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共31套含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1-必修2全册)测试卷(包括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必修2全册)测试卷(包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262dcece2f0066f533223f.png)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全册)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要是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B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可用质点来代替物体C .裁判跳水运动员的成绩,可以将其视为质点D .研究飞机飞行过程中的直升机螺旋桨,可以将其看成一个质点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 )A .牛顿、 厘米、秒B .千克、秒、 焦耳C .千克、米、秒D .牛顿、 秒、 米/秒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B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 .只有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4、两个共点力的大小都是50N ,它们之间夹角为900,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 ( ) A .502N B .0 N C .100 N D .50 N5、一辆汽车以12 m/s 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则 ( ) A .经3 s ,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6 m/s B .经3 s ,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9 m C .经3 s ,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2 m/s D .经3 s ,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12 m 6、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C .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的支持面垂直D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 7、对曲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一定都在时刻变化B .速度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速度的方向不一定发生变化C .速度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不一定发生变化D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不一定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 .一个物体做匀速运动,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 .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D .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为零,它一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9、小球质量为m ,用长为L 的轻质细线悬挂在O 点,在O 点的正下方2/L 处有一钉子P ,把细线沿水平方向拉直,如图-1所示,无初速度地释放小球,当细线碰到钉子的瞬间,设线没有断裂,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B .小球的瞬时速度突然增大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D .小球对悬线的拉力突然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10、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h10h 图-4图-2A .相互压紧并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D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12、如图-2所示,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 的小球,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 。
(共63份378页)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品学案全集+ 同步测试题集+章末检测题集
![(共63份378页)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品学案全集+ 同步测试题集+章末检测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c3db455b763231126edb116d.png)
(共63套378页)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品学案全集+同步测试题集+章末检测题集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目标定位]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并能判断物体是否可以被看做质点.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运动具有相对性.3.知道空间的概念,能区分时刻和时间,会在坐标轴上表示时间和时刻.一、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二、质点1.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被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就可以把整个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2.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完全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而不是看物体实际体积的大小.想一想:2013年10月1日,丽丽一家坐高铁从北京到成都,丽丽想测量列车经过一座大桥的时间,可不可以将高铁看做质点?答案不能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其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高铁的长度对测量时间有影响.三、参考系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并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就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也称为参考系.2.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运动情况的描述就可能不同.参考系的选择原则是任意的,但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想一想:作为参考系的物体一定是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吗?答案不是;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选择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也可以选择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四、空间时间时刻1.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的.2.时刻:指某一瞬时.3.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4.时刻和时间可以在表示时间的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时间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的是时间.如果t1、t2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两个点,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Δt=t2-t1.想一想:李爷爷起床后外出晨练,在公园遇到张爷爷.“您这么早!练多长时间了?”“十五分钟左右吧.现在是什么时间?”张爷爷说.“大约六点.”李爷爷说.对话中两个“时间”,哪个是“时间”,哪个是“时刻”?答案第一个是时间,第二个是时刻.“练多长时间”,是指时间间隔;“现在是什么时间”指的是一个瞬间,所以是指时刻.一、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中的“点”.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具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的区别.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它是抓住了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忽略了次要因素——大小和形状,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3.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例1(2013浙江高一期中)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很小的物体总可以看成质点,较大的物体有时也能看成质点B.分析香蕉球(旋转的足球)的轨迹弯曲的成因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C.研究运动员跨栏时的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D.质点是为了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解析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与物体大小无关,所以A错误,D正确;研究香蕉球的轨迹弯曲成因,足球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足球不能看做质点,B错误;研究跨栏运动员动作时进行技术分析,不能将运动员看做质点,C 错误.答案 D借题发挥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是以其大小而论的,更不能看物体的轻重,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无影响.针对训练在考察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的是( )解析马拉松赛跑测量的运动员跑完全程的时间,与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无关;跳水、击剑、体操比赛时,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所以不能看成质点.答案 A二、对参考系的理解1.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知道所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以研究问题方便、简单为基本原则.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3.对于同一个物体,选取不一样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例2如图1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图111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解析从河岸上的旗帜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风向右吹,由此可以判断B船一定向右运动且比风速快;A船可能静止,可也可能向左运动,还有可能向右运动,但是比风速慢.答案 C针对训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B.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C.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D.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解析参考系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运动,A错;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形式的表述一般不同,选择时以方便、简单为主,不选取参考系,就无法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无法研究其运动,故B错,C、D对.答案CD三、对时间和时刻的认识1.区别与联系图112(1)一段时间的结束是下一段时间的开始,所以第n s末与第(n+1) s初是指同一时刻.(2)第几秒内表示1 s的时间间隔.(3)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间间隔,有时指时刻.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例3以下的说法中指时间的是( )A.成都开往苏州的L236次列车于08时41分从成都东出发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D.某场足球赛甲队用时80分钟才攻入一球解析选项A、C中的数据都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指的都是时刻;而B项中15 s是与跑完100 m这一运动过程相对应,指的是时间间隔,故答案选B、D.答案BD借题发挥时刻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某一时刻与物体的某一位置相对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时间间隔则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线段.针对训练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很长,时刻很短B.第2 s内和2 s都是指一段时间C.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D.“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解析时间指一过程,时刻指某一瞬时,A项错;第2 s内和2 s都指时间间隔,B项对;时间和时刻的意义截然不同,C项错;12点整指的是时刻,D项对.答案BD看做质点的条件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被看成质点C.万吨巨轮非常大,无论何时都不能看做质点来处理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属于次要因素,可把物体看成质点解析质点是由实际物体抽象而得到的,只有质量,没有大小,不占据空间,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A对;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体积较大的物体有时也能看成质点,B错;当物体的形状、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属于次要因素时,可忽略其形状、大小,物体可看成质点,C错,D对.答案AD2.(2014四川绵阳市期末)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GPS定位系统研究出租车所在位置时,可以将出租车看做质点B.研究火车通过一长度为200 m的隧道所需时间时,可以将火车看做质点C.研究“嫦娥三号”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时间时,可将“嫦娥三号”看做质点D.研究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成因时,可以将地球看做质点解析出租车的大小和出租车到卫星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出租车能看成质点;火车的长度和隧道相比不可忽略,火车不能看成质点;“嫦娥三号”离月球表面的高度与其自身大小相比,可以忽略自身大小而视为质点;地球上四季变化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原因,所以不能将地球看做质点.答案AC参考系的选取3.如图113所示,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曾写下了一首诗,其中的两句是“卧看漫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这两句涉及的参考系分别是( )图113A.岸和船 B.船和岸 C.都是岸 D.都是船解析“卧看漫天云不动”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不知云与我俱东”是以岸为参考系的,故B正确.答案 B对时间和时刻的认识4.下列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A.“嫦娥三号”的发射时间是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B.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C.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孙杨在1 500米自由游中以14分34秒1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D.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解析晚点5分钟、孙杨游泳的成绩和η介子的寿命都是指事物运动或发展过程,指的是时间间隔,A描述的是事件发生的时刻.答案 A5.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解析 5 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5 s内指的是前5 s这一段时间;第5 s内指的是4 s 末到5 s末这1 s时间;前1 s末和后1 s初是同一时刻,故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故正确答案为A、C、D.答案ACD最新高中物理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A每课一练教科版必修1(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1.香港红磡体育馆是香港的综合室内多用途表演场馆,位于九龙油尖旺区红磡畅运道9号、港铁红磡站平台上,是众多明星开演唱会的重要场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看蔡依林的钢管舞时,可把蔡依林看做质点B.聆听张惠妹优美的歌声时,可把张惠妹看做质点C.欣赏“鸟叔”的江南Style表演时,可把“鸟叔”看做质点D.研究罗志祥的舞蹈动作时,可把罗志祥看做质点解析观看钢管舞、“鸟叔”的表演和罗志祥的舞蹈,都要看肢体动作,所以不能看做质点;而聆听张惠妹的歌声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答案 B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解析物体的质量、大小、运动状态都不是判断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的依据,物体的形状、大小是否对所研究的问题起主要作用,是判断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的唯一依据,A、B、D错;质点是抽象的理想化模型,有质量,没有大小,不占据空间,C对.答案 C3.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嫦娥三号”围绕月球运动的轨迹时,“嫦娥三号”可看做质点B.研究4×100 m接力赛运动员交接棒的过程时,可以将运动员可看做质点C.用GPS定位系统确定正在月球上考察的“玉兔号”月球车的位置时,月球车可看做质点D.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解析“嫦娥三号”的大小与轨道的半径相比可忽略,故能看做质点,A对;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无法研究其交接棒时的动作,故B错;在确定月球车的位置时,月球车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可看做质点,故C对;研究子弹穿过一张纸的时间时,子弹的长度比纸的厚度大许多,不能忽略其长度,所以不能看做质点,故D错.答案AC题组二参考系的选取4.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成语,意思是人的身体和影子分不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在晴天的早上,某同学在操场上自南向北跑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C.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D.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解析人的身体和影子的相对位置不变,两者相对静止;该同学在操场上跑步时,相对地面该同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同学是运动的.答案BC5.(2013北京西城期末)某同学在向西急速行驶的列车中观察铁道旁边的房屋,如果选择他乘坐的列车为参考系,则房屋( )A. 向东运动B. 向西运动C. 保持静止状态D. 运动方向与列车速度大小有关答案 A6.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解析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说明甲车在向东运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说明乙车相对甲车静止,由于甲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所以乙车相对地面也向东运动且与甲车速度相同,故D正确.答案 D7.(2013四川成都期中)无风的雨天,站在路旁的小明与坐在向左行驶的汽车中的小聪看到的雨滴的轨迹正确的是( )A.小明看到雨滴向左下方运动B.小明看到雨滴向右下方运动C.小聪看到雨滴向左下方运动D.小聪看到雨滴向右下方运动解析小明以地面为参考系看雨滴应该是竖直下落的,A、B错误;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聪是以汽车为参考系看雨滴运动的,雨滴在下落的同时还相对汽车向后运动,故小聪看到的雨滴是倾斜落向后下方的,D正确.答案 D8.如图114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图114A.大地B.太阳C.运动员D.地面上的景物解析由于运动员和摄影记者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以运动员作为参考系,记者是静止的,故运动员的图片是清晰的,但由于背景相对于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背景相对于摄像机是运动的,所以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故在“追拍法”中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故C 正确.答案 C题组三对时间和时刻的认识9.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爸爸去哪儿》每周六晚8点播出B.“嫦娥三号”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C.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唐奕以54秒66的成绩夺得冠军D.“嫦娥三号”历经13天在月球表面虹湾区实现软着陆解析每周六晚8点、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都是指具体某一时刻,A、B错误;自由泳决赛成绩54秒66指的是一段时间,C正确;13天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即时间,D正确.答案CD10.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两种说法意义相同的是( )A.第2 s末和第3 s初B.前3 s内和第3 s内C.第3 s末和第2 s初D.第1 s内和第1 s末解析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同一个点,所以仅A正确.答案 A11.2013年10月15日晚7点,第六届东亚运动会闭幕式在天津礼堂大剧场举行,经过10天的激烈角逐,本届东亚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以上记录时间的数据分别指的是( ) A.“晚7点”是时刻,“10天”是时间间隔B.“晚7点”是时间间隔,“10天”是时刻C.“晚7点”和“10天”都是时刻D.“晚7点”和“10天”都是时间间隔解析2013年10月15日晚7点指的是闭幕式召开的时刻;10天是指比赛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A正确.答案 A12.在如图115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①3 s内;②第3 s内;③第3 s初;④第2 s末.同时判断它们是时刻还是时间,并说明理由.图115解析本题考查时刻与时间间隔之间的“点”与“段”的区别.有一个小技巧可以试一下:(1)凡有“在××秒内”词汇出现,多指时间“段”:①指的是从0时刻开始的长度为3 s的时间“段”:②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2)凡有“初”“末”等词汇出现,多指时刻“点”:③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的起始“点”;④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2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的终止“点”.如图所示,其中③与④指的是同一时刻.答案见解析1.2 位置变化的描述[目标定位] 1.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2.理解位移的概念和矢量性,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运算差异,能进行一维情况下矢量的运算.一、确定位置的方法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如果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想一想:2013年10月在天津举办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中国队选手陈静文在女子400米决赛中以53秒76的成绩成功卫冕.为了准确的描述她在跑道上不同时刻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答案运动员在400米赛跑时,要经过弯道,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位移1.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2.表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3.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如图121所示,物体在时刻t 1处于“位置”x 1,在时刻t 2运动到“位置”x 2.那么,x 2-x 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x 2-x 1,可见,物体位置的变化可用位移来表示.图121想一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相等,位移一定相等吗?答案 不一定 路程是指轨迹长度,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而位移指初、末位置的线段长度,是直线,所以两者不一定相等.三、矢量和标量1. 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如: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力、速度等.想一想:我们初中物理学习过许多物理量,比如体积、密度、质量、温度、力等等,这些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答案 体积、密度、质量和温度这几个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都是标量;而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一、坐标系的建立1.意义:借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方法(1)请在图122图122(2)哪个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解析 (1)根据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对应情况,标出位置如图所示.(2)质点在1 s 、2 s 、3 s 、4 s 、5 s 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为5 m 、4 m 、1 m 、7 m 、1 m ,所以4 s 时质点离原点最远,为7 m.答案 见解析借题发挥 当描述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及变化时,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当物体在同一平面内运动时,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二、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A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解析 位移为零,只能说明初末位置是同一位置,不能判断出物体是否运动,故A 正确;物体只要运动,路程就不会为零,因此,路程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即物体静止,B错误;除了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外,其他的运动中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C错误,D正确.答案AD借题发挥(1)如果某段时间内某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则这段时间内物体一定静止,位移也一定为零.(2)如果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则这段时间内物体不一定静止,可能运动又回到了出发点,路程也不一定为零.例3 (2013北京西城期末)如图123所示,某同学沿图示路径从开阳桥出发,经西单,到达王府井.从开阳桥到西单的距离为4 km;从西单到王府井的距离为3 km.两段路线相互垂直.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图123A.7 km、7 km B.5 km、5 kmC.7 km、5 km D.5 km、7 km解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大小为开阳桥到王府井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为5 km,路程表示开阳桥到王府井的路径长度,故为7 km,所以D正确.答案 D三、对标量和矢量的理解1.矢量的表示方法:(1)图示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矢量的方向.(2)数字表示:先建立坐标系并规定正方向,然后用正负数来表示矢量,“+”“-”号表示方向(“+”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一致,“-”表示与坐标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用数字的大小表示矢量的大小.2.矢量和标量的区别(1)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2)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运算法则,即初中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要学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的矢量大,而“-”只代表方向.例4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均为2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x甲=1 m,x乙=-3 m,则x甲<x乙C .温度计读数有正负,其正号表示温度的方向D .温度计读数时正的温度一定大于负的温度,正负不能代表方向解析 位移是矢量,大小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A 错;矢量比较大小时,比较绝对值即可,B 正确;温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正号表示比零摄氏度高,负号表示比零摄氏度低,正的温度一定高于负的温度,C 错,D 对.答案 BD四、利用坐标系表示位移和路程例5 如图124所示是小灰灰一家周末外出的行车路线:从狼堡 ――→向东行驶500 m 超市――→向东行驶450 m 羊村――→向西行驶150 m 博物馆――→向西行驶狼堡.小灰灰想分析一下一天的行程,超市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 m 建立了一个直线坐标系,试求:图124(1)在该坐标系上标出超市、博物馆、羊村和狼堡的位置;(2)小灰灰一家从狼堡经羊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与路程分别为多少?解析 (1)如下图(2)从狼堡经羊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为x =300 m -(-500)m =800 m ,位移方向向东.其路程为l =500 m +450 m +150 m =1 100 m.答案 (1)见解析(2)800 m 向东 1 100 m1.2013年吴桥杂技节上,一名杂技演员将手中的球从高出地面3 m 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它上升5 m 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如图125所示,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写以下表格:。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第一册全册综合测评卷(含解析)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第一册全册综合测评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24250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c.png)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第一册全册综合测评卷(含解析)全册综合测评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质量和大小均可以忽略不计B.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平均速度v=,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以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D.质点运动的速度变化很大,则加速度一定很大2.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质量均为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点,现用一轻质弹簧给小球a施加一个拉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弹簧形变量最小值是()A. B.C. D.3.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有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正用大小为F的恒力向前推车厢,在车减速行驶时间t的过程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人相对车厢静止,取车前进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人的速度改变量为Δv=atB.车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maC.车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mD.车对人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4.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块(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面上,在t=0时刻,物块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它的位置坐标x和速度二次方v2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A.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B.物块运动的加速度是m/s2C.物块运动加速度是m/s2D.物块所受到的水平外力F的大小可能是1 N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 kg,两根轻细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的拉力F,若要使绳都能伸直,g取10 m/s2,则F可能是()A.10 NB.15 NC.5 ND.25 N6.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传送带以速度v1=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5dbd31ed9ad51f11df24c.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问题B.研究体操运动员参赛时的姿势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时间【解析】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火车的长度、形状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而对地球的自转、运动员的姿势、乒乓球旋转等现象中的物体,其大小或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视为质点.【答案】D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或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物体C.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是一样的D.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而言,一般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A、B错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C错误、D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解析】物体的位置对某一参考系不变,但对另一参考系位置可能变化,物体在运动,故A错误;两物体间距离没有变化,两者可能静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B错误;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由于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C、D正确.【答案】CD4.(2012·杭州二中高一检测)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河岸【解析】“水不流”是以水为参考系,而桥相对于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答案】A图1-1-105.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慢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如图1-1-10所示.下面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B.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C.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作为参考系【解析】若人以旁边的楼作为参考系,两个楼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人会感觉楼是静止的,D错.若人以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认为云是静止的,那么楼相对云是运动的,人就感觉楼在动,即感觉楼在慢慢倾倒,C对,A、B错.【答案】C6.(2012·郑州一中高一检测)公路上一辆卡车紧急刹车,由于惯性,卡车上的货物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5 cm,为了测出这个距离x,我们选取的最合理的参考系应该是()A.树木B.行人C.卡车D.公路【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当研究具体问题时,要以简单为准,本题中以卡车为参考系最方便,故选项C正确.【答案】C7.图1-1-11某空军红鹰飞行表演队驾驶我国自主研制的k-8高级教练机首次亮相,飞出特高难动作,如图1-1-11为六机低空拉烟通场表演,以非常一致的飞行姿态通过观礼台.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解析】飞机相对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向前飞行,而地面上的建筑物相对飞机向后运动.可见,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A、B正确,由于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所以以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C对、D错.【答案】ABC图1-1-128.(2012·石家庄一中高一期中)如图1-1-12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解析】由于摄影师眼中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此时背景相对运动员是运动的,从而模糊不清,故C正确.【答案】C9.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这样,当子弹在枪管中运动时,会按照旋转的方式前进.离开枪管后,子弹的高速旋转会降低空气密度、侧风等外部环境对子弹的影响,从而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下列关于子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B.当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D.能否将子弹看做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在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不能忽略子弹的大小和形状,因而不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但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10.如图1-1-13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 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图1-1-13【解析】可以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答案】见解析11.以某十字路口的交通岗亭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南为y轴正方向,画出用坐标系描述坐标为(-60 m,80 m)的建筑物相对交通岗亭的位置,并求该建筑物距岗亭的距离.【解析】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顺序为x坐标、y坐标,故该建筑物的坐标x=-60 m、y=80 m,该建筑物位于交通岗亭西60 m、南80 m处,由勾股定理可知该建筑物距交通岗亭100 m.【答案】见下图100 m图1-1-1412.如图1-1-14所示,一根长0.8 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是对位置坐标有影响还是对位置变化有影响?【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为0.2 m,题目给出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 A=-0.8 m,x B=-0.2 m.由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2 m-(-0.8) m=0.6 m.(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x B=0.6 m.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0=0.6 m.(3)坐标原点选的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x A=-0.8 m x B=-0.2 mx B-x A=0.6 m(2)x A=0x B=0.6 mx B-x A=0.6 m(3)坐标不同位置变化相同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2011年8月28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悄然降低,如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降至300 km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解析】9.5 m/s是运动员冲线瞬间的速度,8 m/s是太空舱落入太平洋瞬间的速度,对应的都是一个时刻,都是瞬时速度;350 km/h、300 km/h、1.2 m/s 说的都是行程中的平均速度,故应选A、C两项.【答案】AC2.(2012·海口一中高一检测)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一定为0B.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0C.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0D.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可以为0【解析】车辆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0,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0,A错误;B正确;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0,但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错误,D正确.【答案】BD图1-3-53.(2012·玉溪高一检测)2012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他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63 s 和19.32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1-3-5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解析】 200 m 决赛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200 m ,因此选项A 错误.由于200 m 决赛的位移x 1<200 m ,则平均速度v 1=x 1t 1<20019.32 m/s ≈10.35 m/s ,故选项B 错.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2=x 2t 2=1009.63 m/s ≈10.38 m/s ,故C 选项正确.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C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且瞬时速度不变,B 正确.【答案】 B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6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同步训练 (配人教版) 期末达标检测卷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同步训练 (配人教版) 期末达标检测卷](https://img.taocdn.com/s3/m/60fc2eb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2.png)
期末达标检测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加速度、力都是矢量B.“一节课40分钟”中的40分钟指的是时刻C.所有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视为质点D.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以地面为参考系【答案】A2.图中物体受力示意图正确的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挡板水平向右的弹力和斜面的支持力,故A错误;球棒受重力、左端指向圆心的支持力、右侧接触点垂直棒向上的支持力,故B错误;球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右球对其没有弹力,否则不会静止的,故C正确;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及竖直面的弹力,故D错误.3.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 .0 N,1 NB .2 N,1 NC .1 N,1 ND .1 N,2 N【答案】C【解析】图甲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1 N 的拉力保持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1 N ,示数也为1 N ,同理,乙图中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1 N ,示数也应为1 N.4.如图所示,Ⅰ、Ⅱ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 .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B .两球在t =8 s 时相距最远C .两球在t =2 s 时刻速度相同D .两球在t =8 s 时相遇 【答案】D【解析】甲、乙两小球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ΔvΔt ,解得a 甲=-10 m/s 2,a乙=203 m/s 2,故A 错误;从零时刻到两小球速度相等,乙物体向反方向运动,甲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它们的间距在增大,直到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由图像可知,该时间点在4~6 s 之间,故B 错误;两球在t =2 s 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20 m/s 、-20 m/s ,所以它们的速率相等,方向相反,故C 错误;甲物体8 s 内的总面积为零即总位移为零,说明甲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乙物体前2 s 内静止,后6 s 内的总位移为零,说明乙物体也回到了出发点,又因为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所以两物体此时相遇,并且相距最近,故D 正确.5.如图为某节目所设计的导师战车,战车可以在倾斜直轨道上运动.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 m 的斜面冲到学员面前,最终刚好停在斜面的末端,此过程约历时4 s .在战车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战车在运动过程中导师处于失重状态B .战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外力始终不变C .战车在倾斜导轨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根据题中信息可以估算导师运动的平均速度 【答案】D【解析】由题可知,“导师战车”沿斜面的方向先加速后减速,加速的过程中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加速度,车处于失重状态;当车减速时,车有向上的分加速度,车处于超重状态.故A 错误.由题可知,“导师战车”沿斜面的方向先加速后减速,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车受到的合外力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故B 错误.“导师战车”沿斜面的方向先加速后减速.故C 错误.车的位移是10 m ,时间是4 s ,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度v -=x t =104 m/s=2.5 m/s.故D 正确.6.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A .v m 只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C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a 1+a 2=vt【答案】A【解析】当物体匀速通过A 、B 两点时,x =v t .当物体先匀加速后匀减速通过A 、B 两点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总位移x =v m 2t 1+v m 2t 2=v m2t ,解得v m =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故A 正确,B 、C 错误.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 =v m a 1+v ma 2,而v m =2v ,代入得t =2v a 1+2v a 2,整理得a 1a 2a 1+a 2=2vt.故D 错误.7.如图,16段光滑圆弧轨道竖直放置,轨道的最低点刚好与水平面相切,质量分别为M和m 的小球用柔软轻绳连接,m 竖直悬挂,M 在圆弧轨道内部,正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摩擦.已知α=30°,则圆弧对M 的支持力为( )A .2mgB .mgC .33mg D .233mg【答案】A【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根据正弦定理可知,F N sin 45°=mgsin 30°,解得F N =2mg ,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经20 s 后乙开始返回B .第50 s 末,乙在甲的前面C .甲、乙两次相遇的时刻为10 s 末和40 s 末D .甲、乙两次相遇的时刻为20 s 末和60 s 末 【答案】BD【解析】乙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没有返回,故A 错误;在第50 s 末,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甲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即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可知乙在甲前面,故B 正确;由图线可知,在20 s 末和60 s 末,甲、乙两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位移相等,甲、乙相遇,故C 错误,D 正确.9.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小球从B 点开始压缩弹簧,到达最低点C ,然后被弹簧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B.小球速度最大时的位置在B、C之间C.小球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小球从A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答案】BC【解析】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与B接触后,小球的重力先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逐渐减小,当小球的重力等于弹力时,加速度为0,速度达到最大,继续向下运动时,小球的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逐渐增大,所以从B到C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B、C正确,A、D错误.10.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A.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t2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0~t3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答案】AB【解析】由v-t图像可知,小物块先向左减速到零,然后再向右加速到v1,之后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由于v2>v1,所以相对地面来说,小物块向左减速阶段的位移大于向右加速运动阶段的位移.t1时刻,小物块离A点的距离最大,A正确;t2时刻二者相对位移最大,B正确;0~t2时间内,小物块的加速度不变,摩擦力不变,C错误;t2~t3时间内小物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11.(9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的位置,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的位置,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某次实验中,拉OC细绳的弹簧秤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N;乙图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与橡皮筋连接的细绳必须等长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应使两弹簧秤的拉力相等,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C.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结点位置重合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距离要短一些【答案】(1)2.60F′(2)C【解析】(1)甲图所示弹簧秤的最小分度为0.1 N,则读数为2.60 N;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的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秤沿AO方向拉橡皮筋,使得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同的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重合.(2)与橡皮筋连接的细绳是为了确定细绳拉力的方向,两绳的长度不必相等,故A错误;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只要使两弹簧秤拉力的合力与一只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就行,两弹簧秤的拉力不需要相等,故B错误;为了保证效果相同,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故C正确;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距离要远一些,这样引起的拉力方向的误差会小些,故D错误.12.(9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中,需要在木板的右端垫上一个小木块,其目的是___________.(2)在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中,若要将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应让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质量B.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 .每改变一次小车的质量,都需要改变垫入的小木块的厚度D .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小车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如图乙为研究“在外力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所得的实验图像,横坐标m 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答案】(1)平衡摩擦力 (2)AD (3)bk【解析】(1)实验时,为使绳子的拉力就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要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起,目的是平衡摩擦力.(2)设小车的质量为M ,砝码(包括砝码盘)的质量为m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 1g -F =m 1a ,F =Ma ,联立解得F =Mm 1g M +m 1=m 1g 1+m 1M ,知当砝码(包括砝码盘)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总重力,所以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包括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A 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都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B 错误;由于补偿阻力之后有Mg sin θ=μMg cos θ,即μ=tan θ,与重物的质量无关,所以不用再次补偿阻力,故C 错误;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小车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故D 正确.(3)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a ,变形得1a =1F m +M F ,在1a -m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1F ,则k =1F ,图像的截距为M F =b ,可得M =Fb =bk.13.(18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2 kg 的木板B 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物块A (可视为质点)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滑上木板,初速度v 0=4 m/s.此后A 和B 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求:(1)A 与B 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2)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A 的质量.【答案】(1)0.2 (2)0.1 (3)6 kg【解析】(1)由题图可知,A 在0~1 s 内的加速度 a 1=v 1-v 0t 1=-2 m/s 2,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 =ma 1, 解得μ1=0.2.(2)由题图知,A 、B 在1~3 s 内的加速度 a 3=v 3-v 1t 2=-1 m/s 2,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gμ2=(M +m )a 3, 解得μ2=0.1.(3)由题图可知B 在0~1 s 内的加速度a 2=v 1-v ′0t 1=2 m/s 2,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 -μ2(M +m )g =Ma 2, 代入数据解得m =6 kg.14.(18分)质量为M 的木楔倾角θ=30°,在水平面上始终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如图所示.如果用与斜面也成θ=30°角的力F 拉木块,则木块刚好匀速上滑,求:(1)拉力F 的大小?(2)此时水平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多大?【答案】(1)32mg (2)f =34mg F N =14mg +Mg 【解析】(1)物体在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 mg sin θ=μmg cos θ, 即μ=tan θ=33.施加拉力时,以斜面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y 方向:F N +F sin θ=mg cos θ. ① x 方向:F cos θ=mg sin θ+μF N . ②解得F =mg sin θ+μmg cos θμsin θ+cos θ=32mg .(2)取木块和斜面整体为研究对象,合力为零,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分别列平衡方程可得f =F cos 2θ=34mg , F N =(m +M )g -F sin 2θ=14mg +Mg .。
2025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科版同步练习:第一章综合拔高练
![2025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科版同步练习:第一章综合拔高练](https://img.taocdn.com/s3/m/8c93f16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5.png)
1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2021浙江6月选考,2)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四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可视为质点B.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可视为质点C.研究丙图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可视为质点D.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可视为质点2.(2023浙江1月选考,3)“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2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3.(2022辽宁,1)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
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8 m ,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 6 m 。
则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 )A.6 mB.8 mC.10 mD.14 m4.(2021福建,1)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经双乳峰附近的M 点和玉女峰附近的N 点,如图所示。
已知该游客从M 点漂流到N 点的路程为5.4 km ,用时1 h ,M 、N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1.8 km ,则从M 点漂流到N 点的过程中( )A.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5.4 kmB.该游客的平均速率为5.4 m/sC.该游客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D.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为0考点2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5.(2021辽宁,3)某驾校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沿直线路段练习驾驶技术,汽车的位置x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3D三年模拟练应用实践1.(2023河南郑州中学期末)如图所示,一位来中国旅行的瑞典人,将一枚硬币竖立在以速度300 km/h飞驰的京沪高铁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不倒。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e0a65903d8ce2f006623c1.png)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训练含答案目录训练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训练2时间和位移 (6)训练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2)训练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7)训练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3)第一章章末检测 (29)训练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8)训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4)训练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51)训练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7)训练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61)训练6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64)第二章章末检测 (69)训练2弹力 (87)训练3摩擦力 (94)训练4习题课:物体的受力分析 (101)训练5力的合成 (109)训练6力的分解 (115)第三章章末检测 (121)训练1牛顿第一定律 (130)训练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35)训练3牛顿第二定律 (141)训练4力学单位制 (148)训练5牛顿第三定律 (151)训练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156)训练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 (161)训练8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超重和失重问题 (169)训练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76)第四章章末检测 (184)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训练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基础题]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3.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地球四季的变化时,地球的自转B.研究前进中汽车车轮的转动时,前进中的汽车C.裁判员在打分过程中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行驶时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5.下列关于质点的理解与判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B.质量巨大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C.观察“嫦娥二号”发射过程某时刻到达的位置时,可将其视为质点D.研究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路线时,火炬不可以视为质点6.在车站购票后坐在车内等车出发时,车未满座,司机也没有上车,可是感觉自己乘坐的车在后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乘客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为参考系()A.车站售票大厅B.自己乘坐的车C.地面D.与自己乘坐的车并排的另一辆刚启动的车7.无人战斗机由无人侦察机发展而来,但其复杂程度远高于无人侦察机,下列可将无人战斗机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人员测试无人战斗机的飞行速度时B.研究人员观察无人战斗机飞行姿式测各项技术参数时C.敌方确定无人战斗机位置时D.敌方欲对无人战斗机关键部位实施打击时8.如图1所示,一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向东行驶,请根据表格要求,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方向如何?图1[能力题]9.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坐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东运动D.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10.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们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参考系判断正确的是()A.井B.奶公C.墙D.风1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发生这个故事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B.子弹飞行得很慢C.飞机飞行得很快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的速度很接近12.以北京长安街为x轴,向东为正方向,以天安门中心所对的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维坐标系,一辆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3 km处,几分钟后行驶到原点以东2 km处.(1)这辆汽车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A.3 km 2 km B.-3 km 2 kmC.3 km-2 km D.-3 km-2 km(2)如果将坐标原点向西移5 km,则这辆汽车的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A.5 km7 km B.2 km 5 kmC.2 km7 km D.3 km 5 km[探究与拓展题]13.如图2所示为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 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图2答案1.AD2.ABC3.D4.AD5.C6.D7.AC8.见解析解析9.C10.C11.D12.(1)B(2)C13.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车速度小;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训练2时间和位移[基础题]1.下列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A.在整个90分钟的比赛中,甲、乙两足球队“互交白卷”B.他每天都看电视节目“新闻早8点”C.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D.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小时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间表示较长的过程,时刻表示较短的过程B.时刻对应质点的位置,时间对应质点的位移和路程C.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D.9点开会,开了2 h,11点散会,其中9点和11点指时刻,2 h指时间4.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5.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待很大.如图1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400 m和800 m赛跑,则从开始比赛到比赛结束()图1A.甲的位移最大B.丙的位移最大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6.一个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上向下,路程为7 m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上向上,路程为7 m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上向下,路程为3 m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上向上,路程为3 m7.某运动员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10圈后回到起点,该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最大的位移大小和最大的路程分别是()A.2πR2πR B.2R2R C.2R20πR D.020πR[能力题]8.路程和位移的关系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路程都不可能为零B.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可以是零,但路程不可能是零C.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D.运动物体的路程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9.在如图2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①3 s内;②第3 s内;③第3 s初;④第2 s末;⑤3 s初,同时判断它们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并说明理由.图210.一个人晨练,按图3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图311.如图4所示,一物体从O点开始由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在第一个10 s末运动到了B点,到达B点后返回,第二个10 s末运动到了A点,第三个10 s末返回到了O点,继续前进,第四个10 s末到达C点后静止.已知OA=20 m.AB=10 m,OC=20 m,图4则:(1)第一个1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2)第二个1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3)最前面2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4)整个的4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12.在图5中,李明从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就到了市图书馆,请在图上把李明所走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并说明其大小.图5[探究与拓展题]13.经过查询,下表为T16次列车的相关数据介绍,请读表后回答下列问题:(1)(2)表中数据显示,列车在中途停站的时间共有多少?(3)表中的里程数据所表示的是位移还是路程?答 案1.ACD 2.BC 3.BD 4.AD 5.AD 6.A 7.C 8.BD 9.见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时刻与时间间隔之间的“点”与“段”的区别.有一个小技巧可以试一下:(1)凡有“在××秒内”词汇出现,多指时间“段”,①指的是从0时刻开始的长度为3 s 的时间“段”,②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 的时间“段”;(2)凡有“初”、“末”等词汇出现,多指时刻“点”,③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 的时间“段”的起始“点”,④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2个长度为1 s 的时间“段”的终止“点”,⑤指的是从0时刻开始长度为3 s 的时间“段”的起始“点”.如图所示,其中③与④指的是同一时刻.10.52πR 2R 东南方向11.(1)30 东 30 (2)10 西 10 (3)20 东 40 (4)20 西 80 12.见解析图 700 m 500 m解析 如图所示,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是一条折线,其大小为700 m ;位移是从市中心 到图书馆的一条有向线段,大小为500 m.13.(1)运行时间,20小时25分钟 (2)16分钟 (3)路程训练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基础题]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x/t可知()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时间和位移无关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3.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图1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6.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的瞬时速率一定是A的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2 s内位移一定是2 mB.在这一时刻之后的1 s内位移一定是1 mC.在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60 m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8.目前上海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和龙阳路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如图3所示.它的时速可达432 km/h,能在7 min内行驶31 km的全程.则该车的平均速率约为多少?图3[能力题]9.某同学星期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访甲、乙两名同学,下午1时结束拜访开始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v2=_________,v3=________.图410.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 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 处的速度是8.2 m/s ,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间时刻即t 1=6.25 s 时的速度为8.3 m/s ,最后以8.4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他在百米比赛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11.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v -=20+302m/s =25 m/s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 [探究与拓展题]12.速度都是90 km/h 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水平轨道上相向行驶,当它们相距90km 时,一只燕子以150 km/h 的速度离开甲车车头向乙车飞去,假设燕子每次折返时都不减速,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又立即以原速率返回,并这样继续在两车头之间来回飞.当两车头相遇时, (1)这只燕子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它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2)燕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平均速率是多大?答案1.AD 2.BC 3.BD 4.ACD 5.D 6.AB 7.CD 8.73.8 m/s9.15 km/h 15 km/h -30 km/h 10.8 11.见解析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x ,则有:v =2x t =2xx 20+x30=24 m/s.12.(1)75 km 45 km (2)90 km/h 150 km/h训练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C.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应该是()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3.运动的物体拉动打点计时器下面的纸带一起运动时,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这些小点相应地表示出了()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该物体()图1A.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B.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C.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D.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5.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图26.图3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回答:图3(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2)质点在2 s末的速度多大?7.图4是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电源频率为50 Hz)得到的纸带,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D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____ s,位移为________ m,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F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的认为是__________m/s.图48.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5(2)将B、C、D、E、F6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图6(3)说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9.如图7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1、2、3、4、5等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图7答案1.AB 2.C 3.ABD 4.A 5.0.35 0.43 0.356.(1)AB 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BC 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CD 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 (2)7.5 m/s7.0.1 0.076 0.76 0.95 0.95 8.(1)(2)见解析图(3)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9.见解析解析 1点是0、2间的中间时刻,求出0、2间的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1点的瞬时速度.同理,2、3、4、5点的瞬时速度也可求出.注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 s.v 1=3.9×10-20.1×2 m/s ≈0.20 m/s ,v 2=(9.0-1.0)×10-20.1×2 m/s =0.40 m/s ,v 3=(16.1-3.9)×10-20.1×2 m/s =0.61 m/s ,v 4=(22.8-9.0)×10-20.1×2 m/s =0.69 m/s ,v 5=(30.1-16.1)×10-20.1×2m/s =0.70 m/s.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连线得到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训练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基础题]1.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等于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C.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的大小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设为正方向)运动,甲的加速度为2 m/s2,乙的加速度为-3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B.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甲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D.乙的速度变化比甲的速度变化慢3.下列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也很小C.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速度可以在0.1 s内达到10 m/s,说明他的加速度小,但速度变化得快D.枪膛中的子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却很大,是由于子弹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得很多4.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5.如图1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该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图1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能力题]6.我们知道,拍打蚊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准蚊子停留的位置拍打下去时,蚊子早就不知飞向何方了,这是因为蚊子在感受到突然袭击而飞走时,具有很大的() A.速度B.加速度C.速度的改变量D.位移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如图2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8.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B.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C.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D.速度不断增大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10.如图3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 A=______ m/s2,a B=__________ m/s2,a C=________ m/s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0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4 s时,__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________ s时,A、B的速度一样大.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其v-t图象如图4所示,则0~2 s内质点的加速度a1=____,2 s~3 s内质点的加速度a2=______,3 s~4 s内质点的加速度a3=____,t=3 s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_,t=3 s前后质点的速度方向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加速度的方向____(填“改变”或“不变”).图412.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志,汽车从一定的速度v0加速到一定的末速度v,用的时间越少,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下表是三种型号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求它们的加速度并比较得出哪种车的加速性能好?13.在排球比赛中,扣球手抓住一次机会打了一个“探头球”,已知来球速度为10 m/s,击回的球速度大小为20 m/s,击球时间为0.05 s,假设速度方向均为水平方向,求:击球过程中排球的加速度.[探究与拓展题]14.如图5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遮光板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3.57 s,求滑块的加速度.图5答案1.BD 2.B 3.D 4.BCD 5.AB 6.B7.D8.ABC9.BD 10.0.5-0.250.25A B C 411.2 m/s2-4 m/s2-4 m/s20变不变12.见解析解析某型号轿车的加速度:a1≈1.19 m/s2某型号4 t载重汽车的加速度:a2≈0.22 m/s2某型号8 t载重汽车的加速度:a3≈0.17 m/s2因为a1最大,所以轿车的加速性能好.13.60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4.4.8 cm/s2第一章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不能看成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成质点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所用时间时,火车可看成质点C.研究世乒赛上丁宁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情况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D.研究在平直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成质点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地面3.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x1、x2和x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图1A.x1>x2>x3 B.x1<x2<x3C.x1=x2=x3 D.三者关系无法确定4.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20 m,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 m,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 m,方向向北B.物体通过的路程是10 mC.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 m,方向向北D.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 m,方向向南5.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如图2所示),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新课教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附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新课教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51639aaea998fcc220ec1.png)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新课教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附详细参考答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6、★★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一)7、★★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二)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7、★★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一)13、★★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二)三、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6、★★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一)7、★★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二)四、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8、★★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一)9、★★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二)§§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时同步强化训练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4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D.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指很小的物体B.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可以当作质点来研究它运动的快慢C.远洋航行中的巨轮在海面上的某一位置时,用GPS测定巨轮的位置,就把它看作质点D.我们看到的杂技演员在做空翻动作时,就可以把演员看作质点3.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38金,总奖牌88枚的骄人战绩名列第二。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检测(解析版)2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检测(解析版)2](https://img.taocdn.com/s3/m/60a153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8.png)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5自由落体运动一、基础巩固1.(多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的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更容易测量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落地速度为30 m/s,g取10 m/s2,则()A.下落的高度是30 mB.下落的高度是90 mC.下落的时间是3 sD.下落的时间是6 s3.在真空实验室里拍摄的羽毛与苹果同时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频闪照相机的频闪周期为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1、x2、x3一定满足x1∶x2∶x3=1∶3∶5B.羽毛下落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x1+x2TC.苹果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2gTD.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x3-x12T24.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 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 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 cm。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同学第一次抓尺的“反应时间”约为0.1 sB.乙同学第二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 m/s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3 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若将尺子上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于直接测量“反应时间”5.某人从井口由静止释放一颗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为表示小石子落水前的运动,下列四幅图像可能正确的是()6.跳水运动员训练时,从10 m跳台双脚朝下由静止自由落下,某同学利用手机连续拍摄了多张照片。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f58c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4.png)
第一章综合测试1.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 、B 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拿住B ,此时A 、B 间距为3L ,A 距地面为L ,如图所示。
由静止释放A 、B ,不计空气阻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A 、B 落地后均不再弹起。
从开始释放到A 落地历时1t ,A 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1v ,从A 落地到B 落在A 上历时2t ,B 落在A 上前的瞬时速率为2v ,则( )A 12t t >B .12t t =C .12:1:2v v =D .12:1:3v v =2.有人提出“加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基于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3m/sB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像,已知物体在0t =时速度为5m/s ,则2s 末的速度大小为8m/s3.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sB .物体做曲线运动C .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mD .在4s t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4.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质点(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在4m 到6m 范围内B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4m/s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210m/s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时刻起,汽车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2100.1m x v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10m/s B .0时刻的初速度为10m/s C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 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m6.关于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运动(210m/s g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位移随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增加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 .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m 、10m 、15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7.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增加 C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8.一物体从某一行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力.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力.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1043b31767f5acfa1c7cd94.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一节力课堂训练:完成教材《练习与评价》1、2、(1)(2)(3)课后提升训练: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对手作用。
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
2、放在桌上的台灯,对桌面有压力,其受力物体是,施力物体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木块受到水的浮力,其受力物体是,施力物体是。
3、在下图中作出A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的图示。
A4、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A、浮力B、弹力C、重力D、拉力E、摩擦力F、动力G、阻力H、压力I、支持力J、分子力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6、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C、具有加快物体运动效果的力叫动力,具有阻碍物体运动效果的力叫阻力D、动力和阻力都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力9、同学用10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踢出,作出该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图示(不考虑空气阻力)。
(完整版)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共31套含解析)
![(完整版)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共31套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f5cc17524de518974b7d20.png)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共31套含解析)(答题时间:20分钟)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拳打出去什么也没有打着,所以这个力没有受力物体 B. 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压力就是重力 B. 压力和重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C。
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 D。
压力的受力物体是重力的施力物体*3。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B。
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C。
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D. 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4.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 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 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 B. 只有固体之间才能发生相互作用 C。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6. 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的 D. 超重时,物体重力增大 *7。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的 B。
把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重力变小 C。
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D。
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同**8.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 在物体上,只有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 一辆装满货物的载重汽车,当把货物卸掉后,它的重心会降低*9. 如图所示,重200N的小球在一斜面上静止。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共41套附解析)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共41套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ad8e85dd3383c4bb4cd2fe.png)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共41套附解析)(答题时间:20分钟) 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ad边正前方时,木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投影轨迹是() 2. 如图,这是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轨迹示意图。
已知物体在B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点的速率小于B点的速率 B. A点的加速度比C点的加速度大 C. C点的速率大于B点的速率 D. 从A点到C点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速率是先减小后增大 3. 关于曲线运动,有下列说法①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②曲线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③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④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4. 一辆赛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到,赛车沿曲线由P向Q行驶且速度逐渐减小。
图中画出了赛车转弯经过M点时所受合力F方向的四种可能性,其中正确的是() 5. 某质点在一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此段时间内() A.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 B.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C. 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加速度也一定在不断变化 D. 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加速度可以不变 6. 如图所示,红蜡块可以在竖直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若在红蜡块从A点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 直线P B. 曲线Q C. 曲线R D. 三条轨迹都有可能 7. 质量m=4 kg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先用沿+x轴方向的力F1=8N 作用了2s,然后撤去F1;再用沿+y方向的力F2=24N 作用了1s,则质点在这3s内的轨迹为() 8. 塔式起重机模型如图(a),小车P沿吊臂向末端M水平匀速运动,同时将物体Q从地面竖直向上匀加速吊起,图(b)中能大致反映Q运动轨迹的是() 9.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1. B解析:据题意,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球在板上的轨迹投影为抛物线,则选项B正确。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3b2ccb14e852458fb57ac.png)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于2014年8月2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十七批护航编队由长春舰、常州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长春”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做质点B.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解析】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置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答案】 B2.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一乘客以自己的车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下列现象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A.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行驶B.公路两旁的树因为有根扎在地里,所以是不动的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前不动D.路旁的房屋是运动的【解析】当汽车在自行车前方以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正常,自行车向后退,故A 是可能的;以行驶的车为参考系,公路两旁的树、房屋都是向后退的,故B 是不可能的,D 是可能的;当另一辆汽车与乘客乘坐的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此车静止不动,故C 是可能的.【答案】 B3.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答案】 D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 /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A .25 mB .16 mC .50 mD .144 m【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 /h =10 m/s.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t 0=0-v 0a =0-10-2s =5 s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 x =12(v 0+v t )t 0=12(10+0)×5 m =25 m. 故选A 【答案】 A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2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在t=3t0时刻,A、B相距最远C.在t=5t0时刻,A、B相距最远D.在t=6t0时刻,A、B相遇【解析】由v-t图像,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10∶1,减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所以选项A错误;由A、B运动关系可知,当A、B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所以选项B、C错误;由题意可知A、B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6t0时刻,A、B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时刻A、B相遇,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 D6.有两个物体都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它的加速度一定大B.若初速度相同,则末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物体,其末速度一定大D.在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变化必然大【解析】根据a=ΔvΔt,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大,A、D正确;根据a=v-v0Δt,加速度与三个因素有关,初速度相同,末速度大时,由于时间不确定,加速度不一定大,B错误;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时,由于时间不确定,末速度也不一定大,C错误.【答案】AD7.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通过A、B两点,通过A、B两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若物体通过A、B连线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v1,通过A到B所用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关于v1、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B.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C.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D.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解析】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t图象知v1>v2.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同样由v-t图象知v1>v2.【答案】AB8.某高速列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3所示,则该列车()图3A.0~30 s时间内的位移等于9×102 mB.30 s时刻的速度大于30 m/sC.0~60 s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D.90~120 s时间内做匀速运动【解析】根据图像的“面积”看出0~30 s时间内的位移小于12×60×30 m=9×102 m,故A错误;由图看出,30 s时的速度大于30 m/s,故B正确;0~60 s时间内,由于图线切线的斜率是变化的,说明列车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则列车做的是变加速运动,故C错误;90 s~120 s时间内列车的速度不变,说明做匀速运动.故D正确.【答案】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如图4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3 cm 、x 4=8.95 cm 、x 5=9.61 cm 、x 6=10.26 cm ,则打A 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 /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4【解析】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 A =x 3+x 42T =0.86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 4-x 1=3a 1T 2 x 5-x 2=3a 2T 2 x 6-x 3=3a 3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13(a 1+a 2+a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a =(x 4+x 5+x 6)-(x 1+x 2+x 3)9T 2代入数据得a =0.64 m/s 2.【答案】 0.86 (x 4+x 5+x 6)-(x 1+x 2+x 3)9T 20.6410.(12分)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飞机受阅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速度v 0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 1,运动时间为t 1;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x .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解析】 如图,A 为飞机着陆点,AB 、BC 分别为两个匀减速运动过程,C 点停下.A 到B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x 1=v 0t 1-12a 1t 21 v B =v 0-a 1t 1B 到C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x 2=v B t 2-12a 2t 22 0=v B -a 2t 2A 到C 过程,有:x =x 1+x 2 联立解得: a 2=(v 0-a 1t 1)22x +a 1t 21-2v 0t 1 t 2=2x +a 1t 21-2v 0t 1v 0-a 1t 1【答案】 (v 0-a 1t 1)22x +a 1t 21-2v 0t 12x +a 1t 21-2v 0t 1v 0-a 1t 111.(14分)甲车以加速度3 m /s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 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6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解析】 (1)两车距离最大时速度相等,设此时乙车已运动t 秒,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v 1=3×(t +2) m/s v 2=6×t m /s =6t m/s由v 1=v 2得:t =2 s ,由x =12at 2知,两车距离的最大值 Δx =12a 甲(t +2)2-12a 乙t 2 =12×3×42 m -12×6×22 m =12 m.(2)设乙车出发后经t ′秒追上甲车,则 x 1=12a 甲(t ′+2)2=12×3×(t ′+2)2 m x 2=12a 乙t ′2=12×6×t ′2m 由x 1=x 2代入数据 求得t ′=(2+22)s将所求得时间代入位移公式可得x 1=x 2≈70 m. 【答案】 (1)12 m (2)(2+22) s 70 m12.(14分)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 ,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解析】 根据题意,在第1 s 和第2 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在第1 s 和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由运动学规律得x 1=12at 20 x 1+x 2=12a (2t 0)2 t 0=1 s联立解得a =5 m/s 2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 ,全程的距离为x ,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t1+t2 v=at1x=12at21+v t2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则x′=12at 2 1求得x′=10 m.【答案】 5 m/s210 m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是()A.把它从赤道拿到两极B.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水中C.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密闭的容器中D.在同一地点,让它由静止到运动【解析】物体从赤道拿到两极,重力加速度变大,则重力变大,故A正确;在同一地点,g不变,m不变,由G=mg知物体的重力不变,所以放到水里或放入密闭的容器中,重力加速度不变,则物体的重力不变,故BC错误;改变运动状态,重力加速度不变,则重力不变,故D错误.【答案】 A2.一均质木棒,一端靠在光滑圆球上,另一端搁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棒处于静止状态,则这时木棒受到的力有()图1A.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B.重力、地面的摩擦力C.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地面的摩擦力D.重力、地面的摩擦力和球的弹力【解析】以木棒为研究对象,木棒共受四个力作用:重力,地面和球对木棒的支持力,木棒相对于地面有向左滑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故选C.【答案】 C3.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2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解析】小球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假设斜面对小球有弹力,则小球不能在原位置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故斜面对小球无支持力,小球对斜面无压力,小球受的细线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 A4.如图3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图3A.大小为7.5 NB.大小为10 N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B杆对球的作用力与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等大反向,令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tan α=GF拉=43,α=53°,故D项正确.【答案】 D5.如图4,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图4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解析】由于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木板所受合力为零,故选项C、D错误;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F2cos θ=G,当轻绳被剪短后,θ增大,cos θ减小,则F2增大,故选项A正确、B错误.【答案】 A6.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外壳通过绳子分别与四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连,挂钩一端施加沿轴线方向的恒力F,以下四种情况中关于弹簧秤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图5A.如果图甲中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可能小于FB.如果图乙中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一定等于FC.如果图丙中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一定等于FD.如果已知图丁中水平地面光滑,则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无法判定弹簧秤的读数与F 的大小关系【解析】图甲中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根据平衡原理,那么弹簧秤的读数等于F,故A错误;不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还是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秤的读数一定等于F,故BC正确;已知图丁中水平地面光滑,虽然物体的质量未知,但弹簧秤的读数与F的大小仍相等,故D错误.【答案】BC7.如图6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图6A.3 B.4C.5 D.6【解析】B至少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和静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四个力.斜面对物体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有可能没有静摩擦力;故木块B受力的个数可能是4个,也可能是5个.故选BC.【答案】BC8.如图7所示为缓慢关门时(图中箭头方向)门锁的示意图,锁舌尖角为37°,此时弹簧弹力为24 N,锁舌表面较光滑,摩擦不计(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增大B.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保持不变C.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 ND.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30 N【解析】关门时,锁舌受到锁壳的作用力,弹簧被压缩,处于压缩状态,则弹力增大,A正确、B错误;对锁舌,受到弹簧弹力,锁壳的作用力,受力平衡,则有:F弹=F sin 37°;因此F=240.6N=40 N,故C正确、D错误.【答案】A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0分)图7甲是一个用来测方木块和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简单装置.方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方木块被一根绳子系在右面一端固定的水平弹簧测力计上.长木板下面有轮子可以滚动,用一个平稳的水平力向左推动木板,木板向左缓慢移动,待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后,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在方木块上放砝码可以改变它对长木板的压力F的大小.将测得的各组f和F的数据用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f-F 图线,求出方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图7 【解析】作出f-F图线如图所示:由f=μF可知,图像的斜率k=μ;由图像可知,μ=1050=0.2.【答案】0.2(0.18~0.22均对)10.(12分)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8①如图8(a),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②如图8(b),将三根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1;③如图8(c),将另一颗墙钉B钉在与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②中L2的方向拉开细线L2,使_______________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②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④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F1、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解析】①要测量装满水的水壶的重力,则记下水壶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F;②要画出平行四边形,则需要记录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的同时也要记录三根细线的方向以及电子秤的示数F1;③已经记录了一个分力的大小,还要记录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结点O点位置不能变化,力的方向也都不能变化,所以应使结点O的位置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②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F和F′在误差范围内重合,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答案】①静止②三根细线的方向③结点O的位置④F和F′在误差范围内重合11.(15分)如图9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质量为m,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时,木块静止在长木板上.图9(1)此时木块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各多大?(2)当把长木板的倾角增大到θ(θ>α)时,木块刚好沿长木板匀速下滑,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解析】(1)木块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重力的作用效果把重力分解为F1、F2.由静止时二力平衡可得N=F2=mg cos αf=F1=mg sin α.(2)当倾角增大到θ时,木块刚好匀速下滑,木块受力情况仍如图所示.由二力平衡可知f′=F1′=mg sin θN′=F2′=mg cos θ由f′=μN′得μ=mg sin θ=tan θ.mg cos θ【答案】(1)mg cos αmg sin α(2)tan θ12.(15分) 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 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11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图11【解析】(1)设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此时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3.75×104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v=8.7×102 m/s.(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mg=k v2max④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⑤由④⑤式得k=0.008 kg/m.【答案】(1)87 s8.7×102 m/s(2)0.008 kg/m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图1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 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 A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C.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的合外力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无关,A对,B错;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说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合外力减小但方向不变时,加速度减小但方向也不变,所以物体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加,C错误;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加速度大小不变,若方向发生变化,合外力方向必然变化,D错误.【答案】 A3.如图2所示是某商场安装的智能化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顾客始终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B.顾客受到的支持力总是大于重力C.扶梯对顾客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上方,再竖直向上D.扶梯对顾客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上【解析】以人为研究对象,处于加速运动时,人受到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下,故A错误;顾客处于加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支持力才大于重力,故B错误;顾客处于加速运动时,人受到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下,则扶梯对顾客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上方,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其作用力竖直向上,故C正确,D错误.【答案】 C4.放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滑块A以加速度a1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3甲.在滑块A 上放一物体B,物体B始终与A保持相对静止,以加速度a2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乙.在滑块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滑块A以加速度a3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丙.则()甲乙丙图3A.a1=a2=a3B.a1=a2<a3C.a1<a2=a3D.a1<a2<a3【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加速度方向:mg sin θ-μmg cos θ=ma,所以a=g sin θ-μg cos θ=g(sin θ-μcos θ)可以看出a与质量无关,a1=a2,选项C、D错误;对于竖直向下的力F,(mg+F)sin θ-μ(mg+F)cos θ=ma3,a3=(g+Fm)(sin θ-μcos θ)得a1=a2 <a3,选项B 正确.【答案】 B5.如图4所示x、y、z为三个物块,K为轻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若将L突然剪断,用a x、a y分别表示刚剪断时x、y的加速度,则有()图4A.a x=0、a y=0 B.a x=0、a y≠0C.a x≠0、a y≠0 D.a x≠0、a y=0【解析】将L突然剪断后瞬间,线的拉力立即就没有了,所以y原来受到的线的拉力没有了,而上面受到的弹簧的拉力不变,所以y就有了合力,产生了加速度,所以a y≠0,对于物体x,由于上下的弹簧的拉力都没发生变化,x的受力不变,加速度为0,故B选项正确.故选B.【答案】 B6.假设一个小球在沼泽地中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匀速运动,沼泽地对球和球对沼泽地的作用力大小分别为F1、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加速向下运动时,F1>F2B.在匀速向下运动时,F1=F2C.在减速向下运动时,F1<F2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F1=F2【解析】小球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与沼泽地地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一定相等,故A、C错误;B、D正确.【答案】BD7.某跳水运动员在3 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5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B.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C.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D.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解析】人由C到B的过程中,重力不变,弹力一直减小,合力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故A错误;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从B到A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C正确;人在C点的速度为零,故D错误.【答案】 C8.如图6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图6A.Lv+v2μg B.LvC.2Lμg D.2Lv【解析】因木块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不同,对应的时间也不同,若一直匀加速至右端,则L=12μgt2,可得t=2Lμg,C正确;若一直加速到右端时的速度恰好与传送带速度v相等,则L=0+v2t,可得t=2Lv,D正确;若先匀加速到传送带速度v,再匀速到右端,则v22μg+v(t-vμg)=L,可得t=Lv+v2μg,A正确;木块不可能一直匀速至右端,B错误.【答案】AC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在“探究物体运动加速度与外力关系”实验中图7(1)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线,若作出的a-F图线如图7甲所示,这是由________造成的,若作出的a-F图线如图乙所示,这是因________造成的.A.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B.由于砂及砂桶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由于砂及砂桶质量较大,不能很好满足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造成的D.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2)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丙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只要指出二处错误或不妥之处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a-F图像不过原点,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导致,故选A.②图线上部弯曲,即当拉力较大时加速度与小桶。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8e8dbdf7ec4afe05a1df39.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作业本目录目录11.1力1.2重力1.3弹力1.4摩擦力1.5力的合成1.6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几个基本概念2.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牛顿第一定律3.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牛顿第二定律3.4牛顿第三定律3.5力学单位制3.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F和F作用,有下列判断12①F与F一定相同;12③F与F产生效果一定相同;12③F与F的性质一定相同.则()12A.①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均正确D.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A.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重力、弹力、摩擦力C.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自行车上坡,用力蹬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使自行车上坡的直接动力由_________提供.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物体受到B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作用,则B物体受到A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F、F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F大小为7N,方向竖直向上,121则F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2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是会发生变化的C.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重为2N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抛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向下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根据是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是因为二力平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表述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是 2.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N,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18.铝的密度是2.7⨯103k g/m3,现有一块体积为30cm3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19.g=9.8N/kg,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g'=1.63N/k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___.20.在公式G=mg中,g=9.8N/k g.一个质量是50kg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如果这个人在g'=1.63N/k 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第二节、弹力一、选择题1.图1,一个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A.4mm B.8mmC.16mm D.32mm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500N/m B.1000N/mC.1500N/m D.2000N/m二、填空题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高中物理 综合测试(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综合测试(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3e7956558fb770bf78a55ef.png)
物理教科版必修1综合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B.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C.第2 s末和第3 s初是指同一时刻D.在公式vat∆∆=中,Δv是一矢量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加速度a=0.1 m/s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每经过1 s,物体的速度增加0.1 m/sB.每经过1 s,物体速度变为原来的0.1倍C.质点第4 s末的速度为2.4 m/sD.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大3.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5.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A .13mg B .23mg C .36mg D .239mg6.(2011·天津理综,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7.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 、a 、f 和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其中正确的是(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 N 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从时刻t 1到时刻t 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B .从时刻t 3到时刻t 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C .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D .电梯可能开始在1楼,先加速上升,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 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2011·新课标全国理综,23)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s /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 /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1/(m s )s t-⋅1.711.621.551.451.341.22(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1、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t t-图线;图2(3)由所画出的st t-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10.(2011·重庆理综,2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 ,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 ′,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A 到B 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 ,须测出它在A 、B 间运动的________与________,计算a 的运动学公式是________;(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a 与m 的关系为:a=(1)()gM m mμ+'++m-μg他想通过多次改变m,测出相应的a值,并利用上式来计算μ.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________保持不变,实验中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________;(3)实验得到a与m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μ=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字).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综,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1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一个物体以v0=12 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出发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8.0 m/s2.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s;(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参考答案1.答案:ABCD 解析:Δv =v t -v 0,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t 均为矢量,因此Δv 也是矢量,故D 项正确.2.答案:ACD 解析:加速度是定值,表示质点速度均匀增加,a =0.1 m/s 2表示质点每经过1 s ,速度增加0.1 m/s ,A 、D 正确,B 错误;质点运动了4 s ,质点的速度增加了0.1×4 m/s =0.4 m/s ,故4 s 末的速度为2 m/s +0.4 m/s =2.4 m/s ,C 正确.3.答案:A 解析:由于人做匀速运动,所以人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可能受力的作用.4.答案:C 解析:从v -t 图像可以看出,0~10秒内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逐渐远离;10~20秒内两车距离越来越小,逐渐靠近;5~15秒内a 、b 的v -t 图线下所包围面积相等,故位移相等;t =10秒时,两车速度相同,相距最远,故只有C 项正确.5.答案:D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力平衡3F cos 30°=mg ,故F =233cos 30mg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23F F mg '==,故D 正确.6.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A 、B 整体的加速度a 大小不变,方向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摩擦力f =m B a ,即f 大小不变,方向向左,选项A 正确.7.答案:C 解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f 1=μmg cos θ,加速度a 1=g (sinθ-μcos θ),速度v 1=a 1t 1,路程21112S a t =,由此可知A 、B 、D 错.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摩擦力f 2=μmg ,加速度a 2=μg ,所以C 正确.8.答案:ABC 解析:钩码受两个力:重力G 和弹力T ,从图像可知,在t 1~t 2时间内T <G ,钩码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A 对;在t 3~t 4时间内T >G ,钩码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 对;综合0~t 4时间内钩码受力情况可知,C 正确,D 错误.9.答案:(1)2t s at v t =+ (2)st t-图线如图所示.(3)2.0(答案在1.8~2.2范围内都可)解析:(1)设经过光电门甲时的速度为v 0,由02t v v s v t +==得,02t sv v t=-;由0t v v a t -=,整理得,2t s at v t =-+;(2)见答案 (3)由2t s a t v t =-+可知,st t-图像中图线斜率的绝对值2a k =,由图线可知,k =1 m/s 2,故a =2k =2 m/s 2.10.答案:(1)位移 时间 22sa t=(2)m ′+m 滑块上 (3)0.23(0.21~0.25) 解析:(1)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212s at =可知:22sa t=,即需要测出滑块在A 、B 间的运动位移和时间.(2)由公式(1)()ga m g M m m μμ+=-'++可知,要求a 是m 的一次函数,必须满足公式中的m ′+m 保持不变,实验时,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滑块上.(3)可求得图线的斜率k 的数值,将公式(1)()ga m g M m m μμ+=-'++变为a =km -μg ,再从直线上选取适当的点,将点的两坐标值(m ,a )代入a =km -μg 后,可求得μ的值11.答案:5∶7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加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v =at 0 21012s at =22001(2)2s vt a t =+ 设汽车乙在时刻t 0的速度为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 1′、s 2′.同样有v ′=(2a )t 0 2101(2)2s a t '=220012s v t at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则有 s =s 1+s 2 s ′=s 1′+s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57s s ='. 12.答案:(1)9 m (2)0.25 (3)4 m/s 2解析:(1)根据v 2=2as ,得209m 2v s a==. (2)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θ+μN =ma ,N =mg cos θ,解得μ=0.25.(3)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θ-μN=ma ′,解得a ′=4 m/s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共31套含解析)
(答题时间:20分钟)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拳打出去
什么也没有打着,所以这个力没有受力物体 B. 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 重力是由于物体
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
力和它受到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压力就是重力 B. 压力和重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C. 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D. 压力的受力物体是重力的施力物体 *3.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B. 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C. 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D. 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4.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 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
体的形状有关 D. 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 **5. 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 只有固体之间才能发生相互作用 C.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力 D.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6. 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的 D. 超重时,物体重力增大 *7.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的 B. 把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重力变小 C. 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D. 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同 **8.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 在物体上,只有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 一辆装满货物的载重汽车,当把货物卸掉后,它的重心会降低 *9. 如图所示,重200N的小球在一斜面上静止。
图中是小丽同学画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她画的对吗?为什么?
1. D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一定有受力物体,一
拳打出去,受力物体是空气,选项A错误;不接触的物体,同样也会
有力的作用,例如磁力,选项B错误;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选项C错误;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选项D正确。
2. ABD解析:压力与重力是两回事,A、B错误;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书、重力的受力物体也是书,则C正确、D错误。
3. A解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是由于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不是由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则A正确,B、C错误;物体各处都受到重力,在研究问题时,将所受重力等效作用于重心处,重心是等效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更不能说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则D错误。
4. C解析:物体的重心有可能在物体之外,如铁环的重心不在铁环上,故A选项错误;物体的质量是分布在物体上的,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到一点,该点是重心,则B选项错误;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故C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
5. A解析: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应知道发生力的作用必须在两个物体之间,正确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A正确;B错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C错误;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D错误。
故选A。
6. B解析: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关,和离地高度有关,和物体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B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错误;超重是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重力大小不变,D错误。
7. D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是垂直地面向下,比如在斜面上,A错误;重力,其大小只和质量、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B错误;绳子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绳子,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两者的施力物体不同,不是一个力,但二力平衡,大小相等,C错误;由于重力加速度随着维度、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同,D正确。
8. D解析:质量分布均匀的篮球,其重心在篮球的球心,就不在物体上,A错误;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错误;重心是一个等效概念,可以等同于物体所有的点受到的重力集中于该点,但不是只有
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C错误;空载的载重汽车重心位置和满载时的货物重心位置相比一定是偏低,故载重汽车装上货物后,整体的重心位置一定升高,D正确。
9. 小丽同学画的不对。
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析:不对;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小丽同学画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错误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力方向的理解。
重力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学生只要理解了竖直向下这一知识点,就不会画错了
(答题时间:20分钟) *1.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D.物体间互相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 S1、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使() A. S1在上,a在上B. S1在上,b在上 C. S2在上,a在上 D. S2在上,b在上 *3.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拉力F的作用,弹簧伸长了10cm(在弹性限度内)。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所受的合力为零 B. 弹簧所受的合力为20N 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100N/m D.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200N/m 4.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和,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B.
C. D. 5.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的关系图像,试由图像确定:(1)弹簧的原长;(2)弹簧的劲度系数;(3)弹簧伸长15cm时,弹力的大小。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
体 7. 如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弹簧的伸长量。
1. D解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桌面弹力的方向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所以方向向上,故A错误;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弹力的方向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所以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错误;轻绳受到物体的作用而发生拉伸形变,由于弹性要恢复原状,对接触的物体产生沿着绳子收缩方向的弹力,所以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物体所受绳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所以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C错误;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相互挤压时,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故D正确。
2. A解析:根据胡克定律,确定弹簧伸长量的大小。
要使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使两弹簧的总伸长量最小。
两物体的总重力要由上弹簧承担,故上弹簧一定用劲度系数大的弹簧,即弹簧S1在上,下弹簧要承担下面物体的重力,则为了使弹簧的形变量小,则应使物体重力小的在下面,即b物体在下面,而a物体在上。
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
3. AC解析:由于弹簧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所受到的合力为零,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由于弹簧的一端受到的拉力为10N,弹簧伸长了10cm,即0.1m,故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100N/m,C是正确的,D错误。
4. C解析:系统处于原来状态时,下面弹簧k2的弹力F1=(m1+m2)g,被压缩的长度,当上面的木块离开上面弹簧时,下面弹簧k2的弹力F2=m2g,被压缩的长度所以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故选C。
5. (1)10cm;(2)200N/m;(3)30N 解析:(1)由图可知l=10 cm时,弹簧弹力为零,所以弹簧原长为10 cm。
(2)由图可知,l=15 cm时,弹簧弹力为10 N,由胡克定律F=kx,即得k=200 N/m (3)弹簧伸长15 cm时,由胡克定律F=kx 得F=30 N 6. BCD解析: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故是桌面发生弹性形变对书的力。
其它三个选项均正确。
7. 60N,0.08m解析: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绳子的拉力大小T=GB=40N,则弹簧的弹力 F=T=40N根据胡克定律 F=kx得再对A物体研究,A受到重力GA、弹簧的拉力F和地面的支持力N作用,由平衡条件得。
根据牛
顿第三定律得,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N′=N=60N,方向竖直向下。