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doc资料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古筝艺术的继承不仅涉及传统技艺的传承,还包括对古筝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演奏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以及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本文将就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技艺的传承。
古筝作为中国乐器的代表,历史久远,有着庞大的演奏体系和丰富的曲目。
古筝的学习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演奏技巧,对传统曲目的理解和传达更需要有深厚的传统功底。
古筝的传承工作要注重从基础技艺的培养入手,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学习传统曲目和技法,并由有着丰富经验和技艺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传承和发扬古筝艺术的精髓。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古筝作为传统乐器,它所携带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当今社会,古筝艺术的发展也需要与现代音乐文化相结合,创新表现形式,创作现代曲目,开拓发展空间。
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需要有创作者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传承,同时还要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思维,结合现代演奏技术,使古筝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古筝艺术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演奏技术。
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古筝音乐的表现力和演奏效果,提升古筝艺术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演奏技术方面,古筝演奏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音乐作品。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古筝演奏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音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古筝音乐的传达更为清晰和立体,表现更加丰富生动。
演奏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古筝艺术的继承还需要传承和弘扬古筝文化。
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艺术继承者和创作者需要深入学习中国古筝文化的内涵,传承古筝音乐的传统精髓,弘扬古筝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价值取向,使古筝文化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播和发扬。
浅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
浅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77浅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王倩楠(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摘要:说到民族乐器,古筝一定会上榜,不仅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和清脆的音色,更有关于古筝的一个个感 人又让人难以忘记的故事。
古筝可以通过演奏来表达低沉委婉,同时也能抒发慷慨激昂,其张力十足的表演力 也让它一直活跃在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舞台上。
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将 通过对古筝艺术的阐述,来分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筝艺术影响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15-0077-02历朝历代都对古筝青睐有加,更是文人墨客爱不释手 的乐器之一,因此,古筝被称为“仁智之器”。
中国历史 悠久,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筝 经历无数的竞争和历史的洗礼,依旧在民族音乐发展中熠 熠生辉。
古筝从最开始的消遣工具逐渐向陶冶情操、体现 品位、音乐教化的方向发展,自古以来,古筝都象征着高 雅,更是受到文人雅客的推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 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 育改革,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国民素质也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古筝作为民族乐器 的宠儿,成了国民学习乐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 媒介,各地出现诸多古筝艺术学校,出现了学习古筝的热 潮,在各种比赛和演出活动中都能看到古筝的身影,这不 仅体现了祖国的强盛,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 爱。
一、古筝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 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音乐作 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古筝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承载着诸多 的历史故事、动人传说和优美曲调。
古筝在古代一直是非 常受欢迎,它音域广,表现力强,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曲 调,或悠扬、或阴郁、或激昂。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古筝艺术的继承首先关乎传统技艺的传承。
古筝技艺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曲谱传承方式,在这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后人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发扬光大。
传统技艺的传承是古
筝艺术能够延续下去的基础,也是保证其音乐性和历史性的重要途径。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关注文化内涵的传承。
古筝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情感表达方式等。
在古筝艺术的继承中,需要注重传授和弘扬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古筝艺术所承载的文
化意义。
在古筝艺术的发展中,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
音乐
是世界各国共通的语言,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古筝艺术可以与其
他音乐形式进行融合,获得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家和音乐团
体进行交流与合作,增进互相的了解和学习,促进古筝艺术的国际化发展。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
通过传承技艺、弘扬文化内涵、与时
俱进的创新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古筝艺术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展和传承,
为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并继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古筝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古筝传统乐器古筝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音色和优雅的外观,古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古筝的历史渊源、特点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古筝。
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古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筝最早是通过以竹马为筝,用指弹的方式演奏。
后来,随着技艺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古筝逐渐演变为以木质琴体、丝弦为主要材料的乐器。
古筝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音色和外观上。
首先是音色方面,古筝的音色清脆悦耳,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
古筝共有21根弦,通过手指的按弦和琴指的拨动,可以演奏出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音域的音调。
其次是外观方面,古筝的造型典雅庄重,琴面上绘有精美的图案,琴弦亦镶有优质的宝石或玉石。
无论是从外观还是音色上,古筝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华文化中,古筝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其曲调和演奏技巧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
许多文人墨客都将古筝作为娱乐、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其次,古筝也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戏曲、舞蹈以及民间艺术表演中。
作为伴奏乐器,古筝能够与其他乐器和声音相融合,形成和谐的音乐空间。
此外,在庆典和节日等场合,人们亦会演奏古筝以表达祝福和喜庆之情。
此外,古筝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古筝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许多有才华的古筝演奏家通过传统的教育体系,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后人,使得古筝的艺术传统得以延续。
这种传承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递,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传承。
通过学习和演奏古筝,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总之,传统乐器古筝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音色和外观特点。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音乐艺术的代表,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浅议中国古筝的研究进展
浅议中国古筝的研究进展摘要: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在我国悠久的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古筝艺术雅俗共赏,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奇葩。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整理法和调查分析法,并结合对古筝的深刻了解,对古筝的发展概况、古筝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对我国目前古筝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古筝;发展进程;古筝名曲;传统文化;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35-02古筝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
古筝音韵古朴、委婉、华丽、典雅,可以表达出行云流水般的意境、委婉细腻的情调以及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情感,古筝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在我国具体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古筝概述(一)古筝的发展进程古筝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的战国时期,以秦国最为流行,也就有了“秦筝”这一说法,当时古筝主要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使用。
到了汉晋时期古筝才设有十二弦,当时古筝的弹奏技法只是停留在原始的弹法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频率很少。
经过几百年的应用与实践,唐朝时古筝为十三弦,明清以后改为十五或十六弦,较之以前音域有所扩大,然演奏技法无大变化[1]。
20世纪古筝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古筝逐渐增至十八弦、二十一、二十五弦等多种形制,古筝的发展不只是在形制上,在演奏技巧上也有了很多发展和创新,期间也出现了很多派别和名家。
在中国古筝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南北两大派别。
北派以山东诸城派琴家王露为首,他在北京大学主教古琴、琵琶,民族乐器也逐步进入高等音乐学府。
南派较为著名的是曹正先生,他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古筝,开创了古筝乐器进入高等音乐学府的先河。
(二)古筝名曲研究在古筝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很多名曲以及一些演奏方面的创新。
例如,民国时期的曹正,其演奏风格古朴醇厚,刚柔并进,设计了独特的古筝演奏指法符号,并将工尺谱译为简谱和五线谱,他的代表作为筝曲《渔舟唱晚》;建国后,河南派代表人曹东扶创作了筝曲《闹元宵》,引子以大幅度的急速划弦,连续托劈双弦及长摇指法,渲染出热闹的氛围。
谈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
谈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古筝音乐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古筝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
古筝音乐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诗经》中就有“鉴橐之枝,心犹怡也;掎膺折矢,痛心痛也”这样的记载。
古筝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不断吸纳和融合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筝音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历史文化。
古筝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内容。
其曲目多以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为题材,如《广陵散》、《十面埋伏》、《阳关三叠》等,这些音乐作品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次是艺术表现。
古筝音乐以其细腻、深沉、清雅的风格,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
在演奏中,古筝师们可以通过琴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古筝音乐更加具有韵味和内涵。
再者是文化传承。
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世世代代的努力和传承,古筝音乐得以保留并继续发展,成为当代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音乐本身,还涉及到了与音乐有关的许多方面。
比如古筝音乐在中国民间的传承和演奏技艺,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底蕴。
中国自古有“琴棋书画”的传统,其中琴就指的是古筝音乐。
古筝音乐的传承,一方面依靠家庭和师承传统,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的培育。
古筝音乐的演奏技艺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需要学习者不断地积累和体验,才能够真正驾驭其精髓。
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古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历史悠久的古筝文化,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质,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文化的兴盛,古筝文化如今却遭受到冲击冷落。
本文分析了古筝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古筝文化;传承;发展;问题;对策一、古筝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古筝文化在历史上一度繁荣昌盛,名家荟萃,是中国封建文化兴盛的代表性文化。
如今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向世界敞开了窗口,而且在精神领域和文化生活方面也积极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而且这种交流正在不断加强和扩大。
西方文化逐渐地与中国文化融合,并且掀起中国大众追捧的热潮,中国的文化发展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广大社会各阶层都接受的娱乐性“通俗音乐”文化。
迎合了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
中国古筝文化的发展问题也由此面临严峻的冲击和考验。
古筝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遭受冷落,逐渐成为“边缘文化”。
很多人担心古筝文化再不挽救,就会消亡。
至今为止,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古筝文化的前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筝文化大众化程度低古筝音乐自古就是高雅音乐,通常都是在宫廷、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广受欢迎,古人亦说古筝“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
因为古筝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并且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所以更加需要深刻感悟。
如今人们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就已经十分少了,对于古筝文化这样一个处于“边缘文化”的旧文化,更是不甚了解。
根据对各类人群的调查,80.9%的人完全不知道古筝为何物,形状如何,何等声音,怎样弹奏,还有很多人将古筝与古筝混淆,更不要提了解古筝蕴含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古筝的大众知晓度是如何低。
古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古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古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弹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筝承载着丰富的音乐传统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古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1.历史和起源: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在中国的音乐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古筝是丝弦乐器,后来逐渐演变为十三弦、十六弦等不同规格的版本。
2.音律体系:古筝使用传统的五声音律,即宫、商、角、徵、羽。
这五声音律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古筝通过演奏这些音律,表达出深沉的文化内涵。
3.演奏技艺:古筝演奏技艺包括弹拨、按弦、滑音等多种技法。
演奏者使用指甲或琴镲进行弹奏,通过手指在弦上的动作和力度控制音符的高低和音色的变化。
4.曲目和风格:古筝曲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古典、民间、现代等多种风格。
传统的古筝曲目包括《广陵散》、《阳春白雪》等,而现代创作的古筝曲目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教学传承:古筝的传承一直以师徒传统为主,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演奏技艺、曲目和音乐理论传承下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的古筝教学也采用了更多的书籍、录像等辅助手段。
6.文化意义:古筝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被视为高雅、典雅的音乐艺术代表。
它在宫廷、庙堂、民间等场合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追求。
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古筝研究机构、组织古筝大赛、编辑古筝教材等,以推动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总体而言,古筝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传递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1. 引言1.1 古筝艺术的历史传承古筝艺术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古筝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古代,古筝常常被用于宫廷音乐和宴会娱乐,被认为是高雅文化的象征。
古筝的历史传承体现在传统的曲谱、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上。
许多古代名曲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至今仍然被传颂。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艺术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在唐代,著名音乐家李冰制定了古筝谱谱法,为古筝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的丁仙华更是将古筝的演奏技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古筝演奏的黄金时期。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古筝艺术不仅在中国深深扎根,还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现今,古筝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2 古筝艺术的现状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目前,古筝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许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校都设立了古筝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古筝演奏人才,为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现代社会,古筝艺术也逐渐融入了各种艺术形式中,如与现代舞蹈、戏曲、声乐等结合,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的形式。
许多古筝演奏家也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音乐节和演出活动,为古筝艺术的传播推动了更广泛的空间。
古筝艺术在国际上也逐渐受到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古筝,或者在自己的国家组建古筝乐团,演奏传播中国古筝音乐文化。
古筝艺术的国际化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为古筝艺术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1.3 古筝艺术的发展趋势古筝艺术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古筝艺术正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古筝艺术将会更加注重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通过融入当代元素和创新表现方式,使古筝音乐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精妙的演奏技巧。
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思考。
古筝艺术的继承是指将古筝演奏技艺和表演传统传承下来的过程。
古筝演奏技艺包括演奏方法、曲目学习和表演技巧等方面,而传统表演指的是古人们留下的古筝演奏方式和艺术特点。
古筝艺术的继承,首先需要对传统技艺和表演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吸收其中的精华,然后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古筝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古筝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古筝艺术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古代,古筝是贵族文人的音乐伴侣,演奏方式受到严格的礼仪约束,曲目也以古典文学题材为主。
而在现代,古筝已经成为了大众喜爱的乐器,演奏方式和曲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纳入了现代音乐元素。
这些变化都反映了古筝艺术在继承中的发展与创新。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首先是要注重对传统技艺和表演的学习和传承。
古筝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经验,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弘扬和传承传统的古筝艺术。
其次是要关注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古筝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可以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新的古筝曲目,丰富古筝演奏的形式和内容,使古筝艺术更加活跃和有吸引力。
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比赛等活动,积极宣传和推广古筝艺术,培养更多的古筝演奏者和爱好者,推动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关注教育的作用。
现代社会,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古筝艺术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学校、社会机构等渠道,加强对古筝艺术的教育和推广,培养更多的古筝学习者和爱好者,传承和发展古筝艺术。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古筝主要流派看传统文化的继承
融合:现代古筝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古筝艺术的创新与 发展
各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古筝流派的形成与特点 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 现代古筝曲目的创新与融合 古筝艺术在传承中的发展与变革
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古筝演奏风格和技巧的多样化,融合不同音乐元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曲目:《高山流水》、《渔 舟唱晚》
音乐风格:细腻、婉转、清雅
03
各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章节副标题
陕西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特点:音色醇厚,力度适中,表现出浓郁 的地方特色
代表作品:《秦桑曲》、《高山流水》
河南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特点:音色浑厚,风格淳朴 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汉宫秋月》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古筝艺术
保护和传承古筝传统曲目,鼓励演奏家和作曲家创作新作品。 推广古筝教育,提高大众对古筝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创新古筝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 举办古筝音乐会和比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古筝乐曲在曲目分类和流派形成方面,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如“河南筝派”、 “浙江筝派”等流派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地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筝乐曲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如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就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展现了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限 可能性。
古筝艺术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曲目创作:古筝与现代作曲家合作,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曲目
演奏技巧创新:古筝演奏家在技巧上不断突破,为古筝注入新的表现力
古筝调查报告
古筝调查报告引言: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表现力。
自古以来,古筝在中国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报告旨在对古筝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探讨其现状以及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的意义。
一、古筝的起源和演变古筝原创于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古筝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起初,古筝仅有12根弦,形状也较为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逐渐演变为有23根、25根甚至双弦的不同类型。
这种演变代表着古筝在不同时期的音乐需求和技术发展,同时也使得古筝适应了更加丰富和复杂的音乐表达。
二、古筝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古筝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其音色柔美、清澈,具有独特的余韵。
通过不同的弹奏技法和手指的动作,演奏者可以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如悲、喜、怒、哀等。
而古筝的音域广阔,既可以用来演奏古典曲目如《广陵散》,也可以进行现代音乐的创作和演绎。
因此,古筝在各个音乐领域都具备重要的表现力和独特性。
三、古筝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的意义随着时代的演变,传统音乐逐渐受到了现代化和西方音乐的冲击。
然而,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古筝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优秀的艺术形式。
同时,古筝也可以与其他音乐风格和乐器进行融合,产生创新和独特的音乐作品,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四、古筝的普及和教育为了推广古筝的魅力和美妙,需要加强对古筝的普及和教育工作。
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开设古筝课程,让更多的人接触和学习古筝技术。
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古筝演奏比赛和音乐会,为喜爱古筝的人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对古筝产生兴趣,为古筝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结论古筝作为中国独特的乐器,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承载着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的使命。
通过对古筝的调查和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筝的起源、演变和音乐表现力。
古筝曲 琴韵
古筝曲琴韵引言概述:古筝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优美的琴韵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古筝曲的琴韵,分别是古筝的历史渊源、古筝曲的音乐特点、古筝曲的演奏技巧、古筝曲的表现主题以及古筝曲的艺术价值。
正文内容:1. 古筝的历史渊源1.1 古筝的起源与发展古筝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
它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1.2 古筝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形式和场合。
2. 古筝曲的音乐特点2.1 独特的琴韵古筝曲以其独特的琴韵而闻名,它的音色柔美细腻,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古筝的琴韵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使人陶醉其中。
2.2 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古筝曲的音乐表达方式丰富多样,既有抒情悠扬的曲调,也有豪放奔放的曲风。
它能够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技巧,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2.3 独特的音律体系古筝曲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音律体系,这种音律体系与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有所不同,给古筝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3. 古筝曲的演奏技巧3.1 手指技巧古筝演奏需要灵巧的手指技巧,演奏者需要准确地按弦、拨弦和控制音量,以表达出准确的音乐旋律和情感。
3.2 腕部技巧古筝演奏还需要运用腕部技巧,通过腕部的灵活运动来控制琴弦的振动和音色的变化,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
3.3 均衡控制技巧古筝演奏中需要注意均衡控制技巧,即控制左右手的力度和速度,使得音乐旋律和和谐度达到最佳状态。
4. 古筝曲的表现主题4.1 中国传统文化古筝曲常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如古代诗词、传统故事等。
4.2 自然景观古筝曲也常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丽,如山水、花鸟等。
【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研究】传统古筝艺术
【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研究】传统古筝艺术摘要:文章在对我国古筝艺术的特点以及局限性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古筝艺术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与阐述,探讨了古筝技法的创新、定弦的创新,古筝的定弦方式的四个特点进行分析,对乐器以及民族音乐的学习也使古筝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题材以及深刻丰富的内容,呈现多元化的古筝乐曲艺术风格。
关键词:古筝;传统;局限性;创新一、古筝艺术的传统(一)古筝艺术的特点古筝在我国具有就有的历史,并且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具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古筝在我国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而各个地区的群众通过将古筝与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进行融合后产生了具有不同演奏手法以及不同音韵特点的古筝流派,比较主要的流派包括秦筝、齐鲁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蒙古筝等。
从整体来看,北派筝更加重视形象的变现,一般都比较粗狂和泼辣,乐曲具有较大的起伏和条动感,在较大的弹接力度下能够塑造强烈的气氛,右手的激发比较多并且难度较大,但是左手的变化较少,弹奏出的效果有力苍劲、嘹亮高亢、奔放豪爽并且古朴庄重。
而南派筝则重视内在感情的体现,一般都比较含蓄柔美、稳重优雅,左手的变化较多且细腻,曲调也是温文尔雅。
从南北两派的筝曲特色中可以看出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人文气息并受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二)传统古筝艺术中的局限性传统古筝艺术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一的演奏风格。
古筝各个流派主要依据地域来划分,从而使各个筝派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但是各个筝派之间由于缺乏互相的沟通与学习难以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个人导致了技法风格的单一。
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筝派的曲目多余当地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了传统的筝曲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内容上都过于单纯,从而使筝曲的题材过于单一;二是定弦方面的局限。
传统的筝曲在定弦中采用宫、商、角、徽、羽的五声音阶进行排列,由于传统筝曲的音调比较简单并且变化音也较少,所以这种排列能够满足传统古筝乐曲的演奏,但是随着创新筝曲的增多,音调以及调式调性的复杂与变化音的繁琐与频繁等特点十分突出,而传统的定线不能很好的表现和演奏出这些筝曲;三是不平衡的左右手技法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古筝
中国传统文化---古筝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创设传统文化艺术情境如何在古筝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古筝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古筝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树立民族情怀从而体会对古筝的文化认同感。
古筝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习筝的场地创设传统文化艺术情境,其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课堂环境能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
这不仅仅是一个对教授古筝场地进行布置的行为,而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装饰的内涵,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才能构建具有古韵古风的教学情景。
很多课堂上教师多布置了古筝曲谱,或一些名人字画,这些装饰确实有助于建立传统的文化氛围,但是学生如果不理解其背后的寓意,也只能是对牛弹琴,起不到熏陶渗透的作用。
只有让这个情景触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才能融入到这种情景中,进而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教授《渔舟唱晚》这首经典曲目的时候,教师要先从其文化背景讲起。
这首颇具古典风情的经典曲目,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乐曲中描述了夕阳映照的光辉,情景中万顷碧波,渔民在垂钓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是筝曲中广为流传的作品。
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来发展编创的。
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
经过50多年表演证明,这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经典曲目。
教师在教授如何演奏作品之前,先将作品的文化内涵,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能从其文化背景中得到启示,也就是对于教学情境的构建。
用古筝的韵律表现夕阳的余晖,用乐曲的节奏表现渔民的惬意,用演奏乐曲的心境带动观众的情愫。
只有具有情怀和诗意的演奏,才能使古筝的经典曲目得到不断的升华。
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在传统音乐被大力推广的大好前景面前,古筝这件传统乐器紧跟时代的脚步,焕发生机,不断被更多的人所喜爱与学习。
“非遗”语境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临清金氏古筝为例
2020年12月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DEC.2020[文章编号]1671—8178(2020)04—0080—04“非遗”语境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临清金氏古筝为例胡梦飞(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金氏古筝起源于临清金郝庄一带,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金氏古筝乐曲旋律流畅,韵味醇厚,结构严谨,发展逻辑性强,是富有民族特色、赏心悦目的传统筝乐。
2013年,临清金氏古筝被列入第三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的保护和传承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缺少资金支持、后继乏人等问题。
为此,要加强宣传和推介,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保护和传承体系,创新筝曲题材和演奏方法。
[关键词]临清;金氏古筝;传统音乐;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古筝艺术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奇葩,其历史悠久,在近代演变为不同的流派分支,从民间戏曲、曲艺、歌曲等艺术形式中逐渐独立,并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器乐文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的古筝艺术日益远离了过去生长、发展的原始环境,从而受到冲击。
同时,随着国内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古筝艺术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身份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⑴本文以临清金氏古筝为例,在分析其发展源流及传承现状的同时,探讨其保护、传承策略,以期为传统古筝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临清金氏古筝概述中国古筝音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据史料典籍记载,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筝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已在当时的秦地广为流传。
两千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筝家的创作加工和创造发展,这种古老的民间乐器的构造和形制不断得到完善,演奏法和乐器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古筝艺术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曲目及新创作品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老一代筝家为培养后继者呕心沥血,中青年筝家人才不断涌现,业余古筝爱好者越来越多,演奏形式也由独奏、为歌唱伴奏发展为重奏及合奏。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中国传统戏曲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而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也深受人们喜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多次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同时也使得古筝在传统戏曲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古筝开始逐渐进入传统戏曲舞台。
在一些经典的戏曲剧目中,古筝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为舞台上的演员们增添了音乐的韵味。
古筝的独特音色和多种音域的特点,使得它能够与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和表演相互呼应,表现出戏曲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
在曲目的选择上,古筝演奏的曲目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戏曲类型进行调整。
比如在京剧中,古筝常常会演奏一些传统的京胡曲目,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等。
而在评剧中,古筝则常常与板胡、京韵大鼓等乐器一起演奏,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戏曲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并不局限于伴奏的角色,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
一些古筝演奏家开始尝试用古筝来演奏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和段落,将古筝和戏曲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既能够保留传统戏曲的内涵,又能够展现古筝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在音乐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传统的古筝有丝弦和铜弦两种,而在与戏曲合作中,一些演奏家尝试了使用电气化的古筝来演奏。
这种电气化的古筝不仅使得音色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控制音量和音效,更好地与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演员和其他乐器协调。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不仅在音乐表演上进行了探索,也在舞台艺术上进行了尝试。
一些古筝演奏家将古筝与舞蹈结合,利用古筝的旋律和节奏感,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这种形式既能够展现古筝的演奏技巧,又能够增加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在国内外的演出中,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吸引传统戏曲的观众,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1. 引言1.1 古筝艺术的历史意义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古筝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古筝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
古筝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筝作为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
在古代,古筝被视为高雅文化的象征,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古筝演奏,可以感受到古代皇宫乐师的才华和精湛技艺,体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意境和情感。
古筝艺术的历史意义还体现在其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贡献上。
古筝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音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古典音乐作品都离不开古筝的伴奏或演奏,古筝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之一。
古筝艺术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作为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更在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筝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古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1.2 古筝艺术的传统特点古筝艺术的传统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上。
古筝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演奏过程中,古筝琴体的弯曲设计使琴音清越悠扬,音色优美动听。
古筝具有丰富的音域和表现力,能够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意境。
古筝演奏时常伴有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悠扬的抒情感,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震撼。
古筝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意境的营造,追求内心真挚的情感交流,寄托情感于音乐之中。
古筝演奏技巧独特,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各种指法、琴弦的轻重、用力和移动,才能表现出音乐作品的精湛艺术效果。
古筝艺术传统特点的体现,使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古筝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古筝艺术的继承古筝艺术的继承是指将古代的古筝艺术传统和技艺延续下来并传承给后人的过程。
论中国传统古筝的传承与开发
论中国传统古筝的传承与开发中国古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它不仅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
古筝的传承与开发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古筝音乐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古筝的历史传承、现状发展和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古筝源于中国古代的丝弦乐器,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在中国古代,古筝一直是贵族社会的宫廷乐器,所以古筝曾被称为“宫廷琴”。
在唐宋时期,古筝被广泛传播到民间,并逐渐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历史上,古筝曾经历过多次的变革与改进,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古筝。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的音色、演奏技巧、曲目风格等方面也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中国古筝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又不断变化的过程。
随着中国古筝音乐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乐器演奏者接触和学习的对象。
在中国古筝音乐的传承中,有一些重要的传统学派和名家,如上海古筝学派、杨河派、姚珏派、朱贞洁、刘天华等名家。
他们对古筝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古筝的传承,不仅在于技术的传授,更在于对古筝音乐精神内涵的传承。
正是这些古筝名家,通过不断的演奏、创作和教学,使得古筝音乐拥有了更为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古筝音乐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古筝音乐也在不断地脱离原有的古典形式,融入到现代音乐的创作与表达中。
古筝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开辟了新的音乐领域,丰富了中国古筝音乐的表现形式。
古筝音乐也逐渐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张重要名片。
中国古筝的传承与开发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
中国古筝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筝的传承与开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培养更多的古筝学习者和爱好者,创作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和时代特色的古筝音乐作品,推动古筝音乐的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开创中国古筝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学了一个多学期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对中国古代器乐更感兴趣,以前只是觉得那些老古董使人听起来很吵,甚至有些嘈杂,但经过过一学期的鉴赏与学习,发现中国的传统乐器同样能表达人的情感,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从前对古筝很感兴趣,所以找了这篇关于古筝的文章,拿来与大家分享。
论文内容摘要: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
演奏上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可抒发慷慨激扬、气贯长虹的豪情。
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古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
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本文主要探讨古筝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发展以及古筝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古筝艺术民间特色美育功能古筝,这门被称为“仁智之器”的古老民族乐器。
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的多民族大国里.能在无以数计的民族乐器中.经历历史淘金般的选择发出熠熠光彩.逐步从一种作为自娱自乐的工具跻身于具有教化、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等作用的高品位音乐文化行业。
自古以来,人们把弹奏古筝作为高雅圣洁的象征和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
近十余年来。
伴随政治的稳定,经济、文化建设的腾飞。
我国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弘扬民族文化,使古筝艺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个爱筝、学筝的热潮,全国习筝者已达百万之多,其繁盛景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一、古筝艺术的优秀传统漫长的历史长河。
流淌着我国各民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水脉,古筝艺术就是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水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古筝就广泛流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古筝”。
当时它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在秦国(今陕西省)流传《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夫击筝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因而“古筝”又有“秦筝”之称。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也随着东渐南移。
并在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流派。
其中主要有:在河南大调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为唱腔牌子曲和板头曲两部分的河南筝派:以演奏潮汕地区特有曲调弦乐和细乐为风格特点的潮州筝派,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以及闽南一带:流行于广东大埔、梅县、汕头一带。
与洞萧、琵琶、三弦、椰胡一起合奏、极具古朴典雅风格的客家筝派:由杭州滩簧、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等演变而来、以活泼明快的“四点”为技术特点的浙江筝派:以及在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采诸派筝技法之所长而形成的陕西筝派。
这些异彩纷呈的古筝流派在历代筝家的不断创造革新下为古筝艺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它们是在特有的土壤上生长开放的花朵。
无论秦汉时期古韵古声的《呜呜歌》、《相和歌》阶段,还是在唐代绚烂多彩的歌舞艺术和音乐中,无论是在明清以来的“西调”戏曲音乐,还是在质朴独特的“榆林小曲”的地方民间音乐中,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筝自古至今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绵亘久远,形成了筝乐传统割不断的血脉。
二、与琴“空更”相对照的“充实”——雄厚高亢的中国传统美学品格琴和筝象征着中国传统音乐主流的两种美学品格,即“空灵”和“充实”。
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空灵”,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写照,与“虚实”、“言意”、“形神”等审美范畴相联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审美特征。
与古琴“空灵”的审美品格不同,筝的美学品格可用“充实”两字概括。
此词源自“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的命题。
所谓“充实”,即韩愈的“本深”、“形大”、“行峻”、“心醇”、“优游”(《韩昌黎文集答尉迟生书》):即司空图的“雄浑”、“劲健”、“豪放”、“精神”、“悲概”(《诗品》):就是刘勰的“风骨”(《文心雕龙》)、元好问的“刚健雄壮”《论诗三十首》):或者黄钺的“沉雄”、“圆浑”(《二十四画品》)等等。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这种“精力弥漫”(周济《宋四家词选》)的“充实”显而易见。
它在生动、活泼、率直的民间艺术中得以发扬,进而也成为民间艺术的美学品格。
在筝乐中,“充实”的美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为“气势”。
筝弦长则音量足,筝弦设柱,多弹散音,其弦音明亮厚实。
弹筝用义甲,与筝弦接触准确,弦音灵活,为筝乐之“气势”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例如《高山流水》就不失“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那种“气势”、那种“充实”之美,造就了筝乐“充实”的美学品格。
第二就是“积实”。
“积实”作为一种审美意识,首先就要求主体心灵的饱满而丰富:“积实”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所带来的美学品格就是“充实”。
这种“充实”就是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所说的“精力弥漫”、“万感横集”。
总之,无论是“气势”还是“积实”,体现在筝乐中就是那种从音响到情绪的饱满感。
这些来自听觉的感受.在筝乐中处处存在。
三、古筝艺术浓郁的民间特色筝起源于民间,成长在民间。
东汉建都洛阳,北宋建都开封.秦筝随迁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
有一首讲弹筝技术的诗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
短短四句讲了左手和右手的重要的演奏技术问题。
可以见出,在河南筝技的普及已经相当高。
河南筝派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
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
后来,筝从伴奏的地位脱离而独立演奏。
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
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剪剪花》、《满舟》、《叠落》等筝曲,短小、清新、活泼,别具一格。
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的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板头曲。
《战国策.齐策》中讲:“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竿、击筑、弹筝”,其中的“弹筝”就是指齐筝.也即山东筝。
现存的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
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
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多少年来,筝长期流传在民间,伴奏也好独奏也好,民间大舞台使给了筝以太多的营养,是筝从远古一直不间断地得以发展地支撑。
民众的悲欢离合自然成为筝乐的主要表达内容,草根的命运和情感成为筝乐的情感归宿。
四、古筝艺术具有浓郁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美育功能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开发,尤其是学习乐器,是手指的运动,锻炼手指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
这种复杂的手指训练,对于培养青少儿集中注意力、增强毅志力及促进其品质与能力的发展,均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古筝本身所具有的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和雅俗共赏、易于入门的特质,在民族乐器中成了最佳的选择。
青少年学习古筝艺术,既是美的培育和意志力的锻炼.也是提高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筝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是通过筝的乐器属性和文化属性来实现的,并通过音乐表演这一运动过程来完成。
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演奏一首乐曲之前,学习者必须研读乐谱、了解作品的基本框架、曲式结构、术语标记、文化背景、作曲家试图表达的倾向与意图等等,然后决定对音色、力度、速度的选择以及情感投入的分寸。
学习者可以透过作品千姿百态的旋律调式结构乐曲风格去追求韵味、寻找美感,从而加深对乐曲思想内容的理解。
以上等等,均能够使学习者在古筝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其对美的感受能力、美的想象能力、美的思维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以起到开发智力、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作用。
五、古筝艺术的继承任何一个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既有继承性,又伴随时代的进程、审美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古筝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观念意识。
只要我们研究一下传统筝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是社会生活对筝曲作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任何一首传统筝曲必然反映出时代生活特征,从而带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印记。
近年来,古筝艺术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局面,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
传统曲目及新创作品在群众中较广泛地流传.老一代筝家为培养后继者呕心沥血,中青年筝家人才不断涌现,业余古筝爱好者越来越多,演奏形式也由独奏、为歌唱伴奏发展为重奏及合奏。
古筝从一种民间流传的乐器。
普遍走上音乐学院的课堂和音乐厅,成为一种规范性乐器。
曹正、曹东扶、王省吾、任清志、赵玉斋、高自成、王巽之、苏文贤、罗九香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心血潜心研究古筝,并将他们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使大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筝曲流传至今,这些原汁原味的地方风格筝曲成为中国古筝演奏的根基。
从古筝演奏和筝曲创作来看.古筝艺术的发展不能不受到古筝传统的深刻影响和有力制约。
离开了纵向继承、古筝的独特艺术个性和艺术风貌就难以延续和传承下来,离开横向借鉴,便会影响古筝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在我们审视古筝艺术传统时。
应该承认古筝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历代筝家以其创造性的辛勤劳动,为古筝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近四十多年的筝艺发展事实也告诉我们,古筝艺术的革新是不能抛弃传统,另起炉灶,应当在吸取现实生活养料的基础上,用当代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古筝艺术传统,以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要。
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创造新意离不开传统法度,处理好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古筝艺术的优良传统。
不断推陈出新,使传统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