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整理版)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仅关注运动员的心理,还包括教练、观众以及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运动感知觉、运动思维、运动情绪、运动动机、运动技能学习、运动中的人格、运动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运动感知觉运动感知觉是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包括对空间、时间、速度、力量等的感知。

例如,篮球运动员准确判断球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体操运动员感知身体在空中的姿态和位置。

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对于运动员准确把握动作、提高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专门的感知觉练习来提高。

三、运动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思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包括战术思维、决策思维等。

战术思维体现在团队运动中,如篮球比赛中根据对手的防守策略制定进攻方案;决策思维则体现在个体运动中,比如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瞬间决定起跑的力度和节奏。

运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模拟比赛情境、战术分析等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思维能力。

四、运动情绪运动情绪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常见的运动情绪包括紧张、兴奋、焦虑、自信等。

适度的紧张和兴奋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导致动作失调。

而自信的情绪则有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练和运动员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如通过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五、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如对运动的热爱、追求自我挑战和成就感;外部动机如获得奖励、荣誉或他人的认可。

保持和激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对于长期坚持体育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教练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

六、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一,名词解释注意的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感觉的联觉指某种感受性因受到其他感觉器官刺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PST是心理技能训练指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使其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ELLIS的ABC理论:一个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评价引起的。

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知情意)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形成原因、持续时间、稳定性、心境平和),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练习曲线是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我们将练习的进展反映在坐标轴上,形成表示练习结果的图形。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手势、表情等刺激物对训练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有意后注意是产生在有意注意之后的一种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填空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认知)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O-R。

心理技能训练遵循的原则有(自觉自愿)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全面性训练)原则。

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容易产生运动技能的(迁移),而学骑三轮车则会产生运动技能的(干扰)。

(身体运动能力)是体育能力的核心,(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是体育能力的发展方向。

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学说花瓶人头双管图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特征暗示训练的理论依据包括(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和(符号互动)理论。

表象训练的理论包括(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意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根据体育能力的差异,我们将学生分为(体育优等生)(体育一般生)(体育差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思想。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㈠名词解释⒈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⒉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⒊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⒋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⒌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⒍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⒎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⒏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⒐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⒑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⒒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⒓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⒔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⒕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⒖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一.填空1花瓶人头双关图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特征。

2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法.3赛后归因与成就动机的水平和能力的自我评价有关.4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敌意性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

5体液说是公元前5世纪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来的,他把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归为抑郁质,把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归为胆汁质。

6意志行为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为.7情感可以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种形态。

8马兹诺需要理论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9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优化条件教师的教学思想正确、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高超、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师生关系和谐度高和教学集体的凝聚力强。

10对攻击性行为理论的研究包括本能论.挫折—攻击论。

社会学习理论.其中社会学习理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二.名词解释1。

后象:当刺激停止作用后,在短时间内感觉仍不消失的现象,是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故又称“感觉残留”。

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3.挫折忍受力: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

4.攻击性行为:是指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5.气质: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6。

运动焦虑: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担忧倾向。

7。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8.练习曲线:是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我们将练习的进展反应在坐标图上,形成表示练习结果的图形。

9。

运动技能的干扰: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

10。

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11.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体育心理学 打印

体育心理学  打印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目标定向的分类:学习目标定向: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归因理论: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协变性原则.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锻炼成瘾:指由于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很强的锻炼欲望,放弃某种锻炼活动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反应.(如焦虑,内疚,紧,、易燥易怒等)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低级唤醒(深睡)、中度唤醒(觉醒)、极高唤醒(疯狂)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得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自然反馈:动作完成后自然发生、不需要借助其他方式而产生的信息,是动作的必然结果,不需要他人告知,自然可以获得的。

体育心理学——精选推荐

体育心理学——精选推荐

体育心理学——精选推荐体育心理学是指研究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精神状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训练和指导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生活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运动员在体能、技术和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进而取得成功。

本文将重点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训练实践,以及在体育竞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运动时的心理状态。

2.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育心理学主要涉及的理论有:运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3.体育心理发展的历史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德国心理学家Wundt首次将实验心理学应用到运动领域。

此后,体育心理学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

二、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心理评估、心理训练和心理干预。

1.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过程。

常用工具有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运动员的心理评估有助于了解其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并为后续的心理训练和干预提供依据。

2.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通过系统的心理技术和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进行指导和训练的过程。

常用的训练技术有:正向思考、自我暗示、目标设定和放松技术等。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达到最佳表现。

3.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针对特定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方法,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常用的干预手段有:认知重构、行为疗法、群体讨论等。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和生活。

(完整word版)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标准答案

(完整word版)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标准答案

(完整word版)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标准答案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案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案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案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案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全]季浏《体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课后习题整理

[全]季浏《体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课后习题整理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课后习题整理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答:(1)区别①体育心理学a.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b.研究内容第一,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强调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第二,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c.研究目的第一,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第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②运动心理学a.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

b.研究内容第一,研究内容具体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第二,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c.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③锻炼心理学a.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b.研究内容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心理健康的作用,具体研究锻炼者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体育锻炼成瘾以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问题。

c.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

(2)联系①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

②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

③研究方法相同。

2何谓体育心理学?其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答:(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基本研究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任务包括理论任务与实践任务:①理论任务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体育心理学知识汇总

体育心理学知识汇总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理解有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理解使知觉更深刻,更有意义

不完整图形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 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定性。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的形
体育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 邓淑红



绪论 第一章 体育与感知觉 第二章 体育与记忆 第三章 体育与思维 第四章 体育与注意 第五章 体育与情绪 第六章 体育与个性 第七章 体育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九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十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心理 第十二章 体育比赛心理 第十三章 体育社会心理 第十四章 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运动知觉

1、定义 对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知觉。 2、分类 (1)真正运动知觉 似动 (2)客体运动知觉 本体运动知觉 (3) 专门化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知觉: 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 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 运动的知觉。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在静止的物 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二、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决定因素:物体照明强度、物体表面反射系数、与环境对比


2、颜色 3、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明暗对比、颜色对比)、边界突出和马赫带、视敏度


4、视觉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体育心理学) (整理版)

体育心理学) (整理版)

二、选择题1.以下哪个心理学家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

3.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5.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6.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控制点。

7.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曲解损伤的涵义、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8.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由高负荷应激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

第一种干预模式试图改变运动员对具有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而第二种干预模式则使修正生理注意力。

9.体育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10.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和提出练习的不同教学要求和标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分组形式是能力分组。

11.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游戏法。

12.在体育教学中一种纠正已经建立动力定型的顽固性错误动作的方法是单独与减速练习13.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盲目性14.借助现代电子仪器,使运动员了解自己内脏活动的情况,从而反射性地控制内脏活动,降低紧张程度的一种训练方法,是生物反馈训练。

15.生物反馈训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6. 内部表象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17.表象训练理论中唤醒——注意理论认为可以从神经肌肉与认知两个方面提高练习者的技术动作操作。

18.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相对低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19.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模拟训练。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学科。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调节心理压力以及促进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行为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注意力、自信心、动机、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

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某种活动的内部或外部驱动力。

动机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的动机来源、动机类型以及动机对运动行为的影响等方面。

2. 自信心理学: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信任。

自信心理学主要研究运动员的自信心形成机制、自信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提高自信心的方法等方面。

3.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选择和集中程度。

注意力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的注意力分配、注意力控制以及注意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等方面。

4. 焦虑理论: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的竞技焦虑、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应对焦虑的方法等方面。

三、体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 运动员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

心理训练包括自信心培养、注意力训练、应对焦虑等方面。

2. 运动心理咨询:为运动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运动心理咨询主要包括心理测量、心理干预等方面。

3. 教练员心理指导:教练员是运动员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竞技水平。

4. 团队建设:体育竞技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团队建设对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至关重要。

体育心理学可以为团队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体育心理学(五篇范例)

体育心理学(五篇范例)

体育心理学(五篇范例)第一篇: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3运动动机是指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4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5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6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7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心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9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10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训练方法。

11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并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

12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拟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技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3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4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体育心理学完整

体育心理学完整

体育心理学完整填空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是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

3.体育心理学即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4.锻炼心理学和运动损伤心理学是探讨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5.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6.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分析理论,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和()的各种领域7.Weiner 提出,可以根据内外源纬度、稳定新纬度和可控制纬度三个纬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8.再归因的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

9.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思维、情绪失调、人际关系不良。

10.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11.关于体育活动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12.目前采用的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等。

13.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14.积极的心境状态体现在精力感幸福感两方面。

消极的心境状态有抑郁、疲劳、惊慌、愤怒、紧张。

15.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是最广泛的测量心境状态的量表之一。

16.POMS量表是在1971年由美国的麦克奈尔等人编织出的一种心境状态的自评量表。

包括6个分量表:紧张、抑郁、愤怒、精力、疲劳、慌乱。

17.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18.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技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心理技能。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试题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二、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心理过程B 思维过程C 心理活动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C 认识过程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A 认识过程B 情感过程C 心理过程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A 人脑的机能B 心脏的机能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D 意识的功能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A 认识过程B 意志过程C 想象过程D 情感过程E 思维过程四、判断题()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第二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A三、多项选择题1、ABD四、判断题1、×2、√3、√4、√5、√6、√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者的区别: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二、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三、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二)现场研究法●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

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心理测量法●使用编制好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研究。

●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容。

如:●1、体育社会心理学●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力等●2、发展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发生的心理变化●3、认知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等●4、教育运动心理学●学生、运动员或健身者的运动表现如何,经常反映了一个体育教师、教练或健身指导者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三门学科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一):1、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

2、1923年,被称为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Griffith)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

3、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心理学实验。

4、1926年,他编写第一部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5、1928年,出版了《运动心理学》运动兴趣的分类:一)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则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二)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等。

三)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广泛兴趣是指对多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水上运动等)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如运动技术、运动心理、运动生理等方面)感兴趣。

中心兴趣则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一)运动需要的满足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运动需要是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望趋势,或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体育心理学整理

体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体育与人的心理关系(1)体育对自身的影响(2)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概述概念: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校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运动体验概念: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而获得的感受。

它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本体运动感知觉概念: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运动感知觉包括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专门化感知觉概念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第二节体育与记忆表象: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特征①形象性②概括性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运动表象的概念及其形成运动表象的概念: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各方面的特点。

运动表象的形成:视觉表象→视动结合表象→动觉表象运动记忆记忆的概念: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回忆)四个过程。

动作记忆的特点:多种感知觉参与的;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的记忆第三节体育与思维思维的概念; 是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性抽取出来加以总结。

间接性: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推断事物。

或借助经验来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过的事物,来预见或推知其发展过程。

操作性思维概念:借助于肌肉动作、操作仪器或器材进行的思维形式。

它反映的对象既有肌肉动作,又有器材。

操作性思维的显著性特点是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做。

体育心理学(考研、考试专用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考研、考试专用复习资料)

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行为经验过程,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状况、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3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是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又可变化的多因素、多层次的驱动系统,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兴趣、体育台独和体育活动习惯等等。

4.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需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6.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7.生物性动机(原发性动机):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愉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求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8社会性动机(继发性动机):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求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8.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9.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别的社会性动机,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10.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人和事物)较为稳定,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种活动所一句的成就目标取向。

13.学习目标定向: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14成绩目标定向:通过寻求有力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15.目标设置: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道道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题1.以下哪个心理学家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

3.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5.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6.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控制点。

7.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曲解损伤的涵义、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8.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由高负荷应激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

第一种干预模式试图改变运动员对具有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而第二种干预模式则使修正生理注意力。

9.体育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10.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和提出练习的不同教学要求和标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分组形式是能力分组。

11.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游戏法。

12.在体育教学中一种纠正已经建立动力定型的顽固性错误动作的方法是单独与减速练习13.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盲目性14.借助现代电子仪器,使运动员了解自己内脏活动的情况,从而反射性地控制内脏活动,降低紧张程度的一种训练方法,是生物反馈训练。

15.生物反馈训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6. 内部表象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17.表象训练理论中唤醒——注意理论认为可以从神经肌肉与认知两个方面提高练习者的技术动作操作。

18.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相对低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19.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模拟训练。

二.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2.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6.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是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7.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8.应激:是指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9.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11.心境状态:是指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12.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13.运动智能:是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能力14.体育能力:是指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16.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18.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是一种有组织的、系统的计划,主要用来实施心理技能,并教授能够加强心理技能的心理方法,是一种被程序化之后有计划的干预行为三.简答1.简述体育心理学多维性包含的内容(P9)答:(1)体育社会心理学、(2)发展运动心理学、(3)认知运动心理学、(4)教育运动心理学、(5)临床运动心理学、(6)个性运动心理学、(5)(7)运动生理心理学、(8)锻炼心理学、9)运动损伤心理学3.简述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P39)答: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任务上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③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得坚持参与体育活动④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体育目标的策略和手段5.简述运动动机的功能(P63)①发动功能②选择功能③强化功能④维持功能6.简述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P59)①运动需要的满足②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和适合性④成功体验的获得⑤融洽的师生关系8.简述社会认知理论(1)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2)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重要变量,当体育锻炼的行为做为预测值时,就能够更好地解释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以及参与时间和锻炼的次数。

6.简述跨理论模型(1)跨理论模型认为,从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指出不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2)跨理论模型认为,采用什么样的锻炼行为干预策略必须视个体行为所处的阶段而定。

9.简述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原因(P126)答:(1)环境因素:①比赛的重要程度、②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①特质焦虑、②自尊10.简述心理技能训练作用(P142)①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②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③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④消除身心疲劳11.简述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P170)答:①对手特点模拟②裁判判罚的模拟③观众模拟④比赛关键情境模拟⑤地理、气候模拟⑥时差模拟12.简述暗示训练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作用(P184)答:①增强学生和运动员对学习和比赛的自信心,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②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③帮助运动员和学生调节情绪,创造有利于学习和比赛的情绪唤醒④帮助运动员和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节奏和发力程度⑤有助于学生和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中四.论述题1.论述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P202)答:(一)经验与成熟度。

经验与成熟度直接影响到动作技能学习的绩效,个体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和经验的不断增加而提高。

(二)智力。

(1)一种观点认为智力和动作的学习绩效呈正相关,如羽毛球和乒乓球这类高策略性项目:(2)而相对应的一种观点则认为,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很低,如重竞技性项目。

(三)个性。

(1)在进行某种动作技能的操作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操作方式;(2)个性与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是相互的,人的性格特征影响着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又可以改造和培养人的性格。

(四)运动能力。

(1)个体间的运动能力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而进行技能学习的绩效也存在差异。

(2)运动能力的差异包括身体上的差异和相同年龄与性别个体间的运动能力差异。

3.论述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P273)答:(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受到片面追求文化成绩的影响,有些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的正确认识,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不明确,认为体育成绩无关紧要,只要把文化成绩提高了就行。

(二)意志品质薄弱。

体育差生由于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弱点,和同学相比有差异,因此在锻炼过程和完成动作的质量效果方面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会较多,压力也较大。

(三)过分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有些体育差生在完成练习时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不敢大胆尝试练习。

(四)自信心不足。

体育差生由于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比同伴稍逊一筹,难于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往往表现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4.论述如何提高体育差生的学习效果(P274)答:(一)提高体育差生对学习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体育教学中,要使体育差生明确学习体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增强体育差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适当的氛围;重视体育差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

(三)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品质。

(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体育教学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寻找适合体育差生的练习方法,促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五)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老师主动的教学外,发挥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主动帮助体育差生,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心情积极舒畅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6.论述运动员损伤后的认知反应(P284)答:(一)运动损伤的认知反应:(1)感知身体疼痛;(2)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3)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4)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5)曲解损伤的含义。

(二)运动损伤的情绪反应。

(1)运动员对损伤的认知反应通常伴随着一系列情绪反应;(2)运动员不会因他们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状况而免受情绪干扰的影响;(3)运动员需要主动采取方法解决不良的心理问题,如联系运动心理专家。

论述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康复方法(P292)答:(一)调整认知。

通过调整运动员的认知,可以改变运动员的不合理信念,解决影响运动员损伤康复的深层心理问题。

(二)设置目标。

设置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将注意指向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

(三)积极思维。

通过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运动员战胜运动损伤带来的身心痛苦,并可能缩短康复练习所需时间。

(四)社会支持。

在康复期间,要给运动员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康复环境,减轻受伤运动员由社会环境应激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

(五)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应对技能对运动员损伤后心理上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