灾和重建工作。

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和重建工作,对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恢复灾区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防灾意识不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对灾害的认识不足,防灾意识不强,导致在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中存在安全隐患,增加了灾害发生的风险。

2. 技术设备不完善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技术设备不完善的问题,灾害监测、预警、预防等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效果。

3. 救灾和重建工作不及时灾害发生后,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致使灾区裙众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三、改进措施为了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作人员和广大裙众的防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技术设备,提高防灾能力加大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救助等技术装备,提高防灾能力。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为了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内容、制定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特点,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以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防治规划、应急救援预案、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在制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口密集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流程包括多个环节。

首先是对城市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情况。

其次是制定灾害防治规划,确定城市的防灾目标和防灾措施。

然后是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城市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最后是灾后恢复重建,对灾害发生后的城市恢复重建进行规划和设计。

整个制定流程需要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确保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标准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面临的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标准。

同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才能有效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
计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8.01.03
•【文号】建办城〔2018〕1号
•【施行日期】2018.01.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的通知
建办城〔2018〕1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8年1月3日。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佛山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佛山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根据广东水利的现状,作出了实施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

此项决策也被列为我省10项民心工程之一。

决策要求用3~5年完成城市防洪、江海堤围及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

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建设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对提高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促进我市加速构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框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一、总体目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的重大部署,以保障全市经济活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以防洪排涝达标建设为主攻方向,为有效控制常遇洪涝、风暴潮,在遭遇较大洪涝、风暴潮时,确保全市大分部地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不受影响,不断提高对洪涝灾害的控制和减轻其造成破坏的影响,提高社会承灾能力,建成以防洪排涝为重点的全方位防灾减灾体系。

(一)工程范围1、实现城市规划的主、次中心组团和区级中心城区的城市防洪建设。

2、捍卫农田5万亩以上的江堤达标建设。

3、纳入省人大议案的小型水库安全加固建设。

(二)建设标准1、城市防洪工程和堤防达标建设项目按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发布明确八项目标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发布明确八项目标

2 5 人左 右 ;第 七 ,创 建5 0 个 “ 国综 合减 灾 示 7万 00 全 范社 区” ,每个城 乡基层社 区至少有 1 灾害信息 员 ; 名 第 八 ,防 灾减 灾体 制 机 制进 一步 完 善 ,各 省 、 自 治 区、直辖市 以及 多灾易灾 的市 ( 、县 ( 、区) 防 地) 市 建立 灾减 灾综 合协 调机 制。根 据 《 划 》 ,为实现发 展 目 规 标 将开展 以下重大项 目 :第一 ,全 国 自然灾害 综合风 险调 查 工程 ,编制全 国 、省 、市及灾 害频 发易 发区县 级 行政单 元 自然灾 害风险 图和 自然 灾害综 合 区划图 ;
导 ,社 会参 与 ;以人 为本 ,依 靠科 学 ;预防 为主 ,综 合减 灾 : 筹 谋 划 ,突出 重点 ”的 原 则 。 明确提 出 了 统 “ 十二 五 ”期 间的发展 目标 :第 一 ,基 本摸 清全 国重 点 区域 自然 灾害风险 情 况 ,基本 建成 国家综 合减 灾与 风险 管理信 息平 台 ,自然灾 害监 测预 警 、统 计核 查和 信息服 务能 力进 一步提 高 ;第二 ,年均 因灾直接 经济 损失 占国内 生产 总值 的比例 控制在 15 _%以内 ;第三 , 防 灾减灾 工作纳 入各级 国 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规划 。并
国 家 综合 防灾 减 灾 规划 发 布 明 确
八项 目标
国务 院办公 厅 日前 发布 《 国家 综合 防灾 减灾规 划 ( 1 —2 1 年) 2 0 5 》,明确 了 “ 01 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
工作的8 目标。规划强调 ,防灾减 灾要坚持 “ 项 政府主
的意 见 》 , 以实现 国土 资 源 管理 法 治 化 为 目标 ,健 全 决策 程 序 .规 范行 政 行 为 ,强化 行政 监 督 ,继 续 . 推 进 依 法 科 学 民 主决 策 ,不 断 深化 行 政 审 批 制度 改 革 。加快 推 进 财 政预 算 资 金 分 配使 用管 理 改 革 ,推 动保 障 和 促 进科 学发 展 新 机 制 的形 成 。 《 见 》明 意 确 了深 化 行 政 审 批 制度 改 革 的 总体 要 求 :进 一 步 减 少 行政 审批 事 项 ,下放 审批 权 限 ,规 范 审批 程 序 , 提 高 审批 效 率 .逐 步推 广 审 批 集 中 和批 、管 分 离 , 推 动 行政 审批 工 作 的精 细 化 、标 准 化 ;强 化 国 土 资 源 主 管部 门的 市 场 监管 和公 共 服 务职 能 ,着 力 解 决 “ 审批 轻 监 管 ” 等 问题 ;进 一 步 发挥 市 场 配 置 资 重 源 的 主体 作 用 ,切 实 转 变行 政 管 理 职 能和 资 源 配 置 方 式 ;加快 建 立 全 国 规 则统 一 、程 序科 学 、公 开 透 明的 土地 资源 有 形 交 易市 场 。 《 见 》同 时强 调 , 意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成 3 人死亡,14万平方米市区道路毁坏 ,直接经济损失 1. 7 . 32
亿元 ;2 1 年 5 7日广州特大暴雨,造成 7 00 月 人死亡 ,3 间房屋 8 倒塌,3 O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 二五 ”期 间 ,我 国城 镇 化水 平将 突 破 5 % 十 0 ,人 口、产 业 、
工程设施将进一步 向城镇集中,城镇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 的矛
四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能力仍待加强。城 乡防灾减灾科
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 比有一定差距 ,研 究力量分散、防灾研 究 偏重单一技术 ,缺乏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 ( )面临形势 三 1 严峻的 自然灾害形势 .
指 导思 想 、基本 原 则和 规 划指 标
( 一)指导 思想
以城乡防灾规划制定和实施为先 导,以房屋建筑和市 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监 管为主线 ,以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为 重点, 以城乡建设防灾减 灾法律法规 、标准 体系 为依据 , 以应急管理 队伍建设和 防灾减灾技术进步 为支撑 , 进一步 完善城 乡建设防灾减灾 管理体系 。 全面提高城乡建设防灾 减灾能力,最大 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中因房屋建筑、市 政公用设施破坏造成 的人 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 二)基本 原则
战之一 。
坚 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动城市综合防御和村镇全面 设防;坚持预防为主 ,平灾结合 ,做到防灾常态 管理与灾 时应急管理并重 ;坚持科学防灾,综合防灾,统筹考虑空 间管理 与过程 管理 、近期安排与长远谋划。
2 城镇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提 出了迫切要求 . 城市运行对交通 、 供水 、 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依赖程度很 高 ,而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 ,一旦受灾极易产生连锁 、放 大效应 ,从而造成严重灾难 。 0 7 7 1 20 年 月 8日济南特大暴雨 , 造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7.推动防灾减灾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研发先进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8.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事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监督与评估
1.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考核体系,对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2.定期开展防灾减灾专项检查,确保防灾减灾政策措施的落实。
3.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透明度。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背景与目标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旨在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计划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水平。
8.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事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执行本计划,共同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让我们携手努力,共筑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完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覆盖面。
2.增强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灾害预报准确性。
3.提升防灾减灾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设防标准。
5.优化防灾减灾资源配置,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6.推动防灾减灾科技创新,提高先进适用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水平。
4.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抗灾设防标准进一步提高。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二○一六年十一月目录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抗震防灾工作成效............(二)“十三五”时期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三)严格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四)推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五)强化抗震规划编制实施......................(六)促进抗震技术推广应用......................(七)提升地震应急处置水平......................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完善政策配套..............................(三)强化队伍建设..............................(四)加强国际合作..............................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为做好“十三五”时期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蓝图敲定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蓝图敲定
防灾避难场所建设 。开展城市绿地系统 防灾避 险规划
和完善 日常管理制度,确保防灾避难场所的保障能力 ;结合城 镇详细规划和社区建设 ,开展防灾避难场所和疏 散道路整 治, 以及高密度城 区防灾据点建设。三是建立以城镇人均防灾避难
编制或修订完善 ;基 本完 成位 于地 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灾
障基础 设施 ,大 幅提高我国城镇应急救灾能力 。二是制定 《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进 行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 施建设 , 完善避难场所各项防灾功能 。 在固定 防灾避难场所
建设 中, 加强防灾避难功能审查 , 严格工程质量监管 ;建立
2 年 筇 l 期 01 1 O
・ ・ 7
风、雨雪冰冻 、暴雨等灾害防御措施;在初 步设计阶段进 行抗 灾设防的专项审查或论证 ;在施工 图审查中把抗灾设防质量作 为审查的重要 内容 ;在施工阶段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工程 质量 安全水平 。二是提高现有市政公用 设施 防灾减灾能力 。建 立市政公用设施定期防灾安全评价制度 ;开展市政公用设施排 查工作 ;对早期建设的抗灾标准偏低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改造 升级 。三 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防灾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建设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设施 ,提 高燃 气 、轨道交通等设施突发灾害紧急 自动处置能力 ;加强灾后应 急设施建 设,研发灾后应急抢修 、紧急恢复技术。 提 高城乡房屋 建筑抗灾 能力。 一是开展对学 校、医 院和 体育馆等 大型公共 建筑的鉴定和 加 固工作 。研 究编制大型 公 共建筑抗 灾评估技 术指南 ,对 未能达到 防灾安全要求 的公共
求 的建筑 物 、构筑 物 限期采取 必要 的抗 震加 固措施 。j足提 高村镇工 程的抗灾 能力 。逐 步建立村镇 防灾服务体 系 ;加 强 村镇住宅 图集 的推 广使用 ,支持各地 因地制宜开 展农村 民居 抗震 新技术 、新材料研究 与应用 ;组织村镇 工程 防灾技术培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2023年高新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规划要求,大力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应对大灾害能力(一)完成避难场所建设为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建设了第一个固定型避难场所及4个紧急型避难场所,某公园具有区位合理、交通便利、占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优势,可以作为城市固定避难场所开展建设,另设实验中学、某路小学、区中学、某实验小学作为紧急避难场所。

按照规划方案,将某公园建设为固定型避难场所,公园总面积为174048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35228平方米,硬化面积41433㎡,现有道路、广场、稀疏场地为可利用空间,实际可利用面积36900平方米,根据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疏散人数约为18450人。

将4所学校改造为紧急避难场所学校合计可利用面积约3.4万平方米,根据紧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疏散人数约34000人。

特色做法:为推进项目顺利建设,1.将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列入区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2.通过领导挂帅、健全机制、目标分工、明确责任等做法,根据项目目标,编排进度节点、投资计划,由领导统一调度,协调推进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3.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消除安全及质量隐患,保障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获得省补资金特色做法:通过深入了解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与市住建局交流沟通有关政策条款、条件等,确保该项目符合省级专项资金项目要求;同时,向已申报完成项目所在的区、县,学习申报流程并完善申报资料。

在市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区避难场所项目已列入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根据《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批)预算指标的通知》,避难场所获省补资金110万元。

2024年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本

2024年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本

2024年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本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给城乡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本原则
1. 重视预防: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和防护工作;
2. 综合施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能和作用;
3. 安全第一: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4. 整体互助: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是整体性工作,各级各类单位要相互协作、互帮互助。

三、组织体系
按照“一盘棋”原则,成立城乡建设防震减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运作。

指挥部设立多个工作组,分头负责各项工作。

四、工作内容
1. 提高防震意识,强化建筑抗震能力;
2. 完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
3. 健全救援体系,提高抗灾救援能力;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5. 完善灾后重建机制,加快城乡建设的恢复重建。

五、保障措施
1. 制定专门的预案和技术规范,确保实施。

六、预案实施
1. 加强预案宣传,确保每个单位和个人都了解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3. 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总结:
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只有真正做到预防在前、应对在前、控制在前,才能有效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实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城乡环境!。

海南省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省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省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二○一五年三月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海南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的抗震防灾政策,指导海南省各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和推进抗震防灾工作,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内容涵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镇和乡村房屋建筑抗震防灾、市政公用设施抗震防灾、灾前应急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明确提出各市县城乡建设抗震防灾的目标和要求,是各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抗震防灾政策、安排抗震防灾工作的依据。

抗震防灾是社会性、基础性公益事业,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抗震防灾事业发展,对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一、海南省抗震防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一)现状 (1)(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6)(三)面临的形势 (7)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9)(三)规划目标 (9)三、主要任务 (10)(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10)(二)构建海南省区域防灾体系 (10)(三)开展城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 (11)(四)开展避难疏散场所的建设 (11)(五)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抗震设防 (12)(六)推进既有建设工程抗震排查、鉴定与加固工作 (13)(七)推广和应用减隔震技术 (14)(八)开展历史保护建筑和民族特色建筑的抗震防灾与保护对策研究 (14)(九)开展海南地区村镇住房抗震防灾技术对策专项研究 (14)(十)推进村镇抗震防灾管理的创新与示范 (15)(十一)进行海南地区活动断裂的工程影响评价及工程处理对策研究 (15)(十二)组织编制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16)(十三)开展三沙市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16)(十四)组织实施全省抗震防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工程 (17)四、保障措施 (17)(一)建立健全抗震防灾管理机制,加大行政管理力度 (18)(二)加强抗震防灾队伍建设,提高抗震防灾的技术水平。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7.05.18•【字号】鄂建文〔2017〕37号•【施行日期】2017.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建文〔2017〕37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建委、规划局、房管局、城管局、园林局,武汉市水务局: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鄂政办电〔2017〕68号)要求,省住建厅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doc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5月18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统一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灾防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隐患不消除,视同事故处理”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鄂政办电〔2017〕68号)、《湖北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7年“5.12”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鄂减电发〔2017〕1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办质电〔2017〕55号)明确的住建系统工作职责,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治工作内容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根据区域灾害风险特点,迅速深入推进社区灾害风险评估,重点做好旅游景区、地铁、地下管网、燃气管道、隧道桥梁、在建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隐患排查,汛期、强降雨期要加大巡查排查频率和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序言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1
(一)发展成就1
(二)主要问题5
(三)面临形势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8
(三)规划指标8
三、主要任务10
(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10 (二)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11 (三)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12 (四)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13 (五)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14 (六)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15 四、保障措施16
(一)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16 (二)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16 (三)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17
序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总结防御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一)发展成就
1、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乡规划法》和《防震减灾法》相继出台或修订,规定城乡规划应符合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工程抗震加固等方面的要求。

汶川地震发生后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了灾后恢复
重建工作的方针、原则,并对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要点》、《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有效指导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工作。

各地通过制订有关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强化了工程抗灾设防管理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2、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颁布实施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编制了《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集》,完成了《镇(乡)村防灾规划标准》的审查工作。

汶川地震发生后,组织编制了《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

3、建筑工程抗灾设防监管取得进展
“十一五”期间,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抗震和结构安全已成为重要监管内容。

一是在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中增加了关于超限大跨空间结构审查的有关内容,并对奥运工程、世博工程等进行专项审查,确保了其抗震安全。

二是推动各地实施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制度。

三是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管,出台了《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图集》、《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等技术性文件。

4、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有效推进
“十一五”期间,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成立了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加强对各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泉州、南通、合肥、徐州、苏州、海口、武汉、宜昌、十堰、荆州、溧阳、泸州、喀什等20多个城市相继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或修订工作,其中泉州市、南通市等地开展了规划实施试点工作。

厦门市编制了综合防范地震、台风、建筑边坡灾害的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并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实施计划。

5、村镇抗震设防工作逐步开展
“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贯彻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加强农村工匠技术培训、提供农居抗灾图集等形式,促进村镇房屋抗灾能力的提高。

如新疆2003年至2010年,新建农村抗震安居房194.9万户,累计投入262.5亿元;云南2007年至2010年,完成农村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